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活动《小矮人和大巨人》(共含5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fx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班音乐活动《小矮人和大巨人》
活动背景
最近孩子们进入到“相反国”这个单元,孩子对相反的事物很感兴趣。在一次体育户外活动中,带孩子玩了一个做相反的游戏,每一个孩子都热情积极的投入游戏,初步获得了“相反”的概念,也感受了因“相反”而造成的滑稽可笑的现象,我就针对这个有趣的内容,对幼儿开展了一节有趣的音乐游戏,引发幼儿对事物相反状态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相反”
2、感受音乐的强弱、上行与下行并在韵律活动和打击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强弱规律。
3、体验相互合作产生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矮人和大巨人”、打击乐(铃鼓、沙锤、单响筒)、录音机、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十个小矮人》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2、教师和幼儿分享并讲述故事内容。
(评析:在故事中我设计了音乐的小短句,初步让幼儿自己挖掘音乐的上行与下行,例如,小矮人向小朋友问好:1 2 3 4 5———你早上好吗?由教师发问,此时幼儿就回答我:5 4 3 2 1———我早上很好。这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音乐的上行与下行,幼儿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开始了活动。)
(二)故事表演
——大巨人有多大,小矮人又有多小呢?让我们用身体来表现他们的大小吧。
1、分组进行讨论,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
2、分三组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圈,教师边讲故事边和幼儿共同表演。
(评析: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身体动作和队行的变化,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相反。也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三)欣赏音乐
1、听音乐第一遍,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节,音乐的强弱及上行下行规律。
3、再次欣赏音乐,边听边请幼儿随音乐的.强弱规律做动作,当听到…变成大巨人时,将身体伸展;当听到“…变成小矮人”时,就将身体收缩。
4、幼儿跟音乐边唱边进行律动。(可自主创编)
(评析:将动作融入音乐,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采用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幼儿积极,愉快,自信的情绪体验。)
(四)打击乐表演
1、教师介绍打击乐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幼儿分两组进行音乐表演
一组为打击乐,一组为律动表演
(评析:幼儿在几遍听音乐的过程中已积累了相关“相反”的经验,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丰富了音乐表演的内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打击乐对音乐进行表演,此次音乐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完全自我的进行了判断和抉择能力。)
活动分析与反思:
这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热情,教师利用了小组、集体等形式相互穿插整个游戏过程,开始的故事导入就和幼儿积极的互动,很快的就和幼儿拉进了距离,用音乐的形式一问一答,在自然的故事讲述中幼儿就明白了音乐的上行与下行。通过故事表演再次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相反”的概念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使幼儿和教师间充满了和谐的交流,在最后的音乐表演中我采用了“奥尔夫”的音乐元素,使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欣赏与动作、舞蹈、奏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活动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很高,在最后的音乐表演中我没有想到幼儿对音乐这样的敏感,幼儿们一次就成功的表演了音乐。我应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自己设计音乐节奏,教师听取幼儿自己商讨的乐器节奏后进行简单的图谱表示,让幼儿做乐器的主人,激发他们创作的能力,并在最后进行故事表演,把第一环节的故事也融入到音乐中,把语言的领域也整和到音乐活动中,使幼儿的视野开阔,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加的多元化……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矮人和大巨人》设计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矮人和大巨人》设计
活动背景
最近孩子们进入到“相反国”这个单元,孩子对相反的事物很感兴趣。在一次体育户外活动中,带孩子玩了一个做相反的游戏,每一个孩子都热情积极的投入游戏,初步获得了“相反”的概念,也感受了因“相反”而造成的滑稽可笑的现象,我就针对这个有趣的内容,对幼儿开展了一节有趣的音乐游戏,引发幼儿对事物相反状态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相反”
2. 感受音乐的强弱、上行与下行并在韵律活动和打击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强弱规律。
3. 体验相互合作产生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矮人和大巨人”、打击乐(铃鼓、沙锤、单响筒)、录音机、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十个小矮人》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2. 教师和幼儿分享并讲述故事内容。
