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搬硬套是贬义词吗(共含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南瓜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搬硬套是贬义词吗
典故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近义词
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反义词
融会贯通、随机应变
英文翻译
apply mechanical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成语举例: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且不可生搬硬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辨形:套,不能写作“丢”。
成语辨析:生搬硬套和“生吞活剥”;都有“生硬搬用”的意思。但生搬硬套偏重于搬用别人的经验或方法;“生吞活剥”偏重于搬用别人的言论或诗文。
成语谜面: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穿
歇后语:石刀塞进车辕里;依样画葫芦;按别人的脚码买鞋
成语解释
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马南邨《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生搬硬套怎么造句
1、你在报纸或电视上读到、看到的种种都不是什么独特的东西,无论我们在主流媒体上学到了什么,那都是生搬硬套的常规知识。
2、而有些服装设计者尚未真正认识服饰设计符号的本质及运用规律,就只是对服饰符号的抄用和生搬硬套。
3、尽管我的助手在做实验前已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说明书,可由于他生搬硬套,没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4、因此,生搬硬套这种形式,其成功与否则非常令人担忧。
5、对于蔚蓝海岸的规划设计,李晓平还强调,不是生搬硬套,即使是国外设计方案,期间也融入了民族文化和居住理念。
6、在基本概念不清的情况下,生搬硬套“国际警戒线”又有何意义。
7、关于签订合同,可以视情况不同签订不同的条款,切不可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8、发展我国经济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经验。
9、政治家经常是死抱着一些现成的理论,生搬硬套地在自己的国度里推行。
10、学习外国经验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中国实际;
11、切忌盲目攀比与仿照,不要生搬硬套一些装修实例或装修图集;
12、但是媒体不管用法、不顾词性,随随便便将“给力”植入标题,难免有种生搬硬套、画蛇添足的感觉。
13、这和把干花压在玻璃下展现自然一样生搬硬套,一样简单。
14、而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内容抽象,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差,有生搬硬套OECD和美国相关规则之嫌。
15、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计量体系,要充分考虑企业特点,不能生搬硬套。
16、虽然那个学生在做实验前已仔细阅读过实验说明,但由于他生搬硬套,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7、我们把一些同英语格格不入的拉丁语结构都生搬硬套过来了。
18、虽然我的助手在做试验之前已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说明书,但由于他生搬硬套,所以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构。
19、首先需要明确:虽然屏蔽设计总是可以借助理论来进行,并不神秘,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注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20、其实教材中设计的一些活动课题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并不需要生搬硬套。
21、他的雕塑并非现实的生搬硬套,而是注重雕塑的相互间的体积关系,节奏与均衡。
22、虽然我的助手在做试验之前已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说明书,但由于生搬硬套,所以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3、坚守本土学术理念,反对用西方的观念生搬硬套于中国学术研究。
24、认识的混乱不仅缘于历史本相的复杂,也来自对西方理论的生搬硬套和批评尺度的花样翻新。
25、其实500强成功企业,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因此,切忌生搬硬套。
26、太依赖字典,生搬硬套字典上的释义,结果常常不是准确,而是走样;
什么是贬义词
贬义词是什么意思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
如:见利忘义 遗臭万年
骄傲在某种特定场合下是贬义词或褒义词如:骄傲这个词,在“我为中国而骄傲”中,骄傲属褒义,而在“小明得了第一,马上骄傲了起来”中,骄傲就属贬义了。
扩展阅读:关于贬义词相关成语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互相标榜 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赳赳武夫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奇装异服 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多含贬义)。
如见肺肝 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搔头弄姿 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市井之徒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堂而皇之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顺风转舵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头面人物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完事大吉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鱼龙曼衍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庄严宝相 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生搬硬套的意思】生:生硬。指不从实际出发;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
附录成语(生搬硬套)的相关知识:
生搬硬套的出处:《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生搬硬套的书写:套;不能写作“丢”。
生搬硬套的近义词: 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生搬硬套的反义词: 融会贯通
生搬硬套的`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生搬硬套的组成:联合式。
生搬硬套的辨析:生搬硬套和“生吞活剥”;都有“生硬搬用”的意思。但生搬硬套偏重于搬用别人的经验或方法;“生吞活剥”偏重于搬用别人的言论或诗文。
生搬硬套的举例: 在教育研讨会上;她以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批评了生搬硬套外国教育理论的片面作法。
用生搬硬套造句
1、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2、当然,其中有不少生搬硬套、食洋不化的现象(这在很多“后现代”热衷者那里,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和批评。
