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请假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鹿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雅的“请假条”(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鹿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优雅的“请假条”

篇1: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反思课文第五小节介绍了《告别交响曲》这支曲子,是课文的重点,我在出示第五小节后,让学生听了两段段音乐,音乐选得非常好,是教材配套光盘里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先听一段舒缓美妙的',再听一段凄婉深沉的。

然后我又范读了这一小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两段音乐的句子,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句子,感受音乐的美妙绝伦,体会音乐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再从这一节里找一找,哪句句子写出了这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让学生看一支一支蜡烛吹灭时的情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凄婉的乐曲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一个个退下场,仿佛在对公爵说:“ 。”

学生有的说:“我多么想念我的亲人,公爵让我回家吧!”有的说:“公爵,我的孩子在等着我,让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早已飞回家去了,请您允许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先生,您听了我们的演奏一定明白我们的心情,请您让我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吧”

篇2:《优雅请假条》说课稿

二年级的《“优雅”的请假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音乐家海顿的故事。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奥地利的宫廷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回家过节,但遭到了拒绝,海顿让乐师们用一种新颖的形式演奏“告别交响曲”,这张“优雅”的请假条使公爵同意乐师们回家过圣诞节。

初看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文中有许多词语,学生不理解,再加上他们感受乐曲的能力较低,文中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最好能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再创设一些语言环境更深一层地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第五小节介绍了《告别交响曲》这支曲子,是课文的重点,我在出示第五小节后,让学生听了两段段音乐,音乐选得非常好,是教材配套光盘里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先听一段舒缓美妙的,再听一段凄婉深沉的.。然后我又范读了这一小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两段音乐的句子,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句子,感受音乐的美妙绝伦,体会音乐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再从这一节里找一找,哪句句子写出了这场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让学生看一支一支蜡烛吹灭时的情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凄婉的乐曲表现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乐师们一个个退下场,仿佛在对公爵说:“ 。”学生有的说:“我多么想念我的亲人,公爵让我回家吧!”有的说:“公爵,我的孩子在等着我,让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早已飞回家去了,请您允许我们回家过圣诞节吧” 有的说:“先生,您听了我们的演奏一定明白我们的心情,请您让我们回家和亲人团聚吧”

通过想像说话,学生能明白了这优雅的请假条所包含的意思。然后再回到为什么是优雅的请假条?我想这样这个最难的问题也就会水道渠成了。

同时本课文学性较强,语言感染力强。教学时,我想更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我设计了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如第六节中写到公爵被“折服”、“终于”同意乐师请假。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再次领悟到《告别交响曲》乐曲旋律、演奏形式的美伦美奂,敬佩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范读、自读、抽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味道”来,从而更深地理解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篇3:《优雅的请假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雅、圣、诞、遭、拒、伦、奏、熄、烛、颖、效”等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学着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

2、什么时候你要写请假条?

师:是啊,当我们生病或因为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学习或工作时就会用写请假条的方式进行请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和请假条有关的课文。

3、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1)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出示词语:优雅)

(2)“优雅”是什么意思?(优美高雅,不落俗套)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请假条”为什么要加引号?

2、出示: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告别交响曲》(齐读句子)。给“著名”换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师:原来课题中的请假条加引号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张请假条,而是大作曲家海顿谱写的《告别交响曲》。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试着完成填空。

(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但(遭到拒绝)。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大家),就谱写了(《告别交响曲》)。试演那天,公爵被(新颖的艺术效果)折服,同意大家(回家过圣诞节)。(《告别交响曲》)也就成了一张优雅的请假条。

(1)交流填空。

(2)学习生字:圣、诞、遭、拒、颖、效(圣、颖:读准后鼻音)。

师:简介圣诞节。

2、引读第1、2小节,思考:乐师会如何向公爵请假?

师:海顿得知后,十分同情乐师,于是写下了《告别交响曲》。

3、(出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优雅的`乐曲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第5小节,边读边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学习生字:伦、奏、熄、烛

(2)交流描写乐曲优雅的句子。

(3)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4)欣赏乐曲,感受《告别交响曲》的优雅(播放媒体)。

师: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谁能说说美妙绝伦的意思。你们听,小提琴声是那样的悲哀而婉转这使强烈的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人心间,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你们瞧,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提着乐器,起身离去,像是在与听众(……)就这样,在缠绵的思乡曲中,最后一位乐师也起身离去。

(5)伴着乐曲再读第5小节,试着去感受这优雅的乐曲。

4、公爵听了这首乐曲会怎么想?

