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宁波年味六年级作文(共含23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絆創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宁波年味六年级作文
宁波人的年味有很多。每逢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但在我的记忆里,宁波汤圆是最充满年味的食物。
在我们宁波,汤圆是大年初一时吃的,一般年三十的时候包汤圆,而且一定是猪油芝麻馅的汤圆。今年,我非常高兴能跟外婆一起包汤圆。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外婆拿出一包糯米粉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和水叫我揉捏它。我很兴奋,可是糯米粉好像不听话,刚开始一直黏在手上,外婆说别着急,慢慢揉,要反复揉。慢慢地,果然面团就不黏手了。接下来,外婆开始做猪油芝麻馅了。只见她把一大碗的黑芝麻放在锅里炒,然后用酒瓶把炒熟的芝麻一粒粒碾碎,最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白白的猪板油里,加糖混合,在外婆的巧手揉捏下,一会儿一大块猪油芝麻馅团就做好了。开始包汤圆了。外婆把刚才的.糯米团揉成长条,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我就跟着外婆一起包了。先把小剂子揉成小球,再压扁,放入猪油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馅裹起来,用两个手掌轻轻揉成光滑的圆球。就这样,我跟外婆包了一大盆的汤圆,为了防止干燥,外婆在上面盖了一层湿的毛巾。外婆笑着书:“你就等着明天吃汤圆吧!”
第二天,外婆就下锅煮汤圆了。只见外婆放了一点儿水,等水沸腾了,就放下了汤圆。刚放下去的时候,汤圆们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后直接沉入锅底,只是它们外面的粉末脱落浮在水面上。我以为汤圆会散了呢,外婆冷静地往里面加水,加了两次水后,这些醉了的汤圆像突然清醒过来,调皮地一个个浮出水面,露出可爱的笑脸。外婆说汤圆浮起来就表示熟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可太用力了,有一个馅都被我弄了出来。我轻轻地吹一吹,直接把整个汤圆放进嘴里,烫得我不断跳脚,可糯米的软糯在舌尖蔓延开来,芝麻的香味溢满了整张嘴,真香啊!
这就是我每年过年时印象最深刻的老宁波的味道,宁波汤圆不仅美味,而且它也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希望……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
刚醒来,感觉自己是被鞭炮叫醒的“噼里啪啦”地作响。不用想,我就知道――过年了!
还没等到“年”――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到来,就早已让人们听见他那轻盈的`脚步声了。离过年还有好几日时,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做年糕、谢年、大扫除、买年货――――好热闹!这时,宁波已充满了年味――阿拉过年类!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去爷爷家拜年了。我高兴地说:“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的祝福赢得了爷爷奶奶的微笑和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在路上,到处可听见人们用亲昵的地方话道着“新年好”,真是礼轻情意重!早餐,当然是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汤圆可是我在昨天晚上包的,看起来有点奇形怪状,有些还漏了馅,但吃起来却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这就是年味!
新年第一天,人们总是会去亲戚家聚餐,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临近中午,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大外婆家里吃饭了。开吃了,亲戚有十多个,一齐围坐在大桌子旁。大家一齐举杯,互相道着新年好。桌上有好几道宁波人过年爱吃的菜:春卷、鳝丝羹、呛蟹,好一股年味!
