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六年级作文(共含13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c52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叫才山羊和黑山羊,讲的是有两只山羊住在桥的东西边,一天上午,天气晴朗,两只山羊都要到河对岸的外婆家去玩。
真巧,他们同时来到独木桥头。白山羊一边哼着歌一边头上了独木桥,黑山羊正想着到外婆家后该怎么玩儿,低着头的他也走上了独木桥。一会儿,他们都走到了桥中间。白山羊说:“让开,让我先过。”黑山羊抬起头说:“为什么你先过?是我先上桥的,应该你让我先过。”白山羊不服气地说:“明明是我先上桥的,为什么要让你呀!你应该让我才对。”“你应该让我……”“你应该让我……”两只山羊越吵越凶,竟然打起来了。白山羊心里想:“我是最棒的,他那里是我的对手啊!我非要给他让路不可吗?”他把头一低,拉开应战的架势,和白山羊顶了起来。两只羊使得劲儿特别特别的大,独木桥开始摇晃起来了。
“扑通!”两只不讲礼貌的小样掉进河里了,他们拼命挣扎,好不容易使自己的透漏出来,白山羊和黑山羊都尽力伸出前腿,可他们不会游泳,费了好大劲也没能成功。“救命!救救我们——”他们大声地喊起来,幸好对岸的羊外婆听见了喊声,赶紧把他俩救上来了,两只小羊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讲礼貌,后悔极了。
看完故事,我想起都市频道作的第一现场报道:两名大巴司机为了抢道行驶,结果两车相撞,两名大巴司机甚至还下来打得头破血流,甚至还住院了呢,交通因为他们的互不相让,赌赛好长时间。反过来想想,要是他们能够礼让三分,文明行驶,情况就会大大不同哦!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伊索寓言。它的内容体现了古希腊人民日常生活经验和集体的智慧,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
有则寓言的名字叫《蚊子和狮子》,讲的是一只蚊子自认为能战胜狮子,想和狮子比比谁厉害,它吹着喇叭飞到狮子那里,向狮子挑战。它冲到狮子的脸上,专咬狮子鼻子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脸都抓破了,还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认输,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非常得意,它继续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骄傲地在空中飞来飞去。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网上,被蜘蛛抓住了。在临死的时候,它悲叹道:“我已经战胜了强者,却被弱者所消灭。”
这个故事告诉我,胜利和失败不是绝对的,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胜利。
最有趣的是《狐狸与山羊》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狐狸不小心掉到了井里。狐狸看见山羊走来,就把山羊骗到井里,然后自己登着山羊的背跳出了井。狐狸不遵守诺言,不但没把山羊救出来,还反而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有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以后就想: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去考虑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也就是说,不能盲目地听信别人的话。要是不考虑结果,盲目地去做的话,就容易上当受骗。严重的时候,还会有很大危险。世上有很多心口不一的人,不能随便听信这些人的话。还有许多坏人,用甜言蜜语诱骗人们,所以更要认清这种人的真面目,时时刻刻提防他们,否则到时候就会追悔莫及。万事做之前都要用脑子去想一想,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久以前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同到圣人那去寻求智慧,圣人听了,便给他们一颗荞麦,和一颗燕麦。圣人对他们说:“这是两颗智慧种子你们把它种在土里,到了明年秋天,它就会结出智慧果,只要吃了它,就会变得有智慧了。”
那时候的人未种过地圣人也没说。回去的路上富人心想:把种子种到地里经过一年才能吃到智慧果,于是富人对穷人说:“朋友请你代劳一起种下吧。明年你给我分点就好了。”
穷人回到家里,也不知道怎么种地,他想了想把乡亲们都叫来想办法,把圣人的话告诉了乡亲们,想着想着终于想出来了最早用木头做出来的犁把土翻开把种子种上。过了几天禾苗上盖满了杂草,人们又开始除草把杂草堆在地里,又过了几天人们又学会了施肥。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劳作,就这样穷人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富人只不过每年让穷人分给他点智慧果,而他的知识还是那么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努力付出劳动。而不能不劳而获。
就像我们骑自行车,我小时候看见别人骑自车,觉得很简单,但是在我骑的时候,却一直摔倒,母亲告诉我应该先学,学会了以后还要经常练习,这样你才能学会自行车。我想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劳动,这样你才能做好你做的事情。
记得我们一年级有一次小考的时候,我觉得小考很简单就没有认真复习,结果考试成绩下来,我考得很不好。通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就要平时付出努力、考试前还要认真复习,这样你才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这几天,我读了《感恩的心》这本书,这里面“有多痛就有多快乐”这个故事感动了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他”和父亲住在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木屋里。当“他”上大学的时候,高昂的学费使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去捉蝎子,但“他”的父亲每次卖蝎子回来的时候总是倚着门喘着粗气。后来才知道,父亲出门不是在卖蝎子,而是在x血……
父亲母亲为了我们,什么都可以给:鲜血、汗水、所有的爱……为了不让我们心里有负担,他们有意隐瞒了这一切。只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真是太伟大了!
