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esse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武汉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共含6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ess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武汉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

篇1:武汉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

【一线抗疫群英谱】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一线抗疫群英谱】夏思思:用生命践行医者誓言

2月23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1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12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70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1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一线抗疫群英谱】“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

“这里还要再贴上标识,让人一眼就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地方防护密闭性还不够,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对防护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细致入微的她,生怕有丝毫疏漏。当天下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肺炎患者。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队员李丹接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当时,这里还是一座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在建医院。经过50多个小时的准备,医院具备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条件。

从军27年的李丹,长期负责火箭军某基地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今战斗在新的岗位,仍与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搭起阻断病毒的‘健康之门’,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李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本子。记者看到,上面记满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协调解决整个医院的防护消毒、垃圾处理等,小到医疗区、缓冲区一扇门窗的密封,已经解决的打上了钩,特别重要的画上了横线。

与病魔较量,就是与时间赛跑。主管护师赵晓林心疼地说:“昨天,李丹主任从一大早忙到夜里11点半,晚饭都没顾上吃。”李丹笑了笑:“医院早一分钟具备条件,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能不着急吗?”

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采访中,正好赶上一批医用物资运达,李丹和同事们连忙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她不停地叮嘱大家:“这和我们导弹接装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

忙完物资接收,上楼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防护衣,李丹赶紧上前挨个儿进行检查,发现一名护士有几根头发还在外面,立马严肃起来:“这就是战场,容不得一丁点的粗心,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持战斗力!”

【一线抗疫群英谱】咬牙坚守就是给患者希望

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在前往火神山医院的班车上响起。前一秒还在与同事讨论工作的感染六科一病区护士长王晓靖,下一秒接通电话后泪流不止,她用嘶哑的声音说:“爸……我回不去了,也不能回去啊……”原来,她的父亲在家乡病故了。车上的同事都红了眼眶。“每个人都有至亲至爱想要守护,只是一些人舍弃了小家来守护更多的人。”医生李俊在他的朋友圈里这样写。

接到这个噩耗的,还有王晓靖的妹妹——同在抗“疫”一线的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宏玲。在疫情刚刚暴发时,发热门诊的病人不断涌来,承担着预检分诊重任的急诊病区,防控压力陡增。王宏玲主动放弃了已经批准的休假,虽然父亲彼时已病重卧床,但她没有迟疑、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就在连续工作了20个日夜后,她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父亲的身体状况,他可能随时都会病危。但我也深知我肩负的责任,当时疫情形势严峻,医护人员多一人在岗,患者就多一点希望。我是急诊科的护士长,更是一名军人,必须与大家并肩作战,只是没想到父亲……”王宏玲哽咽地有些说不出话,稍微平复了情绪,她说:“我和姐姐都是军人,同在一个单位,我们当时只想尽好职责,想等疫情结束第一时间回家去看父亲,可现在父亲却突然走了。”

王晓靖手机里存着与父亲的照片,照片上父女俩笑得很灿烂。看着逝去父亲的相片,王晓靖终于忍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每当想起父亲,心里就在流血。我真的想飞奔回家送他最后一程。但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这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还有很多患者需要继续救治。”她说,“我相信父亲会支持我这样做的。”

此时,相距千里的王晓靖、王宏玲两姐妹强忍着悲伤,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个在武汉火神山收治病人,另一个在兰州的急诊病区预检分诊。自疫情暴发以来,这两姐妹和战友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日夜,收治确诊患者58人,预检分诊患者近2万人,筛查出发热患者408人次。她们咬牙坚守的这些时光,就是带给每一个患者生命的希望。

篇2:抗击疫情英雄人物故事

“祝你生日快乐……”3月初,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十二病区,伴随着歌声,罗晓庆和同事们把生日蛋糕送到了患者傅女士的病床前。接过罗晓庆亲手制作的贺卡,傅女士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你们日夜守候,这么辛苦,还不忘送给我们生日惊喜……”

