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考察材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大尾巴狼小心肝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员干部的考察材料(共含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尾巴狼小心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党员干部的考察材料

篇1: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华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大力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在防灾减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民为邦本”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与自然灾害“斗下去”。中国的政治从大禹治水开始,大禹治水始终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人民都拥戴他。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安徽受灾群众时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这份对人民“一直的牵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洪灾面前,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乘风破浪冲在一线,他们有的在黑夜里巡河、有的在暴雨中劝导、有的在险情前摆渡、有的在退洪后清淤。他们在抢险救灾战斗中始终以“救人”为第一要务,“把人民举在头顶”,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以“民族至上”精神,把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与自然灾害“斗下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功保护了更多的部落和部族的生命、财产免于被洪水卷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始终与洪水分不开,敢于和善于同洪水顽强斗争是“民族至上”精神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多次强调,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五个安全”都关系国家、关系民生。直面洪灾,中国共产党再次展示出国家至上、人民至上,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广大党员干部与洪水拼速度、与暴雨抢时间,用肩膀扛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担,筑牢防汛救灾“同心堤”,用实际行动让“民族至上”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

以科学创新精神,顺应自然规律,为防灾减灾插上“科技之翼”,与自然灾害“斗下去”。“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新时代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墙”,既要继承大禹治水勇往直前的毅力,更要尊重自然规律,强化“科技防灾”力度,在自然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和城市建设上插上“科技之翼”,用好科技手段打出组合拳,推动防灾减灾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创新,实现科学减灾,为防灾减灾赋予更多智能属性,提高与自然灾害“斗下去”的能力。

决战脱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役已全面打响。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握自然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篇2: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这一直是我牵挂的事。”18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了解情况后,总书记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今年汛期以来,我国降水总量多、强度大,山洪地质灾害多,部分地区损失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释放了守土有责、不容懈怠的强烈信号,为我们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闻“汛”而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生命至上、突出安全第一、突出担当作为,将党中央各项防汛救灾既定部署落到实处,在众志成城中确保科学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防汛救灾一线是检验干部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试金石。各地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统筹力量、科学救灾,既完善人员转移避险方案预案,畅通预警预报和抢险救灾“最后一公里”,又及时前置抢险救灾物资和应急力量,确保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要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设备设施的巡查和紧急维护,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做到全方位布防“无短板”,用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救灾形势,容不得丝毫懈怠,不能麻痹、不能侥幸、不能厌战,只有各方协同、众志成城,才能凝聚风雨无阻、一同向前的合力,筑牢防汛救灾钢铁堤坝。因此,要在防汛救灾中将纪律挺在前,对防洪救灾中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工作严重失职的干部,严肃处理、督促整顿。要将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严肃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听从党的指挥,不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擅离职守,更不能临危退缩、各行其是,竭力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方能维护防汛期间的社会和谐稳定。

要注重在防汛救灾一线识别干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扛起政治责任,用无畏的行动、狠抓落实的拼劲,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总书记慰问受灾群众,不仅给受灾群众送去了暖意,更激励了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将总书记“牵挂的事”办好、“牵挂的人”安置妥当,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将洪水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篇3: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返乡人士创办的扶贫车间,主要服务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每年可为王家坝村、朗湾村、和谐村分红9万余元。开闸蓄洪导致该公司短暂停工,但现阶段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该公司颇有深意,专程探访受灾地区的扶贫车间,正是彰显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坚毅决心。

脱贫攻关,汛考“加试”。在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精心谋划好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克服汛情灾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特殊时期务必要强化安全隐患巡查排查,把工作做得更细一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度汛,在贫困户等特殊群众居住房屋是否安全、脱贫地区产业项目是否受影响等方面把情况摸透、把隐患查清,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筑牢汛期防护屏障,做足救灾和转移群众安置救助工作准备,坚决将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防范化解汛情灾情致贫返贫风险,确保防汛脱贫两手抓、两不误。

从扶贫到脱贫,一字之差彰显冲刺阶段任务之艰巨。铆足劲儿冲刺,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抓实抓细贫困地区各项防灾救灾措施,绷紧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这两根弦,全面落实好各项防返贫机制和兜底保障措施,切实将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对脱贫攻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困难最多的一环,解决难题还需创新思路方法、坚持精准施策,要关心关爱搬迁群众融入当地情况,认真解决其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消除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穷家难舍的情绪,大力发展产业、着力解决就业,帮助脱贫群众融入产业发展,解除其生计生活后顾之忧,努力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考验,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二是从克服疫情、灾情等对脱贫群众务工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发,加大疫后、灾后生产恢复支持保障力度,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力度,创新就业增收机制,以产业带动、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为激励,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多措并举确保返乡在乡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花最多的精力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地区,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这些地区或是自然生存环境恶劣、或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偏远不便,但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么难啃,为老百姓消除贫困做实事的行动从未停止,“一个都不能少”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千磨而越发坚劲!

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承诺书

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党员干部年终总结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

党员干部对照检查

党员干部发言稿

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书

党员干部对照检查材料

党员干部廉政承诺书

党员干部的考察材料(整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党员干部的考察材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