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描写夏天的诗句——《首夏》(共含8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eginaPhalang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首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夏》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首夏》原文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首夏》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首夏》原文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首夏》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夏天每年都会有,
我总要在夏末时做一些抹茶蛋糕,
你告诉我蛋糕可以用来祭奠夏天,
我想有一天若真的能把夏天留住,
是不是就不再需要抹茶蛋糕,
去悼念走过的夏日呢?
你说,
蛋糕只是用来祭奠夏天的,
仅此而已.
我希望我做的抹茶蛋糕,
穿过繁华浮躁的城市上空,
将夏天留在人们心中.
我一个人想,
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厌倦自己曾经那么喜欢的东西,
夏天没能被真正留住,
却已不再需要抹茶蛋糕.
夏天的味道被封存在城市上空,
触及云端,
所以,
没有一个人能将它留住.
我想念我苍绿的抹茶蛋糕,
夏天永远不可能真正被留住.
我只是想要将它沁人的绿意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蛋糕不再畅销,
我将拿什么去祭奠夏天?
《晚夏》原文
日夕是西风,流光半已空。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
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谁怜信公道,不泣路岐中。
《晚夏》作者简介
[唐](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描写夏天的诗句含夏字
描写夏天的诗句含夏字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2.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 先秦 · 屈原《离骚》
3.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 先秦 · 屈原《离骚》
4.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唐 · 李隆基《端午》
5.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唐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6.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唐 · 李商隐《晚晴》
7.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 唐 · 韩愈《示儿》
8.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唐 · 杜甫《江村》
9.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唐 · 杜甫《夏夜叹》
10.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宋 · 苏舜钦《夏意》
11.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宋 · 范成大《喜晴》
12.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 汉 · 蔡文姬《悲愤诗》
13. 阴阴夏木啭黄鹂 —— 宋 ·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14.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 魏晋 ·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15.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 唐 · 贺知章《送人之军》
16.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 唐 · 李贺《南园十三首》
17.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唐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18.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宋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9.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宋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20.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 魏晋 · 潘安《悼亡诗三首》
21.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 唐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22. 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 宋 ·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23.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 唐 · 王贞白《庐山》
24.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南北朝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5.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 唐 · 白居易《池上早夏》
26.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近代 · 鲁迅《自嘲》
27. 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 明 · 朱栴《浪淘沙·秋》
28.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唐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9.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 唐 · 韦应物《夏花明》
30. 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 —— 宋 · 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
31.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 —— 唐 · 吕岩《七言》
32.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 唐 · 王昌龄《龙标野宴》
33.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 宋 · 陆游《初夏绝句》
34.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 唐 · 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35.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 —— 先秦 · 佚名《四月》
36. 夏半阳乌景最长 —— 宋 · 楼锷《浣溪沙·双桧堂》
37.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 唐 · 李世民《初夏》
38. 夏木阴阴,相对黄鹂语 —— 宋 · 方千里《苏幕遮·扇留风》
39.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 唐 · 郑谷《竹》
40.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 清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41.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 唐 · 杜甫《北征》
42.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 清 ·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43.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 魏晋 · 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44.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 唐 ·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45.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 唐 · 李建勋《春水》
46.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 唐 · 韩愈《南山诗》
47. 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残水入天河 —— 唐 · 王建《新晴》
48.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 —— 宋 · 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49.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 唐 · 白居易《紫薇花》
50. 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 —— 唐 · 方干《山中》
51.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 唐 · 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52.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 唐 · 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53.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 唐 · 宋之问《洞庭湖》
54. 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 南北朝 · 吴均《赠杜容成》
55. 初夏槐风细 —— 宋 · 苏庠《菩萨蛮》
56. 春草梦,也宜夏 —— 宋 · 辛弃疾《贺新郎·觅句如东野》
57.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 汉 · 佚名《艳歌行》
58.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 宋 · 黄庭坚《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59.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 唐 · 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60. 函夏无尘 —— 魏晋 · 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
61. 夏衫短袖交斜红,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往听莲叶东 —— 唐 · 鲍溶《采莲曲二首》
62. 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廊 —— 宋 · 柳永《女冠子·淡烟飘薄》
63. 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 唐 · 杜甫《苦竹》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一)
观刈麦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二)
小池
杨万里 〔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三)
夏日山中
李白 〔唐代〕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译文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披散头发悠然自得的呆在苍翠树林中。
将解下的头巾挂在石壁上,披散着头发,任由松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四)
山亭夏日
高骈 〔唐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五)
天净沙·夏
白朴 〔元代〕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译文
云销雨霁,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屋檐。纱帐中的藤席上,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六)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七)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宋代〕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八)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宋代〕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四月天气已是清明和暖,雨过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九)
子夜吴歌·夏歌
李白 〔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返回目录<<<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十)
夏意
苏舜钦 〔宋代〕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
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返回目录<<<
《夏日杂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夏日杂诗》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夏日杂诗》原文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夏日杂诗》注释
1、枕簟[diàn] :枕席。
2、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夏日杂诗》赏析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陈文述的这首诗,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典型环境。“枕簟萧疏玉漏催”,簟,竹席。萧疏,凉爽之意。白居易诗云:“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秋凉爽身的快感,首先来自寝卧的枕席。讲得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这是两句别致精彩的好诗,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梦境犹凉,形容凉得温存,凉得亲昵,凉得体贴入微,凉得惬意称心。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句云:“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
荷叶细雨,是诗人描写秋凉的钟情对象。你看,夏日将尽,“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初秋来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秋夜方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秋残冬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荷是秋色的使者,雨是凉意的先声,描写动人,全因情景贴切。意境创造的成功,全在景真意切,景真意切方能境丽情长。
荷叶细雨,与秋凉同位。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一旦,“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枯雨歇,秋天也就结束了,冬天已经来临。
《夏日杂诗》作者简介
清 陈文述,浙江钱塘人,嘉庆五年举人。陈文述早年诗学西昆,崇尚艳词丽句。晚年,敛华就实,这首《夏日杂诗》是他诗风渐趋淡雅的代表作。
《池上早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池上早夏》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池上早夏》原文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池上早夏》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 描写夏天诗句摘抄
★ 描写夏天湖的诗句