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放风筝教学方案(共含14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jf”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活动宗旨:
本活动旨在借助风筝将同学们的理想以直接的展示形式得到表现,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并助他们摆脱现有迷惑、困境,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使放风筝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活动目的:
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受久违的童真、童趣,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放飞心情和希望,放飞对
学校的热爱及对前途的信心,放飞学院学子的昂扬风貌。
三、活动主题:青春作伴 放飞五月
四、活动时间:20**年X月X日(星期X)16:30—18:30
活动地点:文化广场
报名方式:各系学生会学习部将参赛人员名单、制定联络人、年级、班级、联系方式等,报至院学生会学习部
报名截止日期:20**年X月X日(星期X)
联系人:XXX:123456789
五、参赛办法
1、每个系组织3支队伍参赛,共3个风筝。每队两人、一个风筝,风筝类型不限,大小不限,鼓励选手自己制作风筝。
2、比赛分为上、下两场(每场约30分钟—40分钟), 4个赛区,评委上下两场采取逐个打分的方式对所有风筝进行评分;
3、按照赛区对每个参赛队伍进行编号,如FA1,SB1,SD2……(F代表上半场,S代表下半场,A代表赛区, 1代表参赛风筝, 如 SD2代表下半场D赛区2号参赛风筝),报名后工作组进行编号。
4、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必须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否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六、评分标准
总分为100分,其中工艺占40分,放飞占60分。
1.工艺(40分)
(1)做工精巧,扎口整齐,框架结构合理(10 分)
(2)图案精美,颜色搭配谐调(10分)
(3)造型独特,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质地优良(10分)
(4)能够展示本学院的特色 (10分)
2.放飞(60分)
(1) 起飞(10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满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5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零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 留空时间 (20分)
成功后,裁判开始记时。规定留空时间为20分
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应评20分。如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其正常飞行时间折扣记分(如正常飞行10分钟,即10/20×20=10,记10分)
(3) 风筝的`高度及远度(20分)
目测风筝高度。最高的得满分20分。依次类推。
(4) 印象分(10分)
在放飞过程中,放飞灵活、稳定,收放线自如;放飞技巧新颖、有特点的给予适当的印象分。
七、比赛流程
(1)比赛不进行小组赛,直接参加决赛。参加上半场的系为:人文系、建工系、计电系、劳经系;参加下半场的系为:外语系、管理系、机电系、软件系。
(2)每队参赛队员不得重复,比赛中途不得换人。参赛选手不得超越赛区放飞。
(3)比赛开始前,工作人员将各比赛队带入预定场地。各评委开始流动评分。各比赛队准备好后举手示意,裁判长吹响比赛哨声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各裁判开始记时。每场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收集各评委打分,集中到记分裁判组。
(4)参赛风筝线长限定为100米。
(5)参赛风筝不得借助气球等助飞器材(飘带及其他装饰物不在其范围内)放飞,否则取消其参赛资格。
(6)比赛过程中,各系可写通讯稿,交至广播室,进行广播,以活跃赛场气氛。
八、奖项设定
评出单个参赛队: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4个;一个最佳创作奖(参照工艺分),一个最佳技巧奖(参照放飞分),一个最佳高度奖。
院学生会学习部
20**年年X月X日
放风筝活动方案
放风筝活动方案(一)
一条线、一张纸、几根细竹、几笔色彩就构成了理想的框架,理想期待你来放风,期待着能傲视大地,向目的地行驶。有着“鸿鹄之志”的你,是否苦于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是否苦恼于碌碌无为的生活,那请加入到这个比赛中来,让风筝带着火你的梦想掠过黑暗,向光明进发。
一、活动宗旨:
本活动旨在借助风筝将同学们的理想以直接的展示形式得到表现,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并助他们摆脱现有迷惑、困境,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使放风筝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活动目的:
