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漂亮朋友心得体会推荐(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紫薯可乐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十分向往十九世纪的法国生活,那是一种自由地人生的体现,有优雅的贵妇、奔波的卖报儿、慷慨的绅士、虔诚的信徒……美好而精彩的生活正是我向往的原因。但在暑假里看的一本书却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不禁感慨和庆幸。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讲述了一个名为杜洛瓦的年轻军官经朋友的介绍进入了《法兰西生活报》做一个记者,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小说结尾还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
文中的杜洛瓦是一个可恨的人。他视上流女人为踏板,以自己的漂亮外表蒙骗她们,从她们身上骗取名利,用花言巧语得到各人的信任,并凭借他人对他的信任胡作非为,得寸进尺。他在朋友的家中认识了对他一生起着不同作用的女人,也让她们对他产生了好感。起初他对朋友管森林的太太萌发好感,却又成玛莱勒太太的情夫。后来,他又勾引社长的夫人洼勒兑尔太太,但又喜欢上了她的小女儿苏珊。杜洛瓦卑劣地思想与行为,难道不是一个可恨的人吗?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一个值得钦佩的计谋家。他有着冒险精神与清晰地头脑,对现状有着敏锐地感觉,每每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他正是因为在管森林快死的时候应管森林太太的请求及时赶到并给予帮助,所以才有了他与管森林太太的婚事,才有了他踏上政治舞台的契机。他还是一个善用身边的人的智者。他从玛莱勒太太身上拿钱来满足自己的吃住,他还利用洼勒兑尔太太的爱换取情报,并让她给自己从证券上赚取金钱。他的智谋也不可小觑。他怂恿苏珊与自己的父亲提出“我要嫁给杜洛瓦”,还让她偷偷离家出走,让社长不得不把女儿嫁给他。
杜洛瓦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让人可恨却又不得不钦佩的人。莫泊桑塑造的这个人物是社会底层的一个现状,一个在十九世纪末经典的形象。他通过杜洛瓦的视角去揭示社会,揭示人心的丑陋,揭示权与利。《漂亮朋友》所揭示的是第三共和国的报界黑幕。小说还写实的针对当时法国政府的殖民地政策作出了描写,让政治与人性相溶,缔结出这个残缺而丑恶的世界。
这样一个典型的人在当今社会依然可见。在1月21日,媒体对桂林市XX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以“实习”为幌子,将22名未成年女生送进杭州娱乐场所当陪酒女的报道。这些不道德的人就像杜洛瓦一样,利用他人的心理弱点,蒙骗她们成为自己的摇钱树,替自己赚钱。
难道人的道德底线已经没落了吗?我们的社会快要被污染了吗?不,我们决不能让道德就此消失。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社会的蓬勃发展,我们应以道德为荣,让诚信与道德刻在我们心中。
优秀的漂亮朋友心得体会 (五)
前几年读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对这位短篇小说大师真是佩服不已,他的文笔是那么优美,所写的故事是那么引人入胜,以至于读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近来又读了他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这部小说是他批判现实主义成熟与繁荣时期的作品,是他的作品中描写最广阔、暴露最深刻、批判最有力的一部,《漂亮朋友》展示出莫泊桑艺术视野的广阔与深邃,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勇气与魄力。
主人公乔治﹒杜洛瓦是一个借助女人的力量,使用各式无耻卑劣的手段,由一个铁路小职员成为一个显赫人物:新闻界赫赫有名的官方记者,大财阀瓦尔特的女婿。
小说从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起,不名一文的漂亮的小伙子杜洛瓦浪荡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口袋里的钱却只够他在月底之前每天吃两餐晚饭而没有中饭或者是两餐中饭而没有晚饭。幸运的是,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伙伴,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编辑的福雷斯蒂埃。于是福雷斯蒂埃把他引进了《法兰西生活报》,为他铺开了理想的道路,从此他利用报馆施展自己的伎俩。可以说福雷斯蒂埃造就了他成功的开始,改变了他的命运。
福雷斯蒂埃死后,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洛瓦。后来他的腰包越来越鼓,但他的野心和欲念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却逐步发展,作恶的手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高明”,恬不知耻的程度因恶行的升级而加深。因为他是“一个机灵鬼,一个滑头,一个随机应变的人”。
杜洛瓦在爬上顶峰前,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他的漂亮。小说中所有的人都会左一个“漂亮朋友”,又一个“漂亮朋友”叫他,可是他的内心却是卑鄙龌龊,贪婪无耻、阴险残忍,被人所不齿的。他利用自己天生的漂亮长相,充分利用上流社会的女人往上爬,不管老少,都被他倾倒,而他用花言巧语骗取女人芳心的手段也是越来越炉火纯青。马雷尔夫人——一个小个子的棕发的贵妇人,福雷斯蒂埃夫人玛德莱娜,瓦尔特夫人——老板的妻子,以及马雷尔夫人的女儿——美的象洋囡囡的少女,瓦尔特夫人的女儿苏珊,都被他一个个征服了。她们心甘情愿的爱着他,自己却不知不觉成了他想上爬的阶梯。
