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妹的组诗(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s19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祭妹的组诗
一、《祭妹》
走着,走着就散了
连妹的容颜也变了,
念着念着你浮现了,
拖着云朵笑靥灿烂了,
衣袖翩翩渐行渐远了,
挥挥手你就不见了,
姐真的乱了!
走的不舍,去的决然。
就连你我约好的相见,
都成了践行不了的诺言。
那无法书写的一纸暖,残片。
我很遗憾!
送你最后的旅程,
佛佑我妹,天路平安!
二、《珠光里的思念》
把你的容颜镌刻在水面,
涟漪荡漾扩散,
模糊成点,
搅乱一池清泉,
风,吹皱了浓厚的思念。
归期无限,
望断南飞雁。
舞步凌乱,
月亮瘦了容颜。
灯火阑珊,
负了情深缘浅。
时间留不住昔日的暖。
三、《秋·红枫》
落叶荒芜了谁的一世长情,
秋风扫落了谁的青丝妆容。
秋雨瘦化了谁的相思剪影,
秋露润了谁的画廊笔锋,
秋霜冰冻了谁的的翠衣长藤,
秋日又将谁的沧桑熨平。
红枫点绛了谁的饱满唇红,
又叮当了谁的午夜风铃?
枫骚了谁的善感诗行,
又煽了谁的情?
红枫,落地成殇,
你听,你听!
四、《触景》
雨未停,
凤又动,
昨夜落叶满亭经。
秋虫哝,
人声静,
今朝花红称霸雄。
弹地老,
喝天荒,
任由回忆沙沙响。
曲也抑,
音也扬,
匆匆人生两茫茫
五、《霾心霾肺》
霾聚霾散霾围绕,
风吼风叫沙尘到,
拨开雾纱去口罩,
还我蓝天女儿貌,
艳阳高照当回报
六、《念友人》
友人归期倒计时,
我因忙碌无暇聚,
常忆与友品茗时,
心有千结叙话题
七、《致童年》
常忆碧溪菜畦舅家
羊咩鸡鸣炊烟繁花
洋井喘息蹦出朵朵水花
屋前洒水
院后摘瓜
河里捉虾
那边舅和妈倚坐窗下
神情安然的叙着家常话
八、《岁岁唸》
去年今日此门中,
年韵十足门庭红,
而今“伊人”已西去,
茫留一片怀念情。
九、《你从北方走来》
你从林立的燕山中走来,
带着傲雪松柏的'坚强。
你从贫瘠的层层梯田中走来,
带着野百合的芬芳。
你从辽阔的蓝天中走来,
带着清新自然云的徜徉。
你从那清冽见底的溪水边走来,
带着水的清透无恙。
你从那淳朴温润的民风中走来,
带着热河人的耿直和开朗。
你经历事故沧桑,
风霜在心里,
岁月在额旁。
在幸福和痛苦的轮回中更坚强。
你从北方走来···
十、《忆流年My》
我的人生也曾黑暗
我的快乐也曾沦陷
我的幸福也曾牵绊
我的内心仍倔强的在期盼
一切都只是黎明前的鬼脸
我的灵魂仍执着的呐喊
守候余温不要蜕变
人生还我以本色
幸福回到了原点
快乐依就简简单单
时间才是公平的判官
祭妹文文言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东,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象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姪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17、祭妹文
十七、祭妹文
袁枚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从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概括死者一生以及寓情于事的写法。掌握一些多义词的意义。
2、认识封建礼法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记事、抒情、析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寓情于事”。
2、难点: 文中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作者简介:
我们学过袁枚的作品《黄生借书说》。
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解题:
本文是袁枚哀悼胞妹袁机的一篇祭文。现代人用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并用悼词来概述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及对死者的怀念。在古代则用祭祀形式悼念死者,并在祭祀时朗读祭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祭文以主持祭祀人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它的内容包括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作者和死者的关系、交往以及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悼念,着重写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情真意切,语出肺腑,读来哀惋真切。
本文是袁枚的著名散文作品。袁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罔阡表》,历来被认为是祭文中的绝唱。
课文串讲:
第 二 课 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 害,远吊 (于)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
生病 说没有危险 悼念(友人) 怕我伤心 别人
走报。 及至绵 (3)已极,阿奶问(汝)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4)予先
报信 等到病势非常危急 不 嗯 我已经
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 气绝。
吉利 长江 在 (已经)
未时:下午一至三点。辰时:上午七至九点。
四支犹 温, 一目未瞑,盖 犹 忍 死 待 予也。呜呼痛
还是温热的 闭上 大概还是不忍心死去等待着我吧 多么使人悲
哉!早知诀(于)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 共汝
痛啊 行 还 许多 话 (多少事)同你
筹画也。而今 已矣! 除吾死外, 当 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
