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汉族群体(西安)DNA HaeⅢ系统遗传多态性(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于谦于谦于贤”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汉族群体(西安)DNA HaeⅢ系统遗传多态性
建立了D2S92、D2S44、Dl0S28、D17S794个位点的荧光检测RFLP技术,准确、快速、安全.同时,对尼龙膜DNA固定、剥脱尼龙膜再杂交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和荧光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灵敏度和稳定性,检测样本DNA的最小量约3~25ng.它将在法医鉴定、基因诊断和遗传研究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采用严格地随机抽样,对西安汉族群体进行遗传学调查,用ALl874、YNH24、TB07、vI4种标记探针杂交,测定了D2S92、D2S44、D10S28、D17S794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建立西安汉族人数据库.种族差异的.比较,选择了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的D2S44、D10S28和D17S79等位基因分布比较,VNTR位点存在着种族差异,为人类起源的基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在法医鉴定中,本民族本地区遗传学资料的基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作 者:李生斌 胡海涛 任惠民 李政道 作者单位:李生斌,胡海涛,任惠民(西安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西安,710062)李政道(美国Tzu Chi免疫遗传中心,洛杉机,91776)
刊 名:遗传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GENETICA SINICA 年,卷(期): 27(9) 分类号:Q347 关键词:VNTR 基因频率 群体数据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D1S1676在山西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对基因座D1S1676的基因多态性和法医学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山西汉族人群中随机筛选110例无关个体,提取静脉血,用GDB中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银染显色.对其筛选的等位基因测序,构建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按照ISFG原则命名各等位基因.结果:本研究首次选择了常染色体基因座D1S1676,该基因座为4核苷酸简单重复STR,重复单位为[GAAG]n.在110例山西汉族无关个体血样中共检出了6个等位基因.其个人识别能力(DP)和非父排除率(PE)为0.920和0.630,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berg平衡(P>0.05).结论:基因座D1S1676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 者:车莎 张更谦 郭大玮 刘艳琼 CHE Sha ZHANG Gengqian GUO Dawei LIU Yanqiong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刊 名: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年,卷(期): 19(2) 分类号:Q987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D1S1676 遗传多态性潮汕人群HLA遗传多态性及与其他汉族人群亲缘关系比较
目的. 检测中国潮汕汉族人群HLA-A、HLA-B位点基因多态性,验证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并与闽南人有共同祖先的假设.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CR-SSP)对505名潮汕汉族人进行HLA-A、-B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并与其他9个汉族人群相应位点的分布进行比较,进而计算遗传距离并绘制10个汉族群体相邻连接遗传树.结果 共检出12个HLA-A等位基因和30个HLA-B等位基因,其中频率较高的为A*11(0.3564),A*02(0.3178),B*60(0.2168),B*46(0.1446),B*58(0.1069).这些高频率的等位基因在其它9个汉族人群中频率也较高.结论 潮汕汉族与闽南汉族亲缘关系最近,与北方汉族亲缘关系则较远.
作 者:胡盛平许丽娜 李飚 蔡可莉 黄立群 徐小燕 陈景熙 作者单位:胡盛平,许丽娜,李飚(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DNA物证研究室)蔡可莉,黄立群,徐小燕(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景熙(515031,汕头大学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刊 名: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年,卷(期): 23(6) 分类号:Q3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潮汕汉族人群闽南地区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近年来,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常用的`Y染色体特异性遗传标记在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以及人类进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1,2].本文调查了闽南地区汉族人群109名无关男性个体12个Y-STR基因座,现报道如下.
作 者:李飚 胡盛平刘静文 作者单位:李飚,刘静文(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广东,汕头,515031)胡盛平(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广东,汕头,515031;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物证鉴定室,广东,汕头,515031)
刊 名:中国法医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年,卷(期):2006 21(3) 分类号:Q3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 Y染色体 Y-STR 遗传多态性 闽南汉族安徽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应用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技术,对安徽地区263名汉族无关个体的`D3S1358、TH01、D21S11、D18S51、Penta E、D5S818、D13S317、D7S820、D16D539、CSF1PO、Penta D、vWA、D8S1179、TPOX、FGA等15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 者:郑卫红 王留柳 宫荣彬 陈真宁 作者单位:安徽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安徽,合肥,230061 刊 名:中国法医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年,卷(期): 21(3) 分类号:Q2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 STR 复合扩增 遗传多态性中国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研究我国9个省28个民族群体Y染色体DYS287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Touchdown PCR技术扩增1006个DNA样品的Y染色体Alu序列多态性(YAP)+片断,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结果藏族YAP+频率为36.7%,土族23.8%,彝族18.4%,普米族11.3%,塔吉克族7.4%,白族6.7%,基诺族5.1%,山东汉族4%,仫佬族2.7%,毛南族1.3%,甘肃汉族、云南汉族、壮族、傣族、黎族、怒族、傈僳族、纳西族、拉祜族、独龙族、哈尼族、畲族、维吾尔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佤族及朝鲜族的`YAP+频率均为0.结论YAP+频率在部分汉藏语系民族(藏、彝、普米、基诺、白族)中频率较高.在历史学、语言学上被认为来源于中亚的民族(土族、塔吉克族)中YAP+频率也较高.而起源于百越民族的少数民族(仫佬族、毛南族)YAP+频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 者:陈阳 褚嘉v 俞建昆 于亮 孙浩 林克勤 陶玉芬 史磊 黄小琴 石铁流 傅松滨 CHEN Yang CHU Jia-you YU Jian-kun YU Liang SUN Hao LIN Ke-qin TAO Yu-fen SHI Lei HUANG Xiao-qin SHI Tie-liu FU Song-bin 作者单位:陈阳,褚嘉v,俞建昆,于亮,孙浩,林克勤,陶玉芬,史磊,黄小琴,CHEN Yang,CHU Jia-you,YU Jian-kun,YU Liang,SUN Hao,LIN Ke-qin,TAO Yu-fen,SHI Lei,HUANG Xiao-qin(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室,昆明,650118)石铁流,SHI Tie-liu(Center of Bioinformation,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31)
傅松滨,FU Song-bin(Laboratory of Medical Genetics,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
刊 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年,卷(期):2006 28(2) 分类号:Q347 关键词:Y染色体 Y染色体Alu序列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