再看看我自己吧,我们的生活条件可要比他们好上100倍吧,可是我的学习态度还没有他的'一半,我整天心不在焉,东走走,西望望,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真是太对不起父亲母亲了。
9月18日,也就是星期六,又有一件事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
今天早上,当我和父亲还在睡觉的时候,母亲早就在洗衣服、做早饭了。母亲每天都要站一个下午,晚上回家都是腰酸背痛。今天,母亲实在是不想去上班了,但她还是去了。在到单位的路上,母亲慢慢地开着电瓶车,一位年轻的男子也开着电瓶车,但车头却摇摇晃晃的……就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位男子就像着了魔一样,直往我母亲身上撞来,母亲用脚撑住地,架住了电瓶车,没有倒到地上,但是,右手的腕关节骨头却被撞松了。
当母亲走进医院诊断的时候,医生说要上石膏,当时的母亲很乐观,不但没有叫痛,反而满脸微笑,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石膏上完了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母亲受伤了,不能干活了,我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好她,让母亲的伤早点好起来。
说到《水浒传》,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肯定有很多人拜读过这本书,它是明朝施耐庵的作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霸的英雄好汉,作于元末明初。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故事里面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暑假爸爸给我买了这本我一直想拜读的书,一拿到书我就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
在《水浒传》中,里面一共描写了一百零八条好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他们每一个人还有富有特色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
在这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李广——花荣。李广是我国汉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将军,他最擅长的就是射箭,传说他曾经将箭射入石头。现在你肯定从这个“绰号”就可以猜出了,花荣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能与李广将军媲美。在《水浒传》里写到:花荣说:“请看我射中那行大雁第三排第二个大雁的头。”说完花荣拿起弓,搭好箭向那行大雁放了一箭,只见那第三排第二个的大雁掉了下来,派人取来一看,果真射在大雁的头上,众人无不佩服。
当然,这么高超的技艺不是凭空得来的,没有艰苦的练习是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任何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我现在学习老是抱着可以就行了的态度是不对的,所以学习成绩老是不能提高。读了这本书,对我触动比较大。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端正态度,重新树立正确的目标。
最近,我看了一本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书中写了宋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诞生了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一起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防抗朝廷的英雄故事。
《水浒传》的开头十分的神奇,很有一种神魔的感觉。话说,在宋朝起初,天下又一场瘟疫之灾,宋仁宗皇帝派洪信太尉来到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天师入宫来设坛祈福。这太尉呢,来到龙虎山之后听说这天师在山上修建小屋修行,于是第二天五更之时,洪太尉便沐浴更衣,带上圣旨和银炉去寻找天师。来到山上后他却遇见了老虎和毒蛇被吓的心惊肉跳,跑下山去,半路上他遇见了一个骑在牛上,吹着牧笛的牧童,那牧童见了洪太尉,便用牧笛指着洪太尉就说:“你是来找天师的吗”,洪太尉很疑惑,便问道:“喂,你这牧童。我问你,天师现在何处?”牧童回答道:“天师已经去京城,你就不必再上山了。”洪太尉下了山之后把事情告诉了道场的长老,长老听便惊奇的跟洪太尉说:“太尉,难道你连天师是谁都不知道吗?就是那牧童。既然天师已经说过要去京城,那么你也不必再去找他了。”洪太尉惭愧的摇了摇头。
第二天,洪太尉参观道场时,看见了一个贴满封条的破旧的寺庙,走近一看上面写着“伏魔殿”,一旁的长老说此殿是禁止入内的,不然会放出那些被封印的妖魔的。洪太尉这么也不信,便揭了封条,进去了,进去之后看见里面伸手不见五指,便叫人点起火把,看见了一座石碑,上面写着“遇洪而开”,洪太尉便大笑道:“此殿就是由我来破的,于是让人四处看看这殿是不是暗藏玄机,于是他发现了一个是板下面是空的,就叫人挖开,长老拼命阻拦,可洪太尉都不听,于是挖开后看见了一个无底的洞,过了一会儿,冲出了一道光,打破了屋顶散落到了人间。这道光就是36天罡星,72地煞星。也就是《水浒传》里的108位好汉。
