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寻找书里的世界(共含7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别来宠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寻找书里的世界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高尚的人一起漫步。我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观月、望水;我在书中人物的陪伴下追求、奋斗、进步。渐渐地,我有了“坐看云起,傲视群雄”的豪气;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也有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志气;更盼望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气……
我开始欣赏“一蓑风雨任平生”的洒脱;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赞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心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我走进书的.世界,轻柔、缥缈,豪放、雄浑。像在梦境,如在空中。拨开片片遮挡视线的白云,开启了一扇扇睿智的窗户,领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新境界。
我读名著。
《巴黎圣母院》,让我看到了美与丑的辩证法,极丑的外貌下,也可产生绚丽如花的心灵,它让我放下了外表先天不足留下的遗憾;《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我倾听了一曲奋斗的赞歌,在心灵的震颤中,坚定了自己对人生信念的追求;《红楼梦》,让我感叹一场可悲的爱情故事,也看到了一座千年的堡垒的轰然坍塌,体会到了滚滚的历史车轮辗过的不可阻挡……
我读历史。
《史记》,让我见证了什么是博大精深,什么是恢宏壮阔,更让我为司马迁那悲壮的人生唏嘘不已。它也让我看到一个个史学家秉笔直书,不肯弯曲的脊梁。我读《汉书》、读《资治通鉴》、读《唐书》……我看到一位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君临天下的威仪,他们幻想史书能“有资于治道”,幻想子孙万世能主宰这块神圣的土地。然而,锦衣玉食,无需历练就赚得如此好的际遇,哪懂得黎民的苦痛,稼穑的艰辛。美酒绝色,泡软了他们的骨头;骄奢淫逸,荒驰了他们的雄心。于是,历史演出了一场场血风腥雨,一幕幕反复出现的闹剧。只让我们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读科普。
我看到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在蝴蝶的双翅间寻找答案;富兰克林用一根导线将《西游记》中电公雷母的神话戳穿,我看到燧人氏艰难钻木,用第一粒火星把柴堆点燃,也看到蔡伦为了造纸把破鱼网撕烂……
多少个日落日出,我坐在窗前,手捧书卷,忘乎所以,流连忘返;多少个不眠之夜,黑暗中,我触摸岁月的心跳,扯紧生命的风帆。多少次我面对欣喜荣誉,是书本要我平静淡远;多少次我遭遇磨难,是书本让我坚定强悍。
书籍啊,你是我一世的情缘,你是我生命的加油站,你是我无边的大海上不倦的风景,你是我漫漫征途上最无私最真情的伙伴。
书里的世界散文欣赏
学过有关高尔基的课文,我就想到高尔基的作品《童年》。今天,我来到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我们班看过高尔基作品的同学不少。有人说,高尔基的作品总是那么深奥,让人捉摸不透;也有人说,高尔基的作品充满了哲理,让人一窥世间美丑。于是我怀着疑惑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童年》,想一探究竟。
这位著名作家的童年是痛苦不堪的。高尔基从小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他的父亲受过高等教育,但却因为两位舅舅的嫉妒而被逼上绝路。于是,小小的高尔基就生活在痛苦和耻辱中。他看着大人们为财产争得面红耳赤,整天打斗不止,而自己除了忍受祖父的鞭子以外,找不到一点疼爱与呵护,他感到十分空虚。在整部小说中,关于高尔基童年悲惨遭遇的'背后,又有些什么呢?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着。
“‘唉。你们这些人哪——!’他常常这样习惯性地叹气,也不知道在感叹什么。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飞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地发出灿烂的光辉。”读到这里,我不禁又为高尔基捏了一把汗……
小说的许多段落给人以遐想,也让人有些犯迷糊,更让人看清了人世的善恶美丑:有人愤愤不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厌恶;有人翩翩舞蹈,是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也有人妒忌品格比自己高尚的人……
我想,能够从别人身上看清自己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不必吹嘘和夸张自己的优点,因为它是掩盖不了你的缺点的,而缺点被你努力改造之后,也许会成为优点!