小说就这样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典型,利用报馆和女人使自己发迹,终于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的人物——杜洛瓦。
杜洛瓦是特殊时期造就的特殊人物,在当代社会也许还有这样的人物产生,但毕竟是少之又少的,但愿在这法治文明的社会里,这样的人不再有市场,不再嚣张!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片光明,一片和谐!
文中的主人公杜瓦特是一个在巴黎大街上浪荡的男子。他打扮得有点花哨,有点儿庸俗,有内而外透着那股难以忘却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高贵身份的劲头。因此总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对有魅力的女性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并没有因为欲望而发奋图强,做个配得上自己需求的人,他不想怎么改变现状也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更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我不懂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我感觉到他的“虚”:虚伪和虚荣。
我感到很多人像他一样,例如生在有钱人家的小孩,家中破产,吃惯了山珍海味,就算在外面吃餐馆都觉得苦,一心想着满汉全席,和穷人家的小孩子追求的一个月一顿肉怎么比啊?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可是在比较好的时候往往感受不到比较差的结果有多么恐怖,你丧失自信,甚至自尊自爱。不知道什么叫脚踏实地,一心想着美好的事物,根本不面对现实,其实这些都是虚荣心作祟,像杜瓦特一样,凭借自己仅剩的美貌和曾为上层认识的经历,伪装自己,虚伪之极。在穷困潦倒之时,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朋友,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可能我看不起杜瓦特,可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杜瓦特显然达到了目标,他“成功”了但是并没有成仁。
除了主人公,他身边的女人也让我难以捉摸。例如在杜洛华的情妇与妻子身上可以看出上流社会女人的感情的放纵与复杂,她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单调的生活,她们想要寻找刺激与放荡,想接触一些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与人物,想拥有一份让自己总远无法忘怀的出轨。要说他的情妇中最想获得寻求刺激生活的莫过于德·玛海勒,她虽已经身为人母但在她的身上仍然有寻求刺激的因素,而杜洛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她那份渴望的心。在读到德·玛海勒和杜洛华的感情时,我还以为杜洛华只是个吃软饭的,挣点钱便能生活的好点,对他的前景一点都不看好,也不理解情妇的心情,如果被发现那岂不是连后半辈子都保证不了了呢。在40岁的时候选择冒险,是不是决定让生命的高潮在40岁时候再显然后一度下滑?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相比之下雷吉埃的遗孀、杜洛华的前妻玛德莱娜则是一位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 她没有因为弗雷吉埃的死、杜洛华的抛弃而放弃自己的生存或做一些有失自己身份的事情来,而是潇洒平静地离开。可以说她是个心不依附于男人身上的女人,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不为事所动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在她那里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她经历了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之后还依然能够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她的才华自信令人羡慕但是冷漠的心令人恐慌。这样有能力的女人在当今社会,也许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或许也能遇见让自己变成小女人的男人,一切都很好,我想可能是当时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出现吧!也很困惑。小说还没读完,并不是很感兴趣,不会满怀热情的阅读,但是总有点疑问想知道结果如何。想钻进这些个的心看个究竟。我想这种乐趣才是小说的感觉吧。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好像上中学时老师讲过,这几天闲来无事,重新读了一遍,今天刚好读完。
主人公杜洛华先生刚出场时,还是一个寒酸的小职员。论学识,他连中学毕业会考也没有通过,进报社的第一篇文章,还是请弗雷斯蒂埃夫人代劳的,那些新闻界的知名人士都使他自惭形秽。可是到文章的结尾处,他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官方记者,大财阀瓦尔特的女婿,《法兰西生活报》的总编辑,在他盛大的婚礼上,大主教这样描述他:“您,先生,您才华盖世,文章绝代,您教育、指点和领导着芸芸众生,您的使命是伟大的,您将给世人作出光辉的榜样……”
这个家伙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爬得这么快呢?这个家伙平步青云的奥秘在哪儿呢?
