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年味初二作文750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gtomshine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失年味初二作文750字(共含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gtomshin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消失年味初二作文750字

篇1:消失的年味初二作文750字

消失的年味初二作文750字

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守岁、放烟花、吃年夜饭、贴对联、贴门神……

年的由来是缘于中国古时候一头叫“年”的怪兽,“年”非常怕鞭炮声和红色,那时候人们为了防止“年”入侵,就家家户户放鞭炮、贴对联、贴门神用来保护自己,因此,过年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下来。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可以剪成不同形状,不同寓意,有的用来辟邪、有的代表团圆、有的代表幸福安宁……在爸爸妈妈那一代,甚至是爷爷奶奶那一代,剪纸随处可见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达,民间艺术已经很少了。在家中贴剪纸的实在少之又少。

在大年三十那天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应该放鞭炮,烟花。我望着被夜色笼罩天空,仅有几朵美丽的花在空中绽放着,美丽过后,只剩下几缕烟升上夜空,逐渐烟消云散。

年夜饭,过年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管身在何方,距离家乡多远,总会赶回来吃一顿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但我们吃年夜饭时根本没有热闹的'气氛,反而冷冷清清的,大家一门心思低头玩着手机,大家虽然在一起,但心却在手机上。

吃过晚饭,走在大街小巷中,夜色几乎笼罩全部,街上冷冷清清,没有过年时的喧闹,也不是街火通明,剩下的只有呼呼的凉风,吹得我发丝飞舞。

坐在火炉旁,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要守岁到12点,才会有红包发,为了红包我们抑制困意,不让自己睡着,但听着电视里的歌声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霹雳啪啦的鞭炮声使我惊醒过来,电视里面主持人说着:“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第二天清晨,走出家门,看着地上红艳艳的鞭炮碎片,有点不敢相信旧的一年已经离去,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年过去了年味渐渐消失。所以然我们从现在开始,传承中华文化。

篇2:年味初二优秀作文750字

年味初二优秀作文750字

年味是什么?是家人团聚餐桌上弥漫的饭菜香味,还是终于回到这片熟悉土地时迎面的风捎来的清新气味,亦或是想到新的一年里将面对新的一切时心中那种莫名的味道。

这次时仅8天的寒假,比以往要短的多,充斥着高三学习的紧迫感,虽然不知道这是否映衬了我寒假作业铁定写不完的事实,但我能很清楚的`认识到,哪怕只有短短8天,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不变的餐桌上摆着可口的菜肴,不变的房间里充斥着家的温暖。这个时代能不变的东西太少,我希望亲情是其中之一。

今年我爸跟我说大年初一要在爷爷奶奶这里,初二要在外公外婆那,这是他第一次跟我讲这些事,以前我都是只管玩,而且不喜欢去拜年,家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亲戚们我理解啊不去就去爱爸和我说这些也是想让我早些清楚这些传统礼俗,毕竟高中毕业后也算半只脚踏入社会了。可我一向认为,过最麻烦的就是拜年了,要我去和那些半生不熟的人说新年好,顺便还要接过一根香烟别在耳边,实在是……太麻烦了。

但这些东西我以后肯定也会接触的,真不知道未来我会是怎样,我不喜欢人情世故,不喜欢太热闹,哪怕对于我来说亲情就像盐一样不可缺少,我也偏好清淡的味道,我们不就是被这样寡淡的味道牵系,回到故土,回到家人身边吗?

真正的感情,它不热烈,相反它寡淡到容易被忽略,我们总在最脆弱的时候体会它的温暖。同样的,真正的年味,并不热烈,在家中等候的亲人,不知有多少个日夜在重复思念,桌上摆满的盘碟,不知有多少曾沾上灰尘,所以我宁可相信他们的感情是沉重而不是欢乐的。哪怕我们真的很高兴欢聚在一起,在再一次带上他们的祝福踏足的路上,心情也会有些沉重吧。

2月20日,离高考还有100多天,现在正在返校路上的我,会以什么状态回到那个班级,那个座位,会以什么眼神注视老师和同学,会以什么心情走完这100多天的路途?