(1)(出示)公爵听了乐曲,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读句:“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5、小结全文:海顿用《告别交响曲》成功地为乐师们请了假,这真是优雅的“请假条”啊!

6、简介海顿。(出示)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世界公认的交响乐创始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认读词语:优雅、圣诞节、拒绝、美妙绝伦、演奏、蜡烛、新颖、效果

2、(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雅(  )  诞(  )  伦(  )  颖(  )  拒(  )

鸦(  )  延(  )  轮(  )  疑(  )  巨(  )

板书设计:

篇4:《优雅的请假条》教案

——《告别交响曲》

舒缓的引子    美妙绝伦的仙境

凄婉的乐章    强烈的思乡之情

独特的演奏    新颖的艺术效果

教学后记:

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听故事录音,整体感知中,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在听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填空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集体交流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对课文内容浅显的了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为什么优雅的乐曲会成为请假条了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篇5: 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

优雅的“请假条”课文教学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 “雅、私、奏、熄、蜡、烛、艺、式、效”等9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新颖”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

4、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从而进一步

体会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课题

1.平时,你请假过吗?为什么请假?把请假的内容写在纸上,就是请假条。(板书:请假条 )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板书,补齐课题34 优雅的“请假条” )

(1)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一起拼读“雅”,(板书:yǎ)

(2)你能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雅”吗?(推、难、准、淮、集、堆、唯、维)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文题目之后,试着来提提问题。

问题归纳:(1)请假条上为什么要打上“”?

(2)海顿为什么事情请假?

(3)为什么叫它“优雅”的请假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认真地读课文。打开书,翻到148页,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你知道“请假条”为什么打上“”?

(1)师:“”特殊含义。课题中的请假条不是平时用文字写的请假条,而是一首乐曲,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告别交响曲》。(板书:?擦掉,写:———《告别交响曲》 )

(2)师: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边板书边介绍:海顿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3)海顿创作这首《告别交响曲》是为了什么?(海顿创作这首《告别交响曲》是为了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师板书: 乐师们公爵 )谁再来把这句话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2、海顿为什么要替乐师们请假呢?(老师板书:替)

①请3位同学来读第1、2、3小节。其他同学有一个任务:一边认真听,一边找出“海顿为什么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的相关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②学习生字“私”,读准平舌音,齐读。

③交流:

(出示2句句子:

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他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④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那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大家都盼着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师引读:(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⑤想象说话:想一想,乐师们向公爵请假时,会怎么说?(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乐师们说:“。”

⑥乐师们想请假回家过圣诞节,与亲人团聚,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要求啊,但遭到公爵的拒绝。乐师们心情怎样?(失望、难过、伤心、悲伤)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出示:有一年圣诞节前,乐师们向公爵请假,希望能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但遭到了拒绝)。 个别读、齐读。

⑦(边说边板书:请假拒绝)乐师们请假回家的要求遭到拒绝,面对这种情况,海顿是怎么表现的?(出示:他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谁来读?

⑧出于对乐师们的同情,(板书:同情),海顿主动提出替乐师们向公爵请假。一起读。 ⑨海顿为什么请假你了解了吗?(板书:擦掉“请假”下的“?”)

⑩海顿承诺了大家后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两天后,??先试演一遍。】谁来读?

B海顿用了两天创作了一部新的交响曲后,又做了几件事?(2件事)(出示)

(师)一件是—— (师)另一件是——

C这两件事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课文用了一个“分号”来连接。(出示:;)一起读好这句句子。

D为什么海顿要说服公爵在圣诞节前新乐曲先试演呢?“试演”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定要“试”演?(出示:试,加红点)提示:是担心自己写的.新曲不受欢迎?是担心乐师的水平?还是另有目的?(海顿是想让公爵看完演奏之后能改变主意,同意乐师们圣诞节请假回家探亲的请假要求。因此,这首乐曲就成了大家的请假条。)

四.学习第5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那么,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1、 “优”是优美的意思,“雅”在这里是指高雅,所以,优雅的意思就是既——优美,又

