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漫画《父与子》心得(共含9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uru0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陈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父与子》,作者是德国的卜劳恩。这本书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充满了人情和喜感,把父子间的生活琐事刻画得非常纯真、动人。
当中,我最喜欢第14篇《忘加葡萄干怎么办》这个故事。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心想:父与子干什么事,就忘记加葡萄干呢?我带着疑问看起了这篇漫画。原来,父与子在做蛋糕,把没有加葡萄干的蛋糕放进烤箱,儿子发现了,指着葡萄干对父亲说:“我们忘加葡萄干了。”父亲看着烤箱想办法,儿子一只手摸着头走来走去,也在想办法。突然,儿子走向房间,把挂在墙上的枪拿了下来,告诉父亲自己的小方法。父亲也觉得儿子的方法可行,就用枪把葡萄干一发发打进烤好的蛋糕里。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起来,这父与子就是一对活宝啊!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爸爸。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件T恤,我穿着十分得意。在课间时衣服不小心被勾出了一道缝,我看见之后,心想:怎么办呀?妈妈肯定要骂我,我该怎么办呀?放学时,我跟爸爸说了事情的经过,爸爸路上一边安慰我,一边想办法补救。
到了家,爸爸就想出了方法,他拿出了剪刀在我的白T恤缝的边上又剪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缝。我想:爸爸这是帮倒忙吗?我急忙大声叫道:“爸爸你在干什么呀?”“你不要慌呀!等一下就知道了。”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当剪好时,那一道道缝变成了美丽的花纹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说:“爸爸你好厉害呀!”“小意思!小意思!”爸爸难为情地说。当然,最后,我也没有被妈妈批评。
有一个这样的爸爸是多么幸福呀!你想看更多父与子之间有趣的故事吗?那赶紧拿起《父与子》这本书吧!
父与子是是一篇字很少的漫画。
在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里,有一位慈祥、和蔼、幽默的秃头的大胡子爸爸和一个调皮、聪明、可爱的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与一位美丽、和蔼的妈妈。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一天中午,妈妈做好了一顿既丰富又营养的美味午餐,饭菜发出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正在看电视的秃头大胡子爸爸被吸引住了。连忙关掉电视,跑到车吃饭桌前。大胡子爸爸看见这丰富的午餐,不禁夸妈妈厨艺高、棒。正准备开饭时,却不见儿子的身影。妈妈就叫大胡子爸爸去找刺猬头的淘气儿子吃饭。爸爸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只好与美味午餐告别,去找儿子吃饭。他走到儿子的房间门前,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的看书。走到儿子身后,儿子没有发现他,仍然在看书,他大声的叫了儿子几声,儿子才听到。“儿子,赶快去吃饭。”“知道了,我这就去。“儿子说。大胡子爸爸想知道是什么书让儿子看得这么入迷,就捡起书看了一会儿……妈妈与儿子正准备吃饭时,有发现少了大胡子爸爸。于是,又叫儿子去喊大胡子爸爸吃饭。淘气儿子也很不情愿的去喊大胡子爸爸吃饭。他来到自己的房间门前,眼前的情景,让他哭笑不得:爸爸双手拖住腮帮,多而短的胡子挂下来,一双快活的大眼睛左左右右不断转动着,圆鼓鼓的大肚皮紧贴着地面,两条腿前后不断的上下晃着……
这真是一对有趣的父与子,不管是从看书的事件看出,也不管是从不愿去叫儿子或爸爸吃饭的事看出,都足以看到他们的有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互相帮助,才会快乐,对方,快乐,我也快乐。多帮助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帮助你。俗话说得好:一人乐,不如众人乐。
这两天利用上班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昨天读到二十四章,今天读了后面几章,读的内容不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昨天上班时间由于无事可做几乎读了一天,下班回家路上自己很激动,感慨颇多:巴扎洛夫虽然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作者很喜欢的角色,但我却不喜欢,但太过骄傲自信而冷漠,反而更喜欢阿尔卡季,以及他的爸爸。父辈与子辈随着时代的变迁,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自然不同,最终难免会有隔阂,这是哪对儿父子都无可避免的,但我认为这不是无法缓和的,只要有爱,可以通过相互包容接纳,多沟通理解,父辈与时俱进、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以及子辈的帮助谅解去化解这一矛盾的,就如阿尔卡季父子,我觉得就应该那样。但巴扎洛夫和巴维尔所代表的父辈和子辈,但作为本书思想的深刻体现的两个人物,凸现那个时代的特征的这两个人作者把他们塑造的比较极端,巴维尔风度翩翩却固执,巴扎洛夫性格独立,勇敢无畏却太过冷漠,看看他如何对待他那爱他如命却极力克制的可怜父母吧!尤其仅呆两天后甩父母而去不免让人气愤!
今天看了书的结尾,有点儿让人迷惑,巴扎洛夫这种人物总觉得作者会让他有所作为,或者壮举什么的,可他与老巴维尔决斗后却像换了一个人,没有之前的那种自信和勇敢,反而消沉下去,最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染病死了,短短三四章就把这个思想独立,敢于和陈旧势力斗争,且不惜丢掉性命与之决斗的勇士草草的写死了,而且死的一点儿也不壮烈!
