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元旦要贴的简洁对联(共含9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童若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元旦的对联语录
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
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
梅吐蕊,柳抽芽,老少边穷春正好
地生金,人益寿,东西南北景常新
春风轻拂千山绿
旭日东升万里红
雪里梅花霜里菊
炉中宝剑火中钢
四海春临,和风吹绿千堤柳
九州福至,丽日薰红万径花
喜看南国花繁,红透洞庭波映日
紧握楚天笔健,才追潘岳气凌云
天上明月千里共
人间春色九州同
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降福来
祈福应知福,福祉常缘善念
盼春该识春,春光永驻仁心
元旦对联
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
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一腔热血开新宇
满面春风步小康
且把桃符纪盛世
常将竹叶报平安
桃李迎春,满园锦绣迎蜂蝶
江山竞秀,万里风光入画图
神州呈异彩,琼枝玉树添新果
特色蔚奇观,北国南疆涌大潮
春风万里山山绿
旭日一轮处处红
四面青山被锦绣
三江绿水涌春波
万枝彩笔绘宏图,宏图璀灿
一元复始迎新岁,新岁峥嵘
今日得宽余,权借琴棋娱晚景
壮心犹未已,但将诗画写情怀
紫笋破冰辞旧岁
红梅得意闹新春
柳绿栎红新岁月
莺歌燕舞艳阳天
普天同庆,一片红霞迎旭日
大地腾欢,万条绿柳舞东风
春水泛桃花,水面文章呈异彩
东风梳柳絮,风光旖旎蕴深情
风回山野波争舞
春到人间共怒开
千秋日月千秋亮
一代风骚一代歌
六合回春,郊外梅花堤外树
九州聚宝,山中果木水中鱼
廉风指禹甸,人和政通千秋永
喜讯遍神州,岁稔年丰百业兴
绿柳千条征淑气
红梅万点缀新春
翠柏苍松皆旧貌
红墙碧瓦尽新楼
天外春回,处处河山添异彩
人间岁换,家家丝管祝鸿禧
神州呈异彩,琼枝玉树添新果
特色蔚奇观,北国南疆涌大潮
绿柳迎春歌富岁
红梅破雪兆丰年
贺岁红联增喜气
迎春白李报春和
九域风和,沃土肥泥生万物
三春雨润,新天丽日绽百花
瑞色布人间,锦乡河山添锦绣
春阳照大地,光辉节日更光辉
红柳千条征涉气
红梅万点缀新春
绿满州原山滴翠
春回大地路飘香
放眼神州,心旷神怡歌大有
举目大地,山欢水笑倾长春
廉风指禹甸,人和政通千秋永
喜讯遍神州,风稔年丰百业兴
江山似画莺啼序
岁月如诗蝶恋花
丽日驱寒梅早放
春风送暖柳先舒
借五彩声屏,欣看大千世界
喜四时春色,铺满万里河山
今日得宽余,权借琴棋娱晚景
壮心犹未已,但将诗画写情怀
春来处处绿成海
花放枝枝红到楼
风前始觉苍劲松
雪后方知翠柏贞
盛世多才,时雨点红花万树
春光似海,东风吹绿柳千条
夕照恋青山,共兴华夏千秋业
老龄逢盛世,同绘江山万里图
风和日丽花常放
吏正官清民自安
只因一夜春风到
顿教满园瑞草喧
时盛岁新,河岳高吟诗世界
年丰人寿,江山沉醉酒春秋
文笔总多情,春联满写新春意
英年须努力,壮志早酬少壮时
万里和风吹柳绿
九州春色映桃红
人寿年丰歌盛世
山欢水笑庆新春
九域歌喧,国泰民安风日好
三春花发,嫣红姹紫画图新
山老赏风光,总把检涛夸景色
骚人呤雅韵,常邀涧水和歌声
惠民应遵千章法
兴国须读三卷书
风前始觉苍松劲
雪后方知翠柏贞
六合回春,郊外梅花堤外树
九州聚宝,山中果木水中鱼
瑞色布人间,锦乡河山添锦绣
春阳照大地,光辉节日更光辉
春风轻拂千山绿
旭日东升万里红
北国冰封笼大地
南疆雪化始新春
天外春回,处处河山添异彩
人间岁换,家家丝管祝鸿禧
人长久,月长圆,春长在
国永昌,家永睦,福永生
淑气千重山水秀
春光万里画图新
花发三春春汛早
楫击四海海潮高
光景无边,遍地笙簧歌化日
前程似景,满园桃李笑春风
林海安家,窗含无边春色
青山着意,胸有大块文章
洞庭自有千重浪
世上今逢万里潮
玉树暖迎沧海日
珠花光动锦城春
老有所为,莫为利己损人事
书宜常读,多读修身治国篇
公道春风,又绿神州大地
无私丽日,重红宇宙长天
莺梭织出添花锦
燕剪裁来特色春
白雪纷飞梅吐艳
红霞绮丽岁争荣
无限江山,同庆神州春永驻
有情岁月,相期彼岸燕归来
一楼梅香,烘出无边春色
三声鸟语,闹来万里祥光
物换星移辞腊去
