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备课资料(八年级上册)(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民津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芦花荡:
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蜡烛
学习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5、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6、《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7、《背影》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2、 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8、《台阶》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9、《老王》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3、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4
4、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5、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10、《信客》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桥之美
学习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 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 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说“屏”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4.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生物入侵者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0、落日的幻觉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绮丽、绚丽、殷红、气息奄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3、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1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①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②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创作方法;
③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2 《短文两篇》 ( 《爱莲说》 《陋室铭》 )
学习目标:
①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③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23 《核舟记》
学习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②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③积累文言词汇。
24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①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②了解孔子“大同”思想的意义。
25 《杜甫诗三首》 (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学习目标:
①背诵这三首诗歌;
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26 《三峡》
学习目标:
①翻译并默写课文;
②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美。
27 《短文两篇》 (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
学习目标:
①背诵并默写课文;
②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③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8 《观潮》
学习目标:
①掌握文言词语:既望 方 乘骑 标枪 倏尔 略不相睹 逝 披发文身 溯迎 出没
②把握文章描写的钱塘江潮、水军演习、吴儿弄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体会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的融合。
29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积累文言词汇;
③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
30 《诗四首》 (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②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流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资料
潘板中学 沈建国
[单元简说]
回顾人类历史,观察时事风云,血与火的战争始终伴随着和平的呼声而不断爆发。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本单元五篇课文,以战争为主题组元,内容上兼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文体上以叙事性作品为主。文中既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英雄群像,有“老头子”那样的孤胆英雄,又有南斯拉夫母亲那样感人肺腑的形象;有百万大军横渡千里长江的壮阔画面,有白洋淀老英雄痛打鬼子的动人场景,又有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情景各异,又惊心动魂,一定能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单元教学的几个问题
1.要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适当介绍历史背景。课文所写的战争,远的已经相隔一个多世纪,近的也相隔半个多世纪了,备课时需要进一步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熟悉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可以翻翻历史书籍,至少查查《辞海》的有关条目,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要结合记叙要素的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也就是把握记叙要素。通过反复训练,养成阅读习惯,每读叙事性作品,就留心六个要素,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叙事性作品最吸引人的是动人的情节,时间、地点、人名等等则易于忽视,以致印象模糊。懂得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乃要素所在,提起注意,才能达到全面把握的目的。
