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寻访小康路争当小先锋征文800字(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狗狗贴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最近,我看了一本老师推荐的书——《_》。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我国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里面有许多为了实现目标而拼搏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件就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了。
24岁的李保国,是一位大学老师,在他任职10余天后,他就相应学校的号召,开始了山区的开发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山的居民脱贫奔小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当年,邢台市山区里自然灾害频繁,树木的存活率竟不到10%,李保国起早贪黑,制造手工炸药,炸平了山上的每一块乱石。有一次,他在爆破的时候,发现有一枚炸弹没有被引爆,便走出掩体,冒着生命危险拆除了引信,免除了一场“灾难”。事后,他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河北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并且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读完这则故事,我心里感慨万千:李保国为了他自己的事业,为了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起来,为了圆国家百年富强的梦,整整奋斗了34年。因为心力交瘁而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的坚持不懈,令我们称颂!
就如他的名字,“保国,保国,保家卫国”!在他的一生中,尽管“颠颠覆覆”,但他的信念一直是——“持之以恒,圆梦中华”。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的人。我们小学生,更应该为了学习,为了达成自己所预期的目标而不断奋斗,不断拼搏,不断追求。
最近,我在学骑自行车,虽然遇到许多“困难险阻”,内心里也有过纠结,可我终究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不懈地努力。因为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梦想就一定会实现。正如米南德所说,“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在此,我要向同学们说,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真正成为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着李保国的英雄事迹,让我们为学习而不断努力,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牢记这励志圆梦,持之以恒的理想,让我们牢记着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的中国梦。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一定会被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领袖高屋建瓴指明问题短板所在,又提供了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方法遵循。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今年仅剩下7个月的时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可谓是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但兑现庄严承诺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当前,唯有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劲头,只争朝夕抓落实。
在正确方向中抓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方方面面,但最后关头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着重就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梳理,并就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作出周密部署,为实施精准攻坚,跑赢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科学遵循。抓落实就是要沿着这一正确方向的指引,把补短板作为必然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完成硬任务。
在慎终如始中抓落实。“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越是成就骄人,越不能有麻痹厌战、侥幸懈怠。目前我国还有551万人未脱贫,200万人有返贫风险,300万人有致贫风险。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高质量做好“全面”文章,就要在“短板”上久久为功。所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就是要锁定全面小康目标,聚焦薄弱环节,聚力短板弱项,持续抓紧抓实抓细攻坚。
