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蜜蜂和蚯蚓的故事(共含6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e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很多很多年以前,蚯蚓和蜜蜂是好朋友,他的模样儿长得也和蜜蜂差不多。
那时候,蚯蚓不象现在这样怕太阳,白天也不躲在土洞里面。他还会唱歌,不象现在这样,从早到晚都不吭气。他的身子长得又胖又粗,有一颗大脑袋,还有好几条短短的腿。要是今天我们遇见了这样一条蚯蚓,谁也不会说他是蚯蚓的。
蜜蜂也不象现在这样。那时候他还不会做蜜,也不会做蜂房,也不会飞,因为他还没有翅膀。他的身子比蚯蚓短小一些,有六条腿,也是短短的,可是没有现在这样精巧,这样灵活。要是今天谁遇见这样一只虫儿,一定不会认出他就是蜜蜂。
在从前,就是蚯蚓还长着腿、蜜蜂还没有生翅膀的时候,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象什么杨梅、野葡萄,还有许多咱们都叫不出名字来的红的、紫的浆果,还有许许多多又甜又嫩的草叶和花瓣,蚯蚓和蜜蜂用不着费很大力气,只要动一动嘴就可以吃得饱饱的。
吃饱了,他们两个就在一块儿玩,不象现在这样,两个老不见面。咱们现在谁看见过蜜蜂和蚯蚓在一块儿玩呢?他们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底下钻,根本就不会碰到一起。现在,他们的样子也变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在很早很早以前,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可是你也吃,他也吃,大伙只管吃,不管种,天天老那么吃,大地上能吃的东西就慢慢地减少,以后就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了。
好日子过完了,苦日子就来了。蚯蚓和蜜蜂有时候找不到东西吃,就得挨饿。在饿肚子的时候,蜜蜂很着急,可是蚯蚓却满不在乎,还是哼哼唧唧的唱歌儿。有一次,蜜蜂忍不住对他说:别老那么唱了,朋友,咱们来想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一点什么东西吃,好不好?
蚯蚓唱得正起劲儿,听蜜蜂这么一说,就很不耐烦地回答: 做!你怎么做呀?你真聪明!能吃的东西从来都是现成的,都是自己长好的,自己还能做吃的东西!
蜜蜂被蚯蚓一嘲笑,就不作声了。这是两个好朋友第一次发生不同的意见。
可是蜜蜂的脑子里总爱想些新鲜事:他不但想做出能吃的东西,并且还想做出一种特别甜的东西来。特别甜的东西怎么做呢?蜜蜂一天到晚在想办法。
有一天,下起大雨来了。蚯蚓和蜜蜂躲在一块大石头底下躲雨。雨哗啦哗啦的下得很大,地上的水慢慢涨起来,流到他们躲雨的石头那里,把他们的腿都浸湿了。大雨夹着一阵阵的凉风,冷得蜜蜂直发抖,就对蚯蚓说:
唉呀!要是咱们能想个办法,住在一棵大树的洞里边,该多么好呀!那里一定又干净,又暖和。
蚯蚓正在打瞌睡,摇摇脑袋:别胡说了,你老爱胡思乱想!
可是蜜蜂越想越高兴,又说: 咱们要是自己动手造一个能住的东西,住在里边,那就更好了。
因为那时候蜜蜂还不会做蜂房,所以他也叫不出他想做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蚯蚓听蜜蜂这样说,就生起气来了: 你怎么这样蠢呀!咱们从来就是睡在草叶下面,石头底下,还想造什么能住的东西?再说,你又有多大的能耐,还想造什么东西?别胡扯了,让我安安静静地睡一觉吧! 蜜蜂也有些生气了,就不再同蚯蚓说话了。可是他脑子里在想:蚯蚓说我造不了,我一定得试试看,一定要做出这样一个能住的东西来。
天晴了,蜜蜂开始用一团泥试着做房子。他把所有的腿都用上,和泥,把泥压成许多小片儿。他想把许多小泥片儿合成一个大泥片儿。可是忙了半天,小泥片又散开了。他又重新和泥,重新做小泥片儿。最后,好容易把许多小泥片儿做 成了一片大泥片儿。他想把大泥片儿卷成一个圆筒筒:试了一次,试了两次,试了三次,可是老卷不好。蜜蜂累得满头大汗,就对蚯蚓说:好朋友,快来帮帮忙吧!
