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engjiyu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engjiy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

篇1: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

的'龙抬头是阳历3月21日;星期六;农历是二月初二;乙未年(羊年)己卯月丙申日。

宜:嫁娶 开光 祭祀 祈福 求嗣 出行 出火 入宅 移徙 解除 栽种 伐木 破土 谢土 安葬

忌:开市 交易 作灶 纳财 上梁 安床 造屋 造船

龙抬头的由来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20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耕种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剃龙头

都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忌针线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照房梁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篇2:龙抬头是几月几日

龙抬头是几月几日

月14日星期日,也就是辛丑牛年二月初二。 中和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二月初二,不过当时的日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随着历史的演化,改为二月初二。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中所云:“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卯”是干支历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龙抬头的习俗

祭社神

节日期间,人们会在社日奉祀土地神,为了给土地神祝贺生日,家家户户都会凑钱。这一天大家将聚集在土地庙,敲锣鼓,放鞭炮,非常热闹。值得一提的是,土地神可能会供在村落的社庙中,也有可能会供奉在门口,还有可能会供奉在家中,总而言之它在中国民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吃龙食

节日期间,人们会吃很多美食,统称为龙食。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会炒各种炸物,比如说糖炒花生和黄豆,老百姓会直接将其称为糖豆。不但可以当作零食吃,而且可以直接端上餐桌。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做了,直接上集市去购买。

放龙灯

节日期间,人们会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里面还会放进去蜡烛和小油碗,这样等到晚上的时候点燃灯火,便可以直接将其放入河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龙指引道路,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得到龙的庇佑与照顾,从而生活美满。

围粮囤

节日期间,人们会拿一把小铁铲子,然后铲些草木灰,继而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然后利用围仓的圆圈围上好几层,形成一个简易的粮仓。这样就可以将家中收获的粮食全部囤积在里面,人们还会故意装满一些,意味着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熏虫

节日期间人们会燃烧熏香,摊烙煎饼,希望可以利用这些烟气驱走毒虫,所谓的毒虫主要就是危害庄稼的一些害虫。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获得粮食上的大丰收,从而衣食无忧。

篇3:2022龙抬头是几月几日

公历: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农历:2022年二月 (小) 初二

回历:1443年7月30日

<<<返回目录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中所云:“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卯”是干支历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返回目录

龙抬头的习俗

祭社神

节日期间,人们会在社日奉祀土地神,为了给土地神祝贺生日,家家户户都会凑钱。这一天大家将聚集在土地庙,敲锣鼓,放鞭炮,非常热闹。值得一提的是,土地神可能会供在村落的社庙中,也有可能会供奉在门口,还有可能会供奉在家中,总而言之它在中国民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吃龙食

节日期间,人们会吃很多美食,统称为龙食。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会炒各种炸物,比如说糖炒花生和黄豆,老百姓会直接将其称为糖豆。不但可以当作零食吃,而且可以直接端上餐桌。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做了,直接上集市去购买。

放龙灯

节日期间,人们会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里面还会放进去蜡烛和小油碗,这样等到晚上的时候点燃灯火,便可以直接将其放入河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龙指引道路,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得到龙的庇佑与照顾,从而生活美满。

围粮囤

节日期间,人们会拿一把小铁铲子,然后铲些草木灰,继而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然后利用围仓的圆圈围上好几层,形成一个简易的粮仓。这样就可以将家中收获的粮食全部囤积在里面,人们还会故意装满一些,意味着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熏虫

节日期间人们会燃烧熏香,摊烙煎饼,希望可以利用这些烟气驱走毒虫,所谓的毒虫主要就是危害庄稼的一些害虫。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获得粮食上的大丰收,从而衣食无忧。

<<<返回目录

篇4:2023龙抬头是几月几日

2023年龙抬头具体时间:公历2月21日,星期二,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采龙气

早上卯时,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使耕牛

“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引田龙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是撒灰。撒灰十分讲究,灰多选用草木灰,人们自家门口以草木灰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财两旺;从临街大门外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脚,呈龙蛇状,以招福祥、避虫害。陕西富县一带还流行撒灰围庄墙外的做法,也是伏龙驱虫的表现。

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围粮囤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熏虫

古代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虫、羽虫、介虫、鳞虫、人类五大类。毛虫指披毛兽类,羽虫指鸟类,介虫指带甲壳类,鳞虫指有鳞之鱼和带翅昆虫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关于龙头节的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篇5:龙抬头是2023年几月几日

2023年龙抬头是2023年2月21号,农历二月初二,星期二。

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

1、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所以“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2、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3、.炒玉米:

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

人们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炒玉米形成了爆米花)