3.要深入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中思考的习惯,不断地问一个为什么,以加深理解。要由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出发,由表及里地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思考这类问题,可以深入发掘作品的意蕴。例如,南斯拉夫老妇人对苏联红军战士深深一鞠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为此深入理解老妇人的思想感情。
4.要运用假设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假设一种差的表述,与课文好的表述一比,就容易体会到原句遣词造句的好处了。一篇课文举几个例子,与学生一起咀嚼咀嚼,品味品味,可以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是教学重点之一。本单元每一课都注意设计“语言题”,根据各课特点,设计揣摩的方法。)
1、 新 闻 两 则
[课文说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课文。1949年4月20日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21日下午五时,西路军、东路军又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至22日22时,或全部渡过,或三分之二渡过,或大部渡过,整个战役取得基本胜利,毛泽东汇总各路战况,报道全线捷报,气势磅礴。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可以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还可以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内容不局限于南阳解放,而由南阳解放说开去,叙述一年多来中原战局的巨大变化,中原我军的巨大胜利。导语概述解放南阳之后,说三国,道后汉,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接着回顾一年来,蒋介石由“极重视南阳”到被迫放弃南阳的经过,说明蒋军全局败坏的形势。再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再次回过头来说南阳逃敌的命运。根据这则新闻的特点,要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设计举例]:
一、学生自读课文。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学生课前还通过网络等查阅有关渡江背景,在班上交流)
二、感知体验课文
(一)、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战况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教师指导:全文朗读的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像“冲破”、“横渡”等词语重读,读出胜利的喜悦……
(二)、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向观众介绍渡江战役的战况,那么你将如何介绍?(学生自读、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要介绍渡江的背景;20日、21、22日战况分析(可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各小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三、生成-探究性学习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4、“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结合课文指导有关新闻知识:标题、导语、主体;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略)
四、听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朗读或歌曲的录音。条件不具备的,由教师朗读,力图感染学生,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练习备课资料(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练习
第一单元
1、逶迤( )
2、páng bó( )
3、黔( )境
4、雪ái ái( )
5、泥毡( )
6、kē( )捐杂税
7、骨碌( )
8、hān( )然入梦
9、quán( )起来
10、缀( )
11、呜咽( )
12、jǔ jué( )
13、péng pài( )
14、liàng qiàng( )
15、愠( )怒
16、焦zhuó( )
17、niān( )巴
18、飒飒( )
19、猝( )然
20、è( )然
21、蓦( )地
22、咴咴( )
23、哽咽( )
24、万lài( )俱寂
25、疲bèi( )
26、gōu( )火
第二单元
27、qīqiāo( )
28、故弄玄( )虚
29、yān( )红
30、山ào( )
31、潜( )艇
32、喏( )
33、厂甸( )
34、wǎn( )转
35、踱( )来踱去
36、挟( )
37、hǎo sǒu( )
38、chà( )异
39、字帖( )
40、诬miè( )
41、恐吓( )
42、mù( )集
43、磅( )
44、逮( )捕
45、浑欲不胜zān( )
46、夜lán( )
47、曷( )
48、枳( )
49、诣( )
50、shù( )轮台
51、券( )门
52、liào( )望
53、烽hòu( )
54、燧( )
55、阿房( )
56、dié( )楼
57、临洮( )
58、延mào( )
59、měng( )懂
60、绵亘( )
第三单元
61、狼jí( )
62、簌簌( )
63、颇( )
64、差( )役
65、pān shān( )
66、shì( )干
67、tuí( )唐
68、举zhù( )提笔
69、琐屑( )
70、呆zhì( )
71、嘀咕( )
72、愣怔( )
73、涮( )净
74、抠( )起
75、子猷( )
76、病dǔ( )
77、恸( )
78、瞥( )见
79、人影憧憧( )
80、wěi wěi( )动听
81、唏嘘( )
82、歉jiù( )
83、濑( )户
84、城阙( )
第四单元
85、篁( )竹
86、清liè( )
87、为chí( )
88、为yǔ( )
89、为kān( )
90、yǐ( )然不动
91、往来翕( )忽
92、悄怆( )
93、幽suì( )
94、差( )互
95、亦未qǐn( )
96、藻荇( )
97、风mǐ( )
98、cōng( )郁
99、kān( )称
100、山岚( )
101、莽莽( )林海
102、谛( )听
103、静mì( )
104、幢( )顶
105、迂( )曲
106、殉( )情
107、青tái( )
108、zǐ( )妹
109、红桧( )
110、傣( )家
111、橘( )园
112、贿赂( )
113、wǔ mèi( )
114、包裹( )
115、竹笋( )
116、勐( )腊乡
117、舷( )窗
118、guī( )宝
119、鳞次zhì( )比