晚上,天刚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了。欢笑声,鼓掌声,连成一片。一边听着鞭炮声,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好一个春节!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400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又到了一个新年,我们家的年味越来越浓。才一月二十妈妈就开始准备祭祀了。
每逢过年我最难忘的就是守岁、闹元宵和祭灶神这三件事了。先说说守岁吧!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熬年、点岁火等。守岁的风俗是在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是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此照过后,就会使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并且熬夜迎接阴历新年的到来。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传统 活动,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唤,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最后来说说祭灶神,祭灶是一项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的传统习俗。旧时,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 。传说他掌管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人们崇拜,祭灶时 还要在灶王爷嘴上涂上糖,以求他在玉皇大帝 面前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这就是我的宁波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节。
阿拉宁波的年味作文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期盼,是一家团圆的喜悦,是中华民族美好民俗的传承。
新年越来越近,年味儿也飘开来了。路边的灯杆上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小区的广场上也插上了五彩的旗子,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上了红色的对联和福字。
对于阿拉宁波人来说,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是准备年货。早早我和父母亲就买来了蟹、肉、海鳗。我们把蟹放在盐缸里做起了炝蟹。把肉洗干净,用酱油腌制起来,做起了酱肉。在海鳗上撒点盐,用一根绳子吊起来,放到朝北的阴处做起了鳗鲞。这些可都是我们宁波年夜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当然还不能忘了象征团团圆圆的宁波汤圆。包汤圆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外婆负责揉搓糯米团,我负责裹芝麻猪油馅。我接过外婆给我的糯米团,用汤勺把馅子放进糯米团里,再小心地捏合,放在手里轻轻地来回搓,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看着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再看看我和弟弟脸上那白白的粉末,我开心地笑了,感觉到年近了。
我们宁波乡下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过年前会去打年糕。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我们先把大米蒸熟,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倒进石臼里,用个木锤捶打。我对外公讲,让我也来试试。可是我用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抡不动大木锤。我只好站在一旁帮他们喊加油,经过一段时间抡打,年糕终于做出来了。我赶紧挤了一小段出来,包上外婆亲手腌制的咸菜,细细品尝,那味道真是太美味了。年糕房里到处是咚咚的锤子声,还弥漫着孩子们的嬉笑声。我感觉到年近了。
随着鞭炮声的密集,年终于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享受丰盛的晚餐。外公外婆端上一碗碗热腾腾的菜和年前腌制的蟹、肉、鱼以及年糕、汤圆。我们边吃边聊天,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感到幸福与温暖。到了八点,我们一家人都坐在沙发,一起看春晚。人们载歌载舞,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被那精彩绝伦的节目所吸引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枕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进入了梦乡。
早上,我在人们的欢歌笑语中醒来。新的一年又来到了!我们互相走访亲戚,为他们带去新年的礼物和我们最真诚的祝福。住在其他城市的亲戚也用手机微信给我们发来了新年祝福和小红包。就连远在新加坡的大妈妈都发来信息向我们问候,送来祝福,还幽默的问:“年糕,汤圆吃了吗?”虽然她在异国他乡,但那颗阿拉宁波人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这就是我眼中阿拉宁波人的年味。
阿拉宁波年味作文450字
年,是中国传统习俗必不可少的,春节一到,人们就关闭店门回家过年。
年夜饭当然也少不了,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年夜饭,我坐在中间,嘴巴张得老大,盯着电视一动不动,爸爸和爷爷喝过酒后,脸红红的,就像年兽一样。吃好饭后妈妈和奶奶一起收拾桌子,奶奶洗碗,妈妈擦桌子,收拾完后,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边说笑,一边看着春晚。12点一到,我们就互相拜年,在微信里抢红包,我和爸爸一起跑到外面点燃鞭炮,我开心极了。
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吃团圆饭,外婆那边的'亲戚很多,多到连一桌都坐不下,所以,我们小朋友后吃,大人先吃,外婆在厨房里忙这忙那,都顾不上吃饭了。中午吃好饭后,外婆把我们叫到房间,将一个个红包递到我手中,拿到压岁钱的我表面冷漠,但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下午,大人组队去搓麻将,而我们小孩则是组队去看电影,去电影院的路上,鞭炮声“啪啪啪”的响个不停,大街上可热闹了。
晚上,大人依旧是搓麻将,但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则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包饺子、包汤圆,有时我们还要搞怪,在饺子里包葡萄,汤圆里边没有馅,大人们搓完麻将,夜宵时间也到了,当我们看见他们吃到“幸运饺子”和“幸运汤圆”时的表情时,我们忍不住就大笑起来。
这就是年味,这就是阿拉宁波年味。
年味是奶奶做的红烧肉。可香可好吃了,做法也很容易。
首先把肉洗干净,肥肉、瘦肉分开切,锅洗好后倒油入锅,等油热了,就可以放入肥肉炒,你看!肥肉已经有些黄了,这样就可以倒瘦肉了,炒一会后,再把酱油和醋一起放进去,反复炒,接着倒入一舀水,盖上锅盖烧一会儿后打开锅盖看看酱油醋入味了没,若没则再舀水;若已入味,则尝尝味道如何。
这样做起来,绝对一级棒!我们家除了过年以外,平常也可以吃到红烧肉,但每次总会说到一声“好”。
年味是饺子。我们家常见的饺子就是:芹菜的、韭菜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吃韭菜味的,吃饺子时,可不能忘了醋,加了醋的饺子才是最正宗的。
年味是鞭炮。年一到,鞭炮也就到了,“嘭!嘭!嘭!”一声连一声地响起,对于大人们来说这也许是噪音,但对我们小孩来说过年没鞭炮就如小草没有土壤。
年味是新衣裳、团圆饭、汤圆。很多习俗大家巳遗忘,记得的人只是记得罢了,不记得的人也只是遗忘罢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除夕当天,我早早起了床,十分兴奋,因为这是打我记事以来的第一个本命年!中午,我和妈妈把姥姥、姥爷接到家里,和爷爷、奶奶一起准备年夜饭。全家人都很高兴――姥姥和奶奶一边做饭一边聊天,笑语欢声,长辈的笑颜是新年里最美丽的烟火!姥爷和爷爷一起看电视,讨论着篮球比赛,长辈的快乐是新年里最值得庆祝的!爸爸、妈妈还有我一起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全家的健康和幸福是新年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看着我们家七口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感到十分幸福!此时,没有什么比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更重要了吧?
