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大便脱肛怎么回事(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o米烧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药:中医认为脱肛是因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造成,一般用补中益气法,如用炙黄芪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党参10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煎汤服用。
熏洗法:取补骨脂15克,乌梅10克,五倍子5克,加水1500毫升,煮沸后趁热熏洗肛门,待温后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脐疗法:取枳壳10克,升麻5克,五倍子5克,乌梅5克,共研成细粉状,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1~2日1次。
肛周涂药:取乌梅10克,冰片0.2克。将乌梅用小火焙干成碳状,研成细粉,与冰片混合,用香油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肛周,每次大便后涂药1次。
1、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2、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
3、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4、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1、要及时治疗腹泻以及感染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疾病,对腹泻及痢疾要尤其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能增加腹压的疾病。
2、每天摄入20~30g不溶性纤维,如粗制主食或麸皮。每天饮水~3000ml,特别是早上饮水1000ml,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用力排便,做到每日定时排便,不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排便不要看书、看报。最好是不费力气、用最短时间排出不便,以减少局部刺激。
4、经常作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5、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久站立和蹲坐,也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
6、每次大便后避免用粗糙便纸反复擦拭肛门,可用温凉水进行清洗,再用干布或吸水纸擦干,并用意识收缩肛门可以很好的预防肛肠脱垂。
7、睡前可用中药或温热水熏洗坐浴,避免使用皂水、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8、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产后如有会阴撕裂要及时缝合,以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要及时治疗。避免多胎生育。多胎生育者极易患本病,故积极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9、已患有脱肛者,应及时回复纳入,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避免并发感染。
1、从局部解剖上看,女性前侧的肛门括约肌较男性薄弱,排便或便秘时易撕裂。
2、女性在经期不注意休息和卫生,局部易受炎症侵袭,导致组织变脆,括约肌痉挛。
3、女性在妊娠期腹压大,局部血液循环差,肛门撕裂后不易愈合。同时妊娠期妇女活动少,肠蠕动差,易便秘,也是导致脱肛发生的原因。
4、疾病不及时治疗也会造成脱肛。内痔是痔疮的一种,初期,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对于内痔若久拖不治,长期的脱出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从而引起脱肛。其次是便秘:由于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常可导致直肠粘膜外翻,引起脱肛。直肠粘膜松弛:直肠粘膜松弛是脱肛的早期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肛管及乙状结肠外翻造成脱肛。
1、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2、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
3、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4、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1、要及时治疗腹泻以及感染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疾病,对腹泻及痢疾要尤其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能增加腹压的疾病。
2、每天摄入20~30g不溶性纤维,如粗制主食或麸皮。每天饮水~3000ml,特别是早上饮水1000ml,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用力排便,做到每日定时排便,不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排便不要看书、看报。最好是不费力气、用最短时间排出不便,以减少局部刺激。
4、经常作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5、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久站立和蹲坐,也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
6、每次大便后避免用粗糙便纸反复擦拭肛门,可用温凉水进行清洗,再用干布或吸水纸擦干,并用意识收缩肛门可以很好的预防肛肠脱垂。
7、睡前可用中药或温热水熏洗坐浴,避免使用皂水、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8、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产后如有会阴撕裂要及时缝合,以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要及时治疗。避免多胎生育。多胎生育者极易患本病,故积极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9、已患有脱肛者,应及时回复纳入,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避免并发感染。
导致脱肛的原因