120、夫( )如何
121、决zì( )
122、黏( )泥
123、椽( )子
124、嘟囔( )
125、枞( )树
第五单元
126、jiàn( )赏
127、池沼( )
128、轩xiè( )
129、重luán( )叠嶂
130、líng lóng( )
131、镂( )空
132、lín xún( )
133、zhēn zhuó( )
134、硕( )大
135、老guā( )
136、sì( )无忌惮( )
137、tíhú( )
138、抿( )翅
139、wān yán( )膀
140、liàn yàn( )
141、wèi( )集
142、诛( )伐
143、荆棘( )
144、qiú( )干
145、万斛( )
146、毛骨sǒng( )然
147、愚氓( )
148、摇yè( )
149、倏( )然
150、喧xiāo( )
151、悖( )论
152、孵( )育
153、霓( )红灯
154、温xīn( )
155、恬( )淡
156、龟( )裂
157、pián zhī( )
158、潴( )
159、相度( )
第六单元
160、猕( )猴
161、如火如荼( )
162、铠( )甲
163、T xù( )
164、锡箔( )
165、胡茬( )
166、chán chá( )
167、华裔( )
168、乙烯( )
169、燕( )脂
170、jī( )旅
重点字词解释
1、因地制宜
2、自出心裁
3、重峦叠嶂
4、俯仰生姿
5、嶙峋
6、珠光宝气
7、胸中有丘壑
8、别具匠心
9、斟酌
10、无所事事
11、孤城寡人
12、退避三舍
13、司空见惯
14、潋滟
15、猬集
16、诛伐
17、鲁殿灵光
18、毛骨悚然
19、万斛
20、疾趋
21、愚氓
22、月白风清
23、林林总总
24、倏然
25、喧嚣
26、如火如荼
27、接风洗尘
28、风靡
29、莽莽
30、瑰丽
31、鳞次栉比
32、狼藉
33、惨淡
34、簌簌
35、蹒跚
36、触目伤怀
37、情郁于中
38、颓唐
39、娓娓动听
40、循循善诱
41、唏唏嘘嘘
42、饮泣吞声
43、辗转反侧
44、万籁俱寂
45、失魂落魄
46、风烛残年
47、故弄玄虚
48、浑欲不胜簪
49、宛转
50、逶迤
51、皑皑
52、酣然入梦
53、澎湃
54、踉踉跄跄
55、愠怒
王安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光反射时的规律1课时
2、平面镜成像特点1课时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课时
6、水的沸点1课时
7、演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1课时
8、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字词复习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 发髻 标致 解剖
斥责 匿名 诘责 教诲
瞥见 托辞 文绉绉 嬉戏
轻薄 侮辱 赔罪 宽恕
凄惨 奥秘 广漠 两颊
黝黑 肖像 崎岖 平庸
粗鄙 笼罩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侏儒
犀利 甲胄 粲然 胆怯
尴尬 绽开 惭愧 繁衍
迁徙 小憩 穿梭 搓捻
企盼 觅食 博识 美艳
处子 消释 粘连 脂粉奁
模样 褪尽 升腾 凛冽
蓬勃 忙碌 旋风 朔方
徘徊 睥睨 污秽 稽首
驰骋 迸射 虐待 雷霆
伫立 炫目 应和 木梗
D谷 倘使 皓月 一撮灰
呻吟 号叫 蜿蜒 熄灭
掠起 深渊 翡翠 飞窜
执拗 馈赠 憔悴 真谛
酷肖 璀璨 翱翔 心扉
炽热 咫尺 遇难 和煦
庇护 栖息 干涸 吞噬
萧瑟 裸露 媲美 消耗
挑衅 迷惘 滑稽 雾霭
缄默 滑翔 盘旋 急促
凋零 狩猎 哂笑 牟取
蔚蓝 蹲踞 酬和 譬喻
模仿 淳朴 屋廊 忌讳
籍贯 招徕 囿于 隔阂
凄厉 落幕 气氛 斟酒
酬谢 家醅 模样 阔绰
举荐
二:完成下列四字短语。
油光可 深 痛 翻来 去 粗制 造
藏污纳 寡欢 鹤立鸡群 正 危坐
首低眉 诚 诚恐 无可 疑 然失色
麻木不 神秘莫 意趣 然 广 无垠
然不同 疲 不堪 小心 不求 解
然大悟 繁花似 不可 状 油然而生
思 想 花团锦 美不 收 别开生面
即物起 引经 典 呼朋唤侣 晨光 微
龙 凤 游自在 莫 其妙 萤 雪
肃然起敬 口齿 随机应变 合 押
油嘴滑舌 一马当先 兴高 如法 制
顾名思 不可思 大名 走街窜
场作戏 八面玲珑 见风使 左右
陋 闻 人情练达 狼藉 相形见
高深莫 目空一切 莫 一是 齐心 力
众目 微不足道 胸有成竹 颤颤巍巍
一视同 道听途说 难以 信 焦 不安
海桑田 全军 没 误入 途 精巧绝
自喜 有兴趣 目光 海 山
千山万壑 气 人 夜不 夜 人静
何静
本学期我们组的老师继续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结合我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讨论之后,确定了初二语文教学计划。具体如下:
一、认真做好每周至少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做到事前做好精心准备,活动中畅所欲言,进行充分交流。
二、教师自己先行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熟练驾驭教材,因材施教,因班制宜。经过充分研究学生的现行状况,以及初二阶段特有的地位和任务,我们拟出了以下的教学措施:
(一)听
具体措施: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我们首先依托于课前3分钟的演讲。当演讲结束时,为了检测“听”的效果,我们将请另外的同学复述演讲内容;其次,我们将依托于专门的汉语听力训练磁带,每听完一个语段即辅之于适当的训练题,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听”的能力。预期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能听懂千字以内的文章。
(二) 说
具体措施: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们首先依托于课前3分钟的演讲。其次,我们将依托于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最后我们将适时举办一些“故事会”“辩论会”“成语接龙赛”之类的活动,以此来达到训练目标。最后,我们将依托于每天的“摘抄”,具体内容是每天摘抄两个成语即其一死、一句名言、一个语段(由上学期的描写性语段逐步过渡到本学期的抒情或议论性语段),并能背诵,每天中午到课代表处背诵。预期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三) 读
具体措施: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我们首先依托于课本资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上的所有篇目,并能做相应程度的思考。其次,我们将依托于课外资源。如先由教师向学生推荐150本书,并对书的内容作一简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发动学生推荐,让每位同学推荐一至两本好书,并附上推荐理由。然后将推介词贴在墙上,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最后,确保每人至少有一本课外阅读书籍。在9-----10月的阅读中,摘录下你最感兴趣的词、句、段;在11-----12月的阅读中,请依据书本中提供的材料,组编出群像中的个人故事或小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选材和组材能力。预期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能有深度地阅读完一部著作,并具备相应的选材和组材能力。
(四) 写