在支援武汉的日子里,罗晓庆和同事们收到许多来自患者的感谢,这也成为大家继续奋战在救治一线的强大动力。作为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罗晓庆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病房里的“冬日暖阳”。到达武汉不久,医疗队就接连接管了两个重症病区,最多时要负责75名患者的救治。每日超负荷运转,长时间值岗,罗晓庆还要花大量时间关心患者,“经常和他们聊聊天,能帮他们重建信心。”患者中有一位老婆婆,入院后一直沉默寡言;罗晓庆就主动和老婆婆拉家常,老人开始积极接受治疗,话也多起来了,家属得知消息后专门打电话致谢;一位老人左侧肢体偏瘫,收治时已神志不清、无法进食。老人的儿子远在国外,老伴也在隔离观察。做完日常护理后,罗晓庆又鼓励老人做康复训练,这让老人和家属深受感动。

在她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好消息越来越多。“打心底里高兴,疲劳都消除了一大半。”罗晓庆说。

在医疗队,罗晓庆对待工作总有一股认真劲儿。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护士长,请缨参战的她态度坚决;作为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到了“战场”她更是毫不含糊:抵达武汉的第二天下午,医疗队就接到紧急通知,马上接管重症病区。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工作流程,罗晓庆组织清扫、布置病区,联系院方学习工作流程与软件操作,协调医用物资填补空缺……深夜2点,第一批护理班结束,担心新上岗的队员摸不清门路,罗晓庆并没有回去休息,而是继续跟大家一起奋战,在病区连续工作了19个小时。

“越是辛苦越要调整好情绪,越是困难越要树立信心。”罗晓庆经常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她是患者眼里的“阳光护士”,也是队员眼中的“知心姐姐”。有一次,当班护理人员的口罩出了问题,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罗晓庆放下电话就往隔离区里冲,自己上阵换下队员。还有一次,得知团队中年纪小的队员有些害怕,罗晓庆一边安慰疏导,一边想办法准备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回到住处后还不忘和大家聊天,让队员放松心情、增强信心。在每日返回住地的大巴车上,她用手机下载音乐伴奏,组织大家一起唱《明天会更好》。歌声回荡在车内,也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对罗晓庆来说,虽然时刻面临危险、困难,但她仍然想尽办法,“用坚强和乐观时刻激励自己,传递信心和希望给周围的人。我们一定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篇3:抗击疫情英雄人物故事

我们一起来认识中日友好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黄笳。

疫情暴发之初,身在北京的黄笳时刻牵挂着武汉,因为在那里留下了他在武汉大学读书时7年的美好时光。1月26日,当医院组织支援湖北医疗队,黄笳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

病房里,黄笳对待每位患者都十分耐心细致。看到他们一天天康复,他感到由衷的开心。回忆起过去一个多月的工作,黄笳说刚来时的两场抢救让他印象深刻。第一场抢救因为要给患者做插管和心肺复苏,强度大动作大,他最外层的隔离衣都撑破了,厚厚的口罩也增加了呼吸的困难。

顾不上自己的安危,黄笳和同事们全力将患者抢救了回来。然而,在第二场抢救中,尽管他们倾尽全力,但患者还是因为心脏问题没能扛过去。

关口前移,多学科协同救治,这一个多月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有72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篇4:抗击武汉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

__县东阳关镇,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__省市县针对新冠肺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东阳关镇党委、政府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环节,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为众多党员干部中的普通一分子,东阳关镇党委副书记__,战时受命总协调,闻令而动、勇当先锋,在守好首都护城河、筑牢__东大门的第一线上敢打头阵、积极作为。

大战大考显担当

东阳关镇区位优势独特,青兰高速和309国道来往4线穿境而过,滚滚铁流日行几万辆。邯长铁路沿途经村14个,三省交界县道汇集点3个,车水马龙万人行,联防联控也就成为全镇、全县乃至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之全镇30个行政村,设卡布防,消杀检测,防控任务之艰巨,防控工作量之大,对于调任东阳关镇任职不到半年的__来讲,绝对是一次人生的大战和大考。面对突发的疫情,__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1月26日,大年初二,__从接到向高速路省界卡口协调派送工作人员的任务的第一时间,到全镇8个县级疫情检测卡口疫情管控、登记消杀等疫情管控工作正常运作,仅用了44个小时。他先后协调火巷道等5村、派出所、镇卫生院、镇机关人员124人,考虑带班人选,确定记录、消毒人员,与县公安局、县交警队、县交通局、县卫计局、火车站等单位交涉、对接,捋顺县级省界防疫检测卡口工作中的多个环节。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配套30个村级卡点支村两委干部、“两会一队”、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党员约600余人的体温枪6把、体温计150支、口罩个、背式消毒喷雾器31个,提式消毒壶60个,一次性手套、消毒帽等疫情防护物资,确保了全镇38个卡点高标准、高质量运行,实现了东阳关镇严防严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的有效实施。