风和日丽送春来
万里和风吹柳绿
九州春色映桃红
春满神州,山欢水笑龙吟曲
民安乐土,燕舞莺歌蝶恋花
血碧心丹,描绘三湘图案
花香鸟语,装点四面关山
虎踞龙盘雄宇宙
山青水秀壮乾坤
山河有幸花争放
天地无私春又归
元旦的对联短句
福降神州,万里河山生秀色
春回大地,八方黎庶沐朝晖
滟滟江流,映出满天霞蔚
声声爆竹,迎来大地阳春
春满神州苏万物
文昌艺苑谱千篇
花随春到遍天下
福同岁至满人间
江山似画,千秋翰墨千秋景
岁月如诗,一代风骚一代歌
春暖神州百奔色
官清大地万民安
凤啭高梧迎百福
燕翔华厦乐三春
彩龙起舞迎春到
金凤腾飞报喜来
雪化冰消,高山绿涨小溪满
风和日丽,故国花繁旧燕来
江山永因人民福
泽国长安大地春
元日有杯皆进酒
春来无处不飞花
大地时时腾紫瑞
春风处处醉芳菲
燕剪身针,绣就寰中千幅锦
莺梭柳线,织成天下一家春
硕果累累辞旧岁
歌声阵阵庆新年
山经春雨清如洗
柳坐东风翠欲流
旭日寿星赠五福
东风彩笔纷三春
大地春回,万里河山呈画卷
长天日丽,九州儿女绘蓝图
抒心赏岁时一序
纵目看歌舞万家
芳草多情人益寿
鸣禽得意世升平
春临玉宇繁花艳
福到门庭喜气盈
春满神州,树上摇钱如蝶舞
花开艺苑,盆中聚宝似莺飞
翠柏苍松兆福寿
金樽檀板庆新春
和风舞动门前柳
春雨催开苑里花
春风荡荡河水秀
旭晶瞳瞳大地新
无限江山,同庆神州春永驻
有情岁月,相期彼岸燕归来
一窗明月一窗竹
满室图书满室馨
雪爱梅花人爱雪
春回大地我回春
喜接春潮苏大地,山青水秀
欣挥翰墨谱神州,国泰民安
庆今朝,海晏河清,风恬浪静
欣此日,民康物阜,人寿年丰
元旦的对联说说
上联: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下联: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上联:起笔有珠玑杏坛霸气;
下联:挥毫成锦绣王地雄风。
上联:英雄出少年扬鞭策马河山万里建功业;
下联:才俊满郡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
上联: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下联: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上联: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
下联: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上联:广在往昔求书丹心映雪风流附;
下联:益于今朝试压壮志凌云天地中。
上联: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湘水;
下联: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麓山。
上联: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下联: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上联:壮志写春秋学海无涯直挂云帆探胜景;
下联:湖湘多才俊今朝有我敢凌绝顶傲群伦。
上联:驰骋直奔千里远;
下联:翱翔必指九天高。
上联: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下联:精思妙悟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上联:下笔千言凝湘水十里;
下联:出门一笑待桂子三秋。
上联: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下联: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灯下学子呕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头悬梁,锥刺骨,巾帼挥毫书奇志
三更火,五更鸡,须眉仗笔写华章
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
它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君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
明朝独占鳌头,舍我其谁?
