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作文:科学小实验(共含2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aner_7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天,妈妈说:“咱们一起动手做个小实验吧,做实验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快乐又有趣的小实验。此时的我,兴奋得像一只活泼乱跳的小兔子。妈妈问:“如何将一杯可乐平均分成两杯份量相等的?”
我想了很久,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来。我心情很沮丧,就像漏了气的气球,连连摇头。就在此时,妈妈轻轻地刮了我的小鼻子,搂着我,对我说:“添一,你还记得之前妈妈给你阅读过的课外书吗?有关于大气压原理的那本书?”经过妈妈的提醒,我恍然大悟,想起了,我曾经在课外书看过大气压的原理,可以运用书本里的知识。
此时的我斗志昂扬地准备着需要的材料,所需要的'材料有――两个一样直径的杯子、一根吸管、可乐。就这样,我小心翼翼地将可乐倒进杯子,生怕把可乐倒撒了;接着轻轻地将吸管的两头放进杯子中。咿,怎么回事啊!吸管居然没有在工作,而是安逸地躺在杯子里。
哎,哎,此时此刻的我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情一下子掉进了深谷,本以为能一次就成功的实验,居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哼!我不弄了。”我沮丧地嘟嚷着。
妈妈看到我在发小脾气,赶紧过来安慰:“添一,做任何事情,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成功的人都是勇于尝试,别灰心!来,妈妈给你去搜一下小视频,你就会明白你失败的原因了。”听了妈妈的话,又重启了我的斗志。
看完小视频,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首先,把吸管放进有可乐的杯子中;再把吸管折弯放进另一个空杯子里面,当可乐超过吸管弯曲处,通过吸管里的气压把可乐挤过去;这样就能准确的平分可乐了。哇!成功了,妈妈,我成功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觉得实验千千万,还会有很多实验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让我们好奇心的种子发芽吧!
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用几张纸盖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上,再把一根牙签插进去,水不会漏出来,是真的吗?我决定做个实验。
先看材料:几张纸、一个杯子(尽量不是塑料杯),几根牙签。再把杯子放在水龙头下,开始用杯子接满水,用一张纸巾擦干杯子外,再用一张纸巾横着放在那个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用一张纸巾竖着放在那个装满水的杯子上(这里我用的是厕所纸)倒过来,“砰”地一声,水“哗啦啦”地流了下来。第二次我用餐巾纸,一个人把杯子倒了过来。插一根牙签,又失败了……第N次以后,我让一个人帮我插牙签,我把杯子倒过来,她帮我插牙签,牙签插进去了,但水没有漏出来。终于成功了!
我奇怪极了,这时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呢?我上网查了查,杯中地水是满的,水和纸之间没有空隙,无论什么方向倒都不会倒出来,纸外面是受大气压作用,内部的水是满的,所以气压是零。水与杯壁和纸之间的界面处也会又表面张力,保证纸不会破,那么水肯定不会流下来了。
原来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水和纸之间还有空隙,所以实验失败了。
科学小实验真有趣!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喜欢。
晚饭后,妈妈有了一个新主意,要陪我一起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我高兴得连忙拍手叫好。
你见过报纸开花吗?我们家的报纸还真开出了“水中花”,我可没骗人哦!我和妈妈准备了一盆水、一张报纸、一把剪刀和一朵彩色小花。首先,我把报纸裁成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事先剪好 的彩色小花放在报纸中央,再将正方形的4个角向中心对折,盖住小花。接下来,我们把折好的报纸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呢?报纸折着的4个角会神奇般地向外翻开,藏在里面的美丽小花会绽放出来 。“太棒了,报纸开出水中花了!”我顿时眉开眼笑。“可报纸折好的角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呢?”妈妈耐心地告诉我:“报纸会吸水,浸过水的报纸将借助水的表面张力,使报纸折着的4个角先立起来, 再慢慢地在水面上展开,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藏在里面的美丽小花了。”
这个实验既简单又有趣,有空的话你也可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小实验四年级作文
这个周末,贺老师留给我们的作文题目是《记一次科学小实验》。于是,今天中午,我就和我的好闺蜜兼死党――陈奕萌,一起动手做了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
首先,妈妈搬出了米桶,给我们俩每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根筷子,对我们说:“这个实验呢,就是用一根筷子把一杯米提起来,接下来看你们能不能做成功。”说罢,把我们面前的杯子装满了大米。
我和陈奕萌兴奋地拿起筷子,快速插进米杯中间,迅速提起,可提起来的却是筷子,装满大米的杯子一点儿也没动。我和陈奕萌大眼瞪小眼,被搞得一头雾水,互相看着对方,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意思:这根本提不起来嘛,难道我们被骗了?这时,妈妈大笑着说:“哈哈,你们不着急嘛,杯子里再加点水试试。”我们一听,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端出水壶,把水倒进米杯里。我们又拿起筷子插进去提起来,还是没有提起米杯。我和陈奕萌都有点儿泄气了。
妈妈耐心地说:“你们的方法不对,筷子插进去以后,要用手把米压紧。”我使劲地压了又压之后,小心翼翼地提起筷子,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筷子真的提起了满满一杯米!