整篇小说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杜洛华精明、狡猾,诡计多端,尤为出色的是他的外表。他也利用自己的外表,施展魅力,把女人作为向上爬的台阶。
开始,当杜洛华野心勃勃却苦于找不到向上爬的捷径时,弗雷斯蒂埃夫人充当了他的领路人,指点他可以利用自己漂亮的容貌取悦老板夫人,果然不久,他在报社的地位就有所提高。尝到甜头后,他就更加无所顾忌,把他遇到的所有女人,都当做垫脚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雷斯蒂埃夫人最初是他的领路人,继而成为他猎获的对象,当杜洛华认为她已经没有任何价值,已经成为他的绊脚石时,最终一脚把她踢开。杜洛华的种种流氓手段,连老奸巨猾的瓦尔特老头都目瞪口呆,“妈的,可不能得罪这家伙。”“这混蛋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将来一定能当议员和部长。”
杜洛华从来不把上帝放在眼里,他的信仰是:“人人都为自己,谁有胆量,谁就胜利。”但上帝真是偏爱他,让他事事如意,连那幅世界名画《基督凌波图》上的耶稣,相貌都和杜洛华极其相似。以致这恶棍欣喜若狂的在教堂接受众人礼赞时,竟也感谢起天主来!真是意味深长的讽刺!
另有文中的诗人瓦兰纳的一段话耐人寻味:
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很高兴,但一旦登上峰顶,马上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
无耻、卑鄙、贪婪、虚伪……这一类的词汇用在杜洛瓦的身上是绝不为过的。是初中的语文课本让我第一次接触了莫泊桑的小说,也让我知道了这一本《漂亮朋友》。
第一次读《漂亮朋友》大约是在我读初二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年纪与经历不能让我对小说有所感触,只能在读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将它高置书柜。对小说所描绘的生活状况的疑惑远远超过了我对主人公行为的不解。没有实力的人是如何在新闻界这样一个需要文采和文才的地方顺利存活下来的,他们又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人从报社编辑一路成为报社主编?这是不公平的——虽然这样的感受看似肤浅,却不可否认是最直接明了的。
又一次,拿起了《漂亮朋友》。伴随对当时社会历史的理解和自己对现实的了解,我终于开始能够被书中的人物所触动。年轻英俊的杜洛瓦——或许用“漂亮”形容都不为过的人,他花哨风流,自然也不免愤世嫉俗曾经的高贵的轻骑兵身份,让他比其他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更加充满了渴望。利用朋友,利用外貌,利用女人……
他从铁路员工成为了巴黎新闻界的红人,最后拐走报社老板年轻的女儿,成为了报社的总编辑。如果用一个人最后所获得的社会地位来评判他的成功与失败,那么杜洛瓦无疑是属于“成功”的这一类人。即使过程不耻,他却是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巨额财富和万众瞩目的社会地位。像杜洛瓦这般的为了钱财与权势而不择手段的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包括未来的社会上,都是存在的。他是个例,却不是特例;强取豪夺,劣质本性,便是他们的标签。
将杜洛瓦与上流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是那些属于上流社会的女人们。玛德莱娜,一个拥有杜洛瓦所需要的智慧与头脑的女人,便因此被利用。迷恋上“漂亮”的杜洛瓦,让她最后失去了爱情,留下一份遗憾的婚姻。若说玛德莱娜与杜洛瓦的结合还是有双方相互利用的成分,那么年轻貌美的瓦尔特夫人却是真心的爱慕着杜洛瓦的。
即便是已为他人妻,瓦尔特夫人对杜洛瓦的爱慕却也总不会让人心生厌恶。她既温柔又善良,更不必说体贴得当。她所希望得到的无非就是“漂亮”的杜洛瓦的爱情,然而却不知道自己的包容帮助使得自己已然成为爱人名利道路的棋子,而且这或许还是一颗可留可弃的棋子。相比之下,她是那个让人心生怜悯的女人。最后,便是年少纯洁的苏珊。
她出场的时候,便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单纯,甚至是不谙世事。这样的年轻少女自然是抵制不了“漂亮”杜洛瓦的诱惑的。她如愿得到了杜洛瓦,或者更应该说是杜洛瓦如愿让她得到了他。虽然故事没有继续下去,但是毫无疑问,苏珊不可能是赢家,她不可能是杜洛瓦的终点站。年少的傲气注定了她从一开始便是要走向失败的。
从《漂亮朋友》中,我能看到莫泊桑对当时病态社会现状的鄙视,能看到他内心高尚的情操,但我也只是能从书里看到罢了。相较于深刻地剖析那样的社会,我所关注的更多是书里浅显的内涵,也许是因为这更加贴合现在,贴合自己的现实。随着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周围的人物与环境,人们的内心也会受到影响,至少是有波动和起伏的。明白的说,现实意义中的贪念和欲望会随之而来。
