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棉花熊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棉花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

篇1:「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

「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

从一则故事说起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一次与儿童心理学大师让・皮亚杰作了一次关于儿童游戏本质的谈话。爱因斯坦深为儿童游戏中所包含的那些隐秘而深刻的生命内容和文化消息所震撼,他不无感慨地说:“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游戏相比,不过是儿戏!”

这则轶事提醒人们,无论从生理、心理、行为还是文化背景的意义上去考察,童年现象都远远不像许多人所想象得那么简单。皮亚杰通过对儿童个体心理和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揭示了认识主体如何反映客体的复杂机制,因而从微观个体认识发生的角度论证了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为当代认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段20世纪儿童心理学和哲学研究中的佳话,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幼儿文学创作及其美学问题,同样是充满着启示意义的。

对于幼儿文学的重视和误解,在今天我们大众的文学生活中是一个同样触目的事实。一方面,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把幼儿文学推到了当代幼儿教育和幼儿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位置上,幼儿文学也成了亲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文学选材;另一方面,对幼儿文学认识上的误解,又使整个幼儿文学在创作、出版和推广方面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和尴尬。例如,把幼儿文学看成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或品德教育的工具,或者,把它看成是糊弄孩子的文学“小儿科”,尽管有用,但终究不成什么气候……

笔者近年来因工作之便,接触到了一些国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深感幼儿文学同样充满了一种独特、深刻、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气质,同样是一种生动而又高级的文学样式。

哲学

美国学者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一书,对幼儿的心理及其特征进行哲学分析,提出了许多深邃而又有趣的见解。事实上,幼儿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总是发生和充斥着各种具有哲学意味的内容和事件,而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也常常会以坚定而又巧妙的方式,捕捉并呈现出这样一种气质,一种属于哲学的气质。

名列美国《出版商周刊》评出的“最佳儿童图书”之列的《亨利徒步旅行记》(Henry Hikes to Fitchburg)是一本取材于美国思想家亨科・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图画故事书。作品中的主人公小熊亨利和他的伙伴相约去30英里外的菲茨堡。两只小熊旅行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亨利一大早就徒步起程,一路上赏鲜花、摘野果、采草莓、捣鸟窝,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妙和乐趣。而另一只小熊却努力挣钱:搬木箱、锄杂草……终于赚到了一张车票钱。他乘坐火车抵达了目的地。尽管他比亨利早一刻钟到达,但亨利却兴奋地说:“我采到了草莓。”作品借助简洁有趣的故事,完美的图文配合,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出版商周刊》在有关的评论中认为,该书“以最简练的文字和最奇妙的图画,表达了梭罗的哲学信念”。

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隐藏着深邃的意义,是幼儿文学最基本的艺术智慧之一。苏联作家安德烈・乌萨丘夫的.《大海的尽头在哪里?》也是这样一篇作品。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来到了海边,他们对大海的另一端充满了好奇,但看不见大海尽头的现实令他们十分伤心。这时一条金枪鱼游到了岸边。他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哭。

“大海的尽头看不见。”蚂蚁和大象回答道。

“怎么?”金枪鱼感到奇怪,“这难道不就是大海的尽头吗?我认为大海在这里正好到头了!”

“对呀!”蚂蚁兴高采烈地叫道,“乌啦,大象!我们见到大海的尽头了!”

“乌啦!”大象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开始从棕榈树上下来。但他突然顺便思考了一下,问道:“那么大海的开头又在哪里呢?”

作品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发出了具有某种终极关怀意味的追问。而关于大海的尽头与开头的追问与转换,更隐含着一种关于追问与思考的智巧与吊诡,对于幼儿读者来说,能否领略和接收这种隐藏意义也许并不绝对重要,但是对于幼儿文学来说,具备这样一种气质却是绝对重要的。

哲学为幼儿文学提供了一种大气的精神格局和深挚的艺术情怀。德国作家雅诺什编绘的图画书《哦,美丽的巴拿马》,就是把一个简单的关于找寻的故事,上升成为一个关于理想、关于家园的富有深度的故事。小熊和小虎是好朋友,他们有一个舒适而美丽的家。但是有一天,小熊发现了一个箱子,箱子上写着“巴拿马”,于是巴拿马便成了他们的理想王国,他们踏上了去往巴拿马的途程。一路上,历经艰辛,最后在乌鸦的帮助下找到了巴拿马――原来,这个最美丽的地方,就是他们自己的家园。对于家园的思考使故事获得了一种思想的支撑,情节的铺展中同时就营造了一种十分大气的精神格局。山姆・麦克布雷尼和安妮塔・婕朗联袂创作的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表达传统“爱”的主题的作品,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单纯而富于奇巧。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但是,就像作品中的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到的,爱,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作品在天真而丰富的想像与游戏中,传达了别致动人的爱的情怀。