蚯蚓看着蜜蜂哼了一声,动也不动。
后来,泥片儿被太阳晒干了,再也没办法卷成圆筒筒了;蜜蜂累得也不能动 了,只好停下来休息。
这时候,蚯蚓带着嘲笑的神气对蜜蜂说:别白费力气啦,朋友!我不早就说过吗,别胡思乱想了。
蜜蜂没作声。因为他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房子造好。
又过了几天,蜜蜂和蚯蚓一块儿出去找吃的东西。在路上,他们碰见了一棵开满了小白花的山丁子树。山丁子树招呼他们: 好朋友们,来帮个忙吧!我只开花,不能结果。只要你们来帮我把花粉搬动搬动,我就能结许多果子啦。我一定要好好的谢你们呢!
蚯蚓瞪了山丁子树一眼,粗声粗气地回答说:我管你结不结果,我才没有这么多闲功夫哩!
蜜蜂走过去,对山丁子树说:“我来试一下,行吗?”
山丁子树很高兴地说:“谢谢你,你来试试吧。”
这时蚯蚓对蜜蜂说:“你真爱管闲事!你不怕麻烦就去试吧,我可走了。”说完,他真的头也不回一个人走了。一边走一边还很骄傲地哼着歌儿。
蜜蜂开始很吃力地往山丁子树上爬。那时候,他的腿又短又笨,爬了好半天才好容易爬到树上去,可是当他爬到一朵花旁边想采花粉的时候,因为身子太笨,一不小心就从树上掉下来了。幸亏地上的草很厚,才没有摔伤。他慢慢地站起来,喘了一口气,接着就又往树上爬。
在蜜蜂拼命爬树的时候,蚯蚓己经在另一个地方找到一大片浆果,蚯蚓吃着甜甜的浆果,想起了蜜蜂,得意地笑起来了:“这一下可好了,我可以躺下来吃个饱,再也不用动了。蜜蜂这个大傻瓜不知道在那儿干出了什么玩意儿,我看他不是摔伤了,也准得饿坏了。”
蚯蚓吃饱了,就躺在浆果旁边呼呼地睡着了。这时候,蜜蜂还在一次,两次,三次练习爬山丁子树哩。说起来也真是奇怪:蜜蜂一次又一次地爬树,用力朝上爬一步,背上的茸毛就颤动一下,蜜蜂不停的用力朝上爬,背上的茸毛就不停地颤动,慢慢的,背上的茸毛有几根就长大了;变成四个小片片儿了。这四个小片片儿一长出来,就很自然地随着蜜蜂的动作扑扇起来。有了这四个小片片儿,蜜蜂的身子也变轻了站也站得稳了。
有时候,我们站在门坎上玩儿,要是站不稳,身子就会前栽后仰的。这时候,不用谁下命令,我们的两只胳膊马上就会出来帮忙:只要这么晃一晃,身子马上又可以站直了。蜜蜂背上新长的小片片儿,就像我们的胳膊一样,靠着它的帮助,蜜蜂就平平稳稳地爬到山丁子树上去了。
这时候,蚯蚓还睡在浆果旁边做着好梦呢,他一点也不知道蜜蜂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蜜蜂背上有这四个小片片儿越长越大,慢慢地就长成翅膀了。有了翅膀的蜜蜂,不久就学会了飞。他从这个花朵飞到那个花朵,不停地搬运起花粉来;他的腿也因为不断地劳动,慢慢地变得很灵巧了。
蜜蜂帮助山丁子树做完了传播花粉的工作,山丁子树非常感谢他,就把多余的花粉和花果的一种甜浆都送给了他,还告诉了他这种甜浆可以做成一种好吃的新东西,这种新东西叫做蜜。
蜜蜂带着花粉和甜浆飞走了。他怎样把甜浆做成蜜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蜜蜂很有耐心,很肯动脑筋的:他一次失败以后,再想办法,再重新做;再次失败以后,再想办法,再继续做,到底做成功了。
蚯蚓呢,还待在那个老地方,睡醒了就吃,吃饱了就睡。连歌都懒得唱了;当然,他把蜜蜂这个老朋友也忘掉了。
蜜蜂不但学会了做蜜,并且越做越聪明,又学会了做蜡,用蜡造成了自己想了很久的蜂房。他把蜂房造在大树的洞里边,那里既不怕风,又不怕雨。他就住在这样舒服的房子里,每天天一亮就起来,一直忙碌地工作到天黑。
