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背后的中国式男权主义(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长与白山神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许多国人弹冠相庆,
吉利收购沃尔沃背后的中国式男权主义
。请注意一个最明显的关键词:“娶”。一个“娶”字犹如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再直白一点:中国女人被外国男人睡了,就会感觉很吃亏;反过来,中国男人睡了外国女人,就会感觉很沾光。这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男权主义思想。――张会亭题记
3月28日,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
业内外好像弹冠相庆。连央视也专门进行大肆报道评论。还专门安排王小丫在今日观察里深度分析点评。
大家都说这次是“穷小子娶了个外国女明星”。
请大家注意一个最明显的关键词:“娶”, 一个“娶”字犹如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主权意义上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5年前,联想收购IBM,尽管当年有点蛇吞象,但还是非常提气的,至少给中国人很长脸。而去年老朱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则被国人骂成中国品牌沦丧,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章子怡演艺妓回忆录,就会被认为丢中国人的脸。而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在好莱坞频繁接触外国女星,就会被人认为很自豪。
再直白一点说:中国女人被外国男人睡了,就会感觉很吃亏;反过来,中国男人睡了外国女人,就会感觉很沾光。
这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式男权主义思想。
腾中收购悍马案曾一度被一群人唱衰。后来我写了一篇专业评论:《张会亭谈悍马案的关注实质:不是该不该买,而是该谁买?》,“……左也不对,又也不对,好像总有关于民族危亡的呼声和国家安全的口号被宣贯到我们原本单纯的企业经营问题上。……在对腾中收购悍马案劈天盖地的批评声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核心实质是,大家其实并不是真正在劝阻悍马有多落魄、多费油、多不符合节能主旋律所以腾中不该买,大家更在乎的是悍马就是沦为洋寡妇也不该由你腾中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犟小子来买。……凭我们国家一贯的媒体传播风格,试想如果最初是一汽提出的收购悍马,并扬言要在收购后要打造节能型绿色悍马,那么势必将会有N多专家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论证说这个主意好……”本文观点得到了一定层面的认同。
日前,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已接近尾声,收购的清单已经出炉,包括沃尔沃最核心的资产,以及相关的营销网络、零配套供应体系关系等,
“吉利承诺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工厂不裁员。并为沃尔沃制定了全新的复兴计划,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并大加中国元素。”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另有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中国元素包含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车型,开发全新平台打造单车销售超过10万辆的明星车型,也包括以中国市场为基点的沃尔沃200万辆销售计划等。”收购清单
吉利到底收购到沃尔沃什么?一直以来,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的消息被广泛报道,但其收购清单并未曝光。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吉利购买沃尔沃的具体内容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70、C30、XC90、XC60、V50、V70,这几乎是目前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这其中,S40、S80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在中国 长安汽车(行情 )集团国产化生产,S80以加长版A80L的形式专门针对中国设计。
3个平台为沃尔沃的P1、P2、P24平台。其中,P1平台专门生产紧凑型轿车,包括上述的S40、V50、C70、C30等系列车型,是福特汽车收购沃尔沃后,进行整合而构成的一个新平台。曾生产福特福克斯和水星品牌产品。
P2平台是生产大中型轿车的平台,包括上述的S60、XC90系列车型,是原来生产S80车型平台的升级版。亦曾生产福特的SUV系列车型。P24平台生产包括XC60、V70、S80等大型轿车系列车型。
除了产品系列,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还包括完备的经销商团队和供应商体系。
经过多年的积累,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这样的经销商网络不仅是沃尔沃的财富,也将可能有益于吉利汽车海外梦想。
