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说说年味儿(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然后飞过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说说年味儿
年冬去春来,转眼间已然走过十二分之一,我们迎来了中国农历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将至,各家各户都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过年所需要的年货,鸡鸭鱼牛羊等鲜美的肉类食品都贮存在那冰箱的冷冻储藏室里;在阳台或者厨房窗台的位置上也都高高地挂起了红艳艳的灯笼;门上贴着倒写的大大的红福字,不用说门的两旁也肯定都贴上了祝福新年美满的红对联。总之,温馨的家庭里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但是,在我看来,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倒不是说在我这代人看来,自己大了,感觉上很成熟似的,变得世故了,变得好似老道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过年了,或是说在未来几年我们都会在过年期间亲朋好友的问候下煎熬而不愿意回家过年,比如问问你:“有没有工作啊?有没有车子房子老婆啊?工资多少啊?”之类的问题。而是说虽然大部分家庭都依旧积极准备着过年,置办各种年货,但是那个年味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不清楚乡村的年俗是什么,也不好评价在村子里过年的人们是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在城市里,“年”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时候,过年很兴奋啊~天天期待着过年,能放假了,可以回家跟表哥玩,见见远道而来的各位亲戚。记得除夕前几天,就成天兴奋的倒数,春晚啊年夜饭啊初一回奶奶家玩啊什么的,真的是迫不及待。那些年,城市里炮声很大,我很怕,可是又很好奇总想跟奶奶院子里的其他大孩子们一起玩放炮。那会儿不懂事儿,因为表姐是聋哑人,过年期间在奶奶家的时候一到看别人放炮的时候我就拉着表姐去让她给我捂着耳朵看,小时候胆小不敢听那么大的炮声,尤其是“二踢脚”、“冲天响”(北方孩子应该知道吧)那一类的大炮更是怕的得躲得远远的,表姐也乐得捂住我耳朵陪我一起看天上五彩斑斓的彩炮,那真的'是很幸福呢。
以前过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奶奶家过,那会儿奶奶爷爷还是在厂区安排着的旧平房住着,所以你想想吧,就跟北京四合院、大胡同那种似的,各家各户紧紧地挨着,一到过年我就跟同属一个胡同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偷着放炮,买一堆“黑老大”、“摔炮”、“飞毛腿”、“小鞭炮”、“亮晶晶”(估计也是北方人能看懂的吧)。那时候野啊,有一次我和我表哥把一只“黑老大”擦响扔进了下水道,咣当一声巨响,下面的臭水都被炸了出来,记得后来被打的好厉害嘻嘻,也是差点把命丢了,可是记住错了。
奶奶家那条胡同里的几户人我都熟遍了,胡同口儿是一对儿耄耋之年[插播一句,牛爷爷认识这个词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老夫妇,老奶奶很喜欢我,每次我回去她都给我吃自己家拿手的大饼子,胡同尾是一个跟我奶奶是闺蜜的(这么叫也很奇怪哈哈哈)老婆婆,老伴不在了,自己做冰糖葫芦卖。她经常来奶奶家串门儿,老年人没事儿就坐着喝茶聊天。我过年回去一定会去她家玩,她也会给我好吃的糖葫芦串儿~
奶奶家隔过去三条胡同就是我表姐一家,过年我也一定会和我表哥一起去她家玩她的游戏机,那是个红白机小霸王,所以我和我哥基本上每回过年玩转一款游戏,“坦克大战”、“街头霸王”、“魂斗罗”、“忍者龙剑传”・・・都是我们的最爱!话说回来,奶奶家不大,小平房也就80平米,但是古香古色的很有趣,东西都是老古董了,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奶奶家过年才挂起来的两盏“九龙灯”,当然比不上慈禧送给乔家的那两盏,不过现代仿制品也真的很逼真了,超漂亮呢。还有那个铜火锅,在小时候它的年纪都比我大呢,经过多次的使用,铜黄色也变得黑漆漆了,可是吃火锅还得用这个东西,绝对很带劲儿,就是这个味儿!