“哇!陈奕萌快看,我提起来了,我成功啦!”我开心的声音都有点儿颤抖了。这时,陈奕萌也把米压结实了,她一只手轻轻地握住筷子,另一只手托着杯底,慢慢地提起筷子:“看,快看我,我也成功啦,周新愉!”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妈妈看着我俩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实验是成功了,你们现在来说说原理吧。”我和陈奕萌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可是没一个说到重点。妈妈看着手机上的资料对我们说:“这个实验是利用了摩擦力的原理。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当物体受力要运动时,摩擦力就会以相反方向阻碍物体的运动。这个实验由于杯子内的米粒和筷子之间的挤压,使杯子、筷子和米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筷子提起时,这三者由于摩擦力阻碍了筷子向上运动,结果反而将米粒和杯子一起提了起来。懂了吗?”我和陈奕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生活真是处处有学问呀!只有亲自研究,才会发现:就连我们每天都用的筷子、吃的大米都有这样神奇的奥秘之处。
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空气吗?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摸不着,也看不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今天我做了两个有关空气的实验,特别有趣。
实验一不会湿的纸巾
我准备的实验材料是:一盆水、一个玻璃杯子、一张纸巾。
实验开始了,我首先把纸巾揉成了一个小团团。然后,将揉成团的纸巾塞到玻璃杯的杯底。
现在,我就要做关键的一步了,我把玻璃杯口朝下,慢慢地垂直放进水里,接着,再慢慢得垂直从水里拿出玻璃杯,我摸一摸了里面的纸巾,还是干干的,取出来打开一看,一点都没有湿!
太有趣了,我连着做了好几遍,结果都是一样的,纸巾都没有湿!我知道这个实验与空气有关,可是,我还是不明白纸巾不会湿的原因?最后,妈妈告诉了我原因:当杯子倒着进水里时,杯子里的一部分空气留在杯子里,阻止了水的进入,所以纸巾就不会湿了。
实验二倒不出去的水
这个实验准备的材料是:一盆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板纸(比玻璃杯稍大些的正方形)。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玻璃杯里装满水,(一定要装得满满的才可以),再拿出白板纸轻轻地盖上去。
然后,用右手紧紧压住白板纸,左手托住杯底,要快速地将杯子倒转过来。(速度一定要快,不这样的话,水就会慢慢流出来的)
杯子倒转过来后,我把托住白板纸的右手慢慢地松开,发现纸并没有掉下来,还是紧紧得贴在杯子上!过了好久,白板纸才掉下来。
这个实验的原因我知道,因为妈妈以前就教我做过。原因是把装的满满的水的杯子用白板纸盖上,纸和杯子之间就没有空隙了。杯子倒过来后,白板纸不会掉下来,是有空气在托住它,所以纸当然不会掉了!纸后来掉下来,是因为纸被水慢慢浸湿了,才会掉下来的。
做这个实验,我还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白板纸要比卡纸更硬一些,因为上次我用卡纸做这个实验时,卡纸一会儿就掉了,而白板纸能坚持很长时间呢!
妈妈听了我的话,还夸奖我动脑筋、爱学习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实验吗?也来试一试吧!
那天科学课上,老师提问说:“如果将一只杯子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倒置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杯子里的水会洒下来,有的说纸片会掉下来,有的说纸片会被水浸湿,然后与水一同掉下来……
老师听后都摇摇头,然后温和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知道事实真相,只有我们自己亲手做一做。”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老师安排我们回家后一定要认真完成这个实验,而且他说只要认真做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做实验。首先我拿出一只玻璃杯,接着又找来一张纸,并根据玻璃杯杯口的大小,剪出一块比杯囗大的纸片,最后还往玻璃杯里灌满了清水,并把剪好的纸片放在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上。一切准备就绪,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图片
我拿起水杯,手腕一转,“哗啦”,水比纸片落得还快。没有什么意外啊,真不好玩。幸亏是在水池子上面,若在地板上,洒落的水就够我收拾半天。我很失落,甚至有些生气,不会是老师骗我们吧!
