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征集志愿怎么填报填报方法及技巧(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盛夏的时光牧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填写征集志愿的地点和时间:时间的话要看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一般学校也会通知落榜的考生及时填写征集志愿。总之是在你填写的志愿没有录取的时候就要关注各种通知,时刻等待征集志愿。填写征集志愿的地方就是志愿填报系统,各个省的网址是不一样的,你填过志愿的应该知道网址的。
选择院校: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是否达到院校的`最低要求,对于生源不足的院校,需要你的分数达到国家控制分数线,不足分数线的考生是无法填报志愿的;对于生源充足的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被退档,造成缺额,这时候你必须要达到学校的录取学生的最低分数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的审核你的分数是否达到要求。
“征求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求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征求志愿设置:
1.文理科第一批至第五批设A.B.C三所院校及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2.文理科提前批也进行征求志愿。
征求志愿对象:
1.参与征求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
2.参与征求志愿的考生未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 征求志愿与补录的区别:
征求志愿,是在招生过程中,原报考这个志愿的人数不够,只能通过再征求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而补录是在开学后,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其实在征求录取期间,补录志愿与征求志愿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一般在录取结束新生开学时期的的补录,不再使用“征求志愿”的说法。
第一次录取过程中,一些到档考生因专业不服从、身体问题、放弃原有志愿、不愿来校就读等原因,导致部分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未完成(即有缺额需再次录取),当地高招办会发“征求志愿表”,或网上公布具体细项,再次征求考生志愿,此时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可按当地教育相关部门公布的征求志愿填报时间,填报征求志愿,考生填报后由招生学校择优录取。
[征集志愿填报]
全国的高招都已进入到了录取阶段,部分考生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高老师博客先恭喜被志愿高校和专业顺利录取的考生们,暂时还没查到录取信息的考生也要耐心等待
。但是,如果等到某一批次录取接近尾声,还没有查到录取信息。那你就要马上考虑征集志愿了。
每年都有部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等原因,分数虽然在某一批次线上却没能被录取的考生。现在大部
分省市都实行征集志愿的政策,考生可以抓住征集志愿的机会,为自己争取多一份被录取的可能。
什么是征集志愿呢?就是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当某一个批次按考生所填报志愿录取结束后,对于还有
剩余招生计划的院校,省级招办采取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计划余额,重新征集考生志愿。成绩达到某一批
次线上(或规定分数范围内)但未被志愿高校录取的考生都有资格参加征集志愿。
高老师博客今天以北京地区为例,说说填报征集志愿的几个小技巧。其他省市考生可结合各地的政策,适当参考:
1.密切关注,抓紧填报
北京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为12小时,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
及时获取各批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剩余计划的信息。其他省市的考生也要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发布
的信息。一般考生所在中学也会及时通知学生。提醒考生家长的是,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
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要尽早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2.征集志愿,不是差校
一些考生认为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都很“差”,甚至放弃征集志愿的机会。这是很不理性的。虽然
这些院校在某一批次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完成招生计划,但并不说明院校不好。这就可能是大小年现象
,或报考遇冷而造成的。通俗地说,能在本科一批录取的院校(专业)肯定比在本科二批录取院校(专业