说过年时候家里的事儿太多了,来说说那会儿城市里的年味儿吧。好像每年除夕晚都会下雪,雪量很大的那种,外面冷屋里暖,外面白屋里红,我都会在23点左右下楼放炮,顺便和妈妈堆个雪人,炮声大天上亮,美丽极了,画面你想想,很美丽是吧?那种感觉真的很赞,就跟广告里过年的样子一毛一样!只不过人家是在广告棚里撒人造雪而已,很假的。初一大早上起来,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白皑皑的一片了,满地的鞭炮铺在“大地的白毯”上,红红白白的像草莓味圣代,美丽!爸爸开着车在城里走着,到处都有放炮的,孩子们在追逐着嬉笑打闹,路上车慢的跟个乌龟似的,但是车里开着空调超暖和,小时候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
可是现在呢?城里禁炮了,我们没得玩了,亲戚更多了,在奶奶家就得跟表哥表姐钻里屋坐着不出去,亲戚们年年串门儿也厌倦了。城市一下子特别的安静,真的很不习惯。奶奶家也早搬了,住到了设施完善的小区里,邻里街坊也都变了,再回去也没有意思了。表姐更是嫁人了,初一都不会回来了,初一奶奶家人更是少了。在街上再也看不到指定售炮的摊点了,超市店铺也不装饰了,都早早歇业回老家过年去了。街上听不到过年该有的喜庆的音乐,宋祖英、谭晶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大马路上相比以前人少的不得了,各家各户的阳台也少见灯笼彩灯。昨晚,我在外面,看见都没什么人了,一路上感觉很普通,普通到就好似寻常周六日一般,城市里一点都不亮,一点都不响,一点都不热闹!就是那样吧,这里好像一座死城。
或许乡村过年,才有感觉吧。
也就是昨晚的感觉,使我终于按耐不住想要吐槽一下了,感谢大家能够坚持看到这里,看小编我bb一顿,讲自己的往事,但如果您仔细看的话应该会有同感的。
或许我是怀旧情结太深了,可能别的90后没什么感觉,相反会开玩笑说我真是牛爷爷了,但我觉得我说的都是真情实感,都是事实,真的,过年没什么了,唉。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最后感谢您的阅读!
Ps:还是要吐槽一下今年春晚,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春晚都是重头戏,在如今年味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对于春晚的重视率更是每况愈下,我们真的是很失望。尤其这次猴年春晚,为什么不请我们猴哥六小龄童!你想想,如果请了我就不信那个时段的收视率会低下去,这样既可以让央视赚的盆满钵满,更可以满足很多代人的“大圣情结”!在如今这种麻木的时代,这样做就算是在不考虑利益的情况下,也会让除夕夜多一份温暖!
最后,还是祝大家新年里有新气象,学习工作各种顺利!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请大家跟着我去安徽大别山金寨县体验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听爸爸说:春节最早来源于三皇五帝的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便将这一天当做岁首,也算是正月初一。每逢初一,一大家子人都要早起,穿上刚买的新衣服,在鞭炮声中开启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早饭过后就各自忙开了,贴对联、挂鞭炮、准备年饭大家不亦乐乎。
上午的时间很短暂,转眼就到了中午。按照老家的习俗,年饭在中午吃,所以我们叫它年饭,而非年夜饭。吃这顿饭可有不少讲究呢!你瞧,桌上必须有圆子,象征团团圆圆。加上其它美食,鸡鸭鱼肉蛋等,一共九道,象征长长久久。年饭前必先接祖,把老祖宗的灵魂用鞭炮声请回家,以表敬重。长幼有序,长辈先吃,晚辈后吃。吃年饭时,不可狼吞虎咽,讲究一个慢字,细嚼慢咽,不管合不合口味,每一道菜都必须要品尝,意思是将每道菜预示的好彩头都讨到。平时不许剩饭的好习惯,一到初一可就不同了,须剩下许多饭菜才好,寓意为年年有富余。饭桌上,大人们还会给老人、孩子压岁钱,压岁钱的数字大多是带有六、八,为讨个吉利。
年饭过后,就到了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逛大街。我们拿着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去大街上到闲逛,买自己喜欢的礼物。街市上一片繁华。张家商店挂出水浒好汉人物大联欢,李家商店天花板上绘制西游故事人物贺岁图,王家商店播放吸引人的故事真是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我们小孩子先看热闹再挑选喜欢的物件,软软糯糯的橡皮糖啦,造型各异的小玩意儿啦,还有长长短短的烟火爆竹啦,都是我们的最爱。
逛完街市回到家,大人们也从外面祭祖回来准备晚饭。晚饭通常会吃饺子、面条。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新年吃面,当然是预祝寿长百年。
吃完晚饭,全家人团坐在一起守岁,再困也没有一个人去睡觉。此时是亲情最浓的时候大人们在一起聊天,看电视。小孩子们在一同分享白天的收获。直到十二点的钟声响起,爆竹齐鸣,在大家的欢呼中,守岁结束。窗外家家户户的灯逐渐地熄灭,整座城市进入了梦乡,一团团幸福的烟雾包围着金寨的夜空,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迷人。
到了年初二、初三亲戚朋友相互串门,拜年说吉祥话。家家户户挂彩灯,窗户上贴年画。小孩儿们跟大人们走家串户,拜年说吉祥话,大人图吉利,小孩当然是挣得压岁钱啦!
