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今年母亲节是哪一天(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经络催眠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5月14日 农历四月十九 星期日
母亲节的起源
据说,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要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母亲节送什么礼物好?
T0P1康乃馨
大部分代表了爱,魅力和尊敬之情,红色代表了爱和关怀。粉红康乃馨象征了不朽的母爱,与玫瑰所不同的是康乃馨代表的爱表现为比较清淡和温馨,适于形容亲情之爱,献给自己的双亲。
母亲节送花送几朵?
根据人们的送花习惯和约定俗成的花语,相对而言,11朵、16朵、19朵、20朵、29朵、33朵康乃馨都比较受欢迎。11朵代表一心一意;12朵代表心连着心;16朵代表最高点;19朵代表期待陪伴;20朵代表情感永远不会改变;29朵代表永久;33朵代表深情呼唤……当鲜花是玫瑰的时候,鲜花朵数代表的含义自然是和爱情相关,当鲜花是康乃馨的时候,鲜花朵数代表的含义则和亲情相关。
母亲节送妈妈几朵康乃馨好?如果想要表达的情感侧重于感激的话,可以送妈妈19朵康乃馨、29朵康乃馨;如果想要表达的情感侧重于祝福的话,可以送妈妈12朵康乃馨、16朵康乃馨;如果想要表达的情感侧重于思念的话,可以送妈妈20朵康乃馨、33朵康乃馨。当然,这个只是作为参考,具体含义还会受到康乃馨的花色以及配花的影响。
TOP2新衣服
美美的衣服向来是女性朋友的最爱,送妈妈一件合适又精美的衣服,能重新让她焕发魅力。但是要注意尺码,最好带上妈妈一起去买。
TOP3包
包的喻意是希望母亲能包容体谅做子女不懂事,希望母亲能健康长寿。
TOP4饰品
妈妈虽然可能年纪不小,但爱美的心从未有所减退,任何人打扮的漂漂亮亮必定心旷神怡,保留年青貌美。
TOP5保健食品
很多朋友的妈妈都不蔚寐蛎贵的保健品,宁愿把钱省下来或者是买了保健品都留给子女。尽管她总是珍惜每一分毫,却总是不惜代价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反过来为她的健康给予照料。
TOP6一起做SPA
试想下做一次面部护理,配合能纾缓压力放肌肉及排毒的身体护理,还有柠檬皮萃取全身磨砂,由头到脚焕然一新的妈妈又怎会不高兴?
TOP7美容护肤品
随着年岁的增加,母亲的肤质会变得敏感,角质很薄,选择温和性的对抗暗黄,美肤美白,祛斑除皱的产品会较适合妈妈使用。我们无力让时间却步不前,但是我们有能力令岁月减少对妈妈的脸留下印记。
TOP8做一天家务
母亲每天除了工作,还需照顾家里的日常起居。洗衣做饭、家务等等。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不彷让她休息一天,亲自下厨一顿丰盛晚餐以表孝心。
TOP9陪伴
母亲节大过天,预留一整天陪着母亲,已是最佳的母亲节大礼。
TOP10带母亲出门游玩
母亲节这一天,你不妨抛开其他一切琐事,与父亲一起陪母亲到比较安静的地方散散步,放松放松心情。和母亲谈一些贴心话语,忘掉烦恼,尽情与母亲共享春光明媚和温馨的亲情时光,当然,别忘了带上相机给母亲多留几张影。
6月22日 农历 五月初七 夏至
夏至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三侯
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蜩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今年夏至是哪一天]
今年父亲节是哪一天
发布时间:-03-09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XX年父亲节是几月几号?
XX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六;星期日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XX年诞生在美国。
19XX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她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XX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父亲节。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呢?这是临近冬至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5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吧。
2015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
2015冬至是12月22日 12:47:55,农历 十一月十二 星期二
冬至日期的算法:
常见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例外:19和的计算结果减1日。
了解了2015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我们来看看冬至的介绍。
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地理意义你们知道吗?小编其实也是迷迷蒙蒙的!所以小编就去查了一下冬至地理意义,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天文坐标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
平静书斋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
冬至日太阳直射示意图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这里的兰不是指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也可以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今年端午节是哪一天
6月9日 农历 五月初五 端午节
端午节饮食习俗
端午节对于吃货们来说,一定是幸福的节日,端午节有什么好吃的呢?小编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三个节气。公历每年3月5日-3月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时间:3月6日 05:55:39,农历 20正月十六 星期五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惊蛰节气养生方法
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常见的四种体质的养生方法。
一、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添澹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 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 其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2.环境调摄 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十五至二十分钟。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体育锻炼 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 饮食调养 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 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至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三、血瘀体质: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
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的,是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2.精神调养 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瘀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倾向。
3.饮食调养 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褒汤饮用。
四、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总之,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今年小年是哪一天
提问:小年是哪一天,2015年小年是几月几号?
2015年小年是2月11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农历是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随着我们的生活不断的发展和改变,现代人反而开始怀念昔日其乐融融的“年味儿”,一系列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追忆也逐渐的展开,在过年之前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俗称为“过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农历十二月廿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廿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廿三、廿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人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象征着一年的结尾,是一个传统节日,小年也叫做祭灶节,在小年这一天大家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等。小年是哪一天:一般来说,小年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廿四,但是各地的小年时间确实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翻开2015年的日历,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清明节是2015年4月5日,农历二月十七,星期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5年清明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2015年清明节放假办法:2015年4月4日―6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4月5日(清明节,星期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6日(星期一)补休。
相关阅读: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从气候层面上看,进入此时节,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冰河解冻、大雁北飞,玉兰花、迎春花等相继含苞吐蕊,接着紫荆、樱花、桃花、杏花,梨花等次第开放,争奇斗艳,辛勤的农人则忙着播种希望,珍视着这“一年之计”。“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这些农事谚语,正是农人对清明节气极为重视的佐证。
清明节的含义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自古有祭祖、扫墓、植树、插柳、踏青等名俗,还有蹴鞠、荡秋千、拔河、斗鸡、扑蝶、放风筝等丰富的户外活动。这些风俗相传是由隋唐以前较为盛行的“寒食节”渐渐演变而来的。如清明扫墓的风俗,至今还有着“寒食节”焚纸钱、添坟土等痕迹呢。其实,清明扫墓常与结伴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如《东京梦华录》有云:“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下,或园囿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清人高菊卿则感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家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代程颖诗云:“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弓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是啊,清明祭祖扫墓有着慎终追远的感伤之外,又有野外欢乐赏春健身活动之便,不是使这个节日更有意义吗?
★ 今年夏至是哪一天
★ 霜降是哪一天
★ 清明节是哪一天
★ 情人节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