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流传故事(共含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nnianew”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中秋节的流传故事 -资料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下一页更精彩
从前有哥弟俩,父母去世了,留给他俩一头牛,一条狗。
阿哥很自私,喜欢欺负阿弟。有一天,阿哥把阿弟叫到跟前,对他说:“阿弟,俗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我要跟你分家了,我是阿哥,我要牛,你是阿弟,你要狗。”
就这样他们分家了,哥哥带着一头牛,弟弟带着一条狗。
“旺旺旺!”
“旺旺旺!”
弟弟跟他的狗相依为命,度过了寒冷的冬天。冬去春来,到了春耕时节。春阳一照,春雨一洒,田野变得又湿润又松软,马上就要春耕了。家家户户拉牛去耕田。阿弟没有牛,只好去问阿哥借:“阿哥,我没有牛,耕不了地,你可以把牛借我一天吗?”
阿哥摇头又摆手:“牛是我的,不是你的。不借!不借!”
阿弟好委屈,好伤心,哭着回家了。回到家,家里小黄狗见他流眼泪,便摇着尾巴跑上来:“阿弟你不要哭不要哭,没有牛不要紧,我也能耕田。”
“你?你不过是一条小黄狗——”
“别小看我,旺旺,旺旺旺!”
阿弟没办法,只好拉着小黄狗去耕田了。
没想到,黄狗虽然小,力气可真不小,它拉着犁耙,走得又快又稳,把几块薄田耕得平整又细致。阿弟很高兴,他在田里种上水稻,种上花生,种上甘蔗。
庄稼们长势很好,阿弟和黄狗日日到田里去,忙了一天又一天,稻米成熟了,要收割了。可是好奇怪,阿哥田里的稻子又少又瘪,看着让人好发愁;阿弟田里的稻子却又多又饱满,一粒粒金灿灿的,光看着就让人好欢喜。阿哥种的花生只长苗不结实,拨出来一看,根底下空空的;阿弟的花生却又多又棒又漂亮。阿哥种的甘蔗又硬又干;弟弟的又甘甜又多汁,吃起来还有花蜜的味道。
阿哥心里憋闷得受不了,傍晚,他偷偷跑到阿弟窗外,阿弟正在吃饭呢,黄狗蹲在他跟前,也在吃饭,阿弟对黄狗说:“今年收成特别好,都是你的功劳,你多吃点儿。”
阿哥这下明白了,原来狗耕的田收成特别好——好啊,我也要用这条狗来耕田。
很快又到了耕田时节,阿哥装出一副笑脸,来向阿弟借狗:“亲阿亲,好阿弟,牛生病了,耕不了地,你把狗借我吧!”
阿弟是个老实人,没多想就答应了:“好吧,黄狗这就借给你。不过,耕田的时候,你要让它自己走,千万别打它。”
“不打不打,我疼它还来不及,怎么舍得打呀!”
阿哥牵着黄狗,架上犁耙,去耕田了。
耕了一会儿,阿哥性子急,嫌狗走得慢,一手举起鞭子,狠狠打了黄狗一鞭子:“亏你还是狗呢,怎么走得比牛还慢!快走!再偷懒,打死你!”
没想到,他越催,黄狗走得越慢。打狠了,那只小黄狗干脆停下脚步,不走了。
“快走!快走!再不走,我真要打死你啦!”
黄狗还是一动不动站在田里,再怎么骂,怎么吓,也不肯往前挪一挪。
阿哥怒火冲天,他举起锄头,一锄头把狗打死了。
阿弟抱起死去的黄狗,哭得好凄凉,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把黄狗抱回自家田头,在田头挖了个坑,把狗埋了。
没过多久,黄狗的坟头长出来一棵树,树越长越大,越长越绿,很快长得比弟弟还高。弟弟在田里干活,累了就到树下歇息乘凉。
有一回,他握着树干摇了几下,只听见树上“哐哐啷哐啷”一阵响,紧接着,树上叮叮当当掉下来数不清的金币银币和铜钱!
阿弟这下可发财了,他捡起金币银币和铜钱,到市集去买柴买米买衣裳,生活一下子变得又富裕又光鲜。
阿哥一看,眼红得了不得。第二天晚上,天黑漆漆的,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阿哥偷偷跑到弟弟的田头,也学着弟弟的样子,伸手去摇那棵树。“沙啦沙啦”,树叶响了!树上掉东西下来了!阿哥心花怒放,他打开大布袋,正打算捡钱。谁想到,树上落下来的根本不是什么金币银币和铜钱,而是狗屎!
嗯,这一回,树上落下来的,每一坨,都是狗屎!
