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识》读书笔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huanzhuanle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天文知识》读书笔记(共含13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uanzhuan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天文知识》读书笔记

篇1:天文知识百科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太阳和地球的年龄?

据估计太阳的年龄比地球大1000万-年,而通过放射性计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因此太阳的年龄是45.1亿年。

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s,缩写 AU)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天文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年起精确定义为 149,597,870,700 米,约 1.5 亿千米,或者 8.3167 光分1。另一个单位是光年,等于真空中光在一 Julian 年(365.25 天)传播的距离,约为 9.460730×1015m9.460730×1015m 或 6.3241×104AU6.3241×104AU。

除了太阳系中的天体,肉眼或望远镜能看到的其他星星都属于恒星(注意有一些亮点是星云,即星际尘埃而不是单个恒星),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叫做 Alpha Centauri(4.22 光年)。由于这些恒星的距离太远,即使用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它们的行星。恒星在空中的相对位置是几乎不变的(即使太阳系以惊人的速度绕星系中心旋转,但转一圈仍需要 2.3 亿年,所以与其他恒星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那我们看到的星空是如何变化的呢?由于地球每 24 小时由西向东自转一圈,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由东向西围绕地球旋转。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可以很好地展示星星的轨迹(如果站在北极点,那么星空的旋转中心会在正上方,如果站在赤道,旋转中心会在地平线上,且南北各有一个。如果站在南极点,则旋转中心同样在正上方但旋转方向却与北极的相反。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和月亮。这是因为白天阳光照亮了大气中的尘埃和云,相比之下星星的亮度太暗了所以肉眼不容易看到。许多时候月亮也会在白天出现,只是因为阳光太亮不容易注意到。

季节与昼夜

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

如图 ,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而地轴与黄道平面有大约 23.5?23.5? 的倾角,所以当地球运动到太阳的一侧时,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北纬 23.5?23.5? 的纬线),这一天就叫做夏至,当地球绕太阳旋转 90?90? 后,太阳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就叫做秋分,而地球再公转 90?90? 到另一侧时,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冬至,再公转 90?90?,阳光再次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就是春分。注意这是对北半球而言,南半球相反。因此季节的变化本质上是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关系不大,事实上在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要小于夏季的距离。

回想第一节的太阳系模型,由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大于二者的半径,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太阳照到地球的光都是平行的,这样,任何时刻只有半个地球被照亮,这半个地球就是白天,而另外半个是晚上。由于地轴的倾斜,北半球某条纬线以上的地区在夏天会被全部被照亮,这样无论地球自转多少,这些地区都是白天,这就形成了极昼。与此同时,南半球某条纬线以上的地区全部没有阳光,就形成了极夜。同理,在冬天(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而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另外在赤道,昼长(白天的长度)和夜长(夜晚的长度)一年四季都相等。

天球坐标系

下面我们来更具体地描述星空。由于天体离我们足够遥远,来自天体的光线已近似于平行光,这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确定远近的能力(当然事实上我们有其他的办法确定天体的视向距离),而仅仅知道天体的方位,所有的天体都彷佛分布在一个球面上。假定围绕着我们有一个大圆球,它的半径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天体的距离还要大得多,这个假想的球体称为天球。观测者总是处于天球的中心,这是因为观测者的任意位移(包括地球的公转)都比天球半径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天体和观测者眼睛连成的直线与天球面的交点,也就是天体在天球面上的投影,称为天体的视位置。

为了定量地表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我们需要建立球坐标系(正如我们描述地球上某个地点需要使用经度和纬度一样),最常用的两个天球坐标系是地平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

篇2:天文知识:月球成长史

《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月球的年龄为44.7亿年,晚于太阳系的形成9500万年,比之前科学家认为的年轻了6500万年。那么,这颗现在看起来沉静温婉的小星球,表面为什么布满了伤痕。她在过去曾经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她的起源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睹月球的成长史。

天地大冲撞:孕育种子

在太阳系的早期,地球被火星大小(约为地球的一半)的行星所撞击,砸出的碎片进入了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

碎片汇集:浴火新生

重力是一种很微弱的力,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却逐渐显现出它的强大。

地球周围,散碎的残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旋转,重力慢慢将它们集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初生的月球。

