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谋事求地位 岗位学做人--谈“两个教育”学习体会(共含2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没头脑的cand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谋事求地位 岗位学做人--谈“两个教育”学习体会 -心得体会
是否爱岗敬业,尽心司职,能否言行一致,率先垂范,是检验领导干部职业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高尚的人品官德,也是下级和部属的一面旗帜,这本身也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巨大人格力量。目前,不安心本职的问题在部分同志身上依然存在。有的感到平时工作加班加点,劳心费神,辛辛苦苦,想“清闲”; 有的感到理想离现实比较远,为个人私事分心走神,想“小家”;有的感到在部队工作尽了心、流了汗,说不定哪天往回转,想“后路”;有的感到自己的“责任田”有些贫瘠,没钱没权没油水,想“实惠”。等等。这些想法是消解热情、淡化理想、耗散心力的腐蚀剂,如不及时消除, 就难以生发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意识,就难以在新的采购机制中体现作为,就难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提升战斗力。
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战斗力标准,就要牢固树立“事业重于泰山”的使命感
领导干部手中大多掌握一定的权力或是有某种支配、影响人财物使用的便利条件,其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容易形成某种风气并具有广泛的认同效应,一旦正不压邪、异化手中权力、失去道德防线,消极影响和危害性比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领导干部的要求理所当然地应高于普通群众的一般水准。因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强化战斗精神教育,围绕“四个扭住”、“打得赢、不变质”,在充当“明白人”、“引路人”、“推动人”的工作中,研究解决诸如“旗帜”、“方向”、“路线”、“宗旨”、“稳定”、“战斗力”等重大原则问题,是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也是第一需要、第一责任、第一任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在“润物细无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从思想深处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意识。一方面,要自觉做到面对复杂形势,能明辨是非,站稳政治立场;思考处理问题,善于从全局思维,着眼全局,充分考虑政治影响;部署安排工作,首先把握政治方向;检查指导工作,务必坚持政治标准;分析部队形势,密切关注政治动态;识人用人,十分强调政治条件;参加政治会议,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另一方面,无论干什么工作,要把权力使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放在部队的长远建设发展上,以官兵满意为标准,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打基础上下真 功夫、苦功夫、深功夫,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抓到根本上、落到实处,有所建树,有所成就,不搞急功近利、出名挂号、竭泽而渔的“政绩工程”和大轰大嗡、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应景文章”;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季节变化,深入群众,刻苦工作,对部队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动态,分析判断和排查消除各种隐患,由小见大,由近及远,未雨绸缪,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工作,力求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防范于初始,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和高度集中统一;参与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要扑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坚持沉到“一线”去,既要当好“裁判员”,又要当好“运动员”,既要当好“设计师”,又要当好“泥瓦匠”,在解决难点、热点、焦点等棘手问题上善动脑筋,多想办法,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所系、永恒主题。
2.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战斗力标准,就要牢固树立“以作为求地位”的责任感
常言道“有作为才有地位,有了地位才能更好地作为”,“只要做对路,才能有出路”。有的个别同志时不时地感言到“采购局平时没有什么业务可学”、“部门人少业务单一缺乏学习激情”。与其说没有什么业务可学,不如说没有什么作为;与其说没有学习激情,不如说是个“混混人”。个别同志多年工作浮于表面,不思进取,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多年抓工作不出路子,干工作不出成绩,写材料不出思想,办事情不出效益,几年下来山河自然依旧,旧貌变新颜又谈何容易。其结果必然是局党委不会满意你,同级不会认可你,部属不会服气你。显而易见,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就没有大的作为。因此,身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紧迫意识,夯实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激活思维因子,激发创新热情,以合理的风险、负责的态度和突出的政绩,努力实现领导干部的地位,自觉维护领导干部的权威。要努力做到“四个当好”:当好参谋想干事,善于提出紧密结合本部门实际、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让局党委真正放心;当好助手干成事,积极稳妥处理好本部门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让局首长真正省心;当好领导会干事,自觉配合其他部门完成涉及全局的任务,让政治机关真正认可;当好公仆能干事,多为部属排忧解难,少为单位增忙添乱,让大家真正拥护。为此,要下大力提高素质,不当“万金油”干部, 要做多维度领导 ,特别是在新的采购形势下,立足本职成才,培养人才。同时, 要树立辩证、系统、发展的观点,防止让成堆的细节问题掩盖成功的要素。注意锻炼自己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纷繁复杂情况下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工作主次的方法,以果推因,寻根溯源,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逐步把自己培养成有“思想”、有“效率”、有“质量”、有“创新”的人。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开展工作的方法,学习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协调矛盾的技巧,学习对部属激发潜能力、开发内动力的艺术。要结合学习贯彻局党委指示、年度工作安排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及时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把理解“会议精神”、“首长意图”的过程,变成学习固强补弱的过程,着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自己正确的思想、以正确的工作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内、达到正确的目的。
3.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战斗力标准,就要牢固树立“做官先做人”的紧迫感