—— 高雅。再来读读这个词。为什么说是优雅的请假条呢?课文的第五、六小节展现

了当时演出的情景,轻声地读读第5小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 学习第一句,体会乐曲的优雅,内涵的独特。

(1) 演出开始了,(播放音乐)舒缓的旋律把大家带入了仙境。(出示图片欣赏),这

么美丽的景色,独一无二,书上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出示:美妙绝伦,齐读)

(2) 在乐师们的心中,故乡犹如仙境,他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看到了

(指名2、3人交流)

小结: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故乡可爱的亲人,久别的朋友,

都是乐师们所想念的。

(3)舒缓的音乐不仅让乐师,更是让在场的观众沉醉在美妙绝伦的仙境中。谁来把这种美的感受读出来。(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个别读,女生读。

(4)当大家还沉浸在舒缓的乐曲中时,突然,小提琴声响起,听——(播放小提琴曲) 这乐声让人感到——(悲伤、难过、寂寞、孤独、孤单)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乐师们却是有家难回啊!这时,他们更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出示:可是??),谁来读?小提琴的声音委婉凄凉,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男生读。

(5)小提琴凄婉的乐声勾起每个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强烈的思乡之情弥漫在整个音乐会场。读好第一句话。

(6)海顿为什么要谱写这样的旋律呢?(因为公爵请来的都是精通音乐的名流,他就是要通过舒缓的乐曲、凄婉的乐声让观众起到共鸣,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用优美的音乐向公爵表达和传递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想要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请假要求。可见海顿是精心创作,为的是替乐师们请假呀!同时也体现出他的智慧和才能。)(板书:乐曲优美)

4、学习第2、3句,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过渡:这样一首舒缓又凄婉的曲子,乐师们是怎么演奏的?

2、 (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

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3、 先来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奏”:(注意平舌音)开火车拼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天”的第一笔是横,捺改成点)

2)“蜡烛”:开火车读词语。(蜡烛)蜡的部首是“虫子旁”,“烛”的部首是“火字旁” “熄”(一起读)是形声字。熄的意思是“灭”

3)自己读一读句子。

(1)让我们回到演奏现场(播放媒体)

(2)谁能说说乐师们是怎样演奏的?

(出示填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第1位、第二位、第三位)每位乐师,就吹熄(),提着(),起身()。

(3)想象说话,(出示: 乐师们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好像在说:“”)

(4)就这样,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随着乐曲的演奏,我们能感受到台上的人(越来越少),光线(越来越暗),乐曲声(越来越轻),而思乡之情的表达却(越来越强烈),一起读(出示: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①台上只剩两位乐师在演奏了,,当乐曲演奏结束,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书上没有写出来,而是用了省略号,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他俩走完一段独奏,也是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再仔细读读第5节。

a,

B,还有吗?看看第6小节,找找答案。

5这样的演奏方式和平时有什么不同?(通常音乐会结束后,乐师们就一起起立,向观众致意,然后再一起离开。今天的演出形式却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是一种新颖的艺术表演形式。这种特别的演奏形式其实是在向大家诉说着自己急切地盼望与亲人团聚的心声。)(板书:形式新颖)

6、新颖的艺术形式是指?(出示,)齐读。

(1)学习生字。 句子中有三个生字

1)艺:一起读 “艺”,给它找找好朋友(艺术、文艺、工艺、演艺)

2)式:男女生读。指导笔画顺序。书空

3)效:说说怎么记住它?(加部首)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是点。

7乐师们用优美的乐曲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向公爵表达自己想要回家的请求,这样的请假方式多么———优雅!

8师:这次试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最后,公爵终于大声宣布“各位乐师,请回家过圣诞节吧!” (齐读)

9请假获得了批准。让我们再次回到令人感动的演奏场景,一起读读第5、6小节。 五.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问题,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问题。我们知道了优雅的“请假

条”就是指——《告别交响曲》,还通过《告别交

响曲》的诞生认识了充满智慧、才华横溢的大音乐家——海顿,他用优美的乐曲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向公爵表达了乐师们想要回家的愿望,这样的请假方式是多么——(优雅)。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

板书:海顿

篇6: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6个生字。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学习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讨论问题。

3、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请假条读词,师:什么是请假条?你写过请假条吗?

