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爱上自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爱上自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篇1: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

1982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车间工作,车间领导找我谈话。

说是,“因工作表现好,且先前在市工业学校培训成绩优异,经支部和厂领导研究决定,派你到重庆大学进修。从此刻起,全脱产在工艺组或试制组,自学温习功课。”

谈话完毕,然后交给我一份招生简章,一份重大孔繁聪老师亲笔信函,内附需学习温习的功课资料。[由整理]

记得只要求具备大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知识,说穿了,就是不上基础课,只上专业课。

这个消息对只具小学文凭的我,能够说是喜悦惊惧,百感交集。

喜悦的是能在文荒辍学十多年之后,居然还能有机会重捧书本,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真是喜从天降!

惊惧的是,我的文化底子太薄,不知能否跟上学习进度?

待回倒家中言及此事,父母亲皆喜于言表,望子成才殷殷之情彰显,妻亦表态大力支持。

我遂潜下心来,开始了入学前数月的自学生话。

转眼到了8月。临行前,龚人杰厂长与我谈话,叮嘱好好学习,回厂后为工厂更好地工作。

最后,我带着领导的期望和亲人们的嘱咐,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以带病之躯,出发前往那尚属陌生的山城和重庆大学校园而去。

记得是花了8块5毛钱在成都火车站买了一张去重庆的火车票,摇摇晃晃坐了一夜的慢车,清晨才抵达菜园坝车站。

那时觉得菜园坝车站很奇特,火车抵达至车站后,再发车则需调换方向退出车站。

山城重庆長江、嘉陵江两江环抱,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的,行路必爬坡上坎,路上也无蓉城常见的自行车,倒也觉得新奇。

家居重庆的妻妹专程到站接车,一路还甚为顺利。

进入重庆大学校门,就见宽阔的广场上也有一尊全国常见的立式雕象。

记得重大那时共有七幢大楼。

一大楼(校办公楼),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二大楼(工科专业楼),石条垒砌而成,似建成于39年;三大楼(教学楼);四大楼(教学楼);五大楼(主教学楼),中式仿苏大楼,气势恢宏;六大楼似为重大图书馆(记不真切了);七大楼是机械系综合楼。

五大楼前侧,有寅初亭,还有团结广场、民主湖、露天运动场。

学生一舍为研究生舍,二舍三舍为男舍,四舍为女舍。

汉渝路小学设在重大校内一隅,前大门路对面为重庆建工学院。前门外路似乎可至磁器口。

重庆大学有一侧,紧邻嘉陵江边。

为期一年(1982年至83年)的重庆大学进修,是“全国高等学校焊接专业统编教材进修班”,属机械二系(热工专业)。

进校后,先到七大楼焊接教研室,领取了十数本既大又厚的教材,心里不由得又是一惊:这么多书一年咋学得完哦!

其后事实证明,我居然学完了所有的教材。

凭记忆似有:《金属学与热处理》、《熔焊原理》上下册、《弧焊电源》、《焊接方法与设备》四册、《焊接结构》、《焊接材料》、《焊接检验》等。

初上课很不适应,就强行让自己安下心来,全身心进入到学习中来。

其时上课的教学楼、教室均不固定,必须要看课表,弄清楚上什么课,在几大楼哪间教室上课。

甚至有前两节课在五大楼,后两节课在二或三,四大楼。

所以,每逢下课,校园路上携包,夾书熙来攘往,到也是一景。

上课全为两节课连上,100分钟,每一天上午四节课,下午全为自习。

对学工科的,这个下午可不白给,你自己都要好生温习或预习功课。

每周晚上有一天,老师在五大楼或七大楼统一答疑,有疑则去,无疑自便。

晚上也曾安排过不超过50课时的补习,资料大容是电学,力学以及化学。

每逢考前近月,重大图书馆人满为患,经常只得在露天运动场自温自习。

也好在我们都来自工厂一线,有充分的感性认知,缺少的只是理性知识,一旦结合起来,掌握的倒也牢固。

这也常常博得老师们的赞许。

夏日重庆之炎热,实难想象,即便到了秋季,也是持续的高温不断,气温均在35度以上,甚为煎熬。

记得那年是在9月5日的一场大雨之后,天气才稍许凉爽了些。

至今回忆起来,那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烈日炎炎,在绝少树荫的校园路上不断地奔走;在那无吊扇,也无空调的教室里,一坐数小时的课堂学习;吃饭犹如打仗冲锋,汗流浹背。

晚间,躲进蚊帐内,近乎彻夜不停的挥动着扇子,摇啊摇啊,通宵似眠非醒,那才真叫一个味道长……

一晃30多年了,彼时在重庆大学一同进修的同学,几乎都失去了联系。

越近晚年,越发思念那时的同学们,不知你们都还好吗?

