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破散文诗歌(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心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残破散文诗歌
残破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一点星,一弯月,照不亮你归来的路途。
怨谁?怨谁?清风吹断春朝梦。
我要在冰冷的琴弦上抚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几分痴,几分想,等不来你回眸的一笑。
为何?为何?悲欢离合总无情。
我要用腥红的朱笔点染出
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
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一点痛,一点恨,抓不住与我擦肩而过的机遇。
活该!活该!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要在我残破的意识里重建
一个残破的残破的天地,
也许残破,残破是我命中注定。
残破
阳光把什么都弄得零零碎碎,像一簇簇那种零零碎碎的满天星,记忆,原本该是破碎的,完整,总会带着遗憾。洒满阳光,那块很旧很旧的水泥板,抹上去的感觉,有点碎,有点疼,想起来很久很久的样子,那时我看着一只,两只,三只……蚂蚁在玩搬家游戏。苦楝树结了果,干扁的一串串棕色的果实高高地挂着,挨在窗边,什么感觉也没有,他们就像没了生命的躯体。
而现在,没有了一串串枯棕的'小果,那些被腐化掉一半的叶子是真的全部沉寂在泥土里了,只是,我再也闻不到那些味道。太阳,仍在那个位置,好刺眼,是不是在嘲笑那光秃秃的年轮也该有自己的忌日?没有风,没有那些夹杂着碎石儿的尘。野草,疯狂地在长,可是,也有被晒干的,不得不垂下头,陷入土里,等待腐蚀的命运。另一半,连着年轻的兄弟,好像我们摘的花,再美,最终会被我们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地方躺下。车来了,人来了,可会有谁会停下脚步,重新去拾起它们?
春季,微冷,潮湿,冒出的液体,只是感觉湿湿冷冷而已。一个人,该想干什么,就偏不会想什么,白日梦,其实很美好。分不清是真是假的感觉,也算是一种快乐。
残破的叶子似乎很重,掉在雨篷上哗啦啦的响,它们蜷缩着,标志性的棕黄,旋转着,却像死去的断翅蝴蝶,太多了,转回头,也该忘记了。
我们都该努力地去走,尽管我们想对这个世界而言算得上什么?
不要给自己留下一串脚印,而是要留下一道车痕,深刻、没有缝隙的……
残破的风景诗歌
是月光中的断掌
我的三十五年后的穿行
像毛狗的回望
乱坟岗上
荆棘丛生着一望无际的丰腴
我和山们的记忆
在遗忘的底层飘荡
记得曾经的那碗米水
漂白了七月半的月光
我和庄稼地上的绑架
在太阳的炙烤后空阔
绵延持续的流火
要在九月九后冷凝出雾水
等打麦场上收拾完笑声
梧桐树色才会去苍老
随性变换千万年的节奏
那是我的习性在老化
几度探寻过的刀耕火种
教训了变化多端的儿孙
烈日和月亮地下的耕耘
熟悉着我天长地久的劳累
淡薄年复一年的收成
汗水在行进的足迹中深邃
许多默契置换了祈求
一万年的日子不需要允诺
赶山汉子追逐落日霞光
阴阳先生执掌尘世方向
