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语种就业前景分析(共含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oboo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最受企业认可语种:日语
理由:每年报名人数高达20万人,考试成绩已成为企业招聘时衡量日语水平的重要依据
目前在中国,日语已成为除英语外学习人数最多的语言。
日语作为小语种类的实力派,其受关注度及市场认可度都比较高。
从就业角度来看,良好的日语口语能力可使职场人士在日企如鱼得水,晋升空间大大增加。
日语等级能力考试由于是官方组织的考试,权威性认可度都相对较高,加之近年来的改革更为人性化,所以,历年来此项考试的证书都是职场中最为认可的证书。
同时,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商务日语能力考试(BJT)证书、J.TEST等证书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白领人士在选择此类培训课程时,多会以获取证书提高职场竞争力为目的。
培训市场涌现出很多为白领量身打造的日语网络课程,即节省了时间又方便了学习。
最富有人气语种:法语
理由:留学中必须考TCF的法国院校数量远远多于必考TEF的法国院校
近年来,法语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我国的法语学习群体也在持续走高。
TCF考试作为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一种权威的法文水平考试,报考人数长期占主导地位。
从留学角度而言,限定必须考TCF的法国院校数量也远多于必考TEF的法国院校。
法语考试中的TEF和TCF两大考试国内认可度较高,报考人数最多,法国企业招聘海外员工也往往会用此作为参考。
法语网络课堂近年来也是越炒越热,不少学生和工作人士反应:网络课程很方便而且效果很不错。
最有学习价值的语种:德语
理由:学员中以提高德语水平的中高层人士数量居多
选择进修德语的多为企业的中高层人士。
一般是为了在职业生涯获得更好的发展或者是在德企工作交流方便。
目前德语等级考试中最为常见的是全球统一的德福考试(TDN)以及DSH考试。
根据考试成绩,应试者将得到由德福考试院签发的不同等级证书。
而DSH是德国大学对于入学者的'德语水平的一个标准性的考试。
最佳新秀语种:西班牙语
理由:西班牙语作为世界六大通用语言之一,上升势头迅猛
从小语种考试办公室8月份进行的“小语种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西班牙语报考人数与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受关注度也在普遍升高。
而目前学习西班牙语言的人群虽然基数不大,但上升势头迅猛,主要由于西班牙语属世界六大通用语言之一。
很多国家都说西班牙语,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地。
“即便是在美国,如果你仅凭英语未必能从东海岸一直走到西海岸,而西班牙语却能。
从就业角度来看,会西班牙语的人才极少,工作极其走俏,就业后的薪资待遇相比其他小语种也普遍略高一筹。
一般来说,小语种就业形势的差异,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学**某种语言的人数;2.讲某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3.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要了解该语言国家与我国的交往情况。
如果我国与该国的交往与合作范围广泛,那么就需要大量懂得该国语言的人才,就业前景就好。
第二,要了解学**的语言所涉及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人口等情况,规划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三,了解选择所学语言的使用范围。
如果该语言国过去拥有殖民地,那么这些殖民地独立建国之后的官方语言一般依然使用过去隶属国家的语言。
例如,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官方依然使用法语等。
要知道自己所学的语言国家的官方语是本国语言,还是其他语言。
如果该国官方使用的既有本国语言又有英语,则就意味着你至少需要同时学好该国语言和英语这两门外语。
就业不难 薪酬不低
以来,全国就业市场对精通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开始成倍增长,一向不怎么起眼的小语种专业,近几年在就业市场上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薪资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小语种专业就占据了3个,即排名第8位的德语,排名第13位的俄语和排名第24位的朝鲜语。
小语种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政府公务员[微博]、高校教师、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传媒机构、旅游公司、留学[微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
小语种涵盖面广,包含专业多,就业情况、发展趋势也不大相同,人们在选择报考时也是有偏向和侧重的。
在有1526名受访者被问及“你认为学什么小语种有利”的一项调查中,选择欧洲语系的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占到了大多数;其次是亚非语系的日语、韩语;然后是阿拉伯语,占受访者的16.3%。
充分反应了人们在选择小语种专业时的一些倾向。
how are you? pleased to meet you……走在中国的大街上,要找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可以找到一大筐,而要找一个意大利语说得很溜的人恐怕就有点难度了,要找一个普什图语说得比较顺口的恐怕举国上下都难觅。普什图语?不少人怕是连这门语言的名字都没听过,更谈不上会说了。
其实,普什图语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部分地区居民所讲的一种语言,它和希伯莱语、波斯语、印地语等约30种语言一起被称为“熊猫语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小语种”或“非通用语种”。这些语言虽不像英语那样在中国拥有众多的“追捧者”,但在我国对外交流、经贸往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愈趋重要的作用。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参加研讨的语种就达到了22种之多。
那么,这些听起来稀奇古怪的语言到底哪里有学,中国各个地区对这些语言的需求状况怎样,学生的就业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蔡伟良教授,得以窥见小语种的神秘面目,也为有志报考者拨开迷雾。