这时爸爸走过来问我:“你不写作业,在干什么?”我告诉他,我在做实验,但没成功,不知道什么原因。
爸爸问我是什么实验,我给他大概介绍了一下,没想到爸爸竟兴致勃勃地说:“简单,我做一遍给你看!”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的每一个动作。
爸爸往那个玻璃杯里重新灌满了水,另外找了一张纸,小心地盖在杯口上,又用手将纸顺着杯沿轻轻地压了一圈,我看到已经有水被挤压出来。然后,爸爸左手按住杯口,右手端起水杯并快速将其倒置。当他慢慢地把左手拿开时,奇迹真的出现了,杯子里的水竟没有掉下一滴,那张纸像被水吸住了似的,紧紧地蒙在杯口上。
我很好奇,恳求爸爸教我。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也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真是令人欣喜。
我问爸爸,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爸爸告诉我,这是大气压力作用的结果,要想让杯子里水不洒出来,关键是要排空纸片下面的空气。爸爸还说,我们将在中学的物理课中详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就是科学。
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也造福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做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回到家,我揣着一颗好奇心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有在家能做的科学实验吗?爸爸微笑着说:“在家能做好多的实验。”我一边拉着爸爸的胳膊一边兴奋地喊道:“你赶紧陪我做一个。”爸爸不慌不忙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说:“你就在这等着我,一会儿我喊你的时候,你再过去。”看着爸爸一脸神秘的样子。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行了,卉卉,你过来吧”终于听到爸爸叫我的声音,我箭一般地跑了过去。虽然只是等了短短的两、三分钟,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跑的桌边定睛一看,只见半碗水里面一支小针浮在上面。我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呀?谁都知道那么粗的树枝都能浮在水上,何况这么细的绣花针呢!”“哦?是吗?那你来试试看。”爸爸一边递给我那根针一边笑着说。“试试就试试,这么容易的事,……啊?”话音未落,手里的针已经沉到了碗底。“这是怎么回事?”我心里犯着嘀咕。我轻轻摇了摇碗,可针像是故意和我作对一样,依旧静静地躺在水底。就在我快要生气的时候,我看到了碗旁边的筷子,我又不由得意地笑了,心里想“爸爸一定是用筷子夹住再放的。”可是没等我高兴太久,现实又深深打击了我。经过我多次尝试可依然不行。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爸爸笑着说:“你实验了这么多次,接下来按我说的,你再试试。你的针也会游泳!”仔细听完爸爸说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撕下一小片纸,并把它放到水面上,纸片一沾上水迅速就湿透了,不过它还是浮在水面上。接下来我拿着针轻轻地放到纸上,我屏住呼吸一手一支筷子慢慢地往下按纸片,奇迹出现了,原来怎么也不听话的针,这会像个乖宝宝在摇篮里一样,飘呀飘。它终于学会游泳了!我也深深呼了口气,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需要不停地去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自然奇奇怪怪,什么事在它的怀抱中都会变成可能。比如:一滴水日夜不停地滴,一天又一天就可以滴穿石头;一只鸟在空中高速飞行,突然遇到一架飞机就可以把飞机撞坠毁……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都是意想不到的,有些让人惊奇、有些让人惊讶、还有些让人叹为观止。
一天,我在家里没事,正赶上中午艳阳高照、烈日炎炎,热得让人直冒汗。路边的小树都低下头,好像都忍不住这般热似的,人们走到柏油马路上,似乎路都软了一样。我也忍不住这太阳的毒辣,只好躲在家里看电视。
