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励志的素材:聋哑夫妇烤烧饼创业(共含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甜蕉安格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励志的素材:聋哑夫妇烤烧饼创业
关于励志的素材:聋哑夫妇烤烧饼创业
在山西晋南万荣县皇甫乡街头,一对聋哑人夫妇烤烧饼卖凉粉的摊位,路过的村民买个饼要连说带比划。这对聋哑人夫妇烤出的.烧饼,既美味又实惠;调制的凉粉,酸辣适度,就着烧饼真好吃,赢得了顾客的口碑。这对聋哑人夫妇是万荣县皇甫乡乌苏村30多岁的董哲和李宁。
来讲述这对聋哑夫妇坚强励志的创业故事
董哲和李宁均为先天性聋哑,是两个苦命的人。二人结婚后生育了两个小孩。以前在家务农的基础上加父母接济来维持生活,随着父母年迈,养活全家已经十分困难。他们便思谋着自食其力,不能躺在父母的怀里度过一辈子。说干就干,夫妇俩跟着父亲学习烤烧饼卖凉粉,不长时间就学有所成。过完春节,董哲和李宁就置办好火炉、面板、粉摊等家具,到皇甫乡街头摆摊经商,设立了这个特殊的“夫妻岗”,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打那以后,只要老天不下雨雪,每天早上7时,两人就起床了,把香油、葱花、酱料、火炉等等搬上三轮车,来来回回要搬五六趟。8点不到,他们就已经拉着工具来到皇甫街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一忙就忙到下午6时左右。
董哲烤烧饼,李宁卖凉粉,配合十分默契。你看,在皇甫街头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一片遮阳篷,一个凉粉盘,一个铁火炉,一对年轻人安静地工作着,男子有条不紊地和面、擀面、定时翻着烧饼,女子收钱卖凉粉售烧饼。偶尔的交流也只是微微一笑,或者传递一个温柔的眼神。
“老板,来俩烧饼。”一位大爷前来购买烧饼,年轻的女老板微微一笑,用手指比划着,大爷马上心领神会,也用手指比划着购买烧饼的个数。女老板手脚麻利地装好烧饼后递给大爷。就在大爷临走时,两个年轻人还不忘摆手致谢。
虽离家不远,董哲夫妇中午也不回家。中午顾客多,两人舍不得浪费时间,往往忙到下午1点多,夫妻俩才能抽空吃一个自己烤的烧饼。晚上收摊回家后,还要准备第二天的主副佐料、蒸制凉粉等,一天下来非常忙碌。他们平常做的有葱花饼、油酥饼等,因为纯手工,烤的烧饼都赶不上卖,不时会出现数名买饼人在摊位前排队等候的情景,一炉烧饼10个左右,几分钟就卖完。既然如此俏销,笔者问其为什么不涨价呢?董哲在纸上写道:“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多要钱,就算互相照顾多中取利吧!”
董哲和李宁诚信经营的晋商之道时刻感动着善良淳朴的皇甫人民,许多人只要有时间,就会来这里买烧饼吃凉粉。
一位常客说,他虽然无法和这对夫妻对话,但其饼子凉粉味道纯正口感好,谦和待客令人肃然起敬,希望这对夫妻过得越来越好。
据了解,董哲和李宁在聋哑学校相识,毕业后走到一起。两人结婚后,没起过没红过脸。董哲憨厚,李宁大度,两人遇到问题,有时一个眼神就能解决。因为身体的缺陷,夫妻俩没少遭人白眼,但他们不自卑,不气馁,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养家糊口,减轻父母的负担。
这是一对让人艳羡的少数民族至爱情侣。
新郎陈大桂,解放军第二炮兵某旅排长,一位26岁的英俊羌族军官;新娘杨欢,四川绵阳工商贸易学校教师,一位能歌善舞的藏族美丽女孩。
XX年5月,这对几次推迟婚期的恋人,终于等到了陈大桂的假期,一起赶回陈大桂的老家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陈山村,准备按羌族、藏族的传统习俗,举办婚礼。
喜讯传开,乡亲们忙碌起来。帮忙修房子,准备情歌、喜庆歌,安排“玉麦蒸蒸酒”,当然少不了“跳沙朗”。5月16日,这个预定的婚期,也将是古老羌寨的节日。
然而,离幸福时刻还有4天,一场大地震,击碎了人间美梦。
5月12日,这对伴侣在奋力抢救出11名遇险乡亲后,双双被埋藏于滑坡的山体之下。
一场永远无法举办的婚礼,见证了人世间的大善大爱;两个青春靓丽的生命,诠释了爱的真谛!