在国外的幼儿文学作品中,类似这样大气而又动人的作品并不少见,例如《世界为谁存在》、《失落的一角》、《爱心树》、《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十二只小狗的命运》、《冬冬,等一下》、《獾的礼物》、《莎莎奇遇记》等等。这些作品的故事都十分浅显有趣,但它们讨论或涉及的议题却决不粗陋:关于人与自然,关于缺陷与满足,关于奉献与索取,关于同情与和谐,关于死亡与怀念……而且,这些作品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富于哲学气质的思考与讲述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幼儿文学的粗陋首先常常是由于思想的粗陋造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是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的。

美学

正如幼儿心理看似幼稚、单纯,却蕴涵和传递着某些深刻而隐秘的关于人类生命的、文化的内容和消息一样,幼儿文学也保留和反映了深邃的艺术审美规范。这里往往没有精巧的修饰,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而全然是一派最本真、最自然的生命感觉和意趣,一种大巧若拙的文学形式意味。请看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的诗作《进城怎么走法》:

进城怎么走法?

左脚提起,

右脚放下,

右脚提起,

左脚放下,

进城就是这么走法。

一个简单的设问,一个出人意料而又尽在情理之中的回答。这首小诗极为典型地显示了幼儿文学的美学智慧:平实中充满趣味,单纯里韵味无穷。

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编绘的图画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以绝妙的构思,展示了极高的美学素养。鳄鱼牙疼去看牙医,犹如一个幼儿对医生充满惧怕。而以常人面目出现的牙医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人,内心同样满是恐惧。作品中除了生动的绘画外,文字部分全是鳄鱼与牙医的心理活动,例如:

鳄鱼:我真的不想看到他……  但是我非看不可。

牙医: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鳄鱼:我一定得去吗?

牙医:我一定得去吗?

鳄鱼:我好害怕。

牙医:我好害怕。

鳄鱼:我一定要勇敢。

牙医:我一定要勇敢。

鳄鱼: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牙医: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鳄鱼: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牙医: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鳄鱼:不用太久……

牙医:不用太久……

鳄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

牙医:多谢您啦!明年再见。

鳄鱼: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

牙医: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

鳄鱼: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牙医: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以完全一致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既展示了两个不同角色此时此地的真实心情,又造成了故事讲述结构上朴拙而又奇巧的美学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五味太郎在图画书的创作中,总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作品的构思之中,他会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来构思一个作品。因此,他的作品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鲸鱼》等,在构思和美学形态上,总是具有一种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出人意料的审美效果。

幼儿文学拥有一种单纯的美学。这种单纯同样决不是简单和粗陋,而是一种具有独创性和很高艺术智慧的美学。杰出的幼儿文学作品大抵都展示出了这样的智慧和美学。

一点感想

重新认识和发掘幼儿文学的美学可能和潜力,是当代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我以为,除了多样的外观、精美的印制等外在因素之外,如何不断提升幼儿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美学内涵,应该是我国幼儿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只有不断创作出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我们才有可能彻底破除对于幼儿文学的歧视态度,才有可能真正地拥有读者和我们这个时代。

来源:中华读书报

篇2:红缨文摘:解读瑞安“教育凭证”模式

红缨文摘:解读瑞安“教育凭证”模式

政府把本该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用票券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凭券去自主选择任何一所政府认可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就读。这种发放教育券的做法,过去在人们看来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化模式 ,而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早在3年前就尝试着实施这种教育模式。教育界和理论界将瑞安的这种做法称为“教育凭证”。那么,“教育凭证”给瑞安带来了什么?它给我国教育界又提供了哪些启示?