后来看来书评,解释说作者屠格涅夫本身也是贵族后裔,仍有贵族观念,对这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思想终是不认同的,甚至讽刺般的把巴扎洛夫后来的消沉颓废一定程度上归到失恋上,和巴维尔一样的宿命……对巴扎罗夫的死个人除了惋惜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小说最后巴扎洛夫坟前的那对可怜的老夫妇让我潸然泪下!
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我才疏学浅不做评论了,我只是想说说我个人的想法,以及读完这本书给我所带来的感触,或者说使我学到了什么,就是第一段所说的,教我学会了如何与父辈以及几十年以后与子辈们如何相处,如何对待两代人中间的隔阂或者说鸿沟,这本书无疑是不错的。
《父与子》描写了一个头发短胡子长幽默搞笑的父亲和一个长头发喜欢搞恶作剧淘气可爱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父亲非常幽默,也有一点严格,偶尔也有一点傻傻的。儿子即淘气又可爱的有时很聪明。比如有一次儿子的作业上课时不认真听,于是作业就全部写错。之后老师就让全体家长签字,签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知道儿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但聪明的儿子知道如果作业拿去让父亲签名的话,肯定会被父亲骂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和父亲玩签字的游戏。 规则先让对方蒙着眼睛签字,于是儿子就趁父亲签字的时侯把作业打开,这样他父亲名字就不自不觉的签在了作业本上了。而儿子也过了“家长签字鬼门关”。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他们很勇敢。一天晚上,他们刚刚要睡觉,结果就碰见了一个圆头鬼,鬼一看到父子俩就想去吓他们。可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儿子反而冲了上去,把那个鬼的踢飞了。鬼立马捡起头,然后惨败而逃。
可对我而言我就胆小多了。记得有一次我去宋城,兴冲冲的来到“鬼屋”,但在门口排了整整排了一个多小时,当轮到我进去时,我的脚好像被什么东西拴住了似的挪也梛不开。由此可见我是一个多么胆小的人。
看了这本书,我也很想做一回书中的小主人公,因为这样可以无忧无虑的和父亲玩耍还有不被因为有太多作业所困绕。而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暑假中,我买了一本新书《父与子》,它是一本漫画书,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我一打开书就入迷了,一些美好的人和一群丑恶的人映入眼帘,有很多故事到现在我仍是记忆犹新。例如“家长签名”:像我们一样,漫画中儿子的考卷也需要家长签名,但是考得不好,肯定是要挨批的啰,怎么办?于是儿子故摆迷魂阵,在家中蒙上眼睛练习签名,父亲看到了,觉得蛮有趣,于是同儿子比试一番,看看谁的字好。儿子乘父亲蒙上眼睛的时候偷偷地让父亲在试卷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等他取下蒙眼睛的布时,儿子已经将考卷收了起来。这样,儿子就神不知鬼不觉地骗得了父亲的签名,还不用挨批评。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有没有想过类似的方法让家长签名呢?我看到这幅漫画的时候,非常佩服儿子的机智聪明。但是大家可不要学他,把聪明用错了地方哦。另外有一些漫画则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例如“正中要害的题词”。在这幅漫画中,一个年青人正在两个小朋友(其中一个是儿子)旁边滑冰,年青人由于自己技术差摔倒了,同时将小朋友也绊倒了,他却因为爱面子指责是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将他绊倒了,父亲在远处看到这一幕,滑了过来,在年青人面前滑动冰鞋优美地写了个单词,意为“爱慕虚荣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应该因为顾面子而将自己的错误嫁罪于别人。这本漫画书中也有一些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漫画,例如“人靠衣装”:父亲和儿子去一个高档社区打扫卫生,门卫因为两个人衣着比较普通,又拿着扫帚和装垃圾的簸箕,不让他们入内。于是,父亲和儿子在外面装扮了一番,看似穿着晚礼服的样子,将短把扫帚藏在衣服下,并将装垃圾的簸箕换成外表漂亮的`箱子,这回门卫痛快地让他们进了小区,并向他们行礼。可是,刚进小区大门,父亲就拿出的扫帚,开始打扫卫生,并将垃圾放进箱子里。门卫看见了这一幕,尴尬不已,在我的头脑里也似乎浮现出门卫脸上打翻了酱青一块,紫一块的样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要以德取人才对!