蜜蜂一天一天地变得更聪明更有本领;模样也变得更美丽了:晶亮的大眼睛,细细的触须,好像薄沙似的翅膀,完全变成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蜜蜂的样子了。
有一天,蜜蜂想起了蚯蚓。他想请蚯蚓来尝尝他做的特别甜的东西,并且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教给蚯蚓,让蚯蚓也好好劳动。
蜜蜂离开了家到处飞着,一边飞一边喊叫蚯蚓。可是,蜜蜂飞来飞去,东找西找,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老朋友的影子。蚯蚓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在这一段很长时间里,蚯蚓也变了样儿了,他本来腿就很短小,因为老不活动,就一天一天变得更加短小。有一天,他一觉醒来一看,他的腿完全没有了;因为懒得说话和唱歌,他的嗓子也哑了;因为只顾睡觉,不动脑筋,脑袋也变小了;因为他那张嘴好吃,不断地咬东西,倒变得比从前更有力,连土块都咬得动,咽得下去了;因为他懒得挪地方,一个地方的好东西吃光了,就只好吃坏东西,最后只是吃土块,所以他的身子就变得很瘦很细了。一句话,他的样子完全改变了。蜜蜂从他头顶飞过去好几次,可是他怎么会认得这就是老朋友蚯蚓呢?蚯蚓当然也不认识蜜蜂了。当蜜蜂从他身边飞过喊他的名字的时候,他觉得很奇怪:这是谁呢?后来,他听见身边许多刚发芽的小山丁子都大声喊:“欢迎我们的好朋友,欢迎勤快的蜜蜂!”蚯蚓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的老朋友蜜蜂,心里又难受又害羞,恰好身边有一个洞,他马上就钻了进去,在洞里哭起来。
小山丁子在洞口安慰蚯蚓说:“不要哭!只要你今后再不懒惰,肯劳动,大家也会欢迎你的。”
蚯蚓不能说话,心里想:“对!今后我一定好好劳动,好好翻地,帮助植物长得强壮,多结好吃的东西。”
蚯蚓下定决心改正自己好吃懒做的毛病,从此以后,就特别努力,用他那张能容下土粒的嘴,在地里打洞翻土,不声不响地帮植物松土,帮助植物制造肥料。现在,谁都称赞他勤快,都说他完全变好了;可是他直到现在还是不好意思在白天出来,他怕碰见他的老朋友蜜蜂。
蜜蜂和蚯蚓的故事读后感
蜜蜂和蚯蚓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努力才会有收获,我们的小朋友们要养成劳动中互相帮助、不怕困难及刻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像蜜蜂一样,有美好的理想,勤奋工作,爱好劳动,慢慢地长出翅膀,变成会酿蜜的蜜蜂。而蚯蚓不动脑筋,好吃懒做,身子和脑袋都变小了,变得更加丑陋了。但事实终于教训了它,使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毛病,所以就在地下辛勤地帮助植物松土,制造肥料,现在谁都称赞它勤快,说它变好了。
蚯蚓和蜜蜂的童话故事
在从前--很多很多年以前,蚯蚓和蜜蜂是好朋友,他的模样儿长得也和蜜蜂差不多。
那时候,蚯蚓不象现在这样怕太阳,白天也不躲在土洞里面。他还会唱歌,不象现在这样,从早到晚都不吭气。他的身子长得又胖又粗,有一颗大脑袋,还有好几条短短的腿。要是今天我们遇见了这样一条蚯蚓,谁也不会说他是蚯蚓的。
