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中辣炒米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共含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中辣炒米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篇1: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

今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护旗手们手持国旗缓缓前行,场地内呈现出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象。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蓝天白云下,五星红旗更加鲜艳。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大家一起,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4日在北京开幕。这一冰雪盛会,不仅将检阅中国冬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还将解开中国冬残奥代表团的“三大悬念”,见证其在家门口的再次突破。

说一下最终的点火吧。我觉得这个点火过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我说设计并不具有任何贬义。而是张艺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的关注集中定格在这几十秒。通过盲人和普通人点火过程的明显差异,让残奥会的主题,意义一下子走进了所有观众心里。关爱残疾人,一齐创造美好未来。如果盲人火炬手和正常人一样轻松插入火炬,那么大家对残奥主题的感受就会减弱很多。让盲人火炬手轻松插入火炬很难吗,非常简单。无论是设计辅助插入装置,还是简单粗暴的用模型反复练习,都可以实现。所以我觉得是设计过的。这让我想起来当初阿里颤巍巍点火的画面,一代经典。

关于最后的点火仪式,看直播的时候大家是比较揪心的,因为最后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火炬才算是顺利点燃。但我个人是很喜欢这样的安排的,因为即便是身处黑暗,无法见到光明的盲人,依旧能够点亮所有人心目中耀眼的圣火。我想,这是最打动人心的环节。盲人把火炬插到雪花上,让我感动。

我虽然不是盲人,但现在迷茫的很,我站在黑夜笼罩的路口,没有任何光亮,根本不知该如何去走?看到盲人多次失败最终摸索成功把火炬插到雪花上,我想我也应该这样,虽然没有指路明灯,可是路还是要走的呀,一直站在原地不是办法,走吧,走才知道对不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没有方向的前提下,坐以待毙是下下策,只有勇敢去做,才会在摸爬滚打当中逐渐找到自我,找到真正的方向。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同样给我信心和动力,也一样精彩。希望,所有迷茫的人都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方向。

因此,有理由期待,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同时,也能在运动成绩上实现新的突破。

篇2: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龙抬头”,再启程!

今夜,残奥会的火种时隔再度点亮千年古都,续写“双奥之城”的荣耀;

今夜,“鸟巢”时隔12天再迎盛大聚会,2022年初的冰雪盛会终现生命绽放。

世界目光聚焦于此,灿烂星辉照耀前方。在冬残奥会精神的感召下,“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与“平等、参与、共享”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在此相融相汇,书写成一篇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动人故事。

鸟巢上空,夜空中星光闪烁。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也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出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从瑞典恩舍尔兹维克到韩国平昌,世界残疾人冰雪运动员宛如点点星光,在冬残奥会赛场实现生命价值,演绎人生精彩。

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北京冬残奥会如期而至。此后的9天赛期里,北京冬残奥会不仅将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残疾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平台,更将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英雄无言,热爱有声。

8名残健融合护旗手护送五星红旗入场,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及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视力残疾人们在仪式旗台两侧无伴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现场的听力残疾人们也用手语“演唱”国歌。

赤诚爱国心,浓浓家国情。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他们的赤子之情同样浓烈。这一刻,《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从他们炽热的心间流淌而出,成为中国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缩影。

不仅如此,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步入场内。本届冬残奥会,96名中国运动员将参加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运动员全部为业余选手,他们也成为广大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生动写照。

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出现在一位盲人手中。不同于以往冬残奥会开幕式,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的展示方式,这枚小小的会徽“无形”却深深烙印在更多残疾人的心中。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此刻最小的会徽也以向世界发出“改变始于体育”的号召。

浪漫延续,希望长存,“大雪花”造型的火炬台再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身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盲人运动员李端,在火炬台前小心摸索着火炬接口,将“飞扬”火炬插入雪花火炬台,期间全场掌声雷动,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

这一刻,在鸟巢中央“微火”的映衬下冬残奥会开幕式更显温情。而无论是开幕式倒计时、文艺表演和点火瞬间,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贯穿始终,也让关注着这场盛会的人不断感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24节气倒计时、天上奔涌而落的黄河之水,在鸟巢上空绽放的“迎客松”烟花,尽显“中国式浪漫”;今夜,全部由残疾人参演的《同在蓝天下》,残健融合的舞者绘出一张绚丽笑脸,国家体育场则共同唱响生命的赞歌。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完美交接,背后是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运筹帷幄。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此后的短短12天内,北京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和运营、竞赛组织、疫情防控、赛事服务保障等方面顺利完成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最终,完美、感人的开幕式成为中国兑现这项庄严承诺的崭新起点。此后的9天时间内,来自五湖四海的冬残奥运动健儿汇聚于此,发扬拼搏精神、展现自强不息风貌,共同组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的拼图。