疫情一线作表率

如果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值守就是关键。__科学合理设置全镇各处卡点,持续做好消杀检测工作,并抽调本单位16名科级干部,充实到省界卡口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力量中,在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同时,身先士卒,亲自驻守在所包东黄须村和东阳关镇下湾省界卡口,严于律己,坚守值班岗位,自觉主动履行带班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坚持双休日值守到位,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全面执行战时状态下对疫情防控的处置措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好____东大门神圣职责。

__落实组织要求,强化疫情防控,坚持做到组织建立在一线、干部坚守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支援保障在一线的“四个第一线”,当好疫情防控值守先锋队。他的亲力亲为增强了大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奋战“疫情”的必胜信心和决心。

为民服务无小事

2月16日凌晨12时45分,当班一天,刚想睡下的__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派出所电话通知,下午镇设车站卡口自查发现的一位从__去长治投亲的74岁老人,没找到亲人,在南峧车站下错了火车,把装有手机、身份证、户口簿等重要证件的书包落在了火车上。无住处、无晚餐、无保障,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无奈求助。

群众事无小事。听到这种情况,__睡意全无,立即联系镇卫生院和镇民政办,一起驱车四十多分钟,赶到了位于东庄村的南峧火车站。安抚老人、测体温、了解情况后,将老人安全送到了县医院进行疫情防控的全面检查,并协调安置好进一步隔离观察。由于山路崎岖,又往返奔波,当把这一切做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镇政府时,看看墙上的表已经是凌晨5:10分了。送走其他同志回去休息,他转身回到办公室,拿起手机,拨通电话,开始向镇党政一把手汇报情况……

第2天,

在镇党委、政府与县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老人的证件终于找到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__激动不已,没顾上睡觉、也顾不上填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马不停蹄,再次赶到南峧火车站帮老人取回丢失的提包,和包片领导、卫生院等部门的同志们一起赶回县医院将提包完璧归赵,这下__才如释重负,缓缓的舒了口气。

“疫情面前任何突发状况都不容忽视,更何况这里三省通衢,而自己还是刚刚调任此地,若有任何闪失,怎么能对得起党组织的重托,怎么能对得起东阳关人民对我的信任呀!”想到这里__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临近中午,__还出门帮老人买了午饭和回家的车票。上火车前,__和大家一起去送行,接过买来的水果,这位74岁的老人感激涕零,连声道谢。从凌晨零点45分得知报警信息,到下午4时零5分送老人踏上回家的火车,__和工作人员从县城、镇政府、南峧火车站三地昼夜多次奔波15小时20分钟。特殊的战场,别样的奉献,份内的分外的都从未推脱犹豫,他只知道为党为人民办好事,是他该做的。一场爱心接力战,温暖了老人心,保障了战“疫”情,也彰显了__作为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无私。

“回首悠悠无憾事,丹心一片向未来”。为了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为了守好东大门,保障东阳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基层干部__用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带头驻一线,模范作表率。用拳拳赤子之心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践行着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篇5:抗击武汉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

“妈妈,您该吃饭了。”2月3日中午,__的女儿为她送午饭到医院门口,朝里面望了又望,走时还不忘电话叮嘱__好好吃饭。今年40岁的__是株洲云龙示范区云田卫生院一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年前的一天下班路上,不慎扭伤右脚,她以为只是普通扭伤,过两天就好了,第二天就又一瘸一拐的来到医院。结果疼得实在忍受不了,去照片后才知是骨折。就这样,她忍受疼痛坚持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才去打石膏。

疫情发生后,看着同事们大过年的每天需要入户排查、路口24小时执勤,她忍着身体上的疼痛跟丈夫说要回到单位跟同事们并肩作战。丈夫曾试着劝她在家躺着休息一两天,等脚消肿了再去上班,她却说:“大家任务都很重,我不能掉队啊!”

