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书湖阴先生壁感想体会(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tikg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②“静”,通“净”。
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
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陈婉淇
这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诗人王安石去拜访他的邻居——杨德逢。
王安石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杨德逢家里。顿时惊呆了,杨德逢家中的茅房、庭院洁净的没有一丝青苔,可以看得出主人经常打扫。王安石走进了杨德逢的书房,看到一丝不苟的书房更为惊讶,心想:书房和前院都这样干净,后院一定更干净好看,真是一个爱干净的人!
于是,他又缓缓走出书房,走进后院。
后院,花草,树木成行满畦,整整齐齐,生机勃勃,这些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你看,水仙、凤尾、牡丹、白菊、含羞草……各式各样的花草,迎风而来的清爽的气息,让人心头一阵舒爽。
庭院之外,有一条窄窄的河流,河流护卫着田野,把绿色的田地环绕。窄窄的河流,绿色的田地,多美的一幅画啊!王安石连声赞叹道:“真美呀!”
推开后院那小小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青山。青翠欲滴的山色,让人眼前一亮。
杨德逢家中景色让王安石赞叹不已,提笔写下了一首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陈铭榆
我的邻居——杨德逢先生是一位很爱干净的人,杨德峰的茅草房,被他每天打扫得没有一丝青苔,一尘不染。
杨德逢的茅草房后面的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成行,满畦,这些都是杨德逢亲自一手栽种。
杨德逢的后庭前面,有一片青翠的农田,被一条窄窄的小河环绕着,碧波荡漾的小河,犹如一条透明的带子,系在农田的腰上。
推开房庭门前的小门,只见两座青山相互排闼,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翠色欲流的场景。让人见了,神清气爽。
看到这一切,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杨先生真是一位爱干净,又勤劳的人啊!”
巧思妙想 点铁成金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的构图写景
于雪棠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的绝句,为人称誉。黄庭坚评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曾季狸《艇斋诗话》亦云:“荆公绝句妙天下”,“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书湖阴先生壁》共二首,这首非常有特色,大多数文学史都提到它。
湖阴先生是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的邻居。这首小诗写出湖阴先生住处的特点,写出一个清幽雅洁的意境,用笔精妙。茅草房檐下,因为主人经常清扫而没有苔藓,显得干净,整个小院则很宁静。请留意,诗人说的是“静无苔”,而不是“净无苔”,这里,“静”与“净”侧重修饰的对象不同,前者一比后者包含的意思更加丰富。因为“净”是修饰茅檐下的石头的,只表明一层干净清洁的意思,而“静”则是修饰了整个环境,写出一种气氛。况且,既说了“长扫”,有补言“无苔”,洁净这个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再加一“净”字就没有必要了。第二句写花木长得很好,整治成畦,全是主任自己亲手栽种的。这两句从小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住处景物,在描写茅檐无苔,花木成畦这些外在景物的同时,也摹写出主人的内在性情。这是一位心境安闲、雅好整洁的人物。
后面两句从大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居处环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 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 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后两句写得这么好,并非完全出自诗人的独创,而是有所借鉴。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载,五代沈彬有诗句云:“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王安石的诗句是摹仿沈诗而成。两相比较,沈诗大为逊色,干枯乏味,与王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王安石巧于点化,出于蓝而远胜于蓝,因而对他的这两句诗,人们非常熟悉,津津乐道,至于沈诗则鲜有人知。
★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鹧
★ 绿豆先生种书
★ 心得感想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