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iucunliang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共含7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ucunlia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

篇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

在民间,提起小酥肉,世人皆知它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百姓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做法:将肉剁碎,以面裹肉,再用油炸,然后用锅蒸。味道鲜美,嫩脆可口,香而不腻,全国闻名。

但若问起它的来历,多数人则笑而不知,或答非所问了。却不知道它与朝歌有关,发源于现在的马村区一带。有关故事,不可不信。

相传,早在商朝未年,纣王登基,不理朝政,嗜好放荡作乐。苏妲己入宫,纣王见其妖娆妩媚,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更是百般恩宠,言听计从,视如珍宝。

为博得妲己欢心,他不惜动用国库,增加人口赋税,大兴土木,建造豪华鹿台,以供展示各方诸侯所献珍宝和行乐。忠臣直谏,他制造各种酷刑,杀人如麻;*臣附会,他大加赏赐,委以重任。朝野内外是非颠倒,正不压邪,各路诸侯纷纷起反,江山飘摇。

妲己受纣王恩宠,更是得意忘形,昨日谗言杀宫女,今日谗言杀官员,后天谗言杀百姓。朝歌内外,世人说起妲己,无不畏惧三分,回避不及。

话说现在的焦作一带,商为京畿之地,相离朝歌百里之遥,林木茂密,水草丰美,天然一处帝王狩猎之地。曾几何时,妲己常常缠着纣王来此狩猎游玩,每次皆前有御林军,后有车马队,浩浩荡荡,扰民害民,令人发指。

百姓深受其害,称纣王是灾星,称妲己是狐狸精。明地里敢怒不敢言,暗地里则恨不得喝了纣王的血,吃了妲己的肉。

相传有一年秋天,纣王、妲己一行在南阳城(今马村区安阳城村)、六色泉(今马村区陆村)一带狩猎,结果东跑西跑连个野兔也没有射中。

天近午时,狩猎人马冲进一家农户,又是射鸡,又是射羊,并勒令农家主妇煮肉下酒。

农家主妇心疼鸡、羊,少有怠慢,被妲己一阵数落,声称:“你若再有半点怠慢,就让御林军连你一同煮了。”

农妇心里害怕,连忙烧火煮肉,招待纣王、妲己一行。纣王、妲己等人吃饱喝足,分文不给,扬鞭催马而去。

农妇见纣王人马远去,心里气愤,跑进厨房,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恨,将一块生肉放至案头,视为妲己,独自边哭、边剁、边说:“狐狸精,我让你祸害人,老娘我今天用刀剁你,用油炸你,用锅蒸你,然后再将你吃掉!”

丈夫上山砍柴回来,见媳妇又是哭又是咒,将一团肉剁得粉碎,问清原因,不由奇思妙想道:“媳妇莫哭,常言说‘人不死,财不烂’,纣王是天子,妲己是娘娘,咱们惹不起,别说射杀几只鸡羊,就算连你我杀了,都没有地方去评理。不过,瞧你将这肉剁得又细又烂,果真用油炸,用锅蒸,还真是一道美味佳肴哩。你不是恨那狐狸精吗,那咱不如将菜烧出来吃掉。狐狸精原名叫苏妲己,咱们这道菜就叫苏妲己肉好不好?”

媳妇一听,破涕为笑说:“亏你想得出,此事若是传扬出去,说你我吃了苏妲己肉,还不被砍头示众。”

丈夫思索片刻道:“这好办,我们不会将菜名再巧改一下,就说是妲苏肉。苏妲己,妲苏肉,换名不换汤,换汤不换药,暗指苏妲己肉。”

对方听后笑说:“还是你鬼点子多,妲苏肉就妲苏肉。”

丈夫道:“啥鬼点子多,鬼点子少,还不是被他们逼的。”

两人话落,果真将剁碎的肉,又是炸又是蒸,如此这般,一道久传不衰的民间名吃就这样诞生了。

消息传出,人们竞相效仿,都说此道菜又好吃又解恨。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商朝灭亡了,纣王自焚了,妲己被杀了,天下又恢复了正常秩序,百姓又恢复了平静生活。但不知从何时起,妲苏肉的称谓变成了现在的小酥肉。