)的综合实力要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担心某校录取分数高、招生人数少而“不敢报”也可能导致
部分学校、专业招不满。每年北京市在本科一批次征集志愿的高校中甚至不乏“211”高校。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征集志愿的院校大都是外地高校,在京高校较少,专业选择也较少。考生对此
有要心理准备。
3.理性选择,别追热门
考生还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冲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学校”,往往更是抢手,如果分数不占优势,也很难被录取。尤其是参加本科一批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冲刺名校而落榜的高分考生。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北京本科一批次(理科)征集志愿中,征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人,公共关系学2人。由于报考竞争激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录取的两名考生分数在590分以上,公共关系学录取的两名考生分数都在600分以上。所以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分数理性选择,如果几个志愿学校全选热门,很可能无一命中。
4.平行志愿,拉开梯度北京本科批次及专科批次的征集志愿均为平行志愿,(本科批次设置三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三个志愿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专科批次征集志愿设置10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一个志愿专业。)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注意拉开志愿梯度,同时注意结合体检结果、高校招生章程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5.一旦录取,无缘下批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批与批之间互不影响。前一批次录取结束,后一批次才开始录取。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中(包括征集志愿)未被录取,不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的资格。如果考生填报了征集志愿,并被征集志愿的高校顺利录取,那么也不能退档再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因此,考生填报征集志愿的学校、专业应该是比你后面批次填报的学校更愿意去的学校、专业。如果你对下一批次的志愿更看好,也非常有把握能被录取上,那么在是否填报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就要仔细掂量了。
6.线下考生,也有机会征集志愿为“上线落榜”的考生提供了一次“补录”的机会,那么线下考生是不是就无缘了呢?也不完全如此,部分省市在某些情况下也为部分线下考生提供了上某一批次院校的可能。近几年北京市在本科二批、三批录取过程中,由于一些院校生源不足,会进行第二次公开征集志愿,并有降分征集的可能。一般来说,分数在二本(三本)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可以通过该批次二次征集志愿来填报志愿。虽然这不能保证这些考生都能被顺利录取,但却是一次可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机会。其他省市考生要及时了解当地相关信息政策,把握好每个环节,争取每一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
高考,是高三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在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后,填报志愿则是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因为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否能进心仪的大学,挑到喜爱的专业,更多地决定着你今年是否会落榜。
目前全国志愿填报模式分为两种:一个是非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也叫做传统志愿填报模式;另一个是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而在实行平行志愿填报的省份,提前批次均实行的是传统志愿填报模式。不管是哪一种志愿填报的方式,它的总体录取规则都没有改变,即“段段清,上不清,下不接”。只是在投档的比例数和检索的过程中有变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志愿填报的技巧是对应录取规则而自我制定的规避落榜和“高分低录”风险的一种方法,要填好志愿首先要了解录取规则。
首先不论是哪一种志愿填报模式,都是按照“分批次”来进行录取,即“提前批、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和高职(专科)批次来进行录取。在录取的过程中实行“段段清,上不清、下不接”。也就是在实际的录取中,只有前一批次录取结束后,才开始下一批次的录取。这就是“段段清,上不清、下不接”。对于考生而言,如果被上一个批次录取后就不得参与下一个批次的录取。
而传统志愿填报模式和平行志愿填报不同的地方在于投档方式不同以及投档比例不同。