饭菜都做好了,摆了一大桌子,在我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家人亲手做的饭菜更美味的了!我举起自拍杆,冲全家人说:“我们一起合张影吧!”“咔嚓!”手机记录下了20xx年2月4日大年三十我们灿烂而又幸福的笑脸!其实,每年过年吃的饭菜与平时都差不多,但此时此刻它又是那么不同,充满了熟悉、亲切、幸福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起过去的事情……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对家人说一万次“你好”,也不如亲自回到家,与家人们相拥,用那火红的春联、火红的压岁钱、火红的心来告诉亲人――我,很好!
当一家人围坐在桌旁,一起嗑着瓜子,唠着闲嗑,看着春晚,赏着烟花,还有比这更温馨的吗?当我从家人手中接过压岁红包时,嘴里的一句“过年好”,代表了我的幸福与欢乐;当五彩绚烂的烟花从手中燃起,我和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地喊出“过年啦!”时,表达了我的兴奋与激动;当班级群中的“新年祝福”在手机里响个不停,我和同学们在群里不停地发红包、抢红包时,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团圆成就幸福事,相聚成就美好年。新年快乐,“猪”事顺利,我们一起,过一个充满年味的幸福年!
穿过盘旋而上的盘山公路,带着昏昏的睡意,到了太婆家。树上路旁,满是雪。
那年那月里的上周村,冷风阵阵,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那是我第一年在太婆家过年。
那时候太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糯米,打次糍粑,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太婆来到街上买糯米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村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绎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金金啊,你想吃什么,太婆给你买。”太婆带着乡音,问我。我摇了摇头,“我只想吃糍粑!”“好,我马上回家给你做。“
回到家,太婆用把糯米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又把太公叫了过来,准备打糍粑。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过来时,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太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它巨大的黏性使得太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太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太公打一下,太婆翻一下,这默契的配合,定要几年才能有。
不一会儿太婆便收拾好了,利索的把糍粑掰成几个小团,在上面撒上几颗芝麻,递给了我。热腾腾的糍粑在我口中回味无穷,暖在了我的心里。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我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糍粑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太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味”,也许可以勾起你的回忆。吃着这味道熟悉的年夜饭,我想起了幼时一次又一次过年的场景。
“外婆!我要吃这个!”无知的伢儿急切地用手点着放在餐桌上的大桌美食。香喷喷的鱼肉,甜而不腻的发糕……美味在桌上召唤着我,可我却“望而不及”。外婆摇摇头:“雯雯,不行!那是给天上的祖先们吃的!来,妞妞,拜拜,希望你能有好成绩,身体好学习好,快快乐乐,开开心心!”我似懂非懂地拜了拜,只当祭祀是儿戏,但还愿家人平平安安!而当列祖列宗“酒足饭饱”后,我的嘴算是给一桌的佳肴真正的归宿。
现在,我依然是吃着这些美味,可心里却又多了一份回忆,多了一丝挂念。回忆儿时,心中甚慰。“雯,出发了!”妈妈的叫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出,今年,祭完祀,吃完饭,我要“一改常态”去灵隐寺祈福了。
其实父母几乎每年都会去,但我却只待在家里津津有味地收看央视春晚守岁。所以今年,算是我过得最有特色的春节了。
来到灵隐寺,里面灯火通明,人山人海,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众僧为大家祈福的念经声、闻到从不远处涌来的寺庙独有的香火味儿,这是不远千里赶来祈福的人为家人插上的一份心意。听完众僧祈福,我感到浑身清爽,这也算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上三炷香,将香举于头顶。一拜,愿我有好成绩,将来为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拜,愿弟弟将来成绩优异,快快乐乐、健健康康;三拜,愿家人们事业有成,长辈们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有人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四拜,愿全世界的家庭能够团聚,儿女孝顺,阖家欢乐,幸福安康……带着诚挚的祝福,一次又一次深深地鞠躬,愿所有家庭都幸福!