不否认那些利用手段得到利益的行为——谁都有自己的手段,差别只在乎于道德与法律是否认同罢了。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我们从来都不能阻止下一个“杜洛瓦”的出现,所以不成为下一个“杜洛瓦”,这才应是我们所在意的。“杜洛瓦”之徒毕竟是少数,且为人敬仰的绝对都是兼具人性与才学的艺术家。社会便是如此,黑暗与不公随时会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所以即便是再诱人的利益所趋,也要跟随社会的大流,跟随光亮而行。
《漂亮朋友》这本书是以它的书名吸引了我。这个书名有点怪!我这么想。我读的是成人版,有些不懂的地方,不过经过琢磨也差不多能闹懂。
主角是一个叫乔治·杜洛瓦的男士,据说他以前是个骑兵,不知怎么就失业了。现在的他不是那么富裕,每天都要省吃俭用。不过,他依旧如同当年一样有气质,昂首挺胸,即使穿着冒牌西装,也不失风度。夏天很热,他数了数自己的钱,盘算了一下离下一次发钱还有几天,然后他决定去咖啡馆喝些啤酒。天实在热得令人难受,这十几分钟的路程仿佛没有了尽头。即使是这样,乔治还是以优雅的姿态走路。他开始想起了以前的事,他绑架过阿拉伯人,还有一次溜出兵营杀了三个人,抢了几只母鸡和一些金子。当时杀人越货从来不会有人仔细调查,更何况阿拉伯人都是被人鄙视的。乔治有些眷恋那些时光了。可是,现在已经不能那么做了,因为这里是巴黎,巴黎是不会允许那些事情发生的。
这只是第一章,我没有看完,因为读到这里,我明显地感觉到了那个社会的混乱,可以随便杀人而没有人管,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就乱套了?!而我转念又一想,还是现在这个社会比较安全,要是我生活在那个社会,指不定哪天被人绑架了帮人家数钱也没人来救我。
这部小说的思路很清晰,而且很切合生活实际,每一个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描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基·德·莫泊桑是带病写出的这部小说,当时他已经染上了恶疾。他像一颗流行进入文坛,匆匆登上文坛的天穹,又匆匆离去。然而,他生命轨迹留下的耀眼光芒,却令世人惊叹。
自此,我又多了一位偶像。
没错,他是长得很漂亮。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一头金发略略泛红,两撇翘起的上髭,泡沫似的贴在嘴唇上,一双浅蓝色的眼睛透着个小小的瞳孔,真不愧莫泊桑给他冠上“漂亮朋友”的头衔。
同时,他飞黄腾达的道路也是走得十分“漂亮”。他以“朋友”为起点,以“漂亮”为本钱,把自己“博大的爱”“无私”地分给能给他带来金矿的女人,用爱为自己建筑通往富贵金字塔的阶梯,步步登高。
“爱”似乎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他可以信手拈来,在恰当的时间里,恰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选,恰当地发挥出来,令人敬佩,更让人汗颜。他每一个爱情的实验在每一个女人身上都获得圆满的成功,屡试不爽,每一次都为他筑起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
爱情本来是一份非常神圣,崇高的情感,但是在杜洛尔这里,它已经沦为一种工具,一部梯子。为了他的飞黄腾达,他可以前一秒向马雷尔夫人示爱,后一秒就跟玛德莱娜表白;他可以跻身为玛德莱娜的丈夫,在享受她的温柔及她为自己带来的名利的同时又勾引本来恪守妇道的正派女人瓦尔特夫人;他可以施计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离婚,拐骗能为自己飞黄腾达创造有力条件的老板的女儿苏珊;在新婚典礼上,挽着新婚妻子,却想着过去的情人… …他轻易地对一个女人说“爱”,“爱”从他口中说出来,似乎是廉价的工艺品。哦,不!他的爱是毫无价值可言,他已经出卖了爱情的精魂。它也不是工艺品,工艺品是精致的,它只是一堆垃圾。对他而言或许还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对别人而言,却只有扔进垃圾桶的一途。
杜洛尔利用爱情,在利益的阶梯上越走越顺,越爬越高。他成功地俘虏一颗又一颗芳心,让她们无知却又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服务,坐享渔夫之利。
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但是在《漂亮朋友》里完全是逆道而行。杜洛尔越爬越高,非但没有摔,反而站得更稳。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他将爱情贱之脚下,将人性揉于手中,嚣张跋扈,却屡屡得志,不似其他书中的主人公在巅峰必定走向衰落。他只是借助爱情这部梯子向上攀援的侏儒,但他居然成功。这让人无不愤怒到极点,同时也心凉到低谷。多么可笑又多么可悲的现实啊!