一个黎明醒来
一个黄昏落下
千万年生老病死
数百年婚丧娶嫁
柴米油盐
烟酒糖茶
陌上春去春回
雁字南来北飞
春时雨
夏时风
秋天花絮
冬日暖阳
煮熟的童话
烤脆的山谣
二十四节气在春分谷雨
万年历在商周秦汉
割麦插禾
秋收冬藏
人间的那一页
储满岁岁烟火凡尘
绿林好汉抢州跨县
压寨夫人紧锁红颜
五代三辈悬壶济世
悲欢离合说学逗唱
社戏、皮影、猴戏
杂技、杂耍、庙会
巫医农工百科
豆麦粟稻麻五谷
清水野菜煮就生活
烛台铜灯延绵香火
蝼蚁蝶蛹春秋属命
蛇鼠貔獐风花雪月
如今人间故事在山沟里流失
残破的风景在版画中凝固
马桑溪缠绵似水年华
老房子在草丛中悄然倒下
挑夫的.足迹消失在白云之间
牧童的翠笛在版画中脱墨
腊月不闻肉香
正月不望陇上
瓜田李下年复一年
清清湖上空飘了红菱
村庄在镂空
亭廊尽荒芜
人生不为继
生活在暗淡
谁人还听巴山夜雨
哪个能解木叶洞庭
延绵了千万年的乡村文化
在沧海桑田里断子绝孙
月亮移时静行千里
秋风为序暗送苍梧
那些狗皮帽
那些棉花鞋
叶儿粑、冰糖葫芦、手擀面
豌豆凉粉、腊八骨、玉米糊涂
爷爷的爷爷的画像
奶奶的奶奶的玉簪
八大王的宝剑
泗水道堂上的族谱
木马流牛
人熊外婆
白莲花和
竹林边的鬼神
啊,我的那些年代了的风景
终于、终于、终于在年代中残破
注释:
1;赶山汉子,这是我老家专门负责为人们寻找风水宝地的人,风水宝地随着地运会移动变换,他们就从那些好的地方替人们赶来,追云溯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赶山汉子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听说我们这一带好的风水许多是从甘肃武威经秦岭沿着龙门山和大巴山一线赶过来的。周立波作品里赶山是指上山围猎之类,与此殊异。
2;马桑溪,是流过我家乡的一条小溪,蜿蜒七十余华里,其貌甚陋,不为人所记,年轻人大多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千百年来它却默默地流过家乡的土地,干旱时略能滋养桑田。
残破作文
残破
阳光把什么都弄得零零碎碎,像一簇簇那种零零碎碎的满天星,记忆,原本该是破碎的,完整,总会带着遗憾。洒满阳光,那块很旧很旧的水泥板,抹上去的感觉,有点碎,有点疼,想起来很久很久的样子,那时我看着一只,两只,三只……蚂蚁在玩搬家游戏。苦楝树结了果,干扁的一串串棕色的果实高高地挂着,挨在窗边,什么感觉也没有,他们就像没了生命的躯体。 而现在,没有了一串串枯棕的小果,那些被腐化掉一半的叶子是真的全部沉寂在泥土里了,只是,我再也闻不到那些味道。太阳,仍在那个位置,好刺眼,是不是在嘲笑那光秃秃的`年轮也该有自己的忌日?没有风,没有那些夹杂着碎石儿的尘。野草,疯狂地在长,可是,也有被晒干的,不得不垂下头,陷入土里,等待腐蚀的命运。另一半,连着年轻的兄弟,好像我们摘的花,再美,最终会被我们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地方躺下。车来了,人来了,可会有谁会停下脚步,重新去拾起它们? 春季,微冷,潮湿,冒出的液体,只是感觉湿湿冷冷而已。一个人,该想干什么,就偏不会想什么,白日梦,其实很美好。分不清是真是假的感觉,也算是一种快乐。
残破的叶子似乎很重,掉在雨篷上哗啦啦的响,它们蜷缩着,标志性的棕黄,旋转着作文 ,却像死去的断翅蝴蝶,太多了,转回头,也该忘记了。
我们都该努力地去走,尽管我们想对这个世界而言算得上什么?