在投档方式上,传统志愿填报模式在填报时,是一个一志愿和并列几个二志愿。在投档的过程中,如果考生所报考的一志愿被投档后,没有被录取,可以再次投档到所填报的二志愿院校。也就是说,考生的在同一个批次有两次被投档的机会。
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中,考生在同一个批次中可以填报若干所院校志愿。在实际的检索中,考生如果符合某所院校的投档标准即被该高校提档。被提档后,考生只能够等待两种结果:一个是被该高校录取,另一个是被该高校退档。退档后考生只能够参与该批次的征集志愿,或者落到下一个批次再次被提档、录取。这也是传统志愿填报模式与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最大的不同和本质区别。
在投档比例上,传统志愿填报模式,高校提取考生的志愿档案比例是按照120%的比例数来提取。多出的20%的考生,其档案将被高校退回,参与考生所填报的二志愿院校的再次投档。不过在二志愿中,被录取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被录取,院校和专业的满意度都会降低,因为大多数院校在一志愿可以完成招生计划。
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投档比例是:省内院校按照105%的比例提取考生的档案,省外院校按照110%的比例提取考生的档案,多出的10%的考生只能够进入一本的征集志愿或者是二本批次再次被投档、录取。
从两种志愿填报模式录取规则的“同”与“不同”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种志愿填报模式都存在着风险性。而不论是这个风险性的“大”与“小”,只要是这个“风险”落到考生自己身上,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也是高考志愿填报中,几家欢喜多家愁的缘由所在。对应于录取规则,我们总结出志愿填报技巧之精髓――“一个分数、三个梯度”来规避志愿填报可能产生的风险。
录取技巧之“一个分数”――专业录取平均分
下面我们以天津财经大学在陕西省文史类招生为例子,对专业录取平均分作一个分析。下表分数为该校~部分专业的录取平均分,(表中括号内的数字是该专业当年的录取平均分高出当年文史类一本线的分值,我们称其为专业批拔高度):
从这些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来看:20的录取平均分最低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565分,高出当年文史类一本线25分;最高的是经济学专业593分,高出一本线53分。录取平均分最低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分数是597分,高出一本线38分;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分数是606分,高出一本线47分。20录取平均分最低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是586分,高出一本线43分;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分数是602分,高出一本线59分。
三年来的专业录取平均分最低和最高区间是:年为25-53分;20是38-47分;年是43-59分。因为2009年的志愿填报模式与年、2011年不同,所以2009年的录取平均分的参考价值在于各个专业在当年的该院校的排名。我们发现,三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录取分数最低的专业,会计学专业是录取最高的专业。2010年和2011年同样是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为什么分数差别大一些呢?这里主要的原因是2011年陕西省的高考报名人数增加5000人所致。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该三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分为最高、高、中、中低、低几个等次,如果一个在陕西省考文史类的考生高考成绩高出一本线55分,说明可以把天津财经大学作为“保一保”的院校;若是成绩不高于一本线40分,则可以把天津财经大学作为“冲一冲”的院校,但是会有退档的风险。若是分数再低就要谨慎报考该校了。
通过以上对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对比与分析,相信考生和家长对专业录取平均分的作用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录取技巧之“三个梯度”
“梯度”是志愿填报中的术语,这里的三个梯度是指批次梯度、院校梯度和专业梯度。批次梯度是指考生所填报的各个批次之间要形成合理的梯度。合理运用批次梯度可以规避因上一个批次填报不当没有被录取,而一个批次又没有填报所导致的落榜风险。
假设在需要估分和考前填报志愿的省份,如果某考生成绩预计低于一本线5分,成绩预估最大值可能会超过一本线10分,最小值预计会低于一本线10分。那么,该考生主报批次应该是二本,当然一本和提前批次志愿也不能放弃。一本和提前批次选择的院校可以均填报高出一本线10分的院校,或者提前批次选择一所高出一本线10分的院校,一本志愿选择一所高出一本线5分的院校。也就是说提前批次选择填报的院校至少是等于一本所选择的院校,绝对不能够小于。而二本志愿可以以估分中间值选择所填报院校,也可以以估分最小值选择填报。具体以哪一个分数值来确定二本志愿,需要考生自己拿捏。这里要指出的是,各个批次所选择的院校要按往年的录取分数呈现出依次降低的态势来避免落榜的风险。
