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乖里个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乖里个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

篇1: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

念好“三字诀” 收获“金凤凰”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文章,文中提到要做到五个抓好,其中一条便是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时代浪潮滚滚向前,人才工作至关重要,用好“点”“线”“面”三字口诀,引来“金凤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竞相奔腾中助力祖国伟大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开花、结果、出彩。

“点”上开花——搭台筑巢,打造引才“聚合点”。人才聚则事业兴,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一段时间以来,“抢人大战”在多地接连上演,好评中也夹带很多槽点。引才政策虽多,却基本不离“给房”“给钱”,有的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忙开“空头支票”,给人一种简单雷同之感。“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要想招兵买马,必须找准引才“聚合点”。懂得聆听年轻人心声,营造重视、尊重、服务、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全方位、多角度拓展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孵化成长平台,给年轻人空间和舞台,在交流、探索、实践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不断蜕变中找到方向、收获价值。

“线”上结果——拴心留人,优化服务“供给线”。“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留人才就是谋未来。人才的流动有其规律性,拴人心应该更多地考虑其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优化服务“供给线”。开设绿色通道,确保人才进得来;建好安居房,确保人才住得下;当好店小二,确保人才留得住。用丰厚实在的待遇、宽广的发展前景、规范化的管理、宜居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子女教育、放心的医疗保障拴心留人,做好后勤供给工作,给予优秀人才一个充满温暖与归属感的家。

“面”上出彩——平台历练,拓宽育才“覆盖面”。“烈火”炼真金,“惊涛骇浪”壮筋骨。要想赢得满堂喝彩,必须让人才在不同舞台多加磨练。在各式“烫手山芋”“老大难问题”中挖掘其潜力,壮大其筋骨,使其努力扛起事业发展的“千钧担”,当好解决问题的“主攻手”。人才成长犹如大树的长成一样,要懂得花时间,多蹲苗,多历练,吸取养分;要不断坚守,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倒;要壮大根基,前往一线,在仰望星空中脚踏实地;还要向阳而生,勤学习,充满正能量,严于律己,最终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也只有经历各种淬炼,拓宽育才“覆盖面”,收获“金凤凰”,才能让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出彩。

篇2: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

咱基层的干部 有啥不一样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上下团结战疫,今年实现既定目标的任务更加繁重。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既要看住人守住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保质保量完成贫困户脱低、人居环境整治、创建无违建镇等工作,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一杯茶,一支烟,一份报纸做半天”已不再,“五加二,白加黑,基层工作真是累”才是常态。不过喊累不是初衷,基层干部就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傻劲儿、冲劲儿和干劲儿,才能真正立足岗位,作出贡献。

咱基层干部,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傻劲儿。群众情绪激动,骂骂咧咧,我们要立正站好,点头微笑,努力解释。说白了,就是不能事事较真,得有股子傻劲儿。村里的百姓,接触最多的就是镇村两级干部。我们给百姓留下的印象,几乎是他们对官员的全部印象。如果百姓遇到急事,说话声音大,情绪冲,我们也跟着上情绪,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火上浇油。比如值班时接到群众电话,他声声斥责雨篦子为什么还没有修好,你们政府的人办事不力;比如遇到上访户死缠烂打,指着鼻子骂你们拿着纳税人的钱却不给办事。你想解决问题却不能作决定,你想说不是你负责的工作,却也不能逃避。此之进退两难之地,千万要有乐呵呵的傻劲儿,对这些责骂要有一笑而过的度量,万不可斤斤计较。

咱基层干部,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冲劲儿。我们深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道理。越接近目标,越得有股子敢打敢拼、能战能胜的冲劲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那一批批第一书记们把根扎在了最贫困的土地上,把汗水洒进了最贫瘠的土壤,也把对未来的希望播种到了百姓心中。此次疫情发生后,基层村(社区)干部冲在一线,24小时轮流值岗、对过往车辆逐一核查、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密切管控重点人群、做好消杀工作等,一桩桩、一件件,都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没有基层干部们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冲劲儿,我们也不会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控制住疫情。

咱基层干部,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干劲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决不允许截留挪用”,“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一信号,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条件下,上层惠企利民的决心和信心。再加上这几年中央频频给基层放大招,定为“基层减负年”,不断向基层下沉更多力量和资源。这些鼓舞人心的举措,让基层干部有“奔头”,也更有“干头”。随着待遇提高、晋升渠道通畅,基层干部必将在干事创业中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在基层广阔的土地上奋发有为!