篇3: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和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样,简约而精彩,温暖而感人。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火炬手李瑞点燃火炬的那一刻,看过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观众当时都为李瑞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为在触摸大雪花的中央位置点燃主火炬所经历的时间显然超出预期,以至于现场有人喊出”加油“为他打气,并且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李瑞还是把主火炬稳稳的插入指定位置,点燃主火炬。对于普通人,这显然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动作,但对于只能用手来触摸感知方位空间的完全没有光感的盲人,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另外,在开幕式护送国旗到升旗台环节中有一名穿戴假肢的护旗员也特别引人注目,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在护送国旗的这段路程上,他的步伐异常坚定矫健,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可以想见他一定付出过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有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武林高手甚至主人公都是残疾人士,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的老大柯镇恶、以九阴白骨爪名扬天下的梅超风、《倚天屠龙记》中的金毛狮王谢逊、还有《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独臂大侠杨过。这些人物在小说里都是武林高手,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高强的武功,特别是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更是独步天下,感觉身体残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反而令他们能力更加突出。我曾经也会幻想自己看不见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正常生活,在家独处时我甚至还尝试过蒙上双眼在家走一圈,但对于我最为熟悉的地方,只要蒙上眼睛我还是会到处碰壁,根本无法行动,更别谈生活工作了。可见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世界的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付出更多的辛劳。所以对于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士我一直是抱有同情心且十分敬佩的。对于歧视残疾人士的行为和个人,我也一向是反对和鄙视的。先不论歧视行为对于残疾人的伤害,谁又能保证普通人自己就能平安一生而不会遭遇变故?

因为这次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缘故,我还特地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15%,这其实是不小的比例。残疾人在中国大概占6.34%,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残疾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多的。在我看来残疾人士只是某些功能受限的人群,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残疾人穿戴相匹配的科技产品后完全可以弥补生理功能的缺陷,生活工作不仅与普通人无异,甚至还更为优秀,也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残疾人与普通人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就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与工作,一起向未来,共享人类发展成果。我想这也是举办残奥会的目的之一,因为残疾人也同样能享受精彩人生,也祝愿我国冬残奥会健儿在比赛中努力拼搏,为祖国争光,为世界添彩!

篇4: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平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国旗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国歌

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篇5: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国旗缓缓升起。旗杆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这是3月4日晚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一幕。无声,却震撼人心。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承担了包括手语“唱”国歌在内的多个环节表演。他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为了用手语“唱”好国歌,邰丽华和同事们极其重视细节把控,仅仅是为了“前进”这一个手语的手势方向,就需要反复琢磨排练很多次。

“我很荣幸能把手语‘唱’国歌作为一个表演元素,带到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邰丽华激动地用手语表示,“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最好。”

千百次练习,只为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绽放最美的自己。

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更多人的掌心。这是“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的表演内容。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盲人萨克斯手王琦是这段表演的主要演员之一。

尽管已有丰富的演出经验,这段表演依然让王琦觉得很有挑战。“在别的舞台上,我可以通过声音辨别方向,但在‘鸟巢’,四周都有音乐,我需要通过上千次练习,把转身幅度练成‘肌肉记忆’,才能确保表演不出差错。”

即使身体残疾,依然要在舞台上为观众们带去美好。这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们始终秉持的精神。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参与舞蹈《冬残奥圆舞曲》的表演,以优美舞步展示生命的魅力;参与创作开幕式歌曲《冬奥之花多美丽》,以动人旋律抒发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残疾人并不是‘特别’的群体,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从事多彩的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表示,愿北京冬残奥之花永远盛开在来过北京的冬残奥运动员心中,给他们以鼓舞,也希望能以优质的歌舞表演架起残疾人和健全人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成为进一步促进残健共融的平台。

篇6: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这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一个人的手掌中。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的标志。掌心的标志,寓意着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这一画面,成为本届冬残奥会的经典时刻。

8名旗手手执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入场,升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唱国际残奥委会会歌。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