在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省份,考生在同一个批次所填报A、B、C等若干个院校志愿,要形成A志愿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要高于或者等于B志愿院校,B志愿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要高于或者等于C志愿院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避免本批次没有一所院校被投档,导致进入征集志愿或者是下一个批次再次投档、录取。
而在传统志愿填报模式省份的考生,一志愿与二志愿之间要做好衔接,形成院校梯度。尤其是所选择填报的二志愿院校之间要选择有在二志愿录取可能性的院校,同时院校之间要形成合理的院校梯度。
院校梯度是指同一个批次中所选择填报的院校要按往年的录取分数呈现出依次降低的态势。避免“高分低录”风险。举个例子,某考生高考成绩在一本中段,在填报志愿时填报了提前批、一本和二本志愿,但是提前批所填报的院校名气和往年录取分数均低于一本所填报的院校,就会出现被提前批批次院校“截走”的结果,导致“高分低录”。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省份的考生,若把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顺序随意排列,也会导致被前面的院校“截走”的可能性,导致“高分低录”。
三是专业梯度,它是指考生填报各个院校志愿中,所选择的各个专业志愿,要从往年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向录取分数低的专业依次排列。即专业1的往年录取分数要高于或者等于专业2,专业2往年的录取分数要高于或者等专业3等。专业梯度的合理运用是为了考生分数能够被相对应的专业录取,避免“高分低录”到某个专业或因为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的风险。
“一个分数、三个梯度”的具体运用
了解了录取技巧,那要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呢?还是用例子吧。
例1:某估分传统志愿填报模式省份的文史类考生,估分约高出20一本线50分,如果他是在陕西省,那么,该考生就可以在一本填报一所与上面所分析的天津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相似的院校。提前批填报一所往年的录取分数高于或者等于天津财经大学的院校。二本要填报一所往年录取分数低于天津财经大学的院校来形成批次梯度。二志愿填报比天津财经大学录取分数低的院校,同时二志愿院校要以往年的录取分数为参照,依次降低填报,合理地运用院校梯度。考虑到考生估分的误差,在专业的选择中,可以填报会计学、金融学、日语、汉语言文学等。也就是说,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以“高、中、低”的态势形成专业梯度。
例2:如果考生是陕西文史类考生,成绩是高出一本线50分。年陕西高考报名人数比2011年减少8000人,那么预计整体的录取形式更接近于2010年。也就是说考生的成绩接近我们上面所分析的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专业录取平均分的高分段。考生首先确立一本志愿,考生可以把天津财经大学放在一本B的位置上,那么A志愿要选择一所往年录取分数略高于天津财经大学的院校,C志愿院校要选择一所往年录取分数略低于天津财经大学的院校,D志愿院校要低于C志愿院校。这样就形成了院校梯度。而提前批可以选择一所与一本A院校往年录取分数高于或者相等的院校。二本院校A志愿院校要选择一所往年录取分数低于一本A志愿的院校,这样就形成了批次梯度。在专业志愿的选择填报中,一本A志愿院校的专业1,可以运用专业录取平均分从该校“高”或者是“中”的专业开始填报,之后所填报的各个专业要依次降低形成专业梯度。B志愿天津财经大学,可以运用专业录取平均分,以“高、中、中低、低”形成专业梯度。C院校可以以“最高、高、中、中低、低”形成专业梯度。D院校可以以“最高、高、中、中、中低”形成专业梯度。当然,考生也可以把天津财经大学放在一本A的位置上,也可以把天津财经大学放在一本C的位置上。具体放在一本的“A、B、C、D”的哪一个位置上与考生的求学愿望挂钩。
以上就是志愿填报技巧的精髓――“一个分数、三个梯度”的相关说明,在实际的运用中需要考生活学活用,真正理解其内涵,才会使志愿填报真正地获得成功!
征集志愿需随时关注
上面我们一直提到“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是指某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这个批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由省级招生办统一整理后,面向社会发布该批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及专业的名单。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合理填报征集志愿。也就是说征集志愿是在录取过程中出现,因此,考生要及时关注本省的录取动态信息。一旦没有被所填报的批次录取,要及时、合理地填报征集志愿。尤其是没有填报下一个批次志愿的考生,如果不填报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只有落榜的结局。
各个省提前批次一般不设置征集志愿录取环节,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专科)批次均设有征集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
志愿填报的误区解析
