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疫情逆行者(共含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rtgyhuji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自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身边涌现了众多奋斗在一线的“防疫拍档”他们是守望相助的亲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以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散发自己的力量!
“无疫情”父母的守望相助
他是石板派出所的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吴波;
她是石板镇人民政府党建办的工作人员——刘静;
他在卡点坚守疫情防控,她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他在通宵达旦的搜索数据,她在爬坡上坎防疫宣传......
两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住石板却不能回,在此次疫情期间两人均有十多天没回家,家中的1岁小宝宝由父母照看。
夫妻二人为数不多的相逢便是在抗疫的第一线,穿着防护服,相互招手示意,便是彼此间最默契的问候。
“吴波,走!追视频去。”身为石板派出所刑侦组的辅警吴波主动请缨的加入到了工作强度最大的视频调查组,积极参与到视频追踪的工作中。从11月6日开始吴波在电脑前调取上百个现场监控机位,查阅监控视频时长达1000余小时。经常从早上9点追踪视频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有时候半夜追加任务,马上爬起来又开始继续干!无论你任何时候走进视频调查组的办公室,一定能看到因为长时间的追踪视频和熬夜,眼球皆是布满血丝的吴波。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正如吴波这个小家庭一样,有趣的是,他俩1岁的宝宝就取名为吴易擎,寓意“无疫情”。小宝贝虽不能和父母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也用另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递着正能量!
“医警小家”的携手逆行
他是高新区公安分局走马派出所民警吕志强,他的妻子丁玲是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作为医警之家,平日里,他们是相亲相爱的夫妻,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医警”人员作为防疫主力军,他们日夜奋斗在防疫一线,他们携手逆行,舍小家为大家,齐心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媳妇,我去隔离点了,你要注意防护,我们一起战斗!”
这是在接到要去值守隔离点的通知后,吕志强马上向妻子丁玲发去信息。随后立即带上换洗衣物赶到隔离点,到岗后他第一时间对隔离点岗位工作职责、隔离点设施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迅速投入到安保工作中。在隔离点的一个月以来,他冲锋在前,尽心尽力做好一线防控的“战斗员”。并在开展勤务期间,与现场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严格履行24小时管控措施,全力做好安保工作,以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忘我工作,筑牢隔离防控的安全屏障。
丁玲,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自本次疫情爆发以来,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加入集中核酸采样团队的申请,也承担了区域核酸采集多项任务,白天她出现在核酸采样点,晚上又开始入户进行单独采样,完成一天的采样工作后常常被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想到同样在一线战斗的丈夫,丁玲无数次鼓励自己“加油!吕志强和你一起在战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因“疫”而战,为爱同行,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用忠诚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抗疫战场上的“双警夫妻兵”
易小波是曾家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的一名窗口民警,她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为群众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窗口相关业务。近期前来办证大厅办证的人少了很多,往常一天可以办理200多人次的户籍业务,现在现场办理人数下降到了两位数。
看到其他战友们都每日辛苦在一线岗位抗击疫情,易小波也想为曾家镇的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所领导商议后,决定抽出一半的窗口警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执勤。
早上9点,易小波一丝不苟地戴上了N95防护口罩,防护隔离面罩,橡胶手套,戴上单警装备,来到执勤点,立即和社区干部、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到忙碌的服务楼栋居民中去。
民警张强是易小波的爱人,就职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打响“疫情歼灭战”以来这对警察夫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自坚守,各自努力。
“你好,我们是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的民警,请问是您拨打的报警电话吗?有什么可以帮您?”刚刚爬了七楼的民警张强戴着防护口罩微微喘着气,敲开了7楼住户的房门。没有安装电梯的老式住宅楼,只有爬上去才可以找到报警人。询问清楚警情,解决好群众诉求,再下楼,上警车,继续上路处理下一个110指令。
“你经常去高风险区执勤也要特别注意,回到单位要洗手消毒。”
“知道啦,还是这么啰嗦!”嘴上说着啰嗦,放下电话的易小波嘴角却露出一丝微笑,夫妻同心,互相为对方牵挂,但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一个家庭、不一种职业、同一种奉献;
一场战疫、不一个阵地、同一种坚守;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档”,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和战友们一起,和各行各业的大家一起,为守护这一域平安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蓦然响起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号角。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肆虐的病毒,慌乱的人群中毅然站出一群无所畏惧的逆行者!