一团又一团,湿漉漉、粘糊糊、臭烘烘的狗屎,落在阿哥的头上,眼上,鼻子上,糊得他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
阿哥气得眼睛喷火,头顶冒烟,他沾着满身狗屎跑回家,二话没说,拿起一把柴刀就往那田头跑,三下五除二,对着那棵树一通猛砍。
“卡嚓!卡嚓!卡嚓!……”
一直吹到整棵树倒在地上,阿哥才气呼呼、骂咧咧地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阿弟出田干活,看到摇钱树被砍倒在地,不由得放声痛哭。哭累了,眼泪流干了,他把树拖回家,用这段木材做成一只小渔船。
渔船做好了,阿弟摇着橹,到湖里捕鱼。没想到,这艘小木船一跟湖水相接,就发出了叮叮咚咚的木琴声,琴声十分柔和,十分动听,就像有神仙在船上弹琴。水里的鱼听到音乐,纷纷从湖水深处游上来,浮在水面上,听着听着,鱼一条接一条跳起来,跳到小渔船的船舱里去。
阿弟把鱼挑到集市去卖,挣了一大笔钱。
阿哥看到阿弟挣了大钱,嫉妒得眼睛都绿了,他赶忙跑去湖边,解开那条小渔船的缆绳,摇起橹,驾着小渔船去到湖中央。
可是这一回,一去到湖中央,小渔船就翻了。
阿哥掉进水里,淹死了。
小渔船在水里翻了一个身,变成了一条小黄狗,跟阿弟原先那条小黄狗一模一样。
小黄狗四条腿哗啦哗啦划水,很快游到岸边,它爬上岸,摆摆头,摆摆尾,甩干身上的水滴,然后撒开蹄子,跑呀跑,一路跑回到阿弟的家里。
从前有座山,它看起来跟别的山没啥两样,人家有山泥山石山树山花山泉水,这山也有山泥山石山树山花山泉水;人家有山雀山鹂山狐狸山老虎,它也有山雀山鹂山狐狸山老虎……人家别的山有的它一样不缺,可是它没耐心。身为一座山,没有耐心后果很严重,因为你知道,作为一座山,总得安安稳稳坐在一个地方是不是?但那座山坐着坐着就坐不住了,它每隔一段时间就感到无聊,它一每感到无聊就要搬家,它一搬家就要从一个地方飞去另一个地方。因为这个缘故,人们都叫它“飞来峰”。
那会儿杭州有座寺庙,叫灵隐寺,寺里有个疯和尚——这疯和尚整天疯疯癫癫的,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大声唱歌,他又爱喝酒,又爱吃狗肉,所以大伙儿都叫他“花和尚济癫”。
这济癫和尚很喜欢到山下的灵隐村去,跟村里的小孩子玩,他鼻子很灵,谁家煮狗肉,他闻到肉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吃了,谁家打开陈年老酒,他闻到酒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喝酒。他吃了狗肉喝了酒就跟村里的小孩讲故事、说笑话,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在山下玩累了,济癫和尚就会回到灵隐寺门前的老松树下,有时躺下睡觉,有时坐着捉虱子,寺里的正经和尚也不怎么理会他。
有一天,济癫正捉虱子呢,忽然抬头一望,见西边天际有一朵小黑云,正慢慢飘过来呢。
“这朵云有点怪。”
济癫掐指一算,马上知道那不是黑云,而是飞来峰,他大吃一惊,立马跳起来,一手提着酒坛子,一手摇破蒲扇,冲进灵隐寺的僧堂里。
“不好啦,山要飞来啦!要压在咱这里啦!”
寺里的和尚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敲着木鱼,念着经,正开水陆会做法事,忙着呢。
“济癫,别说胡话,你快走开,到外头玩去,别耽误咱做正经事。”
“正经事,大正经事,要出大事,山要飞来啦,要落咱们这啦!”
可是,无论济癫怎么说,都没有人理会他。
济癫没办法,只好跑到山下灵隐村,去到最热闹的人家,大声喊:“不好啦,山要飞来啦,要压在咱们这里啦!”
“别闹啦,咱办喜事,正忙着呢!”
那济癫喊破喉咙,村里头也没有人理会他。
就在这时,山路上传来“滴滴答答”的锁呐声,一行人正抬着花轿子,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正送新娘子到夫家来哩!
济癫一看,不由得眉开眼笑,急忙摇着蒲葵扇上前去。
“新娘子来啦,哈哈,你们把新娘子给花和尚送来啦,哈哈哈!”
轿夫把花轿抬到娶亲人家的门前,刚把花轿放下,济癫和尚便跳着舞着来到轿门前,他把破蒲扇和酒坛子往花轿里头一塞,然后往里面伸手一捞,把个新娘子拦腰抱起,往背上一扛:“哈哈,我光头和尚今日大喜啦!哈哈哈,我光头和尚有新娘子啦!”
济癫背着新娘子冲开人群,绕着村路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高声唱:
你敲锣,我打鼓
我光头和尚也要娶媳妇
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灵隐寺的疯和尚竟然跑下山抢人家新娘,这怎么得了?
煮喜宴的人拿着锅铲锅盖追上来,准备放鞭炮的人举着鞭炮追上来,喝喜酒看热闹的人吵着嚷着追上来。
“疯和尚抢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疯和尚抢走了我家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
济癫背着新娘子跑到田间,田里干活的人拿着锄头,举着扁担,追了上来;
济癫背着新娘子跑到山间,山间的樵夫拿着柴刀,举着斧头,追了上来。
“捉住他,快捉住他,疯和尚抢人家新娘子啦!”