3、在回答老师提问时,一定要说得科学准确,不要牵强附会地去生搬硬套。
4、但在实践当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不是一个单纯的按国标清单生搬硬套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统筹管理,兼顾实际情况和合同管理要求进行灵活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5、我们教育改革,在借镜外国经验时,可不能如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6、而有些服装设计者尚未真正认识服饰设计符号的`本质及运用生搬硬套。
7、这些年国企管理暴露出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生搬硬套、食洋不化、机制脱节带来的制度性漏洞。
8、生搬硬套西方企业理论,忽略中国企业本土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全盘西化、制度化、文本化。其结果是企业形态不伦不类、企业文化不洋不土、企业命运不生不死。
9、我以后要把学到的知识活用,决不生搬硬套。
10、在教育研讨会上,她以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批评了生搬硬套外国教育理论的片面作法。
11、如果只从形式上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身优势,结果肯定和邯郸学步一样。
12、我们要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13、对于数学公式的运用,我们一定要灵活,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14、学习外国长处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如削足适履。
15、学习外地经验,绝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
16、对先进的经验我们应该因地制宜,不应生搬硬套。
17、先生逐日追风我们,学习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要联系实际。
18、他生搬硬套地用公式去解题。
19、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是学不会真正的东西的。
20、我们学什么东西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然将会一事无成,自讨苦吃。
21、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决不能生搬硬套。
22、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
23、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24、从第一次跳长绳活动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生搬硬套,要掌握秘诀才能战无不胜。
25、任何先进经验,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借鉴,而不能生搬硬套。
26、我很老实,从不生搬硬套,也从不断章取义,做事要心无旁骛,静下心来认真考虑才有收获。
27、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是不行的。
28、你还别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把陆权习惯生搬硬套到海权上,那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29、对于蔚蓝海岸的规划设计,李晓平还强调,不是生搬硬套,即使是国外设计方案,期间也融入了民族文化和居住理念。
30、绝对不能生搬硬套、死搬教条了。
面试切忌生搬硬套,一味相信网上的各种面试答案,很可能适得其反,
白天四处应聘晚上潜心研“经”
程曦是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大四的学生。白天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晚上则守在电脑旁,潜心研“经”,已成为生活习惯。
“要想在知名企业的招聘中过关斩将,不看‘面经’还真不行!”程曦说,自己前不久参加完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正等待结果。她说,从接到面试通知那天起,自己就在网上搜索这家公司的“面经”,找到几十个版本。花了两天时间仔细阅读后,从中学到不少窍门。比如在面试的分组辩论阶段,切忌话太多,否则会被认为爱抢风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程曦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公司都有严格的招聘流程,通常要经过网申、一面、二面、三面甚至更多环节,才能拿到offer(工作),在任何一轮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应聘失败。
记者随即浏览了市内各大高校的校园论坛,发现在“求职版”中,《xx公司面试全攻略》、《牛人谈自己如何进入世界500强》等题目的帖子点击率居高不下,有些甚至是两三年前的旧帖又被重新翻出,跟帖者回应热烈,大赞作者“厚道”,不少人表示“看完后很受启发”,
一些帖子还不断更新,回忆笔试题目,总结出面试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十大问题,都让即将参加面试的人如获至宝。
依赖他人经验可能适得其反
前人写下的“面经”真能成为求职宝典?程曦认为,相对于书店里干巴巴的《求职技巧大全》,前辈们根据亲身经历写的东西更实用,对于没有任何面试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它可以让自己从“职场新人”迅速成长为侃侃而谈的“面霸”。
和程曦不同,西南政法大学的唐意兰却由于运用“面经”过于娴熟而在求职时惨遭淘汰。她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经过层层筛选,顺利进入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最后一轮面试。当面试官抛出“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时,唐意兰自信地答出早已准备好的答案“太追求完美”。这是她在网上一篇《如何应对十个最尴尬的面试问题》时学到的“最佳答案”,不料却换来一纸拒信。
“这种狡猾的回答骗不过老道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只会认为你不够诚恳。”唐意兰事后认真分析了被拒的原因,发现自己输在“太过依赖别人的经验”。
一味生搬硬套不如细节入手
“一味相信网上的各种面试答案,很可能适得其反。”针对毕业生追捧各种“面经”的现象,华威人才市场的负责人李舒雯认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实习经验。对一些技术型岗位来说,一张年级前10名的成绩单比任何东西都有说服力。
李舒雯说,她曾经和力帆、宗申等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交流过,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稳定性、实干精神是企业最看重的个人品质,而精美的简历、太过娴熟的面试技巧会让面试官反感,产生华而不实、不够诚恳的感觉。
“与其生搬硬套别人的回答,不如从细节入手打动考官。”李舒雯说,不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口若悬河,准备得相当充分,离开时却连声“谢谢”都不会说。她建议求职者勇敢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用个性和创意征服考官。
各大公司的宣讲会在各高校进行得如火如荼,“今天你面(指面试)了没”已成为大四学生间流行的问候语。面对用人单位笔试、面试的轮番轰炸,网络上出现大量求职者根据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笔经”和“面经”。这些“过来人”花费心血写下的求职心得,既轻松又实用,被求职者争相阅读、下载,奉为“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