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2023关于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红豆饭
谚语云:“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古人一直将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并以红豆饭为奠,所以,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传统。江苏大丰一带有个寒衣节的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2、糍粑
谚语云:“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寒衣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寒衣节糍粑的做法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等。
做法:1、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2、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3、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3、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寒衣节的来历简介
源于先秦迎冬礼仪
有人认为寒衣节是从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秦朝正月初一
还有人认为,寒衣节的原型就是秦朝的正月初一。秦崛起西北地区,属于羌戎民族。
以十月为岁首是古代羌戎部族的旧俗,秦人沿袭这一传统,在统一全国后,依然以十月为岁首(即以亥月为一年之始,此月相当于夏历十月),这正合乎三代以来岁首依次后移的惯例,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及周正建子的更迭旧制。
十月年节祭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还有这样的记载:“十月朔日,家家为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从表面上看,寒衣节出现较晚,似与岁首习俗毫无干系,其实它的悼亡主题既源于古代十月的年节祭祖礼,也是古人视十月为“正阴之月”观念的一种延续,在阴气正甚时祭祀亡灵,可谓合乎时宜。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宝卷》中,就有这样的唱词:“十月里,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走了一里又一里,我的郎君在哪里?”她来到筑城工地,获知丈夫已劳累而死并被埋进长城脚下后,号咷痛哭,竟使长城城墙坍倒,使她得以收葬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
百姓闻此深受感动,以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寄送给亡夫,从而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纪念汉高祖
在唐代敦煌的十月初一节俗传说中,尚有纪念汉高祖刘邦的讲法。
典故
“十月晓,又日星,何谓?昔汉高祖十月一日入秦,故作一日节。”
各地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这句老话最早就来源于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送寒衣的习俗了,每年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保暖的衣服,而这个时候也应该为死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一,人们都会用纸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写上名字和地址,为死去的亲人焚烧。
南京
南京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将各种颜色的纸糊成衣服、鞋帽等,并且装在一个红色的纸袋里,写上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红色的纸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后再焚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记挂,保佑亲人。有的人们还会用收获的粮食做一些羹来让亲人们尝新。
洛阳
在洛阳有一句古话:“十月一,油唧唧”,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炸一些食物,包饺子,用这些食品来供奉祖先,由于这些食物比较肥腻,因此会弄得“油唧唧”。在洛阳,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坟头烧寒衣,而是在家门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烧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时候,人们会抓一把土,在家门口撒成一个圆圈状,然后焚烧寒衣来祭奠祖先。一些热心的人们还会到十字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焚烧送去寒衣。
山东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在山东的淄川地区,他们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晋南地区,人们习惯用五色纸做成衣服,然后在纸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说为去世的亲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在晋北地区,人们讲究用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种御寒物品,有的人们还会用纸做一套房屋,有门有窗,为死者焚烧,非常精致美观。
如何给去世老人送寒衣
所谓送寒衣就是把纸制的衣服(市场有售)、烧纸焚化,以示哀悼和怀念之意。老人头年去世,今年寒衣节也要送寒衣啊,要么老人今年冬天怎么过?今天就是寒衣节了,晚上为老人送寒衣吧,墓地和街头巷尾都可以烧寒衣,不要忘了让老人取”钱和寒衣“来。
只有孝心的子女,才想到给死去的老人送寒衣,可敬可赞。做寒衣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就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鞋。不会做去花圈店可做。烧时代三颗香,和纸金元宝同烧,用一大张纸糊个口袋装,写上名讳,地点就可。
寒衣节送寒衣的送法有哪些
一、送寒衣的时间
民间有早清明、晚十月初一之说,也就是说清明节祭奠先人要赶在清明前,十月初一要赶在十月初一以后,具体时间要因人而定。
二、送寒衣的方式
一是可到墓地去,但一般要选择上午的时间,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往回赶。
二是有很多人选择晚上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送寒衣的。
三、送寒衣都需要什么
首先需要的是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纸做的衣服、布匹,还有讲究的找烧活铺里做的房子、柜子等等。
四、送寒衣人数
送寒衣没有人数限制,可以一家亲缘共同办理,很多年青人对这个不理解,认为这是个迷信,不支持老年人搞迷信活动,也有的老人怕孩子们不理解,不愿带子孙们参与。实际没有必要,应该支持才对,因为祭奠先人实际上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教育后人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好好孝敬老人、孝敬先人。
★ 寒衣节寄语
★ 寒衣节吃饺子
★ 寒衣节文案
★ 寒衣节各地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