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劫取生辰纲的故事。在这劫取生辰纲之前的一年,生辰纲差点被劫去,所以这次便派了青面兽杨志来护送。话说他们来到了一片十分干旱的地方看见一片林子,便不顾杨志的阻拦纷纷冲去休息,过了一会来了7个人说是卖枣的,其实就是想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正当他们休息时,来了个卖酒的,也就是白日鼠白胜,他挑着两桶酒。一群人见到了白胜的酒,疯了似的要去买,可被杨志叫住了,晁盖等人买了酒喝了起来,众人见了眼珠子都被吸过去了,一旁的人一起劝说杨志买,杨志看那群人喝了没事,就叫他们买吧,结果谁知,他们买的有蒙汗药,各个都晕了过去,于是生辰纲被劫。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人物刻画得相当的生动。里面的好汉各个都是豪情仗义,武功高强。这里面讲的每一位英雄都是被逼的,才迫不得已才上的梁山。我对这本书的感悟是:人的生存,只要还有一点的希望,就不要放弃希望,总能找到出路;还有和自己的兄弟,都要好好对待,不能发生争吵。我向大家全力推荐这本名著。
对祖国的“忠”与“义”
我是一位小“书虫”,从小到大,我“吃”了不少书。其中既有群雄四起的《三国演义》,又有描绘了许多奇山异水、奇珍异兽的《山海经》,还有描写众好汉们齐聚梁山泊,反抗朝庭统治的《水浒传》……这些作品凝聚了古人的思想精华,加上艺术的手法创造出来,成了轰动一时、脍炙人口的名作。
“雪夜上梁山”、“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一个个优美的故事,向我们述说着一百零八位好汉是如何与朝庭斗争并团聚在梁山泊,同时也揭露了朝庭的黑暗嘴脸:皇帝昏庸,贪官奸臣横行无阻,他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只为自己享受,终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社会矛盾。整本书读下来,留在我大脑中最深的,便是好汉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忠”与“义”,和他们的那种“路见不评分,拔刀相助”的豪迈。
何为“忠”?何为“义”?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忠”是指对自己的祖国、朋友别无二心、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是对“忠”的最好诠释。“义”这个字,笔画虽少,却最让人难以做到。在新中国没有成立以前,多少革命烈士为了中国的解放赴汤蹈火,这是一种“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也是一种“义”。路见不平,拔刀向助。这也是一种“义”。对待祖国,对待朋友,就应该做到“忠”与“义”二字。这样,才会无愧于祖国对我们的关爱,无悔于我们的一生。
我们对祖国和朋友的“忠”与“义”不需要做什么大事,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能体现我们内心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想法:在学校中,同学们习惯互帮互助,即使是一位不认识的同学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他(她);我们经常听到祖国各地传来许多乐于助人的事,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也不少。在政治上,我们坚决听党指挥,跟着党走,支持党为人民做正确的事。这些事,虽不算大事,却体现了我们对祖国的忠义。我们需要向文天祥那样铁骨铮铮,对祖国忠心耿耿的人。但是,我们不需要那些为了一己之私,出买祖国,对祖国不忠不义之人。
我们可以碌碌无为,我们可以做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去做许多有趣的事,但我们不能对自己的祖国不忠、不义。乌鸦懂得反哺,羊懂得跪恩,祖国是神圣而又慈祥的,她关心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连动物也懂得报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懂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关心我们的祖国不忠、不义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童年》这部小人书,并且觉得书还不错。于是暑假期间,妈妈在亚马逊商城特意为我买了这本书的青少年版。让我可以完整的阅读这本著作。