所有的孩子都拍着手追上来,所有的老人拄着拐杖追上来。
灵隐寺做法事的和尚也坐不住了,拿着木鱼,举着经书,浩浩荡荡追上来。
“不得了啦,疯和尚抢走了新娘子啦!”
那济癫和尚背着新娘子,飞一般向前跑,刚跑出灵隐村,狂风刮起来了,乌云升起来了,天给遮住了,天一下子黑得像个锅底。
“好了,好了!累死我了。”
济癫和尚把新娘子往地上一放,举起宽袖子抹了一把汗,大笑着坐在地上。
大伙儿正要冲上前去揍他,就在这时,他们身后传来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轰隆——”
大地剧烈地震动,天地间尘土飞扬。
“山来啦,没事啦。”济癫笑嘻嘻摇着扇子,长长舒了一口气。
大山压在他们身后,压下去,又跳起来,又再压下来,又再跳起来,最后终于稳稳当当地坐下,一动也不动了,那灵隐村一下子给压碎了,成了泥尘。
人们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济癫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我们啊!”
“这济癫和尚能算出飞来峰飞来,他真是活神仙啊!”
“这济癫和尚不疯不癫,他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人们感激济癫,便不再叫他“济癫”了,个个恭恭敬敬叫他“济公”。
济公绕着飞来的山峰走了一圈,对大家说:“我看这座山不接地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要飞。我们一人做一个罗汉,把它镇住。”
济公一共救了五百人,这五百人每个人到山上凿出一个罗汉,那飞来峰上就有了五百罗汉。
有了五百罗汉坐镇,飞来峰从此安安稳稳坐在灵隐寺前,再也不飞了。
从前,在绛丹地方,有一个小小的王国。国王和王后都年事已高,身边只有一个独生的儿子,名叫尼达次仁。尼达次仁脾气古怪,比羌塘草原的野马还任性,城市里的富户,都在为自己的儿女互结姻好,街道上整天热热闹闹,比过节还要欢腾。只有老国王不闻不问,好象从来不替王子的婚事操心。这下子,别说王后心里着急,就是家里的女佣人也不平。一天,一百个女佣人的头头对王后说:“王后呀!我们城里的有钱人家,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办婚事,你们只有一个宝贝儿子,为什么还不替他成亲呢?”王后说;“大姐,你说得好,请把这些话告诉国王一声吧!”一百个女佣人的头头,把这些话跟国王讲了一遍。国王说:“我们的王子年纪还小,脾气又很古怪,还是过一两年再说吧!”
过了两年,女佣人的头头又去找王后,说;“王后呀!我们城里富户的儿女,喝了喜酒后,又喝‘邦索’酒啦!我们这些女佣人,心里真有些不服气。今年,无论怎样要给王子成亲呀!”王后说:“其实,我比你还着急。请把这些话,跟国王说说吧!”女佣人的头头,又把这些话跟国王说了一遍。国王叹了一口气说:“既然你们都想要替王子娶亲,那就娶亲吧!”便把王后请来,跟她商量道:“你在家里,用一百克白青稞磨糌粑,用一百克黑青稞煮酒,再准备宰一羊圈的绵羊和山羊。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太阳出山的时候,我就出门替儿子找妻子去。”
果然,到了第三天,国王带着八十匹骡马,骡马又分作八队,上面驮满各样货物,起程出发了。亲随贵巴多吉,紧紧跟在国王身边。王后把他们送到河边,唱道:
慢走呵,请慢慢走,
尊贵的国王慢慢走,
佣人贵巴多吉慢慢走.
请为王子尼达次仁,
找一位性情象绸子的妻子,
找一位身材象竹子的妻子,
找一位八德俱全的妻子,
找一位带满金首饰的妻子。
国王一行走了很多路,开始翻越一座很高的雪山。雪山顶上,有一个玛尼堆,玛尼堆上插满了经幡。国王跪在自己保护神的经幡跟前,祈祷说:“神呵,请保佑我今天翻山过去,明天带一位如意的姑娘再翻山过来。”经幡随风飘动,好象是点头答应。
国王下山的时候,遇到七个背牛粪的姑娘,国王问:“从来未见过的姑娘呵,请问前面叫什么村庄?”姑娘们谁也不答话,很快走进了树林。
国王没有办法,只好继续赶路。走了一阵,又遇到一位放牛的老太婆,国王问:“嘴巴扁扁的老阿妈呵!请问前面是什么村庄?”老太婆也不答话,低着脑袋捡牛粪。国王帮她捡牛粪,捡足一袋的时候,老太婆说:“前面的山谷叫泽朗,平川也叫泽朗,这地方每家每户都叫泽朗。”
国王又请教道:“老妈妈,这泽朗地方,有没有八德俱全的姑娘?”老太婆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国王呀,在泽朗山谷里,有一户叫仲古纳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格贵泽玛,小女儿叫拉贵泽玛。这位拉贵泽玛我从来没有见过,可是她美好的名声传遍了许多地方。如果他家真有拉贵泽玛这么一个姑娘,我看和王子相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他家没有这么一个姑娘,那国王你就不必在这里再找了。”