火炬传递仪式开始。8名火炬手全部为残疾人运动员,在体育场中高擎火炬进行最后的传递。本届残奥会点火方式仍然是由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转化为主火炬。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不同的是,点火的人不一样了。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在大雪花中放置主火炬,全场观众大声为他加油喝彩。凝聚团结、友谊、进步的主火炬点燃,开幕式热情迎来又一波新的高潮。

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运动员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运动员点火的先例”。

火炬嵌入雪花火炬台,微火留在所有人心中。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捧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能够心怀炽热之情,唱响生命之歌,勇敢挑战极限的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梦想,他们一路坚持,不惧风雪;他们挥洒汗水,追逐荣光;一切的努力,都源于心底的热爱。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

未来这10天,他们将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冬残奥会历史。

篇7: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在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由团长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20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篇8: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今夜,北京拥抱世界。开幕式上出现不少中国元素,尤其是在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纷纷出现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同心圆,寓意着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会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届团结、圆满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今夜,世界瞩望中国。“简约、安全、精彩”贯穿开幕式全程,将所有规定的仪式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衔接作为重点创意对象,力求表演与仪式相结合,不额外设计过多的表演。国家体育场——鸟巢创造了历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冬残奥会和夏残奥会“双奥”开幕式的体育场馆。

今夜,全世界共赴北京冬残奥会之约。北京冬残奥会是全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全世界残疾人的盛会,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来自五洲四海的残疾人运动员将用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诠释“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历史必将镌刻这一笔,世界必将铭记这一刻。

这一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有信心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

这一刻,中国人民、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和8500万残疾兄弟姐妹,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运动员和各界朋友,分享和见证精彩的北京冬残奥会,一起向未来!

篇9: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火种缓缓升起到“鸟巢”上空。

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22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参与《圆舞曲》的编创。谈起《圆舞曲》的编创,她立刻一路小跑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表示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墙上的时钟还在滴答地走着,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早上9点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圆舞曲》的结束时间总是出现“拉晚”两个字,“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半夜)2点。”

磨破的舞鞋是她们的勋章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夜里十点半,刚转场来到模拟场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演员,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穿着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要演员躺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脚趾头调皮地说。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她的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级学生,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我们出发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欢送仪式,春节还寄来了零食大礼包。”学校的关心让她们备感温暖。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

没有一名演员退出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老师都被吓了一跳,开心一笑后转而又心疼这些刚读初三的学员。四队是艺术团面向全国招收的附属学校学员,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

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很多演员都曾有过怨言,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李文倩老师的暖心鼓励,大家的互相打气,最终让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篇10: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篇11: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伴随春天的脚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如期而至。

温暖、感动、浪漫、多彩!3月4日,华灯初上、夜幕星河,国家体育场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披着多彩锦衣的“鸟巢”美轮美奂、熠熠生辉,一场与众不同的开幕式再一次惊艳世人。

仪式前表演《同在蓝天下》,让全场氛围逐渐升温。所有参演者,均为残疾人。他们来自全国多地,因冬残奥会而会聚在北京,用最美的歌声与旋律,打动了出席开幕式现场的所有观众。

晚8时,以《激励》为主题的倒计时表演开始,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灿烂星辉中,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这一秒,全场热情迅速被点燃。

紧接着,冬残奥会六大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的残奥运动员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冲破阻碍,突破自我。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

随着冰壶的击出,标线一格格推进,10、9、8、7、6、5、4、3、2、1的数字在场中心赛道上显现。冰壶入垒!倒计时完成。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在鸟巢上空余音缭绕。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中,8名残健融合的护旗方阵护卫着国旗,行进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格外动人。仪式旗台两侧,24名视力残疾人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迎接国旗入场。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国旗冉冉升起,大家共同唱响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拳拳深情。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演唱国歌,唱响对祖国的热爱。这一刻,现场不少观众的眼中闪着泪光。

运动员入场式环节,开幕式的热情再次升温。四个憨态可掬的“雪容融”滑入现场,带出两条冰雪赛道,全场呈现为一个冰雪赛场。场地上映出“欢迎”的中英文字样。

本届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其原型来自于中国灯笼。外形发光的属性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雪容融”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友新朋。

在本届冬残奥会会徽的背景下,比利时代表团在旗手带领下首先入场,其他各参赛代表团及旗手紧随其后踏冰雪赛道而来。舞台中央出现巨幅国旗,这一展示方式是本届冬残奥会对所有参赛代表团及旗手的尊重和礼遇。