供应商体系是保证未来打上中国标签的沃尔沃在生产、品质等各方面的质量保障。瑞典《工业日报》(DagensIndustri)底的报道称,包括前沃尔沃CEO在内的元老们向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写信称,出售将破坏沃尔沃与供应商的关系,吉利缺乏足够的“技术竞争力”来保证并提升沃尔沃汽车的质量。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吉利在与福特的收购协议中,包括了与福特、沃尔沃一起稳固原有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条款。
当然,重要的还包括沃尔沃品牌。与北汽收购萨博不能使用品牌不同,吉利收购清单包括沃尔沃品牌。同时,与其他濒临破产被收购的品牌价值相比,沃尔沃拥有百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高端的品牌形象,沃尔沃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一直为外界好评,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吉利最终收购沃尔沃成功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梦想,将换一种思路,以“吉利驾驭沃尔沃走遍全世界”的形式来完成。中国元素的复兴计划
上述沃尔沃的价值清单足够诱人,但其亏损也有目共睹。外电报道,截至结束,沃尔沃的亏损额已高达16.9亿美元,还有大笔的债务。复兴沃尔沃的计划难度可想而知。
“吉利随收购计划一同报给福特的,还有全新的沃尔沃复兴计划。”上述人士透露,“复兴计划中有全新的产品计划,吉利为沃尔沃规划的前景是四五年后销售达200万辆。短期目标是全球销售达100万辆。并包含了大量中国元素,包括把中国当做本土市场的大规模销售,也包括针对中国市场设计车型。”
据悉,吉利为沃尔沃制定的全新产品开发计划中,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吉利将保障沃尔沃的安全、环保优势,保障开发费用,开发效率更高、排量更小,更环保,重量更轻的发动机。建立全新独立的平台,扩展产品线,发展单型号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明星车型。
目前沃尔沃的全球销量约为40万辆,沃尔沃在中国的年销售量约为1.3万辆。
在销售方面,李书福的中国市场元素在于,“奥迪、宝马这样的高端车今年在中国销量都超过或者接近10万辆,沃尔沃有什么不可能?”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年销量已经超过1200万辆,通过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等调整,以沃尔沃这样的品牌,拿到一定市场份额不是问题。”
李书福亦曾公开表示,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将有两个本土市场,中国和瑞典。从上述消息来看,中国作为本土市场,或将承担巨大的销量任务。
另一个中国元素则是专门针对中国开发车型。“原来沃尔沃的产品开发思路是全球化的,以后也不会变,但会增加专门针对中国设计的车型,不是S80L那样简单的加长,而是大量吸收中国元素,专为中国市场设计。毕竟对于任何一个跨国汽车公司来说,中国这样增长火爆的大市场,都值得专门研发。”上述消息人士分析。
业内人士猜测,消息人士口中的建立全新平台,发展单型号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明星车型可能就是要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相对大众化车型。并分析,吉利承诺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工厂不裁员,可能正是基于对市场的良好预期,尤其中国市场。
同时,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吉利对沃尔沃净值调查后,财务专家给出的建议是,辅以全新的产品、市场计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有望一年内实现盈利,并在使利润率回到正常水平,投资方获得回报。
一位吉利前高管认为,“以吉利多年在产品价格方面的控制经验来说,实现盈利应该不是问题。”他分析,“以一辆售价30万元的沃尔沃车型来说,就我对吉利的了解,其能够将成本控制在15万元以将车价降5万元卖,竞争力就可以凸显出来。这样,其一辆车就能够有10万元的结余,就算比原来多卖出10万辆,其利润就很可观。”
“所有的清单和计划,都要看吉利最终能否成功收购沃尔沃。”有业内人士担心,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演中铝收购力拓,或者通用戏剧性不卖欧宝一样,最终流产。但熟悉福特的人给出的答案是,“福特出售沃尔沃是深思熟虑、战略转型的需要,不出售的可能性不大,关键可能就是看是否出售给吉利,毕竟吉利不是唯一的买家。”
作为营销人,其实我是非常佩服李书福那种执著精神的,从手工敲敲打打开始用十年的时间将吉利汽车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成就巨大,看到吉利汽车的每一个进步我都由衷的高兴,自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传出之始,我就不断关注,从怀疑到好奇,从观望到思考,直到年底收购的事情似乎已经铁板钉钉了,作为一个狂热支持民族品牌的营销人,也改为吉利做点杞人忧天的事情了。
考验一:如何解在决管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在没有完成收购之前,李书福就多次公开表态,保持沃尔沃的独立运营,不派人,不干涉,采取了完全弱势的管理模式,我想李书福这么讲的最主要目的还是说给沃尔沃工会听的,难道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的目的就是出钱做甩手掌柜让瑞典人自己玩?不派人做总经理,不派人做中层,也许可以理解,难道连董事会也不组建了不成?我想不会,起码沃尔沃董事会中大部分会是中国人的面孔,在确定公司重大目标与重大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上,难道就不会有管理理念与文化观念的分歧吗?管理团队与投资者的分歧是太空见惯的事情,就拿互联网的大佬们来说吧,张朝阳、王志东、李彦宏的创业故事中,讲述他们与董事会的分歧的故事情节哪个少了?除非吉利完全无条件信任沃尔沃的管理团队,无条件为沃尔沃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可以度黄金蜜月,但是这种黄金蜜月注定是脆弱而短暂的,如果放手沃尔沃团队2年,沃尔沃汽车的业绩也没有明显改善,蒙在双方脸上温情脉脉的面纱就会彻底四下,