(评析:在故事中我设计了音乐的小短句,初步让幼儿自己挖掘音乐的上行与下行,例如,小矮人向小朋友问好:1 2 3 4 5---你早上好吗?由教师发问,此时幼儿就回答我:5 4 3 2 1---我早上很好。这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音乐的上行与下行,幼儿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开始了活动。)
(二)故事表演
——大巨人有多大,小矮人又有多小呢?让我们用身体来表现他们的大小吧。
1、分组进行讨论,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
2、分三组进行表演。
3、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圈,教师边讲故事边和幼儿共同表演。
(评析: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身体动作和队行的变化,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相反。也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三)欣赏音乐
1、听音乐第一遍,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节,音乐的强弱及上行下行规律。
3、再次欣赏音乐,边听边请幼儿随音乐的强弱规律做动作,当听到…变成大巨人时,将身体伸展;当听到“…变成小矮人”时,就将身体收缩。
4、幼儿跟音乐边唱边进行律动。(可自主创编)
(评析:将动作融入音乐,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采用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幼儿积极,愉快,自信的情绪体验。)
(四)打击乐表演
1、教师介绍打击乐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幼儿分两组进行音乐表演
一组为打击乐,一组为律动表演
(评析:幼儿在几遍听音乐的过程中已积累了相关“相反”的经验,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丰富了音乐表演的内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打击乐对音乐进行表演,此次音乐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完全自我的进行了判断和抉择能力。)
活动分析与反思:
这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热情,教师利用了小组、集体等形式相互穿插整个游戏过程,开始的故事导入就和幼儿积极的互动,很快的.就和幼儿拉进了距离,用音乐的形式一问一答,在自然的故事讲述中幼儿就明白了音乐的上行与下行。通过故事表演再次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相反”的概念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使幼儿和教师间充满了和谐的交流,在最后的音乐表演中我采用了“奥尔夫”的音乐元素,使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欣赏与动作、舞蹈、奏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活动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很高,在最后的音乐表演中我没有想到幼儿对音乐这样的敏感,幼儿们一次就成功的表演了音乐。我应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自己设计音乐节奏,教师听取幼儿自己商讨的乐器节奏后进行简单的图谱表示,让幼儿做乐器的主人,激发他们创作的能力,并在最后进行故事表演,把第一环节的故事也融入到音乐中,把语言的领域也整和到音乐活动中,使幼儿的视野开阔,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加的多元化……
小班音乐活动小矮人和大巨人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要求做动作,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2、能根据故事中脚印的特征进行两两分组。
3、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设置森林的情境;
2、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印若干;
3、各类乐器若干;
4、录音机、《小矮人与大巨人》的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要求做动作,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主题
故事:最近,森林里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脚印,据森林研究所的小动物们说,这些脚印来自森林里的小矮人和大巨人,小矮人又矮又小,小小的脑袋,小小的手,小小的脚,走起路来很轻很轻“犀犀嗦嗦”,大巨人又高又大,大大的脑袋,大大的手,大大的脚,走起路来“咚咚咚咚”,科学家们想研究这些森林里的客人,想请我们这些小小侦察员先去找一找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踪迹。让我们出发吧!
二、找脚印
1、教师带领幼儿乘飞机
幼儿排在教师身后,手搭在前一人的肩膀上,做各种飞行的动作。“不好前面有气流”,带领幼儿做左右摇摆状,引导幼儿蹲下,“不行,气流太强,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降落吧”!
教师带领幼儿走到大巨人的脚印边。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巨人
“看,这是什么?”(脚印)“是谁的脚印?”“这么大,说不定是大巨人的”。“这些脚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大巨人的?你们猜猜大巨人到底有多高多大呢?”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大巨人。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矮人
“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小矮人的脚印,让我们轻轻的走,当心吓坏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翻过山,跨过沟,掂起脚尖轻轻的走路。
“咦?这个地方怎么什么都没有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做左右看状)“哦,有小脚印,是谁的呀?为什么?你们猜猜小矮人到底有多矮多小呢?”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小矮人。
三、将脚印分组
“那你们能猜到这里一共出现过多少大巨人和小矮人呢?”