推行“教育凭证”制度,瑞安一马当先

“为了不让家庭贫困的孩子失学,不让政府助学资金在中途被截留,不让民办学校现有的办学设施闲置,我们从开始推行的教育助学凭证,为切实实施义务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如此表述。

这位文质彬彬、书生味十足的教育局长,说起“教育凭证”饶有兴趣。他告诉记者,自以来,瑞安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实施教育券理论,发放“教育凭证”,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叶耀国就瑞安实施“教育凭证”的具体做法作了详细的介绍:20,我们对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补助,特别是补助那些因家庭贫困而打算放弃升学资格的初中毕业生,每位学生补助200元,用“教育券”的方式发放,共拨出专款200万元。当时,“教育券”在瑞安还是一个新事物,在教育系统内部,则称之为“教育凭证”。

,我们在2001年的基础上,根据可预测的高中招生情况,对“教育凭证”的做法进行完善,因为瑞安市的职业学校大多是民办学校,因此我们把实施的重点放在民办学校上。并规定,民办普通高中每招收一名瑞安籍学生,可获200元奖励,民办职业高中?包括综合高中、成人高中、成人中专?每招收一名学生,可获奖励300元。

,我们将实施“教育凭证”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发放标准为低保、孤儿对象: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初中生520元,高中生元;贫困生对象:小学生每人每年320元,初中生420元,高中生1500元。为使特困生不在学期结束后辍学,我们在学期结束前就发放“教育助学凭证”。享受“教育凭证”的学生还可享受教育基金补助。

“教育凭证”制度适用各类性质的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重点突出民办学校。覆盖对象,以鼓励入学为主,适用于新生。高中阶段确定贫困生的标准比义务教育阶段的要低,不局限于低保、孤儿、特困家庭、受灾家庭,一般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也是覆盖的对象。

“教育凭证”申领与兑现的程序,先由各学校上报申领“教育凭证”的对象,由各地教育学区初步审查,经教育局核定后返回学区、学校并进行公示,最后教育局把每个学校的贫困生以及家庭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再将“教育凭证”发放到有关学校,并由学校送交给符合申领“教育凭证”条件的学生手里,学生拿着“教育凭证”可到学校注册入学,凭证所标金额可抵学杂费等,学校再将收缴的“教育凭证”汇总到瑞安市教育局进行结算。

“教育凭证”的资金来源,由教育局财政支出、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目前基本上靠教育局财政支付。

“教育凭证”的实质――求证教育效益和公平最大值

在叶耀国看来,瑞安推行教育凭证制度的实质是用政府现有的有限资金求证教育效益和公平的最大值:一、让所有适龄孩子有书读,不能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二、不让政府助学资金在中途被截留,真正落到实处;三、整合和盘活学校的办学设施,达到公共设施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样,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教育券确保对教育的投入,学校之间因学生掌握充分的选择权而增强了竞争,从而促使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这是推行“教育凭证”的意义和成效所在。

对“教育凭证”所求证的教育效益和公平最大值这一观点,叶耀国以举实例的方式作了进一步论证。他说,以高中段为例,政府办一个高中班,按一个班级50位学生计算,每年起码要投入10万元办学经费,三年相当于在每个学生身上投资6000元。而政府给民办学校每位学生一次性补助400元,一个班级只用补助2万元,这样民办学校多招收5个班级,公办学校就可节省50万元。实施“教育凭证”不仅给政府减轻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把民办学校的现有设施充分利用起来,达到公共资源配置的最大化,这大大缓解了瑞安市初中升高中不能普及的压力。

瑞安是一个拥有110万人口的大市,在校中小学生17万人,政府财政负担相当重,以来,每年财政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但学校经费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此外,最近几年,瑞安正处于高中升学的高峰期,每年大约有17000名初中生毕业。随着“普九”任务的基本完成和高校的扩招,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瑞安市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20,瑞安市的初中毕业升高中率仅70%。因此,提高高中入学率的重点在中等职业教育,难点在民办高中。

推行“教育凭证”,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就是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和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难问题。自实施教育凭证以来,瑞安教育局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把贫困户、孤儿、低保、特困户学生的数量进行统计,通过学校提前给学生发放“教育凭证”。同时,瑞安市教育局还把外来的贫困民工子女也纳入“教育凭证”发放对象,免掉借读费,切实减轻了外来民工的经济负担。