蜜蜂也不象现在这样。那时候他还不会做蜜,也不会做蜂房,也不会飞,因为他还没有翅膀。他的身子比蚯蚓短小一些,有六条腿,也是短短的,可是没有现在这样精巧,这样灵活。要是今天谁遇见这样一只虫儿,一定不会认出他就是蜜蜂。
在从前,就是蚯蚓还长着腿、蜜蜂还没有生翅膀的时候,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象什么杨梅、野葡萄,还有许多咱们都叫不出名字来的红的、紫的浆果,还有许许多多又甜又嫩的草叶和花瓣,蚯蚓和蜜蜂用不着费很大力气,只要动一动嘴就可以吃得饱饱的。
吃饱了,他们两个就在一块儿玩,不象现在这样,两个老不见面。咱们现在谁看见过蜜蜂和蚯蚓在一块儿玩呢?他们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底下钻,根本就不会碰到一起。现在,他们的样子也变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在很早很早以前,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可是你也吃,他也吃,大伙只管吃,不管种,天天老那么吃,大地上能吃的东西就慢慢地减少,以后就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了。
好日子过完了,苦日子就来了。蚯蚓和蜜蜂有时候找不到东西吃,就得挨饿。在饿肚子的时候,蜜蜂很着急,可是蚯蚓却满不在乎,还是哼哼唧唧的唱歌儿。有一次,蜜蜂忍不住对他说:
“别老那么唱了,朋友,咱们来想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一点什么东西吃,好不好?”
蚯蚓唱得正起劲儿,听蜜蜂这么一说,就很不耐烦地回答:“做!你怎么做呀?你真聪明!能吃的东西从来都是现成的,都是自己长好的,自己还能做吃的东西!”
蜜蜂被蚯蚓一嘲笑,就不作声了。这是两个好朋友第一次发生不同的意见。
可是蜜蜂的脑子里总爱想些新鲜事:他不但想做出能吃的东西,并且还想做出一种特别甜的东西来。特别甜的东西怎么做呢?蜜蜂一天到晚在想办法。
有一天,下起大雨来了。蚯蚓和蜜蜂躲在一块大石头底下躲雨。雨哗啦哗啦的下得很大,地上的水慢慢涨起来,流到他们躲雨的石头那里,把他们的腿都浸湿了。大雨夹着一阵阵的凉风,冷得蜜蜂直发抖,就对蚯蚓说:
“唉呀!要是咱们能想个办法,住在一棵大树的洞里边,该多么好呀!那里一定又干净,又暖和。”
蚯蚓正在打瞌睡,摇摇脑袋:
“别胡说了,你老爱胡思乱想!”
可是蜜蜂越想越高兴,又说:“咱们要是自己动手造一个能住的东西,住在里边,那就更好了。”
因为那时候蜜蜂还不会做蜂房,所以他也叫不出他想做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蚯蚓听蜜蜂这样说,就生起气来了:“你怎么这样蠢呀!咱们从来就是睡在草叶下面,石头底下,还想造什么能住的'东西?再说,你又有多大的能耐,还想造什么东西?别胡扯了,让我安安静静地睡一觉吧!”蜜蜂也有些生气了,就不再同蚯蚓说话了。可是他脑子里在想:蚯蚓说我造不了,我一定得试试看,一定要做出这样一个能住的东西来。
天晴了,蜜蜂开始用一团泥试着做房子。他把所有的腿都用上,和泥,把泥压成许多小片儿。他想把许多小泥片儿合成一个大泥片儿。可是忙了半天,小泥片又散开了。他又重新和泥,重新做小泥片儿。最后,好容易把许多小泥片儿做成了一片大泥片儿。他想把大泥片儿卷成一个圆筒筒:试了一次,试了两次,试了三次,可是老卷不好。蜜蜂累得满头大汗,就对蚯蚓说:
“好朋友,快来帮帮忙吧!”