引导幼儿根据脚印的大小颜色进行两两分组,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大巨人和小矮人。
四、用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发现了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踪迹,我们乘上飞机回家吧。”
科学家来了(另一名老师扮演色科学家手拿各种乐器上场)“小朋友,听说你们在森林里发现了许多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印,那你们知道他们走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请你们用我手中的乐器敲打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乐器敲打出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步声,并说说为什么。(例如:用铃鼓,用手掌敲打铃鼓,发出“啪啪”的声音,代表大巨人的脚步声,而轻轻摇晃铃鼓,发出“沙沙”的声音,代表小矮人的脚步声。)
请幼儿先操作,教师指导,然后再进行总结,请个别幼儿敲打。
五、跟音乐做大巨人和小矮人结束
师:“听,多好听的音乐,让我们跟着一起动起来。”
教师和幼儿听音乐,扮演大巨人和小矮人,做变大变小的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大巨人和小矮人》是一节音乐健康活动,主要通过游戏、声音、乐器来感受乐曲的强弱、上行与下行的.变化。在活动的开始我用情境创设的手法带坐飞机孩子去旅游,在旅游的途中我们碰见了大巨人、小矮人,在这充分运用幼儿的肢体语言进行大与小的诠释,再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来感知乐曲的强弱以及上行与下行的变化。整个活动中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原则,活动气氛轻松自由。总的来说,这次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快乐的气氛,幼儿能快乐大胆地表现,获得了快乐。幼儿似乎掌握了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了良好的唱歌习惯,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了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儿对小矮人和大巨人音乐不同的力度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我用铃鼓让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唱,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幼儿的情绪高涨,部分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舞蹈,赋予了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
大班音乐《小矮人与大巨人》
一、创设意图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小矮人和大巨人》是大班一节音乐活动,孩子们对音乐非常感兴趣。每次一放到这个音乐时,孩子们就会情不自禁的跳起来。孩子们的快乐感染了我,于是我把《小矮人与大巨人》这个活动改编成音乐游戏。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初步感知音乐的上行、下行。
3、通过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表现小矮人的矮小,大巨人的.高大。
三、活动准备
1、创设森林的情景
2、大脚丫和小脚丫若干,大巨人和小矮人图各一张
3、录音机、《小矮人与大巨人》的磁带、飞机音效
4。铃鼓和响板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
最近,森林里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脚印,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的脚印。(想)等会找到脚印,并站在脚印上,好好看住自己找到的脚印,让我们乘上小飞机出发吧!
(二)找脚印
1、(放飞机音效)幼儿做飞机飞行的各种动作,随着声音的强弱,幼儿上下起伏。来到大森林让幼儿四处寻找脚印。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到音乐的上行和下行,为下面游戏做铺垫)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棒,都找到大巨人和小矮人了,让我们学着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动作回到我们的大剧场吧!
(三)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上行和下行
1感受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段音乐。
幼儿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音乐结束后老师及时提问
2、随音乐做动作
音乐响起时,幼儿随意的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
师:小朋友我发现你们做的动作都非常形象,但我发现某某小朋友的动作特别形象,让我们把他请上来表演一下吧(大概请3位)
3、铃鼓的加入
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它也想跟我们一起玩,让我们把它请出来吧!(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表扬1—2次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刚铃鼓客人偷偷告诉我他们玩的非常开心,但游戏结束了,,让我们送它回家吧!