512大地震,不由自主地念及映秀电厂工作的陈德霖同学,平安与否?算来也该退休在家了。

唯愿地震之时德霖同学已未在映秀居住,天佑平安!

记得那时一齐进入重大学习的'同学来自西南数省区,达70多人。

年轻的20来岁,年長的已50岁左右啰,文化学历参差不齐。

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但教学都很努力,认真,则是肯定的。

至今,在重大所学的一切都还是记忆深深。

那时,除几位女同学住在学生四舍外,其余的全部住在汉渝路小学的教室,校舍。床叠桌架,甚为简陋拥挤,也加深了同学间的交流和情谊。

记得我们同宿舍有十一人:分别是来自自贡鸿化厂的王伟才,王世平,王明渊,王立平;映秀电站的陈德霖,南川的夏烈武。

还有長寿化工厂的柳铸,钟汉杰,十八冶的徐权平以及云南开远电厂的汤平(?)。

当然还有来自成都的我。

同宿舍同学还搞了一次大聚餐:购得鲜活黄鳝二三十斤,大蒜数斤,鲜蔬几许,调料若干,数斤炒花生。

当然白酒是不能少的,外加啤酒。

大家就开始忙乎起来,有的剐黄鳝,有的剥蒜,有的理菜。

在汉渝路小学龚老师处借得锅灶,由伟才老兄主厨,世平老兄帮厨。

中午,烹饪好的数盆(真是洗净之小脸盆)鲜美大餐呈放在宿舍長桌上,众同学就围坐在一齐。

大家品着小酒,啖着美食,摆着天方夜潭,自是面红耳酣,酒足饭饱,自得意满!也成就了我而立之年一段完美难忘的记忆。

虽然已经过去35年了,那时学习情景亦时常在脑海中浮现。

龚教授、艾雍宜、许先果、郭开奇、程(焊接结构)、孔繁聪、吕晓东、叶延洪、沈天异等诸位老师深进浅出的教学情景,不厌其烦的答疑解惑场景,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时时萦绕在心!

重庆大学的老师们教学严谨,学究气十足(年轻老师亦如此)。

记得82年的冬季,车间领导一行数人,出差顺路到渝,还专门探访我和小付学习生活状况。

那时他们就住解放碑会仙楼宾馆十多层楼上,我也就有幸进入鼎鼎大名的会仙楼。

就见豪华酒店的里面,奢侈装饰,我留意翼翼地四处张望着,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

领导们还陪着我们一齐到南岸,途经弹子石,四公里等,游览了南山公园,还在南温泉泡洗了人生第一次温泉。

说来虽是小事一桩,思来却倍感温馨……

斯人已去多年,后人则怀之永远。

做人做事不理当如此吗?

那年11月,妻携两岁幼女来学校探望我。

因妻事前未有告知,我完全不知晓,谁料在汉渝路上,我与妻竟鬼使神差般相遇,却不敢相信、相认。

妻怀抱之女都那样大了,妻也憔悴了许多。

我也长胖了,达140多斤,也不是离蓉时的那般病容、瘦削。

因我在成都时患鼻衄,流血达数小时,近深夜方在省医院止住流血,也算大病未愈即起程赴渝。

那时年轻,胃口极佳,恢复也很快。

加之重庆大学学生食堂饭菜尚可,价格还算便宜,一日三餐,能吃一斤六两。

每到夜晚之时,汉渝路小学外,一大黄桷树下,都有流动摆摊的卖重庆小面的。

隔三差五,我就要花一角钱,来上一碗小面宵夜。

回忆起那小面,就是碗中少量猪油,葱花,酱油,极少的花椒面,味精,再加上少许瓢儿白,即成。

海椒面(酱油调制),芫荽是必备需自行添加,最大特色就是绝无肉绍可加。

此刻风糜成都的重庆小面,则是改良又改良,发展又发展的美食啰!