我想,大概是沉重的吧,毕竟这不到8天的年味里,承载了太多祝福,太多期望。

篇3:消失的年味作文

建筑工地的塔吊停止了摆动,民工大包小包煽情回家了,急匆匆从大幅广告牌下走过。在年的催促下,盖大楼的他们已经不能把心安下,早已飞向自己的小家。情意浓浓,年韵悠悠。

对我来说年味越来越淡,而记忆中的年味,却总有一种散不尽的肉香。过年是一场文化大餐,那阵阵鞭炮声,那香烛缭绕的供桌,那放鞭炮的顽童……年味醇香,回味无穷。

全村的年味,就像炖肉的老汤,香气慢慢弥散。除夕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在弥漫,距离站满了思念,在外的游子,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回家来,把酒问冷暖举家庆团聚,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永恒不变的家的情结,各家各户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所有过年习俗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春联、年画被端端正正贴上了,大红灯笼高好高挂起,财神爷,灶王爷被恭恭敬敬搬上供桌……。做年糕,包饺子,全家老少齐动手,都融入在浓浓的年味里面。除夕夜的团圆饭,全家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喝着。已不单单是一桌饭,而是一桌团圆,一桌亲情。

时过境迁,现在的除夕,从一大早,耳边就会想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过年的喜悦一下涌上心头。夜晚的烟花更是美妙绝伦,绽放时如满天星宿,照亮了神州大地。无数条短信首先插了翅膀,第一时间为亲人朋友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晚上的一顿年夜饭,可谓是大团圆,亲戚们都从百忙中赶了回来。虽然现在每一天都像在过年一样,吃得好、穿得好,但这种合家团圆的热烈气氛是平时都不能感受到的。浸泡在亲人和朋友温暖的关心和问候中,这种年味,真是幸福!晚饭后,人们习惯性地坐在客厅里,谈论着近来的房价,谈论着新时代的高新技术,谈论着现在富庶的生活,谈论着当前各种富民政策。人们说着,笑着,平时忙碌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不可或缺的,总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机早就换过几代了,超大的液晶屏幕,超清楚的电视画面,不能不说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为我们的年增色不少。晚上八点整,随着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舞台帷幕的缓缓拉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几位风姿绰约的节目主持人。歌舞、魔术、杂技接踵而至,令我们叹为观止。最激动时刻的莫过于我们踏着新年的钟声,带着对未来的展望,昂首步入了新的一年。

人们总说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其实年味依旧。无论是古是今,是贫是富,人们对过去的思考、总结,对新一年的和平幸福、对亲人团聚的企盼并没有变,变得只是年的形式,变的只是社会和时代。

年味从远古,缓缓流至今。那种味道,不曾改变。

篇4:年味消失的作文

年味消失的作文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失!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DD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而年味的消失,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失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失。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失吧!

篇5:消失的年味作文

“快点,把妈妈单位发的春联贴上!”爸爸说。

贴上那红底黑字,下方还印着两条小蛇的春联。我无意间把头一扭,“金蛇起舞……金蛇……有户人家贴的对联和我们家的模样一样,要是我还小,看到这情景一定会欢呼雀跃,“别人和我们家的一样!现在的我的确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回家问妈妈为什么对联与别人家的一样,妈妈随口说:“这是农行宿舍,住的都是农行员工,当然发的一样,贴的也都类似喽!”我一愣,又猛然想起,在课本上看到的一副对联的黑白照片,一户人家在亲手写春联,那欢声笑语好像已经灌满了我的内心,大人的心思我也明白,不就是两个字“麻烦”或者三个字“没时间”

时间一流,到了除夕晚上,在这世界上,在这世界上生活了十二年的我明显觉得,年味消散,我下楼燃放小烟花,不经意间望了对面一楼的两户人家,一户人家的两个小孩子,各自手握一只手机状的东西正全神贯注的看着,大人们也没有说说笑笑,好像都在上网,干什么的,一点儿也没有过年的气氛,另一户人家大概也是如此,难道正是一位科技的发展阻碍了亲情吗?