在文章的最后向广大考生谈一谈两个比较容易陷入的误区。一个就是对“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理解误区。志愿填报老师所说的“冲稳保”是志愿填报的一般性常识,而不是告诉考生,每一个人的志愿都要“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不同的报考愿望,志愿填报的总体规划也不相同。如,以专业为优先报考愿望的考生,就不能够“冲”,因为,但凡“冲”的院校,一定不能够兼顾专业。以院校为优先的报考愿望,则可以运用“冲稳保”的策略。还有一个误区就是“高分考生选学校,低分考生选专业”。对于这个说法,考生也要仔细鉴别。如果一位文史类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及招生计划分析,他可以报考北京大学,但是有可能是北京大学被投档考生中的最后一名。而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加大退档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不退档,专业的选择余地很小,无法学习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该考生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位考生就属于高分考生,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认为“高分考生选学校、低分考生选专业”。不论考生的分数是高还是低,都与考生的求学愿望息息相关。都是以选学校优先还是选专业优先,来确定志愿填报基调,开始志愿填报的整体规划和部署。
[高考征集志愿填报技巧]
7月24日,省考试院公布在皖招生二本院校最低投档分数及名次,文理科各有575所高校在皖招收二本,其中上海、杭州、南京、重庆、北京、武汉等地高校生源火爆,部分院校最低投档线超一本线。文理科最高分分别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613分)和上海海关学院(587分)。但与此同时,也有 89所院校无人报考。
多所二本院校投档线超一本线
记者统计发现,文史类院校中有46所二本院校投档线超过一本线,其中高校数量排名前六的城市是:上海(9所)、杭州(5所)、南京(4所)、北京(3所)、天津(3所)、武汉(3所)。投档线排在前三位的院校全部在上海,分别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613分)、上海金融学院 (612分)、上海海关学院(612分)。
理工类院校中有49所投档线超过一本线,其中高校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是:上海(9所)、南京(6所)、重庆(4所)、杭州(3所)、西安(3所)。投档线最高的几所学校是上海海关学院(587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580分)、上海金融学院(577分)、广东财经大学(577分)。
在投档线超出一本线的高校中,文科有13所、理科有10所是金融财经类学校,包括广东财经大学、上海商学院、西安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另外理科有11所是医学类院校,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西安医学院、广东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都囊括在内。
征集志愿可考虑相对冷门院校
与南京、杭州等城市多所高校投档线超过一本线相比,广西、贵州、新疆、宁夏、四川等部分高校招生遇冷。文科有51所高校、理科有38所高校线上无生源,大部分院校所在地为偏远地区或中部欠发达地区。
去年文理科二本在皖招生的院校分别是560所和559所,线上无生源学校分别为34所和43所。今年,文理科二本在皖招生的院校均为575所,文理科线上无生源院校共有89所,比去年有所增加。
7月28日,达线但没有录取的考生可以填报征集志愿,想要今年就走的考生可以考虑填报相对冷门地区的院校。
省内高校投档线均未达一本线
省内高校文科投档线最高分是合肥学院(592分),理科为合肥学院和蚌埠医学院(546分)。文科排在第二、第三的分别是蚌埠医学院(589分)和合肥师范学院(585分)。理科排在第二、第三的是安徽工程大学(543分)和皖南医学院(540分)。
文科院校中,安徽科技学院(中外合作)、安庆师范学院(中外合作)、合肥师范学院(中外合作)、合肥学院(中外合作)、宿州学院等院校均为压线录取,理科压线录取的院校包括安徽科技学院、池州学院、合肥学院(四年一贯制)、淮南师范学院、宿州学院等。
[安徽省征集志愿填报]
今年广东高考二本AB批次合并后将共设11个平行志愿,较以往新增3个平行志愿。这意味着学生的选择将更多,填报志愿的空间也变大。不过,二本高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激烈,热门学校依旧热门,热门专业分数线也将水涨船高。
专家表示,二本中位线考生需更谨慎,一旦冲的太激进或者专业不服从调剂,就很可能直接掉入专科批次。建议考生适当考虑省外高校,提高录取几率。
今年填报规则又有变化
如果对高考估分定位没有比较大的把握,该怎么办?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唐丹老师建议,可以用一模二模中正常发挥的成绩排名,挑选出排名前后范围约20所学校,再根据对专业和学校地理位置等因素的要求进行排除,将范围缩小到10至13所学校。在高考成绩正式放榜之后,再根据实际成绩排名精选学校和专业。
今年的填报规则又有变化,一本、二本中的普通文理科投档按平行志愿的规则进行,第一志愿组可以填A-G共7所学校,第二志愿组可以填A-D共4所学校,相对于2015年的第一志愿组5所学校和第二志愿组3所学校均有增加。唐丹认为,院校志愿数量的增加很有可能会使得热门学校的投档排名升高。2015年相对于2014年,第一志愿组院校志愿数量从3个增加到5个后,以中大为例,投档分排名从全省7724名上升到6000名。
唐丹表示,从整个一本批次的情况来看,对投档排名变化进行统计后得出,有近80%的学校录取排名升高,并且上升幅度在2000-4000名的学校占到了11%,上升4000名以上的学校占10%(上升2000名以上的学校合计21%)。今年进一步增加院校志愿的数量,重点热门院校的投档排名有可能进一步升高,建议在报考时留出足够的余地。
建议1
第一志愿两冲三稳两保底
