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解读北京新高考方案 一本二本将并为 “普通批”(共含2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兔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日公布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从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从20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解读新高考方案
录取:
未来一本二本或合并
从起,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已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新的改革方案指出,从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此外,新的改革方案指出,未来将继续推行北京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单独设置志愿的做法,并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前进行。相关高校要公开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确保公平公正。
公平: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据了解,从20起,北京市已经取消了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
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
在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上,新的方案也凸显公平导向。从2015年起,本市已在所有市属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同时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即“双培”和“外培”计划),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今后农村专项招生计划和“双培”和“外培”计划将继续深入推进。
高校招生事项须提前公开
在高校的招生选拔机制方面,“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招生委员会的作用。高校还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同时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
●加20分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加10分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2)台湾省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加5分
省级优秀学生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有关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
国家二级运动员
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项目限定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10项)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
重大赛事获奖者
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秩序册、成绩单册)
见义勇为考生
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含获得以北京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的考生)
奥赛获奖者
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小科学家”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国际大赛获奖者
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少数民族考生
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北京教育考试院2015年6月发布)
影响:
新方案充分考虑到学生受教育的连续性
此方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受教育的连续性,从小学免试就近入学起,既包含中考改革,又隐含着对考生考上大学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的关注,同时还考虑到与非高考的其他考试形式——如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将来的融合,是在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整个教育改革大系统中考虑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的。
“中考改革有利于高考的推进,因为有中考改革作为依托,在初中时就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性,已经让学生学会了选择。”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 张斌平
在高中和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方面,“3+3”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再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在大学想学的专业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将有效促进大学与中学更好地实现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衔接,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帮助高校解决长期以来难以为不同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学生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并结合自己所长规划选择未来的报考方向,改变当下高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和跟风。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 兰劲华
新高考方案加大了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考查的力度,为学生下一步的语言发展打好了口语基础。同时,新方案规定英语听力实行“一年两考”,这就给了学生两次机会参加考试,凸显了考试的公平性,使学生更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这样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将迅速影响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彻底杜绝死记硬背、应试以及“哑巴英语”。
北京老版高考完美收官 新高考方案将本月公布
从简单组合到穿插考查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
从2002年起,北京实施高考(论坛)自主命题已走过8个年头。随着明年进入高中新课程的首批高中生毕业,与新课程内容配套的新课程高考也将随之启动,按照之前市教委发布的消息,新高考方案将在本月公布。 今年成为老版高考的收官之年。
从单一学科的简单组合到学科知识的穿插考查,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从单纯的知识考核到综合能力考查,回溯8年来高考命题的变化,老版高考已为新高考出炉做了最好的铺垫。
“地理、历史、政治综合考查模式越来越多。”
文理综考试更重能力培养
算上今年,冯建对北京高考的关注已有11个年头。
1998年,冯建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新干线复读学校起,就一直对北京高考命题进行研究。北京高考所经历的每一点变化,他都历历在目。
北京对高考自主命题的尝试始于2002年。当年仅在语文、数学、英语(论坛)三科进行自主命题尝试,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仍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试卷。经过两年的探索后,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全部实行单独命题,这种全面自主命题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刚开始实行3+X考试时,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命题老师也是。”冯建介绍,3+X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加上文综或理综。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于之前很多年的高考一直沿袭按学科考试,实行自主命题最初,考生对这种几门科目放在同一张试卷上考试的形式并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也体现在命题上。
冯建回忆,最早实行文理综考试时出题思路并不明确,尽管名为综合试卷,但出题时还是强调单科出题方向,所谓综合比较少,仅是将三科的试题合并到一张试卷中进行简单整合。出现的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很难有一位教师能真正将文综或理综的所有知识进行综合讲解。老师当时对文理综的理解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学生亦是如此。
随着教学逐渐深入,包括各区县教研机构,以及北京市高考命题组对文综、理综的逐渐了解,北京高考的文理综考试中,逐渐出现了单一的学科组合变为学科之中的穿插,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迹象在2004年北京文理综实现自主命题后,变得更为明朗。如05年文综一道井冈山开发“红色旅游”的试题,就包含了对地理、历史、政治的三科知识综合考查,这种三科知识点放进一道试题中的模式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高考出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社会热点进入考题范围
考试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冯建回忆,从2004年北京真正实现全面自主命题之后,一些时事信息、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逐渐进入到高考试题中,扭转了以往着重课本知识和内容考核的旧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死抠书本的传统备考方式一去不复返。
冯建举了个例子,2001年时,北京最火的高考复读班出现在顺义区杨镇一中,那里的老师有一套高考“独门秘籍”,让学生准备两套课本,一套课本按照考纲把各个知识点抠掉,学生对照另一套书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学生捧着一本满是窟窿的课本复习,记住抠掉的答案,高考时就能拿高分。”
这个有点滑稽的例子折射出当年高考内容的单一和死板。冯建回忆,当时的高考就是完全的知识考核,甚至一些书本上的原题都出现在高考中。随着2002年北京实施高考自主命题,考生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试卷都不会有原题和原文在试题中出现。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书本知识,并做到活学活用后才能得到好成绩。
“今年高考就很明显,甚至一些刚刚发生的事情、社会热点都进入了考题,如防控甲型H1N1流感、国庆阅兵。包括去年试题中出现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等。”冯建说,按照惯例,高考命题工作一般都在每年4月左右就基本已完成,但为了在一些学科中体现时事内容,使试卷与社会接轨,每年都会预留出一些内容,在高考前进行最后补充。这也表明了一种出题方向,要求学生不要死学书本知识,要考虑到知识的活学活用,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社会相结合,同时也是对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全面考核。“这几年北京高考试卷出题越来越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高考的新老过渡将兼顾所有考生利益。”
新高考更侧重考试公平
2007年,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北京全面展开,一场针对高中课改的高考改革也在悄然进行中。明年,进入高中课改的首批高中生毕业,随之而来的将是新课程版高考的.面市。按照之前市教委发布的消息,新高考方案将在本月公布。老大纲版高考历经 8年的磨合,到今年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圆满收官。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今年几乎所有老师在试卷点评时都会说到,今年的高考试题体现了新老过渡,一些高中新课程的元素在试题中已有体现。尽管在考生和家长中“把握最后一届老高考”的悲观论一度盛行,但老师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时都充满信心。
原西城教研中心主任、精华学校教研总监尹宗禹表示,在公平这一考试恒定主题下,高考的新老过渡也将兼顾所有考生的利益。高中新课程后,在教学内容上,教材应用上与以往产生了差异,新课程版的高考对于往届考生、同等学力的考生在考试内容上能否保证公平是一个现实而关键的问题。考试公平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机会公平、选择公平、权利公平等,但是最为重要的公平是考试内容公平,包括考什么,也包括怎么考,还包括考多难。只有实现了考试内容公平才能保证考试的品质,最终才能保证考试公平。
尹宗禹说,实际上,为了向2010年新课程版高考过渡,北京市从2006年就已经起步了,在检测方向、检测理念上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即使是2010年的高考,在检测内容上、方向上也会主动与2009年的大纲版靠拢、衔接,老版高考所体现的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等命题原则在新高考中仍将延续。经过几年的过渡、衔接、整理、整合,高考在内容考查上才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 新高考方案
★ 江苏新高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