蚯蚓看着蜜蜂哼了一声,动也不动。
后来,泥片儿被太阳晒干了,再也没办法卷成圆筒筒了;蜜蜂累得也不能动了,只好停下来休息。
这时候,蚯蚓带着嘲笑的神气对蜜蜂说:
“别白费力气啦,朋友!我不早就说过吗,别胡思乱想了。”
蜜蜂没作声。因为他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房子造好。
又过了几天,蜜蜂和蚯蚓一块儿出去找吃的东西。在路上,他们碰见了一棵开满了小白花的山丁子树。山丁子树招呼他们:“好朋友们,来帮个忙吧!我只开花,不能结果。只要你们来帮我把花粉搬动搬动,我就能结许多果子啦。我一定要好好的谢你们呢。”
蚯蚓瞪了山丁子树一眼,粗声粗气地回答说:
“我管你结不结果,我才没有这么多闲功夫哩!”
蜜蜂走过去,对山丁子说:“我来试一下,行吗?”
山丁子很高兴地说:
“谢谢你,你来试试吧。”
这时蚯蚓对蜜蜂说:
“你真爱管闲事!你不怕麻烦就去试吧,我可走了。”说完,他真的头也不回就一个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很骄傲地哼着歌儿。
蜜蜂开始很吃力地往山丁子树上爬。那时候,他的腿又短又笨,爬了好半天才好容易爬到树上去,可是当他爬到一朵花旁边想采花粉的时候,因为身子太笨,一不小心就从树上摔下来了。幸亏地上的草很厚,才没有摔伤。他慢慢地站起来,喘了一口气,接着就又往树上爬。
在蜜蜂拚命爬树的时候,蚯蚓已经在另一个地方找到一大片浆果。蚯蚓吃着甜甜的浆果,想起了蜜蜂,得意地笑起来了:
“这一下可好了,我可以躺下来吃个饱,再也不用动了。蜜蜂这个大傻瓜不知道在那儿干出了什么玩意儿,我看他不是摔伤了,也准得饿坏了。”
蚯蚓吃饱了,就躺在浆果旁边呼呼的睡着了。这时候,蜜蜂还在一次,两次,三次的练习爬山丁子树哩。说起来也真是奇怪,蜜蜂一次又一次地爬树,用力朝上爬一步,背上的茸毛就颤动一下;再爬一步,茸毛就又颤动一下,蜜蜂不停的用力朝上爬,背上的茸毛就不停的颤动,慢慢的,背上的茸毛有几根就长大了,变成四个小片片儿了。这四个小片片儿一长出来,就很自然地随着蜜蜂的动作扑扇起来。有了这四个小片片儿,蜜蜂的身子也变轻了,站也站得稳了。
蜜蜂和蚯蚓初一作文750字
从前,蚯蚓是长着翅膀的,他和蜜蜂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蚯蚓看着蜜蜂酿的蜜十分眼馋,于是小蚯蚓就趁着蜜蜂们采蜜的时候偷偷地爬上蜂巢,大口大口地吮吸着香甜的蜂蜜,吸饱了便慢慢悠悠的飞下蜂巢,回家去了,当蜜蜂们见蜜少了便问蚯蚓,蚯蚓解释道说:“可能是蝴蝶偷吃了蜂蜜!
”蜜蜂听了便不再追究,回蜂巢去了。第二天,蜜蜂群留了几只蜜蜂在家里守着,第二天蚯蚓又来到了蜂巢,正想吃蜂蜜时被看守蜂巢的几只蜜蜂给看见了,蜜蜂们把蚯蚓抓了起来,当蜜蜂群回来后,蜜蜂问他:“你为什么要偷吃蜂蜜?如果你想吃你可以告诉我们的`呀!
蚯蚓听了蜜蜂说的话挣羞愧得挣脱翅膀逃到地面上去了。从此以后,蚯蚓的翅膀就再也没有长出来过,蚯蚓也适应了地面生活,帮助植物松土、施肥。大家都夸他做得好。蚯蚓也和蜜蜂变成了原来的好朋友。名师点评:小作者想象丰富,而且构思很完整,条理很清晰,非常的好,但是要注意文章的格式。“他和蜜蜂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应该是“他和蜜蜂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从前,蚯蚓是长着翅膀的,他和蜜蜂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蚯蚓看着蜜蜂酿的蜜十分眼馋,于是小蚯蚓就趁着蜜蜂们采蜜的时候偷偷地爬上蜂巢,大口大口地吮吸着香甜的蜂蜜,吸饱了便慢慢悠悠的飞下蜂巢,回家去了,当蜜蜂们见蜜少了便问蚯蚓,蚯蚓解释道说:“可能是蝴蝶偷吃了蜂蜜!
