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铿锵高三路,风雨见彩虹_高三励志(共含6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000000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铿锵高三路,风雨见彩虹
作者:谭思颖,广西文科高考状元,现就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爱好:看书、散步、篮球,母校:广西武鸣高中,高考分数:语文141分,数学129分,英语143分,文综246分,加分20分,总分679分。
起步:怀疑与迷茫
高考结束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你就进入高三了。”然而这句自白分外无力,因为当时的我甚至不敢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高考复习中。想象中的高三,应该是闻鸡起舞又挑灯夜战的苦读,是要抛除一切杂念只为学习的禅修,只有拥有铁人一般的意志才能度过这孤独又漫长的黑夜。虽说平时的成绩还不错,我却是个随遇而安得有些贪图安逸的人,只要过得舒服什么都好,家人对我的要求也不高,能自食其力足矣。如此一想便没有了拼搏的动力,口头上说着“高三了,该用功才是”,却依然每周跑出校外去买杂志和漫画,花掉大把的自习时间来做手工,随身带着相机四处乱拍,晚上熬夜看电影导致早上总是最后一个出宿舍……面对高考,我不仅没有舍弃其他,反而更加迷恋那些可以“丧志”的玩物。我甚至想,考不考得上名牌大学,和一个人的未来能有多大联系?我爸妈都没有上过大学,还不是一样把我健康养大,一样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么?
高三就这么来了,我一点也不紧张,只是有些迷茫。看着天没亮就已经在路灯下集结的读书人群,听着校领导在动员会上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感觉自己身在高三却置之度外。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你想做什么?不止一次羡慕别人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羡慕别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实验室不惜放弃去北京读高中的机会。那么自己呢?我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又愿意为了什么去努力一回。自己真的有拼尽全力做过什么吗?虽然也有认真地写习题,也和大家一样写下了高考的目标,但仍然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没有非要如何不可的激情。
高三第一个学期,就这么在努力或不努力的矛盾中过去了。尽管我的成绩起伏越来越大,尽管我的历史没有及格,我还是一边自责一边跑去观看文学社招募高一新生的面试,一边整理数学笔记一边背着林肯公园的歌词。
转折:激励与打击
市一模的成绩出来,我是全班第七名,不算特别好但也不错的名次,按学校往年的成绩已经可以够得上好学校的分数线了。我以为我可以考得更好,也许是因为内心的傲气,又也许是因为刚和考上厦门大学的学长聊了天,我第一次觉得这样的成绩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学长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便去借来杂志,这一看,成了我高三的一个转折。
文章讲述学长在高三的拼搏史。那是一节晚自习,我坐在座位上,把那篇文章反复看了三四遍。学长曾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我崇拜他可以把名作家的年表如数家珍地列出,以为他是热爱文学到有些叛逆的少年,却没想到他也曾为高考一心一意才终于如愿。“成功,不在于你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你放弃了什么。”我盯着文中的这句话激动许久,突然觉得自己也该拼尽全力一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在乎考试在乎成绩,它们前所未有地影响着我的心情。我开始把课桌里的课外书全部拿回宿舍,将课本从头读起,建立起各科的错题本,开始随身带上小本子边走边背……付出越多,就越渴望回报,我满心希望这样的努力可以换来成绩的进步,然而,市二模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为什么我努力了,却考得更差?我郁闷得去操场狂跑,花了整整三个晚上写日记,才终于安定心思制订出最后几个月的学习计划。
现在想来当初未免过于焦急,和许多同学交流后我发现,在高考复习阶段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成绩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情况,但只要继续努力,就能进入知识更加扎实、进步更加稳健的阶段。
冲刺:坚持与平和