名列金榜
功名得意与君显,前途富贵喜安然。
若遇一轮明月照,十五团圆光满天。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誓夺第一
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激流勇进
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傲视群雄
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
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壮志凌云
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众志成城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砺志报亲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笑书人生
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意气风发
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风华正茂
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
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意气风发
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志存高远
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
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金榜题名
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师生同心
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
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功能技成
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元旦的对联文案
路在脚下
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唯有努力
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一马当先
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力争上游
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壮志凌云
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师生同禧
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
庆元旦牢记备战高考
笑傲高三
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苦尽甘来
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师生同喜
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勇登书山
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我本英雄
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舍我其谁
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天南海北
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奋发图强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向名校进军
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
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乐在其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
熬头喜在汗水中
备战高考
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
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美梦成真
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
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自强不息
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
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壮志雄心
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前程似锦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志存高远
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鼠年春节对联大全——10字春联
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
上联:云霞出海曙;下联:骏马跃关山
上联:迎春燕语巧;下联:踏雪马蹄香
上联:一堂开淑景;下联:万马会新春
上联:扬鞭催骏马;下联:把酒会春风
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
上联:雪中飞赤兔;下联:月下赶黄彪
上联:小龙舞九州;下联:大骥驰千里
上联:闻鸡先起舞;下联:跃马共迎春
上联:闻鸡思奋发;下联:跃马抖精神
上联:万马争飞跃;下联:百花展笑颜
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千门幸福春
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九州幸福春
上联:天高鹏展翼;下联:路远马扬蹄
上联:蹄花沾晓露;下联:柳浪饰春风
上联:霜蹄千里骏;下联:风翮九霄鹏
上联:神鞭催骏马;下联:祖国壮金瓯
上联:蛇舞长城雪;下联:马嘶北国风
上联:三春开盛纪;下联:万马闯雄关
上联:三春播喜气;下联:万马荡雄风
上联:人饮春节酒;下联:马渡风月关
上联:群星瞻北斗;下联:万马啸东风
上联:马跃阳关道;下联:春回杨柳枝
上联:马跃康庄道;下联:人迎幸福春
上联:马啸关山月;下联:莺歌杨柳春
上联:马腾改革路;下联:国展富强图
上联:马腾风雪舞;下联:春到杏花红
上联:马踏春锦绣;下联:莺歌世风流
上联:柳营晨试马;下联:虎帐夜谈兵
上联:柳绿春江月;下联:旗红骏马图
上联:立马千山矮;下联:迎春万木荣
上联:立马昆仑小;下联:腾龙世纪新
上联:腊鼓催青骏;下联:春风策紫骝
上联:鲲鹏飞玉宇;下联:骐骥跃神州
上联:凯歌送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
上联:凯歌辞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
上联:骏马生双翼;下联:鸿图壮九州
上联:金蟒穿云去;下联:紫骝踏雪来
上联:花绽春光谱;下联:马驰中国风
上联:花香招鸟语;下联:马跃起龙图
上联:花开天下福;下联:马跃人间春
上联:海阔凭鱼跃;下联:路遥任马驰
上联:共莺传捷报;下联:赤兔踏春光
上联:风度竹流韵;下联:马驰春作声
上联:丰年飞瑞雪;下联:骏马跃长征
上联:春新门载福;下联:志远马扬蹄
上联:春色绿千里;下联:马蹄香万家
上联:春来山水秀;下联:马跃路途宽
上联:春拂芬芳地;下联:马奔锦绣程
上联:乘风腾骏马;下联:兴国舞神龙
上联:草枯鹰眼疾;下联:霜尽马蹄轻
上联:百花开锦绣;下联:万马起云烟
上联:白鹅游暖岸;下联:金马啸长风
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过年贴对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贴春联表达美好期盼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过年贴对联的注意事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ze)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年关将至,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过年贴春联是什么寓意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过年贴春联有什么讲究