初冬时节,雪后的高原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松鸡妈妈带着小松鸡在雪地上蹒跚地走着,他们在寻找食物。
来到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松鸡妈妈刨开雪层,找到了一些粘满雪粒的草籽,他们挑拣着草籽吃起来。
“妈妈,我们再找些浆果吃吧!”小松鸡可能是吃腻了草籽,央求妈妈换换口味。
“好的,我们到前面去找找看!”松鸡妈妈带着小松鸡,踏着积雪向一处挂满雪花的灌木丛走去。
“妈妈,快看,‘雪球儿’!”
在走到距离灌木丛有一米多远的地方时,小松鸡忽然惊喜地高喊起来。
顺着小松鸡指的方向看去,松鸡妈妈看到一个排球般大的‘雪球儿’,正跳跃着向远离灌木丛的山坡上移动。
在距离灌木丛有三十多米的地方,‘雪球儿’停了下来。
“是谁做的‘雪球儿’呢?”小松鸡向四周观察着,想看看附近有什么动物。
松鸡妈妈说:“孩子,你仔细看看,那是‘雪球儿’吗?”
当小松鸡又一次把目光移向“雪球儿”的时候,这才发现,“雪球儿”原来是一只大白兔。
此刻,大白兔正后腿着地,立起身来,转动着脑袋,警觉地向四周观望着。
“好干净的白兔啊!”小松鸡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长着白毛的兔子呢!”
松鸡妈妈说:“是啊,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是一只兔子呢!”
小松鸡说:“妈妈,大白兔刚才在这里干什么呢?”
“可能是在这里找东西吃吧?”松鸡妈妈边说边带着小松鸡向灌木丛靠近了些,果然看到灌木下有动物啃食过树皮的痕迹。
“他肯定是很饿了,不然的话这么冷的天怎么会出来找吃的呢!”小松鸡说,“妈妈,快叫大白兔回来吃树皮吧!”
松鸡妈妈对着雪兔高声喊道:“大白兔,回来吧,我们是松鸡,不会伤害你的!”
青青是一只小黑长臂猿。
有一天,青青在树林间攀来荡去地穿行,一边还四下里张望着,他想找个朋友一块玩。
可是,直到找遍了黑长臂猿的领地,也没找到一个跟他玩的朋友。青青很孤独、很郁闷,百无聊赖地采着嫩树叶咀嚼着。
就在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小黑,我们一块做游戏好吗?”
“啊,小黑来了!”青青一怔,赶忙跑到了大树的最高处。他还以为是猎人带着猎狗进山了呢。在小黑的印象中,有个猎人带的那只黑狗的名字就叫小黑。
循声望去,青青并没有看到什么黑狗,却看到一只跟他一般大的、眉毛白白的长臂猿在跟他打招呼。青青很奇怪,眉毛怎么是白的呢?看着他那白白的眉毛,青青有些不舒服。
“我不叫小黑,我叫青青!”青青向白眉长臂猿更正着自己的名字。
“哦,青青!”白眉长臂猿说,“我记住了,青青,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青青很想跟他一块玩游戏,可当他看到白眉长臂猿那白色的眉毛时,又泛起了嘀咕:“他的年龄跟我差不多大,他的眉毛怎么是白色的呢,是不是一种病呢?”
想到这里,青青断然拒绝说:“我还没吃早饭呢,我要找吃的去!”说完,青青拽着一根树枝,轻轻一荡,便飞到了另一棵树上。青青可不想让任何一种疾病传染到自己的身上。
秋天到了,山脚下的农田里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瞧去,高粱红了,玉米黄了,大豆也掩饰不住地要咧开嘴笑了。
到田边来查看庄稼的农民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计划着,再过两三天就来收割庄稼。
鼠洞里的田鼠也在偷偷地乐着,他们期待着天快黑下来,好往家里搬运粮食。
太阳落山不久,早已等得不耐烦的田鼠们便悄悄地从洞里出来了。他们“吱吱吱吱”地说着、笑着,来到豆地里,开始往家里搬运大豆。
“嘘,别出声,小心把紫貂引来了!”田鼠妈妈示意小田鼠们注意安全。
小田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地一笑,加快了搬运大豆的速度。
可是,没过多久,小田鼠们又“吱吱吱吱”地说笑起来。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呢,有这么多粮食,他们吃也吃不完!
“嘘,紫貂来了!”
