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追杀富奸的奇犽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书(共含8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追杀富奸的奇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书

篇1:保护世界遗产建议书的作文600字

关于保护世界遗产建议书的作文600字

【一:《澄江宣言》 推动世界遗产保护】

中新社云南澄江10月20日电 (记者 张丹)纪念中国世界遗产3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周年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专题研讨会20日在澄江落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代表、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代表以及世界遗产相关专家在会上共同通过了《澄江宣言》,推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作为中国国家新战略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宣言》提出,中国将全面推进各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合理的游客容量,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落实保护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旅游活动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对中国世界遗产地的`负面影响。

同时,提高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与保护的专业能力;增强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全面开展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

《宣言》强调,完善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监测、检查和评估工作,建立动态、多维、全面的监控和预警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宣言》倡议,协调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和补偿机制,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技巧技艺、道德信仰,推进可持续旅游等活动。同时,依托世界遗产这一平台,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二:苏州古城中园林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苏州是一个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随着现代文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座古城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与问题,在“发展与保护”上己成为一对极为严重的刻不容缓的矛盾,然而“发展是硬道理、保护是软道理。”为了更快、更大、更强地将苏州古城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经济城市,故在苏州古城园林保护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上所产生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特向阁下管理领导者们建议如下:

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精华,而目前所有苏州园林基本现状为:

1、是古城区内地势最低洼的区域之一,特别是暴雨季节,将严重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游客的安全以及景点的正常开放;

2、水道不通,水池己成为死水,经常靠换自来水来维持园林池塘,严重影响名胜古迹和5A级景点这块牌子;

3、园林池塘皆无国际规范的防护栏,极大地危害了广大游客的生命安全;

4、消防上,苏州园林因年久,基本为明、清建筑,多为木结构,加上又没有消防通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极大影响,安全隐患重重。

5、许多园林每天要接纳好几千,甚至上万游客,但园林中鹅石小道有的1米都不到,己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篇2:保护建议书

你好!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互相爱护对方,保护对方。可是如今,地球被我们折磨得伤痕。比如,海南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以前这里的大海是很蓝的,可是现在因为过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垃圾也多了起来,海水变脏了。海滩上全是死鱼和恶臭味,大海从此变的死气沉沉。

应此我给你提出一点建议:一-我们可以积极搞好校园以及居住社区······绿化,美化,净化,少用一些一次性的木质品,控制在生活上的垃圾。

2-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的话就弯弯腰捡一捡,看见别人不卫生的现象就马上阻止。

三-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可以减少一氧化碳,去破坏大气层。

四-倡导“动手减少垃圾的活动”,让垃圾回收,再到一个工厂把垃圾用起来,不浪费资源。

新世纪的少年,让我们大家一起去保护环境吧!

建议人:

日期:

篇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一、国家作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强有力的后盾应该做到:

1.政府应该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一是将普查摸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三是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的保存。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世界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公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 政府应该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调发挥专家的作用,要求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构和检查监督制度。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及时研究制定保护规划,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注重世界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加强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3.研究开发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手段,提高保护技术

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面对自然灾害、自然破坏,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是无能为力的。这也不光是我们,在世界都是难题,世界性文物保护方面的难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科技保护对于文物保护目前的贡献还不高。在大量的遗址里,树木长起来了,但是前面的遗址在不断地坍塌、破坏。对于此,我们只能尽快加快科学进步的脚步了。

4.政府应该加大投入资金,不断加大保护修缮力度,使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目前的资金增长的确是在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跟我们的需求相比基数相比,太小了。对于大量急需保护修缮的工作来说,目前的经费是杯水车薪。同时资金来源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依赖政府财政,而没有大量的民间资金能够形成规模的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那么资金的短缺造成了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及时的到位,最后,小病拖成了大病。对于此,政府应加大投入资金,同时在民间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汇聚起一些民间资金并投入其中。

5. 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增强国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民间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鼓励和支持各类宣传媒体对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的我们应该做到:

1.从意识上知道文化遗产的价值,从思想上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具有连接古今、传承文化、融会历史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所以,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国民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家族、国家、民族、世界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从而,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在旅途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游客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动物、植物、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蝶是名贵物种,然而有的工艺品一件就用掉几十只蝴蝶。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在此,需要打破有些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另外,并不是非要在景区留下痕迹就代表着你“到此一游”,旅游的纪念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在风景名胜地留影,购买特色纪念品、当地特产、明信片、画册,收藏车票、门票等。

2、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的知识,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如果国民具有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对于合理保护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这里提倡的多途径,即可以从书本上学习,阅读众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的书籍;可以从课堂上学习,通过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补充有关文化遗产的常识和故事;可以从传统媒体上学习,通过电视专题报道、新闻,VCD、DVD记录片,报纸专刊、旅游专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如旅游网站、旅游日记、BBS讨论区、博客日记等进行搜集和记录;当然,最直观的还是亲身体会文化遗产的魅力,身临其境,会有更多的收获。文化遗产是一国精华的浓缩,无论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从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可视的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等传播。比方说,当地的传统小吃,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的鸟语花香、气象万千,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色、光、电等。多角度体会文化遗产,带来的感触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式”的,能够使你更加深刻地认识遗产诸多美丽的界面。

3、从做法上审视自己,从行为上约束自己,做到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君子独善其身”、“一日三省吾身”等都有很多的阐述。现在,从价值观层面,我们也要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言行。在审慎的同时,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共同维护良好地旅游秩序和保护模式。以个人观点,从行为上约束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层面,要强调“慎独”,避免一个人时,因为无人在场,而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其次,从现代心理视角,当在某处景点、文化遗产出现大量不文明行为时,如果不及时制止和根除,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即后来的游客,会因为众多前者或当事者的行为不受惩罚,而加入到非为的行列。这是由于违纪者人数众多,从而相对减少单个个体的责任--所谓“法不责众”。最后,从法律层面,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通过强制力量,及时约束游客的违法行为。

所以,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抵制强势文化的侵袭,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从而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的历史课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身份的认识和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只有站在这样的立场,我们才能够充分认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0世纪后期以来,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时代潮流的猛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吞噬,保护和拯救它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繁重而严肃的课题。 197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17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该组织于又通过了建立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这两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人类已经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警醒,开始自觉地保护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亿万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并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从而跨进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我们必须看到,威胁世界遗产生存的因素,不仅有自然灾害的频仍、经济开发的过度、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武装冲突的升级,还有文化霸权主义的横行。

在当今世界上,关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乃至军事的力量,铲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以实现全球单一化。持这种观点国家,出于一已私利,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强行推销,买他账的,便视为朋友;不买他账,就视为异类。对异类,他横加指责,肆意干涉,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非消灭人家不可。这是一种十足的文化霸权主义,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另一种观点是主张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各国家在文化上独立性、差异性,允许世界文化多样性,主张世界文化“和而不同”。道理很简单,各民族各国家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发展历程,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这是一个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这种观点才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保护世界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自然或文化遗产生存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认识保护世界遗产和进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育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例如古代玛雅的象形文字,当西班牙殖民者把最后一位祭司杀死以后,再也没人能够释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像璀璨的古代玛雅文明,灭亡了几个世纪,直到近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然而我们已经无法使其复活。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而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在正常的状态

下,这种民族精神的伟力似乎不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一旦到了民族和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它便立即突显出来。每个爱国公民都会从它那里自觉地汲取力量,为保卫民族、保护祖国,以不同的方式去投入战斗。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随着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具有了新的国家意义──文化主权的保护。文化主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政治独立的精神基础;如果将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在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丧失了灵魂,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当前,民族文化主权丧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势外来文化依靠高科技手段强占解释权,肆意灌输其价值观,造成本土文化基因断裂,精神畸变,并通过市场控制舆论;再一种是弱势民族自身缺乏文化主权与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在异族强势文化巨大冲击下自然失守。其结果,动摇根本,丧失精神的国籍,遭受灭顶之灾。反之,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总体上提高文化主权和文化保护意识,积极付诸行动,它一定能在困境中觉醒奋进,通过寻根固本,继承创新,走向繁荣,重铸辉煌。

从世界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人类发展得更迅速、更健康!