2、板书:优雅认读词语,学习生字“雅”(重点字形),书空。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说明: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见过的请假条,既能在交流中切实体会请假条的作用,又为引出课题《优雅的请假条》作铺垫,“优雅”一般指动作姿势、语言谈吐优美高雅,读了课题后,学生自然产生疑问:请假条怎么能说“优雅”呢?“学贵有疑”,质疑为下文围绕“优雅”展开教学作好了伏笔。

二、自主学习,质疑解疑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打上“?”

(3)思考:课题上的请假条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学生自读课文时,尝试着圈圈划划,带着问题读书。

三、检查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优雅、圣诞节、遭到、拒绝、美妙绝伦、演奏、吹熄、蜡烛、新颖、效果。

(1)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奏、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说自己已经理解的或提出疑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课文中的请假条是什么?(板书:乐曲)理解课题为什么用上“”。

说明:本课生字较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雅、诞、遭、颖”等生字。注意自的教学各有侧重,如“雅”可与形近字比较,“颖”则注意后鼻音的巩固。部分词语的`理解,“舒缓”“凄婉”等可在课文教学时,听音乐体验,或在语言环境中感悟。

四、学习课文,了解起因

过渡:海顿为什么要写这奇特的请假条呢?

1、自读课文1—3节,思考海顿这样做的原因

2、讨论学习:

出示句子:海顿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1)读读句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围绕句子质疑)

(2)联系上下文,练习说话:

海顿十分同情大家,是因为()。

因为,海顿十分(),所以他决定()。

3、小结:指导朗读1—3节

说明:本单元要求学生能“读课文,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实际,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词语的质疑到读句子提出疑问,学生的思维逐渐发展。这样的训练不是走过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

五、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雅”的书写:把握好该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左右不能分得太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抽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第五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海顿的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节:想想《告别交响曲》和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样吗?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第五小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顿请假条的“优雅”之处。

1、交流、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1)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2)指导学生读出“无声告别”时场景的优雅与悲壮

(3)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4)讨论:海顿为什么安排这种方式的演出呢?体会海顿的独具匠心。

说明: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场面悲壮。教学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吹熄蜡烛”“提着乐曲”“起身离去”“一个一个”“引向尽头”,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仿佛看到在缠绵的思乡曲中的“无声告别”。在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中,进一步体会文中“请假条”的“优雅”。

2、交流领悟乐曲的优雅、内涵的独特

(1)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学生自读句子,注意长句的正确停顿

检查:抽读

(2)听音乐感悟:乐曲是“美妙绝伦”而又“凄婉”的,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说明:借主题音乐欣赏来指导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乐曲含义深刻,而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配之以生动的旁白介绍,使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并能积累语言,为说话练习积累语言材料。

(3)学生说说感受:出示:这音乐是如此的,又如此的,乐师们仿佛在说:“。”

(4)指导读句,体会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5)此时此刻,乐师们似乎在诉说什么?

(6)海顿为什么谱写这样的旋律呢?体会海顿用心良苦。

3、小结并指导朗读第五节

美妙的乐曲、凄婉的乐章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说明: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教学始终以“读”为本。在这一重点段落的教学时,一次次地朗读,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

4、练习背诵

(二)第六节:读中感悟“折服”

过渡:我们被海顿的优美旋律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那公爵和人们呢?

1、读第六节,理解“折服”

说明:课堂教学逐步从识字向阅读理解过渡。教学时,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感悟文本。“折服”本义是使人信服的意思。教学时,读读句子,想想人们被什么折服?为什么会被“折服”?帮助学生再次感悟“请假条”的“优雅”,海顿的睿智。

2、此时此刻,公爵听着乐曲,看着表演,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引读第六节

三、总结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总结

充满智慧的海顿以独特优雅的音乐语言书写并递交了一份特别的请假条。

篇7:优雅的请假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3个,积累句子1句。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3、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4、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朗读课文。

2、 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分层目标:

1、 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后)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中、优)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

1、 播放音乐《告别交响曲》。

随机出示:舒缓 美妙绝伦 凄婉

2、 这首曲子的作曲是谁,介绍海顿。

3、 这首曲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

4、 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齐读课题。

理解“优雅”

“请假条”上为何加上双引号?