教育公平和效益最大化原则,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教育界专家认为,瑞安推行的这种“教育凭证”制度与美国芝加哥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1955年,美国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发表了《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弗里德曼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券(schoolvoucher),一译学券制,该理论认为政府把本该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凭券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到任何一所政府认可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这样,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教育券保持对教育的投入,学校之间也会因为学生掌握充分的选择权而增强了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冯晓霞教授将有关教育券的理论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无排富性”模式,即给所有适龄儿童等面值的教育券,家长可以自由选择收费标准不同的学校,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理论即属于这一模式。另一种是“排富性”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前一种模式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性原则,主张只给低收入者或有特殊需要的家庭以特殊的补助。瑞安市所推行的“教育凭证”正是属于“排富性”模式。

“教育凭证”在瑞安初见成效

以教育效益和公平原则为核心的“教育凭证”制度,给瑞安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下面关于瑞安近年升学率的几组数据就是“教育凭证”在瑞安所取得成效的有力注解。

2001年,瑞安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率达80.1%,比上年增长了10%,普职高招生数比例接近1:1。其中,民办高中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招生数的'27%,比上年增加了8%;20,瑞安市初中升学率超过82.6%。17所民办高中共招收4000多名新生,比2001年又翻了一番,有的民办学校甚至200%地完成招生计划,全市民办高中学生数量超过全市高中学生的 1/5;20,全市初中毕业生16374人,升入高中段14288人,升学率达到87.26%人。同时,随着“教育凭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确保了继续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初中的入学率为98.18%,比上年的96.67%又有了新的提高。

“教育凭证”发放,在促进瑞安初、高中段升学率提高的同时,也给民办学校以极大的物质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不少民办学校不仅扩大了招生规模,办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瑞安市开元综合高级中学校长金剑坦率地告诉记者,“教育凭证”给民办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一方面体现了民办学校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民办学校多年来一直在社会的歧视中艰难前行,在教学经费、招生和吸收师资方面比较困难。至今学生择校观念还是十分传统,普遍愿意到公立学校就读,对民办学校仍有偏见。2001年瑞安市教育局推行“教育凭证”制度,给全市升学率指标好的民办学校以物质上的奖励,这有利于民办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

瑞安根据当地教育发展实际情况而推行的“教育凭证”模式,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国内一些媒体如《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以及当地多家电视台先后对此作了报道,并从深层次剖析了“教育凭证”将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产生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国务院纠风办副厅级专员杨广洪专程赴瑞安对“教育凭证”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充分肯定了瑞安推行教育新模式的大胆探索精神和对我国教育改革推动的积极意义。

“教育凭证”进一步推广仍有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瑞安推行“教育凭证”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叶耀国对“教育凭证”制度能否进一步在瑞安乃至更广泛地区进行顺利推广,也表示几分忧虑。

他告诉记者,瑞安在推行“教育凭证”的初期阻力较大,教育系统内部对此也有持不同的看法,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提出,对民办学校支持力度这么大,是否存在国有资金流失?现在人们虽然逐渐理解并认可了这一做法,但“教育凭证”目前在瑞安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公立学校之间还没有完全推广,也没有普及每一位学生,还属于小范围试点。他希望社会各界为教育凭证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提供更广泛的理论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叶耀国还向记者透露了“教育凭证”制度在进一步推行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第一,至今人们对“教育凭证”的做法还不太理解。有人认为,利用经济杠杆对教育只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凭证”对民办学校支持,乐了“老板”,对公办学校“不公”。

第二,“教育凭证”的推广范围和标准确定仍有一定难度。因为瑞安高中数量多?35所?,类别齐?有普高、职高、成人高中?,档次、规模差别大,高中学校实施“教育凭证”的范围变数大。

第三,瑞安市高中贫困学生的覆盖面广,依靠教育经费切块作为“教育凭证”来解决,经济负担较重。

第四,“教育凭证”的防伪安全也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叶耀国强调,进一步完善“教育凭证”制度,还要着重强化几方面措施:一、加大对教育凭证的宣传力度。二、通过合法途径,多渠道筹措“教育凭证”的资金来源。三、完善“教育凭证”制度,发挥“教育凭证”在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平性。四、对办学水平处于不同档次的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区别对待,使“教育券”真正体现了政府关注并扶持弱势群体学生的善举。

篇3:「红缨文摘」智慧型教师与教师类型转换

「红缨文摘」智慧型教师与教师类型转换

所谓“智慧型教师”是指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寻求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教育智慧,从而具有高情商、高智商、高效能的一类教师。