随着年初四的爆竹声响起,春节接近尾声,初四的爆竹意味着送年,但并没有减弱人们欢度春节的热情,不少人家还在欢庆呢,似乎想把这个春节留的久一些。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将这些风俗重温一遍,年年岁岁,代代相传,绵延不息。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轰隆隆——轰隆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惊醒了。大街小巷都传出了这神秘的声音。今天是什么日子?端午节?中秋节?还是国庆节?No,今天是春节。
按理来说,今天还没有到春节。只是按照家乡这边的习俗,腊月二十七就要开始准备了。
腊月二十七和二十八,大家都在忙着大扫除,要把家里不好的东西扫出去,好的东西继续留在家里。腊月二十九就要准备做年夜饭的材料了。各种菜,各种肉,五颜六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全部堆在厨房的角落里,乍一看,让人还以为是一个小型的菜市场呢!
一转眼就到了年三十,大家更忙碌了。大人们早上起得比公鸡还早,那公鸡瞪大了眼睛,一脸迷惑:竟然还有人比我起的都早!镜头一转,小孩子还赖在床上不起来。尽管说今天是年三十,但街上还是和往常一样热闹。但人们一整天就呆在厨房里,他们的时间从菜刀上和炒菜锅里溜走了。还没过年时,小孩子们就没日没夜地攒钱,不就是为了今天能玩个痛快吗?这一转眼就到了下午。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我们呆在门外,一只手拿着红红的对联和“福”字,另一只手拿着剪刀和胶布。把“新桃”贴在门上,就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过年,令小孩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压岁钱;令小孩儿最头疼的就是:上交压岁钱!
这不,一下就到了晚上。年三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餐桌上有红有绿,又是菜,又是肉的,让人看着都垂涎三尺。可是这么多菜里绝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不管是“酸菜鱼”“剁椒鱼头”的还是“烤鱼”,总之必须要有鱼,因为这代表“年年有余”。饱餐一顿后还要守岁,虽然一般是守到午夜十二点,时间无比的长,但是,我们可以看着非常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春节联欢晚会》。年三十啊,就这样愉悦又飞快地结束了。
大年初一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就都很闲散了。这年一般过到大年初三
就算过完了,正所谓“年三天”。
元宵节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大家可观灯会,猜灯谜,还可以自己制作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花灯。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寓意是“团团圆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完一个年,我又长大了一岁。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正在进行有偿征文活动,平时写的好的作文和日记都可以,一旦采纳,立即给你发红包。具体要求请关注公众号。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春节习俗,就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样。今天,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走进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是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开始的。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地忙碌起来了。首先是进行大扫除。我和家人把家中的每个角落扫得一干二净,把门窗、家具擦得闪亮如新。爸爸说:“‘尘’与‘陈’谐音,春节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寓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迎接新气象。”