回家望望挂起的灯笼。也惨进了许多洋元素,这儿一个蕾丝边,哪儿画上一个方给子,曾经一如我脑海的那种铺市而又传统的大红灯笼到哪儿去了呢?或装点一些祥云,一些生动的动物,可现在呢?这也不能怪大人,街上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那种传统的大红灯笼已经十分“稀有”

是啊!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洋节日及元素波及全国,并且吞没了大部分中国传统元素,人民也越来越对洋节日感兴趣,队中国的节日越来越冷漠,曾经的谈笑风生,变成现在的一片死寂,曾经的创意想法,倒被现在高级印刷、复印全面的统一;曾经的忙忙碌碌,变成现在的简单了事;曾经的正宗年味,也被西方节日所侵略……

中国的春节属于中国,但是中国人怎样过的好这个节已是一个问题?!

我小叹口气,但是又立即拉起爸爸妈妈的手,开始与他们回复曾经的气氛,又端来饮料和饭菜,打破沉默,为新年干杯,共同回忆难忘的时光,展望和祝福新的一年!

篇6:消失的年味作文

对于新年,人们总是那样的期盼。但似乎,现在的新年,过得让人“无聊”、让人担心……

在路上、在车中、在街上……总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也只有炮声还能添点年气,如果没了它,还真不知这年过成什么样……” 冬天作文

的确,在以前,人们心中的新年总是充满快乐:穿新衣、挣压岁钱、吃到平常无法吃到的可口佳肴……那时的人们,总希望过年;那时的新年,才过得更有意义。而现在呢?人们生活富裕了,政府对于贫困户也帮助了,在党的领导下,现在过年得到的东西,平时也能得到了。这虽然是件值得五湖四海人民举杯同庆的事,但谁又想过呢,这样一来,新年岂不是变得“平凡”。

现在过年,想来想去,只有炮声才能让年过的“与众不同”,而吸引人们。但是,各大城市却在这极为缺少年气的“危急”情况下,又颁布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严酷命令,一下子又让这几乎是唯一的年气渐渐消失……

我知道,每年过年因燃放烟花爆竹炸伤的.人很多,有些人都残废或失去了生命。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无情的“赶”走了这个年气,我们可以想一个即让年气(炮声)长存,又不会伤倒人的好法律、好政策。

虽然过年除了放炮外,各地还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但这些民俗必尽在大城市无法使用,这样一来,大城市的人过年岂不很平凡呢?

今年,部分城市撤销了这个“严酷”的命令(“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命令)。但我们仍应该注意,不要再让它“上市”,取而代之的应是更好、更适当的规定。

我们中国人放炮已经是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我们中国已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消失了。如果不远的将来,这个“放炮传统”也被人们逼走了,那我们中国还留着了什么?我们中国人的新年还会那么吸引人吗?难道我们要让其他国家的人指骂我们中国人的愚昧吗?

科技的进步是不可缺少的!但我们也应该留住一些传统、留住历史、留住回忆,也应该留住这新年中不可缺少的年气——炮声!

篇7:消失的年味作文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新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新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新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新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新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新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新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新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篇8:消失的年味作文

伴随着除夕夜鞭炮的阵阵响声,我知道,来了。可我对这二零一八年的到来,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

依稀记得几年前,每逢除夕,一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看春晚,吃年夜饭。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一家人依旧坐在一起吃饭,电视上依旧播着春晚,不同的是,人人手里都拿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要么是在聊天;要么是在抢红包;要么是在集五福;更有甚者,是在玩游戏。大人们都心不在焉的敷衍着老人的问话;小孩子也都心不在焉的敷衍着大人的说教;只有老人默默地看着电视里的春晚,然后无奈地叹口气,离开了饭桌。可,年轻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哪里会注意的到长辈已经离席呐?