一般认为智商基本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我们在承认这一科学事实的同时,强调实践出真知,特别是教育活动方面的“智商”能力,更是由教育实践活动造就的。教师的智慧与其他职业人群的智慧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智慧。作为专业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之智慧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

所谓“一体”,指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智慧人格的生命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现代性突出地表现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有一个合理的主体性认同,有一个“无过无不及”的自觉把握,这种主体性是师生主体间性中的教师主体性,它既要求教师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又要时时警惕和克服自身主体性的膨胀,特别是恶性膨胀,这就涉及教师人格问题。做到恰到好处!做到“无过无不及”,正是智慧型教师解决自身主体功能问题的智慧。人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作为自己生命主体的人的功能属性。在以能力为本位的当代社会,智慧型教师生命主体之人格性就突出地表现为与具有解决自身主体功能性的智慧人格相连。

所谓“三维”,是充实和具体体现“智慧型教师”生命主体和智慧人格的三个方面,分属心理学三分法的知、情、意领域。

从“知”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理性观念之智慧的教师。理性观念是教师的主观认识、思想观念,属于康德所说的“纯理性”。教师的“纯理性”对于教育实践具有一种“前定”的效果倾向,即有怎样的“纯理性”,便会产生怎样的实践倾向,“纯理性”发挥着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西塞罗曾精辟地论述过理性与智慧的关系,他说:“当理性发展成熟和完善,便被恰当的称之为智慧。”这就是说,智慧是一种成熟的和完善的理性。“智慧型教师”成熟和完善的理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方法等有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论洞察,这里边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包含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教师在理性观念方面的智慧,是这两者相互作用而“转识成智”的结晶。

从“情”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人本取向”之智慧的教师。目前对教育活动中的“人本取向”尚有不同看法,对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育人为本”尚有歧见。笔者认为,教育的“人本取向”贯彻的是“人是目的”崇高的人文精神。当然应承认“人既是目的又是工具”,然而,人为工具的一面终究是为“人是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人本取向”主要是以学生为本,它不但建筑于理性认识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扎根于师生的情感关系中。

从“意”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执著精神之智慧的教师。“执著”原是佛家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本文所谓“执著精神”,是指智慧型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为之作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精神。“执著”在现实生活中大有被排除在“智慧”之外的意思,因为它意味着不能超脱,不会“脑筋急转弯”,因而,“执著”非但不是“智慧”,相反的却是“愚蠢”,然而这只不过是过分世俗化的理解。无论在教育的理想世界,还是在教育的现实场景,看似“愚”的执著终究是教师的一种智慧,而且属大智慧,因为若没有它,崇高的教育理想无法实现,人性教化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完全可以说执著精神是智慧型教师专业素养中看似“愚”而实为智慧的意志品质。

“智慧型教师”是一种教师类型。“教师类型”与“教师角色”是有着一定联系但又不一样的概念。一般地说,“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职业定位,而“教师类型”则是教师在其职业定位中表现为心性行为的某一类的形象标识,这些形象标识作为一种“隐喻”,往往隐匿着某些特定的思想理念和内在根据。如历史上流行的“园丁型教师”、“设计师型教师”等,就属“教师类型”,而不作为“教师角色”。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当今社会和教育的转型期,这种核心因素已不是过去所强调的知识、经验和某种特定文化,而是具有隐喻性质的“智慧型教师”“一体三维”之“智慧”。它所隐匿的思想理念和内在根据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必须靠也只有靠“智慧”去统帅和处理知识信息,必须靠也只有靠以“一体三维”之能力为本位的“智慧人格”去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否则便会陷入师生一道被知识信息和教育教学任务压得近乎窒息的无奈和困惑之中。