“咚!咚!咚!”新年的钟声响起,远处灯光阑珊处可见一些绚烂的烟花,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欢呼着,互相道喜,不论是否陌生,整个中国都在为此欣喜。“雯,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好好运动啊!”……
“年味”,是什么?是在餐桌上的美味,还是厚厚一沓压岁钱?都不是!
年味,就是当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时候的那种幸福、快乐。
也许,因为这次的祈福,这是我渡过最有意义、最有“年味”的一个春节了!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春节到了,福气也到了。我喜欢看大人们踩在高高的梯子上,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喜欢一遍又一遍的念着新春的喜联;喜欢穿着大红袄到各家各户去串门儿。我喜欢春节的一切,因为春节是年味正浓的时候。
春节开始的时候,大伙儿从早晨开始就一直忙。时时刻刻都有肉香传来,这是大人们在炖鸡鸭,大人们总是守着锅子慢腾腾的踱来踱去,不肯让夜晚的压轴戏泡汤。老人们不紧不慢地在家里左瞧瞧右瞧瞧,觉得时间十分充足。最开心的还是小孩们了,到左邻右舍去溜达一圈,和小伙伴们放放烟花,时不时还可以跑来瞅瞅大人们的活计。
三十晚上,一大家人围着圆桌,吃着满桌子的佳肴菜色,还津津有味的谈论着明年的事情。我在爱听的就是外婆给我讲新年的传说。外婆说,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关上大门,这其中还有个故事呢:有一个无赖的流浪汉,经常在大年三十晚上到各家各户蹭饭喝酒,还总是在走的时候带走几斤好酒,大家为了不让他进屋,所以吃年夜饭的时候,就要把大门关上。
吃过了年夜饭,街上小贩们就开始摆摊,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喜欢逛街了,还有各种玩具,糖果卖。
正月初一,大家都还留在家里,等到了初二,就开始忙碌的走东走西拜年。这个环节,妈妈说是最开心的时刻,为的就是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这里,小孩们最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不管什么时候翻开衣袋,里面都装着一个红纸袋。跑完五六天的拜年,我们就留在家里接待客人们的到来,这些客人来的时候,会带些好吃好玩的给我们,我每次都带着兴奋的心情拆开这些包装。
初八,小店就开门了,不过并不是很忙。但是这一天,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场戏,这天家家团圆吃元宵。街上可热闹了,十几个人举着一条长龙,街边挂着灯笼,大人牵着小孩,扶着老人,穿流在大街小巷里,到处都传来欢呼声。
过完元宵,我们就开始上学,大人们也上班去了,最闲的是老人们,它们在家里清理清理新年的各种东西。于是,这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就结束了,但是年味会永远的传下去。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国最重视、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我们家也不例外,每逢过年,咱家可谓年味十足。然而对于我来说,今年的年味可是与众不同!