具体措施: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我们将每周的1篇随笔扩充到2----3篇。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手头正在阅读的典范作品,以此来一举两得。另外我们将在作文序列教学中严格奉行两周一篇大作文,并作精心批改。预期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能在指定或自命题作文中,能流畅、优美且有思想地表达出题目的所指和能指。
(五) 探究和拓展
具体措施: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材组材能力、设计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将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子衿文摘》报,将自己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文章剪贴或手抄在2开纸上,并配上适当的美术装饰。每月年级评选一次,优秀的将推荐到学校。预期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能快速、精美的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
三、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各项教研活动,广采众人之长,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向其他备课组取长补短。
我们备课组的计划大致如此,我们会在实际的教学中,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把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我校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计划等要点制定教学计划。
二、工作思路
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基础,集体探讨交流和网络校本教研为载体的备课方式,集体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及策略,反思交流、合作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坚持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将小组教研与学校大组教研中,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2、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并隔周备课。
3、坚持常规备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共享。个人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修改教案,在课本上批注式备课。
4、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交流,写好课后反思再次交流。
三、实施步骤
(一)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备课组长带领本组老师,切实利用好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内容提前准备,研讨人人参与,记录全面具体。
(二)备课流程: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
1、备课分工
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时间安排
备课组长在开学第一周安排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时间安排表每位老师人手一份。
3、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备课组其他教师再对整个单元的每个课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佳方案。再由中心发言人进行二次备课,将修改整理后的教案做好记录,同组教师跟踪听课、评课。
4、组内教师根据学情,在上课前对集体讨论的教案进行个性的修改,使教案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实际情况。课后再及时反思修改教案。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译文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出灵异,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 入:映入。
⑺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佛经。
⑾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⑿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3)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
(1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来到室内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之:的。 可:值得。 蕃: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玩:玩弄,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王丹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 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成功开头示例
有些人,有些事像风一样,经历过了,掀起一些尘土,等时间一过,却又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而有一些事,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中。
那时,我正在。。。。。。
——《往事》用的是议论式开头。
“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无生气的枝头上零零落落挂着几片黄叶,被冷风抽打得悉悉索索地哽咽。苍白的残阳斜射在街头,没有一些暖意。忽然。。。。。。”
——《忘不了街头那一幕》用的是描写式开头。
“朋友,你喜欢读书吗?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使你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你塔上理想的征途,人生从此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人生的支点》用的是设疑法开头。
“我的语文老师姓高,30岁左右,长得小鼻子小眼睛小身材,可以说小巧玲珑,唯一称得上大的是她的嗓门。。。。。。
——《我的老师》用的是开门见山式开头。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新了吗?你想错了。。。。。。
这是电影《简爱》里的一句台词,也是我个人的内心写照。。。。。。
——《规矩》用的是引用式的开头。
“哎,快起床,都几点了?”