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受久违的童真、童趣,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放飞心情和希望,放飞对学校的热爱及对前途的信心,放飞学院学子的昂扬风貌。
三、活动主题:青春作伴放飞五月
四、活动时间:**年X月X日星期X16:30―18:30
活动地点:文化广场
报名方式:各系学生会学习部将参赛人员名单、制定联络人、年级、班级、联系方式等,报至院学生会学习部
报名截止日期:**年X月X日星期X
联系人:XXX:***********
五、参赛办法
1、每个系组织3支队伍参赛,共3个风筝。每队两人、一个风筝,风筝类型不限,大小不限,鼓励选手自己制作风筝。
2、比赛分为上、下两场(每场约30分钟―40分钟),4个赛区,评委上下两场采取逐个打分的'方式对所有风筝进行评分;
3、按照赛区对每个参赛队伍进行编号,如FA1,SB1,SD2……(F代表上半场,S代表下半场,A代表赛区,1代表参赛风筝,如SD2代表下半场D赛区2号参赛风筝),报名后工作组进行编号。
4、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必须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否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六、评分标准
总分为100分,其中工艺占40分,放飞占60分。
1.工艺40分
1做工精巧,扎口整齐,框架结构合理10分2图案精美,颜色搭配谐调10分3造型独特,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质地优良10分4能够展示本学院的特色10分2.放飞60分(1)起飞10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满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5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零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留空时间20分
成功后,裁判开始记时。规定留空时间为20分
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应评20分。如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其正常飞行时间折扣记分如正常飞行10分钟,即10/20×20=10,记10分
(3)风筝的高度及远度20分
目测风筝高度。最高的得满分20分。依次类推。
(4)印象分10分
在放飞过程中,放飞灵活、稳定,收放线自如;放飞技巧新颖、有特点的给予适当的印象分。
七、比赛流程
1比赛不进行小组赛,直接参加决赛。参加上半场的系为:人文系、建工系、计电系、劳经系;参加下半场的系为:外语系、管理系、机电系、软件系。
2每队参赛队员不得重复,比赛中途不得换人。参赛选手不得超越赛区放飞。
3比赛开始前,工作人员将各比赛队带入预定场地。各评委开始流动评分。各比赛队准备好后举手示意,裁判长吹响比赛哨声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各裁判开始记时。每场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收集各评委打分,集中到记分裁判组。
4参赛风筝线长限定为100米。
5参赛风筝不得借助气球等助飞器材飘带及其他装饰物不在其范围内放飞,否则取消其参赛资格。
6比赛过程中,各系可写通讯稿,交至广播室,进行广播,以活跃赛场气氛。
八、奖项设定
评出单个参赛队: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4个;一个最佳创作奖参照工艺分,一个最佳技巧奖参照放飞分,一个最佳高度奖。
放风筝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宗旨
一条线、一张纸、几根细竹、几笔色彩就构成了理想的框架,理想期待你来放风,期待着能傲视大地,向目的地行驶。本活动旨在借助风筝将同学们的理想以直接的展示形式得到表现,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并助他们摆脱困境、奋发向上,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放飞理想,使放风筝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风筝制作和放飞
1、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自备风筝(利用周末制作或购买)。风筝类型不限,大小不限,鼓励选手自己制作风筝。
2、有着“鸿鹄之志”的你,请把“你的理想”挥毫在风筝之上,让风筝带着你的理想放飞蓝天,放飞对学校的热爱及对前途的信心,放飞文萃人的昂扬风貌。
三、活动内容
1、活动时间:4月28日(星期六),放飞时间30分钟。
2、活动地点:操场
3、报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组织5支队伍。
4月24日将报名表交给郭晶晶。
四、奖项设置
一个最佳组织奖
一个最佳合作奖
一个最佳创作奖(参照工艺)
一个最佳技巧奖(参照放飞)
一个最佳高度奖
一个最佳特色奖
五、比赛流程
1、比赛开始前,工作人员将各比赛队带入预定场地。
2、各评委开始流动评分。每场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收集各评委打分,集中到记分裁判组马晓露老师处。
3、放飞时间为30分钟。宣布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教室。
放风筝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目的、意义