老太婆讲完,又一再叮嘱国王,千万不要说是她讲的。国王感谢她的指点,帮她把牛粪背上,还送给她一升金银财宝。
中国民间流传故事篇三
从前有个皇帝,她有三个女儿,其中最娇柔最美丽的小公主,名字叫梅花。
梅花公主最爱梅花,她的窗外种着梅花,屏风画着梅花,裙子上绣着梅花。
话说有一年,冬去春回,冰消雪化,转眼要到花朝节了,皇帝照例请来有名的绣娘,给公主做绣鞋。
“梅花公主,你鞋子上绣什么花?”绣娘问。
“梅花。”梅花公主说。
花朝节一大早,梅花公主穿上新做的梅花绣鞋,去百花园荡秋千,正荡得快活,突然间,平地刮起一阵妖风,鲜花一下子全吹被落在地。
妖风呼啸,飞沙走石,天上飞过来一团乌云,那乌云不偏不倚正落到秋千架上,那乌云裹起正荡秋千的梅花公主,转眼间又高高升上天空。
宫女们从地上爬起来,只看到空空的秋千架,梅花公主不知哪里去了。
梅花公主突然失踪,皇帝和皇后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皇帝唤来最魁梧的武官,武官又唤来最魁梧的武士,他们寻遍百花园,寻遍皇宫,寻遍京城的每个角落,但是,到处都没有梅花公主的踪迹。
为了寻找梅花公主,皇帝贴出皇榜昭告天下:“但凡救得梅花公主回来者,赏赐黄金千两,封为护花亲王,倘若还没娶妻,招为梅花附马。”
那会儿,玄武城有个武艺高强的神射手,名字叫石义,为了对付西山的九头蛇妖,他练武十分勤苦。
花朝节那天清晨,师兄弟都外出踏青游玩,唯独石义独自在演武场练习骑射。
突然间,风起云涌,当时石义正弯弓搭箭,要射穿百步之外风中的杨叶,忽然瞥见天上飘过一团乌云,那乌云模样古怪,乌云四周有一圈晦暗的妖雾。
“今日天朗气清,这云怎么会如此诡异?一定有妖怪!”他弯弓如满月,箭发若流星,“倏”一声射出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乌云中央。
乌云抖了几抖,带着箭朝西山飞去——西山山深林大,九头蛇妖住在山中。
妖风过后,天朗气清,云中落下来一只绣花鞋。
石义拾起绣鞋,见鞋子做工十分精致,鞋上绣着红梅花,还带着穿鞋人的体温。
“九头蛇妖从京城方向来,他一定抢劫了一位小姐。太可怜了,我得马上到西山去救她。”石义把梅花绣鞋收入怀中,骑上骏马,朝西山跑去。
跑到半路,迎面遇上结义兄弟王恩,王恩告诉他:“你有看到皇榜吗?梅花公主突然失踪,皇帝昭告天下,但凡救得梅花公主者,赏黄金千两,封护花亲王,倘若尚未娶妻,还要招为梅花附马。”
“这就对了,”石义沉思片刻,“一定是九头蛇妖劫走了梅花公主。我刚才看见一团乌云掠过天空,那乌云从京城方向来,往西山方向去,极像九头蛇妖的出洞妖云。我当时正弯弓,就朝它射了一箭,乌云剧烈抖动,九头蛇妖想必已受重伤。”
“妖怪受了箭伤,正好乘胜追击。走,我们一道去救梅花公主!”
王恩跟上石义,两人扬鞭策马,并排朝西山跑去。
在西山的高处,陡坡上生长着茂密的大树,他们在山林中发现一个山洞,那洞穴又深又黑,冒着妖气,山洞口有点点滴滴妖血的痕迹。
“没错了,九头蛇妖一定在这个山洞里头。”石义从马上解下长绳,把长绳的一端绑在洞口的大树上,对王恩说,“我们下去瞧瞧。”
王恩看着那山洞,后退了一步:“你先下去看,我在洞口接应。”
“我们一起下去,我对付九头蛇妖,你去救公主。”
王恩上前一步,在绳子上系了个铜铃:“我还是留在上面。你先到下面看情况,只要你摇绳子,这个铃就会响,我就会拉你上来。”
“好吧,就这么办。”
石义顺着长绳溜下洞底,见石壁上挂着一把剑,剑柄已生出青苔,但剑锋仍然隐隐发光。石义把剑取下,佩戴在身上。洞底下别有洞天,开阔空旷,流水淙淙,鸟语花香,一颗红色龙珠嵌在洞顶,像太阳一样发光。
石义沿着溪流边的石路,走到流水的尽头,流水尽头有一座宫殿,建造得极其精巧,墙壁用玉石砌成,屋顶的飞檐像大鹏鸟展开的翅膀,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白龙宫”。
石义刚到宫殿门口,就有一群高瘦的青衣武士手举尖刀冲出来,把他团团围住。
石义抽出宝剑,一剑刺一个,很快把他们全部杀死,青衣武士倒在地上,一个个都变成了长蛇。
这时,妖王从宫殿出来,他身穿鳞甲,胸口插着一支箭,中箭的伤口还有淌血。
妖王一见石义,闪电般扑向他,吐出红闪闪的长舌,但石义一俯身躲过妖王的攻击,他一转身,敏捷地钻到妖王身后,手举宝剑,一剑砍下妖王的头。
但是,妖王掉了一个头,又马上长出另一个头。
“你杀不死我。”妖王说,“没有谁能杀死我!”