过了一会,我在家里瞄了一遍,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放大镜和几个塑料袋子我突发奇想,想用他们做实验,于是,我做起了用阳光燃烧塑料袋的实验。
首先,我拿来一个袋子放到窗台下方,然后,我拿来一个放大镜,一面对着阳光,另一面对着塑料袋的一个地方,顿时阳光从放大镜穿过聚集到中心又发射到塑料袋上,袋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光点。过了一会后,有光点的地方好像缩了一些,宛如一个生了病的病人一样。过了几秒钟后,袋子更加缩了,好像就是一位老奶奶脸上的皱纹一样。又过了一会,塑料袋似乎冒了几缕青烟,烟又淡又少,几乎看不见。
这时,太阳更加猛烈了。整个世界好像被蒸在蒸笼里一样,让人又热又烦躁。比刚才热多了。
过了大概几十秒之后,那个光点在袋子上发黄了,如同人脸上的“雀斑”一样。这时烟比刚才更显而易见了,一缕淡淡的青烟在空中漂浮,好像在跳舞一样各式各样。又过了几秒……快几分钟了,袋子里出现一股糊味,烟更加多了,颜色更深了。持续了将近十分钟后,光点变成了黑色,拿起来一看,哇!塑料袋居然被烧了一个小洞。这使我不禁想到了一篇课文《小水滴与大海》这篇文章。小水滴就是努力日夜不停的滴水,才是石头开了一个洞,难道这个实验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通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再小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再大的大海也是一滴又一滴的水汇聚而成;再广阔的草原也是一棵又一棵的小草聚集而成的。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几个成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每次看到父亲在倒啤酒,我总是会看到快到满的时候,父亲就会放慢速度,直到把杯子倒满,我发现这时的水面会形成一个微微拱起的弧形,我总是觉得啤酒立马就会从杯中溢了出来,可是每次都没有溢出来,我觉得很奇怪。
我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我:“这水不仅不会溢出来,而且在里面放一些小东西,也不会溢出来的,你信吗?”“我不信!”我一脸疑惑,母亲于是就和我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
母亲让我准备一个玻璃杯,一盒回形针。我先在玻璃杯里倒满水,也倒到水面成了一个小拱形,水面好像要漫出来,又没有漫出来。我拿出一个回形针,小心翼翼地放进水中,果然,水没有溢出来,我想:“只是放了一个回形针而已,太少了,也许再放4、5个,水就会漫出来了吧。”我一口气又连续放了5个,水竟然还没有溢出来,我很不甘心,就继续测试。
当我放到第100枚时,水竟然还是没有流下一滴,细细观察,只见水面更加饱满,好像水中有什么东西要奋力挣开水面,鼓鼓的,但是水面就像覆盖了一层薄膜,怎么样都挣不破。我惊得目瞪口呆,但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
母亲让我查阅资料,我才明白那是因为水有一定的粘性和表面张力。即使是满满的一杯水,当放入回形针的时候,水面升高了,但是在水杯边缘的水,由于受到水分子之间的粘性而保持连续不脱离,所以如果每次放的物体体积足够小,水的表面会由于张力而上凸,因而不会溢出来,没想到,看起来很普通的水,原来是这么神奇啊!
实验的最后,我赞叹道:没想到一杯水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实验里,获得小窍门来学会更好地生活。
之前我和爸爸做了火山喷发的小实验,这次我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个中学老师上课用点燃的酒精炉烧自己的金戒指,来证明这个是真金不怕火炼啊。同学们都竖起了大拇哥。记者知道这件事后联系上了韦老师,问她这样操作回家会不会被骂啊?万一烧坏了呢。韦老师不好意思地说他们科学组经常这样玩。
这是一节学校科学组内的公开课,韦老师上的课主题是金属和氧气的反应,实验中演示的是铜和金谁更容易跟氧气反应。韦老师说这个金戒指她平时经常戴,所以当正好需要用到金的时候她就顺手摘了下来,听课的同学和老师都被这一举动震撼了,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到底这枚金戒指会不会完好无损呢?
