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辨证护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准四眼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胃痛的辨证护理(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准四眼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胃痛的辨证护理

篇1:胃痛的辨证护理

胃痛的辨证护理

[摘要]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常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的病症,亦称胃脘痛。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调,情志刺激,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等因素而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均可导致胃痛。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因气滞郁热血瘀所致者多属实,脾胃阳虚或伤及胃阴者则属虚证。虚实每易兼夹或相互转化,导致疾病反复迁延不愈。

[关键词]胃痛;辨证施护;证型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都是指胃脘痛,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对胃痛患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该重视辨证施护。对每一位胃痛患者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因素,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分述如下:

1 一般护理

1.1作息及饮食

胃脘痛剧烈或伴有出血症状者应卧床休息,一般胃脘痛可适当活动。饮食以软、烂、热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消化食物[1]。

1.2心理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精神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1.3观察体征、症状

注意全身情况,如剧烈胃痛突然减轻而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细弱者应首先考虑有无胃穿孔、大出血导致休克的可能,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急救处理。

2 辨证施护

2.1寒邪客胃

2.1.1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2.1.2症候分析寒主收引,寒邪内客于胃则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致气机阻滞,故胃痛暴作,寒邪得阳则散,遇阴则凝,所以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胃无热邪,故口和不渴[2]。

2.1.3治法散寒止痛。

2.1.4方药轻症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较重者可用良附丸加味;寒甚者可加吴茱萸、陈皮等加强散寒理气之力,若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或呕吐者是为寒挟食滞,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半夏、生姜等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

2.2饮食停滞

2.2.1症状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2.2.2症候分析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中气机阻塞,故胃痛脘腹胀满;健运失司,腐熟无权,谷浊之气不得下行而上逆,所以嗳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胃中饮食停滞,导致肠道传导受限,故大便不爽,苔厚腻为食滞之象;脉滑为宿食之征。

2.2.3治法消食导滞。

2.2.4方药保和丸加减,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积;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若脘腹气多胀甚者,可加枳实、砂仁、槟榔等行气消滞;胃脘痛胀而便闭者,可合用小承气汤加木香、香附等以通腑行气;或胃痛急剧而据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为燥,则合用大承气汤以泄热解燥,通腑荡积。

2.3肝气犯胃

2.3.1症状 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

2.3.2症候分析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畅[3]。

2.3.3治法疏肝理气为主。

2.3.4方药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延胡索能活血祛瘀,孕妇慎用。

2.4脾胃虚寒

2.4.1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2.4.2症候分析脾胃虚寒,病属正虚,故胃痛隐隐,寒得温而散,气得按而行,所以喜温喜按,脾虚中寒,水不运化而上逆,故泛吐清水,脾胃虚寒,则受纳运化失常,故食纳较差。

2.4.3治法温中健脾。

2.4.4方药 黄芪建中汤为主,方中黄芪益气补中;小建中汤温脾散寒,缓急止痛;若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再加椒目、防己则化饮之功更大。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到对胃痛患者的辨证护理,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3-137.

[2]王义烈.中医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88-90.

[3]黄俭,王丽平.许彭龄胃脘痛治验[J].中国现代医生,,46(21):73.

[4]杨玉红,张淑华.胃脘痛的辨证施护[J].中国医药导报,,6(10):222-223.

篇2:护理名词解释:脾胃病证护理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因胃脘部位接近心窝,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痛而言。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之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下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疾患。

1、病因病机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以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

(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3)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 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 本病有治法多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需审证求因,分别不同情况,配合疏肝、消食、温散、益气诸法。

(1)气滞胃痛: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2)血瘀胃痛证候: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

(3)食滞胃痛:证候: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主方:保和丸。

(4)虚寒胃痛:证候:隐隐作痛,喜暧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

治法:散寒温胃,健脾止痛。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5)阴虚胃痛:证候: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主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3、辨证施护

(1)气滞胃痛型:

①气遇寒则凝,得热而散。故应注意气候、时令的变化,随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勿使患者复寒感邪而加重病情。

②情志不畅,气恼郁怒均可诱发胃痛和加重病情,故应重视调节情志,使期避免精神刺激,以胸豁达,减少发作机会。

③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常用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有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胃脘部用水袋热敷或用大盐1斤炒热加葱白数段,装入布袋,在局部做熨贴疗法。亦可采取胃脘部拔罐、照射红外线等疗法。

⑤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大蒜、韭菜、香菇 、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

⑥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练气功等,并指导患者注意陶治情操,保持稳定情绪。

篇3:辨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篇4:辨证思维

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而这不过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人们只有懂得和运用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自觉的辩证思维。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了萌芽。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的芝诺关于运动的诘难,就已经涉及到如何在概念中表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亚里士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但是,他们对于辩证思维的观点是直观的、素朴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对辩证思维有充分的研究。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人们自觉地进行辩证思考。I.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问题及其认识上的困惑突出地表明,人们只有辩证思维才能正确地解决科学发展中提出的理论问题。G.W.F.黑格尔从理性思维本身的辩证本性出发,探讨思维的辩证方法和思维形式的相互隶属关系,建立了他的理性逻辑体系。但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自然界和思维中的一切都是“纯思”的结果,因而不可能揭示辩证思维的真实性质并赋予其理论以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建立及其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表明了人类的辩证思维不仅已进到自觉阶段,而且具有完整的、科学的形态,即科学的辩证逻辑。

篇5:辨证思维

(1)思维方法的本质

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辩证思维的实质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3)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必须要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另外,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及其辩证规律,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辩证性质;所谓主观辩证法,是指辩证的思维,即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篇6:胃痛怎么办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哪些

1.胃疼发生的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脾胃虚弱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胃痛怎么办

1.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2.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还能增进食欲。

结语:出现胃痛,我们只需要根据上述手法来做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了,我们生活中也要注意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吃一些垃圾食品,而且吃的东西不能忽冷忽热,饮食的温度以不烫不凉为宜,并且要细嚼慢咽,养好自己的胃部,是最大的福利。

[胃痛怎么办]

胃胀胃痛不消化怎么办

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辨证统一

中医失眠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瘿病的辨证要点

护理论文网

自我鉴定护理

护理教学计划

护理自荐信

护理辞职报告

护理自荐书

胃痛的辨证护理(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胃痛的辨证护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