(一)贴稳、贴牢固很重要
贴挥春、对联看似很容易,但是却不能随随便便一贴就完事了。通常来说,贴挥春、对联最重要的是先要贴稳、贴牢固。如果在年头贴挥春、贴对联时贴的不牢固,甚至很快就掉下来的,那么过年的时候多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所以最重要是先要贴牢固了。
(二)贴的方位很有讲究
挥春来说,一般贴门口、窗口、或客厅的地方为主,不能乱贴。要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地方或墙上或门头等的地方合适,最忌讳的就是贴在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了。通常来说,大部分会贴在门口、窗口或客厅。
(三)最好贴在旺的方位上
对联一般是贴在门口两侧的。贴对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楚上下联。或者分清楚左右。有些地方春节贴对联时将上、下联弄混贴错了,然后又重新再贴,结果导致那家人一整年感情不睦,矛盾多多。所以这种细节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五)贴挥春对联的吉时
在腊月十二月除夕当天。当天贴挥春、对联的有利吉时为:午时、辰时、未时、申时最吉。要避免巳时,也就是要避开早上九点到十一点间贴,因为会形成三刑。南北向的房子或户型最好用午时,而东西向的户型最好用未时等。最好也是从最旺的方位开始贴起,或者从大门开始贴起。
春联的贴法是怎样的
贴春联比较通用的方法即平仄法,一般的春联用平仄来分上下联是不会出错的,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声包括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在右边。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右),春满乾坤福满堂(左)。当然记得还要结合下面的几点来具体的分析,以免闹出笑话。
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联“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把握语境才能区分上下联。
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联“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池中莲藕,握红拳打谁”,弄明白语序才能区分上下联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联“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弄明白联语逻辑关系才能区分上下联。
上仄下平收尾春联“祖国山河壮,神州景物新”,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平仄。
最后,贴春联还要找准春联和横额(横批)的关系,可千万不能牛头对马嘴哦。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中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返回目录
过年贴春联是什么寓意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返回目录
过年贴春联有什么讲究
(一)贴稳、贴牢固很重要
贴挥春、对联看似很容易,但是却不能随随便便一贴就完事了。通常来说,贴挥春、对联最重要的是先要贴稳、贴牢固。如果在年头贴挥春、贴对联时贴的不牢固,甚至很快就掉下来的,那么过年的时候多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所以最重要是先要贴牢固了。
(二)贴的方位很有讲究
挥春来说,一般贴门口、窗口、或客厅的地方为主,不能乱贴。要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地方或墙上或门头等的地方合适,最忌讳的就是贴在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了。通常来说,大部分会贴在门口、窗口或客厅。
(三)最好贴在旺的方位上
对联一般是贴在门口两侧的。贴对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楚上下联。或者分清楚左右。有些地方春节贴对联时将上、下联弄混贴错了,然后又重新再贴,结果导致那家人一整年感情不睦,矛盾多多。所以这种细节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五)贴挥春对联的吉时
在腊月十二月除夕当天。当天贴挥春、对联的有利吉时为:午时、辰时、未时、申时最吉。要避免巳时,也就是要避开早上九点到十一点间贴,因为会形成三刑。南北向的房子或户型最好用午时,而东西向的户型最好用未时等。最好也是从最旺的方位开始贴起,或者从大门开始贴起。
<<<返回目录
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
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有着贴对联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对联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一个风大天黑的夜里,神荼兄弟在石屋里睡得正香,忽听外边有动静,忙起身开门,向外看去,只见从东北方过来几十个鬼怪,一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嗷嗷乱叫,向石屋扑来。兄弟俩一生清白,没干过坏事,所以面对恶鬼,一点也不害怕。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捆苇绳跟在后边。神荼在前边抓,郁垒在后边捆,不多一会儿,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一个个都喂了老虎。
原来,这些鬼怪都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神荼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命。第二天,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人们感谢神荼兄弟俩为民除害,兄弟俩的名声越传越远。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他们成仙上了天庭,老天爷命他们二人专管惩治万鬼,碰上恶鬼就用苇绳捆起喂虎。人们还传说,因桃林是神荼兄弟俩种的,所以也能驱鬼避邪。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驱灾避邪、保家平安之意。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也叫做“桃符”。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人们都挂“桃符”。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
传说二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应该如何贴对联
首先需要分清上下联,一般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一副正规格律的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汉语拼音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为平声(汉语拼音的一声或二声)。例如“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其中“乐”字是四声,所以“六畜兴旺千家同乐”是上联,而“新“字是一声,所以”五谷丰登万象更新“就是下联。
在分清上下联后,就需要考虑把上联贴在门的什么位置。以自己面对房门为准,右手门贴上联,左手门就贴下联。那为何要在右手门贴上联呢?以为自古以来进门右手为东,左手为西,所以右为大。古人写字也是从右到左。摊开一张纸写对联,首先在右边从上至下写上联。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口诀“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上下联张贴时应以门楣的高低为标准。