一起商量 (一切都)完了 之外 肯定 日子<
17、祭妹文
十七、祭妹文袁枚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从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概括死者一生以及寓情于事的写法。掌握一些多义词的意义。
2、认识封建礼法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记事、抒情、析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寓情于事”。
2、难点: 文中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 一 课 时
作者简介:
我们学过袁枚的作品《黄生借书说》。
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乾隆进士,曾官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市)之小仓山,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对于诗文的创作,他反对传统的儒家礼教的束缚,主张直抒性情。这就是他所首创的著名的“性灵说”。不过,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抒发闲情逸致的。他的作品集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解题:
本文是袁枚哀悼胞妹袁机的一篇祭文。现代人用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并用悼词来概述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及对死者的'怀念。在古代则用祭祀形式悼念死者,并在祭祀时朗读祭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祭文以主持祭祀人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它的内容包括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作者和死者的关系、交往以及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悼念,着重写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情真意切,语出肺腑,读来哀惋真切。
本文是袁枚的著名散文作品。袁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罔阡表》,历来被认为是祭文中的绝唱。
[4] [5] [6] [7]
海祭诗歌组诗
(一)与海的对话
今夜,插上思念的翅
我是破茧的蝶
被重重关山囚白了青春的蝶
你的蓝是天空的泪
那是飞鸟击碎的宝石
是苦难汇聚的美
循着疼痛的指引
挣脱千山万水
今夜,你将看见我的白
在岁月的煎煮下同样引人入胜
让我飞翔在你的胸口
用我的伤
与你的伤,紧紧重叠
让我在你浪花的蕊上静静入睡
你的蓝是天空的泪
我的白是残月的脸
今夜,她们注定比翼齐飞
(二)亚龙湾海滩行吟
撕开封口塑料袋,茧封的翅爬出来
爬过千山万水,我来看你
不能飞行,伤口上的血一直浸透翅膀
就算能飞又怎样?树叶的背荫处
举着一杆杆熬红了双睛的枪
爬过千山万水
我以为,看见你我会痛哭流涕
不曾想,酝酿了许久的情感
在时间沉默的窖缸
发酵成了一缸无声的酒
相顾无语,你一如既往
用沙反复擦拭蓝色深处隐藏的涩
而我
只能听凭海风吹乱
三千,开始花白的发丝
丝丝如针
刺透天空之城的墙
今夜的亚龙湾
必将有一场流星雨
伴随海潮降临
你在海之南,我在山之北
只因三生石上的一次擦肩而过
天涯海角,从此
你是一尾石斑鱼
我是一尾淡水鱼
离去的瞬间,我终于明白
为了忘却痛苦
作为一尾鱼只能选择七秒的记忆
为了记住相遇
一生的泪无论上岸与否注定咸苦
(三)夜临海安码头
风尘仆仆
我是一只渴望温暖的蝶
忘了冬眠
凭借对蓝色刻骨铭心的思念
抵达,一座名叫海安的'码头
夜幕降临
车流是渴望归家的鱼群
我是其中普通的一只
凭借缴纳了六百元人民币
在这里,我作为合格的公民
身份在一纸船票上又一次得到证明
我知道,隔着三十海里的城
并不是除夕夜点燃乡音的地方
凭借对蓝色刻骨铭心的思念
椰子树下,朦胧的灯影
在蓝安酒店门前的广场
缴纳了没有凭证的十元人民币
我当上了特别通行的贵宾
以为可以与你马上拥抱
在那首歌里相恋的城,思念的城
却被广播:天气原因,渡轮
在漆黑的海面将独睡天明
桨轮停歇了
海浪的喘息
口吐白沫
冷雾弥漫
在无法目及的深处,漆黑的海面
谁知道
美人鱼脱下了眩目的外衣
腐烂的垃圾在舷侧浮游
但我骄傲,我又一次证明
远离内陆,我也是中国合法的公民
椰影婆娑的码头
凭借十元人民币,我也当了一分钟贵宾
我骄傲
今夜,在一个名叫海安的码头
我也可以做一条
肆无忌惮的
鲨鱼
(四)走在琼海街头
走在琼海街头,我是一尾淡水鱼
一口拙劣的普通话
无法遮掩根繁叶茂的黔北乡音
这已注定,我与来自深海的鱼
无法平等对话
我把她腥咸的海风当风景
她把我一身朦胧的山雨
视作一袭素色长裙
凭借短暂的记忆
我们把彼此的苦难忽略
我们是彼此眼眸中
游动的最幸福的鱼
走在琼海街头
我是一尾
误入海洋深处的淡水鱼
清代: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的羊山,用祭文祭奠她说:
啊呀!你出生在杭州却埋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了。当你出生时,即使做奇异的噩梦和虚幻的想象,又怎么能想到此地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意念,遇人不善而遭离弃,致使你孤独愁苦,落拓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其实是上天造成的不幸,但是连累你走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幼年跟随先生读经学习,你与我并肩而坐,喜欢听古人坚持节义的事例,你一旦长大成人,竟然亲自付诸实践。唉呀!假如你不懂得诗书,或许不一定这样苦守贞节啊。