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因外型像皇冠得名,是一种急性重症呼吸综合症,传染性极强,使得人心惶惶。在众心不稳之际,这群勇敢的逆行者们为了捍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坚持战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上。
钟南山院士,一位年事已高的85岁老人,为了抗击疫情挽救病人的生命,也让民众远离危险,他首次指出新型肺炎人传人,感染者95%来自武汉,让举国上下的认识有了新的拐点,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新型冠状病毒的意识,避免更大险情的爆发。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在这国家与民族危难时刻钟南山爷爷告诉民众没什么事不要去武汉自己却逆行抵达武汉,亲自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指挥全国防控。钟南山院士勇敢的站出来,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敢医敢言,是时代的楷模,向钟南山爷爷致敬!
有一位叫小施的年轻护士,她本已坐上回家的火车,然而在了解紧急疫情后放弃和家人重聚的机会欲返武汉,此时人人谈武汉而色变,避犹不及,又怎么会有车敢进城呢?小施就花3000元包了车,然而司机只把她送到疫区的高速路口。小施只好向警察求助,最终警察帮助她安全送达工作岗位。这位可爱又可敬的护士姐姐,这位平凡的白衣天使,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向白衣天使--小施致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近日来,街道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首 要工作任务,坚决按照原平市的决策部署抓紧抓实。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吉祥花园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召集辖区12个党支部和驻地单位,召开轩煤战疫专项部署工 作,充分发挥辖区广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严格贯彻落实“五联动、十联防”和“四包一”工作机制。 发动社区129名楼长,520名网格长,在小区开展地毯式摸排,确保全覆盖,摸排出12余名疫区返乡人 员。社区设立指挥部,全部挂图作战,红色重点标记返乡人员区域,进行每日重点监测。 二、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群防群控。 以10户为单位,设立一名负责人,做到信息互通,互联互动、群防群控。辖区五个社区通过选用热 心公益、热爱小区、乐于助人的党员、居民,设立了279名楼长、1071名网格长,片长包楼长,楼长包 网格长,层层包联,层层落实,做到了小区内所有楼宇及单元全覆盖,对辖区36100余人进行联防联 控。 吉祥花园社区建立了130名楼长微信工作群,实行疫情防控工作举报制度,严防死守,大大提高了 工作效率。 三、充分发挥上下联动,形成团结协作。 吉祥花园社区与住建局、市场局、吉祥花园物业公司、新原乡派出所、恒一集团、八十三师预备役 应急分队上下联动,开展了轩煤防疫专项行动,出动58人次,驱散小区人员聚集10余次,形成了强大的 震慑。有武汉返乡人员主动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并表示会配合社区工作,密切关注报送自己的身体 状况。 四、充分动员全街道力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吉祥花园社区出动宣传车3台,每天不间断在小区播放《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广场大屏幕每天 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工作宣传片。营造人人重视,人人防控的社会氛围,做到了疫情防控家 喻户晓。在吉祥花园社区张贴了居民通俗易懂的条幅170余条,更换了宣传栏15处。 五、充分依靠社区力量,联防联控。 各社区与辖区派出所、矿护卫队、卫生院等部门强强联合,在重点位置设立防控点,对外来车辆进 行登记,对过往人员监测体温。目前轩煤矿区街道办事处各居委会与驻区单位,轩煤公司物业公司、辖 区派出所等部门累计出动479人次,在各社区显著位置张贴倡议书76张,发放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告 知书9210余份,悬挂了37条疫情防控宣传条幅,设立了14个防控点,排查过往车辆1158余辆。