哪些语言可以被称为小语种?据蔡伟良介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据了解,由于教学条件差、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小语种几年来在中国不断面临“绝种”的危险。蔡伟良认为,其中教师流失、招不到学生是导致这些小语种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类英语培训班铺天盖地,法语、德语等语言的培训班也办得红红火火,相关的培训机构和教师收入不菲,而有些小语种的教师却因所教语言的市场需求少而无法办班,收入的减少使部分教师纷纷转行。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小语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就业面狭窄,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不愿填报小语种专业,相关高校不得不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据教师反映,即便进入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也有部分不专心学习小语种,而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英语。
种种原因导致小语种3年多前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专家呼吁:再不挽救小语种就来不及了。所幸,教育部于2月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了基地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和方式、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经费投入等事项,并把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经过5到的努力,基地必须达到:探索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高质量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体系;教学工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能够成为全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等四大目标。《通知》对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学校举办非通用语种专业时间较长,具有4个以上(含4个)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点,或具有2个以上(含2个)非通用语种硕士点;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造诣和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等,充分保证了基地的质量。
1月,经过有关专家对申请建立基地的学校的初审,及非通用语种评审组对初审入围学校的实地考查评估,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学院4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群及部分非通用语种为正式基地;北京广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所高校的部分非通用语种为试办基地(这2所现已成为正式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国包括属部队管辖的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8个。
正是通过基地建设,20多年来第一次对小语种有了大投入,使得目前全国的小语种发展趋势较好。而在建设基地的同时,对小语种教材的建设也紧跟脚步,记者了解到,目前缅甸语、越南语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据蔡伟良介绍,最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三次共筹集到100万元资金,用于全国专业外语的建设。
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如泰国语、罗马尼亚语等),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为例,尽管北京市对外地生源的留京比例调控在15%左右,但届该校的600多名毕业生中,离京去外省市的仅5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却有400余人。
而据蔡伟良介绍,由于中国市场发展极不均衡,部分语种在上海鲜有市场,而毕业生又都普遍倾向在上海就业,因此,虽然目前上外任何语种的就业率都不错,但是如能放眼全国,其就业前景必将更为广阔。专家建议,外语类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不要拘泥于上海,一条路走到底只会越走越窄,形成就业瓶颈,学生应该放眼全国,学有所用、学有所展。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而虽说目前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反观日本,弹丸之地,却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
各地区对小语种的需求: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急需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更大。 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但这类语种在上海却少有人问津,成不了气候。
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局、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则没有设立。
沿海大城市如上海等,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以法语为例,据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千个上海人中只有一人会讲法语。
另外如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使得西班牙语人才的就业空间十分宽广,西班牙语很有可能会成为上海培训市场中的“潜力股”。而朝鲜语,据有关人士预测,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一大亮色。
鼓励“双枪”重在复合
小语种里的小小语种,如乌尔都语、缅甸语等,它们到底路在何方呢?