本次六年级阳光团队组织六年级各班学生开展“放风筝”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锻炼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同学间合作意识。
二、活动时间、地点
初步定于3月19日(星期三)下午,天鹅广场
三、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杨俊君
活动总协调:龙平方
活动工作人员:六年级全体学生,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
四、活动具体安排
1、提前设定好行进路线,勘查活动地点,划分各班的放风筝活动区域。
2、3月19日下午2:00,六年级全体学生穿校服在学校操场集合,各班要打队旗。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必须到班,整队后按照班级顺序出发。
3、沿途带班老师负责路口车辆的拦截和疏导,行进途中必需确保学生行进队形不能乱,学生不允许中途离开队伍。
4,活动开始后,各班按照指定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放风筝活动将评选奖项如下:
(1)最佳技巧奖四名:将根据所放风筝的高度、距离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每班评选一名。
(2)最佳组织奖2名:将根据整个活动的组织情况、评选出行进队列最整齐、活动组织最有序、活动区域最干净的班级。
5、活动结束后,由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将遗留在广场上的垃圾捡入垃圾桶,经检查后方可整队集合。
6、各班按照顺序整队离开广场,按照预定线路返回学校,学生不能中途离队回家,学生到校后方可解散。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在全校学生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学校科学教育的成果,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宗旨:
班级参与,人人参加,让校园充满欢乐,让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进一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
3月中下旬。
四、活动内容:
1、踏青,走出校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3、放风筝比赛。
五、本次活动的评委:
各年级二班的辅导员教师(邓老师负责汇总统分)。
六、评分标准:
1、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购买风筝一律不参评)。(3分)
2、样式新颖、美观。(2分)
3、放飞平稳,飞得高。(3分)
4、放飞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故障。(2分)
说明:1、各班提前两天在班内评比。
2、提前一天向大队部上报参评风筝数。
3、放飞评比分年段进行(一、二年级为一段;三、四年级为一段;五、六年级为一段)。
五一放风筝活动方案
活动口号: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活动主题:风筝涂鸦、作文大赛
活动目的:扩大市场宣传,树品牌形象,为暑期招生做准备
活动时间:20xx年5月3日(遇异常天气,择日另行通知,1号或者2号)8:30-11:00,若人多就下午再进行第二场2:30-4:00 参与对象:子墨教育学员及家长、非本校学员
参与方式:10元/家庭,另加5元可带好朋友一家(参与者可得到风筝、水彩笔、作文本,5元好友没有水彩笔) 活动人数:限额60名,额满为止 报名截止时间:4月27日下午5:00
活动目标:20名新生参与,现场咨询留电话20个,成为我们的新生10人。
一、活动准备
若大家体力能够承受,可将28号与29号进行调换,可以三天连休。
活动总指挥:李红副总指挥:__________
购买物品:风筝、涂鸦水彩笔等游戏用品--李红报名用表格及信息归总--王风亭户外游戏物品准备:张伟娜、马秋月活动签到:各带队组长 活动开头、结尾串词、主持:郭莉莉、尹欣馨照片采集、物品搬运:贺老师新生名单汇总跟踪:杨金花活动分组(六组):每位老师带一组扩音器、音箱充电等准备-王风亭户外音乐- 郭莉莉、尹欣馨
活动流程:
1、8:30活动正式开始,开始前各组老师负责签到
2、主持人致3分钟左右的开场词,需要包括欢迎词,活动意义,流程,分组,及活动后的绘画、作文比赛,作文比赛优秀作品寄到总部统一参加评比
3、学生到各分组领取物品开始涂鸦大概需要45分钟左右的时间,期间需提醒家长尽量让孩子自主完成,陆续有完成的,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待都完成后老师与家长们一起去放飞风筝,大概半个小时即可。
4、放飞结束后,回到涂鸦地点,稍事休息,老师们再与家长做进一步沟通,尤其是新生,在此期间可以让大家谈谈活动的感受及收获,往亲子上拉,进一步将感情进行升华,提高对我们的满意度。
5、主持人致结束词,感谢大家参与我们的活动。增加对话的互动,提起气势,最后再讲一下活动后的比赛
6、倡导环保,跟所有的人一起帮助捡走我们的垃圾后,回家。
活动总结:所有参与人员一份总结,总结优缺点,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作品收集 绘画、作文 --张伟娜、马秋月
新生跟踪:杨金花 王风亭
活动流程调整如下:
1、8:20-8:30签到
2、8:30-8:45开场词
3、8:45-9:15游戏(穿大鞋)
4、9:15-9:30领物品(风筝、线、彩笔)
5、9:30-10:00涂鸦
6、10:00-10:15拍照、交流感受
7、10:15-11:00放飞筝
8、11:00-11:10结束词
要到电话最多的老师、带新生最多的老师、成功报名的新生最多的老师每人一份奖品
争取通过此次活动,提高我们的口碑,提高家长对我们的满意度,关键是带来新生,为暑期招生做好准备!加油!