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封锁交通,拒绝往来,很多人被迫封闭在家 中,度过了一个揪心的春节。就在人们选择在家避开疫情之时,有这样几位铁建人逆向而行,出现在抗 击疫情第一战场…… 毕生难忘的春节值班 大年初六,中铁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盾构再制造基地项目的现场副经理陈江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他 所在的单位收到政府的紧急求援指令,火速支援火神山应急医院。湖北武汉首个“小汤山模式”医院建 设十万火急,急需电焊工、板房安装工、钢结构工。这个春节对于44岁的陈江注定不平凡。春节前,他 所在的项目调入了三台盾构机和大量电缆设备,需要人员留守。陈江第一个报了名。没想到这次值班, 让这位西北汉子莫生难忘。 接到驰援电话后,陈江胸中涌着一团火,他立马通知了待命的9名电焊工,火速赶往火神山医院施 工现场。自从火神山医院开始建设,中铁十一局集团就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大量专业作业人员主动请 缨,随时待命。杨星也是其中的一员。今年29岁的杨星是中铁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武汉八号线二期六标 项目春节留守人员。“我没有成家,项目还有三个出入口的作业面,我来值班!”没想到,这次值班, 让这位退伍军人又重上了战场。“前几天,我们就在物色和挑选精干的专业人员,为这一刻做好准 备!”这位退伍军人难言激动之情。就这样,中铁十一局集团近百名电焊工、板房安装工、钢结构工突 出重围从四面八方在两个小时内集结在火神山建设现场。那一刻,陈江深深的震撼了。几千建设者同时 全力奋战,机械轰鸣,集装箱板房覆盖荒地。“说真的,我在工地干了十多年,但是这一刻,我真真有 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陈江、杨星带领班组的任务是完成医院icu病房的钢结构立柱,立柱围栏钢管、屋 面钢桁梁的施工任务。现场最大的挑战就是,工期、人员、资源都异常紧张; 几千人交叉作业,施工安全隐患非常大,最头疼的是还可能有感染的危险。陈江和杨星带领着班组及时 统筹谋划,上下有效联动,连续作战。吃饭只能泡面解决,夜宵就是矿泉水加小面包。“虽然条件艰 苦,但我感觉大家!”杨星说:“虽然是临时组的突击队,但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配合非 常默契。经过两天一夜的持续抢拼,终于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集团调度和指挥很及时,也给我们发了 充足的口罩和抗病毒药品。能参加这次建设,我觉得很自豪!”陈江说。 铁道兵的字典里没有退缩 “赵书记,看群信息了吗?”“什么?”“十一局有可能抽调人员支援防疫医院建设,公司唐书记 正在动员和统计参战人员?”“我去!当然去!”作为一名老铁道兵,赵开清骨子里迎难而上的军人血 性再次涌现上来。时值腊月二十八,项目上人员大都已陆续离岗,中铁十一局集团建安公司梧桐苑项目 书记赵开清和经理黄喜胜还在项目部,忙着为年底支付劳务工人费用。在得知这个信息后,二人毫不犹 豫决定一齐参与大会战,紧接着赵开清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在家等着老赵回家过年的妻子本能 反应想要劝阻,但结婚几十年她深知老赵的脾气,只要是他拿定主意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只好 含着眼泪在电话中再三嘱咐“老赵,你年龄大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安全,平安回来啊!”消息 在项目群里发布之后,“收到,随时待命参战!”项目员工火速反馈,纷纷请求“参战”,看到这一 幕,二人被深深触动:“铁军没有一个退缩的,铁道兵精神已经融到所有人的血液里,大家都是好样 的!”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大年初六,在赵开清、黄喜胜的带领下,队伍紧急集 结,火速驰援火神山。在此之前,筹备物资车辆、发放通行证明、配备安全防护物资,二人马不停蹄地 做好了一系列战前准备工作,可时逢春节假期和武汉封城的特殊时期,街道上的商铺大多都已关门,要 买到充足的物资难上加难。