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常回家看看高二作文精选(共含17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yuand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一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每一个在外儿女的心声:是时候回家看看了。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从古时言传至今,关于敬老爱老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卧冰求鲤,孔融让梨,丁香割肉,田世国捐肾救母……他们的行为抚慰了世间无数的父母,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你我,感动了天地。
回头想想,我们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靠的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不惜一切全力打拼。老前辈老前辈,人生越老就越宝贵,再美不过夕阳红,父母们长辈们不辞辛苦操劳了一生,人到晚年该享享清福,人到晚年名利宛若过眼云烟,荣誉光环不再耀眼硕闪。加上儿女不再身边,难免会有些孤独和抑郁。更需要有人和他们多谈谈心,多沟通,多交流。和长辈亲友多聚一聚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记得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位老人孤独的坐在沙发上,房间内的摆设近乎奢华,成套的电器,家具。老人手中拄着一个拐杖,表情麻木的盯着桌上偌大的电视机,黑白交替的画面上,房间的角落里摆着一张老人的全家福……屏幕上打出一行字:不要让电视成为老人唯一的朋友!
是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子女们都在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只知道挣钱,挣更多的钱养育儿女,为父母尽孝,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间本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如果有一天父母亲人带着我们的思念离开人世。你便永远无言尽孝。到那时候再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切都悔之晚矣。那么现在趁着父母长辈健在的光阴常回家看看,回家瞅瞅,真的哪怕帮操劳一生的妈妈洗洗碗筷,哪怕和饱经风雨的爸爸扯几句闲篇。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爱老敬爱永远是世间不变的话题,每一个赤城忠厚的中华儿女都深深的加以遵守和发扬,作为一代天骄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我们来说,更是一个需要遵守的约定。我们青少年正处在思想品德建设的最佳时期,要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以爱老敬老为荣,以厌老恶老为耻。做一个有道德,有本领,有爱心,有恒心的四有心人。做一个爱祖国,爱生活,爱自然,爱自己的优秀中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善待老人,长大还要赡养老人。做一个时代的好青年。
在家里多多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在学校多多礼让年纪大的老师,在路上多多关心身体不方便的老年人,扶她们过马路,公交车上给他们让座,公共场所给他们让位,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性的阳光,而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敬老爱老的行列中来,共同建设我们和谐的社会!
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对自己的履约,而且是对父母来说更是莫大的幸事。
无论你是一个政坛的风云人物,还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平民百姓,回家看看。不需要多少的厚礼,你的孝心可能是一处豪宅,也可能是含着自己体温的一枚硬币,在父母的心中它们等值……他们的意义在于父母那无法言语的感动!
常常家看看,回家看看,看看年迈的双亲,看看故乡的老屋,看看门前的白杨,看看山后的小溪……无论你走向何方,无论你身在何处,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为你的父母带去一丝祝福。
祝天下的所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500字
回家多好!
小的时候,拥有一颗外出闯荡的心,想把自己没见过的没玩过的都去感受一番,那无疑是最大的梦想了。
爸爸妈妈出于关爱与呵护,不想让我受到外界世界的打扰,小时候,他们只希望我能健康地成长,所以,童年的我厌倦了家。
长大了,上学了,一整天地待在学校里,上些枯燥的课,不能乱讲话,不能乱窜。吃个饭都要排队,说实话,有时候感觉在学校挺煎熬的。不过想想别人都一样,自然这种不平衡逐渐消失了。
这时才认识到,家,多好!
每次大休时,学校都会组织大休演练,那是每个月我最喜欢的活动。因为那使我感觉,离家近了一步,既幸福又似乎有点紧张。
在我印象中,我的家是全世界最温暖,最舒适的。这里有我爱的亲人们,有我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及爱的气息。我的家不一定豪华,但我爱它,我的亲人不一定有文化,但我也爱他们。
我也曾想过,如果将来自己成功了,要在外奋斗,或许一打拼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不回家乡,多少也许产生一点生疏。十几年前,家乡里还是庄稼遍野,羊肠小道。十几年后,这里变成一座城市,或许我并不满足十几年后这繁华美丽的“家乡”,因为它失去了它固有味道。我的的记忆,我的童年也随之消失……
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或许自己的家都难以寻找,何况寻找回家的快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外漂泊的游子,谁不时时刻刻地想回家?但更多的是无奈,回家一定要给父母争光,一事无成的他们,想回家,但充满了犹豫。
踏进家门的第一步,母亲总是满面的笑容,她不会问这些年来,你所打拼的成绩,而是问:“在外还好吗?”请告诉他们,你很好。回家后最期待的莫过于妈妈的手艺,尝上妈妈做的一口米饭,第一口菜,所谓的“山珍海味”都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妈妈做的饭有家的味道,有爱的味道,有幸福的味道。
常年的奋斗,总会有疲惫或苦累的时候,进入了社会,总是要遵守社会规则的,工作是硬性的,不行就回家,多少次,为了证明自己,失去了回家的机会?