篇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精选

从前,滕南有个老财主,家里常年供奉着财神,梁头上雕着元宝图案,大门上写着“招财进宝”的横披,衣服上绣着大制钱的花样,啦起呱来也三句离不开“财”字,当地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老财迷”。

老财迷虽有万贯家产,阔得淌油,但对长工们却十分苛刻。长工们挣命劳力干上一年,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那是恨在心里,骂在嘴上。

老财迷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树上有个大老鸹窝。他老婆整天夸这个老鸹窝象聚宝盆,他家就是靠着这个“聚宝盆”才富起来的。时间长了,长工们都听腻歪了。

有一天,张三、李四、朱五、杨**个人凑到一起,嘀咕了半天,想了一个主意,要让老财迷自己亲手把这个“聚宝盆”拆掉。

这一天早五更,老财迷起来催长工们下地干活,刚一出屋门,就见老槐树下模模糊糊有几个人影,还嘀嘀咕咕在喊喳什么。他忙不迭地躲到假山后,竖起耳朵,想听个究竟。

只听张三说道:“咱又不认识什么样的是隐身草,怎么找法呀?”

李四说:“反下是编在老鸹窝上,不行我上去一根一根地挑。”

朱五说:“不妥当!老鸹一叫,惊醒了东家怎么办?”

杨六说:“那好办,咱先用长杆子把老鸹赶跑,再躲到一边,就是东家起来,一看没人,他准回去睡觉。等他一关门,咱就行动。就这么定了!赶明天半夜里动手。”

停了霎,又听杨六说:“刘老道说的这棵隐身草,可是无价之宝。有了它,谁也看不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咱先说下,不管谁用这根隐身草发了财,可千万不能忘了咱弟兄们。”

老财迷又听他们几个嘁嘁喳喳了一阵子,可没听清说了些什么,就看他们下地干活去了。老财迷兜了这个底,又气又喜,气的是长工们要偷他家的宝贝;喜的是他马上就能弄一件无价之宝。

他急忙回到屋里,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老婆,他老婆只了半信半疑。接着又商量了半天,趁着天还不大亮,就开始行动了。

老财迷慢慢地爬上树杈,就拆起老鸹窝来。他老婆在树下仰起脸看着,老财迷拿起一根枯枝子问:“看见我了吗?”

“看见了。”老婆应着。

他又拿起一根问:“看见我了吗?”老婆还是回答看见了。就这么一连问了二十五、六回,他老婆仰得脖子疼,实在受不了了,便低下了头。谁知上边又问:“看见了吗?”

他老婆气得随口说:“没见!”老财迷一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忙把手中的树枝揣到怀里,下了树,回到屋里,把它藏在了大木柜里。

这一阵子,可把个老财迷折腾毁了,他一边倒在床上休息,一边琢磨着发财的点子。想来想去,金银财宝再多,也不如做官光棍,去偷县太爷的大印,弄个七品县令做做。

第二天晌午,他取出隐身草插在脖领上,备上马直奔滕县城里去了。一个时辰的工夫,就来到县衙门前。守门的衙役可巧正在打盹,衙役都没看见我。于是他放心大胆地来到大堂上,直奔公案桌,抱起官印转身就走。

值班的衙役们一看,哪里来的愣种,竞偷到县太爷头上来了!就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老财迷打倒在地,捆绑起来,夺回官印。

这时县太爷从屏风后闪出,问清原由,责令衙役重打四十,押入南牢,听候发落。

篇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

传说东汉末年,米脂县的桃树连续三年不开花,就在大家惊异之际。本县艾蒿湾一户人家生了个女娃、娃一落炕,浓郁的香气就弥漫开来,连几十里外的放羊人也闻到了香气,父母因此给娃取名为香艳。

香艳家隔壁住着一户李姓人家,这姓李的受奸臣排挤、看透了官场是非,隐居于此。他们两口子,一个通晓诗文棋画,一个精于琴歌乐舞、吟诗作画,一方面是为了抒发情怀,一方面是以书香陶冶儿子李春。