二、 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其他字词。

1、 快速阅读,自己解决字词。

2、 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聘

(二)精读课文,解决疑问。

1、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学生交流。

1) 介绍奥地利及圣诞节。

2) 你知道这张请假条指的是什么?板书:《告别交响曲》

3、 重点学习第五节。

1) 师再播放乐曲,学生默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2) 体会其中形容词的意思。

3) 指导朗读。

(三)学会质疑。

1、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2、 同学讨论。

3、 解决问题。

三、 实践运用

1、 加部首组词

巨( )( ) 爵( )( ) 虫( )( )

2、 听写句子

四、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音乐家的小故事?说一个给你的伙伴听听。

篇8:二年级语文《优雅的“请假条”》优选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6个生字。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学习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讨论问题。

3.了解作曲家海顿的智慧才能,鼓励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借助一些关键词语,简单地讲述课文故事。

2、能借助填空理解“为什么称《告别交响曲》为优雅的‘请假条’”。

难点:

理解海顿为什么不用一张普通的请假条,而要用一首曲子来向公爵请假。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请假条 读词,师:什么是请假条?你写过请假条吗?

2、板书:优雅 认读词语,学习生字“雅”(重点字形),书空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主学习,质疑解疑

出示学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句,打上“?”

(3)思考:课题上的请假条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三、检查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优雅、圣诞节、遭到、拒绝、美妙绝伦、演奏、吹熄、蜡烛、新颖、效果、

(1)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奏、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可说自己已经理解的或提出疑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课文中的请假条是什么?(板书:乐曲)理解课题为什么用上“”。

四、学习课文,了解起因

过渡:海顿为什么要写这奇特的请假条呢?

1、自读课文1—3节,思考海顿这样做的原因

2、讨论学习:

出示句子:海顿十分同情大家,便说:“别急,我替大家请假。”

(1) 读读句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围绕句子质疑)

(2) 联系上下文,练习说话:

海顿十分同情大家,是因为( )。

因为( ),海顿十分( ),所以他决定( )。

3、小结:指导朗读1—3节

五、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抽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第五节:读中感悟“优雅”

过渡:海顿的请假条为什么说是“优雅”的呢?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节:想想《告别交响曲》和我们听过的音乐一样吗?

1、交流、体会演奏方式的不同

(1)出示:当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乐章时,每位乐师奏完一段独奏,就吹熄乐谱架上的蜡烛,提着乐器,起身离去。乐师一个一个地下场,最后,台上只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乐曲引向尽头……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2)指导学生读出“无声告别”时场景的优雅与悲壮

(3)你仿佛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4)讨论:海顿为什么安排这种方式的演出呢?体会海顿的独具匠心。

2、交流领悟乐曲的优雅、的独特

(1)出示:交响乐舒缓的引子响起,把大家带入一个美妙绝伦的仙境,可是小提琴凄婉的乐章却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学生自读句子,注意长句的正确停顿

检查:抽读

(2)听音乐感悟:乐曲是“美妙绝伦”而又“凄婉”的,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3)学生说说感受:出示:这音乐是如此的 ,又如此的 ,乐师们仿佛在说:“ 。”

(4)指导读句,体会乐师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5)此时此刻,乐师们似乎在诉说什么?

(6)海顿为什么谱写这样的旋律呢?体会海顿用心良苦

3、小结并指导朗读第五节

美妙的乐曲、凄婉的乐章表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4、练习背诵

(二)第六节:读中感悟“折服”

过渡:我们被海顿的优美旋律打动,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那公爵和人们呢?

1、读第六节,理解“折服”

2、此时此刻,公爵听着乐曲,看着表演,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引读第六节

三、总结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总结

充满智慧的海顿以独特优雅的音乐语言书写并递交了一份特别的请假条。

板书设计 38.优雅的“请假条”——《告别交响曲》 海顿

优美 高雅 新颖 圣诞节

舒缓的引子 吹熄蜡烛 乐师 公爵

美妙绝伦的仙境

凄婉的乐章 一个一个地下场 遭到拒绝

强烈的思乡之情

感受优雅

请假报告

请假范文

请假申请书

请假规章制度

请假管理制度

请假检讨书

请假申请书

请假制度

优雅随想心情随笔

优雅的“请假条”(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优雅的“请假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