重庆的九宫格火锅,是典型的平民饮食大餐。

熊熊燃烧的煤球或蜂窝煤炉灶上,放置大锅九宫格。

三五好友,或素不相识之人,围桌而坐,各守其格。土碗饮酒,大口啖菜,谈笑言欢,有如美宴大餐。

亦或一人独食独酌,细品慢咽,有如成都之冷淡杯般随意。

品此火锅者,有文化名人,贩伕走卒,也有含情脉脉的帅哥靓女,自有一番山城市井生活情景。

腹中尽饱美食,志得意满,结得帐来,两个字:相因!

如此花钱不多,吃得热火之食,自有别样的惬意,必定下次还要来。

无论其间饮酒与否,出得门来,个个是面含桃花,红光满面(其中当然有一氧化碳的功劳)。

到得重庆,时逢朝天门过長江索道缆车刚开通。

国庆放假,与几位同学一道,坐索缆过江,票价一角。

过江在南岸小游一番,又乘缆车而归朝天门,也可顺便游逛邻近数条街道,百货大楼和商场。

记得之后闻名于世的“吕紫剑”,也蜷缩居住于解放碑左侧一小街陋室铺面(相似于东华门的“铁檺杆”)。

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七星岗,鹅岭公园,重庆动物园,人民大会堂,红岩村,江北观音桥等也多有涉足,记忆颇深。

因重庆大学在沙坪坝,对沙坪坝的记忆则更深。

初次和同厂同学付放明一道,同往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杨虎城殉难处)游历瞻仰。

感觉和《红岩》书中描述甚远,不似那么狰狞,恐怖,倒觉山水清明,风景秀丽。游历下来,细思也才有了《红岩》中描述情景相似之感。

那是失去自由甚至行将失去生命之人的感受。

初到沙坪坝公园,曾偶入了“红卫兵”陵园,几百座大小坟茔,形式参差不齐,高低各异的碑身,铭记着时代烙印的碑文。

想想那葬于坟茔下年轻的生命,真的触目惊心,悲哉惜哉。

愿得長久保留,这是民族的记忆。

82年9月30日,机二系焊接专业教研室的所有老师和我们全体70多名同学,举办了一场茶话联欢会。

老师们各显才艺,迎新,庆双节,真的文才、艺才十分了得。

同学们也踊跃发言,表达心声,其乐融融之气氛,至今难忘。

故,在时过几十年之后,尚有82年中秋国庆是同一天的记忆。

进入83年盛夏,我们又开始了结业前近一个月的实习。

前往自贡高压阀门厂考察了高压容器的焊接。

在中国焊接材料厂,实地了解参观了焊条、药皮配方和生产工艺。

在成都电焊机研究所和成都电焊机厂,同学们认真学习、参观了各种弧焊电源和各式的特种焊接。

最后在西金厂学习熟悉了不同材质的各种厚钢板,采用不同弧焊电源、焊接材料的焊接工艺和过程。

实习期顺利完成后,在草堂寺举办了简单但又隆重的结业仪式,每人都领到一本由校长江泽佳签章,内载各科成绩的重庆大学结业证。

这结业证饱含了同学们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和艰辛付出,捧在手中自有沉甸甸的份量。

结业仪式上,老师宣布我以总平成绩位居第二名(第一名是来自广西的在读电大生),我是既高兴又欣慰,如释重负,这一年真的没有白过!

后记:

回厂不久,因工作需要,我担任了车间计调工作,这时又恰逢讲文凭、讲学历年代的到来。

无奈,我又踏上了温习功课之路,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统考,并于84年考进了成都大学,在企管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尔后勉强地混得一大专文凭。

至此,最后结束了我一生的课堂学习生活!

篇2:关于大学的随笔:我在大学等你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悄然结束,在过去的三年里,你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了,奋斗了。现在你们告别伍佑中学,这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种种不舍和难忘萦绕在心头,此时此刻我最想和你们说的是:大家,辛苦啦!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或许,儿时起,高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或许,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徘徊过,迷茫过,奋斗过,失败过。或许…可是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或许了。高考已经考完,决战已经打完。结束就是结束了,未来还有很多的挑战等着我们,所以没必要做无谓的伤感。

虽然毕业了快一年了,但每逢假期路过我的高中母校伍佑中学时,高中时那些欢快紧张学习的场景又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点点滴滴,滴滴渗透。