香艳姑娘自学会走路以后,就经常与李春在一起玩耍,所谓青梅竹马。老李膝下无女,又爱香艳姑娘的慧性灵蕴,就当亲女儿一般看待,于是香艳有机会与李春一起学习文化。

女大十八变,转眼间、香艳已是十五岁的大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李春也是一位年近十八的后生,长的浓眉大眼,不但能出口成章、挥毫作画,而且耕农射猎样样精熟。

香艳和李春的父母更是情投意合,因缘际会、两家人开始筹措两个孩子的婚事,并选定了良辰吉日,联结这一双美满的婚姻。

就在这个时候,事情突然发生变化,一群兵丁涌进了艾蒿湾,不由分说,将香艳抢走。香艳被一班兵抬在轿子里,日夜兼程,向洛阳赶去。

就这样,香艳被抬到了王允面前,王允一见,暗自欣喜。背地里给抬轿的兵役一一作了酬谢,对米脂的那驻军头目也加官一级。

当着香艳姑娘的面却大声呵斥抬轿兵役们:良家民女,你们岂能如此抢夺!一边说着,一边亲自松了香艳身上的绳索。对兵丁们继续道:让她在我这儿息养数日,另派兵役送她回家。你们快快回去,告诉她家里人放心,我会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来对待她的。

王允的那帮同僚,听说王允后院来了个绝代美女,便死皮赖脸设法要见一见香艳。不知那个官员在看香艳的时候,将那官帽之上的装饰“貂蝉”掉在了地上。

人走之后,香艳看到地上掉这么个玩意,不知是何物,因为好看、就随意别在胸前。宫女们见香艳别这么个玩意,她们与官僚来往多了,一瞅便是貂蝉,一时兴起,也许是揶喻那些官僚,便改叫香艳为貂蝉,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有了貂蝉、失却了香艳的本名!可敬的是,貂蝉不管王允如何待奉,一心思慕着遥远塞上的家乡父老和爱人李春。

王允见貂蝉顽情难易,不免十分奥丧,放她回府更是万分的不情愿。正在苦恼熬煎之时,有一日,吕布来与貂蝉攀乡党——那吕布是绥德人,一见貂蝉,只看他“啊”地喊了一声,就两眼发瓷,居然说不出话来。

王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一个改写历史的计划就此诞生了。这就是王允利用貂蝉美色,使董卓、吕布反目成仇,互相残杀的故事。大功告成之后,王允根本没有放貂蝉回家团圆的意思!

貂蝉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便趁朝野上下忙乱之际,抽身逃走,几经周折返回了米脂的艾蒿湾村。传说这是神灵庇佑貂蝉和李春的爱情,否则一个弱女子如何能千里还乡?

村里人对貂蝉偷跑回艾蒿湾的事情守口如瓶,并在艾蒿湾村对面的山腰隐蔽处,打了两眼探洞,与附近众山相通,让李春、貂蝉成亲之后住入洞里,在山洞周围栽满了各种树木,为的是遮挡洞口。

山洞由乡亲们挖掘好后,貂蝉与李春就成婚入洞,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貂蝉与李春迫于形势,成婚入洞,后人追慕他们的这一段奇异爱情,就把男女成婚的房子称作“洞房”。把结婚的当晚,情人步入婚房叫作“入洞房”。

虽然这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甚至无从考证,但是其目的是好的、变相的支持了自由恋爱,以及人间真情。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

篇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500字

传说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飞到哪里,哪里就会压塌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灵隐寺里有个疯和尚,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

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就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家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发现村上有一家人成亲,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想了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大家都没命地追上去,一面追,一面喊:“抓住疯和尚!”这一下,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往前奔。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都未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突然站住脚,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坐。

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却有一座山峰落在他们的村庄上。

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足,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经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自己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只是还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

这时,疯和尚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都安上了眉眼。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