放手不管的管理模式是不可行的,强势改造也是不可行的,吉利要在管理沃尔沃上有所作为,也许吉利介入的管理不在细节上而是在战略层面,但是战略层面的管理更为重要,也更需要具有极高的战略智慧,这对初进汽车行业的吉利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不可回避的挑战。
考验二:如何承受与消化收购沃尔沃的巨大成本?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总金额在20亿美元左右,约合150亿元人民币,基本相当于整个吉利集团的全部资产总额,这可是吉利要支付给福特集团的真金白银!另外维持沃尔沃轿车的运营费用每年也高达四十亿美元左右,而20沃尔沃轿车的亏损高达8亿美元。可见吉利集团要收购并维持沃尔沃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是多么的可怕。
吉利汽车本身每年几亿人民币的盈利基本是杯水车薪,股市融资也不见得能够解决得了如此大的资金黑洞!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解决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将是李书福的噩梦。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案,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据路透社17日报道,福特宣布双方对知识产权谈判的最新结果――福特旗下沃尔沃品牌将保留其所持有的技术所有权,而沃尔沃的竞标者吉利将获得这些技术的使用权。
对此结果,虽然有人感到悲观,认为吉利不能完全拥有沃尔沃,但这也表明,自上个月福特确认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以来,双方谈判顺利,至少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已达成共识。
“尽管沃尔沃保留了知识产权,但我们认为沃尔沃的价值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上,以及其品牌、管理、工程技术上的优势上。这项交易符合吉利的长期战略和发展目标。”吉利内部人士表示。
吉利新闻中心发言人也称,吉利汽车集团的方案符合沃尔沃的最佳利益,
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与工会的协议和分销商网络等将得到保留。同时,沃尔沃将借此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重要汽车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
福特汽车于10月28号宣布吉利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者。之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出席某商业活动时表示,吉利竞购沃尔沃胸有成竹,相信肯定能成功。吉利汽车方面表示,与福特汽车就收购沃尔沃已经进行了数月的谈判,目前正为达成最终协议进行进一步的谈判。作为首选竞购方,吉利汽车集团将与福特汽车方面展开更多细节性的商讨。现在很难推测要达成最终协议还需要多长时间,因为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目前并没有关于双方完成谈判的时间表。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沃尔沃将在未来4、5年内使全球年销量提高到1百万辆。目前,沃尔沃每年的汽车销量大约是40万辆。
虽然吉利和福特对竞购金额并没有给出细节,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竞购金额可能接近20亿美元,这比福特收购沃尔沃时付出的64.5亿美元要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沃尔沃坚持保留知识产权的主要原因。
吉利公司收购了世界级大品牌沃尔沃,让平日里不太关心汽车的国人都有些为之一震的感觉,毕竟这是以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也有人担心:一个民营企业能经营好沃尔沃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吗?不过,吉利老总李书福倒是很有信心,在吉利正式收购沃尔沃的文件签署后不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就公开了经营沃尔沃的理念:用“吉利模式”打造沃尔沃!李书福认为,沃尔沃这些年之所以经营“惨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成本就下不来,利润也不理想。所谓用吉利模式打造沃尔沃,也就是,逐步形成沃尔沃汽车的生产规模,逐步降低生产成本,用规模效应提升沃尔沃的品牌利润。
对于李书福这样的理念,从学术角度出发,我是相当不赞成的。首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目的不是提升利润。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大都把利润挂在嘴边,好像利润最大化了,经营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其实不然。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以前嫁女儿选人家,都将家风放在首位,为什么呢?一个家风不好的人家,就算日进斗金,可家里有个败家儿子,挣的钱再多也不够败坏的,这个家庭能靠得住吗?企业投资也是一样,假设你是投资者,请你投资的企业利润很不错,可就是抗风险能力极差,有个风吹草动恐怕就要关门大吉,这样的企业你愿意投资吗?