(四)游戏:变变变
接下来,老师要考验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听到唱大巨人时反应最快抢到大脚印的当大巨人,没抢到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准备抢小矮人的脚印,当唱到“变成小矮人”时反应最快的幼儿抢先站在小脚印上就当小矮人。
师:没有抢到小朋友跟陈老师围成一个圈,
玩法:
第一遍音乐响起时幼儿随意做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动作,当唱到“变成大巨人”时反应最快的幼儿抢先站在大脚印上就当大巨人。当唱到“变成小矮人”时反应最快的幼儿抢先站在小脚印上就当小矮人。
第二遍音乐响起来时,“大巨人”和“小矮人”在圆圈中随意的做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其他幼儿要给“大巨人”和“小矮人”盖房子。当“变成大巨人”时圆圈要变大,“变成小矮人”时圆圈要变小,当唱到“变得看不见”时盖房子的幼儿要想办法藏起来,“大巨人”和“小矮人”去找盖房子的人。如果没有藏好就会被“大巨人”和“小矮人”找到。找到的幼儿要罚节目。
规则:
1、要用身体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
2、当说到看不见的时候,盖房子的幼儿才能藏起来,“大巨人”和“小矮人”才能去找人。
五、活动结束
师:“大巨人”和“小矮人”告诉我今天他们玩得真开心,小朋友你们开心吗?
幼:开心。
师:“大巨人”和“小矮人”有点累,要休息了,我们和他们说声再见吧。
幼:再见。
幼儿和教师再次乘上小飞机回家了。
大班音乐活动:小陀螺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情景,随着音乐节奏表演小陀螺。
2、体验以肢体动作表演陀螺旋转的乐趣。
活动准备:
MP3;陀螺玩具和图片;图谱;有玩过陀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小陀螺怎么转
1、教师出示小陀螺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带了一个有趣的东西,看!这是什么?这是一只小陀螺。
2、教师示范转陀螺。
师:它是怎么转的?(引导幼儿用手指表现旋转的样子)转转转,转转转。除了往这边转还能往哪边转?
3、师: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陀螺》,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的小陀螺发生了什么事情?
4、完整倾听一遍歌曲。
师:小陀螺怎么了?谁游过来了?小金鱼对小陀螺说了什么?(根据歌词,出示图谱)
师:这首歌曲里的小陀螺真有趣,让我们一边欣赏歌曲一边随着小陀螺摇摆起来。(A段)
师:这有趣的小陀螺是怎样转的呢?
5、跟随教师随B段音乐用手指表现陀螺的旋转动作。
二、小陀螺转转停
1、师:除了用手指来转,小陀螺还想用身体来转一转。仔细想想小陀螺是怎样转的。
2、师扮演小陀螺的.样子,边念B段提示语边先后向不同方向转圈。
3、师:刚才我在转的时候是一直转的吗?在什么地方停了?停了几次?在停过之后再转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4、师:现在大家都是小陀螺,一二三,变!注意了!听到转的时候转,听到停的时候停,做好相反方向转的准备。
5、幼儿跟随教师合着B段音乐表现小陀螺的旋转动作。
6、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和小陀螺一起摇摆、旋转起来吧!(A段随节拍自由摇摆身体;B段正反旋转走)
三、小动物陀螺转转转
1、出示喜羊羊陀螺图片。
师:看,老师还带来了什么陀螺?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根据幼儿做出的动作教师予以提炼加工示范,并和其他幼儿一起表演。
3、除了变成喜羊羊陀螺还能变成什么小动物陀螺?用动作表示进行表演。
四、小陀螺和金鱼
1、小陀螺真有趣,小金鱼也想和小陀螺一起玩。请所有的小动物陀螺准备好!(请幼儿想好自己将要扮演什么动物陀螺)
2、教师站起来演唱,唱到“小金鱼游过来向我问好”的时候,教师向幼儿走近;唱到“借他玩一玩”时,邀请小朋友们起立,在幼儿头顶转手指,提示幼儿准备转圈。(借到的小陀螺转,没借到的小陀螺做好小动物的动作原地不动)
3、师:小金鱼请所有的小陀螺一起来玩。小金鱼游过来的时候,请所有的小动物陀螺一起转起来。现在大家变成各种动物陀螺,一起跟着音乐游戏。
4、师幼一起表
★ 大班音乐活动
★ 大巨人三年级作文
★ 音乐巨人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