想哭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最依赖的——家。
虽然身边也时常会有所谓的“朋友”来安慰你,但是这与家人的鼓励不同,那种语言几乎是你前进的一切动力,为这话,人生再次有了方向。
朋友,不要吝啬于买几张回家的车票,常回家看看,在外打拼的你不会孤独!
这么多年了,才明白“回家的感觉真好!”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每当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记忆里就想起了今年春节回家的情景……
由于飞机晚点,我们很晚才到老家。我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地踏进家门,就迎来了热烈地欢迎,奶奶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而哥哥则牵着我的小手问东问西,二叔、大姑、爷爷都来迎接我们,看到那么多人,我已经没有了睡意。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爬凤翅山,凤翅山虽然不及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壮丽、华山的奇险,但它却有着另一番风味。凤翅山,顾名思义,凤翅山的两头就像凤凰的两个金光闪闪的翅膀。一边爬,一边看着两旁的景色。小草娃娃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向着微风招手,两旁都是一片没有杂质的绿,像一片绿地毯。
凤翅山不仅是草的世界,也是昆虫的家。
看!台阶上出现了移动的黑芝麻和白芝麻,靠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齐心协力地驮着一团白米饭,这让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爬上了山顶。山顶上挂着大红灯笼,似乎在对我说:“恭喜你爬到了顶峰!”从顶峰向下看,可以看到老家的全景。马路上的一辆辆汽车像一只只蚂的蚁,一栋栋高楼大厦像火柴盒、像积木,可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看着老家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不禁感叹到:老家的变化可真大啊!
晚上,我们大家一起去逛了街,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丰富!商场里传来春节促销的叫卖声、音乐声!商场里人潮涌动,一片节日的热闹景象!耳边还不时地响起“啪、啪、啪”的爆竹声、焰火声,街心花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鲜花与灯火交相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飞到上空,像一朵朵绽放的五颜六色的菊花,光彩夺目!
“好漂亮!”我牵着奶奶的手,兴奋地向前跑去,可奶奶的腿脚不再利索,看着奶奶的脸庞上已爬满了深深的皱纹,我突然有一些心酸,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奶奶,我一定会孝顺您的!”我小声地自言自语。
说到老家的美食,牛肉小串串可以算是一绝,我真是大饱口福了!把新鲜的牛肉串烤熟,加上一点辣椒粉、胡椒粉,再淋上香油,咬一口,肉嫩多汁,即使再饱的人闻到这香味都会被馋得直流口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老家之行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老家!
“人逢喜欢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传说节日——中秋节又要到了,孩子们欢乐地玩耍着,大人们则忙碌地张罗着晚上的团圆饭。
这天小刚家特别热闹,小刚也特别快乐,因为长期在外的爸爸要回来了。夜幕降临,小刚欢快地哼着歌,桌上摆满了而腾腾的美味佳肴,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小刚爸爸还未回来,电话又拨不通。他们欺骗自己似地想:也许在路上了,不方便接听罢了。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电话终于响了,却只有一句简单而又让全家的期望变得支离破碎的话:“爸,妈,我今晚有应酬就不回去了,礼物我会托人送去的,你们玩的开心点吧。”
不知道这样的事不知道有过多少,但我知道,他们想和家人团聚,共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是那么强烈。
“独在异乡为异的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工作在外的人有他们迫不得已的缘由,但是物质上的优裕带家人带来的没有太多的快乐,而是更多的无奈。可能等你事业有成了,父母却已双鬓胜雪;孩子个子虽然比自己都要高了,但他却问站在门外的你:“请问你找谁?”我想,这是以肯定后悔莫及。比起富裕却疏远亲人的生活,我觉得其实即使清贫,但一家人在一起乐意融融才是快乐的。中秋之夜,他们会放下一切包袱相聚在一起。一块小小的月饼即使被分得碎碎的,到哪一家人在一起吃,这就是最好吃的。金钱与这份快乐相比之下,总觉得那么渺小。
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正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我们的心声啊!