由于那次天地大冲撞的能量实在太大,导致这颗卫星在早期是一颗炙热的液态星球,整个充满了翻滚的岩浆,仿佛浴火新生的凤凰。

岩浆冷却,月壳形成:童年阴影

随着熔岩冷却,坚硬的月壳逐渐形成。然而,暴虐的宇宙并不允许这样短暂的平静持续太久。

约43亿年前,有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月球的南极,形成了月球上的南极-艾托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这是太阳系已知的两个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月球表面看见它。

月球灾难:动荡的青春期

大约41亿~38亿年前,太阳系经历了一个被科学家称为“后期重轰炸期”(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惨烈时代。人们把这个时期形象地称为“月球灾难”(lunar cataclysm)。这个时间的确定,来源于登月获得的岩石的冲撞熔化时期,均晚于39亿年。

这一时期,月球和带内行星(“带”指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被数不清的小行星和彗星所鞭笞、撞击。由于月球内部的岩浆还未完全冷却,在猛烈的撞击下,其内部的岩浆时常从表面的裂缝喷涌而出。

值得提到的是,这个时期,也是地球上生命的最早的同位素证据的时间,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也经历了类似的轰炸,令地球重新回到一个高热和充满能量的时期,可能影响了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火山主内,陨石主外:满脸青春痘

大约10亿年前,月球表面布满了火山。黑色玄武岩的月海,就是由远古时期的火山作用所形成。撞击在这个时刻进入尾声。最终,月球整个冷却下来,又经历了一个相对温和的撞击时代,形成了今天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形状。

今天的月亮:沉静的淑女

今天,每个人仰望晴朗的夜空,都可以看到月球经历了40多亿年岁月的样子。她沉静如水,温婉似玉,有谁能想到她曾经经历了如此动荡的年月呢。

然而,月球演变的历程并没有结束。这颗地球唯一自然形成的卫星,正在以每年大约4厘米的速度,离我们远去。

宇宙的迷人之处也许正在于此,它从洪荒来,也往洪荒去,从不驻足观望,也不做片刻停留。

篇3:关于天文科学小知识

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很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很痒了!

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太阳系有那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篇4:关于天文科学小知识

黑洞

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 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 两星联线的中央。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 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三垣

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 、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

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辅官或辅座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 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宇宙速度

是指从地面向宇宙发射人造天体必须具备的初始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人们将7.9公里/每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把速度加大,直到11.2公里/每秒,这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人们称11.2公里/每秒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星球去旅行,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16.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平年与闰年

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 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闰月

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有7个闰月。

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回归年。一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

篇5: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

安徽   鲍亚民

1、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是二十八宿之中的两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王勃这句诗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2、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王勃这句诗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3、唐代卫象《古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卫象这一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4、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5、唐代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张说这一诗句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6、《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1] [2]

篇6: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

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

1、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是二十八宿之中的两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王勃这句诗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2、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王勃这句诗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3、唐代卫象《古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卫象这一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4、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5、唐代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张说这一诗句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6、《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7、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8、《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9、《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10、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篇7:月球天文科普小知识

月球天文科普小知识

月球

月亮对全世界的孩子们来说是神秘的!对于月亮,有太多的知识要学,从探索人们和物体在月亮上的移动与在地球上有何不同,到了解宇航员为什么要穿特殊宇航服。在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基础之上,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除了太阳,月亮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自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们就对夜空中这个时而盈若圆盘、时而缺似弯钩的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说:月亮是夜空的主宰,是嫦娥的宫殿;在天文学家看来,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一、月亮神话——嫦娥奔月与捣药的玉兔

中国神话中有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据说射日的英雄后羿从昆仑山取得不死药后,希望可以跟妻子嫦娥在人间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后羿的徒弟趁着后羿出去打猎时溜进屋里威胁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情急下容不得深思熟虑,竟然一口吞下了整粒药。当她跌跌撞撞地逃到屋外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身体变得像棉花一样轻,飘了起来,直往天空中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原来,这不死药如果是两个人各吃一半就能长生不老,若一个人全部吃下,就会飞升成仙。后羿后来惨遭杀害,可怜的嫦娥就一直在月亮上的广寒宫过着寂寞的生活,永远无法回到人间。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说法讲到,嫦娥是因为一时贪念才偷吃了不死药。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嫦娥应悔偷仙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圆圆满月,月面上一片片暗斑组成了清晰的图案,有人说这是一只玉兔在捣药。对于这只玉兔的来历也有几个说法:有人说它是因为偷吃了仙草,受到天帝的惩罚,而被驱逐到月亮上终年捣药以赎罪的;有人说它是嫦娥在升天时怕自己寂寞,顺手抱起的一只小兔子一起奔向天际;还有的说嫦娥在月宫中形单影只,人们深表同情,就想像出一只玉兔可以在冰冷的广寒宫陪伴她。月中有兔的传说自春秋时代开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球表面