酸
腊月二十八,我拿出平时攥下的零花钱兴高采烈地来到超市,买了一堆烟花爆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烟花爆竹抱回家,我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了。想着过年时与小伙伴享受烟花视觉盛宴,特爽!多么希望明天就到了除夕之夜啊!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到了一份政府下的文件《春节期间禁止放鞭炮事宜》,看着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鲜红的公章,我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冰雪冻结。心里清楚:不放鞭炮有不放鞭炮的好处,可是,后悔的是我昨天大张旗鼓地买回了这么多鞭炮烟花,我的钱啊!我的期盼啊!一股酸味涌上心头。
甜
一晃就到了大年三十,我最在意的还是一顿香喷喷的团圆饭,因为团圆饭会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快快乐乐的。
到了下午,团圆饭就做好了,瞧!热气腾腾的猪蹄火锅、香气扑鼻的鱼沫豆腐、圆溜溜的瘦肉丸子我不禁口水都流了下来。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围着桌子坐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迫不及待地准备开吃。这时,爸爸提议:让我们挨个说说去年的收获以及新年愿望,以表“辞旧迎新”。妈妈乐呵呵地说她的厨艺见长,为了犒劳我们,在新的一年准备报烹饪课,我郑重其事地说:“上学期学习没有加足马力,这学期小升初了,我一定收回心,冲刺飞跃,好好干一把。”大家都夸我说的好,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苦
正月初五,爸爸妈妈便接到了上班通知。爸爸忙着收拾行头,准备出发,我央求爸爸妈妈晚一点再去,但是妈妈说:“我们得早一点,不然到了铁路高峰期更麻烦!”看着爸爸妈妈远行,虽然心中万分不舍,但是我长大了,也懂得爸爸妈妈得难处,便不再强求。可是等爸妈走远,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心里像吃了苦瓜一样苦。
这浓浓的年味,让我欢喜让我愁!
过年,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看到过这么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叫“年”的野兽,每到过年的时候,就出来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它最害怕红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当“年”出现的时候,就燃起熊熊大火,用来吓走怪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放鞭炮、贴对联的习俗,最终形成了过年。
北宋大诗人王安石也留下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佳句。过年,就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这一天,即使你有再多的不愉快,也要暂时抛到脑后。
年味,对于我来说,最浓的是放烟花和收红包。
每次吃完晚饭,我就静静的等到天空变黑。待天空完全变黑以后,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提着一串串烟花爆竹,兴奋的冲出去把它们点燃。烟花燃放所产生的光在黑夜中闪烁,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是我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
过年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发红包。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红包也不止于传统的封红包。每到过年,总有人在微信里发红包。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因为可以赚钱,所以我格外看重,每次都不会放过一个。
年已经过完了,可这些我所感受到“年味”,依然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也就是除夕了吧!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到凌晨,享受着迎接新年的快乐。在新年到来之前还可以和伙伴尽情玩鞭炮,享受着鞭炮带来的快乐。去长辈那拜年,还可以领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
根据老祖宗的规矩,除夕当晚一定要吃一个大大的福橘,团圆饭上也一定要有一条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且鱼头一定要朝着席上辈分最大的。看来一桌小小的年夜饭也有很大的讲究啊!
看着这一桌的象征着好运的一桌菜,还有开开心心的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心情涌上心头。就算你之前有再不好的心情,看到这一幕,不开心的念头可能一下就烟消云散了吧!
我不知道老租宗为什么要设定这个节日,但是,这就成就了外国人口中的我们中国特有的“短期人口大迁徙”。其实,这就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爱家吧!怪不得一到春节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的商店全部关了门。而乡村却十分热闹。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格外热闹。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们大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与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开心地吃着年夜饭、聊家常、看春晚。千门万户都凝聚着浓浓的年味。不过,不只是我们要过年,动物也都喜气洋洋,过着属于它们的年。
这天,我来到杭州野生动物园。走进大门,是一条绿色的长廊,两边的玻璃中关着许多动物,几条巨蜥正在玻璃柜中手舞足蹈,做着许多不同的“舞姿”,几只乌龟聚在一起,轻轻舞动手脚,似乎在聚会。一条鳄鱼抬起自己的前驱,仿佛在喜迎春节。