在一个酷热的午后时光里,我拿起了这本书来看,书中描述了高尔基在父亲去世后,被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里一起生活了几年。主要描述了在外公家里得到外婆的疼爱与呵护,受到外婆叙述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闹的不可开交。以及外公的自私,贪婪,。细读这本书后,我才深深的体会到高尔基童年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在《童年》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尔基和他童年小伙伴茨冈的深厚友谊。茨冈是一个弃婴,从小被高尔基的外公收养,个人能力和和处事原则都可圈可点。在高尔基和表哥一起玩耍的时候,高尔基犯了一个错误,他把餐桌布不小心扔到染缸里,为了这件事情受到了外公的责罚,茨冈冲出来用身体保护着高尔基,尽可能的减少高尔基的疼痛。他的善良、慈爱和乐观的心让寄人篱下的高尔基内心感到一丝丝的温暖。似乎觉得不远处就是那梦想已久的光明。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高尔基的一生。
妈妈总说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在的领导下,国泰民安,一片盛世。但我们拒绝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应该刻苦努力的学习。把平日里老师的教诲和指引,以及父母的淳淳教导永记心中。将来长大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多的投身社会公益当中。用我们的善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帮助需要的人。这正是我在《童年》这本书里学习到的最有益的知识了!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木偶奇遇记》的书。它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卡尔洛?科洛迪写的。这本书风靡世界各国,成为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书。
这个故事大概讲述了一个名叫杰比特的老头,他意外的得到了一块会说话的木头,他把它刻成了一个淘气、爱撒谎的小木偶。还给它取了个名叫皮诺曹。大名鼎鼎的皮诺曹到处捣蛋,经历了许多遭遇,又闯了许多祸,最后遇到了善良的仙女,把它变成了一个诚实、善良、好学上进的好孩子。
在皮诺曹身上我一次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也希望能找到一块奇迹田,在那儿不用费力就能种出许许多多的金币。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收获到的一定是幻想。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没有平时扎扎实实的基本功,靠走捷径,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以前我也爱贪玩,一玩起来就把自己该做的作业都丢在了脑后,如果有人来邀请我去玩,我也许也会像皮诺曹一样跟着他走。到底学习比游戏要枯燥得多。现在我知道了,玩要有个度,尤其是外出游玩前,一定要得到家长的同意,并按时回家,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以前我遇事不合意动不动就爱发脾气,耍小性子。甚至不分场合,在爸爸的办公室,在学校就发脾气,搞得爸爸焦头烂额。爸爸找了一个机会跟我长谈了两个钟头。爸爸说,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不是平坦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如果想让它长成一棵又高又直的参天大树,必须时时修剪它的侧枝,不让它走上歧路。当你有错误时,家长就像修剪工,就像书上的会说话的蟋蟀、小仙女一样,时时刻刻帮助你、提醒你及时改正。
我以后也要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小女孩,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努力得面对各种困境,长大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子。
“王二小”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
1941年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中队长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枪朝二小打了过去,王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王二小的胸膛,又把王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十三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中感慨万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我们同龄的王二小吃不饱,穿不暖,而我们呢,好吃的送到面前还要挑肥捡瘦,衣服不仅要能保暖,还要漂亮;王二小住的是茅草屋,甚至无家可归,而我们天天住在楼房里还觉得不够豪华;王二小很渴望读书,因为家里很穷,没钱读书,只好在山坡上放牛,而我们现在可以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读书上课,有的同学还不好好学习;王二小那时要天天提心吊胆,担心鬼子来扫荡,而我们却能感受着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王二小这么小,却很勇敢,不怕牺牲,英勇地和鬼子作斗争,而我呢?到现在还不敢一个人单独在家里呢!