韦老师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做这个实验,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是金的熔点是一千度以上,而酒精灯温度在四百度左右,所以金不会融化。同时金在空气中加热也不会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会有事情。但是铜就不一样了,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说明铜比金更容易与氧气反应。韦老师还在课上用铁粉模拟了打铁花的原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只会发红,但铁粉在空气中加热点燃会火星四射,造成不同反应现象是因为他们与氧气接触面积的不同。这几个实验下来,可以学到金属表面积,氧气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距离程度的影响,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
真的是看了这些小实验突然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学很危险呢,很刺激啊。之前看新闻居里夫人的笔记上还有辐射呢,这是多少年了啊,辐射这东西也很可怕啊。看来想要安全的健康的生活要多学一些常识,知识让自己远离危险源啊。
隔空也能灭火?不可能吧?是不是吹灭的?然而,科学的力量,总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隔空灭火也不再是想象,这一次实验,老师就让我们大饱眼福。
老师首先摆上了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瓶小苏打、一瓶柠檬酸、“火源”蜡烛、一个装了水的杯子。刚刚把这些器材放在桌上,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猜起实验的结果来。老师给蜡烛点上火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我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把两勺小苏打和两小勺柠檬酸混合并搅拌,我们的“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勺子开始舀,生怕有半点误差,我们也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等操作完,老师再次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在杯中加入小半杯水,然后迅速倾斜杯子并靠近火源。第一组首先实验,只见他往杯中倒水后,缓缓靠近火源,火苗颤抖了一下并冒出一缕黑烟,但是火苗并没有熄灭,第一组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第一组实验失败了,我们也有可能失败,实验成功只能靠我们组了。我们组开始了,颤抖的手拿起了杯子,火苗开始颤抖,似乎有些害怕,我们整个组都屏住呼吸,把水倒进了杯子里,气泡瞬间开始冒出来,就像汽水一样,同时又有一股异味。组员立刻把杯子靠向火苗,刚才嚣张一时的火苗,在气泡猛烈的攻势下,火苗剧烈挣扎了一下,冒出一缕浓烟,就熄灭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呼,与此同时,我想:是什么让火苗如此不堪一击,而且能对火苗隔空”攻击“?当老师问起,一位同学提到二氧化碳,我心中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会变成二氧化碳,当把杯里的二氧化碳倒向火源,火源会因被阻断氧气而熄灭,这真是神奇呀!
火能烧毁一切,却没想到,可怕的火却能被小小的二氧化碳打败!科学真是神奇呀!
针可以浮在水面上吗?难道针会“仰泳”吗?
今天我就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针浮在水上。
针,家家户户都有,可是它怎么会浮在水上呢?我非常好奇,就动手做起了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妈妈用的缝衣针,还有盛满水的大口碗,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和一个牙签。
我先将餐巾纸平摊在桌面上,再把针放在餐巾纸上;接着,我用双手拎起餐巾纸的两端,连纸带针一起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顿时,白色的餐巾纸浸水变成了透明的,十分均匀平整地浮在水面上,我赶忙迫不及待的拿起牙签想把餐巾纸从碗里拿出来,可是没想到针一下子就落入了碗底,实验失败。我想,有可能纸还没有完全浸透。
第二次实验开始,这次我没有上次那么心急了,等餐巾纸的四个角全都沉下去以后,我看到纸的中间部分却仍然一动不动,针和纸还紧贴在一起。于是,我拿起牙签,轻轻地将餐巾纸慢慢地按入水中,然后用牙签把餐巾纸再轻轻地从碗里捞出来。我小心翼翼的做着,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生怕碰到针,等餐巾纸完全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我看到针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我高兴地拿着牙签大声的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但是,针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这时,我想到了电脑,上网查了查,原来水的表面有一定的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针就不会下沉。我明白了针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看到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自由自在,我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原来,一根小小的缝衣针都有如此大的奥秘,以后,我一定要多做实验,来充实我的知识,给我带了乐趣。
今天,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吹泡泡。这个实验特别简单,只需要一个小瓶子、一点儿水、几滴洗涤灵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吸管。
我把这几样物品摆在桌上,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我,这些东西到底能做什么实验呢?我首先把水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瓶中,然后把洗涤灵倒进水中。接着,我把准备好的吸管放入水中,按顺时针方向搅了几下,再小心翼翼地把吸管拿出来。我看了大家一下,他们都在很专注地看着我。这时,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向吸管里吹进。忽然,在吸管的另一端出现了一个小泡泡。同学们看着这个圆圆的、晶莹的小泡泡,一下子来了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吸管发给大家,每个人都吹出了好多个泡泡,顿时,教室里飘起了五光十色的泡泡,变成了一个泡泡的世界。这时,不知道谁问了句:“为什么会吹出泡泡呢?”对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把求助的目光一齐投向老师。
老师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微笑着说:“让我来告诉你们泡泡形成的`原因吧。由于水和洗涤灵混合在一起时,水分子和洗涤灵分子表面有粘性,形成张力。水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水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就像被粘在一起一样。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粘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而洗涤灵‘打破了水的表面张力,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这正是泡泡所需要的最佳张力,于是就形成了泡泡。”
同学们听后点点头,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实验中还蕴含着这么深奥的科学道理呢!