我想和你们讲的是:高考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前面有更多的未知,在前面的十二年,你更多的是沿着一个为你规划好的路线走,而接下来你要为你自己的选择方向。你们之前做的努力都是为以后有更多的选择。另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啰嗦几句:

山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你可以在这里放松一下,但是不要被迷惑,因为这是对你的第一道考验。有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一下子觉得离开了高考的牢笼,认为学习不再是重要的事情,荒废了最宝贵的青春,期末挂科比比皆是,甚至被退学的也不在少数。

也许你刚到山顶就下起了雨,心里原来美丽的幻想都消失了,也不要轻易否定梦想。梦想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梦想总是带着些迷茫,然而我们追逐它的幻影,坚定的走下去就能到达心中的地方。目前为止,你们接触的还只是在学校里面,同学和老师影响了你们。但你们很快会发现广阔的天空,学校只是你们生命里一个驿站,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在你一切可能触及的远方,去拓展你们的眼界。

如今,我在南京的金陵科技学院学习,没有了高中时的紧凑,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活动。我们专业的课程很多,但也挨不住我们学校动漫图书馆的诱惑。在这里,我参加了艺术学院的啦啦操队,旨在运动会上为运动员们加油呐喊,那种兴奋,那种冲动,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日复一日的练习很枯燥,虽然对一遍又一遍的修正动作感到无奈,但是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就像高考一样,只要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珍惜你们的朋友,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交到的朋友,即使有时候是为了摆脱孤独而去刻意的结交朋友,甚至很多年轻人以自己的朋友的数量来标榜自己的社交能力。但是你们以后会发现,真正的朋友无须刻意拉拢,是因着彼此内在的吸引而走到一块。给予彼此支持与帮助。把自己活成喜欢的模样,你身边就会聚集很多你喜欢的朋友,这也是一个读大学的魅力所在。

生活就是每一个日日月月的积累,不辜负每一段的时光,就是对自己的负责。你们现在所要做的,多看几本好书,几部好电影,多走走,放松心态,我在大学等你们。

公众号:珠溪语文

篇3:我在纽约的经历随笔:校园劫匪

我在纽约的经历随笔:校园劫匪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出现了留**,我得到了纽约市立大学的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到该校工作和学习。纽约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都市,那里有象征自由的女神像,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世界第一个超过百层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和第一个超过百层的摩天双塔世界贸易中心。学生时代,学英文时一篇课文中有这样的描述“If you lov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where life is heaven. If you hat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 where life is hell.”(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地狱。)我怀着到天堂参观的好奇心和进地狱的恐惧登上了飞往纽约的班机。

十分凑巧,邻座的是一个东南亚长相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仪表堂堂。出于礼貌,我跟他打招呼,他也很随和,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民主柬埔寨驻华大使江裕朗”。他主动介绍,西哈努克亲王参加联合国大会,已先期到达纽约,通知他去纽约协助工作。当时我很诧异,大使是很有地位的人,应该坐头等舱,怎么坐廉价的普通舱。我问他缘由时,他解释说:“我们国家连年战争,十分贫困,我必须为国家省钱行事。”大使胃口很好,凡是空姐送来的食品和饮料都吃尽喝光,我比他年轻,却很难做得到。