这难道不是爱情的悲哀吗?这更是人性的悲哀。让人对那个社会有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凉,隐约中闪烁着一缕死光,它昭示着社会向那一处黑暗角落走去……
作者莫泊桑生活在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曾拜师福楼拜,以短篇小说享誉文坛。在他的创作前期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其中的《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更是佳作。而这部《漂亮朋友》写成于1885年,与他去世仅仅相隔九年。莫泊桑在短篇小说上的建树总是让人么忽略了他的长篇小说,遗憾的是,他创作生涯的后半期主要都是在写作长篇小说。存世的六部长篇小说鲜有人知。
今天一口气读完了这部长篇,翻译是李玉民。很不错的版本,读起来语言轻松平实。没有大多数翻译家可以装出来的文字艰涩难懂。力求语言的朴实情节的生动也是莫泊桑创作的宗旨之一。所以这个版本的翻译可以说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精华,让我们能够更简单地体会法国十九世纪末的社会的腐化黑暗。
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位“漂亮”的小伙如何从一文不名的近乎流浪汉的平民成为在巴黎报刊界数一数二叱咤风云的大亨贵族。他在当时那个黑暗丑陋肮脏的社会凭借他的“漂亮”将一个个女人收入自己囊中,任由自己利用摆布。并且他的欲望越来越无法满足,第一人妻子的情人死后留给妻子一百万的遗产,他无耻地骗取了妻子五十万之后利用“通奸”罪名和妻子离婚。之后他娶了《法兰西生活报》社长的女儿,其身价有几千万。他身边的女人,只要是可以利用的`他就绝不会放过。情欲,权利,金钱这些东西他利用女人都轻易地得到了手。
当然这本书虽然在批判法国现实社会这方面独树一帜,可是除此之外内容的空洞和人物特征的单一还有故事的情节发展上的太过不自然都是本书的不足之处。这也是该书无法比肩其他经典著作的原因。
《漂亮朋友》还是初中买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是觉得乏味无趣,一点读不下去,可是高中再读一下子,觉得还不错,但是读了将近一半的时候觉得除了令人蹙眉的疑惑我还读不出别的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杜瓦特是一个在巴黎大街上浪荡的男子。他打扮得有点花哨,有点儿庸俗,有内而外透着那股难以忘却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高贵身份的劲头。因此总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对有魅力的女性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并没有因为而发奋图强,做个配得上自己需求的人,他不想怎么改变现状也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更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我不懂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我感觉到他的“虚”:虚伪和虚荣。
我感到很多人像他一样,例如生在有钱人家的小孩,家中破产,吃惯了山珍海味,就算在外面吃餐馆都觉得苦,一心想着满汉全席,和穷人家的小孩子追求的一个月一顿肉怎么比啊?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可是在比较好的时候往往感受不到比较差的结果有多么恐怖,你丧失自信,甚至自尊自爱。不知道什么叫脚踏实地,一心想着美好的事物,根本不面对现实,其实这些都是虚荣心作祟,像杜瓦特一样,凭借自己仅剩的美貌和曾为上层认识的经历,伪装自己,虚伪之极。在穷困潦倒之时,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朋友,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可能我看不起杜瓦特,可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杜瓦特显然达到了目标,他“成功”了但是并没有成仁。