除夕夜,__安顿好家里事,要丈夫背她下楼、拄拐杖、坐轮椅……虽然很吃力,但__却说,坐轮椅也要坚持,决不能掉队。为方便工作,__将办公位置调整到一楼。

为减少上厕所带来的麻烦,她忍着尽量少喝水。有伤在身,每天又高强度工作,女儿心痛妈妈,每天给她送来热饭菜。为了安全起见,女儿每次都把饭送到医院门口,然后请同事再端进来。于是打石膏的第三天,她安顿好读初中的孩子,由丈夫背着她下楼,拄着拐杖,毅然决然的加入防疫战线。成为一名战疫一线坐在轮椅上工作的战士。卫生院条件不好,只有一楼病房轮椅可以去,上厕所要费好大的劲,大家穿着工作服,只能推她到门口。后来她看大家实在太忙,上厕所就自己一个人倒着用键侧脚蹬着去厕所。每天女儿把饭菜送到医院门口的台子上,同事再去端过来。就这样,她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__的微信名叫“细妹几”,她是家中幼女,父亲是云田卫生院退休的老院长,姐姐是石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她爱人也在省直中医院急诊科工作。她从小是在家中呵护下长大,与“医”结缘,如今这一大家子是名副其实的抗疫家庭。

篇6:抗击武汉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

1月26日,新年的第二天,气温在1-3度之间。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北风呼呼,寒冷刺骨,而在娄衡高速__收费站路口,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身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顶风冒雨,拿着体温仪正忙碌的为每位下高速的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她就是中共__县__镇卫生院支部的优秀共产党员__医生。

__,2012年参加工作。20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是__镇卫生院住院部的医生。__自从入党以来,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拘,待病人如亲人,轻言细语,笑脸相迎。在业务上追求上进,精益求精。一直是__人民称赞的好医生。

1月24日,大年三十。__镇卫生院陈志院长接到县卫健局的电话,要求立即派人到娄衡高速__收费站执勤。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县局的指示就是冲锋号。陈院长立即号召全院职工报名参加执勤。危难之中显精神,临危关头见本色。__第一个报名参加。陈院长就说“你等二十多天就要生育了,天气又这么寒冷,你就不要参加了”__回答说:“陈院长,我首先是一名党员,第二才是孕妇。在战争年代,多少优秀的女共产党员生小孩的时候还在参加战斗呢,现在疫情如此严重,我作为一名党员,我怎么能够退缩,我要求参加这次执勤,请领导批准”。陈院长非常感动的说:__,我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能够理解一名共产党员的心情,共产党员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批准你执勤,但你一定要多穿衣服,穿好防护服,保护好自己,那你就初二值班”。__立即打电话把执勤的事告诉了老公,老公非常的不理解,你等二十多天就要生育了,挺着那么大的肚子还要去执勤吗,天气还那么冷,感染你了怎么办,感染了孩子怎么办。__细声地对老公说,老公,我单位就四个党员,我一定要做大家的楷模,做职工的表率。请老公理解。她老公沉默了很久才说:那好吧,初二我陪你一起执勤。

1月26日,大年初二。天刚朦朦亮,__两夫妻就来了__路口收费站。来到收费站后,她就投入到了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过往的司机倍感感动。一位司机激动的说:“你们医务工作者真的是太伟大了,挺着这么大的肚子还在执勤,虽然天气特别寒冷,但是看见你的身影,我觉得心里暧暧的”。上午,镇党委张中柏书记和陈志院长一行来收费站指导工作,看见这一情景,激动的握着__的手说:“陈医生,辛苦了,如果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能像你一样,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不顾个人得失,战斗在防控的第一线,我们就有百倍的信心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__说“谢谢书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一定会站好我的每一班岗,为了__人民的健康尽心尽力”。

__,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她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成为了我们全院的旗帜。她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是我们全院学习的榜样。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有无数个像__这样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共产党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取得这次防疫战的伟大胜利。

武汉抗击疫情作文1000字

抗击疫情祈福武汉诗歌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件作文素材

武汉抗击疫情的战地日记

关于武汉抗击疫情的演讲稿

抗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作文

抗击武汉疫情的个人心得感受

抗击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思想汇报 众志成城抗击肺炎

抗击武汉疫情的高中生作文精选

武汉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武汉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