在实干笃行中抓落实。小康质量高不高,群众的感受是最直观的。“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做好补短板硬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不是喊口号、摆架子就能得来的,而是靠真抓实干干出来的。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落在实处,努力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达标,让群众“获得感”满满,全面小康才能得到认可、经得起检验。
在精准施策中抓落实。“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既是要求更是科学的方法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最后一公里”剩下的无疑都是硬骨头、硬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精准施策。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精准攻坚,打响打好歼灭战,向精准要效益,以补短板推动全面发展。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行胜于言尤需只争朝夕抓落实,把时间抢回来、进度赶回来、损失补回来,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周都寂静,太阳收敛了白天时辣眼的光芒,变得圆润、柔和,天空中泛着紫灰色的红晕,不知名的鸟儿盘旋着、嬉闹着,卖弄着自己清脆的歌喉。
镜头一
迎面飘来一阵笛声,似高山流水,悠长深远,消失在暮色中,打破了黄昏的宁静,我循声而去,是爷爷,如同一棵古柳站立在社区的凉亭中,双手托着木笛,目光深邃,乐声不间断地从他的指尖流泻出来,传入我的耳朵里。看来,爷爷又在忆当年,在他年轻时,学笛子是他唯一的梦想,后来,家里交付不起学费便半途而废了。现在,爷爷已人到晚年,如同傍晚这即将落山的残阳,也该享享清福了,他没事总喜欢拿起笛子,随意地吹上一曲,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听,笛声愈演愈烈,爷爷的手转成了一只陀螺,猛地,笛声又放得很舒缓,华丽地结束了,爷爷走出凉亭,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生活真好,国泰民安。正是祖国的繁荣安定,才让我们的老年生活这么幸福。在疫情的关键时刻,国家一视同仁,不以年龄划分优先治疗等级,对年轻人老年人同样极力救治,这样的国家让我们老年人安心。”
镜头二
傍晚,广场上传来熟悉的广播声,奶奶们簇拥在一起,谈天说地,等待着广场舞的开始。随着“当啷”一声,奶奶们站成了九宫格,摆好了舞姿,只听收音机里音乐响起,奶奶们用脚打着节拍,扭起了腰,甩起了手,牡丹真丝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个个仿佛摆脱了苍老的束缚,又展露了青春的活力,个个都如花儿一般,点缀了整个广场,整个黄昏,她们把手臂举过头顶,迈开修长的腿,在地上转圆圈,跳得热火朝天,与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形成显著的对比,仿佛又变回了青年女性,望着她们,我不自觉地微笑着。
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党的号召下,人们大门紧闭,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更别提跳一场广场舞了,那时的社区广场空无一人。钟南山院士带领“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终于,中国控制住疫情的发展,慢慢恢复了宁静,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社区的广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奶奶们又跳起了她们热爱的广场舞,一切都是那么安定祥和。
镜头三
羽毛球在黄昏的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我手握着羽毛球拍在广场上与同龄人交手着。忽然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在灌木丛中来回穿梭,细看,是一位穿着制服,在用目光寻觅着什么,猛地,一只通体雪白的猫,撒开猫爪,奔到了马路上,摇着尾巴,仿佛在召唤初中生,初中生也跑到马路上,发出爽朗的笑声,一猫一人就在这晚霞中欢乐的追逐着。突然,他与我四目相会,不好意思的拎起地上的书包,撒腿跑开了。
还记得过完漫长的寒假,第一天开学的日子,同学们戴着口罩,校门口设立体温检测,每天老师都会给我们量三次体温。久违的校园生活让同学们既兴奋又小心,在学校有序的安排下,同学们一天天安心地在学校学习着。现在放暑假了,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国际形势依旧非常严峻,相应教育局号召,尽量减少出市,社区的广场就成了我们欢乐的场所。
社区的傍晚那么和谐、那么美好!这一切美好都是因为我的国,厉害了!
评委点评:
作者选取的地点非常生活化——社区,选取的时间也很有生活味道——傍晚,这使得本文充满了生活气息。在表达方式上,作者采用了镜头转换的方式,通过三个镜头写出了各种年龄层次的人在社区里悠闲、幸福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拔穷根,奔小康,乡村教师是山里孩子走出山旮旯的领路人。
19岁那年,我来到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支教,用一支粉笔开启了教书生涯。原本怀揣理想而来,可到学校里一看,教室四面透风,操场一片荒芜。加之地处海拔近千米的山坳中,距县城100多里路,回趟南昌老家得辗转一天。父母的心疼和不理解曾令我动摇,但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却深深印刻在我心里。
