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的随笔:伊甸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hb911911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退休的随笔:伊甸园(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b91191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退休的随笔:伊甸园

篇1:关于退休的随笔:伊甸园

退下来以后,每天的早晨和黄昏,都要重复做一件事,那就是到绿草如茵的新襄河边慢跑、散步。

看到那清澈的河水,听到那市内难得听到的鸟鸣,闻到那风里传来泥土的气息,我已经徜徉在心灵的“伊甸园”里。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差事”,没有“竞争”,没有烦恼。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悠悠独行,也可以停下脚步欣赏变幻万千的日落日出。你可以坐在草地,与小鸟对峙;也可以放声呐喊,极力抒发心中的感慨和真情;你可以轻轻地拍打牛背,观察体验牛犊依偎在妈妈身边的舐犊之情。

夜晚,你可以四脚朝天地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享受春风和月光的洗礼。这就是我的“伊甸园”,一块没有杂念涉入的净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苏东坡写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在这里,我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心仪的事。一切功过、是非已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这条路的本身。在这里,绿色是“伊甸园”的永恒,明月、阳光是“伊甸园”的朋友,春风是“伊甸园”的常客,而好心情是“伊甸园”的主宰。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2:有关退休的随笔:退休的乐趣

自从离岗,早晨再也不用担心因琐事迟起延误上班时间,坦然睡至自然醒。特别是在每年的三九、四九,从窗帘隐约看见窗外飘起了雪花,眯糊着眼,身体往温暖的被子里蜷缩,再睡一个“回笼觉”,那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

早餐过后,背靠阳台,冲一杯咖啡,回味无穷。窗外春意融融,室内米兰幽香。阳光、咖啡、鲜花;阅读、静思、遐想。“书中自有黄金屋”已经过时,“书中也有颜如玉”已经无需。知识、乐趣取代了“黄金屋”,休闲、养生胜过“颜如玉”。咖啡进口,唇留余香;闲来杂谈,感悟颇深。“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嵇康的《养生论》对心静的独到之见,早已谙熟于胸。

所思、所想,流淌在字里行间。记自己关心的事,写自己熟悉的人。自己与自己谈心,心灵与心灵的对白。闲暇之余,“豆腐干”型的文章偶有见报,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一种乐趣,也是人生的幸福时光。

看门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无宠辱之惊,更无攀比之心。中午接外孙女回家,爷孙对语谈笑风生。时而用围巾牵着外孙女的手,活脱脱像放一条牛。此时的我已忘记了年龄,忘掉了忧愁,含饴弄孙,其乐融融。

教诲子孙,切莫为功名利禄和浮华虚荣而卑躬屈膝。能“舍”才能“得”,学会“舍”,就能宁静致远,才能扬帆远航。寓教于乐,德惠子孙。

午后小憩,上网遨游。闭目聆听天府散文,高兴时广揽天下奇闻。精品连载,佳片有约,时事政治,趣闻笑话。在家能知天下事,足不出户学新知。一个人的世界,其乐无穷。

黄昏时光,望夕阳西陲。信步襄河岸边,看桃花,扶杨柳,听百鸟争鸣,微风拂面,心旷神怡!

傍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3:退休生活随笔散文

单位出车将我送回家,我卸下了从单位带回来所有的东西。然后,车慢慢、慢慢地驶出了我家小区,我木呆地站在楼门口,左手提着单位赠送的退休纪念品,右手仍朝着车离去的方向轻轻挥动着,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再见、再见……

人生匆匆,仿佛如时钟的钟摆,不停的走,不停的摆。蓦然回首,仿佛弹指一挥间,踏着时间的轨迹,我已经步入了人生真正的秋天,工作历程已经全部走完。回头欣赏自己的人生足迹,走过的路很清晰,很纯正;交下的朋友很真诚,很知心;工作期间很努力,很认真;上下级关系很融洽,很和谐;做人很坦诚。

回顾往昔,真是舍不得离开这个集体,改革浪潮将我们推到一起,白手起家,我们艰难迈开了第一步,现在宽敞的办公环境、电脑基本人手一台,同事团结而默契,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相互谦让,互相理解,愉快工作了人生的后,这里留下了许多欢快,许多幸福的歌!