祝大家在中秋之夜能一家团聚,那些身在外地的大人们,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这个中秋之夜,也是时候回家看看家里人了啊!
五一假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放假伊始,恰逢桃花盛开,我决定回到风景优美的姥姥家小住几日。
近郊的路上,画中美景般的景色让我心旷神怡,这就是自然之母的伟大创造力。一下车,远离城市喧嚣所独有的干净空气瞬间让我精神十足,道路两边无处不在的嫩草向我们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看那翠绿中的一点点黄,一束束紫,一株株粉色的小花,如果我是画家,它们可能就是构成一幅春之美景的重要成员呢!微风轻拂脸颊,也带来许多正在舞蹈的小精灵们,它们是柳絮、是桃花的花瓣,也似乎是随风起舞的自由舞蹈家。
经过一番跋涉终于来到姥姥家的大院,这里好像正在上演一场雪的盛宴,似的雪般白洁的小花瓣洋洋洒洒地滑落一地,如此美好的画面,仿佛置身仙境般。
五一,正是农忙时节,趁着放假去帮姥爷种植一些蔬菜,看着它们从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到露出尖尖的小芽,成长为青葱挺拔绿油油的蔬菜时。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如此漫长的过程,他们仿佛是一位勇敢的战士,经历了风雨打击,又无惧烈日暴晒。
这个假期我过得很充实,看望长辈的同时亦享受了大自然在春意盎然时的风采,体验了农忙时的辛苦和美味佳肴的来之不易。踏上返程的车辆,嘴角不经意间也洋溢着灿烂的笑。日光围绕着我,温暖着我每一寸肌肤,画一般的美景再见了,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首常听的歌曲,今天却在我的心里猛然一动,我仿佛感觉到这首歌新的味道!
在我翻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某年春晚时演播过的小品,小品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过生日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回家陪自己过生日,谎称自己疾病缠身,经过几番周折,孩子们终于想起今天是老爸的生日,他们要去买蛋糕,可父亲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孩子们陪他过生日了。
看完后,我怎么也睡不着,看看旁边沙发上也睡不着的姥爷,我忽然感觉姥爷有些孤独。就说:“姥爷,下星期是您六十六岁的生的日,六六大顺,一定要过好,您想让我送您什么礼物呀?”姥爷回答:“那就多陪陪我,再给我唱首歌吧。”“还有其它要求吗?”,“没有了。”
我被这句话感动了,是的,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尤其是情感方面,他们对孩子们的要求不是吃山珍海味,住别墅洋房,他们就是想让孩子们多陪陪他,和他们多说会儿话,不让他们感到孤独。虽然这些事很不起眼,但在老人眼里那是最大的幸福。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首歌又在我耳边响起,让我们做子孙的共同完成老人的心愿,让他们的晚年幸福起来,不留太多的遗憾!