唐丹表示,第一志愿组已经增加到7个学校,第二志愿组的作用进一步被削弱,填报重点集中在第一志愿组。建议考生,两冲三稳两保底。冲高志愿可以选择超出考生实际成绩15分以内的学校,避免超出太多。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选择冲高,专业很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一定要在这个学校任何专业都愿意接受的情况下才做出选择。中间的三所学校作为合理目标院校,以考生实际成绩至降低15分的区间去选择。降低15分是出于对专业的兼顾,一些学校的优势专业比普通专业的分数甚至会高出20分,优秀专业比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经济学大类、中山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等。最后一定要有保底志愿,降低25分去选一些排名稳定,招生计划较多的学校。
建议2
以全省排名选择报考院校
明师教育高考研究院黄金卓老师认为,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情况下,院校排位相对稳定,所以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省排名,根据自己的排位寻找可以报考的院校,例如省排位在10000名,可以选择院校最低排位在7000到9000之间的来冲一冲,选择最低排位在9000到12000之间的院校来稳一稳,12000之后的都可以拿来保底。
针对不同成绩水平的考生,他们填报志愿侧重各有不同:1.高分考生可以选择几间自己喜欢的名校来冲一冲,例如浙大,武大;2.重本线上下的考生,如果要选择省内院校,可能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还可能会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可以尝试选择省外的名校,甚至可以选择211院校,而且最好都选择服从调剂,降低退档的风险;3.刚达本科线的考生,如果想选个好专业,可以尝试较低排位的民办院校。
建议3
二本中位线考生需更谨慎
从2016年起,广东省将原第二批本科A类及B类两个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合并为“第二批本科批次”。 省内二本批次院校的格局或重新洗牌。一些地理位置好、口碑佳的独立院校,如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将会大大冲击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偏的原第二批本科A院校,因此,省内二本批次院校的格局或会发生改变。
成绩位于二本中位线的考生,如志愿填报不合理很可能直接落到专科批次。根据去年录取数据显示,原第二批本B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很少超过原第二批本A批次线。以往分数超本A线不多的临界考生,也有机会在本A选专业,甚至可以不服从专业调剂,等本A批次征集志愿看机会再搏一把,实在上不了本A,还可以在本B批次保底。为此,专家建议,高考成绩在二本中位线附近的考生选填学校和专业需更谨慎。
建议4
填报时仔细查看招生目录
据悉,今年合并后第二批本科批次院校文科约500多所,理科约600多所,合并造成同一批次高校数量多、层次差别大。
部分高校单从名字上很难分辨,再加上学校改名、重组,更是迷雾重重。如原第二批本B的院校中,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一看就知道本B的院校,而“广州商学院”乍一看很像是原第二批本A院校,但实际上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改名的。外省院校中,“武昌工学院”“南宁学院”“汉口学院”在2015年也是原第二批本B 的院校,但是与广东省内的“韶关学院”、“嘉应学院”、肇庆学院等原第二批本A的院校很容易混淆。
考试研究院的专家建议:千万不要只看院校名字,一定要仔细查看《招生专业目录》中关于学校的介绍,并且多方了解和搜集相关院校信息。
建议5
考生可适当考虑省外高校
广东考生大多不爱出省,省内热门院校依旧会扎堆。历年数据显示,除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天津、武汉等经济、教育强市外,广东考生对其他省外院校青睐度均不高。
省内院校中,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院校如深圳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去年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本线,估计今年这些院校的录取线应该会更高。专家建议,考生为了提高录取几率,适当考虑省外高校。
1.2017广东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2.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规划指南
3.2017湖北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4.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5.2017年上海高考志愿辅助填报系统上线
6.2017天津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7.2017高考志愿填报防范10个错误
8.2017年青海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
9.平行志愿填报存在的误区有哪一些
10.2017高考志愿填报必看妙计
★ 志愿填报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