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

一、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截至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闭幕,《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936项。 包括725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83项自然遗产,2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至此中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已达41项,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3项,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47项)和西班牙(43项)。

二、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世界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有更大的责任将这些“世界遗产”真实、完整地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永续利用。拥有世界遗产可以表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被世人所公认的贡献和影响,或表明其自然景观等生物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彰显自己国家的民族身份和自然景观特色。但是,目前世界遗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濒危世界遗产项目已达35项。国内的41 处世界遗产由于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突出,某些遗产项目的保护状况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包括长城、北京故宫、敦

煌莫高窟、秦始皇陵、黄山、九寨沟等在内的14 处 1994 年前被列人世界遗产的项目,都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测。

三、我国世界遗产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遗产管理者的认识错位,保护意识淡薄;世界遗产的利用存在着短期行为,违背了申报的初衷;世界遗产保护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保护政策滞后的问题。文化遗产面临游客过量的问题,自然遗产面临破坏性建筑以及资滚的损容与浪费的问题。

四、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经验

1.重视立法保护世界遗产。我国目前的世界遗产法律保护体系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为主体,以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为支撑。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具体实施保护世界遗产的内容来看,其相关法律法规相当少。而且,就现有的规定来看,原则性太强,实际操作性差。

尽管各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立法不尽相同,但各国结合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情况形成了各自的立法特色。美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这种保护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英国在世界遗产保护立法方面的成绩也很显著,其采用国家立法为核心的方式,建立针对不同层次保护的对象,对保护办法、保护机构与团体、地方政府只能及资金政策等都给予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将保护组织的监督以及立法参与都纳入了立法与执法的程序。

2.实行财政保障。美国通过 24 部联邦法律确保了国家主要的资金来源,使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能够维持其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的管理模式。英国采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作为保护资金最重要的来源,款项数额巨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实行资金保障和立法制度相结合,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对象资金补助的额度或数量,为保护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提供了立法保证。

3.重视公众参与。美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十分重视公众参与。在美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民间社团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世界遗产方面的立法如《联邦文物法》等的制定,都是在有关民间社团组织的共同呼吁下催生出来的。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成为一种风

习,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国性组织“我们的意大利”,它曾使很有势力的房地产商拆毁文物开发房地产的努力落空,并促使国家制定了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文物。

五、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建议

1.完善刑事立法。世界遗产资源具有唯一性是不可再生的,完善刑事立法对于世界遗产保护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应根据社会中新出现的犯罪现象增设新的罪名,为处理世界遗产的犯罪问题找到更为直接的法律依据,能更好更有效的打击针对世界遗产的犯罪行为。

2.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有关世界遗产的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是使用最多的法律责任形式,但处罚力度不够,无疑会使一些人敢于以身试法。

3.将“孤军奋战”提升到“全民行动”。世界遗产的具体保护工作主要由遗产地所在地政府和相关单位承担,大量的保护性投入使地方财政难以负担。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世界遗产保护资金不足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一是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世界遗产专项保护资金,用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必要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通过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建立世界遗产保护基金会,向全社会包括海外相关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用于世界遗产的调查、评估、研究、教育、宣传等项目。三是建立世界遗产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立法形式规定,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遗产的保护;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方法,从世界遗产地受益的企业经营收入之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用于遗产地的保护。此外,加强有关世界遗产科学研究与普及、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也将有助于世界遗产的有效保护。

4.制定“上缴”制度。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产权均归国家所有,是一种公共产权。但在管理、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产权困惑,即产权失灵的现象。因为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是多头管理,容易出现有利都“眼红”,不利都“甩手”的现象。因此要想建立长久的保护机制,必须让行为主体远离金钱的诱惑。对世界遗产地进行管理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远不是地方政府所能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旅游收入对世界遗产地进行保护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将世界遗产地开发为当地主要的旅游产品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一种政策性博弈结果。