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蔡伟良时,他认为,对进入小语种学习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愿意来学。他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连续十几年一直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即双语甚至多语种的复合人才模式,这与市政府对小语种的培养要求是相契合的。实践表明,小语种与英语、经贸的复合对学生就业是有所助益的,因此,上外一直倡导小语种与英语相复合的培养模式。具体操作上,就是进入上外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除了本专业语种达到一定水平外,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专业四级。在课程设置上,使英语教学做到四年不断线,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小语种和英语“双枪”,让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应聘成功,虽然毕业生一时可能用不上本专业所学的小语种,但这一语种可以作为他的秘密武器,被储备起来,成为他潜在的优势。
而在对小语种自身的教学上,蔡伟良则强调应该尽可能地借助于国外教育机构或大学。比如,上外的法语、德语专业就实行本硕连读,与经贸、英语复合,请法国、德国的大学教师前来任教,不但修到的学分当地学校认可,毕业后还可报考当地的学校,因此,考分每年居高不下。此外,像波斯语、泰国语等也都得到了伊朗和泰国政府的支持,每年都会提供很多语料、参考书等帮助学生学习。 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这朵羞答答的玫瑰,将不再静悄悄地开。
就业前景“最好”的三大小语种
第一:日语
日语的使用单位不广,一般都是在日本本土。可是,由于日本和中国离得比较近,再加上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不少日资企业都到中国来投资,因为交往比较多,所以,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也比较多,在中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日语专业,前几年异常火爆,是最热门的大学专业之一,不少日语专业毕业生,都会选择到中国的日资企业去,或者直接做导游和翻译,工资待遇远远高于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由于日本和中国交往越来越多,相信以后这方面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
第二:法语
法语是除了英语之外,使用语言最广泛的语种,在中国北京奥运会中,都是中,法,英三语同时播报。因为比较实用,所以法语专业人才比较紧俏。不少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到国外工作,因为非洲最缺法语翻译人才,所以,开的工资相当高,一般普通的毕业生,月薪都在一万以上!如果在国内就业,毕业起薪也在6000以上,说实话,就是许多清华北大毕业的本科生,月薪也达不到10000!
第三:德语
德国的汽车行业,在全世界都是遍地开花了,尤其是在市场广阔的中国。德语一向都不是主要语种,因为它生硬难懂,真的不好学,可是,德语的就业率十分高,在所有小语种里,几乎是最高的,工资水平也是排行前三。此刻的就业市场,对德语的需求还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留学生政策的变化,导致报考德语的人数越来越少,而需求却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和德国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相信在未来,德语会成为中国最值得学的语种之一。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一生的谋生手段,不少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会选择热门专业,可是到底什么才是热门呢今日计算机,明天金融,后天电气化,可是,有多少热门专业,因为社会的发展变成冷门你上大学是热门,可能一毕业就变成冷门了,之前的石油专业,土木工程,化学等,都已经成为就业的老大难专业。相比较而言,小语种的就业率一向稳定,异常是日语,工资高,待遇好,可是,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学日语的原因,还是因为“超级爱国”!你觉得还有哪个小语种前途比较不错你会选择学习日语吗
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所以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据分析,小语种国家留学人数的剧增与其就业吃香密切相关。在北京,经常有重大的外事活动、体育赛事,如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每当此时,广州玛斯特小语种,北外等校的西班牙语学生便全体出动当志愿者,并被主办单位全部分配给来华的外国官员、重要人士当翻译,经受外事纪律、语言翻译本事的锻炼。而更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尽管英语、日语成绩甚好,也只是在基层做―般事务性工作。
爱扬教育职业规划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如今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可小语种专业学生就业却是一枝独秀,就业率到达近百分之百。这种就业竞争力很快就带动了培训市场,小语种学习的不断升温使得社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小语种培训课程,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上海市场,在长三角很多经贸发达的城市中尤为突出。
虽然小语种专业几乎在每个批次都有招生,但无论在哪个批次,小语种专业的录取分数都是相对较高的。小语种专业虽然火爆,但考生报考时,重要的是看自我有没有学习语言的兴趣,不能只为了增加一次升学机会而盲目报考。我们来看看普通批次各校小语种专业的录取分数情景。
北外提前批之前单独招生的小语种专业,在京招生理科录取分是德语专业,为649分,分在越南语专业,为526分;文科录取分也在德语专业,为630分,分在朝鲜语专业,为548分。录取的考生中,超过600分的理科考生有28人,文科考生有11人。
从20各批次的录取情景来看,提前批中有北京大学、清华[微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等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在京招生,分数普遍不低。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该校有俄语、德语、日语、法语4个专业在京提前批次录取,录取分数线分别为文科男生601分、女生614分,理科男女生均为644分。本科一批中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理工类院校的小语种专业文科录取分数也在540-550分之间。