除了主人公,他身边的女人也让我难以捉摸。例如在杜洛华的与妻子身上可以看出上流社会女人的感情的放纵与复杂,她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单调的生活,她们想要寻找刺激与放荡,想接触一些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与人物,想拥有一份让自己总远无法忘怀的出轨。要说他的中最想获得寻求刺激生活的莫过于德·玛海勒,她虽已经身为人母但在她的身上仍然有寻求刺激的因素,而杜洛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她那份渴望的心。在读到德·玛海勒和杜洛华的感情时,我还以为杜洛华只是个吃软饭的,挣点钱便能生活的好点,对他的前景一点都不看好,也不理解的心情,如果被发现那岂不是连后半辈子都保证不了了呢。在40岁的时候选择冒险,是不是决定让生命的在40岁时候再显然后一度下滑?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相比之下雷吉埃的遗孀、杜洛华的前妻玛德莱娜则是一位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没有因为弗雷吉埃的死、杜洛华的抛弃而放弃自己的生存或做一些有失自己身份的事情来,而是潇洒平静地离开。可以说她是个心不依附于男人身上的女人,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不为事所动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在她那里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她经历了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之后还依然能够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她的才华自信令人羡慕但是冷漠的心令人恐慌。这样有能力的女人在当今社会,也许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或许也能遇见让自己变成小女人的男人,一切都很好,我想可能是当时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出现吧!也很困惑。小说还没读完,并不是很感兴趣,不会满怀热情的阅读,但是总有点疑问想知道结果如何。想钻进这些个的心看个究竟。我想这种乐趣才是小说的感觉吧。
莫泊桑小说《漂亮朋友》从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起,从一开始就着力描写了“漂亮朋友”和他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作者用对杜瓦特外貌的描写,用顾客对杜瓦特的态度和关注,开门见山的给读者牢牢的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俊朗、聪明而且不令人讨厌,甚至看上去相当的绅士。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口袋里的钱却只够他在月底之前每天吃两餐晚饭而没有中饭-—读者的好奇与潜在的同情迅速被煽动了-—我想,这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最初的原因。
本文的杜瓦特浪荡在巴黎优雅的大街上。他有点儿花哨,有点儿庸俗,不愿意放弃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潇洒身份。他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有对美丽的女人的强烈的占有欲。但是而已,他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无力帮自己从所居住的贫民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幸运的是,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伙伴,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弗赖斯节造就了他成功的开始,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
杜瓦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
杜洛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他的漂亮。看看莫泊桑是怎么描写他的-—“他本来就生的漂亮,又加上从前当过下级军官的那副架子,真是一表人才。他挺直了腰板,雄赳赳地熟练地卷了卷嘴唇上的那撮胡子,目光四射,仿佛渔人撒网一样,对四周迟迟未散的座客很快的扫了一眼。这正是那些漂亮小伙子看人的眼法。”贵族阶级的女人们对于这样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似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弗赖斯节夫人—朋友的妻子,德·马莱尔夫人-—一个小个子的棕发的贵妇人,华代尔夫人-—一老板的妻子,甚至连苏珊娜,老板的女儿,美的象洋囡囡的少女都被他一个个征服了。她们心甘情愿的爱着他,让他跪在自己面前柔声的说,我爱您爱的要发疯了!杜洛瓦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式,那些假模假势的高傲的女人在他面前迫不及待的卸去伪装,露出自己放荡的一面。莫泊桑用辛辣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于贵族阶级虚伪的鄙夷和藐视。