我捉蟋蟀,你振臂参与其间,天气寒冷时蟋蟀僵硬了,我们同到埋葬蟋蟀的洞穴边凭吊。今天我装敛你埋葬你,而当日的情形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内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着细绢做的单衫到来,我们温读 《细衣》一章。恰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读书琅琅,不觉微笑起来,连连发出 “啧啧”的赞美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情啊,你在九泉之下,定当清楚地记得这件事的。我刚成年时到广西去,你拽住我的衣裳伤心痛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回家,你从东边厢房拿着碗盘就出来了,全家人瞪着眼睛看着笑了,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京城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成为陈迹,但是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不能忘记。过去的事填满胸中,想起它们就凄伤硬咽,像影子一样历历在目,想逼近捕捉时,它却消失了。我后悔当时不曾把幼年时期的情况,详细排列记录保存下来;但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重来,但也没有对此做印证的人了。
你与高家情谊断绝离婚回家后,堂上阿母,依仗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能够通明经书的旨意、熟悉轨范的训释的;你嫂嫂不是不和静柔顺,但是在这些方面稍微有些欠缺。所以自从你回家以后,我虽然为你悲伤,其实替我自己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假如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那我可以把身后之事托付于你,却没想到你在我之前走了啊!
前年我患有疾病,你通宵来探询,病情减一分你就高兴,病J晴增一分你就担忧。后来虽然稍有好转,可还是半卧半起,没有什么娱乐消遣。你来到病床之前,给我讲说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带给我一些欢乐。唉呀!从今往后我再患病,叫我从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的时候,我听信医生的话说没有什么危险,就远到扬州去了。你又担心你使我心忧,劝阻人来报信。等到你病危到气息奄奄时,阿母问: “你盼望哥哥回来不?”你挣扎着答应说:“嗯。”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告别,我心里知道不吉祥,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于未时回到家中,而你于辰时气绝身亡。你的四肢还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没有闭紧,大概你还在挣扎延时等待我的到来啊!唉呀!可悲可痛啊!早知道要与你永别,那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知道,共同和你商量啊!可是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必当没有见面的日子。我又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而死后有知觉还是没知觉,与你能见面还是不能见面,又终究难以明白啊。既然这样,那么抱着这没有边际的遗恨,是天意吗?是人事吗?而终于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出;你的生平,我已经写有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好。咱家祖先的墓地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故乡安葬,所以我征得母亲的同意而安葬你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奠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向南可望见低洼的平原,向西可望见栖霞之山,刮风下雨,清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灵魂也有伴侣,定当不会孤独寂寞。所可悲的是,我从戊寅年读过你写的哭侄诗后,到今天没有男孩;两个女儿正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以后,仅仅周岁而已。我虽然因母亲还健在而不敢称说自己已老,然而牙齿动摇,头发已秃,暗中我自己知道,知道我在人世间还有几天啊!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袁门九族没有可以继承香火的人。你死了我埋葬你,我死了谁埋葬我!你如果地下有灵,能不能告知我?
唉呀!身前的事既不可以回想,身后的事又不可以知道;我哭你既听不到你回答,祭奠你又看不见你享用。冥钱灰烬飞扬,北风非常狂大,你哥哥我回去了,还屡屡回头观望你呀。唉呀,可悲可痛啊!唉呀,可悲可痛啊!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翻译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东,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象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姪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祭妹文文言文
★ 题图组诗
★ 自嘲组诗
★ 希望组诗
★ 无题组诗
★ 诗情画意(组诗)
★ 骊歌组诗
★ 寓言组诗
★ 汶川组诗
★ 小城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