不要给自己留下一串脚印,而是要留下一道车痕,深刻、没有缝隙的……
一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也不饶恕我的肢体: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
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
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三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
比着绝望的姿势,
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
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四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
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
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①写于1931年3月,初载1931年4月《现代学生》第1卷第6期,署名徐志摩,后收入《猛虎集》。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诗人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而机毁人亡。诗人正值英年,非正常的辞世,可以说他的人生是残破的;回过头来看,他死之前几个月发表的诗作《残破》恰成了他自己人生的谶语。诗人人生的残破,不仅指在世时间的短暂及辞世之突然与意外,其实诗人在世时感觉更多的是生之艰难;《残破》正是诗人的长歌当哭。
全诗由四小节组成。每一节的开始都重复着同一句诗:“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它是全诗诗境的起点,一开始就在读者心头引起了冷峻扑面的感觉,并且通过多次重现,强化了读者的这种感觉,它就象一首宏伟乐章中悲怆的主弦律。它描述了一个直观的画 面:天与地被笼罩在一片灰暗里面,夜深人寂,一个人没有如常人那样睡觉,不是与好友作彻夜畅谈,更不是欣赏音乐,而是孤独地坐着。这种反常便刺激着读者的想象力:别的`人都是在睡梦中在不知不觉中度过黑暗、寒冷、凄惨甚至恐怖的漫漫长夜,而他却坐着,他肯定是因为什么不顺心的事而长夜难眠,而长夜难眠不仅不能消解或逃离不顺心,反而使他感受到常人看不到的夜的阴暗与恐惧,于是他自然而然多了一份对生活和人生的反省和思索。显然,作为一首抒情诗,就不能把这个画面理解为写实;既然它已经作为诗句进入全诗的总体结构中,进入了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它便增殖了审美效应,它必然具有象喻意义。黑夜具有双重意义,一个是坐着的自然时间,一个是生存的人文时间,后者的意义是以前者为基础生发出来的。这样,环境与人,夜与坐者便构成了一对矛盾关系。诗句强调了夜之深,这表明夜的力量之强大,而人采取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姿态,则表明主体的挣扎与反抗。第一句诗在全诗中屡次复观,就是把环境与人的冲突加以展开,从而可以表明这一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尖锐性。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作者为了加强夜的质感,用描写的笔调对夜进行铺展。明亮的月光让人心旷神怡,可这里的月亮是不圆的,残缺的,光线是隐约而灰暗的,在朦胧中生命被阻止了活动,只有风在呜呜地追
逐着,充满了大街和小巷,传布着荒凉和恐惧。生存环境的险恶激起了“坐者”对生存方式的思考,对生存本真意义的追索:“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面对生命的艰难,作为主体的人并没有畏惧、退缩,
尽管“思潮”残破了、“音调”残破了、“笔尖”枯秃了,但生命仍要表达。在这里,关键的不是表达什么,而是表达本身,选择了表达这一行动足以昭示生存的顽强、生命的韧性。至此在第一节里环境与人的矛盾得到了第一次较量和展示。
为了突出夜的否定性品质,作者在第二节则把笔触由对屋外的光亮、声音的描写转移到室内的气温上,在第三节则由实在的环境构成硬件转移到树影等较空灵的氛围因素上。诗人把这些环境因素诗化,把它们涂染上社会意义,并在社会意义这一层面上组织成统一的诗境。前三节偏重于正面描写或揭露夜的否定性构成,第四节则写它们形成一致的力量摧毁了美丽:“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白莲”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美好的理想等等一切人所追求的、高于现实的事物。白色的莲花,在晨风中袅娜地盛开,亭亭玉立,并且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她美丽却不免脆弱,唯其美丽才更加脆弱,她需要露水的滋润,她需要阳光的抚慰。可是,“我却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我”无法保护她、实现她,结果她只有死亡。
美好东西的毁灭是特别让人触目惊心的。人生如果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就象大自然失去了鲜花和绿色,一片荒芜;在这种条件下,人要想生存,或者说只要存在着,人就如生活在黑暗中的老鼠一样猥琐、毫无意义。
诗题叫“残破”,世界残破得只剩下黑暗、恐怖,而人也只能活得象老鼠,这人生自然也是残破的。残破的人生是由残破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正是用个人的残破批判残破的社会。
作者选择“夜”作为抒情总起点,但是并没有沦于模式化的比附,因为全诗用各种夜的具体意象充实了夜这个意境之核心,使全诗形成了整体性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夜的意象,不仅出于审美的安排,还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无意识,即宿命论。夜的展开必然以黑暗为基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生存的空间,却无法逃离时间,时间宿命地把人限制在白天和夜晚的单调的交替循环中,逃离时间即等于否定生命。作者用人与时间的关系注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或安排表现了诗人对个体无可选择的悲哀、对社会的绝望。
徐志摩《残破》经典句子
一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著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
深深的深夜里坐著: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也不饶恕我的肢体: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
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
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三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沈沈的河沿叫喊,
比著绝望的姿势,
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
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四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著,
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
斜靠著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
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著,追求著黑暗与虚无!
卑微
卑微,卑微,卑微;
风在吹
无抵抗的残苇:
枯槁它的形容,
心已空,
音调如何吹弄?