故事偏偏在杜洛瓦盛大的婚礼中,在巴黎万人空巷争睹杜洛瓦姿容的喧闹中,在杜洛瓦遥望众议院布尔朋宫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读后感一《漂亮朋友》是莫泊桑在1885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把目光投向新闻界和政界,具有丰富得多的内容,堪称一部揭露深刻、讽刺犀利的社会小说。
首先,《漂亮朋友》暴露了当时新闻界的黑幕。报纸从它诞生之日就是各个阶级和党派斗争的工具和喉舌。在《漂亮朋友》中,报纸是操纵在财阀和政客手中的工具,《法兰西日报》的后台老板是一批众议员,瓦尔特在议院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它是金融家,善于利用政治进行投机,他创办的《法兰西日报》最后成为了内阁的喉舌。小说生动地描述了瓦尔特帮如何利用这份报纸操纵政局,为了让他们中的重要议员拉罗舍―马蒂厄上台,瓦尔特利用报纸制造舆论,实现倒阁阴谋,使马蒂厄终于当上了外交部长,一旦他的生活丑闻暴露以后,瓦尔特就毫不留情的一脚将他踢开。由财阀操纵报纸在政界和报业大显身手,这就是《漂亮朋友》所揭示的报纸黑幕。
小说还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形象,他就是杜洛瓦,为了获得巨额财产和社会地位,他不择手段,短时期就飞黄腾达了。杜洛瓦的本钱是拥有一副漂亮的外表,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获取上流社会妇女的芳心,使他们都愿意服务于自己,成为他向上爬的工具。在杜洛瓦的盛大婚宴上,教士用献媚的词句向他祝福:“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们最为富有,也最受尊敬。特别是您,先生,您才华超群,并通过您的道德文章而给芸芸众生以指点和启迪,成为民众的引路人。你身上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教士的话代表社会、官方对这个冒险家的赞许,但从中也露出了无情的、辛辣的讽刺。
《漂亮朋友》通过一个冒险家发迹的经历,深刻揭示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复杂现象,不愧为十九世界末叶法国社会的一幅历史画卷。
《漂亮朋友》读后感二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小说《漂亮朋友》是他众多作品中,批判性最强的一部。这部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野心勃勃、精明狡诈、寡廉鲜耻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前程而不择手段的故事:
主人公杜洛瓦漂亮,精明,同时也贪婪无耻、阴险残忍。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偶然的机会,这个寒酸的铁路小职员在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报馆工作。他依仗自己的外貌来赢得人们的欢心,特别是使用了各种卑鄙龌龊的手段,逐步向上爬,竟成为了巴黎新闻界的红人,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便成为了该报的总编辑。
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主人公杜洛瓦不择手段,残忍邪恶,可这个无耻之徒却能在短时期内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注目的社会地位。