不能轻易放弃是赵开清此时心中的念头,他一边继续在街上寻找,一边通过 网络发布寻助信息和项目部收货地址,最终在众人努力下,各项物资按时送到了项目部。抵达施工现 场,赵开清、黄喜胜和工友们的主要任务是电焊,钢构架立,钻孔。大家争分夺秒地全力投入施工建设,工作群里赵开清简短地汇报了情况之后就再也寻不到二人身影。不限于现场指挥,赵开清亲自上场 带着工人们干,这位不再年轻的铁建人拼着力气和大家一起装卸材料,保障着人员的后勤,午饭夜宵都 是给工人吃完他才吃,而此时饭都已经凉了。鏖战两天一夜,赵开清一刻也没有离开现场,一整没有合 过眼,实在坚持不住了,寻根钢筋坐下稍作喘息又继续奋战。圆满完成任务,在安顿好工友后,战友黄 喜胜拍着赵开清的肩膀:“赵书记,我请您喝一杯!”说是喝酒,其实就是简单的泡面。作为“铁二 代”的黄喜胜在这次会战中同样敢打硬拼,将为企业尽职尽责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走!喝酒!”赵开 清心想着,今晚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 疫情发生后,襄阳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给中铁十一局集团六公司发出协调函,请求调派邹莉到一线 参与救援任务。在得到公司批准后,她穿上了防护服,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邹莉,是中铁十一局集团 六公司总部一名员工,工作之余,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襄阳蓝天救援队救援装备管理组组长。襄阳蓝 天救援队筹建于6月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拥有一百余名志愿者,仅仅在,该志愿队参 与救援任务就达71次。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全国民众纷纷向武汉捐赠医疗用品,为保障捐赠 物资收发有序,蓝天救援队在武汉黄陂区天河机场旁设置救援物资枢纽中心,对捐赠物资进行分发。邹 莉身为救援装备管理组组长,应急物资调配经验丰富,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黄陂区机场附近的大型仓库 中转现场,每天有着数以吨计的医疗物资、营养物资、生活物资从机场运送到这里,邹莉则是要带队负 责将杂乱无章的物资进行整理、分类、统计,最终分发给武汉及周边的医院。在这里,每个人都需要全 天候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开展作业,除了晚上睡觉,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邹莉将 进行为期10天的救援物资分配作业,食宿都在现场,吃饭是后勤保障组采购的盒饭,晚上住宿则是在自 带的帐篷里过夜。加入蓝天救援属公益性质,没有酒店、没有热水、不提供食宿、一切开销均需自费。 她和她的队友始终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奔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邹莉介绍, 每次在外救援,都是应急条件,确实很辛苦,刚开始不适应,但每次的救援任务结束后,觉得内心很平静。“这次更特殊些,大疫面前,内心也会胆怯,但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就会像宣誓时讲的那样‘在 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挽救生命’,所以愿意做好这件事。”此时此刻邹莉仍在现场开展救援物资分 配作业,10天后,她将接受14天的主动隔离才能回到工作岗位上。 新华社在火神山医院落成的通讯里这样写道:所谓“基建狂魔”,其实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 上盔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地负重前行。就在疫情当前,中国铁建各单位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基础 上,积极投入全国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有的单位发挥行业优势,协助地方政府新建、改造防治场所,有 的单位想方设法在海外筹措紧缺物资运往国内,还有的单位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尽一切力量投入抗击疫 情中……向疫情中的所有行业逆行者致敬!
