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冰雹一般多发生于哪个季节_冰雹季节
2023年冰雹一般多发生于哪个季节
夏季
解析冰雹属于一种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地面水蒸发得很快,在中国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因为,夏季地面气温较高,高空气温较低。热空气迅速上升、温度急剧下,以空气中的尘土为凝结核先形成雨滴,然后稳步不断下降最后形成冰块。当重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地面就是冰雹。形成的条件是地面热空气合高空冷空的迅速对流。
冰雹对农作物的有什么危害
冰雹轻者可造成减产欠收,重则可造成绝产或严重减产。农作物的枝叶、茎干、果实收到冰雹的砸伤,会因损叶、折秆、脱粒而减产。总之,农作物在苗期遭受冰雹危害后,可使幼苗受伤而不能正常生长,若幼苗被砸过重则需要重新播种而延误了农事季节,农作物在灌浆成熟时期遭受到冰雹的袭击,会直接影响并阻碍正常灌浆成熟而造成减产和品质变劣。天之信另外,对塑料大棚、幼苗、牲畜均受到影响。盛夏发生强烈的对流产生的大冰雹对成熟的作物危害比较大,严重时也可毁坏庄稼和打伤人或牲畜,甚至造成死亡。
世界上多雹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和一些山脉地区,多呈带状分布。中国是世界上雹灾比较严重的国家,其分布比较广泛,以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的一些地区最为严重。 雹灾轻重主要取决于降雹强度、范围以及降雹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一般分为轻雹灾、中雹灾、重雹灾三级。防御雹灾的主要措施除了调整农作物品种和播种时期,使主要发育期尽可能避开多雹期外,还要加强雹灾预防,采取人工消雹措施,减轻雹灾破坏损失。
如何预测冰雹的发生
感冷热
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的说法。
辨风向
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观云态
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颜色来说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因为冰雹的颜色,先足顶白底黑,然后中部现红,形成白、黑、红乱绞的云丝,云边呈上黄色。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听雷声
雷声沉闷。连绵不断,群众称这种雷为“拉磨雷”。所以有“响雷没有事,闷雷下蛋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起,听起来有连续不断感觉。
识闪电
一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看物象
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作定断,而需综合分析运用。
冰雹的形成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冰雹天该如何防御
1、家畜、牲畜等赶到有顶棚的安全场所
2、关于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提前做好防范
3、外出携带雨具或者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安全的东方暂避
4、老人、小孩不要外出,尽量留在室内。
5、不进入防护力不抢的棚屋、岗亭或者大树下
6、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 寒露属于哪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