爱,与理想一道成长
XX年7月21日,一封寄给“国家民委领导”的信,从北川县发出。这封信有9人署名,他们都是被陈大桂和杨欢救出的陈山村村民。
信中写道:“北川特大地震发生70多天来,我们天天都在想念一位救命恩人,他就是二炮部队的羌族排长陈大桂”。
“大桂从小就很有出息,学习特别好,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军校的娃儿,平常遇到哪家有病有灾都出手相助,还给村里6个家庭贫困学生每人每年100块钱的学费,村里没人不喜欢他”。
北川,流传着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也传唱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动人故事。传说和故事,很早就在陈大桂心中发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都是优秀学生,还在北川中学读高中时,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考军校,成为一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军官,是陈大桂的梦想。接到二炮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他向父母和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吧,我一定会为你们争光!”
从进入军校,到毕业任职,在严格的教育训练中,陈大桂经历了一个理想升华的过程。学理论,他写下120多篇读书笔记。其中一篇表露了这样的心迹:“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追求越高尚,信念越坚定,人生的贡献、价值和成就才会越高。”
热爱本职,钻研本职,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印象。毕业一年多,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还带出了12名操作骨干。参与数十枚(次)战斗弹的测试,陈大桂都圆满完成任务。
“贴心排长!”官兵们送给陈大桂这样的赞誉。为抢救病人,他带头义务献血。排里谁有了头疼脑热,他跑前跑后地关照。联欢会上,那幕古风古韵的羌族歌舞,为节日的军营平添一份民族风情。
相爱的人,总是有些相似。杨欢,陈大桂的中学同学,与他一样有着崇高追求。她的家,住在北川桂溪乡渭沟村,像许多藏族姑娘一样,喜欢唱、喜欢跳,性格外向,心地善良。
一说起杨欢,曾担任她小学老师的刘光菊就不住地夸奖:“她是我们班班长,学习成绩第一,几乎年年‘六一’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她出去上学后,逢年过节都寄给我卡片、信件,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父母心中,杨欢最懂事,知冷知热,尊老爱幼,节俭勤奋。
XX年,她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于教育学专业,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在入学座谈会上,杨欢深情地表示:“是党的民族政策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我一定会珍惜大学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不辜负党的培养和学校的关心。”
为实现自己的追求和誓言,大一时杨欢就申请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她是一只吉祥鸟!”杨欢的大学同学,多数是少数民族,毕业好几年了,大家还清晰地记得她的样子。“在一次班会活动上,杨欢的歌声让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惊呆了,唱得实在是太好听了。” 同学熊定永说。
“她喜欢音乐和漫画,能制作漂亮的手工艺品,在学院举办的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她是个优秀的女孩!” 班主任洪显利老师说起她,仿佛就在表扬一个近在眼前的学生。
同寝室的黄睿还记得,有一次学校为乡村贫困儿童举行募捐活动,杨欢因不在学校错过了。她得知后,主动找到募捐活动的组织者,坚持一定要补上。
“做我爱做的事情,做了心里就快乐!”遇到有人疑惑,杨欢会一脸阳光地这样回答。
爱,与青春一起共勉
一个是羌族好小伙,一个是藏族好姑娘,两人还在分别上大学的时候,就互生倾慕之情。一个给军校写信说:“听说你表现很优秀,我也要努力!”一个给师范大学发短信说:“你一直都很棒,我该向你学习才对啊!”
爱情,以一种共勉的方式,悄然炽烈。
陈大桂家庭比较困难。前几年,母亲因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父亲因右腿半月板磨损无法行走,光是住院手术治疗,就花去近5万元。大桂有限的工资,除了留下200元生活必需费用,其余还要供妹妹上大学,替父母治病。
在给杨欢的信中,陈大桂有些歉疚不安:“我很穷,家又困难,会连累你。”在回答大桂的信里,杨欢并不在乎这些:“我爱的是你,还有你的志向!”
XX年6月,妈妈生病,因为部队执行任务,陈大桂一时不能回来照顾。当时,正在上海一个教育集团任教育顾问的杨欢得知后,立刻赶回绵阳医院照顾老人。
陈大桂的养父陈富清看出这对年轻人的缘分,就把杨欢的父亲请到家中。当看到陈大桂穿着军装的照片,杨欢的父亲就告诉女儿说:“当兵的,靠得住,我们相信你的选择。”
陈富清问杨欢:“大桂家比较困难,工作又在部队,作为军人的家属会非常辛苦,还要两地分居,你愿意吗?”
杨欢坚定地点了点头。
为方便照顾大桂父母,她毅然辞掉了在上海干得不错的工作,先是在新世纪石油学校干临时工,后又到绵阳工商贸易学校担任班主任。
优秀的女孩总惹人喜爱。杨欢的条件,引来不少追求者,但她心里只有陈大桂:“大桂,我的心既大又小,大到想为你撑住后方的一切,小到只能装下你一个!”
XX年春节,两人决定结婚。可陈大桂因战备需要不能离开部队:“咱们就在部队办个简单婚礼,等有假期了,再回家补办吧!”