东道主中国队最后入场,旗手郭雨洁和汪之栋走在队伍最前方,精神抖擞。《歌唱祖国》开始响起,伴随熟悉的旋律,全场观众开始沸腾,掌声、欢呼声再次响彻鸟巢上空。

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冬残奥会是美国盐湖城冬残奥会,当时由4名残疾人组成的中国残奥体育代表团,参加了高山滑雪、越野滑雪两个大项、8个小项的比赛。

从那一刻起,中国冬残奥军团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新的历史。

8年前的索契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获得第四名,创造了中国冬残奥军团在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4年前的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将一枚金牌收入囊中,彻底打破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和奖牌为“零”的历史。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中国派出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代表团总人数达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85名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

这一届冬残奥会,也是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与索契冬残奥会相比,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大项从两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

这意味着,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毫无疑问,再次刷新了历史。

这一次,中国的残奥运动员将在主场作战,在赛场上高扬精神力量、绽放生命之花,以乐观顽强的拼搏,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篇12:北京冬残奥会心得

开幕式上,伴随着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冉冉升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回荡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很少有人知道,此次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的乐手是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立于,最初由34名老师、36名盲孩组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乐团现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本次参加演出的成员由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仅10岁。

扬帆管乐团的负责老师介绍,11月接到演出任务后,根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他们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地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天内就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

2月8日,师生一行63人启程赴北京。负责老师告诉记者,管乐团的绝大部分孩子都出生于农村,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能够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振奋不已。

进入封闭管理开始集训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饮食不习惯……各种困难接踵而来。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因为视力障碍,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拿乐器的动作……孩子们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老师们手把手指导和纠正。此外,寒冷的气温也是乐团面临的一大考验。演奏时,孩子们不仅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还要克服铜管乐器被冻住后,吹不响或者吹跑调的问题。

为了完美地展现这1分58秒的“声行合一”。孩子们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半个小时以上,通过不断练习,他们逐渐适应了演奏环境,联排表现得一次比一次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观看了扬帆管乐团的演奏后,感动地称赞:“音准特别好,演奏得特别棒,你们太棒了!”

训练中,每当询问孩子们苦不苦,累不累,他们都会回答:“苦,累,但是值得!”他们认为,能够参与冬残奥盛会,这份荣耀就值得全力以赴。

篇13: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心得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但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的点火仪式上,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环节新的意义。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时,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3月4日晚,李端摸索火炬嵌入的位置的时候,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没有咱中国人做不成的事” 点火仪式结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今天我的右手拿得低了一些,左手去比对时,(卡槽)底下也有点卡。盲人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但我还是很自信的,我又拔出来重试一下,费了点时间,但最终成功了!”

李端的自信里有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曾经的男篮运动员“自强不息”也是对李端人生轨迹的最好概括。这个高大的吉林汉子出生于1978年,从小喜欢打篮球,曾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过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王治郅、陈可都是他那时的队友。

但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还失去了右手食指第一节。不能打篮球了,他就开始学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几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创造了盲校成立以来的最快学习纪录。

曾经的队友变成了他的按摩对象。李端想,能为他们缓解病痛、让他们精神抖擞地回到赛场上,那也是好的。后来,中国残联和各级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弹跳力好、腿长的李端被发现,重启运动生涯,开始练习跳远。“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一次次的蓄力、起跳、落地中,李端为祖国夺得了沉甸甸的荣誉:从到,他参加了4届残奥会,共夺得4块金牌。

9月15日,中国选手李端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国家体育场进行的北京20残奥会男子跳远F11级决赛中,李端以6米61的成绩夺冠。年的北京残奥会尤其难忘,他夺得了男子跳远F11级决赛冠军,还刷新了西班牙运动员保持之久的世界纪录,在鸟巢升起了国旗,奏响了国歌。

“当时和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我真的特别自豪。”

“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国歌,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夜晚,为我们点亮了整个夜空。

篇14: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心得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温泉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途径,收听收看开幕式直播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开幕式万众瞩目、精彩绝伦,亮点纷呈、美轮美奂,为全世界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了“生命的绽放”,展示着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观看了冬奥会的开幕式,4号晚上也特意蹲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冬残奥会开幕式,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又回来了,除了震撼,让我感触更深的是运动员们身残志坚的精神,特别是最后一位盲人运动员点火的时刻,当听见台下的观众为他加油助威时,我感觉到了体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诉身边的孩子,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身体残缺,但并不会成为他们追求体育快乐的障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哈日布呼镇机关干部李文婷说。