山花开了,学生给我采来最香的一束;山果熟了,学生为我摘来最甜的一捧。生病时,学生把鸡蛋塞到我手中。学生们有情,乡亲们有义,我把大山当成了自己的家。学校不通班车,我就挑着扁担走20多里山路,把课本和文具运上山。通过点滴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时光荏苒,我教过的1000多名学生相继走出大山。其中,廖作英、涂莎母女俩还先后成为教师,与我同行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廖作英是我带的第一批学生,那时才7岁的她,甜甜地喊我“支姐姐”。后来,她的女儿涂莎也成了我班上的学生,我便成为小姑娘口中的“支妈妈”。如今,她们母女俩都站上了讲台。一年一年我的班上迎来新的学生,孩子们对我的称呼也变成了“支奶奶”。
40年前,我走进了大山;40年后,我依然在这里。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成才,我看着他们走出大山,更目睹了乡村教育的巨变。
过去,几块木板拼接在一起,刷上墨汁便成了黑板。一堂课讲下来,手指都染黑了。遇到雨天,木板回潮,粉笔写上去,只留下一道道模糊的笔画。如今,触控笔、智能电子白板等成了课堂新装备,手指轻轻一点,图片、视频悉数弹出,山里娃享受到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过去,孩子们翻山越岭来上学,崎岖的羊肠小道坑坑洼洼,一下雨便泥泞不堪。没等到学校,鞋子先大了一圈,教室门口专门备了块铁片,孩子们刮了鞋子上的泥巴才进教室。如今,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了每一个村民小组,太阳能路灯从村头亮到村尾。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加安全通畅,再也不必起早贪黑绕远路了。
过去,操场是一片光秃秃的砂石地,一刮风便尘土飞扬。体育器材少,学生们只能跳皮筋、丢沙包,课余生活很单调。如今,塑胶跑道进校园,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操场上还竖起了篮球架,摆上了乒乓球台,修葺一新的校舍成了村里最美的风景。
过去,有的孩子因交不上学杂费而没来报到,我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尽可能筹钱垫付。如今,“两免一补”政策消除了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营养改善计划”让娃娃们吃上热腾腾的免费午餐,越来越多的山里娃带着自信走进学校。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乡村教育实现了巨大转变。
我是零零后,一出生便处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总因为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常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
爷爷说他年轻时当过兵,当时国家贫穷、物资匮乏,他们在西藏睡在零下几十度的冰窖里,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击退了印度入侵西藏的武装力量。上了小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我们的国家以前积贫积弱、备受欺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现在的新中国,为了建设新中国他们没吃过饱饭,啃着树皮、草根,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翻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来得及看一眼电灯、没能看一眼高楼大厦……我们今天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奶奶说她小时候是幸运的,一个女孩也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但是要跑十几里的路去乡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去上课,奶奶上了六年学,学的东西可真不少啊,我小时候,就是奶奶照着书本给我讲故事、教我背古诗、还给我教乘法口诀。我常问奶奶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你学的东西怎么还记得啊,老师教的,我怎么前学后忘?奶奶笑呵呵的说:“有上学的机会多不容易,一个班十几个娃娃,女娃就只有一两个,哪儿敢不好好学啊!”
爸爸说,他小时候爱玩枪,枪都是他自己做的,有用纸叠的、还有用铁丝做的,可这些枪都发不出声音,也打不出子弹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社会手抄报内容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社会手抄报内容。我就不一样了,我有制作精美的各种仿整枪,能发声、还能打子弹,我常约上小伙伴玩枪战,当然枪不能对准小伙伴打,但端着仿整枪,我们都觉得特过瘾。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妈妈说她小时候长的又瘦又小,衣服全是别人穿旧的,穿上不合身还很容易破,补丁摞着补丁,破破烂烂的。偶尔在过年时会有一身新衣裳,所以大家都盼着过年。鞋子就更不用说了,虽说是姥姥亲手做的,可常常是新的还没做好,旧的已经到处是破洞,大拇指都在外面露着
现在可不是这样了,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新衣服,冬天有羽绒服、春天有毛衣、夏天有短袖T恤防晒衣、秋天有卫衣。前几天妈妈给我网购了几件衣服,别提有多漂亮了,帅倒一大片。
现在我们不用追着电影队到处去看电影,坐在教室或去电影院就可以美美的看一部大片;不用背着书包长途跋涉去上学,因为公交车四通八达,大多数孩子还有爸爸妈妈专车接送;不用掰着手指算过年的.时间,因为我们顿顿有营养丰富的大餐,季季有漂亮的衣服……
我们家由原来的小房子搬到了宽敞的大房子,爸爸的摩托车也变成了小汽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裕、越来越幸福。追随者党的脚步,我们会将祖国建设的更加富裕、美丽!