大约在4前(16),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看月球,根据观测和想象,他手绘出了这样一幅月面图,他发现,皎洁的明月竟然到处是坑坑洼洼。月表布满环形山,阴暗的大片区域我们通常称之为“月海”。这“海”里却没有一滴水,而是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大多数月海呈圆形、椭圆形,并且被一些山脉包围着,也有一些月海是连成一片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

透过望远镜,还能看到月球表面分布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圆形坑,被称作“环形山”,它们有些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而大多数是被宇宙中飞来的陨石撞击形成的。几十亿年来,月面被砸出密密麻麻的疤痕。

除了月海、环形山,月面上还有山脉、月谷、月溪等地形,那些高出月海的月陆和山脉,接受和反射太阳光比较多,肉眼看上去就相对比较亮。月球上大的环形山、山脉,绝大部分是用地球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山脉名称命名的。

篇8:冥王星的天文科普小知识

冥王星的天文科普小知识

【汤博发现冥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让牛顿力学“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不禁期待,太阳系中会不会还有更多的行星等待人们去发现?又是半个多世纪。20世纪初,一个土豪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认为,海王星的轨道也跟预测的不大一样,他断定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尚未被发现的“X行星”。这位曾经率先发现火星上有“运河”一样的沟堑、引发科幻文学“火星人”幻想狂潮的土豪大叔,建立了自己的“罗威尔天文台”,开始认真搜寻起来,遗憾的是,直到去世他还没有找到。同一时期,另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威廉·皮克林也基于同样的理由,预测海王星之外他所谓“O行星”的存在,然而他动用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的望远镜进行搜寻,同样一无所获。

罗威尔去世十年之后,罗威尔天文台接到了一封年轻人的来信。来信者名叫克莱德·汤博,是美国堪萨斯州一个20岁的农家孩子。他16岁失学,其父亲为了让他继续自己的.天文理想,打工为他挣出造一架望远镜的钱。汤博给罗威尔天文台寄去的信,就是用这台自制望远镜观测描绘的月面和行星画像。这封信,为汤博换来了罗威尔天文台的一份工作——继承罗威尔的遗愿,继续搜寻“X行星”。

汤博用一台口径33厘米的望远镜对天空中各个可能位置拍照,并用一台“闪视比较镜”对观测结果进行观察。在这种闪视比较镜下,切换两张同一天区先后相隔几天拍摄的照片时,人眼对位置固定不动的恒星并不敏感,却容易发现其中个别位置发生显著变化的小亮点——它们就是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天体。

1930年2月18日,汤博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闪亮的时刻:在双子座境内的黄道附近,一个在几天之内显著移动的光点引起他的注意。经过计算,这是一颗比海王星更遥远的行星,罗威尔苦苦追寻的“X行星”或许就是它,而它也就是冥王星了。

【冥王星的面积】

“第九行星”被发现质量约是地球10倍。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20日在《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称,科学家们在太阳系的边缘发现了一颗“疑似行星”的星体的运行轨迹。他们将这颗“疑似行星”的星体称为“第九行星”。据介绍,“第九行星”的质量约是地球的10倍,在太阳系的边缘沿着一个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运行。它绕太阳运行一周大约需要1万至2万年。

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教授迈克·布朗表示,他们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的解释就是那里有一颗巨大的行星,一颗质量是地球的10倍,比海王星要遥远许多的行星,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运行。目前发现了它的运行痕迹,开始寻找它。

冥王星因质量过小失去行星“资格”。

据介绍,科学家们没有直接观察到这颗行星,而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电脑模拟发现它的。1930年被发现的冥王星原本被视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国际天文联合会公布了行星的正式定义,根据这一定义,行星是环绕恒星运行的天体,有足够大的质量使自身因为重力而成为圆球体,并且能够清除邻近的小天体。冥王星因其质量过小被列为矮行星,失去了行星的“资格”。目前,在太阳系内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8颗行星。

篇9: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大家能见到是多少颗星辰?