但石义的宝剑没有停下,他砍下一个头,又再砍下一个头,他一共砍了九次,九头蛇妖九个头全部落地,九头蛇怪就倒地死去了,变成一条没有头的大蛇。
九头蛇妖一死去,梅花公主就从屏风后跑出来,她的长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光着一只脚,只穿一只鞋。
“啊,这是什么地方?你是谁?”
“我是来救你的人。”石义拉起梅花公主往外跑,“跟我走,我带你回京城。”
公主低头看着自己的脚,红着脸说:“真失礼,我掉了一只鞋。”
“真巧,我正好拾到一只。”
石义从怀中取出云中落下的梅花绣鞋,让公主穿上。
绣花鞋不大不小恰恰好,正是公主丢失的那一只。
“鞋子和鸳鸯一样,要成双成对才好。”公主穿好鞋子,脸红透了。
他们牵手走到长绳吊下的地方,石义摇动长绳,洞口的铜铃响了,守在洞口的王恩于是把绳子往上拉。
他拉呀拉,拉呀拉,拉了好一会,总算把洞底下的人拉上来了。
但从洞里上来的人却不是石义,而是梅花公主。
梅花公主非常美丽,像一株正在开放的红梅花。
“她是真正的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王恩心想:“如果现在把石义救上来,那么,得千两黄金的是石义,封护花亲王的是石义,招为梅花附马的也是石义。我什么都没有,这多吃亏啊。”
王恩是个不愿意吃亏的人,他把长绳卷成一团,用刀砍断了,往石洞扔进去几块大石。又搬来一块巨石封死了洞口。
然后他对梅花公主说:“你知道吗?下面的人已经死了。你要对你的父皇说,杀死妖怪的人是我,救你的人是我。”
“我什么也不知道。”公主哭起来,她吓坏了,看起来神智不清。
王恩带梅花公主回到京城,见到皇帝。
皇帝十分高兴,他赏赐给王恩千两黄金,封他为“护花亲王”,然后对梅花公主说:“这个人救了你,他应该做你的附马——这正是上天赐予的姻缘,我为你们择个日子成亲吧!”
“没错,我要嫁给真正救了我的人。但是,我不能确定救我的人是不是他——除非他能说出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呢?”
“妖云把我卷走的时候,我晕了过去;妖王被杀死后,我才清醒过来。”公主说,“救我的英雄杀死妖王之后,把我丢失的一样物件还给我——那是我失而复得的宝贝。”
“我失而复得的宝物,正是我的梅花公主啊!”皇帝说,“我的女儿,你失而复得的是什么呢?”
“你问他吧!他说出我失而复得的宝物的日子,便是我的婚期。”说完这句话,梅花公主回到她的梅花宫,不再出来。
王恩只好每天到梅花宫殿的门帘外,猜测那失而复得的宝贝。
“一枝金钗?”
“不,不对。”
“一个玉环?”
“不,不是。”
……
再说石义,他被困在石洞里,石洞的出口已经被大石堵死,他想尽办法也无法出去。
怎么办呢?石义掉转头,再次走向“白龙宫”。
妖王已经死去,小妖精逃得无影无踪,宫殿静寂无声,只有淙淙的流水声,从地底下传上来。
“这下面有一个深潭,水是流动的。”石义伏下身,把耳朵贴在地板上,他想找出流水的出路。
没想到,除了流水声,他还听到了另一个微弱的声音:“朋友,救我……救我,朋友……”
顺着声音的方向,石义走向宫殿的墙角,黑暗的墙角有个穿白衫的年青人,他被十二根钉子死死地钉在柱子上。
石义走到那人面前,问他:“你是谁?为什么被钉在这里?”
“我西山深潭的白龙,这里本是我的龙宫。九年前,九头蛇妖约我比武,比试还没开始,他就在洞道暗算了我。因为我是神,九头蛇妖杀不死我。他把我钉在这里,霸占了我的龙宫。你在洞壁取下的剑,本来是我修炼千年的神剑。你杀死九头蛇妖,不但为民除了害,也为我报了大仇——现在,请你救我下来吧!”
“怎样才能救你?”
“你就拿你手中的这把剑,一颗颗撬起我身上的钉子。”
石义撬开他手上的钉子,他的手即刻变成龙爪,等石义拔起他身上所有的钉子,他就变成一条神龙,全身洁白,看起来俊秀又威猛。
白龙一获得自由,当即放声长啸,飞出白龙宫。
“轰”一声,神龙冲开堵塞在洞口的大石,飞到山涧之间,自由地飞翔、洗浴,绕着西山,飞了一圈又一圈。
再回到白龙宫时,他变得神采奕奕。
“你救了我,你是我的恩人,来吧,我要带你去仙海遨游,让你登上蓬莱仙岛,从此与仙人为伍。”
“不,多谢你的美意。你带我到京城去吧,我想找梅花公主。”
“好吧,你到我背上来。”
白龙让石义坐到龙背上,腾空飞起,神龙飞过之处,天空生出七彩的祥云。他们很快到了京城。
石义去到皇宫,见到皇帝,对皇帝说:“杀死九头蛇妖,救出梅花公主的人是我,不是王恩。”
皇帝问:“你怎么证明呢?”