“周末亲子飞扬”放风筝主题活动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春天里,小新星英语学校组织开展户外亲子活动——放风筝。目的是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探索放风筝的技巧并快乐地放飞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放风筝带来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春天,也增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
活动名称:放飞快乐,全家齐动员——小新星英语学校“周末亲子飞扬”放风筝主题活动
活动对象:全体家长及小朋友
活动地点:西南镇河堤
活动时间:20xx年4月27日(星期六)14:00——17:30 物品要求:风筝自备,每组家庭自备1个。
“周末亲子飞扬”放风筝主题活动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春天里,小新星英语学校组织开展户外亲子活动——放风筝。目的是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探索放风筝的技巧并快乐地放飞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放风筝带来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春天,也增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
活动名称:放飞快乐,全家齐动员——小新星英语学校“周末亲子飞扬”放风筝主题活动
活动对象:全体家长及小朋友
活动地点:西南镇河堤
活动时间:20xx年4月27日(星期六)14:00——17:30
物品要求:风筝自备,每组家庭自备1个。
还记得儿时我们手中放飞的五彩风筝吗?童年的美好回忆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还记得我们曾经默默许下的奇异愿望吗?青春的多彩梦想总是令人激情荡漾。青春的我们需要梦想,需要奋斗,需要成长。来吧,朋友们,让我们放飞梦想,拥抱精彩的青春!
一、活动主题:
放飞梦想,拥抱青春
二、主办单位:
浙江电视广播大学玉环学院学生会
三、活动时间:
xx年4月12日
四、活动地点:
清港农业观光园
五、活动意义:
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放飞风筝更是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童年回忆。应全校素质拓展大环境的要求,我们举办本次风筝节活动,既可以借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归美好童年,感受青春魅力,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通过团队协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协调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精神。我们手中放飞着五彩风筝,心中放飞着青春的梦想。
六、活动参加及评奖方式:
参加方式:
1本活动参赛队伍自己自由组建(至少两人),自带风筝和风筝线,自愿报名,线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2各个院出一个团队(至少两只风筝,根据风筝数分小组)。注:1)所有参赛代表队以学院为单位组成团队,参加团队评奖
2)老师也可组队参加活动。
评奖方式:
本次活动由邀请的评委对风筝的放飞质量以及团队的协作方面给予评分(详见后评分标准)奖项设置:
个人评奖
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直冲云霄奖(放飞高度最高)1名,团队评奖
风筝节最佳团队1名(各院团队所有代表队平均分最高者)对获奖者分别颁发奖品
六、议程安排:
前期准备:
1、向各院下达发文,请向各班级征集,确保各班级派出一支团队参赛。
2、活动前一周各院汇总报名结果,确定代表队人数和名单。
3活动前确定好8名评委,公平公正为原则。
4、为防止放飞你过程中发生冲撞问题,活动前将场地划分区域,并给予编号。时间安排:
七、资费预算
饮水费:200元
奖品奖状费:一等奖100元等值奖品x3
二等奖80元等值奖品x5三等奖50元等值奖品x10
冲云霄奖100元等值奖品
资费合计1500元
1.同批选手比赛统一时间开始,擅自提前开始者将扣罚该队总分2分。
2.比赛中途不得擅自增减、改变队员,违者将按比例扣去总得分的30%的分数。
3.不得故意冲撞,阻挡他人放飞,故意缠线妨碍他人放飞,违者将取消比赛资格。
4.风筝比赛的放飞只能手工操作,不能借助其他器材,如电动和遥控装置。一经发现即扣除该队总分2分。
5.比赛过程中需服从工作人员安排、调度,不得扰乱现场秩序,违者将扣罚该队总分2分。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6.若分批比赛,第一批比赛结束后及时清场,不听劝阻者,将扣罚该队总分2分。
九、评分标准:
十、预备方案
由于放飞风筝对天气的要求较高,因此本次活动如遇天气原因,将顺延一周。其他要求不变。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在全校学生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学校科学教育的`'成果,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宗旨:
班级参与,人人参加,让校园充满恢,让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欲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进一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
3月中下旬。
四、活动内容:
1、踏青,走出校园,让学生感受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3、放风筝比赛。
五、本次活动的评:
各年级二班的辅导员教师(邓老师负责汇分)。
六、评分标准:
1、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购买风筝一律不参评)。(3分)
2、样式新颖、美观。(2分)
3、放飞平稳,飞得高。(3分)
4、放飞过程当中,不出现任何故障。(2分)
说明:1、各班提前两天在班内评比。
2、提前一天向队部上报参评风筝数。
3、放飞评比分年段进行(一、二年级为一段;三、四年级为一段;五、六年级为一段)。
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经常碰到我班孩子在广场或自家门口等地方放风筝,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决定开展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认识在放风筝时应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