答:用大家的人眼从地球可以见到7000颗星,可是由于地球是圆的,无论大家立在地球上的哪些地方,都只有见到半侧天上,并且挨近黎明时分的星辰又看不清,因此大家用人眼事实上只有见到大概3000颗星。

太阳的温度有多大?

答:太阳的管理中心温度达到19000℃,环境温度为6000℃。但因为太阳离大家十分远,有1.5亿千米,因此,大家也不感觉那么热了。

地球怎么会转圈圈?

答:由于地球有吸引力,地球更是因为这类吸引力的功效才转圈圈的。地球匀速转动的速率每钟头1700千米,合每秒钟470米;自转的速率大概每秒钟种29.8千米。

下午的太阳为什么是乳白色?

答:由于下午时,太阳光可以立即照在路面上,不象早中晚要受路面上的物品(如大山、树木、房子,及其浑浊气体)的阻拦,因此,它依然是原先的乳白色光,刺激性得人害怕睁双眼。

在月球上行走为何费力?

答:由于月球上的诱惑力不大,行走非常容易摔倒,一分钟只有走20步。假如走急了,就非常容易飞起来,一飞起来,就很久站不住,因此,在月球上行走就很费力。

地球为什么不发亮?

答:由于地球的温度较为低,最热的地方(地关键)才二三千度,不象太阳温度那般高,能造成热核反应,因此地球不容易发亮。

为何觉得出不来地球在旋转?

答:由于地球挺大,转得非常稳定,大家也在同地球一起旋转,大家以自身为参照,因此就觉得出不来地球在旋转。

雷电是什么原因?

答:它是阴电和阳电遇到一起产生的天气现象。雨天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二种云遇到一起时,便会充放电,传出太亮太亮的电闪,另外又释放挺大的发热量,使周边的气体迅速遇热,澎涨,而且传出挺大的响声,这就是打雷声。

流星是什么原因?

答:宇宙空间中有很多小星体按照自身的路轨和速率航行。有的自身炸碎了,有的和别的星体撞碎了。但他们再次往前航行。当他们的路轨和地球路轨遇到一起时,像雨滴一样落入了路面,这类状况就叫流星。

云怎么会走?

答:云是浮半空中的水蒸汽。气体半空中也是不断地流动性着的。气体的流动性便是风,就把云朵吹离开了。气体流动性得越来越快,云就走得越来越快。

篇10: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1、行星

行星是宇宙空间中最基础的星体,本身能发亮,由炙热汽体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

太阳是由炙热的汽体构成的球形星体,关键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容积约为地球容积的130亿倍。太阳的空气构造即是太阳的外界构造,从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主题活动的周期时间为十一,关键标示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主题活动对地球的危害:

(1)搅乱地球空气的电离层;

(2)造成“磁暴”状况;

(3)造成流星。

3、大行星

大行星是在椭圆形路轨上绕太阳运作的、类似球型的星体,他们不发亮,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现阶段己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先后为:水星、天王星、地球、火花、木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作约成一平行线时,月球黑影划过地球,会导致日食。依看着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是多少,可分成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全食

当太阳、地球、月球运作月成一平行线时,月球运作到地球黑影内,则会产生月全食。依地球遮掩太阳照射到月面的是多少,可分成月偏食和月全食。

篇11: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本质行星中间所走的视相对路径,即地球的自转路轨平面图和天球交叉的小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交叉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间距全是九十度的二点,挨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间距相当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与两星连线的中央政府。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侧各9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关键大行星的运作相对路径都处于黄道带内。古代人以便表明太阳在黄道上的.部位。把黄道分成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先后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天秤座、天蝎座、人军马队、摩羯座、宝瓶和双鱼座。以往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因为春分点往西挪动,二千年前在金牛座中的春分点已挪到摩羯座,取名与十二星座已不符合。

三垣

包含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含北天极周边的天区,大致等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含室女、之后、狮子座等十二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含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十二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之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开始是古代人为较为日、月、金、木、水、火、土的健身运动而挑选的二十八个星官,做为观察时的标识。“宿”的含意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相近,表明太阳太阴五星所属的部位。来到唐朝,二十八宿变成二十八个天区的行为主体,这种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字为名字,和三垣的状况不一样,做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以便划分星官的所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刚开始,自西向东排序,与日、月视健身运动的方位同样。