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够遇上这样一群好老师:语文课上总要猛烈抨击现实黑暗的班主任;为了及时讲评经常熬夜加班的数学老师;自己出钱给我们订杂志的英语老师;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仍愿让我们就一个与课本无关的问题讨论一节课的历史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地理老师;还有积极为我们筹划各种活动的政治老师……是他们让我们在高考复习时也不忘关心社会,让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也不忘学习做人。
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够身处这样一个班集体:关心社会;努力践行民主;敢于向一切错误质疑;团结互助、重视集体荣誉;努力拼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励志名言 )虽然生活中难免有小摩擦,但每个人心中都留有这样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是聚是散,我们都是照亮世界的光。
最 后两个月,仰望夜空就会不自觉地观察月相,看到政治试卷上的图表也会下意识地列出变量转化成数学问题,哈哈,简直“走火入魔”了。其实当你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并乐此不疲。从迷茫到奋起到坚持到平和,我享受着这个过程,并感觉到自己正在不断地成长。
高考前一个月,我突然食欲不振。高考期间学校特地为考生改良饭菜,我仍几乎什么也吃不下,就这么进了考场。
离校的前一晚,整个年级都在通宵狂欢,大家脸上都是释然的笑容。高考,远看是一堵墙,近看是一道坎,你可能轻松跨过,也可能会绊倒,但无论怎样,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不畏缩逃避,前进就有希望。
高分小诀窍
首先,高三要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锻炼以保证身体健康,这样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复习。还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听音乐、运动、找老师同学谈心都是不错的方法。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除非真的是非常错乱),对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最好都能有个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文科的学习是不能只靠练习考题的,最根本的还是阅读的积累和应用。从高一开始,我一直坚持每天抄写至少三百字的读书笔记,每周至少一本课外书的阅读量,直到高考都没有间断。一方面是为了练字,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宽自己的视野。看书多了,不仅自然而然地提高语文成绩,提升了阅读速度,而且增强了对历史和政治的理解力。文综的解答题越来越贴近现实,足够的课外积累可以让你很自然地从多角度考虑一个问题,而高考题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能够从多角度答题。当然,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先下背诵的功夫,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需要在一轮复习中听取老师的指导,将基础打牢。
数学是让很多文科生头疼的科目,我的方法就是选取典型题和自己做错的题目,反复练习。复习时常常一节课也写不了几题,我就索性一节自习只研究一道大题,回忆考查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这样练一道题就胜过盲目地写十道题。平时考试我总会犯许多低级错误,而我的应对方法就是总结出常犯的错误,反复练习类似的错题,最终培养出题感。
英语一方面要多读多听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还要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量。完形填空和阅读题只需每天一到两篇的练习,而单选和改错则可以采用看语法书讲解加题海战术。记忆单词我喜欢串成句子背,背单词的同时也能了解词汇的用法,另外学英文歌,记电影台词也是不错的方法。
铿锵高三路,风雨见彩虹
起步:怀疑与迷茫
20高考结束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你就进入高三了。”然而这句自白分外无力,因为当时的我甚至不敢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高考复习中。想象中的高三,应该是闻鸡起舞又挑灯夜战的苦读,是要抛除一切杂念只为学习的禅修,只有拥有铁人一般的意志才能度过这孤独又漫长的黑夜。虽说平时的成绩还不错,我却是个随遇而安得有些贪图安逸的人,只要过得舒服什么都好,家人对我的要求也不高,能自食其力足矣。如此一想便没有了拼搏的动力,口头上说着“高三了,该用功才是”,却依然每周跑出校外去买杂志和漫画,花掉大把的自习时间来做手工,随身带着相机四处乱拍,晚上熬夜看电影导致早上总是最后一个出宿舍……面对高考,我不仅没有舍弃其他,反而更加迷恋那些可以“丧志”的玩物。我甚至想,考不考得上名牌大学,和一个人的未来能有多大联系?我爸妈都没有上过大学,还不是一样把我健康养大,一样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么?