我的小康梦想有很多呢!我想拥有美丽的大别墅,豪华的小轿车和成千上万的大芭比娃娃,我还想拥有好多好多的钱,去接济生活贫困的老百姓,做一个大好人……
一天,我回到了家,我的家已是美丽的大别墅了,里面有一个美丽的院子,院子里沾满了绿树红花,地上长满了绿茵茵的小草,远看,就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铺在了院子里。忙了一天,我也感到疲倦了,我走进卧室,突然听见我的小肚子“咕咕”地响了,哦,原来是肚子饿了!我从床柜中拿出“食用品遥控器”
这种遥控器可不是一般的遥控器,上面有一个小屏幕,在遥控器的右边的笔筒里有一支遥控笔,只要用遥控笔在遥控器的小屏幕上写出你想吃的食物,再按一下遥控器上的红按纽,在遥控器中间的小口子中,就会钻出来一盘盘美味佳肴。我在遥控器屏幕上写上好多好多好吃的,那遥控器的小口子中便送来一盘又一盘好菜。有让人回味无穷的鲤鱼,有香喷喷的'毛豆腐,有油光光的螃蟹,还有又甜又耐看的炸糕……让人看得直流口水,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过了美味的晚饭,我开始睡觉了,我睡的床可是高科技的床,我刚躺上去,软绵绵的,可舒服了。床上还有一种像枕头,这种枕头叫“入睡枕头”我的头刚倚上去,便闻到一阵清香,不到10秒钟,我便进入梦乡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开始起床了,我很想穿新衣裳,便打开了我的“做衣计算机”,准备做一件新衣裳,其实在计算机上做新衣裳很简单,和做服装小游戏一样,自己把花纹按在衣服上就可以了。为了保证我的安全,我做了一件防弹衣,连炸药也炸不破。他很漂亮,上面有美丽的绣纹,绣的是百合花和几只和平鸽,领子是金色的,腰带是银色,穿上去,我显得可爱多了。
起床后,开始刷牙了,我来到卫生间,从牙刷盒中拿出了我的“小猪牙刷”,告诉你,我的牙刷可神奇了,上面有好多味口按钮,我按了一下绿色,牙刷上便挤出了绿色牙膏,我一放到嘴里,就尝到苹果味,简直好极了。刷过牙,我照照镜子,啊,牙儿已刷得又白又胖。开始洗脸了,我按了一下卫生间中的黄按钮,便出现了一双机器手,它为我洗了脸,它洗的脸可干净了,将我的脸洗得白白的,一点灰尘也看不见。
我要出去玩了,我准备开小轿车去,我的车可漂亮了,上面画的有花有草,还有一只小小鸟,坐进去并不晕头,而且还能闻到花香,听到鸟的歌谣。后面排气筒排出的不是难闻的黑烟,而全是新鲜的氧气,能保护空气呢!我高兴地开着我那豪华的小车,逛街去了!
这就是我所梦想的小康生活,我一定要用自己一双勤劳的手去实现我的小康梦想!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也是所有人都向往的社会。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一种社会理想,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
20__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胡锦涛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中将“建设小康社会”改成了“建成小康社会”,虽仅仅一字之差,为中国描绘了一片美好的蓝图,令人深思,更是十分的鼓舞人心。
在19日的中央新闻联播中,记者采访了很多的群众,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的群众就“你心中的小康社会”,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我不禁问自己:“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以科技服务于生活,使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育也要迅速发展,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医学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尽可能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应当是有较为富足的物质条件。努力工作,能换来衣、食、住、行的保障,劳有所获,劳有所得。期望社会有更多的福利,用于扶持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及帮助那些自身条件较差的弱势群体。社会更加的公平、更加的平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资源更加丰富和富足。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应当是精神上的一种幸福感。有喜爱的工作,有亲人的团聚,有丰富的业余活动,充满希望和激情,大家团结一致,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进入小康社会后,农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过去种地用的锄头、镰刀、牲口等农用工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机械化作业。农民不仅不必要再像现在这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汗珠摔八瓣。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与普及,农民在田地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轻松。到田地里不用走路,也不用赶着马车,而是开着汽车去,比现在某些有私家车的还潇洒。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在空闲时间可进入附近的大学“充电”,农村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不在稀缺。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好,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选择到农村居住,和今天农民往城市流动形成明显反差。
国民综合素质达小康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后,不仅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达到小康,而且国民无论在文化知识、文化程度、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会全面跨入小康,成为让世界各国人民刮目相看的富强国家。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就要既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挑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看到有利条件,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充分把握我国经济拥有的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现明年预期目标,并不轻松。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各部门和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同时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明年,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国而言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也是对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个地区都翻番,也不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不要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要弄虚作假。
★ 争当小先锋的心得
★ 时代先锋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