大年初一,我依旧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本该一大家子的小辈儿早早的去给老人磕头,可等到八点半,稀稀疏疏的才来了几个亲朋,眼看着已经不早了,两三个人才结伴去拜年。往年都是十几个人一起去磕头拜年,一路上说说笑笑,到也不觉得冷清。可今年连人都聚不齐,何来欢乐热闹。总算熬到拜完年,才回了家。总的来说,初一一大早儿,一大家子便没了原先的热闹和喜庆劲儿。初二初三就更不用说了,各自去拜各自的年,忙工作的也就离开了家,家人朋友一年到头儿也没能好好聚一聚。所谓的回娘家吃饭,也只是吃了一顿饭而已。再没有原先的热闹合乐。

有时候实在搞不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是以后春节也会像过个小节一样,只是为忙碌的生活找一次休息的借口,然后再各赴前程。什么仪式感,什么大团圆,全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过年的氛围也没有了。

我很喜欢过年,一个最不喜欢热闹的人最喜欢的时刻便是过年时候的大团圆,敞开肚皮吃喝,讲开心真实的话。小家可乐,大家合乐才更有意义。也许,是我们变了,不该再怀揣着小时候的无知幻想,奢望着可以欢聚一堂;也许是年味淡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过年现如今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或许,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年味淡了……

篇9:年味消失的作文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失!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而年味的消失,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失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失。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失吧!

篇10:年味消失的作文

年还是照样过,但是总感觉相比原来年味越来越淡,这消失的年味去哪了呢?

记忆中的年特别热闹,感觉在过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提前好久开始置备年货,买各种各样好吃的干货、零食、饮料在家里储备好。我们家每年都会有特别多的客人来家里,经常是一批走了又来另外一批。

在我小的时候,过年了,大人们一起聚集在大客厅喝喝茶、吃吃点心、聊聊天,或者凑齐几桌打麻将,房子里只听见他们的打麻将哐哐哐的声音。在过年的时候,许多平日里见不到的哥哥姐姐在过年都会来家中玩,我们经常是到处疯跑,上山下山玩得不亦乐乎。当然最受欢迎的活动还是放烟花啦,各式各样的烟花我都玩过:冲天炮、摔炮、震响天……和哥哥姐姐玩烟花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地玩,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守岁,一屋子的亲戚朋友坐在一起烤火、看春晚。一般到了晚上的11点,我就会和哥哥们一起央求厨艺好的姑姑给我们弄夜宵吃。几个人一人抱着一碗面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嘴角也会不自觉上扬……

感觉在记忆中,以前过年有许许多多可以干又好玩的事。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过年越来越乏味,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

就好比这次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五中最热闹的时候恐怕只是一起吃的那顿年夜饭了。吃完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一台手机独自地玩着,连我弟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偌大的客厅里,只有电视机中的主持人在热情洋溢地唱着独角戏,坐在客厅的人依旧不少,可也没有一起聊天、吵闹的热闹氛围。唯一让我感受到过年的地方竟是大型超市,似乎只有超市里那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年货和熟悉的歌曲才可以唤醒我对过年的兴趣。

今年过年,索性连走亲访友都简化了,对大多数亲朋好友的问候仅仅停留在群发的消息上,冷漠、麻木。小时候的乐趣消失得无影无踪,活泼好动的弟弟也懒得出去玩烟花。有些童年的玩伴、爸爸妈妈的朋友甚至几年都没有见面。感觉今年就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个年,什么深刻的影响也没有,相当于腾出几天时间看手机、吃东西。

这消失的年味去哪了呢?

我想了许久,一直在记忆中搜寻……小时候的年味一直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玩耍,可后来它跑到了大家的手机里,化作一只小恶魔误导着别人,告诉每个人手机的魔力;它转而跑到乏味的电视节目中串一串,向大家招手;后来它跑到绚烂的烟花中,转瞬即逝……之后,我便不知道年味去哪了。

消失的年味,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你?是手机里吗?是电视机里吗?是人们记忆的深处啊。