他是一家知名企业销售部门的总经理,在同一部门的同事几乎平均都是三十多岁的人,而二十出头的他无疑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他叫李全,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曾很穷的,他的父母充分贯彻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顶着巨大压力送他上了学。从小经历磨砺的他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城里的大学,他再接再厉,找了一份好工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总经理的位置。但在城市里一年又一年的打拼与磨炼让他渐渐地远离了那个最初的起点——家。
“李总,今年又不回家过年了啊!”秘书小王在帮李全整理办公桌时问道。“是啊,这两年公司处于发展阶段,过年就变得更忙了,上上下下都在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我也不能闲着,过年自然就不回去了,小王啊,你也要好好的努力工作啊!”“一定,一定!”小王脸上堆着笑答道。推开办公室的门,走了出去,“李总再见!”“唉!”李全答道。待小王走了后,李全闭上眼,双手抄在脑后,半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叮铃铃!”电话突然响了,吓了李全一跳,他慢慢地拿起话筒,放到耳旁,拉长了声音:“喂……”“喂,您的好!是李总吗?我是小张,过年我请个假,您能不能批准一下?”“嗯?什么事请假呀?”“是这样的,过年我得回家一趟,这不,好久没回去了,我想我那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和年过七旬的老父亲,和那年过……”“得得得!打住啊,不就回家过个年,看看父母嘛,看在你这份孝心上,我同意了。”“耶!谢谢李总,祝您和您的父母长命百岁,福如东海,也祝您早日和父母团……嘟嘟嘟……”电话那头已经挂掉了,李全拿着话筒,想到:现在人真不容易,这么忙,过年还回家看看,想着放下了话筒,突然李全愣住了,回家!多么熟悉而又多么陌生的一个词,当年离家时信誓旦旦:“妈,我以后每年都回家来看您和爸!”“今年太忙了,妈,就不回去了,明年!明年一定回去!”三年,整整三年未归,母亲一年一年地等待从未变过,而自己却……“叮铃铃”又一阵电话铃打断了他的思绪,“喂?”“喂,是李总吗?我是小刘,今年过年我请个假,望批准,我要回家过个年……”
同意了小刘的请假后,李全做出了一个决定:“喂,小王吗?我是李总,今年给我订张机票,去徐州。”“啊?”“今年我要回家!”
家是心灵的归宿,在远离家乡的同时,不忘初心,常回家看看!
中秋节到了,这天晚上,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我家门口的桥边赏月。
啊!多么美丽的月亮。月亮黄澄澄,好似一个被人挂在天上的大银盘;又如同一颗独一无二的宝石镶嵌在黑黝黝的天空中;月亮还宛如一位高贵美丽的公主,而平时闪闪发光的星星们又像是平时聚在一起比美的姑娘们,现在却乖乖地低下了头,隐在了月亮的身后……
月亮照在茂盛的大树上,毫无生机的大路顿时变得树影婆娑,煞是好看!我看着看着,不禁背起了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背的到这里停了下来,原本开心的心情也变得忧伤起来:我们过节可以团圆,可有些人远在他乡,不可以回家团圆,是多么伤心啊!我又回忆起了饭桌上的情景——
我们一家人在饭桌上开开心心地谈笑风生。姨夫笑着对阿姨说:“中秋月圆之夜,我们也该回家看看我家的老人了!”阿姨不以为然地努了努嘴:“我们这么忙,还是别去了吧,打个电话回去就行了!”
姨夫严肃地说:“法律规定要定时回家看老人的,这是法律!”
“不回家看老人就是不孝之子。再说歌曲不也有《常回家看看》嘛!”姨夫又补充道。阿姨一听,认为有道理,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认为人们都应该像姨夫一样孝敬老人,常回家看看,特别是在这样的中秋月圆之夜。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的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感动,就会想起我的姥姥和姥爷。
这不,今天我和妈妈去看望他们。姥姥一接到电话,知道我们要去,高兴得不得了。回去一看,家里可热闹了,姥姥忙着给我做肉丸、炸藕合,因为这是我最爱吃的;姥爷早提着包上超市购物去了,买了一大堆我喜欢的食品回来。我和妈妈刚进屋,就看见桌子上柜子上摆满了食物,冰箱里也是塞得满满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清香味。
姥姥一见到我和妈妈就高兴地合不拢嘴,镶的几颗金牙都露出来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年轻了许多。姥爷则激动地一会给我拿这个,一会给我拿那个。
午饭时间快到了,姥姥跟我在叨叨着最近发生的趣事,姥爷和妈妈在厨房忙着做一道道香喷喷的饭菜。
晚上临睡前,姥姥还在唠叨着一些的家常,有些事引得我和妈妈不禁捧腹大笑。唠完了家常,她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着电视上的一些新闻,有些新闻让人愤愤不平,有些则让人感动地热泪盈眶。总之,姥姥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絮絮叨叨地没个完,看着姥姥那股高兴劲儿,我真不忍心打断她,我多么希望姥姥能永远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充满青春啊。
记得在一节品德课上,李老师曾经说过,一星期至少要去看望老人一次,因为老人在家是很寂寞的,别看你一去老人就做好吃的饭菜,可在平时老人根本舍不得吃,更舍不得花钱,所以你一定要多去陪陪他们,让老人开开心,多享受点晚年幸福。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歌词写得多好啊,简直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让我们多关注一下老人吧,多给予老人一点关爱,让老人的内心不再寂寞,不再孤独。
听到这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今天,老师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也回“家”看老师了。
他是老师得意的弟子,曾经的班级的小学阶段的响当当的老班长,曾经的小学的大队长,曾经的期末考试班级年级的佼佼者,曾经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演讲比赛的冠军。老师只要一讲到他,眉飞色舞,老师直接说:“他是老师最得意的弟子,也是老师的骄傲”。
他曾经参加高考的成绩是689分,老师一讲到这的时候,简直就是膜拜这个高材生了。只是我们看到的大哥哥就是很普通的,和邻家的大哥哥一个样。不同的是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看就很有学问。
曾经的本地高考状元,到了我们班级的时候,先是跟老师一个拥抱,我看到老师的眼角有泪痕,激动?开心?