走出长廊,我们还看到了雪虎与华南虎的共舞,猴子骑马道贺,大象空中接胡萝卜“拱鼻道谢”和四只孟加拉虎齐齐鞠躬道喜等有趣的动物春节活动。动物园中洋溢着过年的氛围。
接下来,我们走进了最华丽的地方——熊猫殿。大门十分宏伟,挂了许多灯笼,两边贴着春联。走进立面更是喜气洋洋,十分热闹。两只大熊的“卧室”十分宽敞,一只熊猫在“床”边走来走去,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想与我们一起过年。而另一只熊猫则不是那么热情好客,懒洋洋的睡着它的“年夜觉”,好不容易在大家催促下起身,又躺下睡觉了。先前那只熊猫则拿出箭竹,邀请它来吃年夜饭。它这才在木桌上与先前的那只熊猫吃起了饭,又跳了个“熊猫舞”庆祝新年的到来。
新年不仅仅是我们的节目,也是动物欢乐多彩,喜气洋洋的节日。所有动物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动物园里好不热闹!文/方恺亮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因为过这个节日有压岁钱打发钱。更因为在其中还有浓浓的年味。
叶子粑粑,是我们家中最受欢迎的食品。下面就要我来给你说一说它的制作方法吧!保正要你一饱口福。
首先,去摘棕叶和新鲜的蒿子,蒿子摘回来后,细心挑捡去里面的杂质,去掉比较老的茎秆叶片后用清水洗干净。
然后,将沥干水的蒿子用家中那个最原始的石槽和锤子拍打,越碎越好。锤碎的蒿子流出了绿绿的汁水,然后用袋子装好放入溪水中,用手使劲搓揉,直到水变清了为止。经过多次搓揉,蒿子的味基本上去除干净了,只留下蒿子的纤维。然后把蒿子掏出来,放入盆子里,把糯米磨成的糯米粉也倒进去,一边揉一边加水,揉成团。揉得越好,做出来的粑粑口感越好吃。
现在,我们就可以做料理了,炒锅里放入腊肉煸炒出油来,再加入青大蒜碎末炒出香味。炒好后,放在一个盆子里。
最后,在把备好的棕叶放在一旁。抓下一团合适的糯米蒿子的混合物,用手揉成碗状,在用勺子挖一些腊肉大蒜放进去,包起来,用棕叶在包好,一个接一个排列整齐入蒸笼,大火蒸30分钟即成美味可口的叶子粑粑。过年的时候,来拜年了人们吃道这些粑粑,就体会道了浓浓的亲情,深深的感情。
这就是我的年味,让人难以忘却的年味!
在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一个房子里,餐桌上摆着丰富的饭菜,一旁的人也热闹起来了。
那桌上摆的不就是好吃的饺子吗?这年味呀就藏在那饺子里,一口咬下去,有点烫,但是很温暖。这纯手工制作的饺子皮虽然厚,但含着妈妈的心意,接下来就感觉里面蕴含的汁突然爆开。一股浓浓的年味散发在口中。
在年味中,排名第二的不就是鞭炮吗?每次吃饭前我们家都有个习俗,就是放鞭炮。放完鞭炮那个味虽然说有点刺鼻,但是闻多了也就习惯了。感觉一放鞭炮就是过年了。满满的年味就散发在空气中了。
最后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贴对联。我拿出了笔墨纸砚,开始写对联了。我的字不好看,歪歪扭扭的,看了一下妈妈的,哇!好好看。我们就一起把对联贴在门外了。静下来站在门外看着自己的杰作。就感觉异常满意。看一下外面的天,天黑了,该吃年夜饭了。
每次最热闹的就是年夜饭了。看着丰富的晚餐我禁不住流下了口水,但是我还是非常有礼节的等到了大人下筷的时候才开始吃。吃完后,我们家的习俗就是去串门,先是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送了个红包后就开始闲聊起来。这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开始玩了。拿着刚买的鞭炮,跑下楼玩鞭炮去了。接下来大人就在楼上看着我们玩鞭炮。
家家的年味都有不同,我家的年味是这样的,你家的呢?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是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年的那几天热热闹闹颇有年味。
愈到年关,年味越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并像花儿一般绽开的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深夜的.天空中绽放,闪出一个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深沉的天空中。它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后又完美地落下,又有一颗接一颗,在天空中绽开了一朵巨大、闪烁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
年味之二当属酒香味了。城市虽不酿酒,但非常钟爱喝酒。在过年,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春节前夕准备上好的酒,在过年时许多爱喝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了多年的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他们才不会吝啬自己的酒。
饺子味那更是在年味中不可缺少的。那瘦中带肥的馅,加上些料酒、盐那味道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再往馅中加入葱、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形容。包好饺子后,往锅中放水再放饺子蒸煮香气便扑鼻而来。再来一小蝶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呢。吸一口饺子上的醋,一口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水混着醋一起流入口中。
再仔细一想,年味还有很多,每个人对年味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一大家围在大圆桌边吃饭,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虽挤,但这才是年味。
年味,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就是可以痛快快的玩一场。烟花炮竹炸出来的兴奋,亲戚团聚出来的欢乐,收压岁钱的喜悦。还有一桌香喷喷的好菜,大家是吃得开开心心的。晚上霓虹闪烁,到处是红火火的景象。
我家也和别人家一样,是典型的中国风。中国年就是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办年货,贴对联、挂红灯笼、买零食、堂屋里的正中间挂个红彤彤的中国结或福字,福字还得贴倒的,寓意“福到”。所有饰物都以红色来释意中国年的韵味。它们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够喜庆吧!