一天早晨,上学的时间快到了。爸爸看到儿子还躺在床上,就拿着书包,叫儿子去上学。可是儿子不想去学校,他想,要是生病就可以不用去上学了。于是,他摸着额头,假装很难受的样子说:“爸爸,我好像生病了,头好疼啊!”“那就呆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我去跟老师请下假。”爸爸以为他真的生病了。请完假后,爸爸就马上给儿子端来了一杯热水,还拿来一条毛巾绑在他头上。
爸爸说:“喝完热水就赶紧睡一下。”儿子说还是很难受,睡不着,要爸爸把床吊起来摇。看到儿子生病了,爸爸就答应了他,拿来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绑住床的四个角,把床吊在房顶的钩子上。爸爸一边轻轻地摇着床,一边给儿子讲故事。
不一会儿,爸爸看儿子快睡着了,就对他说:“你呆在家里好好休息,不要乱跑,我有事出去忙一下。”。见爸爸一离开,儿子高兴极了,他心想没人管我了,就把床当作秋千开始欢蹦乱跳地荡起来,越荡越高。
爸爸回到家,进房间时看到儿子玩得正兴高采烈的样子,才知道原来他没有生病,只是故意装病不想上学。爸爸怒气冲天地说:“你这臭小子还骗我生病了,赶快上学去,不要想着逃学!”儿子没办法,只好愁眉苦脸地去学校了。
晚饭后,爸爸拿着报纸到沙发上看。
过了一会儿,儿子带着他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他看到黄色的沙发和爸爸露出的半个脑袋,就想要恶作剧一下。他骄傲地对朋友说:“我能用我爸爸的脑袋给你们画一幅夕阳西下图,你们信吗?”两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说:“不相信!”儿子自信地说:“不信,你们瞧!”
说着,儿子立刻提来了颜料桶,拿着水彩笔,准备开始画画。他先在沙发背上画了一艘小船,接着,又画了大海和翻涌的浪花。正好把爸爸露出的头当作落日,再加上树枝装饰一下就更美了。最后,再把一个正方形的相框放上去,一幅画很快就完成了。儿子得意地说:“这幅夕阳西下图是不是很漂亮啊?”朋友们都笑着,称赞他真聪明。
这时,爸爸听到背后吵闹的笑声,把头转了过来,看到了一个大相框觉得很奇怪。朋友们大声叫道:“夕阳长出眉毛和眼睛了,还有长长的胡子呢!”说着又哈哈大笑起来了。爸爸想:这真是一群调皮的孩子,连画画也要折腾。儿子正举着相框还没发现,等他一回头被爸爸吓了一跳,赶紧把东西收拾好,和朋友们跑到别处去玩了。
一天中午,妈妈将香喷喷又好吃的饭菜端到木桌上,再大喊一声“吃饭啦”,每次这种声音传来,每个人都觉得烦燥。看电视的爸爸关掉电视机,可是,爸爸来了,儿子没来。妈妈对爸爸说:“快去把儿子叫来。”
爸爸吃力地站起身往儿子的房间,边走边想:这小子到底在干什么呢?不会是在玩电脑吧。爸爸推开门,大吃一惊,天哪!爸爸被门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儿子正趴在地上,眼睛一动不动盯着书。爸爸说:“哎呀!我们家什么时候来了一个书呆子?快去吃饭吧!”儿子回答:“不要嘛,让我再看会儿。”“不行,还不快去吃饭!”爸爸火了。心想:这本书这么好看,我也去看看。
妈妈见儿子来到餐厅,却没有爸爸的踪影。妈妈问:“你爸爸哪儿去了?还不快去把你贪吃的爸爸给我叫出来。”儿子走进自己的房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难道我是在做白日梦吗?”爸爸学着儿子的样子趴在地上看着那本书。儿子学着爸爸的腔调说:“我们家怎么又来了一个大书呆子。”爸爸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说道: “这真是一本好书。”
看来,这位爸爸与儿子都是“书虫”啊!
今天早上,爸爸、妈妈、儿子都起床了。该吃早饭了,妈妈从厨房里端出了香喷喷的饭菜。可是儿子还在房间里,爸爸指着儿子的房间说:“要不要我去叫儿子出来吃饭?”妈妈说:“好的。”于是爸爸就去叫儿子出来吃饭。爸爸看见儿子趴在地上看书,就对儿子说:“儿子,别看书了,妈妈把饭菜炒好了,快去吃饭吧!”“好吧。”儿子说道,就出去吃饭了。爸爸看见了地上的书,就看了一眼,忽然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也趴在地上看起书来。妈妈和儿子等啊等,等着爸爸出来跟他们一起吃饭,可是爸爸却迟迟不出来。妈妈急了,叫儿子去叫爸爸吃饭,儿子一走进房间,看见爸爸正趴在地上看着自己的书。爸爸发现儿子在门口,于是就叫儿子一起过来看书。
妈妈在厨房等他们出来吃饭,过了好久好久,他们还是没出来,妈妈有点儿生气了,说:“还是我来吧!”妈妈一走进房间,就暴跳如雷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还不去吃饭,还在这里看书!”妈妈看了一眼地上的书,觉得很好看,也趴在地上看了起来,把吃饭的事全忘光了。
过了一会儿,全家人把书看完了。妈妈才想起来饭还没吃,赶紧去厨房看一看,饭菜全部都凉了。
★ 父与子漫画作文
★ 父与子
★ 父与子第二季
★ 《父与子》读后感
★ 父与子读书笔记
★ 父与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