篇3: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

慎“终”如“始”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3月6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全面吹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的冲锋号。新冠疫情下的全面小康,必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对全体党员干部来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想要如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使命”,制胜法宝就在慎“终”如“始”。

慎终如始,坚持全国上下齐动员,凝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三区三州”等未脱贫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剩下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普遍基础薄弱、“造血”功能差,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欠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把基层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党员干部做表率,基层群众共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人人各尽其责,必能凝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的全民战役。

慎终如始,坚持帮扶政策不动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遭遇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产业发展不同程度出现停滞,劳动力输出更是受到严重制约,部分地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出现反弹,少数已经摘帽退出的贫困人口返贫风险剧增。“路行至此,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必行严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党中央“三不摘”原则,“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坚守初心使命,下足力气,继续实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扶贫等帮扶政策,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多措并举,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

慎终如始,坚持咬紧牙关不松劲,踢好收官战“临门一脚”。在足球场上,最考验一名球员心理素质的情况莫过于“临门一脚”,要想完成“射门”得分,球员必须顶住如山的压力,坚定“得分”决心,方能踢出致胜一脚。目前,脱贫战役已经到了“临门一脚”关键阶段,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次“大考”,越是最后时分,越要提高警惕不放松,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咬紧牙关往前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快速组织复产复工,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硬有效的制度措施,坚决踢好脱贫攻坚收官“一脚”。

篇4:关于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体会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近平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篇5: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论文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争的决胜之年,全面的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现在我们吃的是美味佳肴;穿的是舒服又漂亮的衣服;住的是干净舒适的房子;上学的问题根本不用担心;无聊时任何事都能做……可以前不是这么衣食无忧的。

电视上的战争片里,抗日时期条件很差,吃都不一定能吃饱,体力消耗大就更饿了。衣服啊、药品啊都很稀缺,生活别提有多苦了!老百姓穿草鞋布衣,吃的也不好,有钱人家也不到七八个菜。普通人家三个菜,全是玉米啊、番薯啊、土豆啊一些粗粮。哪像我们有鱼有肉吃?而且还热,没有空调风扇只能扇扇子,小孩有智慧又有志向,却没有办法读书,哪像我们可以在学校上学;有钱人家也只是有仆人帮忙扇,小孩上私塾。

我听我一个兴趣班老师说,他的家在嘉兴,来海宁是乘绿皮火车来的,很慢,路还是泥泞的路,哪像我们有宽阔的柏油马路,或是塑胶做的绿道,还有水泥路。

我还听我外婆和妈妈说,以前交通工具是船的多。家在丁桥,我的妈妈小时候喜欢去城区硖石西山脚下的西山公园玩,开船要两三个小时,很不方便。我妈妈小时候早上跟曾外祖父去镇上吃面,曾外祖父会给妈妈零钱去买零食,妈妈可开心啦。外公外面上班回来有时会带一小筐果冻给妈妈,哪像我们现在想吃啥买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以前我小时候时还是住在乡下,现在有钱住城里了。以前乡下水泥路上没有路灯,现在两排路灯像哨兵一样;以前老家路上到处是鸡屎鸭屎,现在都治理好了……

前几年贫困地区的人们也像上世纪一样,为生活环境发愁。可并不是一无所有,他们有农产品、当地特产等很多资源,就是不被别人看见。经过政府的帮助,有明星或志愿者们来带货,让他们也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乡村穷苦人家的小孩考上了好大学,却没钱读大学,这让我想到了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现在政府或志愿者们会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可以继续上大学,培养成一个个人才。

全面小康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这是人类生活水平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篇6: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论文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作文1000字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论文1200字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论文800字

关于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体会

关于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体会论文

关于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

保护绿水青山决胜全面小康优秀作文

保护绿水青山决胜全面小康保护生态环境作文

保护青山绿水决胜全面小康的作文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