安格里格镇宣传办干部古丽毕亚激动地说:“今日收听收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幕式场面恢弘壮大,令人感动。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展现了残疾人的故事。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残健融合理念,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村民阿丽说:“我全程了观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会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重大意义。相信今后残疾人体育运动将进入社会大众舆论视野,从而有效地提升公众对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关注度,以及残疾人群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温泉县聋哑残疾运动员阿依开吾沙尔·地力木拉提虽然说不了话,听不到声音,但是看到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是激动不已,用手语和书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冬残奥会的祝福:“我听不到,也不能说话,但我会写,冬残奥会开幕了,我非常喜欢运动,高位截瘫邵阳城步女孩杨淑婷走着传递冬残奥会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点燃冬残奥主火炬,全场观众高喊加油,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绽放。残奥会的意义应该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教会我们怎样打败生活,战胜困难,中国冬残会健儿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为祖国争光!”

篇15: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心得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正式开幕,这将是历史上第13届冬残奥会。 共设6个大项,即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2北京冬残奥会将设置6个大项,分别是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和轮椅冰壶。首先来看冰上项目,轮椅冰壶是由冰壶运动发展而来,比赛项目所使用的的冰壶和冰壶项目完全一致。各队也都有四名成员轮流掷冰壶进行对抗。差别仅在于轮椅冰壶比赛没有刷冰,且投壶者必须在固定的轮椅上掷壶。除了可以用手掷壶以外,还可以用投掷杆挂住壶的上方来掷壶。在赛制上轮椅冰壶比赛为混合团体赛,每支队伍必须至少有一名女或男运动员,另外轮椅冰壶比赛只有八局,比健全人冰壶比赛少两局。

中国轮椅冰壶队主教练 岳清爽:对于轮椅运动员,他只能是坐在这个固定的轮椅的位置上。然后去靠着不能超过两米四五的杆,去投到对面的大本营。所以说在击打上,可能对于他们的这个点线,就要求得更加精准。那么在这种进营和占位的这种判断上,他没有任何辅助,完全是靠自己手臂和杆的这种结合,然后去推出这种力量。

冰球赛事素有勇敢者的游戏之称,而残疾人冰球项目无疑是在这些基础上,更增添了难度系数,队员需要坐在冰橇上参加比赛,他们用球杆较尖的一端推行冰橇,用像船桨的一端击打冰球,每支参赛队伍可由十五名男子队员参赛,其中应至少包含一名女队员。北京冬残奥会设置残奥冰球混合团体项目,设一枚金牌。冬残奥会并没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这些项目。雪上项目比较丰富,比如残奥高山滑雪,和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项目一样,运动员要同时掌握速度和敏捷度来完成比赛,下坡时速可达每小时一百公里左右。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分项共有五个,分别是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超级全能和滑降。每个分项都分为站姿、坐姿,视障三种类别。残奥越野滑雪也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能及耐力,运动员分为智障和视障,根据功能损伤不同,运动员可以选择站姿滑雪,也可以采用坐姿滑雪,在一对滑雪板上装备一张椅子,运动员坐在椅子上滑行,视障运动员与一名视力正常的领滑员一起参加比赛。在此之前冬残奥会上所设立的六个大项中我国仅开展了残奥越野滑雪和轮椅冰壶两个大项,2022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全部六个大项,七十三个小项的角逐。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篇16: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心得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近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篇17: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心得

来了来了,距离上一次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一众网友之后没多久,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又双叒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浪漫”!特别是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朋友都被整破防了!

一阵阵掌声和一声声“加油”,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绽放”。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一开场,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

冬残奥会六大项的残奥运动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这一次的倒计时也别出心裁。所有人都盯着冰壶,屏息凝神。上一秒,两位运动员坐在轮椅上推出发光的冰壶,当它最终进入营垒的一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以往的倒计时,往往越到最后节奏越快,这一次相反,最后几秒钟,大家都等着冰壶安静地进入营垒。开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当然少不了“新晋顶流”——雪容融。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们也陆续进场。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入场,现场出现巨幅五星红旗,鸟巢再次响起歌唱祖国,全场沸腾!开幕式中,还藏着无声的震撼!手语“唱”国歌,邰丽华带着手语舞者(其实都是听障人士),把国歌通过手语演唱出来。这次的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啊!

北京冬残奥会心得感悟

北京冬残奥会观开幕式心得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介绍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启迪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项目科普2022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500字

2022冬残奥会北京闭幕式观后感

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400字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通用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北京冬残奥会小学生优秀心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