到达纽约后,花15美元在总领事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借来报纸查找租房信息,先后花了一美元的电话费,经过一番联系和讨价还价,终于在纽约的北部Bronx区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一个从台湾移民来的妇人经营的公寓。花了25美元打出租车,来到了住处。见到房东时,她对我说:“以后称呼我吴太太,先交房租才能入住。”于是我交给她150美元,并要求她开出收据。当时国内规定最多只允许带200美元出国,此时我身上只剩下9美元了,而且还未吃早点和午饭。等铺好床铺,吴太太又逐一给我介绍同住的房客,此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了。一天未进食,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匆忙到附近商店花2美元买了一袋面包和一包片状的香肠。回到房间后,狼吞虎咽的一扫而空。纽约与北京的时差是13个小时,那天相当于我熬了一个通宵,早已困得支撑不住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迷迷糊糊中,听到房间外有人走动和说话的声音,才知道房客们忙着去上班。此时才发现我居然既没有脱衣服也没有盖被子就睡觉了。一番洗漱之后,就匆忙离开住所,乘地铁来到学校。见到Boss(老板,美国对出资教授的`俚语称呼)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他借我500美元,乘地铁用去了一美元,兜里只剩下6美元了。老板倒是很通情达理,立即给我开了一张500美元的支票,然后带我去到为我安排的办公室,并布置了近期要做的事情。随后关切的要我先去外国人员管理办公室办理校园ID卡(身份证),并嘱咐我一定要去驻扎在学校里的Police station(相当于国内的派出所)咨询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Police station里,值班的警官询问了我的住址,然后告诉我上下班比较安全的行走路线,并叮嘱我,沿街道的人行道行走时,不要紧挨着楼房,尽量靠近车道的边沿。我不解和好奇的问:“为什么?”他严肃的说:“趁你不注意的时候,临街的门洞里可能会有人伸手把你拽到屋内,进行抢劫。”说着,还比划着拽人和勒脖子的动作,我被这番警示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到办公室,碰到了一个大陆来的留学生,他见我是新面孔,可能我的衣着和神态显露出了大陆人的气质,便用中国话问:“是新来的吗?”我答:“是!”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出门靠朋友”,我主动的请教:“初来乍到,请多关照和指点。”他也不客套,十分真诚的说:“在纽约最头疼的事就是抢劫,我在校园里就被抢劫过。有一天,在实验室里耽误得太久,下班时天色已晚,在校园里的人很少。刚出大楼,就碰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我也不在意。没走几步,他看到四周无人,冲上来用刀顶住我的后心窝。威胁我说,’ Raise your hands in air.’ (举起你的双手!)我吓坏了,立即说,‘ You can take anything you want, Don’t hurt me!’(你要拿什么请随意,不要伤害我),他命令我,’ Take out your wallet!’(把钱包拿出来!)于是,我用举着的手,指指胸前说,‘ Here! ’(在这里!)”我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你不直接拿出来给他,只是指指呢?”他说:“伸手去拿,他会认为你掏枪反抗,要他自己拿呀!”接着说:“劫匪取出了我的钱包,看见里面有钱,把钱拿掉,装进了他的裤包。见我顺从听话,十分高兴的把钱包还给我,并俏皮的说,’ Thank you!’(谢谢你!)我当时慌张极了,居然习惯性的顺口就说,’ You are welcome!’(别客气!)”我禁不住哈哈大笑,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本来那天我就打算到银行取出那500美元,听他这么一讲,我害怕了,不敢去取。下班后,我沿着警察告诉我的路线走,侦查一下是否真的安全,确实走的人比较多,有警察巡逻。回到宿舍后,我用小手帕在衬裤上缝了一个小包。第二天,取出500美元以后,拿出20美元装在钱包里,以防遇到劫匪时,让他高兴的拿走。饱餐了一顿汉堡包以后,就把剩余的钱就放到了衬裤上的小包里。还好没有遇上劫匪,终于安全的把钱带回了宿舍,并把钱藏好。接着又买了一把锁和一个锁扣,从房东那里借来工具,装上锁扣,以便出门时加上自己的门锁。此后我才注意到,每个房客都在自己的房门上各自装上了锁扣,出门时都小心翼翼的锁好自己的房间门。

后来又经历了更多的稀奇事,我将会一一记述。

篇4:我在大学学习英语的计划

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抱怨;当不同的选择摆在面前时,我们却可能手足无措。刚刚结束高考的你,脑海中也一定堆满了这样的问题:上了大学,还要不要学英语?如果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标在哪里?是我们都患上了选择困难症,还是英语这门学科太过高深?都不是!对于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与其盲目地“抓紧时间”采取行动,不如静下心来仔细考虑,先给自己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规划高考后的大一英语学习,无外乎以下四步骤:

1. 自我评估,优劣势分析;

2. 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3. 制定行动计划及内容;

4. 选择采取的方式和途径。

用目标来指导,用计划来规范,才是面对若干选择时最为理智的方式。规划先行,方能达到“我的英语我做主”之境界。

大一新生英语优势分析

“我们学习英语还有优势?”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听到大一新生学员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高中生学英语的确有他们不自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语感较好,语法扎实,英语知识呈体系化;

2. 机械记忆能力很强——17、18岁的年纪正是单词记忆、文章背诵的最佳时期;

3. 英语学习动力十足,仍处在高考备战时“巅峰状态”的延续期。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上述优势,再结合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目标,并能很好地实施执行,你就有机会把高考后、大一、乃至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打造得“有款有型”,让英语真正成为“你的地盘”。

“对症下药”,有效规划

依照不同考试的不同需求,即长期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大一英语学习规划书细分为四类,相信必有一“款”适合你!