大哥哥给我们讲起了他的大学校园,中国科学院大学,那的么令人神往,他学的是物理学专业。我觉得,不久的将来,哥哥或许就是中国的物理学诺贝尔得奖者,也许就是中国的“居里夫人”这样比喻不恰当,但是,我更想不出来合理的名词,在大哥哥和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若干年后,大哥哥也带着我们的小学老师去领奖状……多么令人神往和骄傲啊!
大哥哥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吃的,老师分给了我们这些馋猫,大哥哥又拿出了给老师买的一套合体的运动服,叮嘱老师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我再次看到了老师的眼角湿润了。
时间过得真快,大哥哥要和我们告别了,他站到了讲台中间,告诉我们,这所小学时他实现梦想的起点,也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会经常回来看望我们。
我的耳朵里再次回响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希望大哥哥能经常抽时间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
——题记
中秋那天,表姐从济南回来了。经过一番讨论,我们俩达成协议:这个中秋,他们去姥姥家过,我们去奶奶家过。于是一起动身——去奶奶家路过姥姥家。
奶奶家
一下车,奶奶就迎了过来,攥着我的手,边上楼边说大伯忙了一个下午炖羊排和鲤鱼,只因为今天我要来,大娘也炖了一下午的鸡。还没走到客厅,香味早已扑面而来。“正巧都来了,羊排刚出锅!”大伯端着满满一大盆羊排出现在厨房门口。“鸡、鱼也都快好了,一定都饿了吧,炖了一下午呢,肯定很香!”大娘的声音从香气萦绕的厨房里飘出来。怎么没看到爷爷?我正疑惑着,忽听到爷爷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是在叫我的名字。“饿了就先吃吧,一家人不用这么多规矩。”爷爷微笑着对我说,苍老的皱纹像花儿似的在脸上绽开了。“不,不,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一起吃饭!”爷爷平时虽然寡言少语,但每次看见我却总是问这问那,那朵花每次看到我都要绽开。中秋团圆饭,在浓浓的亲情和欢笑声中度过。要走了,爷爷却不停说着要我们再玩一会,但天已很晚了,还要捎表姐一家回去。于是车在夜幕中缓缓驶离了老家。
姥姥家
灯光透过窗户照亮了黑暗的胡同,小狗乐乐听到脚步声清脆地叫了起来。“一定是他们来了,快去看看。”应着姥姥的声音,正好碰着出来查看的的表哥。侄女回家睡觉了,只有表姐一家还在。姥姥拉着我的手让我吃月饼。我大声叫姥爷,他笑着应答着,耳朵上一直带着助听器。姥爷八十九岁了,是抗战老兵,耳朵不好使,为此,爸妈特地给他买了助听器。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看到我们来,姥爷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拿出国务院颁发的奖章给我们看,笑而不语,但我知道他内心一定是非常激动的。品尝了美味的月饼,我们要走了,在平时这个时间,姥姥、姥爷早就睡觉了。“住下吧,过几天再走!”姥姥一再挽留我。“明天还要上学,就不住下了。”每次都被这可恶的理由挡住了。姥爷虽然不太说话,可每次要走,他也都会让我住下。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虽然年纪都大了,但无时无刻不想念着我们。这个中秋节,不论是走进哪一间屋子,迎来的都是喜悦的眼神。他们希望我们回家,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
还记得唱响在春晚,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常回家看看》吧,这首歌正是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亲情,多回家看看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却只是要我们的陪伴,赶走他们身边的寂寞,这也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常回家看看吧,无论你有多忙,哪怕是回家帮他们洗洗筷子洗洗碗。他们不图我们为家做多大的贡献,只图我们能平平安安,合家团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想必大家对这首《常回家看看》再熟悉不过了吧!那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
上完二胡课,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六旬左右的老奶奶和一位大约40岁上下的女环卫工人一起坐在一级石阶上,她们两个人有说有笑。后来,老奶奶拿出一块面包,接着她把面包掰成两块儿,并将其中的一块儿递给一旁的环卫工人。起初,我以为她们是母女俩儿,但是我错了——“你这老太太,咱们刚见面,你还给我东西吃,我怎么好意思要呢?”那位环卫工人说道。听了这话,我暗暗赞叹道:这世道真好!陌生人见面都是如此亲切。“现在呀,的儿女都走出去了,”老奶奶叹了一口气,眼睛也湿润了,像是在回想着什么,“唉,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找不着……”