高新区国土规划分局驻村工作队,负责淅河镇桥头村和府君山村两个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和队员,顾不上春节节假日时间休息,主动奋战在驻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疫防控第一线,不辞辛苦,勇于担当,不惧怕被感染的危险,冲锋在前,走家串户,时时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为村级疫情防控防范工作作贡献、树榜样,受到村民的好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府君山村驻村工作干部徐全国同志,今年58岁的老党员,以服从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己任,每天往返村60多公里,1月26日(正月初二)上午就驱车入村和村干部召开会议布置村级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包保人员名单,落实责任到户到人安排,和村干部一道走家串户调查询问摸底从武汉、从外地返乡回村人员情况,高度负责,做到不漏不掉,查清了府君山村28人从武汉返乡和18人从外地返乡的农户全部情况。每天组织村医务人员,逐一上门测量体温,了解每个返乡农户身体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准确上报,目前,府君山村无疫情发生,为该村进一步强化防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他急村民所急。在调查摸底走访登记时,发现村民缺少防疫口罩,徐全国同志二话没说,千方百计想办法,通过人际圈组织了300个防疫口罩无偿送到村里并一户一户送到村民手中。
村民吴福全,家里一下子从苏州回来儿子媳妇孙子6人,为了他们全家安全,徐全国和村干部、村卫生医生主动上门,每天检测体温,送去防护口罩,宣传防疫知识,要求他们出门戴口罩,不出村不出门、不聚餐、勤洗手、勤通风。吴福全说:“扶贫干部真是好样的,为了我全家平安,操了不少心,我们一定听政府的要求,共同抗击打赢疫情阻击战”。
困难吓不倒共产党员。桥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国土规划分局杨青松,临危不惧,夜以继日,坚守在村,发挥了党员勇于担当的先锋模范作用。桥头村地理特殊,距城镇市区较近。光化大道、西大公路贯穿此村,交通四通八达,住户750户,人口2891人,查清从武汉返村人员61人,从外地返村人员151人,人员流动量大,防疫防控任务艰巨,压力重大。他带领分局其他3名队员,不分日夜,坚守在疫情交通防控岗位上,截止2月5日,该村已出现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例3例,疑似病例3例。本村九组农户匡力强,一家13人,被交叉感染确诊2人,疑似1人,所接触人员无法确定。杨青松同志在这重大关头、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多次上门做家人思想工作,劝导此家所有人接受政府组织的隔离措施,为疫情传播把握了关口。
截止2月6日,分局4名驻村队员奋战了整整12天,走访农户1100户,3815人,发放宣传疫情知识材料500余份,张帖宣传标语8处,主动解决村民困难和要求7个,排查风险村民户251户。送去村民防护口罩共600个,一箱消毒液、12套防护服装,防控物资价值达10000余元,为农村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高新区国土规划分局驻村工作干部,严格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和各级安排,以全局观念、高强的政治素质,经得起非常时期严峻的考验,彰显共产党员英雄本色,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先锋。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 , 本市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 。 汇北村积极响应浦江镇党委政府关于防控防疫的工作要求 , 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 汇北村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 众志成城 , 共同抗议 。 隔离不隔情 , 汇北第一户居家隔离的监护人——汇北村平安志愿者王志兴事迹 王志兴是汇北十组的平安志愿者 , 也是汇北村的老党员 。 虽然已经退休 , 但他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每天值守警务室 , 保卫着汇北村的平安 。 年前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 年三十那天一早 , 村委召开紧急会议 , 布置工作 , 要对外来人员的留沪和返乡情况进行排摸了解 。 王志兴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 与两位外口协管员一起挨家挨户进行统计 。 当时防护手段还不完备 , 大家对疫情的了解也不全面 , “这个工作派给我了 , 那我就要快点去做 , 没时间想那么多 。 ”一个口罩 , 一本册子 , 一支笔 , 王志兴和同事们奔走在汇北村的各个村民小组 。 一整个春节 , 都没有休息过 , 哪里需要人 , 他就赶往哪里 。 24日凌晨 , 有一对夫妻从湖北自驾回到汇北 , 村委一接到消息 , 就派工作人员上门询问情况 , 让他们签下了健康情况承诺书 , 并居家隔离14天 。 如何保障他们接下来的居家生活?谁来做他们的监护人?王志兴又一次主动站了出来 。 “我每天都在入户 , 我不怕 , 这户人家我来负责 。 ”戴上口罩、手套 , 穿上防护服 , 王志兴一天两次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 , 记录信息 , 上报村委 。 “害怕其实是有一点的 , 毕竟是村里的头一户 , 也没有经验 。 ”王志兴一边洗手消毒 , 一边说:“但被隔离的人肯定更怕 , 那我就得给他们信心 。 党员嘛 , 就是要冲在第一线 。 我走的时候 , 他们还跟我说要注意安全呢 。 ”这关心的话语 , 让防控一线的王志兴深受感动 , 他也以实际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 。 隔离不隔情 , 一起渡难关!面对疫情 , 村委当然要挡在群众前头 , 充分发扬先锋意识 , 勇于担当 , 为汇北村民的安全贡献全部的力量 。 在后续的防控工作中 , 王志兴依然每天坚守岗位 , 为村民们跑前忙后 , 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