当然,与娶妻嫁女不同的是,婆家(公司)不是娶完媳妇(获得投资)就万事大吉了,公司的行为要处处以出资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追求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利润只是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而非目的。当手段与目标发生冲突时,当然要以目的为重了。我曾接触过一个国外案例,某企业要上一套冶炼某种贵金属的设备,可测算的结果是,3年内没有任何利润,而3年后的该种贵金属的价格相当不确定,算来算去,企业决定放弃,因为不符合经济学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理论。但金融学家不这样看,他们运用当时市场上交易的该种贵金属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测算该套设备的价值,发现投资该设备将提升企业价值,于是力荐项目上马,最后金融学家说服了决策者。结果,只是设备将要上马的消息就推升了这家企业的股价。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利润并不是企业价值全部,甚至连主要支撑都算不上,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行动本身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提升吉利的市值。收购行动被确认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吉利股票在香港股市就来了个跳空高开、高开高走,说明市场很认可这场收购,也说明吉利当初的决策是对的。从金融学的角度讲,吉利汽车这些年在国内汽车市场逐步站稳了脚跟,盈利能力相当稳定,加之国内市场对汽车――尤其是吉利主打的低端汽车――的需求很大,因此,吉利的实际情况是:能力很强,但风险不足。开发一些风险虽然较大,但预期价值更大的新项目,对于提升吉利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沃尔沃品牌的特点是,定位很高端,几乎可以和“奢侈品”等量齐观,它的市场状况本身就是与波动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好的时候市场回报丰厚,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市场运行很可能低迷。但就是这种高波动性恰恰是吉利当前所需要的,也就是说,沃尔沃对于吉利的价值不在于什么规模或利润,而在于它的波动性,因此,要想使这场收购的价值得以持续体现,维持沃尔沃的高波动性并从高波动性中获得市值提升,才是吉利日后真正要做的。
可惜,吉利不这样想。如果今后沃尔沃真的如李书福先生所说被打造成“成本低、规模大”的品牌的话,沃尔沃的高波动性还会存在吗?高波动性不在了,吉利的收购行为还会得到市场的追捧吗?有一个事实,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就在李书福先生公开了他的“沃尔沃宣言”的第二天,吉利在香港的股价就下跌了,截至上周收盘时,跌势仍未改观。
还有个问题也是吉利必须考虑的,就是沃尔沃品牌的文化价值。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沃尔沃”几乎是“安全”、“高档”、“品位”、“身份”的同义词,就算是沃尔沃的一切硬件都烧光了,品牌价值依然存在。吉利在沃尔沃如此“落魄”的情况下还要花上几十亿来收购,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被视为文化价值而支出的。现在吉利要用自身模式打造沃尔沃,沃尔沃品牌的文化价值还能存在吗?