教育史上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的两种教师类型是“园丁型教师”和“设计师型教师”。园丁型教师所隐匿的思想理念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它认为教育是儿童天赋本能自发的、自然生长的过程,教师只能作为“自然的仆人”参与教育过程,就像植物生长一样,只需从旁提供阳光、雨水等适当的条件,儿童便能自长自成,教师对学生内在的干预会破坏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在卢梭的自然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中反映最充分。设计师型教师的思想理念则是以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赫尔巴特反对把人交给“自然”、引向“自然”,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对学生的刻意求工,以达到把学生塑造成教师“事先预料未来人的目标”。凯洛夫教育学承袭了赫尔巴特的“刻意塑造论”,另外加强了所设计的“理想人”教育目的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园丁型教师和设计师型教师各自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历史上皆作过教育学贡献,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更是如此。比方说,根据园丁型教师理念,父母也可以是教师,而且可能是比学校教师更好的教师,教师甚至可以泛化至“保姆”;根据凯洛夫设计师型教师的理念,“社会”是最高位的教师,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的阶级及其政党中的任何一员,均可以成为按崇高的教育目的去设计、去塑造年轻一代的“教师”,但这种“塑造”往往容易成为不顾学生特点的“捏塑”。这就是说,园丁型教师和设计师型教师虽都强调了“教师类型”,但在实际上并不强调教师专业,甚至还淡化了教师专业,造成了非“教师角色”的人,也可成为教师的教师“半专业”或非专业的后果。

智慧型教师则不然。首先,它肯定教师是一个专业,强调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具作用力的智慧,必须经长期而艰苦的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学习、探究和实践中的修炼、反思才能形成和获得;第二,它面对知识信息社会,把作为专业素养的教师生命主体中“成熟的理性”、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意志归结为教师的智慧人格;第三,在思想理念上,既信奉智慧统帅知识信息、智慧人格引领心性行为,同时又广泛吸收包括园丁型、设计师型教师思想理论基础在内的中外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不拘于一家一说而博采众长,着重于批判性继承基础上的现代性转化。

据有关研究,中国大陆缺乏“教师专业”的概念意识,这与国际上“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同趋势有较大距离。造成这种现状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园丁型”,特别是“设计师型”教师理念的消极影响。按“理想人”定式加工式的“塑造论”占主导地位,不仅迫使学生失去了教育生活中的生动、活泼、主动和个性发展,而且令教师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智慧,失去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创造性追求。

从我国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看,教师中属于“园丁型”的不多,大多数属“设计师型”。如果说“园丁型”教师类型属偏重于“方法”的一种教师类型,“设计师型”教师类型属偏重于“权力”的一种教师类型的话,那么“智慧型”教师类型则属于人格型的教师类型。从文化学角度看,如果说自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暗示中外文化不同,中国文化向“仁”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仁”文化,西方文化相对而言属于“智”文化的话,那么作为人格类型的智慧型教师则是摆脱了单一特色文化的束缚,而属兼取中西文化之优长的“仁”“智”融合的开放型人格。智慧在当代是超越一切社会角色、超越所有知识信息的人之灵魂。教师拥有了它,并将它作为一种人格来塑造,便能成为具有专业智慧的教师,成为灵活运用中外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深刻把握个人实践反思的创造型教师,成为既解放学生又解放教师自身的教师,成为“转识成智”能适应和挑战信息社会的教师。由设计师型教师、园丁型教师转换为“智慧型”,是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理想型走向理想与现实结合型,从“权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师类型。这种“教师类型”的转换意味着教师专业素养新的要求和提升,意味着教师主体智慧人格之当代性的确立和拥有,意味着知识信息社会的需要,意味着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在理念上、机制上需要发生的变革。在此意义上应该认为,“教师类型”转换是历史维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知识信息社会正热切呼唤智慧型教师大范围、大批量诞生。

原载《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9月

篇4:幼儿外国寓言故事精选

两位老秃——

老亲家一起赶路,

看见有个东西

在草丛里闪闪忽忽。

“呶,”他们想,

“我们可发现了宝物。”

“该归我!”

“你胡说!”

两位亲家

争得面红脖子粗,

推背搡腰动起了武。

呜呼,

拔掉了头上仅有的毛一束,

只剩下一片光秃秃。

他们这是何苦,

为何争个你死我活

互不让步?

