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共含5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oyo_8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
选以高温期的堆肥样品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及不同系之间的组配,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分别以滤纸、脱脂棉、稻秸和锯末为碳源时,该复合系对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滤纸和脱脂棉分解活性强,对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相对高的锯末分解率最低.对稻秸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在发酵初期对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解利用率远远高于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稻秸重量的`变化与发酵液的pH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发酵前5 d内复合系对纤维素的分解活性最高.到发酵结束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7.39%和43.76%,而木质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几乎不分解.
作 者:牛俊玲 崔宗均 李国学 王伟东 NIU Jun-ling CUI Zong-jun LI Guo-xue WANG Wei-dong 作者单位:牛俊玲,李国学,NIU Jun-ling,LI Guo-xue(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100094)崔宗均,王伟东,CUI Zong-jun,WANG Wei-dong(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 24(4) 分类号:X172 关键词:堆肥 纤维素分解菌 复合系 稻秸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摘要:以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20株.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12个菌株与2株自生固氮菌和EM菌进行正交实验,得到3个组合表现出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对滤纸降解效果为组合12>组合8>组合5.选用组合12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微晶纤维素+CMC-Na时CMC酶活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最适pH6.5,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第6天CMC酶活最高.作 者:胡华 甘炳成 刘本洪 张小平 HU Hua GAN Bing-cheng LIU Ben-hong ZHANG Xiao-ping 作者单位:胡华,张小平,HU Hua,ZHANG Xiao-ping(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甘炳成,刘本洪,GAN Bing-cheng,LIU Ben-hong(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都,610066)
期 刊:四川环境 ISTIC Journal: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 27(2) 分类号:X172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 菌株复合系 环境适应性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
从4种堆肥样品中分别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4组混合菌,再以酸碱反应互补的原则重新优化组合并驯化成1组纤维素分解能力非常强而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100mL培养物在50℃静止培养72h,分别可分解0.48g滤纸、0.49g脱脂棉、0.19g麦秆和0.08g锯末.分解滤纸时,第24h CMC糖化力最高,为122.3U@mL-1在初始pH4~10的'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均能把pH调到中性,最后稳定在8.0~8.5之间.在连续投放滤纸情况下纤维素分解能力稳定保持20d以上,其发酵液的pH在有滤纸时稳定在6.0~6.5之间,没有滤纸时稳定在8.0~8.5之间.
作 者:崔宗均 李美丹 朴哲 黄志勇 Masaharu Ishii Yasuo Igarashi 作者单位:崔宗均,李美丹,朴哲(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北京,100094)黄志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Masaharu Ishii,Yasuo Igarashi(东京大学农学部应用生命工学,日本东京113)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3(3) 分类号:X172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 菌 复合系 功能 稳定降解棉秆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从土壤中筛选到两株能降解棉秆的纤维素分解菌M59、F115,通过构建酶活曲线确定了发酵周期,并进一步检测了不同氮源、不同浓度对菌株降解棉秆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59和F115均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在刚果红纤维素平板上形成的水解圈直径>0.5cm,降解滤纸的CMC酶活>7.8 U・ml-1,FPA酶活>3.9 U・ml-1;两菌株均能降解棉秆且维持较高的酶活(CMC酶活>7.0 U・ml-1,FPA酶活>2.5 U・ml-1,发酵周期均确定为10d;氮源及其浓度对两菌株降解棉秆的CMC酶活和FPA酶活影响显著,以0.5%的酵母粉、蛋白胨作氮源,菌株M59的.CMC酶活和FPA酶活、F115的CMC酶活均最高,可确定0.5%酵母粉、蛋白胨为两株纤维素分解菌较适宜的氮源.
作 者:张琴 李艳宾 岳耀峰 龚明福 Zhang Qin Li Yanbin YueYaofeng Gong Mingfu 作者单位:张琴,李艳宾,龚明福,Zhang Qin,Li Yanbin,Gong Mingfu(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843300)岳耀峰,YueYaofeng(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刊 名:塔里木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RIM UNIVERSITY 年,卷(期): 21(2) 分类号:Q-9 关键词:棉秆 纤维素分解菌 筛选 降解 酶活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稳定性
对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通过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了菌种的组成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继代培养的第74~83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没有变化,非常稳定.多代继代培养过程中各代的pH值变化趋势一致,pH值从发酵开始的8.7下降到纤维素旺盛分解时的6.5以下;随着分解结束,pH值逐渐恢复到发酵开始时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多代继代培养后复合系各代的滤纸纤维素分解率和CMC糖化差异很小;在发酵液起始pH 4~10的范围内,复合系对pH值具有缓冲能力,并正常分解纤维素;经过70~100℃高温处理10min后再转接的复合系对纤维素仍然具有分解能力,功能稳定.
作 者:王伟东 崔宗均 杨洪岩 朴哲 刘建斌 吕育才 WANG Wei-dong CUI Zong-jun YANG Hong-yan PIAO Zhe LIU Jian-bin LU Yu-cai 作者单位:王伟东,WANG Wei-dong(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崔宗均,杨洪岩,刘建斌,吕育才,CUI Zong-jun,YANG Hong-yan,LIU Jian-bin,LU Yu-cai(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
朴哲,PIAO Zhe(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5(5) 分类号:X172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 微生物复合系 稳定性 变性梯度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