突然,田鼠妈妈向小田鼠们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接着,田鼠妈妈便带着小田鼠们跑回了洞里。
“妈妈,紫貂在哪里呢?”一只叫灰灰的小田鼠在洞口处好奇地向外张望着。
田鼠妈妈指着不远处几片正在晃动的豆叶说:“你看,那是什么!”
顺着妈妈指的方向看去,灰灰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动物。动物的皮毛为棕黑色,体型比黄鼠狼要大些,脸型与小狗有些相似,一双圆而突出的眼睛机警地看着四周。
“妈妈,刚才我怎么不知道紫貂来了呢?”灰灰不解地问妈妈。
田鼠妈妈说:“我们防备天敌,不仅要靠眼睛看和耳朵听,更重要的是靠鼻子嗅!”
“哦!”灰灰点点头,他知道,自己刚才光顾着闻大豆的清香了,忽视了抽动鼻子闻其它的气息。
田鼠妈妈和小田鼠们在洞穴里静静地等待着紫貂早一点离开。
东汉建武年间,强项令董宣曾在怀县(今武陟县)任县令多年。在武陟县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董宣举荐董永为孝廉的故事。
董宣为了怀县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就做出了“以孝贤治怀县”的决策,号令官吏,发动百姓,层层推选、举荐孝贤人物,以作为全县百姓的学习榜样。他最终确定了“十大孝贤”,其中有:卖身葬父、治病救人的董永,代父戍边、屡建军功的孙瑜,富而好义、捐资济贫的耿林,置粥赈灾、惠及乡党的申桥,急人所难、乐于助人的杜良,吮痈嗍疮、侍母至孝的马恂,绕膝如童、博父笑颜的郑山,五世同居、一门孝友的张义,遵纪守法、宁死不贼的王元,拾金不昧、廉让可风的黄平妻。因董永不光本人至孝,而且行医乡村,惠泽全县,名声最大,知者最多,遂被推为怀县十大孝贤之首。董宣把十大孝贤的感人事迹张榜公布全县各村,人心莫不震动,民风顿时大变,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孝义日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怀县大治。
光武帝刘秀闻知此事,大加赞赏,授意董宣举荐一人为孝廉,逐级上报朝廷。于是董宣就把董永的事迹写成公文,盖了官印,报给了司徒蔡茂。据《后汉书·蔡茂传》记载,蔡茂“以儒学显,征试博士”,是个著名的大儒,非常推崇孝道。蔡茂非常赏识董宣的才干,“茂喜宣刚正”,多次为董宣解难。蔡茂是怀县蔡庄(今武陟县北郭乡蔡庄)人,与小董村隔河相望。自己家乡出了董永这样仁德贤孝的人物,他也感到光荣。蔡茂十分高兴,签了附议“赞同”,写上自己的大名,盖了官印,拿着去找祭遵。祭遵问:“是不是沁河北边住的那个董永。”蔡茂说:“是的。大人认识董永?”祭遵神秘地一笑说:“不光我认识,万岁爷也认识他。我跟着万岁爷东逃西逃,曾在董永的茅草庵里躲过几天。董永给万岁爷治过病、裹过伤。不过这事现在不能再提,得给万岁爷留个面子。”祭遵提笔写到“董永为孝廉,天下心服”,题名盖印,呈报给了光武帝刘秀。刘秀看罢奏章,心里觉得董永这个名字很熟,问祭遵:“这个人好象认识,朕一时记不清了。”祭遵低着头,轻声提醒说,万岁记不记得有一个采药老汉,吆喝了一声:“蒿底下没人,只有一个老窝瓜。”刘秀脸一红,忙说:“记得记得。”他们君臣说的是王莽篡位,刘秀起兵反王莽。王莽撵刘秀,一直撵到怀县。刘秀在怀县东逃西逃,今武陟县有东陶、西陶、大陶、小陶等六个陶村,都是刘秀当年逃难之处,后代文人为了美化刘秀,就雅改“逃村”为陶村。有一次,刘秀和祭遵见四面都是王莽的新军,就躲在了沁河滩的蒿草丛中。王莽兵马找不见刘秀,将军问:“那棵蒿下边是啥?快去看看。”当时董永正在那里采药,大声吆喝说:“蒿底下没人,只有个老窝瓜。”王莽的兵马走了,刘秀、祭遵逃脱了劫难,到董永家里藏了几天。董永让他们吃“天地馍”,喝油茶饭,为他俩疗伤治病。刘秀对此感恩不尽。后来刘秀登基当了皇帝,并在怀县建行宫,常来居住。武陟有句歇后语:蒿底下藏窝瓜——大不涉意。就是说想不到藏在蒿草底下的刘秀能当上皇帝,于是就有了这句俗话。当时,刘秀看了蔡茂、祭遵的奏章,金口玉言,说了句:“可,依众卿所奏”。就这样,董永成了孝廉,这也是刘秀对董永感恩知报的封赏。