“把牛奶喝光!”
“把中午吃饭别挑食,保证营养。”
我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我的一天》,使用的是对话式描写的开头。
实践训练
评一评
1.朗读下面的几段文字,选择一至两个你喜欢的开头,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再想一想,从下面几个开头的内容中,你怎么知道作者接下来要写什么吗?
《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的开头:
小河在树林中静静地流淌。它不比参天大树高大,它不比花朵艳丽,但它那清澈的河水不停地流着,发出潺潺的声音,使我为之沉醉,便时常来看它。
〈〈夏夜喜雨〉〉的开头:
你有过在农村的夏夜里观赏雷雨的经历吗?
我有过。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那天下午五六点钟。。。。。。
〈〈秋日。读书。感悟〉〉的开头: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落叶缤纷,这是我所喜爱的季节。
〈〈书房〉〉的开头:
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文学家的书房,正对着小窗,小窗外面是一片绿色惬意的世界,偶尔也会冒出一点点红,一点点黄,颇有诗意的梦幻和深邃;四臂都是书架,使人一进入书房便油然感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人的身心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宁静。
〈〈阅读父母〉〉的开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孩子脑中。待到孩子成年以后,在回想父母,便像品味香槟一样,回味无穷。
《人生考题》的开头: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题。朋友,你害怕吗?你也许不会说:“不怕是假,人非神仙嘛!”
是的,人生面对的考题太多,它就想天空中的星星数不完;人生的考题太严,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1)首创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这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
(2)求异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复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目标而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3)发散性原则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依据以上几点原则,否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为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心灵独语》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我们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白: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其次,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初01班、初0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共有学生104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特别是刚接任初0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对我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不了解,所以这个班的学生这种情况出现较多,但学生总体氛围还是积极向上的。经过一学期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生们的语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坚决实施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了同学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组合作卓有成效,组内的同学互帮互学,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同科、同年级老师的探讨与交流,形成了初二语文教育教学的合力。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五个语文老师非常注意教育教学的交流探讨,把集体备课搞的很有实效,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在每个老师先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再集体备课,交流自己备课中的不足,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
三、切实抓好常规教学,顺利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我深切领会到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集体备课,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严谨的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做到了没有备课坚决不能上课,让每节课的40分钟都力争优质高效。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作业,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补充。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情况,认真做好了课外辅导,培优辅差工作,这一段时间以来,在大大小小的`检测当中,差生减少了不少,优生增多了一些,见证了培优辅差工作的实效。每一次考试之后,我会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以他们不一样的指导,有些是因为态度问题而没有考好的学生,我会从思想上做他们的工作,而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就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帮助他们落实。一个学期以来,我发现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慢慢喜欢上了语文,这是值得欣慰的。
四、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特别是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人人能参与,人人有事做,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感受到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畏惧甚至厌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法的现状,我尝试了很多新措施。比如,让学生每天看一篇美文,并写读书笔记、日记等来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修养。还认真落实每一单元的写作练习,采用多种修改作文方式,自改、师改、互改等,在提高学生写作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段修改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六、以学校的整体工作为中心,做了一些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如配合学校及县教育局做好“青少年书信征文比赛”等工作。
一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生的良好配合下,教育教学任务得到圆满完成。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长进。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勤于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阅读和写作水平也有待继续提高,来期必须更加完善这些工作。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我感觉到本学期在完成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及时的做了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工作中还有不足,我相信,只要做一个工作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够改正缺点,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