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坂田银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 【学习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3、通过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学习重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对“五四精神”和党的诞生的意义的理解;【导入新课】回顾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但都没有成功。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自学指导】一、五四爱国运动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阅读54页小字内容了解)2、经过:时间:前期:地点: 运动主力: 口号: 领导人:后期:地点: 主力:取得的成果: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阅读55页小字内容了解2、时间: 地点: 参加大会的代表: 内容: 意义:教法、学法教法、学法【思维拓展】当代青年如何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当堂训练】同步训练【学(教)后心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19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异同点,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属于抽象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要通过设计问题和相关史料及举例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情景模拟法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建党伟业》预告片。19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这部建党__周年献礼影片的高潮之一则是“五四运动”,那么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分别是什么,又有着什么样重要的意义呢?青年节又是怎么来的?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重要联系?让我们一起在本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二)新知探究
一、五四爱国运动
自主学习:播放有关五四运动的一段视频,要求学生在看视频的此基础上,再阅读课本第一框46-47页,初步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结合课本有针对性的完成下列表格,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对比掌握。完成以下基础问题
(1)、导火线:
(2)、时间:
(3)、领导者
(4)、斗争口号:
(5)、发展:(主力和中心)
(6)、成果:(释放 罢免 拒绝 )
(7)、意义:
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释疑解惑: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先让学生观看巴黎和会的视频资料,再提示学生阅读课本46页导言和第一段小字部分, 思考“这些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
(这一问题学生主要是表述不到位,所以采用视频和课本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最后由教师归纳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归纳,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掌握其意义时大家重点通过 “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三个词语来把握。为便于学生的理解,对本框内容进行了拆分处理,分解出示四个问题:①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对象是谁?(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②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先锋带头作用的是什么人?(突出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③斗争的结果怎样?(体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向反动势力低头的坚决性)④对斗争最后胜利起了决定作用的是什么人?(体现无产阶级的主导作用)
(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进行重组构建,来理解新的知识。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能体现出青年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从而突破重点。)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结合课本上的口号、图片及传单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把“五四精神”发扬光大?
点拨提升,以教导学: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群策群力,各小组交流彼此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延伸知识。
学生能总结出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新时期的爱国精神可以表现为开拓创新的精神,乐于奉献的精神,祖国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等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实现了价值观的传承。
(直观的图片的使用,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升华了思想,达到了以史鉴今的目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过渡: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他们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无产阶级队伍不断长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共成立的时机成熟了。让我们回到1921年,感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播放有关中共一大的一段视频《开天辟地》片段
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再阅读课本第二框47-49页,搜集中共一大的信息,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对比掌握。完成以下基础问题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
2、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
3、代表人物:
4、内容:(①党纲 ②中心任务 ③中央领导机构)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优秀范文大二
历史 学科 授课课时 1课时 任课教师
课 题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维教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
重
点 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难
点 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解决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激情导入(3分钟)
二、明确目标(2分钟)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课(20分钟)
(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
2.五四精神指具体指什么?
(展示五四运动的传单,总结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分别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5)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2、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有何联系?
4、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优秀范文大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记住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知道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过程方法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并准确把握五四运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2、为什么称青年为五月的花海?我们知道共青团是青年的组织,每年的5月4日,都会有一批优秀的成员加入其中,为什么我们选在这天举行神圣的入团仪式呢?今天让我们回到1919年的5月,来看看是什么事件让我们记住了五四这一天。
二、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找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过程、结果、意义。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要求:独立完成,时间5分钟。
三、学习新课
(一)五四运动
1、由46页小字可以看出: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山东地区由德国转让给日本,此事可概括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2、47页动脑筋: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呢?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依然很弱。弱国无外交!
3、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中心地点、主力、斗争口号、领导者。后期运动的时间、中心、主力。
4、6月初,五四运动在运动主力和运动中心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①(运动前期)学生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斗争?结果怎么样?
②6月初(运动后期),表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5、这次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为什么说只是初步的胜利?为什么能取得初步的胜利?
6、你是如何理解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liuxue86.com
(提示:从爱国、彻底两方面理解 )
7、哪条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8、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学习了这一课,你从中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我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加入中国共青团,用你们的努力谱写无悔的青春!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一个新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那他们在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就需要一个领导者、组织者,来提出理论性的指导,这个领导者是谁?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她成立的阶级条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她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她的思想基础应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个过程。请问她成立的组织条件和干部条件是怎样具备的
2、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4、中共一大的召开
会议要素:背景、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
5、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为何选举他为中央局书记?