腊月二十六一到,我们更是忙乎了起来。我们要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做糕点。这可是一件大事儿,马虎不得。走亲访友或接待亲戚朋友可不能少了它们。又甜又糯的年糕,外脆里香的大角仔、酥脆可口的糖环……这些在过年时候才登场的“主角”令我和弟弟都快“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盼望着,盼望着,除夕终于来临了。它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日子。因为在这天,在外求学、工作或做生意的人们大都回到了家乡。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做一桌丰盛的团圆饭,一边说着这一年里看到的、听到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与家人的团聚。
新年的第一天,我是被鞭炮叫醒的。我从窗户往外看,地面上已铺满了红色的鞭炮纸屑,像一张巨大的红毯,我相信在城里过年是绝对体验不到的。我一骨碌起床,飞快地穿上了新衣服,往楼下跑去。我赶紧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新年好!恭喜发财!”大人们乐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祝我学业进步,快高长大。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无限的欢喜。发完压岁钱,我们就迎来了新年第一天的浩大工程——贴春联。可别小看这项工程。在大人们的讲解下,我发现贴春联也是一门学问。春节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横批要贴在门中间上方,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可是当我和弟弟看到那一副春联时,又犯起了愁。上联和下联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哪张是上联,哪张是下联了。我们把请求的目光投向了爷爷。爷爷笑着为我们解答:“如何区分上联与下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一般是三声或四声。而下联最后的一个字的音调一般是二声或一声。三声与四声用‘仄’字表示,一声和二声用‘平’字来表示。分辨上下联的口诀有四个字:仄起平落。”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不仅是一种风俗,还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呢。
贴完春联,爷爷便指挥我和弟弟把写着“新春大吉”“万事胜意”“出入平安”等寓意吉利的挥春贴在门楣上、墙壁上。贴对联和挥春,是我们这里由来已久的过年风俗。
家乡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请你来到冷坑,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吧!
你们知道是什么让寒冷中把尘封已久的热情带了出来吗?是什么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甚至连空气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呢?又是什么让远方的亲人们把距离拉近,让团圆的期盼变成现实?那就是中华的精髓——春节。
今年春节我是回临安外婆家过的,乡村的周围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息!瞧,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对联和窗花,人们脸上荡漾着快乐的笑容,等待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这一天,妈妈和阿姨吃过中饭后就早早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妈妈老是对我说要珍惜粮食,现在的好生活很不容易,以前她们过年哪有这么多好吃的呀,能吃上一顿鸡肉已经很不错了。看着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外公自己养的鸡肉、鹅肉、鸭肉上桌的时候,我的口水忍不住滴了下来,开动啦!我们一家人都聚在了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吃完团圆饭就是我们的欢乐时光了。我和姐姐跑出了家门和我们的小伙伴一起欢聚,我们笑着、闹着,奔跑着,突然被那直冲云霄的鞭炮声挡住了路,看着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五颜六色。你瞧,那烟花它像一条巨龙,舞动着身上的红鳞片飞向天空,落下时它又像一朵朵盛开的玫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焰火,把漆黑的夜空打扮得格外美丽,它如同一串串珍珠,如一颗颗流星、一朵朵白菊、一条条瀑布,让人目不暇接。各种造型的烟花如一声声闷雷在天空中想起,声响过后,各色烟花在空中飞洒飘落,如同天女散花。那雪亮的光照得四周亮如白昼,与灯火相映成辉,真是漂亮呀!一番赞美过后想起阿姨说得话:要减少空气污染,提倡绿色过年,不能放烟花。我们谨记阿姨的话,赶紧回家围着电视机看起了春晚,春节联欢晚会中,让我感到震撼的节目是《少年魂》,那么多的人,那么快的速度,那么整齐的队伍,太让我震惊了!