每每想到真正的分别,我才意识到时间如水,岁月如梭。11月1日,我被应聘到这个新单位,迎着深秋瑟瑟寒风,带着对原单位的眷眷恋情,我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工作整整十年,秋来秋往,秋忆思千……

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转瞬之间。然而,想着今后的10年,甚至更遥远,心里总是有种酸楚,不知道自己退休后哪里是方向,还有没有理想可言?

但我深深懂得,任何人也做不到让时间停泊,我只希望我们要像树木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保持年轻,重要的是保持一颗不老的心,今天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明天接受严冬的冰雪,明年初春迎接绿色复活,然后便是郁郁葱葱的满园春色,我深知,拥有绿色的心,便会拥有一切。

正是这样的深秋,我走在铺满厚厚落叶的小径上,脚下松松软软,抬头望去,抖落得一叶无挂的树木却巍然挺立,因为它清楚叶子的离去,自己曾经努力的挽留,是秋风坚决不罢手。我随意抓起一把落叶,握在手中用力一揉,落叶揉得细碎,我将今秋揉进了生命,揉进了灵魂,揉进了心里,刻下了难忘的记忆。

秋天成熟,秋天丰满,秋色动人,秋高气爽。今秋,我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感觉满足,感觉幸福。一直以来,工作匆忙,没有闲暇时间对秋驻足,没有认真品味,没有认真端详,没有认真观赏。今秋艳阳,我亲亲走近秋天,细细观察了它从春到夏到秋的变化,观赏了它熟透动人的景色,捕捉到一种特有的感觉。我真想,真想让今秋在心中永久定格,让人生之旅的单程列车,今秋在我心灵驿站停泊,让我的人生布满秋色,让我徜徉在快乐收获的季节,感受幸福,品味快乐。然后,我将退休后的生活寄情于高山,寄情于大地,寄情于浑河。

我坦然接受退休后的另种生活,提高快乐指数,幸福才会赐与我。

退休——意味着工作结束,是另一种新生活的开始,人生时间短暂,不必左顾右盼,用善感的心去欣赏,用真诚心去寻觅、去探索、去发现另一种新的境界,为自己灵魂找到寄托,在现实生活中,活出真正的自我,如果我愿意……

如果我愿意……

愿意读书,就静静的去读,身边别忘了准备好读书笔记,不要改变惯例。

愿意唱歌,就走进歌厅,点些自己喜爱的歌曲,让歌声唤起幸福的回忆。

愿意摄影,带上相机就去摄影,走进山间、走进田野、走进公园、走进浑河。

愿意暴走,带上装备,背上挎包,跟上队伍,快乐出发,忘忧于暴走旗下。

愿意旅游,就去旅游,游山玩水,秀丽景色,饱览风光,享受愉悦。

愿意漫步,就去独行,走在浑河堤路,思绪放飞,享受独有的寂静。

愿意坐车,就去坐车游玩,1元钱从始发站坐到终点,一路路循环,快乐无限。

愿意看电视,自己手握遥控器,看什么自己做主,一切随意。

愿意听歌,打到电脑或DVD,听着好歌,情动处任情绪相伴,泪洒满房间。

愿意上网,写博随意,自己田园种什么自己是庄主。读博、留言快乐而甜甜。

愿意做动画、幻灯和电子相册,就走进入自己软件空间,将美丽在这里装点,因为愿意注满了心田。

愿意打电话、发短信,就不怕吝啬钱,主动与朋友聊天,寻找开心交点

愿意做饭,就情愿去做,让家人感受家的温馨,品尝美味的快乐。

愿意伫立窗前,面对宽敞的体育场,遥望万里蓝天……

“人之所以喜悦,缘于生活的流光溢彩;人之所以陶醉,缘于世界的'风情万种;人之所以感激,缘于生活本身的慷慨与馈赠。”

我想,只要我愿意,没有人将我的幸福、快乐阻拦。努力吧!沐浴夕阳的每一寸阳光,让退休后的生活以健康为前提,以开心为支点,以幸福为目的。让时间的每个刻度里涂满快乐生活的色彩,让生命履历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欢快,做一个快乐的人,让精神富有;做一个坚强的人,让性格豪爽;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让自己首先喜欢自己。

准备好心情向快乐出发!