篇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500字

明朝年间,有一位青年叫李毅,家境比较贫寒,喜欢上邻家一刘姓姑娘。

可是刘家父母想给女儿找一位有点文采的相公,这对于胸无半点文采的李毅来说,是个难题。

经过一番思量,李毅决定拜当地一位殷秀才为师。拜师第一天,殷秀才带着他去拜访好友。途经一口池塘,池塘清澈见底。

殷秀才随口道:“一塘清水无鱼放。”

旁边众人大声称好。李毅马上拿出笔就记下了。

行至一独木桥前,殷秀才对着桥想了想,感叹道:“双桥好过,独木难行。”李毅又记下了。

再往前走,看见一母猪带着在泥泞中打滚。

殷秀才随即道:“老母猪打滚,四脚朝天。”

李毅即刻赞到:老师真是好文采,出口成章,学生佩服佩服!晚上回到家向父母说道:“爹娘我回来了,今天先生教我诗句了,明天你们向刘家提亲吧。”

李父答道:“好,我李家总算出了个有学识的人了。”

翌日。吃过早饭,李父便请了媒人,带着聘礼,和李毅一起去往刘家提亲。进刘家媒人说明来意。并把李毅跟殷秀才学诗的事与刘家父母说了,刘家父母对李毅甚是喜欢。说到:“真是个好学的孩子啊。”

转眼便到了吃午饭时间,刘母便留下这三人一起吃午饭。吃饭前。刘母想考验一下李毅的学识。端上一杯开水。

李毅见里面什么也没放,说道:“一塘清水无鱼放。”

刘母开心道:“不错不错。”分发碗筷时故意给李毅发了一根筷子。

李毅张口便道:“双桥好过,独木难行。”

刘母连声称好:“小子,真不错。”随即返回厨房拿筷子去了,从厨房一出来,被门槛拌了个四脚朝天。

李毅立马站起来:“老母猪滚洞,四脚朝天。”一气呵成。

刘母听后脸色大变。李毅父子立即就被赶出了刘家大门,婚事也不了了之。

篇6: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500字

唐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少年得志,十几岁就高中解元,因此他非常狂放,他不但诗写得好,画也画得不错,于是他恃才傲物,自认为自己的画,是华夏一绝,天下第一,无与伦比。他时常在街上摆起画桌,当场作画,当然引起街坊的围观,引起小小的轰动。

有一天,他又到城隍庙里画画,当然也引起不少的游客围观。他刚画好一朵牡丹花,这时,几只彩蝶从花间飞来,围着画纸上那朵牡丹翩翩起舞,“啊!唐解元的画真神了,竟连蝴蝶也给引来了!”围观的游客一片赞叹声。

唐伯虎得意微笑,踌躇志满,非常得意。

“哼!雕虫小技,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时,人群中却有一个人冷冷地说着。

说话的却是一个中年的书生,此人衣著扑素,他接着不屑地说:“骗虫易,骗人难,你敢同我师父一尘长老比画吗?若敢,明天,请你到金山寺找我师父比试比试去!”这人也不等唐伯虎回话,转身就走,拂袖而去。

再说唐伯虎从来听到的只是恭维喝采声,哪里听到过如此的奚落声,他呆呆地在那里站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气不打一处来。

翌日一早,他急匆匆地赶到金山寺,想找金山寺的一尘长老比画,他气冲冲地在金山寺的内殿大门上重重敲了三下,寺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面前站着正是昨天说话奚落他的那个中年书生,他与唐伯虎打个招呼,便指一指身后的一间禅房说:“一尘长老在里面,你快去吧!”

唐伯虎转身一看,这大殿旁边有一间小小的禅房,里屋的那扇黑色的小木门已经打开,但是门上还挂着一张门帘,帘上画着山水画,荷塘月色,非常雅致。

唐伯虎急于进去比画,他一边用手掀门帘,一边低着头往里钻,不知怎的,门帘却没掀起来,头却“咚”的一声,碰在墙壁上。

他骤然一惊,定神一看,我的老天,面前哪里有什么门,原来只是一壁墙,只是那墙上画着门框和门帘而已,他才知道自己把它当门,被骗了,他满脸通红,无比惭愧地对那个男子说:“先生!你说得对,我的画,只能骗蝴蝶等虫子,而你这画,连我也被骗了,我知道你是谁了,祝兄在上,小弟实在不如兄长啊!今后还望兄长多多指教!”