杜洛瓦只是当今社会那些为了钱财、权势不择手段的人物的代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少。野心和欲念是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作恶的手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高明”,恬不知耻的程度因恶行的升级而加深。不过,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杜洛瓦这样的人总是会不断产生的。但是世界上像他这样的无耻之徒终究还是少数,有人性,有真才实学,不图名利的人还是会有很多。但愿以后像杜洛瓦这样的人不再嚣张!但愿未来的社会面貌将是一片光明!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于1885年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有直接针对性的、政治性很强的作品。文章经过一个乡下小酒馆老板的儿子―杜洛华。从一贫如洗的铁路局职员到辉煌腾达的上流人物杜。洛华。德。康泰乐。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变化,却是由一些女人来完成的。正是这些女人的出轨让杜洛华走向上流社会更加容易。她们一个个地被伤害,却无法言语。在他的情妇与妻子中的任何一位都可是是他通往目标的助推力与阶梯。
他没有任何才能,不具备任何真材实学。他唯靠自我那年轻的美貌来获取自我的地位,能够说他有着一身招摇撞骗的本领和取悦、勾引女人的特长。他的虚伪是他前进的步伐。
在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政治黑暗,社会腐败,上流人物堕落,谁丧尽天良就能飞黄腾达,根本无需真材实料。
杜洛华利用女人的单纯,善良来满足梦想。华尔特夫是最悲残的一位情妇,在被杜洛华抛弃之后,竟成了他的岳母,这一切都都是在痛苦中经受忍耐的。她却不知自我只是杜洛华向上攀爬的阶梯而已。
在这部小说中莫泊桑赤裸裸地暴露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暑期资产阶级政客的卑鄙无耻,资本主本政治的肮脏腐朽和为了到达个人目的不异一切代价的无耻勾当。只要有利益,贪婪、自私的存在,就会有“漂亮朋友”的存在,表面光鲜,漂亮动人的背后定有肮脏,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我生活中的朋友永远都是重情义。我和朋友之间坦诚相待。没有利用,仅有真诚。朋友遇到困难,我热心帮忙;我遇到挫折,朋友给予慰抚。我生活中的朋友,没有向“漂亮朋友”类似令人唾弃与憎恶的人。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真的觉得乏味无趣的很,后来强迫自己去读,我逐渐融入到这本书中去了,故事的主人公杜洛瓦是一个浪荡的男子。他有着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渴望,有着对美丽女性的占有欲。我感觉他是个十足十的虚荣又虚伪的人。
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脚踏实地,一心只想着美好的事物,却又根本不面对现实,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祟,像杜洛瓦一样,凭借自己的外貌,仅剩的外貌,来伪装自己,把自己包装成上流社会人士,简直虚伪至极。
在杜洛瓦穷困潦倒之际,他遇到了旧友福雷斯蒂埃,是这个人救了他,也是这个人改变了他的后半生。杜洛瓦当上《法西兰生活报》的记者后不久,福雷斯蒂埃就离世了,而他的妻子竟成了杜洛瓦的妻子,与其说是妻子,不去说是棋子。唉,福雷斯蒂埃是为他人做嫁衣啊!
我个人是很看不起杜洛瓦这个人的,可不得不承认他是幸运的,他看透了这个世界,所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他成功了,可是从中折射的人性,道德,社会又该如何评判呢?
杜洛瓦身边的女人也让我猜不透,那些女人都是有夫之妇,可为什么还要出轨,是追求刺激吗?还是不满足于现状?那些女人中最有才华的就是玛德莱娜,可惜,后来杜洛瓦感到曾使他倾倒的玛德莱娜已经成了包袱,他设计休了玛德莱娜,把有背景的苏珊拐到手……
不得不说,杜洛瓦真的是个狠角色,看完这本书,我明白:如果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必须用正确的方法,靠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不能总想一步登天,投机取巧,那不现实!
教师寄语:是的,我们往往唾弃贪得无厌、无耻狡猾的人,可又愤懑的发现这些人似乎总能长袖善舞、飞黄腾达,我们一直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默默地听着,不解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可是如果我们放眼于更广阔的世界,会看到闪光的东西――坚守。大江东去浪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告诉我们:守护心灵的纯净,超脱于世俗,方能傲然于天地之间。
★ 漂亮朋友读后感
★ 漂亮的反义词
★ 漂亮的英文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