篇4:退休生活随笔散文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人老了,昨天倍觉可贵!今天更珍贵!

昨天是今天的往昔,也是一页撕下的日历,随着落日的余辉已消失在天边,在脑海中留下了不完整的回忆,把每个黄昏看作生活的小结,总结昨天的失误制定今天的方案,人生的前进不外乎这样的周而复始。民谚告诉我们“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千真万确的真理!

我生活中兴趣不广泛,不爱打扑克,不会玩麻将,更不爱与人坐在一起说长道短。从事图书管理,自然而然爱上了阅读,在职时常写些豆腐块的文章,在《山西工人报》、《山西图书馆通讯》、《华北图书通讯》等发表过,喜出望外,后来工作忙、家庭劳累也就放去了。

退休后我成了时间的富有者,又拾起了阅读,看书便成了我唯一的爱好,游书山,品美文,忧如饮甘露、沐春风,忘记一切不快,进入清静,淡泊的无声世界里,悠哉、乐哉!

有时候把自己对阅读的浮浅感受用笨拙的手,泻于笔端,一来打发时间,二,来寻找乐趣,中专毕业学识太浅,无法挥笔成篇,越是写不好,就越想写,抒发感情、表露喜悦、缓解忧愁的同时不知不觉精神境界也得到收益。

现代科学发展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寿命也相对延长了,退休后,除了个别有病的人外,大部分人身体都很好,人活心态、活精气神,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追求,要调查瞅准自己阶段性的工作,也就是平常人说的长打算短安排,无论你年纪大小,无论你处在任何阶段,都不会没有追求,否则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那就没意思了。

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抓紧时间搞自己喜欢的事情,珍惜组成生命分分秒秒的大好时光,每一天要有每一天的收获,哪怕是失败挫折的教训也罢,总比从生命中白送走一天要强,努力探索创造人生的辉煌!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永不停歇地前行!

篇5:退休之日就是养身之时随笔

退休之日就是养身之时随笔

真是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屈指算来退休已是半月有余,基本适应休闲的“吃养老金”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规律是上午骑电单车去万锦大酒店游泳,下午在家上网,6点左右煮饭菜等候孩子回家共进晚餐。倒也觉得不寂寞,似乎比上班还忙。

只是发现3月体检报告实属“紧箍咒”,尿酸高令人无所适从,前日同学聚会,满满一桌菜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而且均为平时家里少见的大虾、鱼生、螃蟹、桂花鱼、黄蜂鱼等高蛋白低脂肪类海鲜食品,令人馋涎欲滴。可是诸如此类佳肴却与我无缘,医生交代尿酸高不能吃海鲜、啤酒、豆制品及菠菜及高汤等嘌呤高食品。我只好另点牛肉、酸甜排骨。真是痛苦万分。

每天骑电单车窜梭在川流不息的过往人流车往,看着车堵为患的大街小巷,我多少有点幸灾乐祸之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眼下在南宁这个大工地、大堵城电单车还是效率高于汽车,虽然日晒雨淋皮包铁,但是畅通无阻轻便灵,成本低,只要遵守交通法,小心翼翼骑还是安全的。。堪称出门首选。现在是隔2天回民印厂老家看看。妈妈走了,我退休了,原来每天上班都要回家看看老妈喊一声妈妈,隔天买水果,每周买药,每旬买米、每月换煤气,每季带老妈去减头发,每年住4次医院,工作有规律,生活忙忙碌碌,时间不知道去哪里了。现在不用上班了,老妈走了,少了许多事情,时间还是过得那么快。每天只能吃一个鸡蛋,少许猪肉,适量水果,坚持游泳,相信3个月后复查会见成效的.。