世界遗产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尽其所能的保护她。当前,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我们应始终坚持世界遗产的保护目标:要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永久的流传下去。给与世界遗产更多地关注,并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队伍中来。

篇4:保护世界遗产作文300字

最近,我看了一篇关于长城的报道,大致内容就是说长城上发生的不好的现象,比如说乱丢果皮,在城砖上乱涂乱画等。

这篇报道不光让我们知道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修筑,更让我们感受到长城是我们祖国的著名文化遗产,是祖国的骄傲, 更是我们的骄傲,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当爱护它,就像爱护我们的祖国一样。那到底怎么爱护长城才有作用?怎么爱护长城作用最大呢?下面,我就给大家提几项建议:

1、登长城时随身带个垃圾袋,以防有垃圾但又没有垃圾桶时不用丢地上。

2、不在城砖上刻名字,乱涂乱画。

3、不要在长城上非法收费,这样虽不影响长城的”外貌“,但会降低人们对长城的喜爱。

4、不在长城上建筑不合理的建筑物。

5、看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阻拦,对不合理的行为劝告无效时要及时向管理部门举报。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到这几点,共同维护长城的一切,延续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长城保持完好!

篇5: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为“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在全地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系列活动,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我们向全地区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xx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对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实施重点保护。精心组织久河卓舞、扎塘果谐等优秀非遗节目和杰德秀邦典编织技艺、泽贴尔编织技艺等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参与区内外文化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勤劳勇敢的xx人民战胜高原的蓬勃气势和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党的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倡议人:xuexila

日期:XX年XX月XX日

篇6:保护中国世界遗产作文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蟪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见;每年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惟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7: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高中英语作文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 takes great influences not only on the field of economy, but also on that of culture, it means the constant dominance of western culture. One of the aspects is tha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being treated coldly. The treasures from our ancestors are fading out gradually. How to maintain it is really an urgent task. Cultural contact and conflict are very common and unavoid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he key factor is that how we should face and deal with it.

Another concern for many countries was the dispersal of Indigenous cultural property around the world. There was concern that objects had been removed from their native territories, often with the consent of Indigenous Pacific Peoples, at times in the past where Indigenous peoples had no control over the collection, trade and importation of such objects. Repatriation of cultural objec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Pacific countries as they now establish their own museums and cultural centres for the recording, display and promotion of their cultur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much repatriation work to be done. The Cook Islands delegation reported that there are more traditional cultural objects from the Cook Islands held in overseas museums than in the Cook Islands themselves. The Cook Islands National Museum is attempting to repatriate objects from museums abroad, but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very few legal avenues available for the return of such cultural property. In most cases, repatriation of cultural objects is dependent on the goodwill of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museums。

篇8:高三保护世界遗产的作文

高三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作文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永远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例文2:一起谈保护文物】

我们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李老师先让我们看了一篇关于万里长城的报道。当我们看完以后,大家的心里都不舒服。长城是世界文物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可是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伤痕累累,你说我们怎么不心疼呢?

然后大家围绕着“怎样保护长城”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应该制定一些处罚条例,比如:发现谁在长城乱扔垃圾,就不但要他把垃圾清理干净,还要进行一定的罚款。”这位同学的话还没说完,另一个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说:“对对对,还有那些在城墙上乱涂乱画的人,更要严加处罚。”又有的同学说:“政府应该出来取缔那些在长城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的行为,绝对不能让开发商建起与长城不协调的建筑物,因为这样会加速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李老师对我们积极大胆地发表意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谈了自己的看法,还告诉我们:在2006年10月23日国务院颁发了《保护长城的条例》。我们听了都非常高兴,仿佛看到长城已经修葺好,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保护建议书

保护森林建议书

保护校园建议书

保护动物建议书

保护建议书作文

保护长城建议书

保护地球建议书

保护黄河建议书

保护大自然建议书

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

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书(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