“你带我去见梅花公主。”
于是皇帝带石义去到梅花公主的帘外,隔着帘子,梅花公主问他:“救我的英雄杀死妖怪后,把我一件丢失的宝物还给我。你知道那件宝物是什么吗?”
“一只绣鞋。”石义说。
“没错,就是他!他就是救我的人。”梅花公主掀起梅花门帘,告诉皇帝,“他才是我的附马。”
就这样,石义和梅花公主成了亲,他们回到西山,在山坡上种满梅花,快快活活过了一辈子。
至于王恩,他因为犯了欺骗皇帝的罪,被魁梧的武士抓起来,关进大牢,一直到胡子和头发全白了,王恩还在大牢里头哩。
民间流传故事1:龙台驸马千古恨
宋参政林存墓,俗称驸马墓,龙台驸马名闻遐迩,但知其名不知其真墓在哪里。据民间传说,驸马林存被皇帝误杀之后,赐金头御葬,造七七四十九台墓,所以其真墓葬于何处,难以找到。
龙台村确有林存墓,在村边附近九龙山北麓,但墓在文革期间已毁,只留下墓地。民间传说:林存中了进士之后,因年富力强,德才兼备,被宋朝皇帝招为驸马。有一天晚上,林存与公主戏玩,自吹家乡琅岐岛有“千里花园,万亩鱼池,双龟把口,五虎守门”。自己平时:“玩龙台,睡凤窝,吃金春白米,佐银鱼干汤。”还有:“日出西洋镜,雨落打十番”等美景,“双狮戏珠,九龙卧波,金鸡报晓,白猴镇江”等等自然景观。公主听后不信其言,以为驸马戏弄金枝玉叶。第二天,公主上朝奏父皇,说驸马口出狂言,大吹其家乡琅岐岛如何堂皇富丽,如蓬菜仙岛,比皇宫还胜十陪。皇上听到驸马“玩龙台,睡凤窝”这明明是欺君之罪。什么“千里花园,万亩鱼池”,我皇宫御花园也没有这么大,这不是蔑视皇家。皇帝越想越气,第二天就下旨命太临到琅岐岛调查驸马有否谋反之罪。
那太临也是琅岐人,与驸马素有私怨,有一次,太临借半副銮驾回故乡琅岐岛省亲祭祖,很是威风,并在家乡办几桌酒请父老宗亲,与太临相比,十分寒酸。龙台族人对驸马说:“太临是你奴仆,还带半副銮驾回来,文武百官个个巴结,你身为驸马,冷冷清清回乡,太临也看不起你。”驸马道:“为官要清廉,不要讲排场而劳师动众,太临狐假虎威,我要叫他丢脸。”随即,驸马就写了几字,叫人送到太临家中。太临正在陪乡老族亲饮酒,见是驸马派人送信,信中叫他到龙台找驸马,有急事面谈。太临心中不高兴,但也不能不去。到了龙台村,驸马故意把筷子丢在桌下,太临也只好爬到桌下为驸马拣筷子,非常狼狈。酒残席散,太临愤愤而归,从些两人结下私怨,太临一心想雪被侮辱之恨就是没有机会。这一次,皇上命太临回乡调查驸马历史及在家乡所作所为,他非常高兴,认为雪耻的机会来了。他回到琅岐岛玩了几天就回京,面奏皇上,说驸马林存十条大罪,诬告驸马原是海洋大盗,勾结盗贼积草存粮,招兵买马,想谋反大业,夺取大宋江山,还说驸马玩龙台,睡凤窝是存篡位之心,乃欺君之罪。皇上以为太临与驸马同乡,不会说假话,而且皇帝最怕臣子欺君,谋反大业,就怒气冲冲,下旨叫武士抓拿驸马,推出午门斩首。
公主听说父皇要斩驸马,哭哭啼啼去找母后,皇后与公主上朝,奏请皇帝,要为驸马求情.皇上问公主日:“驸马对你讲的那些话是什么时候讲的.”公主答道:“是晚上睡时戏言也.”皇上恍然大悟,些乃冤枉.心想,杀了驸马,不是叫自己的爱女一辈子守寡?遂下旨免死,并叫王宰相重新审理.可是,那太临还没等午时三刻,就把驸马杀了,人头落地,无法挽回.