一张纸可以画画,一张纸可以做手工,但你相信一张纸可以托起二十本书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上课,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我可以让老师手里的这张纸托起二十本书!”同学们听了,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老师在吹牛皮。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要求是:不借助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让这张纸托起书。在老师宣布实验要求的时候,我认真观察着老师的每一个表情以及说的每一个字,生怕露了一些蛛丝马迹,让自己这个小福尔摩斯探案失败。
我拿着纸左看看右看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突然我的脑袋瓜里蹦出一个好办法,我把纸折成扇子形,我小心翼翼地放上去第一本书,书安安稳稳地站在了纸上,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接着我又放上去第二本书,可不巧,只听“啪”的一声,书本全部塌了,我好悲伤,为什么会失败呢?但转念一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又开始实验了起来,可是不管怎么做,就是放不下老师所说的二十本书,我灰心极了。这时我听到其他组的同学欢呼呐喊:“我放上去三十本啦!老师,我放上去三十本啦!”我循声而望,原来他们把纸折成了M形。我吸取经验,快速把纸折成M形,哈哈哈,我也成功了。
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纸折成M形,能托起好多本书呢?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当纸折叠的次数变多,纸的承受能力就变大,纸的承受能力与纸的形状有关。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科学的世界妙趣无穷,让我们充满了好奇与兴奋。
今天,一来到教室,就看到郑老师在黑板上写着“科学小实验”五个醒目的大字。前两天在家里准备好的科学小实验,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展示给大家瞧瞧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梁浩,他为我们带来的小实验是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反应。
梁浩首先从工具箱中拿出柠檬酸和碳酸钙,再拿出试管,滴入四滴管水。然后,他拿出一个小药勺,小心翼翼舀了一勺柠檬酸粉放入试管,再用塞子塞住管口,轻轻摇晃试管,使柠檬酸粉在水中充分溶解,成为柠檬酸液。接着,只见他将小勺擦干净,又舀了一勺碳酸钙加入柠檬酸液中。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试管中迅速冒出许多的小气泡,梁浩解释说,这些小气泡就是二氧化碳。哦,原来碳酸钙和柠檬酸液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
第二个上场的是梁芷宁,她准备的实验和梁浩的差不多,只不过,她将碳酸钙换成了小苏打,会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安安静静地看着她演示,等待着奇迹的出现。梁芷宁的实验步骤和梁浩一样,也是先将柠檬酸粉溶解在水中,形成柠檬酸液,然后加入小苏打,但是试管内没有什么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都很奇怪,梁芷宁想了想,说:“可能是小苏打量太少了,我再试一次吧。”这一次,她加大了小苏打的量,啊,成功了!只见试管内小气泡不断地往上冒,都快要冲出试管了。原来,柠檬酸液和小苏打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有趣的实验一个接一个,大家在一个个实验中看到了奇迹,收获了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究,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只要我们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相信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科学家。
今天天气很好,天空中万里无云,太阳把明亮的光线无私地洒向大地。
第三节是常识课。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放着几个脸盆、几面镜子,心里想,老师给我们做什么实验呢?
坐定后,老师问我们:“阳光是什么颜色?”这一问,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外。这时,明晃晃的阳光正透过玻璃窗照进教室。李维站起来说:“大家看看吧!阳光应该是白色的。”周伟则提出不同意见:“我说呀,’阳光应该是红色的。因为一早一晚,阳光把整个天空都染红了。”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阳光究竟是什么颜色。”
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发一个脸盆、一面镜子,并让组长在脸盆里放上半盆水。老师告诉我们,先把镜子对准窗户,让阳光照在镜面上,然后用镜子把光反射到水中,再由脸盆里的水把阳光反射到墙上。这样我们就能看到阳光真正的颜色了。
老师话音刚落,大家就七手八脚忙开了。李维动作最利索,他把镜子对准窗户,一束阳光照在镜子上,可是镜子没能把阳光反射到水里去,而是到了天花板上。周伟一看急了,连忙搬动脸盆,差点儿把水泼到身上。可是一连移动了几个位置,都不见镜子反射的光落在水中,“这……这……我可不能把脸盆搬到天花板上去呀!”周伟急得说话都结巴了。这时老师走过来对周伟说:“问题不在你,是李维把镜子面朝上了。”说着就叫李维:“你把镜子抬起来,镜面朝下。”李维依言而行,果然,镜子把光反射到水中,脸盆里的水又把它反射到墙上。啊!看到了!看到了!雪白的墙上呈现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真美啊!这时其他几个小组也先后把实验做成了,墙上到处是七色的光斑。
多有趣的阳光散色小实验呀!李维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雨过天晴,天上的彩虹就是阳光折射形成的吧!”