虽然这与杨欢向往的婚礼大不一样,也不符合两人的民族风俗习惯,可她还是同意了大桂的选择:背着一大包行李,在绵阳等了两天的火车,又跑了几千公里,在雪灾中赶到军营……
爱的共勉,是温暖,更是动力。有了杨欢的支持,陈大桂更加专心投入工作,勤奋钻研党的创新理论,在仅仅两年的任职期内,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脚印:
在连队副指导员未到任的情况下,他主动向连队党支部请求负责团支部工作,并把共青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综合测试参数出现异常,有人认为是操作失误所致,陈大桂发现并查找出该系统测试软件的设计缺陷,提出详细改进意见,被专家采纳。
为解决训练难题,陈大桂编写出《水平测试操作规程》、《模拟能源操作规程》、《综合测试设备自检操作规程》等3本8万多字的操作规程,都被二炮审定为训练教材。
爱,在并肩抢险中升华
川北群山之巅,5月羌寨最美。在这春意盎然的时刻,在有着“云朵中的民族”、“中国最古老民族”、“中华传说源头之一”美称的地方,有谁会料到,一场炼狱般的灾难会瞬间降临!
5月12日,回家休假的陈大桂和杨欢请人整修房屋,准备4天后按当地风俗补办婚宴。
14时28分,大地剧烈抖动!
“快跑!”第一个意识到地震的陈大桂大喊一声,一把推开房门,指挥大家赶紧往外跑。还没跑出几步,一阵强烈的地震波将大伙儿抛起,又重重地摔在地上。68岁的桂正国大爷由于眼昏耳背,行动缓慢,陈大桂赶紧上前扶他起来,并不断地招呼乡亲们跑向房屋东北侧的开阔地。
杨欢也紧急行动起来。陈大桂的奶奶年过八旬,杨欢跳过去搀着奶奶往外跑,落在了逃离险境的最后面。
地面强烈摇晃。平时熟悉而稳固的地方在开裂、隆起、下陷,大山扭曲得变了形,在轰然作响中,一片面积约200亩的山体,带着地表的大片树林,向陈大桂和乡亲们所在的地方快速滑来!
听着犹如千军万马咆哮的声音,看着山崩地裂的惨象,惊慌的村妇们抱成一团,跪在地上号哭:“救命啊!”
陈大桂临危不乱。他迅速环顾四周,发现西南方向的山体没有发生滑坡,立即向大家喊道:“快向那边跑!”
跑了10多米,一条宽约1.2米、深约1.5米的水沟挡住了逃生之路。这条平常算不上什么障碍的水沟,地动山摇时,却成了村民们难以跨越的生死之线。
陈大桂迅速站到水沟旁边,首先抓起距离自己最近的桂正国的衣服,连推带拽将他一把推到沟的对面。
此刻,陈大桂家人还挤在人群后面。杨欢年轻,本可逃生,但她仍然搀扶着奶奶、拉着另一位上了年纪的乡亲,在艰难地向前奔走。与她在一起的陈大桂的母亲哭喊着:“大娃、大娃!快、快!”
时间就是生命。陈大桂顾不上家人,只是一个接一个将身边的村民推到沟对面,获救的不少村民边跑边喊:“快!大桂,你也快跑!”
当陈大桂抓住陈言庆的手时,这个年近半百的村民急了:“你不走,我也不走!”陈大桂来不及回答,用力一把将他推过沟去。
就在这一刻,急速滑动的山体发出隆隆的怪叫声,巨大的泥石流猛扑过来。陈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位村民被吞没了,杨欢被吞没了,陈大桂被吞没了。
“不好,大娃没出来!” “大娃,杨欢……”
时间,定格在14时30分。短短的两分钟,120秒,悲与喜天翻地覆,生与死相隔眼前!
大震稍停,被陈大桂救出的村民立刻跑回来,含泪嘶喊,用手刨挖厚厚的泥浆,拼命把一块块石头移开……直到许多天后,被陈大桂救出来的40多岁的农妇桂成邦,仍然不断地在那里刨啊,喊啊。
然而,羌族人民的好儿子陈大桂、藏族人民的好女儿杨欢,永远地留在了崩裂的山体之下。
地崩山摧壮士死,独留英魂天地间。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追授陈大桂“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英雄没有离去,他们的灵魂在11个重生的生命中继续,他们的信念在千万个战友心中升起,他们的事业在导弹腾飞的烈焰中辉煌。
[作文素材]关于创业的励志故事和成功案例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创业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创业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为了学校,俞敏洪曾经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创业故事
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家里很穷,只带了五百块钱。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用他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面盘了下来。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无奈之下,只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他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餐厅倒闭时,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但他创业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没有消退,毕业后的两年,他还清了所有债务。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东”。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创业故事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 创业励志名言
★ 励志创业语录
★ 创业励志散文
★ 励志创业短语
★ 创业励志个性签名
★ 生活创业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