古人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若己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不仅重言,更要重行。要求部属保持气节,自己首先要风高骨硬,正气一身。当官一阵子,做人却是一辈子。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做官必须要先学会做人。不然你在台上讲,台下的就会戳你的脊梁骨:是按你说的去做,还是按你做的去做。目前,有的同志可能觉得自己经历得风雨多多,见过得世面也广,认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定型,不会出什么格;还有的同志狭隘地认为犯点小毛病不大,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可以了。等等。殊不知这种认识是何等危险,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其结果必然导致政治上糊涂,精神上颓废,工作上懈怠,作风上懒散。实践证明,革命气节是人生修养的自然流露,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靠不断加强自我培育才能逐步形成。远的不说,近段时间宣传的“时代先锋”――党员领导干部楷模牛玉儒、公正新型法官宋鱼水、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人民好卫士任长霞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领导干部革命气节的丰富内涵。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随着实践这个动态的`发展,要有意识地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在各种利益矛盾的冲击中接受考验,在新的采购工作中迎接挑战,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沐身浴德,砺炼品性。特别是要在高度重视思想改造的同时,防止和破除五种心理障碍 : 一是破除“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不做人情重于党性、感情重于原则、关系重于政策等违犯党性原则的事情;二是破除“我负责的业务我说了算”的心理,不搞瞒天过海,我行我素,大而化之,不了了之的事情;三是破除“路不平绕着走”的心理,不惧恶纵恶,不当老好人,不干丧失道义的事情;四是破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做躲避矛盾、推卸责任、推萎扯皮的事情;五是破除“别人动得为何我动不得”心理,不做染黄近色、贫贱所移等低级下流的事情。“富润屋,德润身” , “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 。要通过开展“两个教育”,正确处理好做官、做事与做人的关系,做对党忠诚、浴血奋战、矢志不渝的高尚人;做献身国防、热爱本职、任劳任怨的纯粹人;做不怕挫折、开拓进取、发愤图强有道德的人;做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乐于奉献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保持本色、一尘不染、纯朴节俭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大家的尊重,才能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才能在人生中树起一座丰碑。
谈语文教学中的求疑、悟理、求新、务实的教育论文
经过对实施新课标前后的回顾与反思,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有四大追求。
一、求疑——“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过去的教学也有质疑问难,但多是老师设问式的自问自答,过早地将固定答案塞给了学生。实践新课标后,变设问式为互动式,追求的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己发现疑难问题,查找资料自我排疑,难点问题互动讨论,教师只点拔解答思路,并不给标准答案,答案还得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形成。学《背影》时,学生质疑:“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印象最深,从而着力地进行描写?”抓住这一主问题,教师只作了探索思路点拨,便让学生读读家庭环境,品品父亲说的话,想想父亲的身体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自我小结答案。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求疑”是求知的起点,是理解文章的催化剂。
“翻阅”资料是求取真知的外在途径和方法。
“感悟”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厂。
“心领神会”“运用自如”是读书的目的地。
还是郑板桥老先生说得好:“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二、悟理——“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读书贵在一个“悟”字,“悟”字拆开反过来看就是“吾”“心”(即我心),用我的心去潜心感受文理,就会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从“仿佛若有光”到“豁然开朗”的`绝妙境界。新课标特别倡导学生自主感悟文理。
朱自清的《背影》没有一个词点出父爱,可读完了“四写背影”“四次流泪”的描述后,透过泪眼再看文章的字里行间,却无一不幻化成了四个大字“深沉父爱”!
自读完了《台阶》一课,大多数同学都感悟到了这篇小说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稍加反思,觉得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还不够,于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从作品中“我”的角度感悟一下,“我”看到父亲终年辛苦,肩扛手拎地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可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面对这些,“我”最期盼的是什么?——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读书要识的理有很多:生活哲理、文采文理、人情冷暖、社会百态、科普信息、语言奥密……。手捧心仪已久的书籍,在抖动的书页里,走过亘古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着心灵的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感悟,仔细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便成了读书人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便能得到人生的净化和灵魂的泅渡。
三、求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过去传统的语文课太讲程式化,总是从生字词到分段到中心到写法到练习,这样的课学生听厌了,毫无兴趣。新课标实施后,打破了僵局,不断变换新课的切入点,课堂教学上求新求异,能给学生新的刺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需求,能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
求新是求取语文教学活水来的重要源头。因此,我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争取经常变换切入角度,有时从结尾切入(如《社戏》),有时从开头切入(《背影》),有时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中间文段切入,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等。在阅读课的设计上,也应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质疑型、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评点型、仿写型、提纲型、比较型等。读书有轮读、角色读、圈读、品读、演读(如上《新闻两则》就让学生当“播音员”“军事家”“主持人”,“观众”作评议等)、配乐朗诵、跳读等。课堂小组有概括式、评议式、归纳要点式、理序式、抒情式、激励式、检测式等。由于常教常新,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课堂气氛活了,学生思维活了,练习答案活了。
四、务实——“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新课改带来了活跃的课堂,但有时也陷入一种误区:片面追求热闹,一课下来,读书的技巧提高了多少?留给学生的思考有多少?受到的思想启迪与艺术的熏陶有多少?语文知识掌握了多少?反思一下,留下的收获甚少,浅偿则止,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感。
课堂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
课前三分钟演讲、围绕课文主问题进行互动合作学习、灵活多样的听力训练、人文性的知识抢答,精段品读,佳句仿写、课后反思,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等均是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的好办法。
我们正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热切期盼着新课程实践的“山花烂漫”,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