”蜜蜂听了便不再追究,回蜂巢去了。”改为“从前,蚯蚓是长着翅膀的,他和蜜蜂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蚯蚓看着蜜蜂酿的蜜十分眼馋,于是小蚯蚓就趁着蜜蜂们采蜜的时候偷偷地爬上蜂巢,大口大口地吮吸着香甜的蜂蜜,吸饱了便慢慢悠悠的飞下蜂巢,回家去了,当蜜蜂们见蜜少了便问蚯蚓,蚯蚓解释道说:“可能是蝴蝶偷吃了蜂蜜!
”蜜蜂听了便不再追究,回蜂巢去了。”“蚯蚓听了蜜蜂说的话挣羞愧得挣脱翅膀逃到地面上去了。”应该是“蚯蚓听了蜜蜂说的话,羞愧得挣脱翅膀逃到地面上去了。”
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听说它会分身术,我很好奇,所以想做个实验。
一天,我来到小区的花园里,从松软的土里翻出几条蚯蚓。我很兴奋,赶紧把它们装进尼龙袋里带回家。
实验开始了,我将它们躺在地上,然后用小刀对准它蠕动的身子来个一刀两断。蚯蚓切成二半,再看了几眼,它居然还会动,真出乎我的意料,不过,它并不会象以前一样爬,妈妈说:过一个晚上它就会重新长出来! 但妈妈没告诉我原因,我没办法了,只好打开电脑查,果然,蚯蚓会分身术,
网上说: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断面上的肌肉组织会立即收缩,使伤口很快闭合;同时,一部分肌肉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与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牙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长,在缺少头的一端长出一个新的头,在缺少尾的一端长出新的尾,原来的一条就变成完整的两条蚯蚓了。再生本领是蚯蚓对土栖生活的一种适应。真是不可思议呀!
我终于知道了蚯蚓真的会分身术,我真希望我也有分身的本领!
星期六下午,我们护树小队又开始行动了。这次,我们去捉蚯蚓,目的是让它们去帮树苗松土,同时还可以顺便观察观察蚯蚓的再生能力。在行动之前,我提醒同伴一定要带好小盒子和小铲子。
下午二点三十分,到了约定的时间。我拿好东西就往楼下走。来到后花园,等了一会儿,人就到齐了。我对她们说:“现在开始行动吧,半小时后游戏结束。”
我找了一块靠近大树的地方,蹲了下来,并用铲子铲着土。忽然,我的目标锁定在了离我有三十厘米的地方。我发现了一条蚯蚓,赶紧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将它铲起来,放进盒子里。然后,我又继续铲土。过了一会,又一条蚯蚓被我铲进了盒子里。
半个小时像阵风一样飞快地过去了。我总共挖到了两条蚯蚓。我捧着盒子向汇合地跑去,看见她们有的挖到了两条蚯蚓,有的挖到了三条蚯蚓,战果都还不错。现在,准备开始进行实验。我们各自拿出一条蚯蚓,用手术刀——小铲子给它们做切割手术,分别把这些蚯蚓切成了二至三段。我想人做手术会很疼,那么蚯蚓做手术会疼吗?在切割过程中,我看见蚯蚓扭曲着身子拼命地挣扎,它们一定是很疼吧!我的手有点发抖了。
实验完毕后,我们就把这些蚯蚓放进早已为它们准备好的土坑里,让它们在家里好好休息、疗伤。我想,过不了多久,这些朋友就会恢复健康,拥有以前的活力吧!又可以给更多的树木松土了。
★ 蜜蜂苍蝇的故事
★ 蜜蜂和苍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