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这种情况多见于两三岁的婴幼儿,因为婴幼儿的盆腔组织结构并未发育完善,再加上肠道功能的薄弱,经常腹泻、便秘,从而引起的脱肛。这种脱肛通常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行痊愈。
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这种情况除了治疗脱肛以外,更重要的是调节身体、增强体质。不然就算治疗好脱肛,也有可能还会复发。
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导致脱肛;多见于中老年人,是身体机能退化所造成的。除了必要的医疗手段治愈脱肛。还需要多做适量的运动加于配合,比如提肛运动、太极拳、慢走等。
4、腹压增加,因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便直肠粘膜下层组织松弛,粘膜与肌层分离,导致脱肛;在积极治疗脱肛的同时,把病发原治愈才是关键。
5、内痔Ⅲ期,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并将直肠粘膜向下牵引。内痔、息肉到了中后期,都会脱出肛门口,很多患者会把这几种疾病搞混淆,会把脱肛当内痔,自行购买痔疮yao治疗,结果反而耽误了病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6、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7、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2)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3)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8、促成因素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患有肛脱的危害
1、脱肛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2、加重便秘: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3、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4、患者钝疼难忍: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股后部钝痛等。
5、极度脱肛患者,长期脱垂将致肛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
防治脱肛的方法
1.要及时治疗肠炎、腹泻,特别是小儿尤要注意。
2.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人,平时要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应治愈便秘。排便时不要用猛力,或久蹲厕所看书看报。
3.要及时治疗可使腹压增加的疾病如百日咳、肺气肿等。
4.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产后如有会阴撕裂要及时缝合,以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要及时治疗。
5.每日做2次提肛运动,每次紧缩、放松肛门30回,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新陈代谢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特征,我们每天都要新陈代谢,通过婴儿的粪便我们也能够判断你还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两个月婴儿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个月婴儿大便绿色,希望能给妈妈们带来一些帮助。
(1)乳类中含有较丰富的铁,未能完全吸收,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
(2)有的乳类中优质脂肪容易消化,在此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余的胆汁则从 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
(3)肠道有炎症或肠蠕动过快,在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使中排出,使 大便呈绿色。 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胃小而平,贲门扩约肌松弛,一旦喂养不当,吞入 大量空气,容易引起吐奶;喂奶时应将婴儿奶头,奶流不要太急。也不要间断, 喂完后把宝宝竖着抱起,头置于母肩,轻拍后背,把空气从胃内排出就可以了。
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色素,被它染色后粪便即呈黄色。胆红素可被氧 化成为胆绿素,从而使大便呈绿色。小儿排到尿布上的大便遇到空气中的氧,使胆红素素变成胆绿素,使大便表面呈绿色。此外,小儿肠道内寄生许多双叉乳杆 菌使肠道变成酸性,大便在肠道中已被氧化,变成绿色排出体外,这是正常的生 理现象。
宝宝大便呈绿色的可能的原因:
1、婴儿在着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 你如果无法判断是哪种情况所致,就需要去看医生,检查大便的情况,如果有感 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可能孩子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2、在孩子没吃饱的时候,孩子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便便就绿、稀。
以上就是有关于两个月婴儿大便绿色的一系列讲解,婴儿大便绿色,可能是由于感染而导致的,在孩子没有吃饱的状况下也会导致大便绿色的状态,婴儿没有保护意识也不能够表达,通过以上的方法讲解之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其原因,并且能得到解决。
1给宝宝换些营养好、易消化吸收的奶粉。有的奶粉脂肪含量过高,宝宝吃多了会容易积食,就会拉白色大便,给宝宝及时更换易消化吸收的奶粉比较好。
2给宝宝适当吃些山楂泥。山楂能健胃消食,宝宝吃些山楂泥能缓解积食症状,慢慢的就不会再拉白色大便了。
3调整宝宝饮食。在宝宝出现拉白色大便的期间,尽量多给宝宝喝粥,吃炖烂的青菜。这样宝宝比较容易消化吸收。比如小米绿豆粥、海米油菜之类的。
4补充一些有益菌。如果宝宝拉白色大便,可以给宝宝吃妈咪爱等有益菌,里面包含枯草杆菌等活性菌,对缓解宝宝消化不良症状很有帮助。
5平时多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要给宝宝喝温开水,也能帮助宝宝度过消化不良的难关。
上面就是对宝宝大便颜色发白是怎么回事的介绍,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出现这样的结果一般都是消化不良,或者由于宝宝刚添加辅食对食物并不适应而导致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细节,如果是母乳的宝宝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一定要多吃有助于消化的食物,这样宝宝通过母乳来吸收营养也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脱肛什么原因?