民间流传故事2:王子尼达次仁
从前,在绛丹地方,有一个小小的王国。国王和王后都年事已高,身边只有一个独生的儿子,名叫尼达次仁。尼达次仁脾气古怪,比羌塘草原的野马还任性,城市里的富户,都在为自己的儿女互结姻好,街道上整天热热闹闹,比过节还要欢腾。只有老国王不闻不问,好象从来不替王子的婚事操心。这下子,别说王后心里着急,就是家里的女佣人也不平。一天,一百个女佣人的头头对王后说:“王后呀!我们城里的有钱人家,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办婚事,你们只有一个宝贝儿子,为什么还不替他成亲呢?”王后说;“大姐,你说得好,请把这些话告诉国王一声吧!”一百个女佣人的头头,把这些话跟国王讲了一遍。国王说:“我们的王子年纪还小,脾气又很古怪,还是过一两年再说吧!”
过了两年,女佣人的头头又去找王后,说;“王后呀!我们城里富户的儿女,喝了喜酒后,又喝‘邦索’酒啦!我们这些女佣人,心里真有些不服气。今年,无论怎样要给王子成亲呀!”王后说:“其实,我比你还着急。请把这些话,跟国王说说吧!”女佣人的头头,又把这些话跟国王说了一遍。国王叹了一口气说:“既然你们都想要替王子娶亲,那就娶亲吧!”便把王后请来,跟她商量道:“你在家里,用一百克白青稞磨糌粑,用一百克黑青稞煮酒,再准备宰一羊圈的绵羊和山羊。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太阳出山的时候,我就出门替儿子找妻子去。”
果然,到了第三天,国王带着八十匹骡马,骡马又分作八队,上面驮满各样货物,起程出发了。亲随贵巴多吉,紧紧跟在国王身边。王后把他们送到河边,唱道:
慢走呵,请慢慢走,
尊贵的国王慢慢走,
佣人贵巴多吉慢慢走.
请为王子尼达次仁,
找一位性情象绸子的妻子,
找一位身材象竹子的妻子,
找一位八德俱全的妻子,
找一位带满金首饰的妻子。
国王一行走了很多路,开始翻越一座很高的雪山。雪山顶上,有一个玛尼堆,玛尼堆上插满了经幡。国王跪在自己保护神的经幡跟前,祈祷说:“神呵,请保佑我今天翻山过去,明天带一位如意的姑娘再翻山过来。”经幡随风飘动,好象是点头答应。
国王下山的时候,遇到七个背牛粪的姑娘,国王问:“从来未见过的姑娘呵,请问前面叫什么村庄?”姑娘们谁也不答话,很快走进了树林。
国王没有办法,只好继续赶路。走了一阵,又遇到一位放牛的老太婆,国王问:“嘴巴扁扁的老阿妈呵!请问前面是什么村庄?”老太婆也不答话,低着脑袋捡牛粪。国王帮她捡牛粪,捡足一袋的时候,老太婆说:“前面的山谷叫泽朗,平川也叫泽朗,这地方每家每户都叫泽朗。”
国王又请教道:“老妈妈,这泽朗地方,有没有八德俱全的姑娘?”老太婆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国王呀,在泽朗山谷里,有一户叫仲古纳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格贵泽玛,小女儿叫拉贵泽玛。这位拉贵泽玛我从来没有见过,可是她美好的名声传遍了许多地方。如果他家真有拉贵泽玛这么一个姑娘,我看和王子相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他家没有这么一个姑娘,那国王你就不必在这里再找了。”
老太婆讲完,又一再叮嘱国王,千万不要说是她讲的。国王感谢她的指点,帮她把牛粪背上,还送给她一升金银财宝。
民间流传故事3:孟姜女的传说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伕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 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俩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慌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俩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失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张作霖年轻时,父亲嗜赌如命,张作霖耳濡目染,也整天泡在赌场里。后来,他父亲因欠赌债,被赌徒活活打死,他母亲被迫改嫁,抛下了他和哥哥。不久,他哥哥到人家入赘,当了倒插门儿女婿。张作霖一个,更是没人管了,白天晚上鬼混在赌场里。
这天,张作霖从赌场里出来,已是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根本无心回那个小偷都不光顾的家。他晃晃悠悠地离开大道,上了山坡,一头拱进一人多深的茅草棵里,呼呼大睡起来。也不知睡了多久,突然被女人的呼救声惊醒了。他一激灵坐了起来,只见离他不远处有一个男子正欲强暴一个女子,他顺手摸起石头,朝歹徒后脑勺打去。那男子惨叫一声,从女人身上滚了下来,捂着后脑勺仓皇地逃走了。女子爬起跪在地上,对着草棵连磕了几个响头,哭道:“恩人,多谢搭救。请恩人出来,受俺当面一拜?”可女子跪了半天,张作霖却猫在草里不吭声。女子急了,又说道:“恩人,你要不露面,俺就跪死在这里?”张作霖没辙了,只好从草棵里走出来,说道:“请起,请起?”张作霖本想上前去扶女子,可一想,自己的衣裤露着肉呢,又站住了。这女子又磕了几个头,才站起身来。
张作霖见面前这女子竟是个天仙般的大闺女,不由傻乎乎地愣了。姑娘被看得羞红了脸。她见这看上去比自己大个两三岁的小伙子,穿着虽然破烂,却敦实健壮,有股子侠义气,便试探着问道:“大哥怎么不回家,在草棵里睡觉?”张作霖说:“独身一人,哪儿不能睡?”姑娘心头一喜,暗暗决定以身相许:“大哥,救人救到底,俺一个小女子刚受过惊吓,衣衫又被扯破,能不能随大哥到家歇歇?”张作霖心想,这忙还真是不能不帮,便说道:“花子房般的家,咋好让你去。”姑娘答道:“俺不嫌的。”张作霖不吱声了,转身带着姑娘往家走。
一路上两人唠扯着。姑娘说,她叫兰儿,家住高坎儿,原先家境还不错,是个殷实富户,可后来父亲染上赌博,不仅输了房子输了地,还气死了母亲,最后把女儿也输给了人家。兰儿听到信儿,夹个包袱逃往姨妈家,可多年未通信儿,姨妈搬往奉天去了。她走投无路只得往回返。路上她想,如果父亲坚持卖女,就以死相对。谁知半路上又遇到歹人施暴,多亏了张作霖……
张作霖听了,心中不是个滋味。快到家时,他“扑哧”地笑了声,说:“兰妹子,实不相瞒,家境不济,俺一个单身都自顾不了,咋招待你这天仙般的人儿?”兰儿说:“家境艰难,俺从你的穿着上已看出来了,不妨的。人要有志,肯干下力,会过上好日子的。俺兰儿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女人?”张作霖这人是何等的聪明,心里说,看这架势她是要给俺当媳妇啊?