有千千万万个像王二小一样的先烈才换来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也是先烈们的愿望吧!
今天是我收获知识最多的一天,因为我读了一篇关于英雄少年赖宁的短文,我被这篇短文中为了救火而牺牲的少年赖宁所感动了。
赖宁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虽然他很穷,但他却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和坚定意志的少年,他从小就决定长大后要像李四光一样当一个地质学家,开发家乡的宝藏。就因为一个梦想,所以他常常自己背着干粮,翻过好几座大山,磨练自己、丰富自己、锻炼自己,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赖宁自小是一个关心集体、热爱他人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优秀生。小学毕业后便以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进入重点省学校。赖宁同志一生中曾救过三次火,每一次都是他第一个冲上去。
在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二日下午,赖宁放学回来,突然间看见山上有一股大火。于是他便飞奔而去。猛烈的大火吞噬着一片有一片的树林,赖宁看着一团团大火从山上窜下来,恨不得一下子把火扑灭。经过了大家的努力,最终把大火扑灭了。人们在烧焦的树林中到了赖宁,他紧挽小树,光荣牺牲了,一个幼小的生命被无情的大火毁了。四川省石棉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四千人来参加,怀念这英雄少年赖宁。我希望每个同学看到消防员救火时都可以想到赖宁。
所以我们要学习赖宁那一种不怕艰难不怕苦的精神,锻炼自己的意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上的栋梁,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创造更多的奇迹,让更少的生命受害。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讲述的是在二战时期,日本人(当时还是儿童的黑柳彻子)由于在当地学校十分调皮,在1年级就被劝退的“小豆豆”(作者小名)进了一家私人学校“巴学园”,入学前一天,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认真听了小豆豆说了4个小时的废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林宗作先生不仅有耐心,而且对待儿童十分认真,把儿童当成人来对待。
在这本书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当时的日本处于战争中,而且处处失利,那时日本政府不允许学校学英语,说那时“魔鬼的语言”。而“巴学园”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儿童,正在教“巴学园”的学生学英语。这说明了战争无论多么残酷,但永远与孩子无关。
在书的最后,由于美军的轰炸,“巴学园”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据统计,当时美军的李梅将军发动的史称“李梅火攻”的计划,在日本烧死了进10万日本的人民。亲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巴学园”被毁灭,小林宗作先生不仅没有摇头叹息,反而反问儿子“巴”说:“下一次,我们办个什么学校呢?”看来,小林宗作先生面对战火,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书,有的虽然可能看不懂,那可要多读几遍了。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This story’s name is “The little prince”。 As it known to all, we will encounter a lot of difficulties, even hardships. 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them. After reading The Little Princess, I am deeply impressed by Sara’s way to deal with difficulties. The Little Princess was written by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a famous novelist and dramatist. Sara,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was born in a rich family.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education, her father took her from India to London so that she could go to the best school. Because Sara was kind-hearted, generous and most of all—rich, she was loved by everyone. All went well until her father died in an accident.
Everything changed pletely. She didn’t understand why the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reated her so badly. Even the principal who used to be fond of her, made her work 16 hours a day. Sara’s miserable life began.When I finished reading the book, I was shocked by what the unimaginable pain Sara had suffered after her father’s death. She used to be a happy, worriless, and rich Princess, but now she was a lonely and poor servant. She had to work very hard without any rest but only had little food. Besides she had to endure the unfriendly and even rude ways that her classmates treated her.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chool looked down upon her.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s that Sara had lost the love and care of her parents.What a mighty pain! If you were Sara, could you stand such pain? Needless to say, an 11 years old girl, even if it were an adult, he might not put up with it. But to my surprise, Sara faced it bra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