从年夜饭开始,就是最热闹的时段了。爸爸妈妈,奶奶都一起忙着做年夜饭。两位姑姑与姑父、还有哥哥姐姐、都来我家吃年夜饭。看看一桌桌好菜,口水就泱泱的。大家相聚一堂,时而说笑时而举杯同饮,好不热闹。
夜幕时分就是我们小孩的天下了,一个个搬着烟花排排摆弄着,那个兴奋劲啊!大人们也围观着,只要烟花四射就喧声一片,个个笑开了花,玩得不亦悦乎。烟花玩完就是所有人围在烤炉边烤火了,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守岁,守岁还有红包哦!当听到钟声响起时,大人们就赶紧放鞭炮,辞旧岁迎新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寓意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年味,它意味着团圆与喜乐……,我爱我家的年味!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这所有的味道混合起来,是喜庆团圆的味道。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的放鞭炮,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挂上了对联,街道中央两旁的小树上面也缠绕着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美丽极了。这便是那喜气洋洋的味道。
除夕夜里,整个房间都是家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富的饭菜,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了温情,这便是那幸福温暖的味道。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枝枝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在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是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的令人期待,这边现在兴致勃勃的味道。
当然,最令我们期待的非烟花莫属了,年夜饭才会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拿起早已准备好了烟花,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咪着眼捂着耳朵,这边是那喜庆硝烟的味道。
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年的味道,这个年烟花漫天……
小时候,记忆中的年味似乎是甜蜜且热闹的,而长大后,年味,好像淡了一点呢……
小时候过年,依稀记得团圆的年味的甜蜜剂,平时繁忙的儿女都会回家,长辈的脸上都是欣喜与欣慰,亲朋好友坐在一起,陪伴在父母的身旁,共同跨过新的一年……
那时,大家会齐坐一桌,吃一顿团圆饭,这可不是普通的饭,长辈们一大早就会起床,开始准备,大家将鱼肉虾等等都制作成佳肴,虽然看着很辛苦,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浅浅的却很深刻……
大家在饭桌上会一起谈论这一年的得与失以及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相互鼓励,一起奋斗!四周都是温暖的气泡,佳肴在人们心中甜味蔓延,年味也愈来愈浓……
之后,大家会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守夜。桌上摆满了零食,水果。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当节目中出现有趣的事情,大家相视而笑,眼中满是默契,此时,年味也愈来愈浓……
可是现在回家,大家都抱着一部手机,小孩子们亦是如此……只有爷爷奶奶目光中满是无可奈何,但也闭口不言。原来的欢声笑语消失了,原来的温暖冷却了,原来的年味也淡了……
年味依旧有,只是它变味了,因为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口头交流也少了,所以年味也淡了……
年味真的淡了呢……
“煮书”这个词对我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其实,每一本书对我来说都是一盘“美食”。但只有多读多理解,才能把它变成“山珍海味”,你才能品味它的酸甜苦辣。
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绿豆芽醒了,我也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吃完早饭,我照例坐在电脑椅子上看起了书。当我从桌上拿来一本我喜爱的书,整个思想领域就走进了书的世界。在看书的时候,手与嘴也没闲着,手经常摆些奇怪的动作,看到好看的部分,嘴中还经常念叨着。因此,弟弟见我这样,脸上经常露出惊讶的表情。
我正看得入迷,窗外却响起了小伙伴的叫声:“张瀚予,去玩吧!”不知是我太投入还是隔壁人家装修屋子的声音太大,我根本浑然不知。直到妈妈来提醒我时我才察觉到。我挥了挥手,说了声“下次”,便继续在书的王国中遨游。但一边的弟弟早已按捺不住了,吵着要去玩,我仍然对此不理不睬,在书中体会无穷的魅力。弟弟见我这样,哭笑不得。
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到了,肚子虽然早已发起了“牢骚”,但我的目光却还始终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一样地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在外面摆餐具的妈妈发现我一直无动于衷,便在我的门外提醒“开饭了”。但我还是保持原来的姿势,妈妈见状,夺过我的书又喊了声,我这才如梦方醒。但是我还是舍不得,趁妈妈不注意又拿起那本我爱不释手的书,偷偷地边吃边看,刚好看到了有趣的部分,不禁笑出来声来,这一笑不打紧,喉咙却遭了殃,我赶紧喝了些汤,又喝了些水,才好受了些。
书,是美味的。它一次次地让我感受到世界上的酸甜苦辣,又一次次地让我回味无穷。书,这精神食粮,让我的视觉与心灵都大快朵颐了,呵呵!