基本款:“四级万岁”型

特点:英语非我辈强项,高中英语水平一般,大多时候徘徊在危险的及格边缘;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更多的兴趣,也没有更多的奢望,够用就好;四级通过即告万岁;不打算和英语打更多的交道,也不指望在找工作时英语能助一臂之力。

分析: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任何人都会表现出不自信的一面,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具体体现在:考英语四级前,给自己预留出过于充分的准备时间(一年以上),不断向后拖延考试时间,总想等准备“充分”了再上考场。殊不知,“No deadline, no completion!” (没有截止日期,永远无法完成!)而且,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进入大学后,很多人的英语水平呈直线下降趋势。一方面,大学中的公共英语课排课比较松散,一周一节大课很正常,可同学们早已习惯了高中填鸭式教学,不会自学,也没有方法,而语言终究是工具,不说不听不读不写,水平只能下降。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和高中英语课程有着本质区别:高中英语针对高考,大学英语不针对四级。习惯了用考试促进学习的同学很难把课程内容和四级考试联系起来,也很难将课上学习到的语言能力成功地转化为四级需要的应试能力。

篇5:在开放大学学习的自我鉴定

四年大学生活转眼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四年大学生活,我将从思想政治、道德风尚、学习和健康以及存在的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四个方面来进行自我鉴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

也许是因为喜欢文学的缘故,大概是从初中开始,在阅读各类文学书籍的同时,我也会顺带去看那些政治、经济的新闻或消息。当然那个时候也只能说是顺带去看,而不能说有什么明确的认识。真正有意识地去关注国家大事应该是从大学开始。一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应该只局限在自己个人的小世界里,也不应该只看那些纯文学的书籍,更不应该沉溺在一种狭隘的小情小绪里。而应该多去了解一下世界局势,多去关注一下国内动态,对于党的性质,党的目标宗旨,党的各项新的方针政策以及改革措施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刚进入大学,我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开始,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到大三,我竞选作了班级团支书,到大四上学期,我正式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党员这种身份,对于我,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压力。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希望自己能够坚守住内心关于党员,关于政治的一些想法。

二、道德风尚方面。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品行、道德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别人来评定而不是自己可以言说的,但是有时候,我也会认为,一个人得到自己内心的自我认可也许比得到别人的认可更重要也更艰难。大学四年,在遵守校纪校规方面,毫无疑问,我是合格的,而在个人的品行操守方面,我无法说自己毫无缺失,说自己很完美,因为有的时候人会做错了事而不自知或在无意中做出伤害人的'事。但是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说我把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也许是读多了大师或著名人物的人生传记,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做好道德文章比做好能力文章更让人尊重,对于我,道德文章代表的是一种气度,一种风骨,远如鲁迅,胡适,近如季羡林。大学四年,我一直都只是一个很平凡普通的学生,我没有很大的能力去帮助谁,改变谁,我能做的,便是去做做献血,献血小板,便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对人有益的事情。我知道道德文章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我知道自己离这一步还差的太远。但是我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一篇道德文章。

三、学习和健康方面。

大学四年,如果说到遗憾,我想我最大的遗憾便是没有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弄的更好一点,以致我大学四年仅仅只得过一次三等奖学金。这一直是我心底一个很深的痛。但是,回顾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想我有勇气说:我没有虚度,我努力了。我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最终我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这一别人看得见的结果,而是因为这四年大学生活中太多别人没有看见的我的努力,我的思想上的各种挣扎。所以,我想说,关于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有遗憾,但我没有后悔,对于我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都不后悔。而健康这一方面,我想我绝对是合格的—我的身体和我的心灵一样,绝对健康,并且,我真的很热爱运动,热爱流汗。

四、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理智很清醒的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自己的做法全部是没有问题的。我的缺点和我的优点一样,到目前为止,都很明显:不够自信,有时候在不该自卑的时间或场合会严重自卑;太过理想化,这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我接触的人接触的环境都太过单纯,所以很多时候不理想化也会变成理想化。

在大学的学习计划

读书经历随笔

关于德语学习-我的经历

大学随笔

我在异乡抒情随笔

在路上我全力以赴随笔

学习经历怎么写

简历中学习经历

我的大学学习总结

学习随笔

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在大学的学习经历随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