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4、起龙船

在龙抬头这天,广东一些地方有“起龙船”的活动,众人跳入水中“起龙船”,请龙出水、清洗龙船、试扒龙船。人们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是为了显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5、开笔礼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祝愿每一个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

6、撒灰引龙、打灰囤

我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得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龙抬头的忌讳

“春风解冻万物生,峭寒犹浅春耕始”,正月已过,杏月(农历二月)而至,冬天萧条的景象也逐渐被新春景象所代替,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之所及皆风景。到了农历二月也就进入了仲春阶段,此时阳气生发,雨水增多,正是春耕的时候,在农历二月有一个对农耕活动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耕节”,也叫“春龙节”,也是民间称为“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来自古老的天文学,古人根据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又把二十八星宿分为四大区,而东方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宿组成,人们根据星宿位置连接起来成为龙的形状,因此东方称为“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年的卯月卯日,也就是二月初二,东方七星宿中的“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此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因此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龙是华夏的图腾,是祥瑞的象征,在神话中龙是生活在海中的神异生物,司管着人间行云布雨,因此到了二月二龙抬头当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与龙相关的活动,以敬龙庆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祈福纳祥,龙抬头作为老传统节日,有很多的风俗忌讳,经常听老人说二月二龙抬头,要记住6个传统忌讳,为家人祈福纳祥,抬起一年好兆头。

1.忌不理发

在我国老传统中,有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其实正月不剃头只是一种思旧的表达方式,相传在满清统治汉人后,为了让汉人快速融入他们的文化,要人们剃发留长辫子,可是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剪去头发就是不孝的表现,所以开始反抗不剃发,后来百姓迫于压力还是剃发,人们为了表达思旧之情,就相约真月不剃头,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传成了“死舅”。

正月不剃头,头发经过一个月的生长会很长,看起来乱糟糟的,给人一种没有精神的感觉,而且头发太长挡住额头采不到光,古人认为这是很晦气的,所以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店的生意是最好的,要排很长的队伍,二月初二正是仲春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新春新气象,到了龙抬头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去理发店理发、修面,让整个人精神起来,借助龙抬头的日子沾龙气,寓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诸事顺心,所以二月二,龙抬头不要忘记剃龙头。

2.忌睡懒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年的开始的季节,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来做好一年的规划。可是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山大,房贷、车贷,还有老人孩子要养,加班熬夜成为常态,因此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但是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不能睡懒觉。

记得小时候每到龙抬头的日子,母亲都会早早地叫我起来活动,因为龙抬头这天有“采龙气”的传统习俗,就是在二月初二当天早晨5点到7点时,面向东方深吸5口气,意寓就是采龙气,采了龙气全身充满精气神,纳祥转好运。

3.忌动针线

针线活是古时候女子都会的生活技能,一家老小的衣服就靠当家妇女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可是到了正月,很多传统节日是不能动针线的,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也是不能动针线的,因为针线和剪刀是锋芒的利器,人们认为龙抬头这天苍龙会俯瞰人间,针线、剪刀的锋芒容易刺伤龙的眼睛,影响龙准确降雨,而雨水是关乎农耕收成的,所以龙抬头忌讳动针线。

4.忌洗衣服

洗衣做饭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为什么龙抬头不能洗衣服呢?

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有很多的风俗忌讳,这也是传统节日的一大特色,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人们生活习惯、饮食都会与“龙”相关,洗衣服就是洗龙皮,如果不小心把衣服洗破了是不吉利的,其次就是这天到河边洗衣服会惊扰到龙,龙生气就不会为庄稼降雨,影响农耕活动。

5.忌盖房子

盖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做大事往往讲究良辰吉日,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传统的节日,也预示春耕活动的开始,有诸多的忌讳,盖房子又是一个大工程,要考虑到多方面事情,如果不小心触碰到禁忌是不吉利的,相传二月二是龙抬头观天下的日子,盖房子容易伤到龙头,所以家里如果想盖房子还是过了二月二再动工,毕竟都想讨个好彩头。

6.忌回娘家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太难听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还是为女儿好,认为出嫁的姑娘到了婆家就要以婆家为主,这样婆家才会喜欢,往后的日子才会好过,毕竟结完婚后女儿幸福最重要。

在古时候出嫁的女子讲究三从四德,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也是非常辛苦的,在正月十五后可以回娘家小住几天,但是到了二月二龙抬头就必须回到婆家,因为春耕开始,就要开始下田干活了,女子要回婆家承担起家庭责任,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所以二月二龙抬头是不能回娘家的。

龙抬头全国各地习俗一览

龙抬头剪头发的由来一览

2024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龙抬头祝福语

龙抬头的句子

龙抬头作文400字

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揭秘万圣节的由来

龙抬头温馨的说说

微信龙抬头祝福语

龙抬头的简短祝福语

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龙抬头是几月几日?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