每逢正月初一,每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放炮竹,一起贴对联……而最能证明“年味”的,则当然是那香喷喷,暖洋洋的“年夜饭”了。
我的记忆里,过年是热闹的、喜庆的,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满了耀眼的红“福”字,是啊!红色寓意着红红火火,大富大贵,这会我意识到了,“年味”正慢慢弥漫到我们的生活中。
吃团圆饭时,爷爷奶奶端上来了热腾腾的“红烧肉,”红烧肉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美味佳肴,凭着它的深红色泽,薄皮柔嫩,吸引了我不少的目光,我忍不住夹上一筷子的肉,轻轻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去,味醇汁浓,酥软而不油腻,鲜甜的汤汁填满了你的嘴,即使吃完也能让你感到回味无穷!就是因为这样好吃的菜,让我们在餐厅也热闹了起来,你一块,我一块,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过年时的温暖亲情,又一次流进了我的心里。
饭后便是玩耍时间,由于习俗,我们这的人都是要守点庆祝新年的到来,可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实在难熬,于是,我们便耍起鞭炮。“旭”“嘭”几只小式的冲天炮让我们玩得兴高采烈,爸爸抓住我的手,点燃了引线,火苗慢慢烧掉引线,只见几秒后,几道火光四射的冲天炮就“冲上天”啦。就这样不到多久,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虽然是大半夜,可因为新年的到来,人们给黑夜点上了透红的灯,把天照得格外的亮。
过年的气氛是温暖的,热闹的,而新的“年味”则是幸福的!
提起味道,不少人便会想到“酸甜苦辣咸”,的确如此,但今天我要向大家推出一种新味道那就是年味。相信大家看后都会说“年还有味”?我会坚定地点头,如果不信你就和我一起来品尝年味吧!
走在大街小巷里,看见家家门前灯笼高挂,喜气迎门,对联门神样样不缺,到处张灯结彩,一派通红。街上人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个个脸上都露着灿烂的笑容,这便是一种快乐的年味。
年味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传出来,我们四处窜门,访亲走友,口袋里一个一个的大红包使孩子们乐不开支,这一个一个红包表示着一个个祝福,他们祝福我们健健康康,天天向上,学业有成。难道你没有品尝到丰收的年味吗?
年味从一声声炮竹的声响中传了出来,流淌到了大街小巷。只听“噼噼啪啪,咚!”鞭炮响处,跳跃着欢快的火花,一股股浓香的火药味直钻鼻孔。这一声声炮响,也是一声声祝福,是一个个美好的心愿,愿我们欣欣向荣。难道你没闻到喜庆的年味吗?
最浓最香的年味是从一家人团圆而散发出来的。过年时那些在外地打工的人们,都会特别思念亲人。这时他们便会不顾寒冷的逼迫,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只为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只为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特别是那些海外华人,他们是多么思念故乡,是多么思念亲人,可是他们无法与家人团聚,他们电话中那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就让这种亲情化做那浓浓的爱寄给那些远在异地的人吧,让他们脆弱的心得到最大的一声安慰吧!
过年的习俗已从中国流传到了全世界,那浓浓的年味是中国璀璨的历史,哪浓浓的年味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一首歌。
★ 年味
★ 年味作文
★ 作文年味作文
★ 优秀作文年味
★ 200字作文年味
★ 话题作文年味
★ 关于年味作文
★ 年味作文750字
★ 年味作文700字
★ 年味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