汉光武帝把董永表彰为孝道典型,在全国大力宣扬,使董永在全国的影响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里面当然也离不开董宣的举荐之功。董永是一个以孝行著称天下,虽举过孝廉得到过全国性的荣誉,却没有作过官的普通百姓,他成了倍受全国穷苦大众崇拜的精神偶像。
武陟县民间传说,张七姐在云台山上挑选了野生的四大怀药种苗,带下山来与董永辛勤培植,并教会了周围百姓广泛栽种,为老百姓带来了茂盛的财源。老百姓为了感激董永和张七姐,就把他俩不断神化,于是,张七姐就成了天上的七仙女,云台山就成了天宫,四大怀药就成了天宫后花园的四种仙药被王母娘娘陪嫁给七仙女带下凡间。
潘安担任怀县(今武陟县)令后,大打董永和七仙女的金字招牌,振兴四大怀药种植,发展怀县经济,使四大怀药成了怀县的富民之源,整个怀县欣欣向荣,但也避免不了会出现有关四大怀药的案件。
有一天,县丞向潘安汇报了一个案子,说是潘县令去京城洛阳公干期间,有一个外地商人卖给怀县兴隆货栈一批四大怀药,价值白银一千二百余两,前来结账,分文未得,故而上告。县丞初判,货栈掌柜除了如数归还外地商人欠银外,再罚交白银五百两充公。不知当否,前来请大人批示。
潘安听后,思考再三,认为不妥,遂主持再审。他问外地商人道:“吾怀县乃怀药之乡,岂会买外地同类之物?”外地商人道:“此货系在怀县所购,因家中有事急需返回,故而减价返售。”
潘安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商人唯利是图,岂会如此之愚。”命将外地商人所售的四大怀药抽取样品呈上公案。潘安将所呈样品用手一一掰开,看了又闻,闻后又看,还用手搓了几搓,不禁大怒,命将此外地商人打入死囚牢中,待秋后处斩。将此批货物全部销毁,不得存留。宣判怀县兴隆客栈掌柜交纳罚银千两助学,并在县衙前面枷号百天示众。
县丞听了判词后疑惑不解,潘安正色解惑道:“吾在怀县为官经年,深入民间,熟悉行情,深知怀县所产怀药之真伪。怀药因“怀县”产而得名,有着明显特征。怀山药用手掰开断茬面有粉状液体凝成小珠,无丝相连,片刻即能连笼头煮熟,食之面而香;怀地黄掰开是菊花芯,油性大,熟而如绵,摸着软,吃着甜,如同果脯一般;怀菊花干而不散朵,闻着格外清香扑鼻;怀牛膝皮色润白,条长无杈。其它地方产的这四种同名药材与怀药大为不同,内行人一眼就可分辨出来。至于药效,还是怀药最为地道,药力更是其他地方无法可比。而此奸商货物确系从外地运来,非吾怀县所产。吾怀县所产怀药为地道药材,名盛而价高;而外地同类药材,药效甚小,名微而价低。此奸商胆大包天,不择手段,冒充正宗怀药低价倾销吾县,兴隆货栈为虎作伥,欲将假冒怀药混合正宗怀药对外销售,砸吾县四大怀药金字招牌,敲吾县数万百姓之纯金饭碗,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囚之不以儆效尤,不杀之不以平民愤。”
县丞听了,羞愧不已,诺诺而退。
怀县老百姓知道后,奔走相告,交口称赞,无不颂扬县太爷潘安智谋高超,断案如神,真是个知民疾苦,爱民如子的清天大人。
★ 史书里的名言
★ 人生藏在书里作文
★ 书里唯美的句子
★ 书里的励志句子
★ 在书里旅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