在暑假乐园里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把鸡蛋分别放进水里和醋里会怎么样?有什么不同?为了解开这个谜,我准备动手做做看。
那天,我开始做实验,首先我拿了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装入水,一个装入醋,再将两个鸡蛋分别放进水里和醋里。大约过了一分钟的时间,醋里的鸡蛋探出了一个小头在看外面是多么的漂亮,水里的鸡蛋娃娃却一点都没动,在水里乖乖地睡觉。正在我感到惊讶时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醋的浮力比水大。大约又过了五六分钟,醋里的蛋又探出一小截头,而水里的蛋还在舒舒服服地睡觉。大约又过了十分钟,醋里的鸡蛋旁边冒出了气泡,可水里的鸡蛋还是一动不动,我思索着这个问题:“为什么醋里的鸡蛋会冒出了气泡,而水里的没有呢?”我只能去问知识渊博的爸爸,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叫我自己探究。我左思右想只能去请教我的电脑大师了,电脑大师很快就给了我答案,答案是——鸡蛋的蛋壳和醋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变成了气泡冒了出来,这时我恍然大悟。我又继续仔细地观察。过了半天,我用手去碰了碰醋里的鸡蛋,惊奇地发现鸡蛋的蛋壳变软了,变薄了。水里的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再过了两三天我看了看两个杯子里的鸡蛋,醋里的鸡蛋竟然只剩下了一层膜了,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想还是再次请教电脑大师,电脑大师给我的答案是:因为鸡蛋蛋壳的主要成份和醋的主要成份产生了化学作用,把蛋壳融化了。
虽然我还不是很懂得这其中的奥妙,但是这个实验我感觉非常有趣,而且还让我收获了很多科学知识,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动动手、动动脑,这样你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
今天早上,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不约而同地早早地来到学校。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吗?因为黄老师说今天要给我们做一个实验,实验叫“鸡蛋浮起来了!”。
我们走进教室着急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就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老师来了!”只见黄老师手里拿着做实验用的材料:一杯清水、盐耐鸡蛋、透明的实验杯,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终于开始实验了!黄老师淡定地先把清先水倒进透明的实验杯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搁进水里,只见鸡蛋沉下去了,一动也不动地贴在杯底;接着黄老师不慌不忙地舀了几勺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了几下,可是鸡蛋还懒洋洋地躺在杯底,一点都没有动弹。我们着急起来了,有不少人情不自禁地站了站起来,紧张地注视着鸡蛋的动静,心都跳到嗓子眼了,黄老师似乎也紧张起来了,突然有一位同学大喊:“老师,再多加点盐!”于是黄老师又往水杯里放了几勺盐,果不其然,鸡蛋开始浮动了,周围冒出了很多晶莹的小水泡,它上下摇摆,好像在欢快地跳舞。没过多久,鸡蛋又沉下去了,最后老师又放了几勺盐,然后我们看着鸡蛋在慢慢地舞蹈着、浮动着……看到了希望,同学们开心地欢呼雀跃!
鸡蛋终于浮起来了,这真是最有趣的一次实验呢!
小学作文科学小实验
今天,艳阳高照,太阳像大光盘似的挂在天空,我约了表妹来我家同我一起玩乐,我当然十分高兴,表妹好久没来我家玩了。
中午一点,太阳刺眼地照耀在窗台,我忽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心想:会不会是表妹来到了。我兴高采烈地飞快地跑去开门,果然是她,她一进门就对我说:“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吗?”“没有玩具”我回答道。我挠了挠头,想了想,“有了,科学实验。”我拿出火柴盒、放大镜和墨镜,接着从小盆栽拔下一片树叶,跟妈妈解释说:“我和表妹做一个实验,可能有强光,我拿了墨镜,以防伤眼。实验中可能还会有火,不过很少,放心吧!”妈妈允许了我们玩。
我们把树叶放在又猛烈阳光的地方,帮表妹戴上墨镜,教她拿着放大镜,对着火柴头,然后说:“你现在是不是见到一个阳光点,将放大镜调到一定距离,看到阳光又小又光就可以了,等大约十秒钟,它就会冒烟、有火。”表妹按我说的做,大吃一惊,感叹道:“太神奇了!真是太神奇了!”嘻嘻,好玩不“我问。”很好玩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表妹说。拿放大镜将太阳光聚焦成一个点后产生热量,火柴头有红磷,遇热后就会燃***。”我回答道。“谢啦!”表妹说。
我今天教了表妹知识,好像当了一名小老师,今天真是让我既自豪又开心啊!