高三就这么来了,我一点也不紧张,只是有些迷茫。看着天没亮就已经在路灯下集结的读书人群,听着校领导在动员会上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感觉自己身在高三却置之度外。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你想做什么?不止一次羡慕别人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羡慕别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实验室不惜放弃去北京读高中的机会。那么自己呢?我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又愿意为了什么去努力一回。自己真的有拼尽全力做过什么吗?虽然也有认真地写习题,也和大家一样写下了高考的目标,但仍然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没有非要如何不可的激情。
高三第一个学期,就这么在努力或不努力的矛盾中过去了。尽管我的成绩起伏越来越大,尽管我的历史没有及格,我还是一边自责一边跑去观看文学社招募高一新生的面试,一边整理数学笔记一边背着林肯公园的歌词。
转折:激励与打击
市一模的成绩出来,我是全班第七名,不算特别好但也不错的名次,按学校往年的成绩已经可以够得上好学校的分数线了。我以为我可以考得更好,也许是因为内心的傲气,又也许是因为刚和考上厦门大学的学长聊了天,我第一次觉得这样的成绩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学长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便去借来杂志,这一看,成了我高三的一个转折。
文章讲述学长在高三的拼搏史。那是一节晚自习,我坐在座位上,把那篇文章反复看了三四遍。学长曾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我崇拜他可以把名作家的年表如数家珍地列出,以为他是热爱文学到有些叛逆的少年,却没想到他也曾为高考一心一意才终于如愿。“成功,不在于你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你放弃了什么。”我盯着文中的这句话激动许久,突然觉得自己也该拼尽全力一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在乎考试在乎成绩,它们前所未有地影响着我的心情。我开始把课桌里的课外书全部拿回宿舍,将课本从头读起,建立起各科的错题本,开始随身带上小本子边走边背……付出越多,就越渴望回报,我满心希望这样的努力可以换来成绩的进步,然而,市二模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为什么我努力了,却考得更差?我郁闷得去操场狂跑,花了整整三个晚上写日记,才终于安定心思制订出最后几个月的学习计划。
现在想来当初未免过于焦急,和许多同学交流后我发现,在高考复习阶段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成绩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情况,但只要继续努力,就能进入知识更加扎实、进步更加稳健的阶段。
冲刺:坚持与平和
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够遇上这样一群好老师:语文课上总要猛烈抨击现实黑暗的班主任;为了及时讲评经常熬夜加班的数学老师;自己出钱给我们订杂志的英语老师;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仍愿让我们就一个与课本无关的问题讨论一节课的历史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地理老师;还有积极为我们筹划各种活动的政治老师……是他们让我们在高考复习时也不忘关心社会,让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也不忘学习做人。
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够身处这样一个班集体:关心社会;努力践行民主;敢于向一切错误质疑;团结互助、重视集体荣誉;努力拼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虽然生活中难免有小摩擦,但每个人心中都留有这样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是聚是散,我们都是照亮世界的光。
最 后两个月,仰望夜空就会不自觉地观察月相,看到政治试卷上的图表也会下意识地列出变量转化成数学问题,哈哈,简直“走火入魔”了。其实当你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并乐此不疲。从迷茫到奋起到坚持到平和,我享受着这个过程,并感觉到自己正在不断地成长。
高考前一个月,我突然食欲不振。高考期间学校特地为考生改良饭菜,我仍几乎什么也吃不下,就这么进了考场。
离校的前一晚,整个年级都在通宵狂欢,大家脸上都是释然的笑容。高考,远看是一堵墙,近看是一道坎,你可能轻松跨过,也可能会绊倒,但无论怎样,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不畏缩逃避,前进就有希望。
青春洪荒赐予我们的裳
我不喜欢书上的高三。
所谓书上的高三,千篇 一律只有一个模式,时间是干燥海绵里的水,拼尽全力才能挤出纳米大小的分子。我们如同青春洪荒里丢盔弃甲的蜗牛,努力存活,努力闯过六月的火海。
所以这一年,我们忘记了自己才18岁,我们忽略了身旁的温暖,我们淡漠了外界的变化,我们远离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在六月的某一天,突然长大,因为我们高三了。我们没有了挥霍的资本,没有了小清新的时间,没有了关心除高考外任何人、任何事的心思与动力,没有了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熟睡的权利。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全身心地投入高三的怀抱,用力地去爱高考,为了她的回眸一笑,将自己卑微到尘埃里。
也许,我是在逃避。所以,我才会庆幸——庆幸自己只是生活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城里,庆幸身旁的伙伴依旧朝气蓬勃,庆幸我们的青春没有被完全格式化,庆幸我们依旧大声说笑,而不是45度仰望烟灰色的天空。
可是,压力还是会有的。而且无所不在。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好像厄运永远纠缠着幸福一样,高三与压力是分不开的情侣。他们相依相偎,亘古不变地痴恋着对方。而在他们专制阴影下的我们,只能咬着牙齿对他们又爱又恨,却也不得不臣服于他们的掌控之下。
寝室的女孩子们说,现在的自己真的好想逃离,真的想逃出学校到外面疯一场。