2、帮助孩子体会不注意安全带来的不良后果。
3、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
重点难点
帮助孩子体会不注意安全带来的不良后果。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观看课件,体会放风筝时不注意安全带来的后果
1、教师播放课件(小朋友放风筝时发生事故的故事),幼儿观看。
2、交流小结: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放风筝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教师再次交流小结。
三、讨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
1、教师:为了避免发生像电视里的小朋友那样的情况,我们以后放风筝时应该注意什么?
2、请幼儿讨论。
3、交流小结。
4、教师总结。
四、结束环节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内容贴近生活。
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扩词训练,能够利用查字典为不理解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查字典为不理解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是不是都放过风筝啊?都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在放风筝时的`趣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小主人是怎么放风筝的,都遇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困)
3、指导“轴”和“拽”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轴”和“拽”。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1、课文中你对哪些词语的理解有困难,提出来,全班讨论。
2、利用字典选择合适的义项。
3、如:骨碌碌,徐徐上升,蔚蓝等。
(五)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字词,选择一个造句。
3、听写。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整体上能够团结合作,也发现各别学生出现利用和作的机会玩耍的现象,需要教师随时控制和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4、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抓住广场上风筝多、以及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动作,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难点:
重点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筝多?他们各是什么样的?用自己喜欢得方式在课文中画一画。(困)
3、小组交流,汇报。
4、结合自己放风筝的经验,说一说兄弟俩是怎么把‘大蜻蜓’风筝放上天空的?(发展学生的语言)
(1)指导体会1:我对哥哥说:“快,咱们让‘大蜻蜓’点飞上天吧。”
(2)指导体会2:后一节。
(3)重点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写法。
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那么这个自然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都分别介绍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说一段话。
(5)学生自己说一说。
5、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三、作业: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放风筝
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热闹极了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2、明确要求。
3、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5、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6、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1、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2、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4、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5、眷抄作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放风筝》教学设计
《放风筝》教学设计严丽菊
--------------------------------------------------------------------------------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出示图片)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里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都是什么样的?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提问:读课文的第三段,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课文中这一段主要写 “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 、安排小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①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 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 .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一边演一边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比一比:加点的字换成里的字号不好,为什么?