今天我来到作文班,看到老师买了一桶胖大海。我疑惑不解地问老师:“为什么要买胖大海呢?”老师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关于胖大海的实验。”我听后高兴极了!
实验前要准备一颗胖大海,一个塑料水杯和开水。我把胖大海拿在手中,只见它表面凹凸不平,像桃子的核儿,但又比桃核儿小,全身是咖啡色的,中间胖两头尖。这时叔叔把水杯拿来了,水也烧开了。一切准备就绪,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三个组。我们组有我、田怡欣、刘雨萱和宋梓萱四人,每人手中拿了一个胖大海,我们四个已经急不可待了,赶紧把胖大海放进去,叔叔帮我们倒好了开水。刚开始,胖大海没有一点点变化,过了一会儿,尖的那头慢慢地裂开了,露出一个小口子,就像张开的嘴巴吐出了一些毛绒绒的东西。那毛绒绒的东西像木耳一样。又过了一会儿,胖大海仿佛撑满了杯子。我又把胖大海拿了出来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硬核,真是神奇!
今天的实验可真好玩,还让我喜欢上了科学,所以令人难忘。
在这个暑假里,我成了一名小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科学小实验品:有小电风扇,有变色小台灯,有攀爬猴,有涂鸦机器人,还有……
你看,这个迷你小电风扇是不是很可爱?它由木制底座和塑料叶片拼装组成,再用导线将两节五号电池和马达连接起来。当我按下开关,叶片转动的那一刻,我高兴的蹦了起来,欢呼着:“转起来了,转起来了!”让我兴奋的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还有一个实验,名叫攀爬猴,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能攀爬,但我觉得很好玩。你同时拉两边的绳子,他就攀爬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运用了滑轮的原理。
不过,在所有的实验中最让我喜欢的要数小台灯了:上面有一个绿色的罩子,里面有个灯芯,小台灯就是靠它亮起来的,底座上有个开关,只要按它,灯就亮了。它还可以变色,每过几秒钟,它就变了一种颜色。有红色,有绿色,有蓝色等等,很漂亮的。
我这个暑假过得真开心,希望妈妈每年都能给我买科学小实验。
今天,我和爸爸在家里做科学小实验——带电的报纸。
我先准备实验需要用的材料:一支铅笔和一张报纸。我用左手把半张报纸按在墙上,右手拿铅笔,用铅笔的侧面慢慢地在报纸上摩擦,可是松手后报纸就掉了下来,连3秒钟的时间都不到。我又快速地摩擦,试了好几次,无论是横着放报纸,还是竖着放报纸,报纸就是粘不到墙上,我很失望。爸爸说:“让我也来试一试吧”,结果报纸还是坚持不到3秒钟就掉了下来。我还是不甘心,就和爸爸又换了个地方,到楼层走廊的墙面上试了几次,报纸还是粘不到墙上。
我问爸爸:“为什么报纸粘不到墙上?”,爸爸说:“最近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太大,摩擦产生的静电太小了,没有足够的力量让报纸粘在墙上。如果到了冬天,空气干燥,静电集聚的多,报纸就能粘在墙上。”我点了点头,期待下一次的实验。
昨天老师在群里通知,周六上课时,每人拿一颗胖大海,我就想:胖大海是治咽炎的药,到底要做什么呢?我带着疑惑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开心作文班。
来到教室,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三组,准备了几个杯子给我们,每个人分了一个胖大海。老师把开水倒入杯中,我们把胖大海放入开水中。过了一会儿,胖大海变大了,并不断冒泡泡,像小鱼一样开心地吐泡泡,胖大海慢慢裂开,吐出了一些毛绒绒的东西。看着我的胖大海,原来只有指头那么大,现在却足足有拳头那么大了,似乎要撑破了一样。
白开水变成了赤黄色,我喝了一口,苦苦的,我又用手指夹了一点儿胖大海,吃了下去有一股中药味儿差点儿吐了出来。但我想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我艰难地咽了下去。
今天的实验很有意思,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
★ 科学小实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