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吉利身上,当初盛传腾中要收购悍马的时候,就曾有人说过:即使把悍马的牌子贴在腾中拖拉机上也是值得的。要真这么干的话,腾中和悍马必定两败俱伤:腾中拖拉机将不伦不类,悍马的文化价值将分文不值。
好在吉利的打算现在还没付诸实施,重新考量还有时间。到底要不要把吉利模式用于沃尔沃的打造上,我看还是以企业的价值为思考的基点。吉利模式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是成功的,也许吉利的决策者和经营者们也以吉利模式而感到自豪,但并非好的东西在什么事情上都是好的,如果用吉利模式打造沃尔沃的决策损害了吉利价值,就该弃之不悔,否则,“引以为豪”很可能会演变成“追悔莫及”。
那个时候的张艺谋有才华有胆略有野心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大红灯笼高高挂》绝非是庸俗恶俗的妻妾成群的市井剧。
孔子曾经在《论语》里前后三次悲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意思深厚,那意味着只有金钱权势才是美的,才是世间第一等的统治秩序,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思维永远不可能超越感官感受的层面,以及后来所谓的“肚子决定脑子,屁股决定思维”都是这个好德不如好色的现代延伸。薇依曾经提出过一个“阅读的品位”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要通过刻苦的修炼或是磨练学会用眼睛去注视事物,摆脱了把一切都装到胃里或是吞吃下去的趣味,摆脱了用肚子思考,而是学会高贵的注视,给予眼睛以尊严。同样的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是反复对话或是辩证,以证明金钱权势荣耀并非是最高的美或是最高的正义,理性才是最高的美,而正义并不由谁更有钱有权来决定,美并非是权势财富显赫而是正义或是说按照天意本该如此,理性亦需要训练。(美诺)
始终一直缺乏这层生存维度的中国人注定在肚子的牢笼里挣扎且不见天日。
颂莲的继母不愿意在她父亲死后花钱给她继续读书,把她嫁人还可以赚上一笔。十几岁的女孩子已经学会了成人清透的眼神,那就嫁给有钱人吧,有钱人啊,那可是做妾做小啊,那就做吧。爱情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先要活下去,而且要拥有财富的活下去,重要的是,只有有钱才能不被人欺负才是看上去风光的,或是美的。这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女人自始至终直至今日甚至难以预计的以后都必将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记得苏童的《妻妾成群》的原著小说里有一句神来之笔,那陈佐千看着颂莲聪慧的眼睛似乎预见到她在床上的灵敏,于是应下了这门亲事。男人觉得某女子漂亮是为了这个床上的灵敏,看她受过教育聪慧目的也是一样,男人看重的从未超出身体的享受感官的满足,他所思所想从来没想过会超出这个女孩腰身以下的部位,至于头脑和思想,那是为下半身的享受服务的婢女和附庸。
赛珍珠在她画皮画骨的《大地》里面,深刻而敏锐的洞见揭示出这个国家的男女关系以及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大龙看着自己粗蠢邋遢的婢女老婆怎么都无法顺眼,花钱买来歌姬看着她柔若无骨的小手仿佛那小手象征着一切世间的荣华富贵和高人一等,中国人对美的极致追求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再背后的支撑是“两个佛爷打架拳头大的有理”“财富五倍就可蔑视,百倍就奴役”的深刻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而到了这家人的第三代,爱兰的母亲分居后对女儿说,无论你怎么聪慧灵巧你父亲都根本不愿意看你一眼,他似乎有一种对女性的恐惧或是可以忽略。
