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实施细则全文发布(共含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imuya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进程(以下简称产地认定),努力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大省的发展目标,根据《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产地认定工作。
第三条 申请产地认定的申请人向所在县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和审查报告》和相关资料,或者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www.aqsc.agri.cn)和贵州农业信息网站(www.qagri.gov.cn)下载获取。
第四条 申请人申请产地认定,应向产地所在地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和审查报告》;
(二)主体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营业执照、法人证等);
(三)《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复印件;
(四)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五)最近生产周期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复印件(农、兽药使用原始记录复印件);
(六) 《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或产地环境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市县工作机构出具);
(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由市县工作机构出具);
(八)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形式申报的需提供与合作农户签订的含有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合作协议和农户名册,包括农户名单、地址、种养植规模);
(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信息登录备案表(电子档)。
第五条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申请主体的资格审查及产地认定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
(一)符合要求的,出具推荐意见,连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上报市(州)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二)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六条 市(州)级农业行政主管收到县级推荐意见和产地认定申请材料后,组织有资质的市、县两级检查员(俩人以上并至少1人拥有有效期内相关专业检查员证书)对产地认定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通知申请人开展产地环境检测或直接出具产地环境调查报告。
(一)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县级工作机构并通知申请人;
(二)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 市(州)完成相关审查后,出具推荐意见,上报产地认定材料的(一)、(六)、(七)、(九)四份材料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其他几项材料由市(州)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存档,存档时间不得少于3年。
第八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环境检验或环境调查报告符合要求的,进行全面评审,必要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工作。
(一)符合颁证条件的,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二)不符合办证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继续使用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程序重新办理。
第十条 本实施细则于二○一六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 -申请书
申请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产地名称: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附报材料
(1)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2)产地环境状况说明(产地环境空气、水、土壤及距周围工厂、公路、污染源情况,产地施肥、用药(或饲料、防疫)及生产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情况);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三年内主要品种的生产计划,面积(公顷、万头、万只),种植(养殖)开始日期,生长期,产品产出日期和产品数量);
(4)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申请人制定的.本单位的质量控制技术文件);
(5)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6)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7)产地认定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填表说明
1、 申请书请用钢笔、签字笔正楷如实填写或用a4纸打印,字迹整洁、术语规范;一式4份,每份加盖红章,印章清晰,
2、 表内1至7页由申请人填写,可附页。法定代表人、填表人签字一律手签。
3、 主要产品种类和产量:产量填写单产(种植业)、年产量。
4、 生产管理形式:在表内所列形式“□”内划“√”,并填写栏内内容。
5、 防疫条件与设施:指养殖场所拥有的条件与设施,如消毒池、兽医室等相关设施、仪器。
6、 农药名称、肥料名称、兽药名称、渔药名称,请填写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7、 农药使用情况(第3页)、肥料使用情况(第4页)、农药及其它化学剂(第5页)、兽药(第6页)、渔药及其它化学剂(第7页)栏要填写规范,不得缺项。
8、 饲料添加剂:自产自用的饲料添加剂需附详细配方及生产许可证。
9、 生产基地现场检查情况:由受理申请并组织现场检查的单位填写。
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本产地在生产 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现就此作如下声明:
⑴本产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无公害 标准,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本产地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⑵本产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无公害 生产技术规范,决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国家限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
⑶接受(填省级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对本产地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关的检查及资料复核。
申报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日期: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照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指标,我们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工作。今年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下面,将有关情况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推动基地建设开展
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农业应对入世的基础性工作,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也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前提,更是无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条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加大领导力度,推动基地建设热潮形成。
一是领导重视。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等工作的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局为此成立了由局长牵头,专人负责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的办公室,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部门密切配合。我市环保、技术监督部门及我局动物检疫、植物病虫防治检疫部门密切配合,在产地认定中大气环境监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和农业投入品使用中的规范管理等方面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对基地建设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我局将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农业结构的新亮点,从各方面给予了重视,将基地建设纳入了目标管理内容中,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对各镇的农技人员进行认定工作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20人次,发放相关资料2000余份。
二、规范操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质量
一是制订建设规划:首先对我市现有的相关基地进行摸底排查,对符合产地认定条件的纳入认定规划。
二是制定工作规范:根据省厅制订的《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指南》作为指导书发放给乡镇及相关工作人员,以便规范申报。
三是严格产地认定。我们严格按照产地认定管理办法,积极配合省、市专家做好对基地的环境质量考察,分析基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气、水、土壤的监测结果给予基地环境和基地规模较为准确的界定。二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否制定和落实。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实际中是否应用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求基地必须要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依照实施,确保产地认定申报一个,成功一个。
三、加强执法检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我局会同工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每年都要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整顿,开展对农药、兽(渔)药执法大清查,对生产单位和经营企业(户)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伪劣、假冒药品流入市场,取缔无证经营兽(渔)药企业和经营户。较好地规范了我市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促进了农产品卫生安全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突出抓好的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加快无公害品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结合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基地建设规划,选择一些生态条件好,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重点建设,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打好基础。在基地建设过程,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切实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治理工业“三废”,防止农业投入品混乱使用,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供良好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继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对无公害农产品要加强保护性管理,通过举办优质安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形式,力口强产销衔接,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创造条件,探索绿色农业生产,努力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直至有机食品。
三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完善和实施。技术规程制订后,加大宣传和落实力度,通过抓好培训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活动,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学会,积极推动面上无公害工作的发展。
四是努力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一大障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使技术标准难以得到贯彻落实,产品质量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督追溯。我们将总结推广一些好的模式,比如“企业+基地”、“企业+农户”等,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争取省、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放宽政策,创造条件,寻求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及外商资本投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