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拿着)“大蜻蜓” ……哥哥拽着(拿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停)住脚。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高于头顶的意思,“ 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 .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把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些具体的? (准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5、.教师出示句子:
它那两只眼睛骨碌碌直转,两对大翅膀微微地呼扇。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 ‘大蜻蜓’赛过飞机啦!‘大蜻蜓’赛过飞机啦! ”
①教师提问:读这句话,想这句话又写出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估计学生的回答:“大蜻蜓”飞得很高,比飞机还高。
教师说明: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
②教师引导:把换成“说”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强调:“嚷”突出了人物高兴的心情。
③有语气的读句子。教师指导:“嚷”的声音要大些。声音的大小,朗读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可以分别用大声和小声读一读,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学习四自然段。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指名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
3.比较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
①那美丽的“大蝴蝶” 橘黄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点,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②那美丽的“大蝴蝶”徐徐上升。
指名说。
教师引导:第①句比第②句多的词语写出了风筝的什么特点?
颜色 橘黄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点
姿态 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有语气的朗读。
4.教师说明:作者是通过写“大蝴蝶”颜色、姿态把“大蝴蝶”写具体的。作者又是通过写什么把“小蜜蜂”“大金鱼”“小卫星”写具体的?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讲解:作者的想象,如
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是作者的想象。
5.学习课文的写法,说话练习。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这一段的结尾处是……,作者省略了什么?哪能补充吗?
6.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四、做课后的选做题。
五、总结全文。
1.总结语:“天空中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美丽的天空,多么快乐的心情。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更是一种心情:快乐、无忧无虑……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2.放风筝
放风筝的过程: 动作: 举拽收
“大蝴蝶” 颜色
“小蜜蜂” 姿态
风筝 多 热闹: “大金鱼” 想象
“小卫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筝、体育场、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老鹰、端端正正、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斑纹、热闹、宇宙、飘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观察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难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搜集有关风筝的图片。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放风筝图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欣赏。
2、谈话:大家刚才看见的风筝漂亮吗?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放过风筝吗?你愿意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2、四人小组内交流哪些字难记,哪些字难写。
4、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鹰、嚷、墨等字的写法。
5、检查读课文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问题在初读之后可以解决。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熟读课文,思考: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三、学习怎样放风筝的部分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 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 表演复述。
A、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收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3)体会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四、学习大蜻蜓放飞前的课文内容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 观察画面说一说。
(2) 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 )的老鹰 ( )的鹦鹉
( )的仙鹤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二、学习打蜻蜓放飞后的课文内容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儿童诗,作者用孩子的语气,描述了在美丽的春夏之季,孩子们快乐地放风筝的情景。全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孩子们,风筝,花,蝴蝶,蜻蜓,描画了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是一幅表现大自然和谐统一,人和其他小生灵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丽图画。这首诗告诉我们,在自然是美丽的,人和动物可以一起享受在自然所赐予的一切,抒发了作者对在自然,对万物,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
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总结,练习背诵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本活动以出示实物风筝谈话导入,并提问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激发孩子的兴趣。第二环节结合教学挂图,完整讲述故事,由于语速过快、肢体语言不够丰富,导致孩子们对初步感知故事有困难,特别是当讲到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咩咩咩”地叫着时,应该放慢步伐,以夸张而缓慢的动作带领孩子初步感知故事。在创编这环节中,让孩子们尝试用“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创编一句话,首先我作示范“一会儿变成小狗,汪汪汪。”
可是孩子们一直都说故事中的动物,只有王雪小朋友说出“一会儿变成小鸭,嘎嘎嘎。”无论我怎样的提示,孩子们还是说不出来,在这环节中,我应该设计互动角色表演,如,老师说:“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猫。”孩子们就要学猫叫:“喵喵喵。”慢慢地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词语经验后,再采取换角色表演,孩子们说:“一会儿变成小青蛙。”
老师学青蛙叫:“呱呱呱。”当孩子们熟练了,就分组进行,这样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在活动结束环节应该设计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出去外面看看小白云一会儿会变成什么呢,而不是通过小结就简单结束活动。
★ 《放风筝》
★ 放风筝作文作文
★ 放风筝作文
★ 作文作文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