为的只是

一把羊角梳。

篇5:外国基本文学常识

外国基本文学常识

1.希腊文学

(1)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了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

(7)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2.英国文学

(1)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2)笛福,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描写的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英雄。

(3) 拜伦,伟大诗人。代表作诗体小说《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了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

(4)雪莱,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等。诗剧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胜利的信念。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

(5)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6)柯南道尔,作家。主要作品有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7)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

3.法国文学

(1)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是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又称《吝啬鬼》)等共37部喜剧。他的作品鞭挞了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写的是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进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的故事。

(3)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写的是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故事。“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4)巴尔扎克,19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其“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都德,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代表作《小东西》等,短篇小说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与福楼拜、左拉、龚古尔、屠格涅夫组成文学社团“五人聚餐会”。

(6)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7)欧仁·鲍狄埃,工人诗人。主要作品有《国际歌》(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列宁说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8)罗曼·罗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的是一个以个人奋斗来反抗社会的艺术家的悲剧人物(以贝多芬为原型)。

篇6:外国传统文学总结

2

ωκεαν?? Henry Fielding 菲尔丁 Realist novelist,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s; The History of Ton Jones, a Foundling 《弃儿汤姆-琼斯》 Sentimental 伤感主义 novelists

Samuel Richardson 理 查森, Laurence Sterne 劳伦斯-斯特 恩, Oliver Goldsmith 格尔斯密 William Blake Pre-romantic poet;浪漫主义诗人 布莱克 Songs of Innocence 天真之歌》 eg. The 《 : Lamb; Songs of Experience《经验之歌》: eg. The Tiger, London, the Chimney-Sweeper Robert Burns Pre-romantic poet; 彭斯 The national poet of Scotland; 苏格兰 民族诗人 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 Auld Lang Syne《美好的往日》 ;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 我的心在高 《

原》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谢里丹 William 5. The Wordsworth English Romanticism 华兹华斯 (1798~1832) 浪漫主义 拜伦、雪莱、济慈齐名 18 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 与格尔斯密齐名。 The School for Scandal《造谣学校》 “Poet Laureate”1843 获桂冠诗人,属 “湖畔派”诗人 Lyrical Ballads《抒情歌谣集》: joint work by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in which the best know poems by Wordsworth are 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and 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

篇7:外国传统文学总结

3

ωκεαν?? Samuel Taylor A great poet and a literary critic; Lyrical Ballads: joint work by Coleridge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in which the 泰勒 best know poem by Coleridge is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

咏》 。

George Cordon Poet; Byron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恰尔德-哈 拜伦 罗德游记》, Don Juan《唐璜》 Percy Bysshe Poet; Shelley Prometheus Unbound 《解放了的普罗米 雪莱 修斯》 Ode to the West Wind , 《西风颂》 , Ode To a Skylark《云雀颂》 John Keats Poet; 济慈 Ode on a Grecian Urn《希腊古瓮颂》, Ode to a Nightingale 《夜莺颂》 , To Autumn《秋颂》 Charles Lamb The best essayist in the age; 兰姆 Tales fro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故事 集》, Old China Walter Scott Novelist; 司各特 Ivanhoe 《伊凡赫》 ,The Lady of the Lake

《湖畔夫人》

6.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19 世 纪四五 十 年代) 1837~1901 维 多利亚 时 代 是英国 历 史 上最为 光 辉 灿烂的 盛 世。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 Novelist; Pickwick Papers 《匹克威克传》, Oliver Twist《雾都孤儿》, The Old Curiosity Shop 《老古玩店》 Dombey and Son , 《董 贝父子》, 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 波菲尔德》, Great Expectations《远大 前程》, 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 Hard Times《苦难时世》 Novelist; Vanity Fair《名利场》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y 萨克雷

4

ωκεαν?? Novelists; 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Anne Bronte: Agnes Grey《艾格尼丝格雷》 Novelist; Jane Austin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简-奥斯丁 Sensibility, Emma George Eliot Novelist; 艾略特 The Mill on the Floss 《弗洛斯河上的磨 坊》, Silas Marner《织工马南》 Naturalism OscarWilde: The representative among ( 自 然 主 义 ) , the writers of aestheticism and New-Romantici decadenc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The sm ( 新 浪 漫 主 Happy Prince 义 ) , Aestheticism (唯美主义) , Decadence (颓废派主义) Thomas Hardy Novelist; 哈代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卡斯特桥 市长》,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 家的苔丝》, 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 Bronte Sisters 布朗特姐妹

7. Late 19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裘德》

8. The 20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Bernard Shaw 肖伯纳 Dramatist;生于爱尔兰,曾获诺贝尔文 学奖,著名的幽默大师,社会主义者 Man and Superman 《人与超人》 Major , Barbara 《巴巴拉少校》 Pygmalion , 《皮 革麦林》;Arms and Man《武器与人》 ; The Devil’s Disciple 《魔鬼的门徒》 William Butler Irish poet and playwright;生于爱尔兰, Yeats 1923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叶芝 Sailing to Byzantium 《驶向拜占庭》The , Second Coming, Leda and Swan《丽达