篇12: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1.太阳只是银河系亿星球中的一员。

2.太阳拥有巨大的能量。地球每年都要从太阳吸收940亿兆瓦能量,相当于美国全年总耗能的4万倍。

3.太阳的质量正在以每秒500万吨的速度减少。

4.太阳的温度很高,其核心区域的温度超过了1400万K。

5.太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球。其内部中心区域产生的能量要经过5000万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即使太阳现在就停止产生能量,那么在未来的5000万年间,地球始终能感受到太阳的巨大能量。

6.太阳体型巨大,其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7.更形象点,如果把太阳比作游泳池里面的大型充气球的'话,那么木星就是个高尔夫球了,而地球就只是一颗小豌豆了。

8.太阳不是由固体组成的。和地球不同的是,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其表面没有任何固态物质。

9.太阳和地球相距遥远,就算以光速穿行也要8分钟30秒才能到达。

10.太阳的逃逸速度约为383英里/秒。

11.太阳距离冥王星的距离非常远,以光速穿行也要5个半小时。

12.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5.38天。

太阳的概况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每年7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每年1月最近(称为近日点),平均距离是1亿4960万公里(天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1天文单位)。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也支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人类从史前时代就一直认为太阳对地球有巨大影响,有许多文化将太阳当成神来崇拜。对太阳的正确科学认识进展得很慢,直到19世纪初期,杰出的科学家才对太阳的物质组成和能量来源有了一点认识。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阳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随纬度有所差异,赤道快,极点慢些,约30.2天),每2.5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

自转

太阳地球自转不能以云层或海洋为依据,太阳自转也不能看表面,但人们无法知道其内部情况,所以无法知道太阳自转数据。人们只看到太阳是流体星球,其它都是推测。

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篇13: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地球的体积比最小的冥王星大110倍,是最大的木星的1/1316。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 48倍,是太阳的1/130万。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岁,科学家预测,它的寿命约为90~100亿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四个同心球层: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由多块断裂的块体组成,大陆地壳平均厚约30多公里,海洋地壳仅5至8公里。地上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所以又称“硅镁层”。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了多次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幔厚度约2900公里,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 83.3%,基本呈固态。其上界面为莫霍洛维间断面,下界面为古登堡间断面,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上地幔厚度 280多千米,放性元素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是岩浆的发源地,地震波速呈多变状态,存在一低速层低速层内岩石呈现塑性活动特征,可以发生缓慢蠕动,是地幔对流可能发生的区域,推动地壳块的运动。过渡层厚度350千米左右。下地幔厚度约2200千米,成分较均匀。

地核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外核呈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中温度达6600℃,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当,压力可达370万个大气压。

地球引力束缚着大量气体,形成地球大气层,大气质量约六千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层最高可能延伸到离地面 6400公里左右。大气中氮78%、氧21%、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 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尘埃等。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从地面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磁层。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地球高空形成一条带电粒子带,分为内外两条,因为是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最先发现的,因此又为内范艾伦带和外范艾伦带。地球磁场使太阳风绕过地球,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的地球磁场区域,称为磁层。当太阳活动激烈时,磁层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快速沿磁力线向球极区沉降,形成千资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

地球的四大层圈

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是指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它是生命的层圈。岩石圈由各大陆和面积稍小的岛屿组成。岩石圈中分布着雄伟的丛山、广阔的平原、巨大的盆地和低矮的丘陵,蕴藏着人类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

大气圈:由环绕在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组成,它是生命的保护圈。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和氧气,除此以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大气圈像一层松软的棉被包裹着地球,保护着地球。

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它是生命的摇篮。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地球是将没有生命。

生物圈: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空气中、海洋里、地上的和地下的——构成生物圈。生物圈是大气圈和水圈的儿女,它们诞生以后由它们的父母大气圈和水圈养育它们。

地球运动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天文奇观作文

天文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天文术语 J-M

关于天文的脑筋急转弯

对高天文的感谢信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天文历法

天文地质地理类专业简历

参观北京天文博物馆作文

三百年一遇天文奇观日全食

热爱天文的我作文500字

《天文知识》读书笔记(推荐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天文知识》读书笔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