上帝是公平的。尿酸高并不可怕,关键是控制饮食不吃海鲜等嘌呤高食品,持之以恒坚持运动养身,把尿酸等体内垃圾排泄出去,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退休生活,一定会有效果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必有回报。3个月后见分晓。

篇6:关于退休生活的随笔:退休老师的晚年生活

《退休老师的晚年生活》一文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老师之前的一些事迹和退休后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佳作吧。

我们家的王婆婆当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

学生桃李满天下,大多数都当爷爷奶奶了。

但是她却一直和她的小学老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今天70多岁的王老师去看望她差不多 快90岁的小学老师。

小时候,随着王老师去过她小学老师家几次。

记忆最深的有两次。

一次大约我七八岁,她们原本好好地聊着天,突然这位小学老师看着我,吃惊的问我妈王小姐,你看!你家老二吃不来瓜子!

她们一下子全看着我,我懵了!——原来我不是在嗑瓜子,而是嚼瓜子。包在嘴巴里嚼。嚼完味道便吐掉。

年幼的我受到惊吓和打击,直到现在都不喜欢嗑瓜子。

第二次在王老师的小学老师家吃午饭,吃的是臊子。

小学老师特别强调说,现在城里人都吃的这臊子了,只有乡坝头的才吃肉丝肉片啊。

我觉得我小时候心眼儿就多,立马就判断出这位老师是在忽悠我们。

当然,这仅仅是小时候我对王老师的小学老师的刻板印象。

长大后我再没有见过她的小学老师了。

据说现在身体健朗,思维敏捷。

王老师经常率领同学们去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小学老师。

朋友薇姐也和她的小学老师关系也很好。

她们经常一起喝茶一起聊天一起分享美文。

她每每说起她的80后(80多岁)老师和王老师对待她的小学老师状态差不多。

都是一种亦师亦友。

如今我经常看到的却是我的小学老师是余老师。

余老师并没有亲自教过我。

不过因为都是本地人,很熟悉,如今又一个小区。

她是一个非常认真的数学老师。

余老师退休后,非常出人意料地去当了一名环卫工。

让人大跌眼镜。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按他们级别的退休老师,退休工资应该挺高的。家庭又没有什么负担。

不可能是因为钱。

大约是闲不住。但是闲不住有很多选择,为何偏偏选择了扫地呢?

我们小区的老师退休后,很多人莫名其妙的适应不了。

天天打麻将打出颈椎病了。

有的起先带乖孙,后来乖孙长大了读书了,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有一年我们家楼下新开了家麻辣烫,有3个退休老师约起跑去洗了一个月的碗,后来被老板婉拒了。

所以,余老师算是退休老师里最独特的一位。

她身体挺好的,每天主要负责我的工作室这条小巷。

每天她都来得早早的,认认真真的扫。

其他环卫工扫完一遍就坐着聊天。

她不是,她会反复地巡回,保洁。

遇到指甲大的东西,都要捡起来。

我有次忍不住问,何必呢?

余老师很认真地弯下腰继续捡,说上级领导要求就是这样。

通常我们看到一种情况是:

一个人一开始很底层,从扫地摆地摊之类的事情做起,一点一点做起,慢慢地走到另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我们大多数人眼里的成功者,会让我们觉得很励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

一个人原本有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一旦结束后,竟毫不介意,选择了一项一般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

令人诧异,更令人敬佩!

这需要一种胸怀,境界和智慧!

像传说中的扫地僧。

爬向伊甸园散文

校园不是伊甸园作文800字

我童年的伊甸园五年级作文

退休证明书

退休慰问信

退休证明

退休祝福语

退休贺词

退休辞职报告

退休申请书

关于退休的随笔:伊甸园(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退休的随笔:伊甸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