晚上十二点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出发去山上祭拜外婆。亲爱的外婆,这是您离开我们后过的第一个新年,您在天堂还好吗?您有没有看到我们这一年的收获和汗水?我和姐姐都长大了,不需要您再操心了,我们会代替你照顾好外公的。
春节是快乐的日子,是喜庆的日子,是我们小孩子最富有且最放松的`日子,收红包,吃大餐,玩游戏等等,真希望时间能定格在此时此刻,让我们能天天感受这快乐的气氛。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我们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我们要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继续努力。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携走了记忆中的尘埃,就连那节日的气氛也被岁月悄然无息的带走,使其仅剩一个名号罢。可那些经人们口耳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习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围,存有几分过去热闹的影子。
家乡的春节年味总要浓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饭,便缠着外祖父带我去看“滚龙”。
说是叫“滚龙”,却与人们口中的“舞龙”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在哪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着道具演绎龙腾这一环节。道具嘛?是拿纸糊的一条长龙,那龙身的每一节都有一根木棍杵着,供人拿走握,每节龙身里点燃着一支红烛。还有单独拎出的“龙珠”,虽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导方向,装饰之类的吧。
两手缩进袖子,站在寒风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热气,抱怨着这奇冷天气的同时,我更期待的是“节目”的到来。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划亮,随之而来的是爆竹的脆响,身着节日服饰的人们驾着纸龙、伴着击鼓声缓步开始移动,一下、两下……鼓点沉重有力,演员们的步伐错落有致,随着音乐节奏在原地兜圈。举龙首的人表演最为精彩,只见他握紧支撑的木棍,不时的抬手、旋转、动作沉稳。龙身上的纸片在风中呼呼作响。“滚龙”的开场让我顿时起了兴致,不禁从刚捂热的口袋中伸出手来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场的人们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开包袱玩起来了……
鼓声逐渐变得成低沉、沙哑,叫人感到些许紧张和压抑。领队的人步子迈得大些了,有时走两步便来了个急刹车,脚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龙头舞动的幅度更大了,那龙一会儿弓颈、一会儿屈背,像极了黑暗中准备扑食猎物的猛兽。
忽而,鼓声骤然提高了几个分贝,情绪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黄河翻滚、咆哮、一泻千里。那滚龙的方阵中闪进一个手持金色纸球的人,那便是“龙珠”,只见那人在龙身围成的圈子中不紧不慢地闪躲,蹦哒引得龙头随着它移动的轨迹而运动。舞龙头的人舞得更卖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动龙头外,还需跟着持龙珠那人的脚步跳跃奔跑。身后舞龙身的人呢,则在配合“龙珠”外沿着圈子慢跑,不时地举高一截龙身,滚龙的圈子此时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滚到高潮时,小孩子们便可向滚龙的地面上甩响炮,那种鞭炮威力极少不会伤着人,据说这样能够祈福来年顺利。大人身边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着那火龙涌去,人群中不知谁家的小家伙,还往我手里塞了几节爆竹,我也没多想,学着其他小伙伴的样子将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夹杂着掌生、呼声和人们的笑声……
这便是家乡的“滚龙”了。虽因种种原因,已时隔数年未回老家过年。但每当春节来临,仍会想起那片红色的海洋。
年味儿_描写春节作文600字
随着钟声的敲响,新年脚步已经到来,转眼间送走了365天,20xx年将会是一个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迎来今年是鼠年,在这里我祝大家:“鼠”你精彩!
在新年的那一天里,我早早的起床,走在街上,早已被这热闹的景象所感染,我真是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儿”,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现眼前:红对联,红灯笼,鞭炮……数不胜数,目不暇接。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红灯笼。做好了准备迎接着新的一年。过年最开心的当然要数我们小孩子了,女孩子过年当然要穿漂亮的裙子,红靴子。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像个“娇美公主”,但是我还是觉得最有年味的`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
到了晚上夜幕降临,无数颗繁星洒在了黑黑的天空上,妈妈和爸爸和好了馅儿,我们仨开始包饺子,开始分配任务:妈妈擀饺子皮,爸爸和我一起包饺子。我的心里真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第1次包饺子,紧张的是我怕饺子露馅儿,爸爸一边教我包饺子一边说:“包饺子有三个特点:一是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不要太平放,二是放馅儿放在正中间,好为下一步做铺垫,三是包饺子,先捏中间,后面两边。”我边听边学着包,结果却提成了个“四不像”,爸爸说:“不要灰心,努力就可以,要加油!”爸爸又顺手捏了捏我包饺子说,旁边捏的太松了,要不然煮会成了一锅粥。唉!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不过,最终凭我自己的努力终于把饺子包好了。
饺子上桌了,我夹了个“畸形”饺子,慢慢品尝起来,喏!浓浓的鸡汁儿直喷入我的口中,香甜的味道在我的口中回味着,我真感受到了一股暖流诵入到我的心头,这就是我品尝到的“年味儿”!