本科二批中,天津外国语大学年小语种专业录取分数在490分以上;大连外国语学院录取分数的五年制朝鲜语专业低分段录取分数也在460分以上。
随着近几年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加,小语种专业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考生在报考前要结合相关院校小语种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和自我的学习成绩,慎重报考。
就业不难薪酬不低
以来,全国就业市场对精通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开始成倍增长,一向不怎样起眼的小语种专业,近几年在就业市场上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薪资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小语种专业就占据了3个,即排行第8位的德语,排行第13位的俄语和排行第24位的朝鲜语。
小语种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政府公务员[微博]、高校教师、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传媒机构、旅游公司、留学[微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
小语种涵盖面广,包含专业多,就业情景、发展趋势也不大相同,人们在选择报考时也是有偏向和侧重的。在有1526名受访者被问及“你认为学什么小语种有利”的一项调查中,选择欧洲语系的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占到了大多数;其次是亚非语系的日语、韩语;然后是阿拉伯语,占受访者的16.3%。充分反应了人们在选择小语种专业时的一些倾向。
小语种的三种招生方式
在以前,很多高校小语种招生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在全国统考前录取,考生录取后,一般不再参加普通高考,也不能转专业。自20,19所高校不再实行小语种单招,改为提前批次或本科批次录取。截止去年,所有原先单独命题和招生的小语种招生方式全部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录取。
目前,小语种的招生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单独加试,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前录取;二是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第三种是在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下头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方式。
种是单独加试,参加高考。考生要参加高校单独组织的考试,同时还要参加高考。这些小语种专业在提前批次之前录取。这种方式一般是北京地区的高校招收北京生源时采用。截止到去年,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办)的部分小语种专业在北京招生实行单独加试、单独录取的方式。2012的招生方式以各校今年公布为准。
第二种是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其报考方式与其他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没有区别。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外交学院(招生办)的小语种专业,在京招生时一般放在提前批次录取。北京语言大学个别小语种专业,如翻译(法语)专业也在提前批次录取。考生只需填报提前批次的相应志愿即可。
第三种是在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如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招生办)、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在本科一批招收小语种专业;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济南大学等院校小语种专业在本科二批招生;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等在本科三批招生。这些院校招收的小语种专业数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一般来说,小语种就业形势的差异,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学习某种语言的人数;2.讲某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景;3.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要了解该语言国家与我国的交往情景。如果我国与该国的交往与合作范围广泛,那么就需要很多懂得该国语言的人才,就业前景就好。第二,要了解学习的语言所涉及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人口等情景,规划出自我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三,了解选择所学语言的使用范围。如果该语言国过去拥有殖民地,那么这些殖民地独立建国之后的官方语言一般依然使用过去隶属国家的语言。例如,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官方依然使用法语等。要明白自我所学的语言国家的官方语是本国语言,还是其他语言。如果该国官方使用的既有本国语言又有英语,则就意味着你至少需要同时学好该国语言和英语这两门外语。
生源好、分数高报考要慎重
小语种的就业前景火爆,带动了考生竞争十分激烈。2011年北京语言大学小语种在京提前单独招生专业有7个,超过重点线的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为25∶1;北外2011年18个小语种在京单独招收92人,录取的考生中,超过600分的理科考生有32人。
虽然小语种专业几乎在每个批次都有招生,但无论在哪个批次,小语种专业的录取分数都是相对较高的。小语种虽然火爆,但考生报考小语种专业,重要的是看自我有没有学习语言的兴趣,不能只为了增加一次升学机会而盲目报考。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异常是小语种,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背诵、练习,阅读很多文章。考生如果对学习语言没有兴趣,就算被录取了,入校后的学习也会比较枯燥。
除了兴趣和天赋外,考生还要研究录取分数。一些考生认为报考小语种录取难度小,其实小语种招生作为高校选拔培养特殊语言人才的途径,考试难度不亚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