二人进了村。转过一片菜地,张作霖用手一指:“兰妹子,破家不成样子,怪难为情的。”兰儿瞅着没围墙也没夹障子,歪歪倒倒的土坯房,心想,真也太不像个过日子的人家了,可嘴上却说:“俺不嫌?”张作霖见她这样说,只好推开房门,让兰儿进了屋。兰儿浑身疲乏,一屁股坐到只有半截席的炕上。张作霖知道家里没粮,涨红着脸,难为情地对兰儿说:“兰妹子,你坐着,我去去就回来。”说完就要出去。兰儿心像明镜似的,忙拦阻道:“张大哥,俺还有几个火烧,你去烧点水,咱俩先垫补垫补?”张作霖笑答道:“实不相瞒,俺也不常在家里住,没烧水的家什儿。俺上牛婶家去弄点。”兰儿又喊住了他说:“别去了,就这么对付吧?”张作霖也饿了,看兰儿真心实意地对待自己,就不客套了,拿起火烧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五个火烧,兰儿一个没吃完,张作霖已吞进去四个。兰儿一边吃着一边纳闷,这么个行侠仗义的棒小伙儿,咋把家弄得这般凄苦?她问道:“张大哥,你干啥营生?一个人过活咋把家弄成这样?”张作霖心想,反正她都看见了,干脆实话说了吧:“兰妹子,哥哥没出息赌场上混日子?”兰儿听了,不由一怔,手中剩下的那半块火烧“啪”地掉到地上,面色煞白。她心中顿时翻江倒海,恨自己命苦,逃离嗜赌如命的父亲又遇上了另一个赌徒?兰儿越想越悲伤,捂着脸大哭起来。张作霖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劝兰儿。好半天,兰儿止住了哭声,拢了拢秀发,对张作霖说:“张大哥,妹子这就回高坎去,爹把俺卖给了人家,是死是活顾不得了。你是兰儿的大恩人,兰儿不会忘记。日后不死,一定报答?兰儿还有句肺腑话:‘男儿无志,寸铁无钢?’张大哥,别去赌场上混了,兰儿等着你出息的喜讯?”说完,扭头冲出屋去。
张作霖呆愣片刻,狠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冲出屋去撵兰儿,把兰儿送回了高坎。兰儿进村一打听,才知债主因兰儿逃跑,逼着她父亲去找。半路上,路过一条深涧时,兰儿的父亲突然抱住债主滚下深涧,都摔死了。兰儿悲伤地哭了。张作霖见兰儿没有了危险,放下了心,把她安排在她干娘刘姨家后,便要往回返。兰儿说:“张大哥,妹子还是那句话,‘男儿无志,寸铁无钢?’兰儿等着你。”
从此后,张作霖戒了赌。他纠合村里的几个人占了山,打家劫舍,干起了土匪勾当。不久,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了雄霸一方的土匪头。张作霖心想,这下,自己可以去见兰儿了。他骑上高头大马,带上哗哗作响的银钱,几个喽罗跟着,趾高气扬地去见兰儿。谁知,兰儿却让张作霖吃了闭门羹。张作霖心中纳闷:自己现在要财有财,要势有势,一呼百应,兰儿为啥还对自己不满?张作霖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便使劲地敲起门来。兰儿见张作霖不走,便打开门说:“张大哥,过去你赌博成性,害的是你自己。俺本希望你成为一个为国为民有用的人,可惜你不争气,成了土匪头子了,为害一方百姓。你走吧?”说罢,“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张作霖极不情愿地往回走,耳畔不时地回响着兰儿的话:“男儿无志,寸铁无钢。”从这以后,他始终没忘记。
后来,张作霖当上了师长,又当上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统治了整个东北……可是,张作霖虽然去过几次高坎儿,兰儿却再没见他,也没出嫁。
★ 民间流传的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