年味儿诗歌
年味儿是攥在孩子们手里的冰糖葫芦
年味儿是捧在妈妈手里开花的大馒头
年味儿是白白胖胖的`全肉馅的饺子
年味儿是掉了牙的奶奶赏给的红包
年味儿是姑姑从头到脚给换的新装扮
年味儿是爸爸熬着烟瘾省钱买回的一挂鞭炮
年味儿是妈妈在油灯下亲手赶做的一双花鞋
年味儿是家里杀猪 宰羊 抓鸡 逮鹅 蒸年糕
年味儿是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一桌年夜饭
年味儿是远方游子问候的来信和祝福的电报
年味儿是贴对子 挂灯笼 看戏 打朴克 扭秧歌 踩高跷
年味儿是燃放花炮,鸡 鸭鱼 肉可劲造
年味儿是初一跟着大人去拜年,还能闹些礼物和压岁钱
年味儿是三十晚上闹一宿,一个正月都有说道
现如今,条件虽好,年味却淡了
电视、电脑、手机拴住了人们的手脚
大人就是饭店、喝酒、麻将、社交
孩子就是电影、游戏、手机、电脑
把个热热闹闹的年味儿整的稀松 寡淡糟糕……
寒假最开心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过年!不仅是自己过新年拿红包时的喜悦,更多的是走街串巷拜年、家家户户团圆、无处不在弥漫的年味儿!那简直就是一部新年贺岁大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情洋溢的上演!
年味儿就是劳累了一年的“喜羊羊”风尘仆仆往家赶,为父母做上一顿贴心饭,欢聚一堂的围桌团圆!远离家乡漂泊的儿女就像喜羊羊一样乐观勇敢,说说一年的工作收获,诉诉以往的生活经历,听听父母对自己的期许评价。这是高兴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辛劳了一年的“慢羊羊”长辈在家的翘首期待,两鬓的白发、衰老的容颜,感慨岁月流逝的同时还是对小辈们的来年满怀期盼!父母犹如慢羊羊村长一样永远是儿女的依靠,家永远犹如羊村是暖心的避风港。这是苦涩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心酸了一年的“灰太狼”总结以往岁月的喜怒哀乐,感叹挣钱养家的艰辛不易!灰太狼很辛苦,屡战屡败却永远不能退缩:百般思量如何完成“红太狼”的任务,千方百计如何达到“小灰灰”的心愿。这是伤感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长高长大的“小灰灰”在父母的教育下如何变得更加善良勇敢;年味儿就是大智若愚的“懒羊羊”回顾过去展望新年如何变得更加从容聪明;年味儿就是心灵手巧的“美羊羊”思前想后考虑将来如何变得更加惹人喜爱;年味儿就是健壮鲁莽的“沸羊羊”反复斟酌思索以后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却又不强势┅┅
除夕,空气中荡漾着浓浓的年味儿,烟花,是我的最爱,夜幕降临,喧闹的大街小巷安静下来,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我知道花之雨即将到来了――
“哧”随着这一声巨响,一条红色的火蛇冲上云霄,我的心跟着往上走,“啪”火花一下子迸射而出,放射出第一朵红色的绣球花,它像一枚信号弹,远处近处都开始放烟花了,我非常兴奋,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喊,让花之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烟花竞相开放装点着万里大花园。
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烟花在黑色的幕布中组成了绚丽多彩的花束,天空被烟花占据了,五彩缤纷的,像春天的花儿一样艳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光彩夺目!我真想让那些烟花停留在这一刻,把绽放出最美的一面拍摄下来,可是我无法做到,只能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印在我的心上,映在我的脑海里――
烟花继续竞相绽放,并没有因为我的走神而停留,一朵接着一朵开放着,最后都没有了影子,只留下淡淡的硝烟,一切归于岑寂。短暂的停留后,紧接着,烟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轰炸,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紫的像萄还有一把一把的金币散在天空中,我突然跑过去,想把金币接住,一揉眼,她消失了,美好的事物还真是只在一瞬间……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烟花才完全消散,我揉揉脖子,闻到了空气中依然浓浓的硝烟味,我想这不就是我们期盼许久最炫美的年味儿吗?
★ 故乡的年味儿散文
★ 年味儿的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