它在向风祈祷:
「忍心好,
将我一拳推倒;
「也是一宗解化——
本无家,任飘泊到天涯!」
“桥梁”的“残破”
《威尼斯的小艇》中“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一语,有的认为“并非真的(写)桥梁残破,而是讲的水中的影子,也是解释水面已经渐渐沉寂的”。“桥梁”是否“残破”,得从“……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这整个句子的结构上进行分析。“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是单句中的主谓词组。单句的主语是“我们”,谓语是“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等四个主谓词组作“看见”的宾语。“月亮的影子”是“我们看见”;立在前面的“大建筑物”、停泊着不动的“岸边的船”,也是“我们看见的”。那么,这横在水上的“残破的桥梁”,也应当是“我们看见的”。“我们看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说在三个实实在在的事物中间夹一个虚写的“残破的桥梁”,是缺乏依据的。在威尼斯这座古老的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里,桥梁年久失修,显得残破,也是符合实际的。“残破的桥梁”也会给人以静寂的感觉,何况它是处在水中摇晃的“月影”、立在前面的“建筑物”、停泊不动的“船只”之中。◆残破.夜感伤 -资料
听起来一首歌,当优美的节奏和跳动的音符在耳边跳跃,突然一阵莫名其妙的失落..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失去了一些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回来,找不到那种丢失的感觉,仿佛是一种缥缈的虚无,在心头晃动,闪烁在脑海中,带来了一丝丝久违的喜悦,像春天站在田间,满眼的碧绿,温暖柔和的阳光,还有轻风的抚面,舒适到全身,当某些东西悄然而逝的时候,忽然如置身在一个冰冷的冬天,冰冷的空气,还有一颗冰冻的心,美丽的梦,碎了,一种空洞失落的感觉涌上心头
窗外依就是那么暗,没有一丝的光亮,偶尔风吹动的声音,仿佛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惨叫,揪着心扉,抽动着身体每一处的神经,拉的好紧拉的好痛,然后慢慢的`吞噬,一点点的消失,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把那些内心的世界渐渐的收敛,慢慢的隐藏,渐渐的远离开那些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把所有都有渐渐的忘却,开始独自一个守候着孤单。
有时候发现,当最平静的时候却是在梦中,一种久违的平静,所有的所有都有回归本元,心中的涟漪不在激荡,不再去考虑每天所做的什么,或是曾经拥有过哪些,早已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样子,曾经的那些痛和伤一直笼罩着心头,一团的乌云,从此只愿意生活在一片阴影之中,从没有想过或是尝试过去离开或抛弃孤独,把一个人锁在房子里边不去关心外边的阳光有多灿烂,不去关心外边是否生机勃勃,不再去想那曾经我彩的星光,不再有那些两个人守候的夜空下,一起的浪漫及温馨,
、
慢慢的沉寂下去,越来越深,却不知道能否再次寻回。
当有时候偶尔得到的一丝丝快乐,如获得的一块珍宝,抓住不肯放弃,好想好想依赖住,好想好想去可以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有一个能够让心感到温暖的地方,在一个人疲倦的时候,能够好好的休息,不去经历太大的风或是浪,仅此而已,却一直不能做到。
难道是命运的不公?或是老天的不平?为每一次的相逢,为每一次的一起付出真心,为每一次交出了全部,渴望的只是能够永久,曾经相信有过真爱,可是当事实真的在我眼前的时候,当一切真的破碎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该去醒悟,或是放弃不再追求?心中每一次涌起的波澜,却再也不敢去追求,不敢再去面对。
想了好久,终于知道
原来,是我怕了..........
一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二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也不饶恕我的肢体:
但我要用我半干的墨水描成
一些残破的残破的花样,
因为残破,残破是我的思想。
三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左右是一些丑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树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
比着绝望的姿势,
正如我要在残破的意识里
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
四
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闭上眼回望到过去的云烟;
啊,她还是一枝冷艳的白莲,
斜靠着晓风,万种的玲珑;
但我不是阳光,也不是露水,
我有的只是些残破的呼吸,
如同封锁在壁椽间的群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与虚无!
注:写于1931年3月,初载1931年4月《现代学生》第1卷第6期,署名徐志摩,后收入《猛虎集》。
★ 散文诗歌
★ 几首散文诗歌
★ 现代散文诗歌
★ 父亲节散文诗歌
★ 呼唤散文诗歌
★ 散文诗歌随笔
★ 经典散文诗歌
★ 烛光散文诗歌
★ 生日散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