什么时候贴最好呢?最好是在腊月23至腊月30晚上吃饺子之前。最佳贴春联时间是早上7:00—8:59(辰时),一定要赶在9点前完成贴对联。因为从风水学上来讲,此后的巳时半吉,午未申3个时辰连续6个小时都是凶时。
贴对联在有的地方也很讲究方位,一般适合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门头,不适宜贴在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最好贴在旺的方位上,以西南、正东、正南、东南贴对联最好,从风水学上来讲能起到助旺五行及助旺方位的作用。
民间有很多关于贴对联的禁忌,相传贴错对联预示一年都不会走好运。不过,这只是为了让大家严肃对待贴对联的一种说法。贴错了对联怎么办?不能揭下重贴!民间有的地方的做法是再买一副对联将其盖上。
对联贴上以后要不要摘除呢?民家有3种说法
整年说
等到来年贴新对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
过节说
对联被认为是驱赶“年兽”的法宝,待到“年”过完后,就可以摘了。
自然脱落说
等对联贴上后就不管它了,等它自然掉落即可。
对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面,上下对联之间。横批的字却是从左往右写。“福”字贴在门的中间,民间讲究“倒着贴”,寓意“福到”。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关于贴春联和道教的历史渊源,大家都知道,“春联”的前身是道教的“桃符”,如宋代王安石赋诗曾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指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代所用的桃符,上面画着道教所尊奉的门神神荼和郁垒二神,因为道教相信,鬼怪邪崇都惧怕桃木,故用其驱魔以辟邪。和桃木有相同作用的还有柏树枝和南天竹叶等,这在很多地区的民俗中现在依旧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风和民俗的变迁,原先张挂的桃符逐渐被易于书写的春联所替代。春联,以红纸黑字,上下相对、相称的祝福韵语为题材,在房门、箱柜、墙上……张贴上大小不一的各种春联条幅等。
春节贴春联有什么讲究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而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对联的文化寓意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贴对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 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对联的贴发是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对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面,上下对联之间。横批的字却是从左往右写。“福”字贴在门的中间,民间讲究“倒着贴”,寓意“福到”。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1、继承传统习俗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缘于宋朝,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
2、增加节日气氛
我们发现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看到的春联的种类很多,贴的地方也有不同,但是无论看到什么类型春联,或者是贴在哪里,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因此,过年贴春联也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
3、驱邪保平安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所以在古时候,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春节贴对联的美好寓意
对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对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对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对联。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对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对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对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春节贴对联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对联的讲究
1、春联的贴法
传统习惯,春联的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
怎么判断春联的上下联: 譬如,“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时序递进关系,贴反了就错了;还可从尾字的平仄来判断,通常三声、四声的(即仄声)是上联,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另外,春联通常都有因果、递进或时序等关系,张贴前结合横批认真读联,弄明白联句的内容。
注意:自从竖式书写改为横式书写后,原竖式从右往左的阅读习惯也改为从左至右,那么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但特别要注意的是,横批顺序也须相应从左至右书写和张贴。
2、春联的尺寸大小的选择
为了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20厘米宽、长度超过门框一半的春联为宜,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30厘米左右、长度亦以超过门框一半的春联为宜,这样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长度也需超过门框的一半。
3、“福”字要倒贴
福倒贴着就是福到了。
且民间还有一个很多关于福倒贴的传说,比如:相传,在清朝恭亲王府的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仆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各个门上,有个仆人不认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此时大管家灵机一动,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后来,福倒习俗也就一传百,百传千,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希望来年有福的人,可以在大门上倒贴“福”字祈求福到。
对子一念就分出上下联
贴春联是民间固有的习俗,体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吉祥。在农村,没有春联很多农民是过不了节的,他们一定会选择自己中意的春联迎接春节。从贴春联讲,一副春联不仅是迎春的吉祥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贴春联家庭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知道,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
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挂对与否。
贴春联时,顺序最重要。许多对联上下联有个因果关系,念反了就不通了,而且贴错了还会闹笑话。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北京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成立)
★ 怎么贴对联
★ 对联怎么贴
★ 贴对联英文
★ 贴对联怎么贴
★ 对联如何贴
★ 对联贴法
★ 元旦对联
★ 对联怎么贴精选
★ 对联上联贴哪边
★ 对联怎么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