那些打瞌睡就会愧疚的日子;那些害怕错过一节课就永远无法补回的日子;那些连做梦都是考试背单词的日子;那些告诉自己只要下次考好就一定逃课,失踪两天的日子;那些为高考担惊受怕的日子……就这样来了。我们将迎着六月的风,七月的伤,在时间的巧手下编织成最华丽却最苛刻的丝绸,紧紧地束缚在我们的身上,勾勒出身体的曲线,压抑着皮肤的呼吸。我们裹着它在时间的洪荒中行走,即便再无奈也不敢反驳,即使随时可以脱掉它,却从来不敢动手。因为它是我们穿越洪荒的唯一保护膜,是我们将自己的美展现给高考看的唯一资本,除了它,我们一无所有。操纵不了它,就意味着失败。等待我们的,只剩下他人的金榜题名,我们的独倚窗,憔悴花不知。所以,即便再怎么不舒服,我们也只能紧紧地裹着它,将所有的心思与毅力都花费在它的身上。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汲取书本里和老师所讲的知识,将那些散发着墨香的营养用思维炼化成一把把精致的剪刀,一枚枚小巧的绣花针,针孔里穿着细细的时间线,如织女绣云霞般,耐心而细致地在丝绸的纹络上绣出繁花似锦、红霞满天。裁出符合高考心意的羽衣霓裳。然后我们穿着它,闯过一道道关卡,跃过一座座峡谷,淌过暗黑的河,在布满棘刺的森林里光脚前行。逃避却也盼望着那一刻的到来。这件裳保护我们穿过六月的火海,成功到达青春洪荒的彼岸。
化茧成蝶,浴火重生,只为了六月后的姿态蹁跹。
风雨过后见彩虹高三作文
不经过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经过作茧自缚的痛苦,哪得最后破茧而出,成为美丽而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一定会像它们一样经过无数次跌倒,仍旧坚强的站起来迎接挑战,因为他们坚信:只有经历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仍然能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人生的挫折面前,他能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因此,他说出了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如果贝多芬因为自身的缺陷而,那么他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不正说明了,在人生旅途中,摔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你摔倒后,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
儿童文学家冰心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她的这句话,告诉了人们花儿之所以艳丽,是因为在它还是芽儿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也说明了生活是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现实的态度,做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决定着我们以后的路。
生活中的那些残疾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第二种则是,将自己封锁在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里。两种抉择,决定了两个不同的人生。挫折是人生中一笔财富,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也没有人会处处碰壁,上天对待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今天的选择决定着明天的路。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即使彩虹会出现,也必定会有狂风暴雨挡在前面。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照亮我们前行的歌不正是诉说着“只有经历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首歌一直陪伴着我,因为心中坚信,经过风雨的洗礼,就一定会获得成功。一定会有彩虹的出现!
小鸟的逐渐长大,最后展翅飞翔在蔚蓝的天空。雏鹰离开了鹰妈妈的怀抱,也开始了独立。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经历,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会成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只是时间的长短罢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了,不需要父母再为自己操心了。因为只有经风雨,才能见彩虹!
一生很长,一瞬却很短,一生有太多的曲折坎坷、困难险阻伴随着我们。我们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去打败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自己!
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可能是最痛心的吧!离别场面太过伤心,但终究要面对这一切的。我们不能永远是小孩子,该离开爸妈的怀抱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是时候经风雨的洗礼了。一个故事曾写道;一棵在沙漠中的白杨树。我们都知道,在高原中的沙漠上,想要种活一棵树,是一种艰难。严重缺水的地方,成活率怎样达到?但正因为工人们对工作有颗热忱的心,相信,在百年之后,这里将是一片绿舟!正因为工人的这种坚_持不懈精神,经过多次实验,研究。沙漠成活率逐渐提高。从此,高原地区的沙漠变成了一片绿洲!
不知经过了多少实验的失败,不知经过了多少个研究,不知花费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工人们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相信,无论经过多少风雨都不退缩,才会见到彩虹的道理。
人生就是这样,要经得住风雨的考验,这样才能干成大事,才会成为有用之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经风雨,怎知人间的酸甜苦辣!
不经风雨,怎知生活的艰辛;不经风雨,怎知挣钱的不易;不经风雨,怎能变得成熟。只有经风雨的洗礼,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会尝尽人间疾苦!
成功,总是为有收获的人而准备;彩虹,总是为经风雨的洗礼者所准备。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用经历才会成熟;有磨难才会有坚强意志;有风雨才会有彩虹的出现!
经风雨,有彩虹。相信,这样的彩虹会出现的更加美好!有风雨,有磨难,才会成长,才会成熟。相信,经过风雨后,我们会越来越好。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永远繁荣富强!