篇11:年味消失的作文

又到了春节临近的日子,看着电视里热闹的过年气氛,我却怎么都难以感受到到身边过年的气息。我想,我大概快记不清过年的味道了。

自我记事起,年味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阖家团聚的温情与快乐。除夕夜我们全家上下扶老携幼,举办热闹的家庭聚餐。大家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品尝着“家”的味道,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暖洋洋的喜悦。等到晚上八点钟,全家人就聚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总是看到一半,我就会提前睡去,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时分,此时爸爸妈妈会拉着睡眼朦胧的我,带着一大箱的烟花爆竹,去楼下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会小心翼翼地点燃着烟花,向天空中放去,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里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花朵,此时城中各处的烟花都在天空中交织着,那炫丽的景色甚至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夺目、璀璨。也就是在家人们的欢笑声和鞭炮的噼里啪啦声中,我迎来了新的一年又一年。

随着我一年年的长大,如今的春节,在我的感受中,年味却消失的越来越快。我努力寻找仍然保留着的那些年味——我看到过年,人们还是会在门口贴上大红春联以示喜庆,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廉价的春联印刷品,而没有去尝试一下真正的书写春联;我走在大街上,马路旁边的路灯上都挂满了中国传统的装饰,然而只是装饰漂亮,但气氛依然黯淡,车来车往中只是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鸣笛声,但街上行人匆匆,大家似乎都急着赶路,不再带着微笑而驻足;我再也看不到那些热闹的集市,因为电子购物的方式已经取代了集市采购年货的途径,也让大家失去了囤积年货准备过年的热闹氛围。于是我开始回忆——我回忆中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前贴满大红春联,挂满了一串串鞭炮,如同长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花;我回忆中的大街小巷还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叫卖声,家家户户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是对即将迎来的新的一年的憧憬与期盼……

如今的除夕夜晚,烟花已经不能够再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上空。出于环保,我再也无法到楼下点燃那多彩的烟花爆竹,只能在脑海里想着那些炫丽的场景和鞭炮的声响,年味越来越少了。我想着那些盛开的烟花,可惜如今的它们已经只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中,而随之而来的人造喜庆也让我感到了大家对年味的敷衍。我想,难道在现代的生活节奏中,年味就真的就要消失吗?

篇12:年味消失的作文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新年的新衣服。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新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新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童年,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老妈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新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新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新年。在年三十的晚上,老妈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新年越来越没意思了。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童年过新年时的热闹。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篇13:年味作文75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二零一九年二月四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那天是除夕。

除夕的前一天,依照我们家的惯例,每个人都开始忙着打扫卫生。从阳台到客厅,一丝不苟:连个角落都不放过。家里好一番忙碌的景象:妹妹在贴她用行书写的对联,妈妈在扫地,外婆在拖地,我们家的狗在跑来跑去地咬一只袜子,我在倒垃圾。等弄完后,我们都大汗淋漓。

除夕那一天,我们全家都来到饭店。其他亲戚早已恭候多时。毫无疑问,再整场饭局中,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几乎不能再幸福了。同时,楼下的鞭炮也炸了许久。似乎是为新年的到来而助兴。当然,红包也是不能少的。等到结账时点钱,哇~

大概到了九点钟,我们离开饭店,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早已准备好了许多饺子。于是,我们就在筷子碰碗的叮叮声和电视机的喧闹声中度过。这次似乎比以前都要更加热闹。我想,难得有这么温馨的一次。

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回家之后,我急忙提起两箱鞭炮,抓起打火机,直往楼下冲刺。虽然还没有到十二点(我也等不到十二点),但我依旧还是点燃了最后一个鞭炮的导火线。望着如绽开的花朵班映在夜空中的鞭炮,那么的绚丽多彩。一层层的烟花就像颜料,黑黑的天空像一张画布,烟花给这片画布渲染上更加美丽的色彩——这才是过年应有的味道!

三,二,一。现在是二零一九年二月十六日零点,新年到了!只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镶在黑色的幕布中,好像永远不退去。新的.一年,我们还是要更加努力一步。

咱中国的新年,要看看春运,街灯下的中国结。还要看看红包,以及家的喜气洋洋的氛围,还有比这更值得庆祝,更加感到幸福的日子吗?