女人,那从来就不是会被入眼和观看的,的确无论她如此聪慧美貌,心思灵秀。她们只有被蒙在盖头下闭上眼睛嫁的份儿,对控制她的一切都来不及看得清楚。
影片中老爷来如鬼魅,上床要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增加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震慑性。
和老爷睡觉才有点菜的权利,意味着不愿意出卖身体和灵魂就不能获得生存。
老爷喜欢亮堂堂的和女人滚床单,他不会懂得性爱的神秘和美好,亦不会懂得一切都将在沉默之中获得在宁静之中至达永恒,他喜欢观看自己的奴隶的样子,赤果果的统治和控制激起他的情欲而不是年轻美丽的女子,年轻美貌仅仅是对拿来享受的物品的技术性要求。即使是性也没有丝毫神秘和羞涩可言。吊诡的是,主奴关系成了夫妻关系,任何的权力结构都在貌似是家庭的形式之下进行着。
在这样神秘森严阴郁的环境里,太太们吃着肉,用膏粱和绫罗金银来粉饰出富贵和荣耀,却没有人能够快乐,因为她们没有得到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沦为道具在乱哄哄光怪陆离的舞台上奋力地寻找着自己的角色,生怕一步踏错然后万劫不复。
这个男人根本就不行,也许这是他为何弄来一堆老婆的原因,他用金钱和神秘控制着一切,生杀予夺,但是他是如此恐惧女人,他生怕女人看出他不行,他恼羞成怒,他把自己的性能力与权力联系在一切,虽然什么都拯救不了他的不行。而他的不行是由于他的贪欲无度和没有理性和节制,亦无暇观看和欣赏以滋养灵魂从而获得满足,但是他解救自己不行的法子就是弄来更多味道鲜美的猎物刺激自己的胃口,于是至死方休
二太太的生存之道就是迎合这个不行的男人,侍奉地越是下流所得的犒赏就越是丰厚,至少在别人眼里,她可是点灯的,这意味着受宠有钱捶脚点菜,至于为此做过何等卑贱恶心的事情,外人是不会知道的,但是颂莲知道,因为她拒绝,两个心照不宣的女人是世间最好的敌人,一眼就看透对方想什么且致命攻击。使得她们彼此伤害彼此攻击的是因为她们被迫是弱者,弱者相争徒劳无益,只增伤悲和惨烈,但是唯有令她们彼此相争伤害才能确保男人的权力和统治 ,这就像当年春日局夫人想出的高招,弄个铃铛把唯一的男人隔在重重厚重的门外,一群女人看不见那一个男人,想象和幻觉把她们引入了无边的深海,为了那一眼一线生机她们什么都可以做,那种疯狂和愚蠢无可救药,令人悲哀且感叹
颂莲她也曾经幻想过爱情,和年纪相仿的男人,但是那男人就有如她们彼此隔着门楼相望的诀别瞬间,没开始就是诀别,无论她们有着怎么样的身体接近,灵魂亲近都是注定的空虚是绝望。她终会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如登台演戏,各守职分,面具变化但是终不是真,那一幕落下就再也不必寻曾经看见过的脸,因为绝对会遍寻无着。那种变形的精神,隐遁的能力超乎想象和幻觉。
三太太的解脱之法是唱着那一唱三叹惊心动魄的哀怨悲歌让自己的灵魂在跌跌撞撞之中游荡,顺便藏一个男人在自己裙子下面,唱戏既是掩饰恐惧又是给自己壮胆,逃离到某处或许会有幸福吧。
三太太的心思在天上,但是对于一个心思在天上的女人这男人有本事让她尸体在井底。
颂莲在二太太与三太太之间徘徊不定,妥协既无耻又下流,上天无路亦无门,她在寻路的过程中撞破三太太被填井,知道真相的她只有疯掉,那是没有任何出路之下的出路,那是堪破真相之后的决绝
于是五太太进门了,井底的三太太和疯癫的颂莲都无法阻挡这个男人寻个年纪更小的嫩妞进门做小,而这个在花轿里被白粉涂得面目模糊的小女孩所面临的选择和颂莲并无区别,要么妥协以事下,面对肮脏和丑恶面不改色,把自己拖入泥潭和井底在底里学会辗转起舞强颜欢笑,至少表面上风光无限点菜捶脚,用灵魂的沉沦换取并不完美即使做给别人看也时常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的现实荣耀要么梦想天上的生活而真的在井底,要么在犹疑不定之中被紧锣密鼓的阵仗昏迷寻不到出路却看见不该看见的被迫做出了选择。
没有答案,终困于肚子的牢笼之中挣扎,不见天日且日日年年。张艺谋于是就改做宏大叙事的宣传影片去了,因为他突然发觉至少可以把风光做到极致,那些曾经看见的都不需要再看,反正看了也是无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