一、肠道疾病导致的脱肛
1、直肠息肉: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2、肛乳头肥大:除小的三角状、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部分能自行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复位,临床仅有肛门不适、无压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二、痔疮疾病导致的脱肛
1、内痔: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Ⅱ期内痔;便后痔团不能回纳,需用手法复位者为Ⅲ期内痔。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
2、外痔:常因粪便干结,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疼痛明显,局部为圆形肿物,触痛明显,皮下有紫蓝色结节,多为血栓性外痔;肛门皮肤反复轻微损伤和感染,可使皮肤红、肿、热、痛、皮肤皱褶肿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后,遗留成皮赘,为结缔组织性外痔,仅有便后肛门部不适,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
3.找到原因才跟好的注意和预防,对于发生刚脱的人来说吧,最好是使用中药来治疗的,这种治疗的比较稳妥,没有什么副作用。比如双红提肛方。能够快速去除疾病。
引起脱肛的其它原因分析:
1、因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不能对直肠承担充分的支持作用,或骶骨弯曲尚未长成,直肠成垂直状态,并且比较活动;又因久痢久泻,腹压持续增加,以致容易发生脱垂,一般多为直肠粘膜脱垂。
2、因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当腹压增加时,肠袢直接压迫直肠前壁,将直肠向下推出。
3、因全身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被吸收,骨盆底组织空虚,失去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以致发生直肠全层脱垂。直肠粘膜下层松弛,容易与肌层分离,则形成直肠粘膜脱垂。
4、因长期便秘、、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慢性咳嗽等,使腹压持续升高,向下推压直肠。
5、因三期和经常脱出,将直肠粘膜向下牵拉,引起直肠粘膜脱出。
6、因肛管直肠环损伤,大便失禁,以致肛管、直肠和直肠粘膜脱垂。
脱肛后如何护理
1、内痔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Ⅱ期内痔;便后痔团不能回纳,需用手法复位者为Ⅲ期内痔。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
2、直肠息肉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3、直肠脱垂不论是直肠粘膜脱垂,还是直肠全层脱垂,排便时均可脱出,便后收缩能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常因粘液流出染污亵服,伴肛周瘙痒。
4、肛乳头肥大除小的三角状、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部分能自行回纳,有的需用手托回复位,临床仅有肛门不适、无压痛。
5、外痔常因粪便干结,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疼痛明显,局部为圆形肿物,触痛明显,现象为便后肛门部不适,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对于脱肛这种病情吧,双红提肛方可以有效的健脾益气、升提固涩、养阴生血的功效。
脱肛的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 体针:取长强、百会、合谷、足三里、承山、阴陵泉、三阴交、八髑等穴。小儿取百会穴用艾卷灸。每次1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也可用双红提肛方。
耳针:取直肠下端、神门、皮质下,捻转l~3秒钟,留针30—60分钟。
梅花针:肛门周围皮肤刺打,以增强括约肌及盆腔肌肉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
2 中药疗法
双红提肛方:红参、红花、柴胡、当归等苗疆纯天然药材。能快速消除直肠脱出症状,改善人体自身免疫力,从而彻底治愈脱肛。这个药方治疗脱肛很精妙,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到百度上了解一下。
3饮食疗法
黄芪蒸鸡:黄芪50克,母鸡1只,食盐少许。母鸡去内脏、毛、爪,将黄芪填进鸡腹内,放在器皿中隔水蒸熟,放入食盐调味,分餐食肉喝汤,适用于中气不足证。
升麻大枣猪肠汤:升麻10克,大枣30克,猪大肠500克,食盐少许。升麻用纱布包裹,与大枣、猪肠同炖至猪肠熟烂,加入食盐调味。去升麻,分3次食大枣、猪肠,喝汤。适用于中气不足证。
马齿苋升麻粥:马齿苋200克,升麻10克,粳米50克,食盐或白糖适量。马齿苋与升麻同煎水去渣,放入粳米煮为粥,加入食盐或白糖调味。适用于下焦湿热证。
栀子无花果泥:栀子10克,无花果500克,白糖少许。栀子研为细末,无花果捣如泥后加入栀子末、白糖,随意服食。适用于下焦湿热证。
4、预防调护
避免长期增加腹压的活动,改变排便下蹲时间过久的不良习惯。患内痔、直肠息肉等经常脱出的疾病应及时治疗。防止便秘或痢疾、腹泻、便次频繁等增加腹内压的疾病。用双红提肛方,年老体弱中气不足,有胃、子宫下垂者,这些都是治疗脱肛的挺好的方法。
★ 大便干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