猛然间,我仿佛看到了老奶奶的孤单,看她的举止穿着,家里应该不缺少钱,单单缺了本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否则的话,她可能出门以这种方式来解闷儿吗?如果家里有人与她下下棋,聊聊天,她至于这么孤独吗?哪怕家里有一个小孩子,她也不会如此啊!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就老了……”天下的儿女们,趁现在——抓紧时间,多陪陪父母,不要让双亲还没好好看看自己,就老了。同时,我也奉劝那些常年在外拼搏的叔叔阿姨们: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吧!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李白床前赏月,倍思故乡,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语诉尽心中的无限爱国之情,陶渊明……而《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为母连杀四虎。
事出有因,本来李逵是回家接母亲跟着他上梁山享福的,可就是在这途中,几只“不识时务”的老虎却将他的母亲给“吃”了!这下它们可就摊上大事儿了!李逵一怒之下竟连杀了四只老虎!
这虽是因为老虎吃了他母亲在先,但也表现出了他的行事鲁莽,头脑简单。尽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觉得,但我从此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对母亲的爱及孝心!首先,在李逵自己享福的同时还能做到“不忘初心”,心里想着母亲,惦记着母亲,希望母亲也能随他一起去享享福。这已然就是一种“孝”的体现。其次,当他发现母亲被“吃”的那一刻,他一怒之下不顾任何后果杀死了四只老虎,这虽有些莽撞,但也体现出他对母亲的爱之深沉!
不妨仔细想想,回首过往,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为了生活而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这固然没有错,但与此同时的是否也应该想想那两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的父母双亲?要知道,在这世界上,倘若现在只有一块饼,父母是唯一一个可以全部都给自己的孩子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几个月前,日本传出一条令人为之一振的新闻---“85岁空巢老人死亡1个月,遗体发臭才被发现”。那一个多月,哪怕是儿女打一个电话,或许这件事就不会变成现在这般“惨不忍睹”,更多的,我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莫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去后悔!
在与父母的相处中,磕磕碰碰,矛盾是一定存在的,而我作为子女,每次吵架时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他(她)可是我的父(母)亲啊!没有他(她),哪儿来的我?”有时我也会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往往能让我理解,明白他们也有自己不得已的地方,吵过,闹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品书中芳香,明人生之哲理。常回家看看,那里终究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地方,学着感谢父母,关心父母,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
爱老敬爱永远是世间不变的话题,每一个赤城忠厚的中华儿女都深深的加以遵守和发扬,作为一代天骄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我们来说,更是一个需要遵守的约定。我们青少年正处在思想品德建设的最佳时期,要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以爱老敬老为荣,以厌老恶老为耻。做一个有道德,有本领,有爱心,有恒心的四有心人。做一个爱祖国,爱生活,爱自然,爱自己的优秀中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善待老人,长大还要赡养老人。做一个时代的好青年。
在家里多多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在学校多多礼让年纪大的老师,在路上多多关心身体不方便的老年人,扶她们过马路,公交车上给他们让座,公共场所给他们让位,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性的阳光,而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敬老爱老的行列中来,共同建设我们和谐的社会!
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对自己的履约,而且是对父母来说更是莫大的幸事。
无论你是一个政坛的风云人物,还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平民百姓,回家看看。不需要多少的厚礼,你的孝心可能是一处豪宅,也可能是含着自己体温的一枚硬币,在父母的心中它们等值……他们的意义在于父母那无法言语的感动!