这时他知道,能画出能骗他的画,非江南鼎鼎有名的画家祝枝山莫属,知道这个中年朴素的男子,就是名闻遐迩的祝枝山,从此,他和祝枝山成了忘年之交,他在祝枝山的影响下,为人可谦虚多了,也不轻易画画赚钱了,两人互相研究画艺,取长补短,唐伯虎的画艺,更加长进,终于成为明代的画坛大师。

篇7: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农村有这么一句话:“造茅坑亦要看日子,选吉日。”我们中国人对于厕所鬼神亦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兴趣,有相当多的故事典籍都记载着他们的故事,并且还分别为厕神与厕鬼。厕神主要的有紫姑、坑三娘和三霄娘娘等,厕鬼则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厕神最著名的当然是要数紫姑了。紫姑,相传是唐时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山东莱阳人氏。她自小知书达礼,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唱戏的优伶。

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谋杀了何媚的丈夫,把何媚纳为侍妾。何媚年轻漂亮,性格温柔贤惠,很得主人的喜爱。可是主人的妻子就很不高兴了。李景的大老婆又妒又恨且为人狠毒,哪里肯容下何媚?

这个大夫人本来就妒忌心重,见紫姑受宠,就总是想方设法地折磨她。常派她一些污秽的工作,例如打扫厕所、收拾猪圈等等。

紫姑含辛茹苦地干活,终于忍受不住虐待,在正月十五这天含冤而死。紫姑冤魂不散,李景上厕所时常常隐隐听到啼哭声,且有刀兵呵喝的声音.大为灵异。

紫姑死后,大家都为她难过。又传说天帝同情她的遭遇,让她做了神仙。

于是每到她的忌日,人们就按照她的样子做一个小娃娃,晚上的时候在厕所或者猪栏旁边迎接她。

人们嘴里念念有词,说:“你的丈夫不在,你的大夫人也不在,你快快出来吧。”

如果拿着娃娃的人忽然觉得手里的分量增加了,那就是紫姑神来了。人们就会摆上酒果拜祭。拜了之后,顿时觉得自己的脸上神采奕奕,十分兴奋。

紫姑将自己的灵通暂时借给人们用,这时候,人就能准确占卜未来一年的农桑情况,而且在射钩这个新年的活动方面十分精通。等灵通过去了,人就会呼呼大睡,醒来以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世间又有一种说法,说紫姑就是戚姑,《月今广义·正月经》说:“唐俗元宵请戚姑之神,盖汉之戚夫人死于厕,故凡请者诣厕请之。”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跟刘邦的大老婆吕后因为立太子之争结下了仇隙。

刘邦一死,吕后就恶毒地报复戚夫人,先罚她当奴隶,整天干苦力,吕后还觉得不够解心头之恨,要把她变成“人猪”,把戚夫人的两手、两脚砍得和猪脚一样长,削光头发,挖掉双眼,熏聋两耳,还强迫她喝了哑药,再扔到厕所里。

吕后还给她起了个名,叫“人彘”,即人猪的意思。然后让儿子汉惠帝和大臣们去参观,汉惠帝竟自此吓得呆傻了。后人对戚夫人的惨死是十分同情的,所以把她奉为厕神。

其实有的地方称厕神为“七姑”,七姑是戚姑音近之讹。还有的地方称三姑即紫姑,但大多称厕神为紫姑。古代的厕神虽然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历来都是女性,这说明古代的女性多主持家务劳动,而且她们的家庭地位很低,分娩也被认为是污秽不洁之事,所以也常常被迫在厕所中分娩,所以,厕神都是女性,而且是由女性祭拜的。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基因

简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旗下演讲稿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作文12篇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作文13篇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作文10篇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优秀作文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征文10篇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征文11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