高三励志文章:一路风雨,一路花开
高三励志文章:一路风雨,一路花开北京大学 冯仁可
回顾逝去的日子,记忆最深的还是高三。不是因为它离现在最近,而是因为它记录了同学间的友好相处与激烈竞争,完成了青春交响最壮烈的前奏,还承载了命运的公平和不公平。我曾以为高三很长,一路风雨一路花开,却蓦然惊醒:我,已挥手,作别了这一路高三……
前奏:没有开始的开始
高二末的时候,跑到楼上看高三的学长学姐收拾东西回家准备高考。那是个傍晚,夕阳把校园里梧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当时我想,我距离毕业的时间也有那么长吧!遥遥无期,直至宇宙的尽头。恍惚间,我已置身大学校园。高三真的很短暂,跟整个宇宙相比,不过是从地球到太阳那么远而已。
当我们送走上一届高三,成为学校里新一批资历最老的人之后,突然意气风发起来了。我们不仅独占食堂一楼,高居教学楼顶端,还受到各种各样有形或无形的关怀。以往我见到高三的学长学姐,想到他们在传说中炼狱般的生活中坚持着,就无比崇敬之、膜拜之。现在,自己也将树立勇毅坚强的形象,心中不免得意起来。
高三的过程,就像今年某省作文题所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一面埋头干掉纠结的'解析几何,记下纠缠的铁道路线,一面又憧憬着未来。的确,越是单调枯燥的生活,越是需要梦想的力量。
经过:紧张与活泼的交响曲
置身于大学的浪漫校园,仿佛可以风淡云轻、居高临下伪装这一路没有艰辛,却不得不承认高考是每个人心中一根紧绷的弦。挑灯夜读的人多了,每个寝室都是灯火通明。大家还一人买了一个放在床上的小桌板,装备非常齐全。在教室里,很多同学还买了靠垫、营养品等,一套桌椅周围满是丰富的生活学习用品,俨然一个家,很温馨,很舒坦。或许生活上越是舒适,就越是显示出“不破高考终不还”的决心。虽然,一张课桌并不属于某一个人,可是它绝对属于一个人对于高中最炽烈岁月的全部回忆。不管主人更换了多少届,它始终记载着高三时代的自我,最滚烫的汗水,最难忘的青春。
当然,高三也从不缺少欢笑的力量。从早饭开始,我们就精力充沛地去食堂占座,给那些违规来一楼吃饭的小朋友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间操,我们模仿网上热传的“做操哥”,故意把动作幅度做大,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体育课,我们的欢乐排球队就活跃在球场上,动作很业余,笑声很专业。课间,“民果”(就是喜欢吃水果的同志们,模仿“民盟”“民建”等得名)就聚集在垃圾桶旁分食水果;晚上,回到寝室,澡堂歌友会开唱,从《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香水有毒》,我们乐于尝试各种曲风……
可是,高三毕竟是高三,时间紧了,卷子多了,竞争激烈了,心灵脆弱了。我已经记不起当初怎样完成心态的转变,把每一次考试都不当考试。只记得,我平和得近乎麻木了。
高三,除了学习能力的迅速提高,大家的年龄也不知不觉增长了,班上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成人礼。无论学习任务多么繁重,我们总会抽出十来分钟,小小地为“寿星”庆祝一下。每位“寿星”也会带来令众人垂涎的美食,平凡如生日蛋糕,新奇如青蛙棒棒糖,传统如冰糖葫芦,奢侈如哈根达斯……每逢有人过生日,我们不光能分享“寿星”成人的喜悦,还能分享五花八门的美食,更能将自己的祝福私下里送给他(她)。因为每位“寿星”都会收到一个玻璃瓶,里面有小纸条,我们把祝福写在上面,卷起来塞进瓶子里再用金属小环塞紧,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寄托。当然,唱生日歌是少不了的保留节目。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唱的时候,我的鼻子都会酸酸的。谁知道,这是因为成长的幸福感同身受,还是为年轻的脚步渐行渐远而忧伤。
尾声:没有尽头的远方
分别的那天很漫长,所有老师都上台讲话,惹得台下一片不舍的泪水。大家相互拥抱,然后像平时一样嬉皮笑脸。每个人都把校服脱下来,拿给老师同学签名。最后一次做体操,每人身上都穿着一件签满名字和祝福的花花绿绿的校服,大家齐声呼喊已消逝于记忆中的铿锵口号。
然后,没有然后。一切都是太匆匆。高考最后一科结束的那天下午,天气奇迹般阴转睛。突然,我感觉,所有的阳光都是为我而倾泻,彼时,我生平第一次在考场上落泪了,走向阳光包围的温暖之路。
远方,没有尽头,路,一直延伸着……
★ 依窗风雨高三作文
★ 风雨孕育彩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