篇14:年味作文750字

新的一年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年味,是喜庆的美味,更是家的味道!

过腊八,家家户户都会熬腊八粥,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在集市上买一些鞭炮烟花,挑选对联,和买一些红包来过年时给小孩们,一些人会在批发市场买一箱箱的水果和蔬菜,还会去超市买一些开心果、夏威夷果……和一些生活用品,用来过年时招待客人;还有一些人会去商店挑选衣服和礼物,送给亲朋好友。除了这些,人们的脚步还是不停歇,还要大扫除。大人们擦着窗户,我们也不停歇,把桌子和椅子擦拭了一遍,我拿着抹布,在水桶里浸湿后,贴着靠背擦,湿布往缝隙里钻,水滴好像顽皮的小猴子蹦蹦跳跳的一会儿椅子上的灰尘都被水冲刷掉了,大扫除也告一段落了。

除夕夜里,有个地方依然还流传着守岁这一风俗,虽然我们不用守岁,但是我们依然是通宵不睡觉夜里妈妈煮了汤圆象征着我们团团圆圆。我们坐在电视前看着春晚倒计时9、8、7、6、5、4、3、2、1!外面传出了阵阵的烟花声,那耀眼的烟花像一朵花骨朵儿绽放着它美丽的笑容,关于为什么要放烟花曾经我的小侄女问过我。因为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经常在除夕夜这一天晚上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老百姓们经常往深山里跑。又是一年的除夕夜,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人们就每年像他这样做,“年”就再也不来了。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早早起床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随父母一起来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新年好!”大家相互祝福着,孩子们的口袋也逐渐增大,孩子们都渴望长辈给红包,小孩子们互相玩着鞭炮,大人们一起讨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感受,屋里传来了他们一起的欢声笑语,显得格外的喜庆,也有一股淡淡的年味。

这就是年味!

篇15:年味750字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寄托着亿万人念想的新年就这样,登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我们欢呼着,我们舞蹈着,我们狂欢着……新年啊,你终于来了!

如果新年是一档节目,那么则分为两个频道,一个是孩子们的天堂,一个是大人们的安乐窝。两者虽截然不同,可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首先闪亮登场的就是孩子们,他们的新年,无谓就是几样东西组成:压岁钱,新衣裳,玩伴,还有至关重要的鞭炮。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东西,让我们小孩子的年过得开心快活,优哉游哉,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在过年的时候,除夕夜那晚,我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心急的一路跑去相熟的玩伴家,也等不及准备好打火机什么的,就匆匆拿上钱,向着那对面的商店狂奔而去,一路上弥漫着烟花的余味。以前只是觉得这种味道很难闻,呛鼻子,现在倒是认为这就是年味啊!买过鞭炮,接下来就是欢呼声和鞭炮声接踵而至,别提多热闹了!这就是——孩子味的年味!

而大人们比起孩子们就更加快活了。大人们辛苦了一整年,为了家人们劳累奔波的一整年,风尘仆仆。而在新年,他们终于可以,卸下包袱,好好洗去劳累,灰尘,迎接新的一年!他们的新年是释放压力。打牌,放烟花,做元宵,做甜酒冲蛋……各种各样,目不暇接。

在除夕夜,我的父母和叔叔他们相互默契的聚集在一家,凑在一起打麻将,打纸牌,三五成群,比孩子玩的还要开心。到了十一二点,便拿出准备好的烟花,放烟花,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便绽放在黑漆漆的天空,为忧郁的黑夜平白增添了几分美丽。这就是大人味的年味!

甜蜜,浓情,快乐,感动……这些情感糅合在一块,这就是年味!年味是家人们的团聚,是情侣们的团聚,是孩子们的团聚,是爱的团聚!新年会离去,但年味不会消逝……

消失的年味作文700字

别样的年味初二作文

纯纯的年味初二作文

消逝的年味初二作文

年味初二优秀作文450字

我的年味初二作文

关于年味600字初二作文

年味

年味作文

作文年味作文

消失年味初二作文750字(共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消失年味初二作文75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