提示:他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早期组织成立中的贡献。
6、一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7、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大家来思考一下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否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这是由于共产党人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的不清楚,而且在理论上准备不足,此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
8、阅读课文找出中共二大的基本知识点
9、通过学习一大、二大的情况,大家看看中国革命与以前还是否一样?哪里不一样?此后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此后中国的革命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课后小结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给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又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把我国逐步引向繁荣。
课后习题
设计一段新闻稿件,向人们介绍五四爱国运动的史实,让大家了解事件的情况。(提示: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时间、阶段、结果、意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教学,使学生能分阶段的,并能完整的认识新文化运动。
(3)引导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为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不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4. 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五四爱国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最终得出结论,搭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条件框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国际条件,国内条件等,训练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思路。
(2)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如何形成历史事件背景的全貌,如何将事件经过结构化,对事件意义的分析可归纳为几个层次等。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式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这一历史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不可避免。同时自然反驳了一种错误的说法:“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这种说法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忽视了必然因素。
2. 难点分析:
(1)观克思主义的传播。讲清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阶段特征,通过对各派别思想的了解,及“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分析,表明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是根据自身的亲身实践,审慎的思考,才作出的抉择。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要与以往的革命相比较,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前途、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体会,得出结论: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他们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以后,领导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就由中国无产阶级承担起来。这样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堂教学设计
师:请思考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都有哪些?结果如何?教训有哪些?
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师:(板书: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师: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1.中国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材料
1: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材料2:辛亥革命前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师:分析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及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引起阶级结构的哪些变化。生:(分析概括,及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师:19新文化运动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生:(回忆旧知识)师:为什么十月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启发了中国人民?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具有哪些特殊的吸引力?生:(对此并回答)师: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中国的思想界正发生着大变动,而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否改变?黑暗的现状是否改变?生:(思考并回答)3.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材料1军阀护充军队数目:19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材料2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材料3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材料4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货贸易额从19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材料5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货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师:结合材料思考: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一战期间仍加紧对华侵略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国?
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概括)
师: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运动的爆发不可避免。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及经过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派全权代表陆征祥等参加。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如下:材料1(1)取消列强在华特殊性权的七项希望(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2)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3)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特权。材料2“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中获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材料3和会规定德国应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夺取的中国的天文仪器;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殊性权交给日本。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的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的开始了。
2.经过
师:请大家新闻记者课本第189页、第190页、第191页有关内容及《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松沪沪军史-卢永祥电》及第195页《北京市民宣言》等有关内容,回答如下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运动前期的主导力量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然而学生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掩面而泣”;却感动不了军警。6月3日军警逮捕学生170余人,6月4日逮捕700余人,6月5日名学生遭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回答:这时的学生运动有什么局限性?生:(结合材料回答)师: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唤醒了中国各界民众,工人首先起来支持学生运动。6月3日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了,6月5日开始,上海商人罢市。许多商店门前贴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那么,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波及的范围?从运动的口号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北京市民宣言》看,陈独秀、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回答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师:一战的空前残酷,战后的极度混乱,使世人为之震惊,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吸引力;而巴黎和会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又给中国人以实际的教训,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主要原因。“寻求根本的解决”是知识界的呼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从此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生阅读课本第192页、第193页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师: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哪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有哪些?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几位代表人物是谁?“问题”与“主义”的各自观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生:(依据课本有关内容及教师设问的要求回答)
四、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师:(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有关内容深化、理解教材)性质:中国近代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问:五四运动是否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什么说是彻底的?从斗争的坚决性上思考)社会各主要阶层在这场革命中的表现:学生、工人、商界及先进知识分子等,说明这是一场人民大革命。
生:(归纳分析)
师:为什么说“中国工人阶级能发展自己阶级的独立力量与独立斗争,显然与此次罢工有很大的影响?”
生:(联系旧知识。从中国产业工人诞生起就进行的反抗与五四运动中工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怎样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世界意义?
生:(结合课本回答)
师: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设计如下问题:(1)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理解?领导阶级、群众基础、指导思想、革命目标、革命前途、国际背景)
师:(做小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作出了奋斗和牺牲,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仍未改变,一场更为巨大的革命风暴正在孕育着。五四爱国运动所表现同的蓬勃的气势,特别是其中孕育的无限生机,使这一运动成为中国革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投影片:概括本节内容)背景:国际――[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A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政治力量的变化――C思想结构的变化经过:爆发 初期阶段 发展 结果意义:性质国内意义:范围 群众基础 伟大功绩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高一历史第18课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分析背景和意义。考虑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所以重点放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将形成本课的一个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三、能力教育目标
a)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b) 通过五四运动和以前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说教学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
第二部分: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发、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 中国共产党章程
★ 中国共产党建党
★ 中国共产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