与天鹅》

篇8:外国传统文学总结

英国文学

Beowulf 1. Old and Medieval (约 Geoffrey 5 世 纪 Chaucer ~1485) 乔叟 Edmund Spencer 斯宾塞 Thomas More 2. the 摩尔 English Francis Bacon Renaissance( 培根 15 世纪后期 至 17 世 纪 初) 文艺复兴 Christopher Marlowe 马洛 The national epic 史诗 of the English people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and “the father of English fiction”;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poets’ Poet”; The Faerie Queen《仙后》 Prose writer; Utopia《乌托邦》 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唯物主义哲学); The first essayist in England; Of Studies《论学习》, of Travel and of Wisdom,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知识的进步》

Playwright; The tragic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 《浮士德》 The Jew of Malta《马耳 ,

他的犹太人》

1

ωκεαν??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 The greatest English playwright,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real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 He wrote 37 plays (16 comedies, 11 tragedies and 10 historical plays), 154 sons 十 四 行 诗 and some long poems. The Great Comedie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s You Like It, Twelfth Night; The Great Tragedies: 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 Major historical plays: Henry IV, Henry V. The greatest poet in the Revolution Period 大革命时期; Paradise Lost 《 失 乐 园 》 ,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 Samson Agonistes

John Milton 弥尔顿 3. The 17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新 古典主 义 派

《力士参孙》

John Bunyan 班扬 John Dryden 德莱顿 Prose writer; 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 Writer and poet, the most notable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lassicism in the Restoration period 王朝复辟时期; All for Love《一切为了爱情》, Antony and Cleopatra Alexander Pope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亚历山大.蒲伯 neo-classical school(新古典主义学派) The Rape of the Lock 卷发遭劫记》 an 《 , Essay on Man《人论》 Odyssey《奥 , 德赛》 Samuel Neo-classical writer;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Johnson Lives of Poets Danniel Defoe Realist novelist; “Father of English and European 笛福 Novels”’ 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 Jonathan Swift Realist novelist; 斯威夫特 Guilliver’s Travel《格列佛游记》

4. The 18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篇9:外国基本文学常识

外国基本文学常识

4.德国、俄国(苏联)文学

(1)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2)席勒,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阴谋与爱情》(剧本)、《欢乐颂》(诗)。

(3)海涅,诗人,政论家。主要作品有《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4)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有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誉。

(5)果戈理,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6)屠格涅夫,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中篇小说《木木》。《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7)列夫·托尔斯泰,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8)契诃夫,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他是俄罗斯惟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9)高尔基,无产阶级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10)奥斯特洛夫斯基,主要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其他国家文学

(1)但丁,意大利人,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有叙事长诗《神曲》,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组成。《神曲》以幻想形式,写但丁迷路,被人导引神游三界。在地狱中见到贪官污吏等受着惩罚,在净界中见到贪色贪财等较轻罪人,在天堂里见到殉道者等高贵的灵魂。

(2)薄伽丘,意大利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3)塞万提斯,西班牙人。主要作品《堂吉诃德》,描写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乔·潘萨的冒险经历,揭露封建势力的丑恶,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是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4)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5)密茨凯维支,波兰杰出诗人,被誉为“飞禽之王——鹰”。主要作品《青春颂》,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

(6)裴多菲,匈牙利人,19世纪最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

(7)易卜生,挪威戏剧家,“问题剧”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20多个剧本。

(8) 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草叶集》。他打破传统诗的格律,首创自由体新诗。

(9)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讽刺小说《镀金时代》,儿童文学《汤姆·索亚历险记》,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他的作品对资本主义的现实认识不断深化,由轻松的幽默转向了辛辣的讽刺。

(10)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约300篇,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11)海明威,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表现“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

(12)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中篇小说《蟹工船》,描写渔工悲惨的生活和觉醒、斗争。

(13)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长篇小说《沉船》等。他的《人民的意志》一诗被定为印度国歌。

当代幼儿童话故事

幼儿文学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教育的新理念探讨

「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合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红缨文摘」当代外国的幼儿文学 (图),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