常常家看看,回家看看,看看年迈的双亲,看看故乡的老屋,看看门前的白杨,看看山后的小溪……无论你走向何方,无论你身在何处,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为你的父母带去一丝祝福。
祝天下的所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一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每一个在外儿女的心声:是时候回家看看了。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从古时言传至今,关于敬老爱老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卧冰求鲤,孔融让梨,丁香割肉,田世国捐肾救母……他们的行为抚慰了世间无数的父母,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你我,感动了天地。
回头想想,我们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靠的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不惜一切全力打拼。老前辈老前辈,人生越老就越宝贵,再美不过夕阳红,父母们长辈们不辞辛苦操劳了一生,人到晚年该享享清福,人到晚年名利宛若过眼云烟,荣誉光环不再耀眼硕闪。加上儿女不再身边,难免会有些孤独和抑郁。更需要有人和他们多谈谈心,多沟通,多交流。和长辈亲友多聚一聚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记得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位老人孤独的坐在沙发上,房间内的摆设近乎奢华,成套的电器,家具。老人手中拄着一个拐杖,表情麻木的盯着桌上偌大的电视机,黑白交替的画面上,房间的角落里摆着一张老人的全家福……屏幕上打出一行字:不要让电视成为老人唯一的朋友!
是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子女们都在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只知道挣钱,挣更多的钱养育儿女,为父母尽孝,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间本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如果有一天父母亲人带着我们的思念离开人世。你便永远无言尽孝。到那时候再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切都悔之晚矣。那么现在趁着父母长辈健在的光阴常回家看看,回家瞅瞅,真的哪怕帮操劳一生的妈妈洗洗碗筷,哪怕和饱经风雨的爸爸扯几句闲篇。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家,一个比我爷爷还要老的话题。而我爷爷也在去年永远离开了我家。
好想家,是那种幼稚的念想吧。离开家只两周,但还是那么的想回去,不知道为什么。
时间的屏风挡不住记忆的力量,想家。或许我真是一个恋家的孩子。一不小心听到了熟悉的音乐,却不能马上想起是在哪听过,只是心里有一丝丝的颤动,等到努力寻找之后,才发现,只有家才有那么记忆深刻。触景生情,家,是那么的让我念心。记的在家是那么的想来学校,总想为逃脱劳动而找个借口,听到那些歌,是那么不舒服,现在看来,那是多么的愚蠢。如果可以,我会说在家劳动多好,那歌简直是天籁。
家,是一个永久的避风港。或许并不是因为恋家才想家,是在学校遇到了烦恼吧。每天都是上课,然后下课,老师不厌其烦的磨着嘴皮,我不断的看着窗外,家,真好。
常回家看看,一次次念叨着,却总说读书要紧。不知道是哪里,总牵着我想家的情。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许多人的心声,其中一句“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更是唱到了天下老人的心坎里。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经常和子女呆在一起,可又有多少老人如愿以偿了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广告:在正月初一这天,一位老人在厨房里忙碌着,一道道菜不断地被端上餐桌。就在老人将丰盛的饭菜全部做好时,电话却响了起来:“喂,好,今天公司有几个重要的客户,领导让我去应酬一下,今天就不回家了!”原来这是老人儿子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中只提到了自己,丝毫没有问及母亲的情况。老人在听这些话后,急忙回答:“哦,我知道了,家里很好,不用担心我。”这些话说完,电话的挂断的铃声便匆匆响起。老人一脸失望,长叹了一声。紧接着,电话接着响起,原来都是老人的女儿,说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事情,都不回家了。老人接完所有的电话,眼神明显有些落寞,说了句:“你们都忙,忙?”之后,老人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上无穷无尽“雪花”,表情漠然,没有一点变化。随后,荧幕上便出现了一行字:常回家看看,别让老人感到孤独。
看完之后,我触动很大。老人相对于年轻来说,更需要感情的呵护,尤其是亲情方面。我们不应该再遗忘老人,让他们在本应安度晚年的时候,却感到了寂寞,因为老人更喜欢看到一家人团圆时的情景。
常回家看看,看看家里的老人们。
★ 看看我们!
★ 回头看看身后作文
★ 走出去看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